金庸武侠小说三大挂壁
1. 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厉害的三大高手是菩提达摩独孤求败和扫地僧吗
是他们三个 但是剑魔独孤求败应该比扫地僧厉害。独孤求败是天才级的人物 在神雕和笑傲里均有客串 尤其是笑傲里的独孤九剑 可以说是最厉害的武功 已窥天道。独孤九剑令狐冲只是将破剑式连熟了 破刀式还不纯 就牛成那样 尤其是那一段 没内力的情况下 用破箭式刺瞎十五大高手 。独孤求败有多牛你想吧 。独孤九剑里最厉害的是最高境界破气式 你内功再厉害也给你破了 简直比九阴真经 九阳神功还牛。你在看独孤求败就留下一雕三剑就造就了西狂杨过 留下了布剑谱就造就了令狐冲 他有多强 可想而知
2.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武功的三大定律是什么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武功的三大定律:一是剑胜刀,二是空手胜兵器,三是年代越久越强。一和二都是相较整体而言。
3. 如果在金庸小说里选择三种武功让你直接满级,你学哪三种呢为什么
1、连城剑法
湘中武林名宿梅念笙赖以成名的剑法,招式全依唐诗取名,但未完全传给万震山、言达平跟戚长发三名弟子,后来万震山又将剑法改叫唐诗剑法传给弟子,戚长发传给狄云跟戚芳的剑法则改叫躺尸剑法,两种剑法的威力都比原来的连城剑法削弱许多。
4. 金庸小说最佳阅读顺序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其中碧血剑和鸳鸯刀篇幅比较短,大多数人也没看过,比较冷门,白马啸西风、书剑恩仇录、侠客行这些都不推荐先看
最好先看《射雕英雄传》,将你带入金庸的世界,这本书较成熟,在几本有联系的书里也是最基础的一本,先看这本有利于以后阅读有关联的其他书
其次看《神雕侠侣》,这是紧接《射雕》剧情的小说,利于扩大书里的世界观
接下来是《倚天屠龙记》,别人都将射神倚作为三部曲,其实倚天屠龙记只是前面提到了神雕里的人物作为引子,关联不大,读完这本书就可以再看《天龙八部》,它是发生在射雕前的故事,在北宋,三部曲在南宋,但是先看三部曲可以把世界观培养成熟,再看《天龙八部》对里面的东西会了解得多
剩下的《鹿鼎记》和《雪山飞狐》随便挑一本吧,它们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只是雪山飞狐还有一本《飞狐外传》应该放在《雪山飞狐》后面
其他的就不用分前后了
5. 金庸15部武侠小说所述事件的历史顺序
1、《越女剑》--春秋末年
2、《天龙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3、《射雕英雄传》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4、《神雕侠侣》--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六年-开庆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龙记》--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6、《连城诀》--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7、《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时间为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公元1644年(崇祯上吊)。
8、《碧血剑》--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
9、《侠客行》--清初
10、《白马啸西风》--清初顺治年间
11、《鸳鸯刀》--清中前期
12、《鹿鼎记》--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13、《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4、《雪山飞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这一天里——从早上 "东方红日甫从山后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圆……"。
15、《飞狐外传》--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以上是金庸15部小说事件发生的历史年代顺序。具体的考据可参看下列网址,真是相当佩服他们,能够从蛛丝马迹中查出具体年代,厉害啊!
http://..com/question/10421062.html?si=2
http://..com/question/7263202.html?si=1
6. 中国三大武侠小说家是金庸,古龙和
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梁羽生;大宗师金庸,怪材古龙;奇材温瑞安.象黄易属于后来的.
7. 金庸小说里最强的三大高手是谁
第一名:空缺
中华历百千载,古往今来第一人,谁能担当? 芳草萋萋,侠骨常埋空谷 傲啸江湖,只有故事为人传诵 金庸的理念中,真正的高手是无名的。侠之大者,如郭靖,死如乱军中;武之高者,如黄裳,隐于朝,如无名宦官,老于宫;如独孤求败,与禽为友,没于山林无敌绝学,有多少随一代天骄折没尘土?因此,真正的第一高手,是无名的,空缺。
第二:无名老僧
还是金庸的理念贯彻:真正的高手是无名的。金庸尚佛,他对佛性佛学的推崇注定了他心目中的武学最高境界就是如此。 一介无名、无品级老僧,不知何许年纪。执守藏经阁,默扫尘念。追求的不是武学的末节,追求的只是人生的大觉悟和佛学的最高境界。七十儿绝技和易筋绝学在他直如无物。几十年注视尘俗沧桑,心念只有点化世人。一招中取慕容博、萧远山姓命易,救二人性命,解疾苦、化恩仇难。萧峰以为菩萨化身。当真可称天人。 老僧无意身前身后名,却被小辈碌碌排名,只冀一笑置之。
第三:独孤求败
以独孤求败对东方不败或石破天,未必就能赢。但这第三之谓,实在因为“武学”而不是“功夫”“求败”一名,实在寂寞。求与天下英雄一败而不可得。比及“不败”直白二字,境界上高了不知几许。少年持独孤九剑快意江湖,武学天分、悟性之高,无几人能及 九剑造就了风清扬、令狐冲,二人无奈太“乖绝”中年创重剑而弃“九剑”,乃是悟“大巧不工”的道理已经完全离开剑招,杨过痴人,为情所困 以雕为友,获重剑俗物及皮毛而纵横江湖。 独孤老年弃重剑而至木剑、无剑。那是真的“心中无剑,手中也无剑”了。比及东方不败、石破天一时无两的绝学。独孤的武功更胜在“自创”东方武功源出葵花,而其人心诡,终究不是正道 石破天天性忠厚质朴,领悟前人留下的“白首太玄经”,终究天分不足。因此独孤求败当为第三。
第四名:老道士张三丰
张三丰获得此殊荣有很多理由:首先是武当的开山祖师,不仅武功高,而且武德肃然,对于武学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张三丰的武功底子源于部分九阳神功、少林正宗拳法,在少年时代就击败了当时能单挑 少林的昆仑何足道。其武学天赋可见一斑。开创了武当一脉、自创了无数绝学,特别是太极拳剑。在重伤任能轻松一招格毙邪派少 林空字同辈高手。被称为当时的武学泰斗,武功在张无忌之上。最重要的一条获奖理由是:张三丰活了一大把年纪、功力和实战经验丰富。特别是:——老人家一百二十多岁,练的居然是纯阳童子功耶!!!就这点,东方不败一日千里再怎么也赶不上...张无忌就别提了。
下一位:东方不败
“日出东方,唯我不败”,好大的气势。不过这人在还在任我行手下时好象也叫这个名字,大概也是常常败的吧!东方不败的功夫却确实高绝,以一敌四,还轻描淡写,手中兵器只是一根绣花针。一时间,把任我行和令狐冲的排名狂降不少。和令狐齐名的杨过、过同时代的五绝 都倒了大霉。不过东方不败的武功胜在速度和诡异。大概是去掉障碍累赘,风阻减小的原因。但一方面功力毕竟有限,另一方面剑法破绽还是不少(令狐虽然能发现破绽,但速度太快,根本不能利用),遇上张三丰的太极剑法。太极守势,东方不败不能破,功力远不 如张三丰,身法诡异大概也不入邋遢道士法眼,所以排名在张三丰之后。
第六名:阿青
阿青虽然年纪轻、功力浅,但剑法高绝,并且自创剑法,其实是一大 宗师,虽然有人传言她的师父是外星人白猿。其实阿青的武功和东方不败相仿佛,不过可能要比东方不败略逊。 阿青最厉害的一次是一人一剑,破三千甲士,直如无人。但类似的情景在《天龙》中,就曾经重现两次,一次是萧峰平辽的叛乱,另一次是段誉呆子和虚竹傻瓜联手雁门关外擒王。要知道天龙中对的是精锐的辽兵,全副披挂、严神 戒备,而且辽人善马战,特别是耶律洪基已经防范萧峰来这一手,自己不象越女的对手 那么弱不禁风。越女过三千人毕竟和杀三千人不同,而且越女是甲士们的教练,一方面知己知彼,另一方面甲士们也没有多少戒心。所凭的不过是速度和剑法而已。越女的对手只是不会武工并且穿上笨重铠甲的兵士,比不上任我行和令狐冲。因此,越女和东方不败武功路数相当而实力稍弱。既然是个mm,又是一派宗师,就排第六。
第七名:张无忌、石破天并列
张无忌和石破天实在很厉害,一个性格软弱、仁慈,一个木纳 而且宅心仁厚。张无忌误打误撞当上明教教主,练好前人留下的九阳真经,并且加上乾坤大挪移,除了深不可测的一代宗师张三丰,实在是当时天下无对手。石破天大字不识一个(呵呵,连小宝都不如),先莫名其妙做了长乐帮帮主,然后又居然学会了《白首太玄经》,并且乱喝 酒增长了不少内力,和张帮主异曲同工。石破天武功更是夸张,两个使者(罚恶赏善)武功能横扫各大门派,石破天武功还在两个岛主之上,看起来石的武功夸张之极,但考虑到侠客岛把中原武林高手大部分都接到岛上去的因 素,中原武林留下的没多少高手,...所以大致可以认为张教主和石帮主半斤八两,张善人比石呆子可能还要聪明一点。因此这两位并列第七。和前面几位高手比,这两位没有宗师风范,而且都是机缘巧合 学了前人留下的绝学,因此也算是侥幸,呵呵... 两个第七并列,接下来是
第九名:老顽童周伯通
我们周大哥是那个不知,谁人不晓,当真是武痴 五绝五绝,为了一个排名争来斗去,最后谁都没有能上“天下 英雄榜”,只有一个天真无牙(老顽童露出一口新长出来的白牙)、浑无心机的老顽童能上此榜,也是天意。 前五绝和后五绝(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只有老顽童一人 武功高出其余。先学了九阴真经、然后双手互搏,一人变二人,后来又醉心武道,练成了以空明拳为代表的其他绝学。因此周伯通绝对可当第九。(周伯通大喊“我要和前面八个人打上一架!!!”冲了出去)
这个...第十名!授予萧峰、段誉、虚竹,三人并列三个人中,萧峰武功最高,本当第十,既然三兄弟一心,而且 为了大辽、西夏、大理的民族团结,就同时授予三人并列,但 是奖金三人平分,呵呵... 段誉轻功很牛、北冥神功吸人内力而为己用,这也罢了,逍遥 派武功旁人也练得,但“六脉神剑”惟有此人全通,更兼情痴一片,当能上榜;虚竹一人享逍遥派三大高手内力、武功(因此逍遥派的老头老太倒不能上榜了)。因此也能上此榜。但在这三个人中,我始终认为:武功武学还是萧峰第一。(段誉虚竹喜道:“所言极是”) 萧峰是武学天才。一方面有着良好的基因,乃父年轻时一人独挫中原高手,可见萧峰天赋必高。萧峰练武努力刻苦,更兼聪明、融会贯通。身经大小数百战,在整个“金榜”中实战经验也是无双无对。而且,萧峰年轻时必有无数奇遇,《天龙》中也提到萧峰继任丐帮帮主历破三大难题、七件大功...在萧峰出场之初,提到曾使出“传说中”的“擒龙功”“风波恶却道:‘乔帮主,我武功是不如你,不过适才这一招输得不大服气,你有点出我无意,攻我无备。’乔峰道:‘不错,我确是出你不意,攻你无备。
咱们再试几招,我接你的单刀。’一句话甫毕,虚空一抓,一股气流激动地下的单刀,那刀竟然跳了起来
8. 金庸各部武侠小说里牛逼程度好像都不同啊
众所周知,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按年代的进步成退步趋势,即:北宋》南宋》元》明
》清。
先温习一下各个作品的时代背景:
天龙八部——北宋
射雕英雄传——南宋
神雕侠侣—南宋
倚天屠龙记——元末明初
碧血剑——明末
鹿鼎记——清代康熙年间
书剑恩仇录——清代乾隆年间
飞狐外传——清代乾隆年间
雪山飞湖——清代乾隆年间
《笑傲江湖》等有意不点明时代背景的作品不在此讨论。有人硬将《笑傲》的背景考证
为明或清,已是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根据公认的金庸武功第一定律,武功越高,对于兵器的倚仗程度越低。
在《天龙》(北宋)、《射雕》(南宋初)中,第一流的高手都是空手过招,只有二
、三流人物(如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才整天把兵器带在身边。到了明末之后, 《碧血剑
》、《飞狐》等书中的第一流高手,手里有没有兵器,底气完全不一样。胡斐在父母的墓
前本来被田归农逼到走投无路,突然得到一把冷月宝刀,战斗力指数立马飙升,居然反败
为胜。这要放到《射雕》的年代,只怕给郭靖那些人提鞋子都不配。
从这一定律来看,从《倚天》发生的明初到《碧血剑》发生的明末,武学的衰退尤其
严重。
再来比较《天龙》的武功和《射雕》三部曲(指《射雕》、《神雕》、《倚天》三部
)的武功。神雕与射雕基本在一个年代,以“五绝”的武功为最强(包括新“五绝”中的
郭靖、杨过),而《倚天》中冠绝当时的张三丰,自认为还比不上当初的郭靖大侠,我们
姑且认为老张是在谦虚,他的武功与郭靖为代表的五绝应该在伯仲之间。可见,五绝代表
了《射雕》三部曲武功的最高水准。
《射雕》五绝与《天龙》中群星璀璨的高手相比,又如何?
根据公认的金庸武功第二定律,内力为王。内力越高,通常武学的修为越高。第一流
的高手,是无招胜有招。有深厚的内力为基础,任何平平无奇的招式都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神雕》末章,西域高手潇湘子偷袭少林和尚觉远,觉远虽不懂武功却内力深厚,结果
纯用内力便将对手反震成重伤。
由于有“北溟神功”这样神奇武功的存在,《天龙》中的虚竹,一人身兼逍遥派三大
绝顶高手近两百年的内力,这等修为,试问“五绝”中有哪一个能及?
更不要说那个终极pk王—--少林扫地僧了。他的内力之强,已经强到超过肉体的束缚
,可以在身体周围构成自动防护的气场,连穿墙破铁的电磁脉冲武器(鸠摩智的无相劫指
)都无法穿透。匪夷所思,真正的登峰造极。
可见,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由北宋到南宋,再到元明清,的确是在代代衰退。
金庸武侠世界中的武功,为何会出现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违反进化规律的怪现象?
金庸对中国历史是深有了解的。到了晚年,他还跑到剑桥攻读博士学位,方向是中国
古代史。其武侠小说的背景,按照上面的排列,实际上是一条线贯穿了自宋到清的中国史
。如果他想在这条线上加进一点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是很可以理解的。我愿意穿凿附会地
解读一番。在此声明,这仅是我本人一厢情愿的理解。
金庸很喜欢宋代的中国。他曾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中提到,宋代中国的科技、经济、文
明都大大超越了当时的欧洲。宋朝在军事上屡屡不得志,以致有“弱宋”之称,这是大部
分人对宋朝的直接印象。南宋是受了一次大的外来打击之后偏安一隅,而北宋主导中原力
抗强敌,是否“弱”就大大值得商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战略学专家曾瑞龙先生对北宋的
军事有着深刻的研究。他认为面对天生善战并且占据幽云十六州扼守有利地势的游牧民族
,北宋尽管有诸多的先天劣势,依然依靠顽强的弹性防御在大多数时间让敌人知难而退。
两宋所面临的外敌既多且强,包括人类史上穷凶极恶的蒙古骑兵(想想蒙古人的西征分队
把中亚和东欧搅成了什么样子),仍然坚持了三百年,并且开创了为后世景仰的政治文明。
金庸在演讲中同样提到,中国的落后始于明代的政治专制、思想禁锢和海禁。我们暂
且不论明代的海禁是否真的造成了闭关锁国的局面。单单注意到他对宋的褒和对明的贬,
这就很有意思了。
从《天龙》到《书剑》,武功代代衰退,主要表现为内力的没落,而内力的没落,又
首先表现为精神上的没落。《天龙》的主人公萧峰长于北宋,是一个有着契丹人血统却高
度汉化的“混血儿”,爱恨分明,敢作敢担,慷慨悲歌,叱咤风云。《射雕》中的主人公
郭靖生于南宋,是顶天立地、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到了以明清为背景的《倚天》和《书
剑》,主人公都变成了优柔寡断的小白脸,哪有前辈的英雄气慨?
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安排,有意无意地隐喻了一种历史观。如果要比较宋元明清这几
个朝代的“内力”,那么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便是这并非虚无缥缈的“内力”的主要组成
部分。鉴于金庸写小说时有意忽略了元代。我们便以宋、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为例。
宋朝良好的政治生态一直为后世知识分子追思。开国皇帝宋太祖三条遗训的其中一条
就是不杀文臣。君臣之间相互信任为两宋的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与之形成鲜
明对照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经常污辱打击文人的气节,滥杀文武大臣,仅胡、蓝两案,就
牵连诛杀四万之众。到了明晚期,政治生态更是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皇帝和大臣谁看
谁都不顺眼,以致末代皇帝崇祯自杀前留下遗言:文臣个个可杀。崇祯自杀前身边无一文
臣,仅有一名太监跟随,这与南宋大批文臣跟随末代皇帝一同滔海殉国的壮烈情景相比,
反差何其大。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费尽心思,设计了一套看起来万无一失的政治制度。历代导致
亡国的因素,如外戚篡权、大臣专制、藩镇内乱等,在明朝的政治体制设计上都被最大限
度地防范了。就是这样一个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相当详尽的帝国,却在后期患上了无药可
救的癌症,并首先从内部土崩瓦解。
十年砍柴总结,明的覆灭恰恰源于这种控制术太严,为了政权的稳定,最大限度地扼
杀了体系内一切可能出现的变数,那么必然造成整个政治体制的僵化,进而必然会影响到
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效率。
然而真正将这种“专制”推上顶峰的,还是满清。这似乎是一条没有回头路的死胡同
,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体制--皇帝制度的宿命。朱明的专制已经比赵宋严密了许多,然而
满清却将明朝政治中专制的因素和自身部落统治的专制因素,杂交在一起发挥得淋漓尽致
,催生出更加专制和等级森严的政治体制。明朝直到晚期仍不乏逆龙鳞的大臣,满清一朝
则皆为奴臣。乾隆大言不惭地直告天下:本朝不需要名臣。宋朝的大臣上朝时是站在皇帝
的面前,明朝时大臣是跪在皇帝的面前,清朝时汉人官员甚至要向同级的满人官员行下跪
礼。随着专制制度对社会控制得越来越严密,它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越
来越严重。
赵宋宽厚开明的政治体制开创了有宋一代高度发达的士人政治,并造就了一个中国历
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朱明私天下的气度和格局造就了一个虽高度成熟却日渐僵化的政治体制,尽管中途形
成了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动态平衡式“共治”,也曾有过改革中兴的名臣时代,却由于先天
存在的病灶,终于在后期越来越无法应对经济层面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纠错机制越
来越迟钝,最后竟然逆向运行,完全无法应付内忧外患。
满清更加专制和威权的体制使得中国社会万马齐喑、死气沉沉,从上到下,都烂熟而
开始腐朽。清初开疆拓土的辉煌武功与所谓的“康乾盛世”,只不过重复了所有新兴王朝
都有过的“前三板”冲劲。当这股冲劲释放完毕,需要靠后续的内力来维续发展,满清便
显得力不从心了。
这是政治文明的衰落,也是王朝“内力”的代代衰落。
作为帝国“内力”的另一方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宋明清的意识形态。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
徒”。立国的意识形态—儒家学说汲取佛学的营养,推陈出新,获得大发展。宋朝的学术
自由带来的是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由此释放了整个民族的创造力。王国维认为:“天水
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转折点出现在理学兴起。理学在宋朝兴起,但是始终没有取得统治地位,却在明朝获
得独尊地位。理学具有务虚不务实的致命缺点,自我更新的能力不足,始终未能替政治改
革提供思想资源。到了明后期,张居正改革失败之后,任何寻求进步的改革都遭到僵化的
儒学意识形态的坚决抵制,大明王朝等于自废武功,焉有不江河日下的道理?
清朝之初,一道剃发令首先对儒家知识分子从精神上进行了残暴的集体阉割。明代晚
期民间兴起的思想解放嘎然而止,文字狱闹得人心惶惶,读书人私人信件中出现的“敏感
词汇”都可以成为判刑的依据。清朝皇帝通过八股文和文字狱,最大限度地完成了对全民
思想的禁锢。明朝尚能孕育出王阳明这样的大思想家,满清则一个都没有。
宋的弱点,与《天龙》中的段誉类似,内力高强,拳脚功夫却没练到家。一碰上打架
的事,六脉神剑时有时无,不免要吃苦头。明朝练的内功,似乎是《葵花宝典》,练到最
后才发现:倘若自宫,必不成功。满清孔武鄙陋,领会不到精妙心法,练的内功自然更为
不入流。
穿凿到此,发现居然也能自圆其说。一位深谙古代历史、总爱将武侠故事依附到真实
历史中去的作家,有意无意之间,将武功代代退化的安排,作为其个人历史观的隐喻,我
觉得,这样的解读,或许歪打正着。
9. 金庸武侠小说中,有哪些人物本想平凡一生,却意外开挂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很少有乔峰、令狐冲这样,一出场就是一流高手的。大多数主角都是经过自己的一番打拼,武功日臻绝境,成为一代大侠。
但是大家成为高手的途径各异,最让人羡慕的,可能未必是郭靖、杨过这样遇到好师父、学到好武功,还顺便娶到好老婆的,而是张无忌、段誉、虚竹这样开挂开到让读者大呼爽快的。
但是,仔细想来,在金庸的小说中,主角们“开挂”有如下人。
三、虚竹:好人品赢过一切
和张无忌、段誉相比,虚竹刚出场的装备简直低成了渣渣:一个少林寺小和尚,存在感极低,武功低下,相貌甚至说得上丑陋,也根本没有张、段二人那样的家世渊源,更没有精通的领域。
虚竹靠着这样的装备一路打怪升级,最后成为能与萧峰比肩的武功高手,基本上全靠人品。
段延庆解无崖子布下的“珍珑”棋局时受到了丁春秋的蛊惑,差一点就要自尽。危机关头虚竹闭着眼睛在棋盘上下了一子,段延庆立即清醒——他顾不得段延庆“恶贯满盈”的名头,只是因为“我佛慈悲”。
而整个“珍珑”棋局竟然因为虚竹的这一子得以破解,虚竹也因此成了逍遥派掌门,尽得无崖子毕生功力相传——此前少林内功根基深浅,倒成了他改练逍遥派内功的便利之处。
之后路见不平的虚竹又从三十六洞主、七十二岛主手中救下了天山童姥,得童姥亲自传授武功,还在西夏冰窖里邂逅了西夏公主——因为童姥意在让虚竹破“淫戒”的这一手,还使得虚竹后来轻松成为了西夏驸马。
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同归于尽时,夹在两人中间只想救人的虚竹获得了两人的绝大部分内力,使得后来虚竹在灵鹫宫石室钻研武功毫无压力——毕竟,他可是得了逍遥派三个高徒内力的人啊。
虚竹靠人品开挂基本上到此为止,但是靠人品吸粉,还没有结束。
不管是灵鹫宫诸天九部的女将,是贴身内侍梅兰竹菊四姐妹,还是从前总是想着打倒灵鹫宫的三十六洞主、七十二岛主,也都因为虚竹的憨厚淳朴尽心归附。
对于这些人物的生平经历,或许都可以用“主角光环”、“撞大运”来概括,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没有他们本身的这些特质,给他们再多开挂的机会,也不会成为绝世高手。
一句话概括就是,拥有并保持自己的特质,才是开挂的“潜规则”。
是金庸先生创造了这些各有特色的人物,也是先生构思出了这些离奇的经历,使得读者观众都能在这个义气寥落的时代驰骋江湖。
先生虽然远去,但是这些经典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必将伴随每一代人成长。
10. 金庸武侠小说三部曲
其实金庸的小说用很多都有联系的
!
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而《天龙八部》时间早于《射雕英雄传》。在《天龙八部》结尾还有萧峰传授虚竹降龙二十八掌与打狗棒法的描述,经过两人的钻研将降龙二十八掌改为十八掌,并有洪七的简要说明!那都是虚竹的功劳!
而在《笑傲江湖》中提到的独孤求败,也先在《神雕侠侣》有出现。
《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自不必说,而在《飞狐外传》结尾还提到《书剑恩仇录》,但后者时间早于前者!在《白马啸西风》中最后出现的迷宫,依稀就是《书剑恩仇录》中最后迷宫的影子!
在《鹿鼎记》中,九难曾多次回忆起《碧血剑》中的袁承志!而《鹿鼎记》进行到后来,在《碧血剑》中出现的何铁手,也出现帮助韦小宝迷晕了归氏一家!并交代了庄家武功的出处。
最后还有《连城诀》《侠客行》《鸳鸯刀》我没找到联系!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毕竟好喜欢金庸的小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