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如何看待网络小说入文学史这个问题

如何看待网络小说入文学史这个问题

发布时间: 2021-07-21 01:16:50

❶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怎样一种文学?近几年,网络文学的力量迅速壮大。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在深化。围绕网络文学的讨论,往往会出现传统文学作家和网络写手间的意见交锋。
“网络文学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当代表达。”
“不能用传统的观点看待网络文学,不必从传统文学里寻找网络文学的合法性。应该把这些抛开,从网络文学本身出发去认识。”
不久前的《文学报·新批评》第三届论坛暨优秀评论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与会者围绕“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的主题,坦言各自的看法。在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中,网络文学的真正面目逐渐清晰起来。
网络文学难逃传统文学的“掌心”
网络小说和茶馆评书的目的是一样的。”网络文学作家小桥老树说。
据他观察,一个网络文学作家要想在海量的作品中引起注意,在开篇就要把读者的眼光吸引住,追求先声夺人。这和传统的评书是一样的,“传统评书说到关键时刻,说书人总是拍下惊堂木,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为明天的内容留‘扣子’。留得越好,明天来听的人就越多,讲书人的经济效益就越好。网络文学作家每天要更新,关键时刻也要留好‘扣子’,才能吸引网友继续关注。”
另外,网络小说作家来自各行各业,大部分没有受过文学写作的训练,所以他们的写作具有直觉、本能的特点。“在传统小说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下,传统小说的魂魄已经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本能式的写作最容易适应传统集体无意识的写法,所以大量的网络小说直接继承了传统小说的套路。”小桥老树说。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认为,古典资源的确是网络文学的一个核心资源。比如,流行已久的“甄嬛体”,就大规模地借鉴了《红楼梦》的语言风格;而网络上部分仙侠、修真作品,大量化用了道家的内容。
小桥老树也发现,当今网络小说的分类大部分都能从传统文学之中找到原型。比如,玄幻、奇幻类的源头是《封神榜》《聊斋志异》,历史类的源头是《三国演义》,江湖类的源头是《水浒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他总结道。
网络文学应该有自己的评论体系
但是,一味地把网络文学看成是传统文学的当代表达,有可能遮蔽了网络文学自身的特质。
“网络文学研究有一个思维定式,总是会陷入传统文学、大众文学、商业文学上的圈子里,出不来。”西南大学文学院博士黎杨全说。
他发现,有不少的网络文学批评者,并不熟悉网络文学,得出的结论都比较宏观,套话连篇,与网络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隔膜。
2013年9月24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刊发了黎杨全的文章《警惕网络文学的“网游化”趋势》。他写道:“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它越来越网络游戏化了。各大读书网站上不仅有专门以网络游戏为内容的网游小说,其他的小说类型,如玄幻、仙侠、历史、都市、竞技等,也都成了一款款披着小说外衣的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的基本要素,如设定、升级、地图、对决(PK)、装备、副本、数据等,俨然成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套路。”这些内容,传统文学很少触及。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网络文学评论》主编杨克也认为,网络文学的评论还没有形成与网络文学本身相适应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形成新一代的网络批评家队伍,“现在讨论网络文学,大多是‘隔’的。不了解网络文学,不了解网络文学作家群体,断然说好或者不好是不负责任的”。
如何有效地看待网络文学
相对而言,网络文学还属于“新鲜事物”,对它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尚需时日。与会者从各自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把脉”。
鲁迅文学院副研究员王祥认为,快感与美感标准,应该是网络文学批评的基础性标准。能否为读者提供强烈、鲜明的快感与美感体验,读者是否愿意代入主人公,是网络文学作品成败的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接受反应效果评价。
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庄庸看来,网络文学处在一个阶段性的拐点上,“因为读者需求和渠道变革的‘倒逼’,网络作家们普遍遇到了创作的瓶颈。到底是更加商业化,还是更加文学化?在‘术’即写作技能越来越娴熟的同时,如何才能实现‘道’即思想体系的超越与蜕变?”
王祥说,强调快感与美感对于网络文学批评的意义,并不会因此就淡化思想性、艺术性的要求,“网络文学在作品建构快感奖赏模式的过程中,渗透着作者的内心尺度和世界观”。
夏烈着重强调了“网络文学”中的“网络”二字。他说,这说明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媒介,是媒介革命的结果。所以应该更多地从网络媒介的角度,而不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网络文学的存在。
黎杨全认为,网络文学的研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他建议设立一个网络论坛,专家和学者可以通过这个论坛进行“现场”批评。

❷ 网络小说看多了之后,再去看经典文学都看不进去了,该如何解决

很简单,先让自己看一些感兴趣的经典文学,这样先慢慢改变,就会发现网络小说只是一些没有营养价值的文字,日常娱乐或无聊的时候,可以用来打发时间,但是不要一直看,然后再去看经典文学,说不定就对小说不感兴趣了。

总体而言,想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先不看网络小说,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再选择看其他对自己有用的书籍,这样才能解决看不下去经典文学的问题。

❸ 以“如何看待网络文学”为话题写一篇2000字作文

与会评论家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网络与文学的关系。大家认为网络文学和网上传播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网络文学虽然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现象,但如何评价它,如何面对它,是当前文学批评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学和青春文学,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传统文学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不宜把这些新生事物评价过高,要保持对它们的批判性。

网络的本质是娱乐化。网络文学确实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作为整体是巨大的,但是剖析个体,其文学性还有待具体分析。也有评论家认为我们应该以平等的、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网络文学。未来的文学格局应该是现代汉语文学与网络文学两峰对峙、相得益彰,应进一步加大和利用网络对传统文学的传播。

有评论家提出,文学的界面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已经形成网络文学、纸媒文学或称传统文学和市场化的青春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块不兼容,但又相互影响渗透。

面对文学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文学评论家认为,应迅速探索、建立一套适应新的文学形式的价值评判体系。

❹ 大家如何看待历史与历史小说的问题

历史小说不是历史,是文学化了的历史,历史讲究真实性,而文学讲究艺术性,这是两个方向不同的学科。
历史小说增添了历史学的趣味,但无法代替历史本身。历史小说所使用的历史背景如果是真实无误的,那么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但要谨防作者的想象被当做历史。比如金庸的《鹿鼎记》涉及了很多清朝的历史,如诛杀鳌拜、平定吴三桂,但里面的主人公韦小宝是虚构的,里面的小玄子(康熙)也不一定如金庸所描写的那样,总之历史小说的虚构性很强。

❺ 当前网络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摘抄一段别人的观点(作者赵苏),向原作者致歉!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生代文学。它以外在形式的不同和能独立地反映时代精神不同于传统文学。虽然现在的网络文学还处于“卡拉OK文学”的供人们消遣娱乐状态,但是随着网络在社会生产中地位的提高,网络文学终会以一种新生文学的姿态成熟起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
关键字:网络 网络文学 文学
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也悄然兴起。虽然这几年网络文学在自发和无序的状况下生长,但是它仍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网络文化的“布道者”。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它的理论阐述却一直处于缺席状态。尤其在中国大陆,学者们不知是缺乏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屑与之为伍,总之对有关网络文学的理论探讨是乏人光顾。特别是对网络文学的定义没有明确统一的概括。



说起网络文学,就不能不提到ath.Chinese.text(简称ACT)新闻组。1993年海外华人为了能在网络上找到一个以中文交流的地方,就在USENET上开设了ACT新闻组。在1993、1994年这两年中ACT新闻组特别活跃,参加新闻组的大部分都是留学生。他们因为思念家乡,就常常在信息交流非常快捷方便的网络上交流,往BBS上贴贴子。这些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文字很快就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引起了许多在异乡留学的游子的共鸣。“打个不大贴切的比方,就象文革中往专栏上贴大字报。但又比贴大字报方便得多,有影响得多。”[1] 由于都是些在海外留学的大学生,所以当时的网上文学有着校园文学、留学生文学的许多特点。又由于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所写的文字不具有专业性。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创作没有流俗,更没有半途而废。因为这些人的努力,中文网络文学才得以在网络上生存并进一步发展起来。
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在中文网络上的文学成功地进驻网络空间并且成为一个活跃的臣民。于是就产生了“网络文学”这个新名词。
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当今中国。大陆已有15000多家网站,“上网族”在12.5亿中国人总数为890万,其中白领、学生占75%,又以电脑、网络、广告、设计专业等理工科居多。平均一个网站仅600多个用户。从上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看大陆都处于较差的水平,无法与台湾等地相比。尽管如此,在中国大陆网络仍以其新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强劲的势头进入千家万户,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而兴起的网络文学虽然产生的时间很短,但仍在网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热浪。从痞子蔡创作《第一次亲密接触》燃起了中国网络文学的第一把火开始,安妮宝贝、刑育森、李寻欢、宁财神等网络写手的作品纷纷出炉。他们的作品在网上和网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将网络文学这一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地燃遍了神州大地。网络文学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紧接而来的是关于网络文学的各式各样的讨论和网络文学大赛。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内,至少有过两次对网络文学的概念进行讨论的高潮,一次是“网易”和“榕树下”两家举办网络文学大赛期间,另一次是最近由“网易”“文化频道”开展的“给网络文学下个定义”活动。可惜至今还没有人能作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与此同时,以前在各种传统媒介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也在网络上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打开文学网页,在“黄金书屋”、“大唐中文”等网站中,扑入我们眼帘的是许多熟悉的名字。从《诗经》到《红楼梦》,从《红楼梦》到陈染、林白,古今中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应有尽有,只要你能想得起来的经典作家和流行作家的作品,几乎都被一“网”打尽了。读者们甚至还能在网上看到一些残缺名著的全本。自从1999年痞子蔡创作《第一次亲密接触》由网络媒介走向传统媒介,成为纸张小说一版再版的时候,网络文学就走出了网络成了出版商们的新宠。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开始慢慢地互相渗透。1999年“中国第一届网络文学奖”中担任专家奖的评委是王蒙、刘心武、丛维熙、刘震云、张抗抗、白烨和莫言等传统作家。2000年7月中旬,TOM中国文学网和榕树下网络原创文学网在北京城市宾馆召开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网络文学讨论会,网络写手和传统作家会聚一堂,相互探讨。这些文学活动无一不充分说明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由互不相干到相互交流是必然的趋势。可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不同就渐渐地模糊起来,人们不知道何为“网络文学”。所以给“网络文学”一个统一的定义就成了一件不可延缓的任务。

网络文学和别的文学不同,在于其定义“网络”二字上。何为“网络”?网络,意谓:“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点”;“在通信技术中,由互相连接的通信设备组成的系统”;“数据结构中的一种结构,其中任一节点可以与另外一节点相连”。网络既是指许多台电脑(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构成网络系统,又指国际互联网。[2] 何又为“网络文学”?上网查了一下,搜索结果中有关"网络文学"的大约就有几十万条,说什么的都有。以下是现今文学界普遍存在的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 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
这类观点普遍认为网络文学只是一个简捷的代名词,即代指发表在网络上的文学作品。它的对面是发表在传统媒介上的文学。持这类观点的人认为网络文学是网络媒介文学,网络只是作为一种发行、发布的媒介对于文学才有实际的意义。“这就像图书、报刊印刷,电影、电视的制作一样,仅仅只是传播的工具。”[3]这类观点将网络文学分为三类:一是所有的以网络为载体,在网上传播的文学作品,包括上网的传统文学作品;二是首先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三是不限体裁和写作目的,所有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文字。他们认为现实和网络只是人意念的差别,只是现实伦理和解脱禁锢的冲突体,网络作家走下网络在现实生活中出版创作的作品和传统作家的作品在网上发表或刊登就是网上文学和现实文学没有本质差异的很好证明。“像安妮宝贝这样的作家,通过了网络获得了名气,掌声和一个作家所能获得的一切,不过在网络上的名气是很虚幻的,要是证明这个作家在网络上的成功,途径只有一个:出书。也只有这个途径。这和作家有什么分别,要是没有出现网络之前,她的书决不会被任何一个出版社看重,因为多数是违反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的,但实在网络上,一切变成了虚幻的东西,人的一切虚伪和兽性都毫无忌惮地表现了出来,网络仿佛便成了一种发泄工具。而安妮宝贝的作品,则成为这种发泄的代表作,让人觉得一些微小的颤动和留下参与的感动之余,只是剩下了更多的评论。”[4]
二. 网络文学是“卡拉OK”文学
这类观点认为网络上的文学作品无论质量好坏都是写者们自娱自乐的作品,这种自发的写作使“写作”一词变的直接、透明、自由,使写作不再成为作家们的专利,也不再需要“持证上岗”,实实在在地成为普通大众的宠物。因此有人把网络上的写作者比喻成练歌房里的卡拉OK练习者,无论声音是否大的离谱,是否嚎的惊心动魄,他们都极为满足的陶醉其中,自娱自乐。网络的这种倾诉性、互补性都远比传统媒体强。有的文学青年的作品由于不能得到出版社的认可,在传统媒体的操作模式下逐渐枯萎的,但他们却能在网络上开出鲜艳的文学之花。很多人也在网络上重新发现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可以说,网络加速了人们从文学金字塔底部向顶端攀升的过程。
三. 网络文学是民间文学
这类观点认为网络文学是在自由、宽容、理解、共享的土壤上生长成的一种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的起因不仅仅是为了文学,而更是为了自身体验的表达,个体情感的渲泄,这种内容的自由给予文学创作以心灵上的解放。同时由于写作的网民来自全国各地且多为白领、学生,他们往往借网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品内容多为一些工作生活上琐事,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于写手们在电脑网络上写作方式的特殊,造成文学作品常常没有经过加工就直接贴到互联网上。这样产生的网络文学作品就往往具有一种“原生态”。我们千万不能小看未经深度加工的网上文学“原生态”。“中国文学史一再表明,民间的‘原生态’是新的文学形式兴起的前奏和基础。诗、词、曲和话本等,都是先在民间流传,然后才被文人袭用,并经文人之手,改造提炼为比较精致比较高雅的形式。就拿宋词来说,要先有了唐末的鄙俗的敦煌曲子词,先有了五代的‘南国婵娟,笑唱莲舟之引’(改欧阳炯《花间集》序之句),然后才有北宋苏东坡的以诗入词,才有南宋辛稼轩的经史子集拉杂缀用。谁知道网络作者会给文学带来怎样的冲击呢?他们的“即时即景化”的特点,不正和现在英美的小说与新闻报道合流的趋势暗合吗?其实又何止是英美,写了《百年孤独》的诺贝尔桂冠作家马尔克斯,最近还买了哥伦比亚的一家报社,宣布重操记者旧业呢。”[5] 现在的网络文学正具有民间文学这种特有的“原生态”,所以不少网民称网络文学就是民间文学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民间文学经过文人的加工都是会发展过渡到文人文学的。难道成为文人文学的一个发展阶梯就是网络文学存在的全部价值?
四. 网络文学是一种速食文化
之所以称网络文学是种速食文化是因为它具有快餐的诸多特点。首先是“出炉快”。很多网络作家都是即兴写作,很少像传统作家那样在写作过程中字斟句酌、深思熟虑,往往一写完就把文章发布在网上。其次是很对大众胃口,普及快。这些作品注重对读者心理和感觉的刺激,以网恋、网虫生活等题材居多,鬼故事和讽刺寓言童话故事也风靡了整个网络。与此相适应延伸出第三个特点,即受众(网络上的读者)“消化”快。很多网络文学的读者在网上阅读作品也就是随意地点击寻找,没有目的性,只寻求一时的心理快感。阅读时也是囫囵吞枣,很少有细细咀嚼品味的,以致于发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喟叹。
五. 网络文学是后现代的文学
持这种观点的多为专家学者,他们认为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西方社会和文化经过一系列新的变化,进入到“后现代”时期。而网络技术正好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间(西方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的第一次高峰期间)。网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文化、技术的“后现代化”而萌芽、成长和壮大起来的,网络自身就打着后现代的深深的烙印,有着后现代的一些鲜明特征。“众所周知,网络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等特征,而‘开放’、‘互动’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可以说,‘开放性’、‘互动性’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基本特征,也是网络技术的基本特性,它同样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文学的基本特性。我们可以这样说,网络是后现代的技术,而网络文学则是后现代的文学。”[6] 他们指出网络写作中小说结构松散,语言聊天口语化,立意简单,有的作品有始无终、处于永远的末完成状态这些情况运用了后现代的造型艺术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艺术作品在手法。所以,网络文学就是后现代文学。
六. 网络文学是人学
这种观点认为真正的网络文学必须是包含网络文化特质的个人化文字。“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艺术有别于散文气味的现实,它的使命在表现理想的世界情况。’网络文学同样是一种游历于网络之间的个体生命对于理想网络的渴望。这种追求不是技术性的未来,而更多的是感性,而又更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需求。”[7] 网络文学因其自由和新颖,超越了制度化的樊篱,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网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网络的自由、宽容、理解、共享使网络文学超越了被商业气息包围的困惑。在网上,作者所希望的不是更多的稿费而是更多的欣赏,网络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
七. 网络文学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人阅读的文学
这个定义是由当今网络文学三驾马车之一的李寻欢提出的,它包含三层意思:其一,网络文学的主体必须是“网人”,即网络的使用者。其二:网络文学的传播渠道(或者说主要的传播渠道)必须是网络。其三,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来说,必须是为网上受众写作的。在这三层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即可以认为是从“动机”或“受众”这个角度来界定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文学是指那种专门在电脑上书写通过网络传给网民的作品。而用传统的笔法写就然后贴在网络上的作品,从严格的意义来说仅是发表在网络的文学作品,而那种先在书卷中印制,为扩大影响而在网络中再次发表的文学作品,就更不属于网络文学了。例如:某人在BBS给网友的留言是网络文学,但他把出版过的书搬到网上来就不是,或者他给报纸写的约稿同时发在网上一份,这也不能算作网络文学。
除了以上的七种定义,现今文学界对网络文学还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如“网络文学是纯文学”等等。有些学者和网民甚至认为当今的网络文学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宽泛的网络首先需要的是一种包容和模糊的概念,不需要明确的定义。总之关于“网络文学”定义的争论一直处于白热化程度,至今没有一个较让人信服的统一概括。

要对网络文学进行定义就必须先弄清楚“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不同。仅仅只是媒介和载体的不同吗?笔者不那么认为。这二者的不同之处有很多,媒介和载体的不同、写作方法的不同、作品内容和笔法的不同……乃至语言、作品的表现方式也不同。当然,在网络上有一部分文学作品是印刷类文学的网络化,同时还有很大的一部分用传统写作方式、内容、笔法完成的文学作品。如果说仅仅是拿这些作品做例子进行对比,那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就只存在于媒介和载体上。可是“网络文学”作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网民用电脑在网上或是网下创作再发表到网络上的。由于写作的方式、写作所用的思维和语言的不同,这些作品往往带有很深的网络烙印,与传统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传统作家们也认识到了。女作家张抗抗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网络文学会改变文学的载体和传播方式,会改变读者阅读的习惯,会改变作者的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文学本身?比方说,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8]所以说“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对于“网络文学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人阅读的文学”这一观点,笔者承认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在充分了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观点强调“动机”,认为网络文学的若干特征都由此而来。比如说:在篇幅方面,因为网络阅读的习惯,网文一般都短小精悍,少有长篇大作;在体裁方面,多杂文、散文,小说和诗歌相对较少,其他文学体裁非常少见;在内容方面,主要是讲述生活随感,爱情故事,时尚话题等;在语言方面,比较活泼随意,幽默,有一些网络语言或社区典故等。这些都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的不同,也是网络文学自身的特点。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对网络文学定义划定范围时就出现了错误。网络文学作品是只能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吗?是只提供给网人看的文学吗?仅拿安妮宝贝的作品《告别微安》为例,这部作品成名于网络上,发表于一个叫“自由村”的网站。在作者安妮宝贝成名前期,这部作品的确是一部在网络上发表、供网人阅读的文章,但后来这部作品走下了网络,通过出版社变成了纸张小说,又有谁说这不是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呢?网络文学作品并不是仅仅发表在网络上供人阅读的文学作品。
陈洁惠曾在她的文章《网络原生态》中强调“网络文学是纯文学”。那我们就来谈谈“纯文学”的定义。“按现在国内报刊上的通常用法,所谓‘纯文学’,指的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模仿‘新译文’(特别是模仿法国“新小说”的译文)的‘先锋派’作家作品。”[9] 这种文学的散文体小说,往往有十来个散漫的开端,到最后才绞接在一起,再加上许多横溢出去的评论,这让习惯于影视直观的年轻人和习惯于传统的小说故事的成年人都觉得难以阅读。在网上阅读,不适合于前后翻检地反复思考,特别是在传载速度比较慢的时候。所以“纯文学”不适合在线阅读的形式,“网络文学”也不可能是纯文学。
赫尔德认为“文学应包括在人的社会生活的复杂的统一体中,是民族历史的一个方面,自然要受到民族历史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制约。”[10]可见文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它的产生与形成与当今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笔者认为,若要为网络文学概括出一个定义,就应当从当今的这个社会入手。同时也不可忽略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外在形式。
网络文学是“卡拉OK”文学、是民间文学、是一种速食文化、是后现代的文学、是人学这几种观点笔者在这都同意,但笔者认为这几种观点只给“网络文学”的一部分下定义,并不能完全地、真正地概括出“网络文学”内涵的全部。
网络文学是具有卡拉OK性和民间性。网络文学的卡拉OK性与民间性是具有必然联系的。卡拉OK性造成了民间性,民间性是卡拉OK性的产物。当今社会上,人们由于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快而寻找各种途径发泄。于是在网上写文章也成了一个发泄的端口。网络文学写手们的写作是一种自娱自乐。自由与平等的网络世界让所有的人都可以尽情地写作、发表和阅读。这个文化交流回环的内部不再存在以往传统文学作品发表所面临的例如编辑、印刷成本、权威批评家、有关权力部门等制造的障碍。网民在网络上想说就说,作品中充满了新鲜和自由。“这样,许多遭受权威以及既定文学体制压抑和遮蔽的声音得到了出其不意的释放:网络空间嘈杂喧哗,见仁见智。”[11] 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册网络文学文集《我是网虫我怕谁》,虽然是套用了王朔的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但是,这个书名还是恰如其分地证明了网络空间的自由和放肆。相对于传统的大众传媒,网络更多地被视为从文化精英手中夺回的公共空间。可是这种观点也有它的缺陷,它只是从网络文学的写作主体和自由、宽容、理解、共享等特征着手,并没有考虑到网络文学文学的一些外在形式。
同样,网络文学相对传统文学来说是一种速食文化。这种观点是从网络文学作品发表方式的限制、在写作过程中网络思维和语言的运用及写作手法等方面着手。由于上网资金和打字速度的限制人们在写作过程中不可能像在纸张上写作那样舒适与自然,思路往往会出现断层。为了节约上网经费、吸引网上读者的注意,这类文学作品的篇幅也力求短小精悍,标题和内容力求有吸引力、能博人一笑。同时,聊天室带来的许多网络语言也充斥于作品中,造成了网络文学作品同其它文学作品的不同。(例如:伊妹儿―E―mail、大虾―网络高手、GG―哥哥、886―拜拜喽等等)。这种观点虽兼顾到文学的内涵和外在的形式,但是没能较全面的概括出“网络文学”的全部。
笔者认为“网络文学是后现代文学”和“网络文学是种人学”这两种观点也是如此。笔者承认网络的身上有着后现代的烙印,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也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观点不谋而合,网络小说结构松散、语言聊天口语化、立意简单、有的作品有始无终或永远的末完成状态等等这些情况都运用了后现代的造型艺术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艺术作品在手法。可仔细想想就觉得这种观点好象缺了什么。原因在于持这一类观点的作品往往只拿网络文学的表面――各种写作手法、网络文学所显示出的各种特征……做文章,没有也不能深入地去研究一下网络文学的内涵本质。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观点。 “网络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也只侧重于网络文学的内在,缺少了对其外在形式的研究。



“文学”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也是一个深奥的概念, 何为文学?教科书上说:文学是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给人审美感受,影响人和精神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笔者根据此定义概括出“网络文学”定义所需的两大要素――反映当今社会的精神和网络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的各种外在形式。而这两点也是笔者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大区别,所以说网络文学是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生事物。
前面笔者曾经说过,当今社会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网络文学在现阶段虽然发挥着文学反映社会精神的功能但在更大程度上还充当着发泄端口和卡拉OK的角色。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新生命网络文学现在还处于练兵时期,它不会象有些悲观的人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发展到了尽头,它的路还很长。也许现阶段还不能准确地概括出它的正确定义,我们还是可以在它身上看到美好的未来。
至于网络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的外在形式有很多,载体的不同、写作工具的不同、发表的手法的不同、阅读方式的不同、语言的不同、句式的不同、传播的方式的不同等等。由这些外在形式可以推断出写作主体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写作主体又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网络文学是社会通过写作主体的艺术反映。笔者认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网络在社会中起的作用及网络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网络越普及、在社会生产中起的作用越大则网络文学越接近成熟。在网络还不是很普及的今天,给网络文学定义下定义的确不太容易。
笔者认为“网络文学”可以分为产生、现状和未来(发展)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由于网络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的不同,网络文学的内涵也不同,具体的定义也就不同了。
1. 网络文学还处于ACT新闻组的那个阶段可以定为生产阶段。在当时中文网络最大的作用海外留学生用来交流情感的。是一种“流放文学”。海外网络作家的代表方舟子先生把网络文学称为“流放文学”的一部分。“这些文学创作在内容上具有流放文学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怀旧,……第二个特点是描写文化冲击,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抒发在居住国的感受。”[12]
2.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现阶段。现阶段由于网络还不是十分普及,网络在社会生产中起的作用也不大。所以现在的网络文学还只是主要起着娱乐和消遣的作用。只有小部分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而且这些文学作品大多比较粗糙。所以现阶段的网络文学可以称它为“卡拉OK文学”。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正用他们饱含心血的文字来浇灌这朵网络文学之花,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网络文学的希望。
3. 从发达国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世界里网络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大的网络能给网络文学带来成熟。笔者认为那时期的网络文学最大的职责就是反映高科技时代整个社会的精神和人们的心态及精神面貌。那时期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
何为“网络文学”?笔者认为“网络文学”就是用电脑等高科技文字输入工具写作,以网络语言或传统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及写作主体精神面貌,给人审美感受,影响人和精神世界的艺术。

❻ 如何看待“网络文学”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信手挑起一本翻了起来。通俗的文字,简单的故事情节,没有张爱玲的幽雅,没有金庸的跌宕起伏,只是淡淡地叙说着虚拟的爱情。不知道为何,自己会被这种叫做网络文学的东西吸引。曾几何时我还沉醉于中世纪的风云之中。 不知道该如何具体述说看网络文学的感觉,那只能用“舒服”来修饰。没有深奥的令人费解的语言和文字,不需要停顿下来考虑言外之意,从头到尾只需要你耐心的阅读和仔细的品味。当轻舞飞扬跃入眼帘时,自己就被这个长着蝴蝶斑的女孩吸引了,同情她的悲惨命运,感慨她如流星般短暂的幸福。为何要有网络呢?为何毫不相干的人会因为这玩意而生死相依?第一次亲密接触,来得顺其自然,走的让人惋惜不已。 李寻欢,安尼宝贝,等等还有许多的人在网上不懈的挥洒情感,我不知道他们为何执著于这种方式写东西,我只知道其中藏龙卧虎,其中有许多的精彩等着我去发觉。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网络文学中却有着许许多多的真实情感。畅游其中,自己会感动,会幸福,会哭,也会偷着掬把泪。 但是在象我这样为网络文学所痴迷时,还有许多的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写此类书的人只不过是利用网络写一些东西来欺骗小女生的眼泪,博取别人的同情。更多的人用“文化快餐”来形容那些作品,就象麦当劳,肯得基等快餐一样,一开始会散发诱人的香气,吸引很多的人来光顾,一时间门庭若市,但久而久之,一成不变的味道,简简单单的菜谱便会让人乏味。说实话,对于那些快餐,我也同许多人一样经历了从近乎狂热到冷淡的过程。可是每次去还是要排很长的队才能点到餐,还是要等好长时间才会有位子,品尝的人从黄发到垂髫都有。可能就是“物以稀为贵”吧,与中国的人口数量相比较,吃此类快餐人数就相形见绌了。但是假定每个时期有一定数量的人品尝,要轮一个周期恐怕也要很长时间,而且我们当中还不乏执著的追求者。如果真的把网络文学比作快餐,那它迎合的是部分人的需求,得到的是部分人的认可。纵观历史长河,也没有哪种文学是面面俱到的。所以对于网络文学我们也不必要求过多,只把它当作是暂时的心理慰藉,以一种消遣的态度来看就行。毕竟一种想象的存在肯定有其原因,网络文学受到大众的喜欢,它的存在肯定有其价值。当某一天回头再翻一翻此类书时,也许你会嘴角上扬,因为它记录了你某个时期的某些感想。
记得采纳啊

❼ 如何看待网络小说红而经典小说无人问津

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发展的趋势所致。然而网络小说目前也只是在80后,90后中流传,涉众多却不广,而经典小说仍然在各个年龄段都有读者。并且网络小说绝大多数经不住时间考验,都将是昙花一现;经典仍然屹立在心目中。

❽ 如何看待网络文学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信手挑起一本翻了起来。通俗的文字,简单的故事情节,没有张爱玲的幽雅,没有金庸的跌宕起伏,只是淡淡地叙说着虚拟的爱情。不知道为何,自己会被这种叫做网络文学的东西吸引。曾几何时我还沉醉于中世纪的风云之中。
不知道该如何具体述说看网络文学的感觉,那只能用“舒服”来修饰。没有深奥的令人费解的语言和文字,不需要停顿下来考虑言外之意,从头到尾只需要你耐心的阅读和仔细的品味。当轻舞飞扬跃入眼帘时,自己就被这个长着蝴蝶斑的女孩吸引了,同情她的悲惨命运,感慨她如流星般短暂的幸福。为何要有网络呢?为何毫不相干的人会因为这玩意而生死相依?第一次亲密接触,来得顺其自然,走的让人惋惜不已。
李寻欢,安尼宝贝,等等还有许多的人在网上不懈的挥洒情感,我不知道他们为何执著于这种方式写东西,我只知道其中藏龙卧虎,其中有许多的精彩等着我去发觉。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网络文学中却有着许许多多的真实情感。畅游其中,自己会感动,会幸福,会哭,也会偷着掬把泪。
但是在象我这样为网络文学所痴迷时,还有许多的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写此类书的人只不过是利用网络写一些东西来欺骗小女生的眼泪,博取别人的同情。更多的人用“文化快餐”来形容那些作品,就象麦当劳,肯得基等快餐一样,一开始会散发诱人的香气,吸引很多的人来光顾,一时间门庭若市,但久而久之,一成不变的味道,简简单单的菜谱便会让人乏味。说实话,对于那些快餐,我也同许多人一样经历了从近乎狂热到冷淡的过程。可是每次去还是要排很长的队才能点到餐,还是要等好长时间才会有位子,品尝的人从黄发到垂髫都有。可能就是“物以稀为贵”吧,与中国的人口数量相比较,吃此类快餐人数就相形见绌了。但是假定每个时期有一定数量的人品尝,要轮一个周期恐怕也要很长时间,而且我们当中还不乏执著的追求者。如果真的把网络文学比作快餐,那它迎合的是部分人的需求,得到的是部分人的认可。纵观历史长河,也没有哪种文学是面面俱到的。所以对于网络文学我们也不必要求过多,只把它当作是暂时的心理慰藉,以一种消遣的态度来看就行。毕竟一种想象的存在肯定有其原因,网络文学受到大众的喜欢,它的存在肯定有其价值。当某一天回头再翻一翻此类书时,也许你会嘴角上扬,因为它记录了你某个时期的某些感想。
记得采纳啊

❾ 如何看待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兴盛,并试述其发展趋势

最近,某知名网络社区宣布发起大型网络征文大赛,为优秀网络写手做嫁衣,协助他们将网络文字变成电子图书和实体图书落地出版。

有学者认为,这个“宣言”的出台,标志着网站、书商、出版社对于网络写手的态度,已经由“红一个出版一个”的被动阶段,走向专业包装造星的主动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该如何看待网络写手?

网络写手风生水起

“现在网络小说在大学里很流行。”山东某高校的一位大三学生告诉记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在网络写手中占很大比例,因为他们具备一定文字功底,同时又有充足的上网时间。据了解,许多高校中都有一批学生网络写手,有的甚至已在网络上小有名气。

“网络写手”是在网络文学蓬勃兴起之后产生的一个词汇。1998年,伴随互联网用户的普及,一部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出现。许多人由此开始认识到,原来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书写和传递自己的真实感受。自此,每年数以千计的网络写手和数以万计的网络作品喷涌而出,宣告了网络文学的崛起。近年来,随着当年明月(blog)等新一批作者的红火,网络文学经过了前几年的沉寂,再度活跃。

“网络正在为中国文学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宽阔、且与国际接轨的创作平台。”身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盛大网络总裁陈天桥说。

网络作品是如何赚钱的

日前,2007年作家富豪榜出炉,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以《鬼吹灯》系列和《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一举成名的网络写手“天下霸唱(blog)”和“当年明月”也雄踞榜上,分别以280万元和225万元的版税收入位居第19位和第22位,超过了刘心武、石钟山(blog)等知名作家。

据了解,网络写手主要分为IT类写手与情感(网络杂文)写手。IT类写手主要写些软件应用、数码设备使用心得、IT时评、硬件攒机经验等。而网络情感写手则经常会写一些网恋方面的文章,或者一些搞笑网文。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网络写手是先在一些付费阅读的网站上发表部分作品,待作品得到网民赏识后,便与这些网站签约。签约之后,这些网站会付给写手们工资底薪,另外再加上付费订阅提成和网站稿费。还有一些网络写手,主要通过在各大网站上广发作品,期待成名后能够与出版社签约,出书赚钱。

宋海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业余时间就帮一些公司写一些软件,只有通过试用,才能拿到薪酬。他做这行,只是“出于自己的专业爱好,不是以此为生”。

贾乐也是一个较早接触网络的“网迷”,也曾靠发表游戏心得来赚稿费。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媒体都在宣传网络写手一年能赚上百万元的暴富故事,其实那只是金字塔尖的少数人。而且如果以此谋生,我觉得会很辛苦。”

有专家认为,尽管“一夜暴富”的网络写手确实存在,可是毕竟寥寥无几。尤其是大学生,如果不把握好当前的良好学习环境,网络写作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可能会超过所得。面对网络写作一夜成名的诱惑,大学生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判断。同时,社会和媒体也有责任,做好对正处于从不成熟期向成熟期转变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网络更好地为他们所用,而不是让他们为网络所用。

网络文学的功利之困

网络写手风生水起的背后是网络文学的兴盛。与传统写作相比,网络文学由于其独特的网络写作条件,能相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迎合读者口味,受到了网民的喜爱。

时下著名的网络连载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与网民之间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作者每天将新写出的作品发表在网上,网民可以在文后跟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其中不少意见很快就被作者采纳,直接反映到第二天的后续情节中。

有传播学专家认为,为了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作者和读者进行互动沟通无可厚非。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网络文学的大行其道,某些网络写手为了赢得更多读者以获取更多利益,开始恶意炒作,甚至竞相引入不良因素以吸引眼球,导致网络文学充满浮躁之气。“网络文学使很多草根作者成名,但也使自己不再纯净,色情、暴力开始充斥其中。”一位网络写手对记者说。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写手并不忌讳谈“名”或者“利”。“我最看重的就是利。名都是虚名,名只会唬人。写书有利当然更好,但有名就没必要。多赚钱才是实在的。”《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曾这样说。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对于名利的追求,导致网络文学逐渐速成化。

“以前也有很多人写东西,只是没有渠道发表,只能放在抽屉里。现在,有些文学网站扮演了公共抽屉的角色。”独立出版人叶匡政认为,当文学置身于网络之中,也许会诞生一种通过互动和多人完成的超级文本。但是,“真正成熟的网络文学,目前还未诞生,已有的作品,绝大多数无文学价值。”

网络文学期待积极引导

发起这次网络征文大赛的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发掘杰出的写作人才,出版和输出可读性强的优秀书籍,促进图书出版和版权贸易事业,加强文化交流,满足大众知识需求。为此,他们邀请了邓友梅、舒乙、蒋巍等知名作家、学者担任大赛指导和评审团,就是为了推动原创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目前,很多写手已经参与进来发表新作,网民们也纷纷参与阅读和投票。不过还是有很多网民担心,此次“造星”计划能否正确引导网络文学?

“网上垃圾文学的泛滥,导致许多学生的作文主题明显低调,缺乏时代青年应有的朝气、活力和进取精神。现在网络在中学生中已经普及,如果学生从小看这种所谓‘作品’,无法接受古典文学熏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一位资深中学教师告诉记者。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以轻松、贴近大众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大部分网络文学作者缺乏基本的文字驾驭能力,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导致许多网络作品中充斥着大量重复、累赘的话语,用词生硬、粗俗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这类网络作品的泛滥,对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也是网络文学的一个硬伤。很多网络写手的作品以魔幻、玄幻题材为主,往往是网络游戏的小说化,或者直接从电影、漫画中提取素材。这样的作品,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关注人类命运的负责精神,深度不够。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套完善的衡量网络作品是非优劣的标准需要我们逐步地建立。

热点内容
雍正皇后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2 05:23:28 浏览:780
bl言情小说吧 发布:2025-07-12 05:18:32 浏览:683
超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2 05:09:13 浏览:428
佐助重生的好看的小说大全 发布:2025-07-12 05:09:12 浏览:795
幽默搞笑短篇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2 04:59:56 浏览:895
灵异盗墓gl小说排行 发布:2025-07-12 04:42:06 浏览:163
鹿晗总裁小说完结 发布:2025-07-12 04:41:21 浏览:587
中国男主在日本校园的小说 发布:2025-07-12 04:40:33 浏览:382
好看的灵异小说带言情的 发布:2025-07-12 04:35:05 浏览:657
免费都市言情小说总裁爹地密宠妻 发布:2025-07-12 04:33:37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