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香港网络小说网站发展史

香港网络小说网站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1-07-19 15:23:27

1. 香港小说发展的格局是怎样的

在世界范围内,也许没有一个地区的文学发展像香港这样长期受到地理政治问题的困扰。香港和大陆虽然在地理上几乎相连,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却极大地改变了香港和大陆的政治关系,使香港和大陆之间政治上的隔绝和地理上的相连构成了两地关系的基础。反过来,进入50年代之后,香港和台湾仍然因为共同的反共立场而保持着政治上的亲密关系,但两个岛屿之间地理上的隔绝,还是使更深入的交往存在不小的困难。除了英国这个殖民地宗主国之外,香港在中国的本土上开始孤立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至少在50年代是如此),香港文学也成了除抗战时期的上海之外另一种“孤岛文学”的形态。正是受地理政治环境的这种影响,香港小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逻辑。这种影响比之文化、经济、教育诸方面对小说发展的影响都要来得显著和深远。

2. 求网络小说的发展史

网络小说的形成在中国网络发展最快的那几年鲜有好的小说出现,是因为当时作为网络小说第一大的网站对小说的原创并不关注,而后随着几大原创小说联盟的逐渐强盛网络小说才真正的抬起了他的头,网络小说的形成是因为网络时代人们对阅读娱乐的需要和追求正在转变又加上有商业公司的推动使得网络小说如鱼得水一般蓬勃发展目前中国网络小说的数量正逐步取代其他的小说类别成为中国第一的小说群。网络小说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西路文学具体时间记忆已经模糊,最早的网络小说其实是论坛形式的YY小说~~~当初只是游戏之做最早崛起的几个团体分别是天鹰文学(已倒闭)、幻剑书盟等,因为起源相同所以初期关系相对不错,后来因为起点的出现相成了三足鼎立的形态。因为盛大的加入使得起点一枝独秀。1991年4月,中国留美网络作家少君在网络上发表《奋斗与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的特点网络小说与一般的小说形式有些许不同,它比较宽松的文体使的内容包含很广泛,仙侠、玄幻、网游都市,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就是正规的小说形似所不能包含、容忍的小说一般都可以算做网络小说(或者可以用另一种解释,在网络上首发的就是?) 。 绝大多数网络小说是以快餐文学为定义,大都情节冗长,很大一部情节不符合了常理逻辑,有时情节还很虐,口水话多,结构枝枝蔓蔓,内容有时相互矛盾,缺乏经典之作,有作家认为现在的网络小说99%是垃圾,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 造成这些弊病的原因:一是网络小说的写作成本太低,从读者到作者作者很容易,很多缺少文化修为的人大量涌入;二是以字数多少为盈利模式,导致作者重量不重质;三是作品大都是即时更新,而不是先写好再发表,读者催促作者更新,一般每天至少更新几千字,这样很难出经典;四是很多读者大概是雅的东西看太多了,要看点俗的,雅俗共赏嘛! 在网络小说制造大量垃圾的同时,也造就了少数作品是拥有灵魂的比如今何在的悟空传。对于网络小说来说,真是“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3. 香港最大的小说网站是什么

www.xiaoshuoku.com.cn

4. 求几个国外的小说阅读网站的详细信息及历史沿革

一家机构比较

5. 香港新文学的兴起是在什么时候

香港新文学的真正兴起是在1927年以后。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北伐战争胜利,代表旧势力的军阀被打倒,代表旧文化的国粹派,也开始放弃香港这个避居的堡垒。国内的新文学运动已经蓬勃发展,“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太阳社”以及其他社团的文学作品,渐次输入香港,对于香港文坛和文学青年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当然,从内因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它在香港早期文学发展历史上,是一种必然性的结果。由于从20年代初期到中期出现了那些值得注意的变化,文言文、旧文学从处于正宗的统治地位,逐步向文白共处、新旧并存转化,从而开始了文言文与白话文消长、交替的过渡阶段。这种情形一直到1927年以后,香港文坛走出文白消长和新旧交替的浑沌过程,才开始呈现出实力对比的明显变化。

6. 求网络文学的发展史简述

现在人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多是指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包括那些经过编辑、登载在各类网络艺术刊物(电子报刊)的作品,电子公告栏(BBS)上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电子邮件(E-mail)中的文学作品。这种网络文学又被“榕树下”等网站称为“网络原创文学目前较有影响的文学网站有“文学城”、“榕树下”、“中文网络文学精粹”、“黄金书屋”、“碧海银沙”、“莽昆仑”等网站。近一年来出版的较有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有《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蔡智恒著,知识出版社1999年11月版)、《小妖的网》(周洁茹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版)、《告别薇安》(安妮宝贝)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旧同居时代》(张建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智圣东方朔》(龙吟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1月版),《点击1999》(顾湘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0年1月版),“网络之星”丛书3卷(花城出版社2000年3月版)、“网络文学”丛书10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有评论形容图书市场将由“读图时代”进入“读网时代”。

7. 简述小说发展的历程

小说发展的历程

1、先秦两汉萌芽: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与史传文学等。

2、魏晋南北朝的雏形:志怪与志人,实录。干宝《搜神记》为志怪小说代表,“发明神道之不巫”;刘义庆《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名士风流轶事。均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短小,语言精炼,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写。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但它们还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只是粗陈梗概的小说雏形,是从“丛残小语”到成熟小说的过渡。

3、唐代的成熟:轶事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三类。

1)古典小说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及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讲到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2)唐代传奇与六朝志怪之间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现实性大大增强,描写社会人事,关注现实人生,由神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爱情婚姻: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陈玄佑《离魂记》等;B、侠义英雄: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裴铏《昆仑奴传》《聂隐娘》等;C、历史题材:陈鸿《长恨歌传》;D、梦幻题材: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实际上是借梦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

3)唐代传奇的创作艺术成就也远远高于六朝小说。A、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B、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各种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C、语言方面,文辞华艳,很有文采。人物对话生动传神。

4、宋元的开拓:话本小说。

1)话本小说来自民间的“说话”艺术,属于通俗白话小说,它萌芽于唐代,繁荣于宋元,从此以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就出现了文言与白话两条道路。

2)“说话”艺术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娱乐的需求。于是“说话”艺术便随之出现。当时的“说话”分为四家:A、小说(银字儿),特指短篇故事,内容多现实故事。B、说经,又分为“说参请”(讲宾主参禅悟道等事)和“说浑经”(多包含滑稽、诙谐内容)。C、讲史,指讲长篇历史故事,以说为主,有说有评,又称平话。D、合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大概是两人表演,对答指物咏题,没有什么故事,可能跟小说的发展关系不大。四家中,“小说”、“讲史”与小说发展密切相关。

3)话本小说特点:

A、小说创作的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完全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的需要,这一目的决定其题材内容、形式体制、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特点。这些特点往往由听众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审美趣味所决定,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群众的思想和审美趣味,在长期发展中,便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通俗小说的艺术传统。B、短篇小说的话本,在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其中人物形象就由志人、传奇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变成主要是城市下层人民(包括手工业者、商人、妓女等),而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市民阶层的。

C、表达的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D、故事性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善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E、注意写人,特别是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时,多从其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

G、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处,常穿插或引入诗词韵语。

总之,宋元话本使得中国古典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明清小说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与代表作品:

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可分八种: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其中传奇讲爱情故事,灵怪、神仙、妖术讲神鬼精怪的故事,公案讲判案的故事,朴刀、杆棒将英雄好汉的故事,烟粉讲妇女的故事,切多与鬼魂有关。比较重要的是爱情故事、公案故事和英雄好汉故事。描写爱情的作品有《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记》、《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等;表现判案的作品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等,写英雄好汉故事的作品有《宋四公大套禁魂张》等。宋元话本以宋为主,大多已经亡佚。明代出现一些集本,如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的《通俗小说四种》、冯梦龙的“三言”(又收入明代作品)。

今存讲史话本有:元代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另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大致而言,讲史话本比较粗糙,思想以上价值不高,但对后来的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积累了经验。

5、明清的繁荣:

1)繁荣的标志有三:A、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话本、拟话本、白话长篇小说、文言小说中的志怪体与传奇体。B、作家辈出,名作如林。明代的“四大奇书”,清代的《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C、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都已走向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

2)明清小说的发展,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和特点:A、从无名的广大群众与文人作家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作家独立创作。B、在题材内容上,由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转到细致地描写日常家庭生活,通过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现象的描绘,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金瓶梅》的出现。C、在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更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在人物描写上,又主要是带有理想色彩的传奇式的夸张描写发展到写实,即通过真实、丰富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表现生活。人物和生活情状更贴近于现实。D、长篇小说从题材内容上划分,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E、出现了两部带有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是古代长篇小说的总结,《聊斋志异》是古典短篇小说的总结。

6、近代的转型:1840-1919 古代到现代的过渡与转型。

1)近代小说特点:A、数量多。B、小说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紧密,主流是反帝反封建。“四大谴责小说”。C、应政治斗争需要而作,故艺术上提炼不够,比较粗糙。D、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在小说的形式与叙事模式上都产生了新的特点,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

2)形成近代小说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A、社会与时代的变化。帝国的入侵、政府的腐败无能,引起了文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故通过小说形式来揭露和抨击社会政治。B、新的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C、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印刷业的发达,新闻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版发行,为小说的创作与发表提供了客观条件。D、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必然对小说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3)近代小说中影响最大的是“谴责小说”,代表作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此外,还有侠义公案小说文康《儿女英雄传》、石玉昆《三侠五义》。及写倡优生活的狭邪小说:陈森《品花宝鉴》、魏子安《花月痕》、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革命小说:陈天华《狮子吼》、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等。

8. 香港的通俗小说是怎么发展的

应该承认,在香港小说中,通俗小说不仅数量多,质量上也出现不少上乘之作。在几十年中,香港的通俗小说形成了由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多足鼎立的创作态势。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亦舒、李碧华的言情小说,倪匡、张君默的科幻小说,唐人、高旅、金东方的历史小说,都拥有相当广泛的读者。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一方面,香港的严肃小说不得不以半流行的方式来获取读者的认同;另一方面,香港的通俗小说却一直致力于通过与文化、历史、社会的关联来提高自己的文学品位。像金庸的武侠小说、唐人的历史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等,其流行并不完全是由于编故事的水平,作者还把他们对文化、历史、社会的思考灌注到小说之中去,因此也在不同的程度上体现出了严肃的一面。亦舒、李碧华的言情小说也努力越出鸳鸯蝴蝶派和台湾琼瑶式的言情小说的固有模式,她们塑造人物的功力,语言的功力,都丝毫不弱于那些写严肃小说的作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香港,这些属于顶尖水平的通俗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质量并不在那些专事严肃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下。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在华语世界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超过了香港的严肃小说作家。严肃小说的半流行,和通俗小说的严肃比,无形中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再加上通俗小说在数量上所占的压倒性的优势,通俗小说在华语世界中所达到的高水平,这又在无形中使香港的严肃小说相对地说显得更为暗淡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所谓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印象,应该说和这一点不无关系。

9. 请简介香港的文学发展史

先来看看成文或未成文的“香港文学史”,若干(不是全部)可能的“开头”。

开头之一:1874 王韬

王韬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自任主编,设副刊“谐部”(“新闻及经济行情”为“庄部”),是为香港文学史的起点。王韬自是“中国新闻业的创始人”(柯亨),“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东阳),“中国报界记者名闻世界的最早一位”(孙杨君);而他的诗词(《衡华馆诗录》)、“聊斋式”小说(《淞隐漫录》等)、散文(随笔、游记、序跋)允为中国近代文学中之佼佼者(忻平)。

以此为香港文学史的起点,其与传统中国文学的贯通性当然得到凸显。被一般“新文学史”坚定地排除在外的一大批作品与文类,如古典诗词,笔记小说,鸳鸯蝴蝶,乃至“桐城谬种,选学妖孽”,都势必纳入以此为起点的文学史叙述之中。但问题却没有如此简单。刘以鬯特别强调王韬以一旅港吴人而在香港副刊上写“粤讴”,强调他帮理雅各博士将四书五经译成英文,亦将《马赛曲》译成中文,是“中国人最早译出的外国诗”。梁秉钧敏锐地指出了这个“源头”的“不纯粹”性:

王韬并不像传统的文人,他办报,是政论家,又写粤讴,还当翻译。这“中心”的人物似乎向“边缘”的角度认同:他采取与传统文化不同的态度,他对民间文化感兴趣,他向中国传播西学,又向西方推介中国古典。

以此为“起点”的香港文学史,其“边缘性”或“多元复杂性”已于焉呈现。但是,正如句子中心平气和的连词(“又”“还”)所标示的,香港(文学)史中这许多的“元”之间的权力关系在此显得有点暧昧不明。王宏志的敏锐在于揭示王韬复杂性中的倾向性。他指出:这个因为逃离中原寻求英人政治庇护的人,一方面对香港的法治有不少正面的评价,另一方面对华洋人之间的不平等也有委婉的批评,但是“要清楚他的香港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去细看他初抵香港时所写的私人信件”。细看之后,你发觉从气候、食物、语言到“非我族类”的人民,王韬对香港可谓深恶痛绝。建立在传统“华夷观”之上的“香港故事”,能否作为香港文学史的开头,不免令人疑惑。

开头之二:1927 鲁迅

你会问,对一个地方、一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疏离”(“在”而“不属于”),不正是“现代性叙事”的根源么?鲁迅建立在“启蒙主义”之上,“深恶痛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故事”(《狂人日记》《阿Q正传》),不正是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么?由是不难理解,把鲁迅1927年在香港的两次讲演定为香港文学史的“开头”,无疑顺利建构了香港文学与另一个大中国传统的联系。香港文学被界定为中国新文学的“分延一脉”。其中“硬”的史料根据,便是把1928年创刊的新文学杂志《伴侣》,说成是鲁迅香港之行的直接产物。比较审慎的说法是,那两次演讲当年或无直接影响,或影响不大,但长远来看却是影响深远。

这样一个起点对文学史编写者的最大诱惑,便是可以现成套用中国新文学史既定的叙述模式:由经济基础论上层建筑,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正宗,辅现代主义为羽翼旁支,于是从容地编排时代背景,讲述作家生平,揭示作品主题,欣赏艺术特色。当然也不是毫无调整修正,譬如广泛地统战通俗文学,发掘地方色彩(“港味”),甚至置入更大的“文学格局”(如“世界华文文学”)来指示“走向”等等。香港的学者常诧异于内地“生产”文学史专著的“多快好省”,殊不知其往往得力于叙述模式的驾轻就熟。80年代以来有关“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似乎对研究香港文学的学者毫无影响,这才是最令人惊诧的事。

开头之三、四、五和六:……

这里引用现成的归纳,以节省篇幅。何时有香港文学?——

目前对此有四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认为三四十年代就已经有香港文学了,这以祖国大陆的王剑丛、易明善等为代表,其观点分别在《香港文学史》、《香港文学简论》中已作了表述;二是认为50年代后才有香港文学,这以黄继持为代表,他认为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是由内地移入的“在”香港的文学,“谈不上建立香港文学的‘个性’或‘主体’”。“香港文学主体意识的唤起,始自50年代”,因50年代,“香港居民结构与经济形态之变更,造就香港文学的成长”。三是认为在60年代中、后期才有香港文学,可以郑树森为代表,他说:“开始摆脱边陲与核心的胶车葛,逐步地本地化和缓慢地塑造主体性,应是60年代中、后期。这是年轻一代成长茁壮,作家南来暂住变成长期定居的结果。”四是认为香港文学自70年代才逐渐浮现,以黄康显为代表,他说:“香港的社会,基本是一个移民社会,因此很难产生有本地色彩的文学。”到了70年代,土生土长的一代,开始为社会的大多数,于是所谓香港文学,便开始浮现了。

10. 起点中文小说网的发展历史

不用太复杂,知道这些就行了吧?
1、 2001年11月,起点中文网的前身,玄幻文学协会由一批爱好玄幻写作创作的作者发起成立。
2、 2002年5月,玄幻文学协会筹备成立文学性质的个人网站,正式成立起点中文网。
3、 2002年6月,起点中文网第一版网站推出,开始试运行。
4、 2003年5月,起点中文网第二版问世并投入使用。
5、 2003年8月23日,起点第二版的改良升级工作完成,加入更多贴近书友的阅读设置。
6、2003年10月10日,起点正式推出第一批VIP电子出版作品,VIP会员计划正式启动。
7、2003年11月1日,2003年全国个人网站大赛,起点中文网从近2000多参选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名。
8、2004年6月1日,起点中文网世界ALEXA排名第100名,成为国内第一家挤身于世界百强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
9、2004年10月8日,起点中文网正式宣布被盛大网络收购,成为盛大全资子公司。
10、2004年12月18日,起点中文网在上海召开“盛大起点2004年原创文学之旅”,创国内网络文学年会盛况。
11、2005年5月15日,起点中文网三周年庆,综述起点三年创业及发展历程。
12、2005年7月31日,起点中文网当月签约作品稿酬发放突破100万,创业内发展奇迹。
13、2005年10月10日,起点中文网VIP制度实施二周年庆,起点电子出版业务步入高速发展期。
14、2005年12月17日,第二届中国原创文学年会暨起点作者年会在上海召开,探讨原创文学及出版工作的发展。
15、 2007年3月7日,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大网络)正式宣布,向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玄霆)增加1亿元注册资本。玄霆主要运营起点中文网网站(以下简称起点网)。这是继2004年10月,盛大网络全资收购起点网以来,第三次向其增加投资,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热点内容
被窝小说阅读全文 发布:2025-07-19 05:50:09 浏览:880
言情小说儿媳妇儿 发布:2025-07-19 04:35:36 浏览:711
十大最火的小说排行榜2015年 发布:2025-07-19 04:02:56 浏览:194
暖夫田妻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9 03:06:35 浏览:63
锦江小说阅读 发布:2025-07-19 02:55:22 浏览:320
关于女配姐弟恋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9 02:43:29 浏览:416
群穿到民国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9 02:19:50 浏览:650
神医惊天录小说在线阅读app 发布:2025-07-19 02:15:04 浏览:335
短片言情有肉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9 01:41:49 浏览:960
有没有神医完结小说 发布:2025-07-19 01:02:01 浏览: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