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武侠小说
凤歌的《昆仑》《沧海》
时未寒的:《破浪锥》,《窃魂影》,《碎空刀》,《偷天弓》、《换日箭》,《剑气侠虹》,《避雪传奇》
沧月的《七夜雪》
Ⅱ 武侠小说推荐
凤歌的《昆仑》和《沧海》,新一代武侠就他写的好了
老一辈的除了名气大的那几位,我还挺喜欢《五凤朝阳刀》(它的名字是挺~~),不过男主不是逐渐变强,男一号练武经历描写不多,男二号着重描写他的古灵精怪,男三号他已出场就是天下第一,但是很好看,与朝政有关
Ⅲ 推荐一本好看的武侠小说。
《最强狂兵》一代兵王含恨离开部队,销声匿迹几年后,逆天强者强势回归都市,再度掀起血雨腥风!简单粗暴是我的行事艺术,不服就干是我的生活态度!看顶级狂少如何纵横都市,书写属于他的天王传奇!依旧极爽极热血!
Ⅳ 求好看的武侠小说
英雄志最令人仰慕的人物 节选
作者(网名) 谁共疏狂(网络贴吧一员)
当我轻轻地合上《鹿鼎记》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悲凉奔袭而来,只因那一刻我已将金庸的作品如数读完。
铭心的一刻,锥心的一刻,一卷皱巴泛黄的纸书宣告着金庸的江湖已离我远去。从此,不见了胡马撕风,弯弓射雕,不见了侠骨丹心,儿女情怀,不见了为国为民的郭大侠,不见了至情至性的程姑娘,不见了飞雪连天射白鹿,不见了笑书神侠倚碧鸳,不见了查大师的如椽巨毫,不见了侠儿、痴女、壮士、剑客……
不见了,全都不见了,我举盏问苍天,难道是江湖死了么?诸葛青云告诉我是,司马翎,萧逸,柳残阳告诉我是。直到他的出现,那个怀抱美女端持酒杯的男人,他轻笑,摇了摇食指说:不是。
白衣白剑,大名古龙。
他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他说:爱能毁灭一切,也能造成一切。
他说:人在天涯,天涯又怎么会远?
他说:情仇难却,恩怨无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当李寻欢掷出了那例无虚发的飞刀后,当紫衣侯发出了那赐某一败的狂言后,当七种武器充斥于这个世界后,他微笑着对我作了个长揖说:告辞。
他走了,古龙走了,留下了两行脚印,或深或浅。
我独伫于长亭外,两旁芳草萋萋,忍不住泪湿衫襟。金庸古龙,封笔的封笔,离世的离世,他们带走了属于他们的无上荣誉,却留下了这个满是尘埃的江湖。那么,我是该效羊角哀的自刎?还是该仿俞伯牙的绝弦?
花间一壶酒,谁来酌?谁来饮?
步非烟来过。她浓妆艳抹,倾倒众生。可她的作品也如她的人一般,除了华丽,一无所有,华音流韶如是,武林客栈如是,舞阳风云录亦如是。
萧鼎来过。他文风干练,辞藻唯美。可惜他的字里行间除了情·爱再无其他,怎不令人扼腕?
沧月来过。在看过她的镜系列后我一度以为她就是我要等的人,可是后来我却发现不是,还差了境界,一览众山小的镜界。
时未寒带着明将军系列来过,更俗带着山河英雄志来过,王晴川带着飞云惊澜录来过,燕垒生带着天行健来过,树下野狐带着蛮荒记来过……
但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浮云。
因为……
不自由,毋宁死!
很久了,很久了……
我以为我会在这个寂寥的江湖慢慢老去,我以为我会带着金庸的棱棱铁骨和古龙的孤高卓绝死去。然而,就在我处于人生最黑暗的时刻,那道行走于黑白、行走于正邪之间的圣光又将我从地狱中捞出,无是无非的圣光!
名曰:《英雄志》。
在这个浊浊尘世之中,不管人在庙堂,抑或是亡命江湖,只要还活在世间,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次无路可逃的生死抉择。当命运之神降临的时刻,每个人物都会面向审判的殿堂,把自己的志业交上去。然后,用眼泪与鲜血,写下属于他们的英雄志。
一个亡命天涯的捕快,一个落魄潦倒的书生,一个豪迈不羁的将军,一个心机深沉的贵公子。一部荡气回肠恢弘磅礴的鸿篇巨制,一卷巫山行云长江流水的血泪奇书,一段段跌宕起伏汪洋自恣的故事情节,一曲曲用生命谱成的长河悲歌。
我曾为凤歌的昆仑沧海歌功,我曾为小椴的热血江湖颂德,可我却找不出任何一个词汇来描述这部书,这部属于男人的作品。
问英雄志,何谓英雄?
是否你高高在上,睥睨众生便是英雄?
是否你统辖九卫,位极人臣便是英雄?
是否你天子望气,谈笑杀人便是英雄?
是否你侠者之尊,以武犯禁便是英雄?
是否你傲谷临渊,剑试天下便是英雄?
英者,有长才不世出,洞烛机先,明情察事,卓卓然如鹤立鸡群。
雄者,父权千姓万家,志于九州、气吞海内,识人而复容人,容人而复用人,天下群英无分男女长幼,甘愿纳侧其身。
英这个字,说得便是出类拔萃的大本领。雄这个字,则是吾等豪杰的大气概。
那么,谁可为英雄?
是统领怒苍山的秦霸先?是昆仑剑出血汪洋,千里直驱黄河黄的卓凌昭?是长胜八百战,武艺天下尊的宁不凡?是侵略如火,嗜血成贪,杀人何须第二刀的秦仲海?是手持擒龙,创建佛国的杨肃观?还是那口呼正道的卢状元?
指间转动,金戈铁马,纸书翻卷,英雄辈出。
在朝的江充、刘敬、柳昂天……
在野的天绝、潜龙、方子敬……
莽莽苍苍,谁主沉浮?
风风雨雨,谁共疏狂?
演一场悲欢离合。
舞一式霞光千道。
奏一曲笑傲江湖。
是谁说:“八十三!”
是谁说:“愿来生,再为一名剑客!”
是谁说:“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
是谁说:“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是佛?是魔?是景泰的男儿?是正统的好汉?是怒苍山的呐喊?是日月朝的狂歌?
谁是大都督?谁是大反逆?谁是大水怪?谁是大掌柜?
青山,白云,天下英雄,唯有你和我!
大哉英雄志,伟哉英雄志。
拙吾何幸,能读上这部清明上河图风貌的旷世史诗,今当涕零,捂泪而书。
最新网络小说三大神书十大网络小说好看的网络小说推荐经典神作级网络小说书荒必看经典小说txt电子书下载http://hi..com/983814382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Ⅳ 主角在武侠世界当掌门人的小说
《剑出华山》,作者:血沃天涯,主角化身华山掌门岳不群。
穿越成了一派之尊!
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个门派似乎弱了点,人也少了点……
“师兄,师父说了,振兴本派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唯一的同门师妹一脸不爽的说道:
“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就赶紧将掌门之位让给我吧!”
等等等等
Ⅵ 武侠小说
张无忌在武当山上与张三丰等聚了数日,偕同赵敏前赴濠州。一路上连得本教捷报,又
听得各地义军蜂起,姑苏有张士诚,台州有方国珍,虽非明教所属,但均是抗元的友军,张
无忌心下甚喜,与赵敏连骑东行,眼见河山指日可复,只盼自此天下太平,百姓得能安居乐
业,也不枉了这几年来出死入生,多历忧患。他不愿多所惊动,一路均未与明教义军将领会
面,只是暗中察看,但见义军军纪严明,不扰百姓,到处多颂扬朱元璋元帅、徐达大将军之
声。
这一日来到濠州城外,朱元璋得讯,命汤和、邓愈两将率兵迎候,接入宾馆。汤和禀
道:“朱元帅与徐大将军、常将军正在商议紧急军情,得知教主到来,不胜之喜。只以军务
羁身,未克亲迎,还请教主恕过不恭之罪。”张无忌笑道:“咱们自己兄弟,管这些迎送虚
文作甚?自是军情要紧。”当晚宾馆中大张筵席,汤和、邓愈二将作陪。酒过三巡,朱元璋
带同大将花云,匆匆赶到,在席前拜伏在地。张无忌急忙扶起。朱元璋亲自斟酒,恭恭敬敬
的向张无忌敬了三杯,张无忌一饮而尽。朱元璋又敬赵敏,赵敏便也饮了。席间说起各路军
情,朱元璋禀报攻城掠地的业绩,言下颇有得色。张无忌大加称赞。正说话间,大将廖永忠
大踏步走进厅来,拜见教主后,在朱元璋耳边低声道:“已擒住了!”朱元璋道:“甚
好!”忽听得大门外一人大声叫道:“冤枉啊!冤枉!”张无忌听得呼冤之声正是韩林儿,
奇道:“那是韩兄弟么?甚么事?”朱元璋道:“启禀教主,韩林儿这厮勾结鞑子,图谋里
应外合,倒反本教。”张无忌惊道:“韩兄弟忠诚仁义,焉有此事?快带他进来,待我亲自
问他……”一言未毕,突然头晕,霎时间天昏地黑,不知人事。待得醒转,只觉手脚上都已
绑上了粗重的绳索,望出来黑漆一团,他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幸好感到一个柔软的身子靠
在胸前,原来赵敏和他缚在一起,只是兀自未醒。一凝思间,已知朱元璋起了歹心,多半他
料想明教日后成事,张无忌顺理成章要做皇帝,是以在酒中下了极烈的迷药,设计暗害。张
无忌微一运气,但觉胸腹间一无异状,功力未失,心下暗暗冷笑:“这些绳索想要绑住我,
却也没这么容易,此刻敏妹未醒,不忙便走。待得天明,在诸教众之前揭破他的奸谋。”当
下静静养神。过了一个多时辰,忽听得有数人走进隔壁房中,说起话来,听声音是朱元璋、
徐达、常遇春三人。
只听得朱元璋道:“此人背叛我教,投降元朝,证据确凿,更无可疑,令人痛心之至。
两位兄弟,你们看怎么办?”不等徐常二人答话,又道:“这人耳目众多,军中到处是他的
心腹,咱们别提他名字。”只听徐达道:“朱大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斩草除根,莫留后
患。”朱元璋道:“但这小贼总是咱们首领,咱们可不能忘恩负义,这是基业,终究可说是
他的。”常遇春道:“大哥若是怕杀了他军中有变,咱们不妨悄悄下手,免得于大哥名声有
累。”朱元璋沉默片刻,说道:“徐常二位兄弟既都如此说,便这么办罢。只是这小贼平素
于本教教众颇有恩德,两位兄弟又跟他素来交好,这事可万万不能泄漏出去。唉,咱们今日
要杀他,实是心中难受之极。”徐常二人都道:“为了复国大业,朋友私交,也不能顾
了。”三人说着,便走出房去。张无忌倒抽一口凉气,当下运起神功,崩开身上绑缚的绳
索,抱着赵敏悄悄越墙而出。他靠在墙上,不禁百感交集:“朱元璋这厮忘恩负义,那也罢
了。徐常二位大哥与我何等交情,但为了一己富贵,竟也会叛我。他三人身系义军重任,我
若去几掌杀了,只怕义军便要瓦解冰消。我张无忌原本不图名位,徐大哥,常大哥,你们可
把我忒也看得小了。”沉思半晌,带同赵敏,悄然而去。
他到得城外,写了一封信,将明教教主之位让与杨逍,于濠州所遭,却一字不提。张无
忌却哪里知道,徐达与常遇春所说的“小贼”乃是指韩林儿而言,张无忌来到濠州之事,他
二人全无知闻,一切皆是朱元璋暗中安排,要激得张无忌心灰意懒,自行引退。朱元璋一来
惮忌张无忌神勇,二来他是本教教主,众所敬服,要说杀他,究是不敢,纵然成事,倘若万
一泄漏,后果大是堪虞。他料张无忌素以复国大事为重,对徐常二人只是情若兄弟,只要这
番话给他听在耳中,定会悄然而去。果然一切皆如所料,张无忌武功当世无敌,说到机变计
谋,与朱元璋可差得太远,终于堕入这一代枭雄奸谋之中。张无忌虽然从来不想要做甚么皇
帝,但此后每当想起徐常二人的寡恩少义,终身不免郁郁。至于韩林儿勾结鞑子,图谋叛变
云云,也皆出于诬陷。原来韩山童死后,军中奉韩林儿为主,朱、徐、常等均成了他的下
属。朱元璋假造了韩林儿通敌的亲笔书信,又以重利买通韩林儿的心腹向徐达、常遇春告
密。徐常二人深信不疑,坚欲除却。朱元璋反而假仁假义,一定不允,直至徐常二人说至再
三,方勉强许可。他将张无忌与赵敏囚在邻室,料得以他武功,要崩坏身上绳索自是举手之
劳,生怕他脱缚后前来寻仇,与徐常说了这番话后,立即躲起。张无忌一去,朱元璋便命廖
永忠将韩林儿沉入河中浸死。这一箭双雕之计,竟是不露破绽。后来杨逍虽继任明教教主,
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统兵百万之众,杨逍又年老德薄,万万不能与他争帝皇之位了。朱元璋
登基之后,反下令严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尽加杀戮。常遇春因病早死,徐达终于
不免于难。赵敏见张无忌写完给杨逍的书信,手中毛笔尚未放下,神色间颇是不乐,便道:
“无忌哥哥,你曾答允我做三件事,第一件是替我借屠龙刀,第二件是当日在濠州不得与周
姊姊成礼,这两件你已经做了。还有第三件事呢,你可不能言而无信。”张无忌吃了一惊,
道:“你……你……你又有甚么古灵精怪的事要我做……”赵敏嫣然一笑,说道:“我的眉
毛太淡,你给我画一画。这可不违反武林侠义之道罢?”张无忌提起笔来,笑道:“从今而
后,我天天给你画眉。”
忽听得窗外有人格格轻笑,说道:“无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
周芷若的声音。张无忌凝神写信,竟不知她何时来到窗外。窗子缓缓推开,周芷若一张俏脸
似笑非笑的现在烛光之下。张无忌惊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么了?”周芷若微笑道:
“这时候我还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赵家妹子拜堂成亲,只怕我便想到了。”张无忌回头向
赵敏瞧了一眼,又回头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时之间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忧,手一颤,
一枝笔掉在桌上。
Ⅶ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都有谁
沧月(个人不喜欢,感觉很空,个人牢骚,请无视,也有很多人喜欢)
藤萍(很推荐,九宫舞系列很赞,辟天是短篇但我看得哭了,不是因为虐,是主角那种讲不清的感觉,香初上舞有温瑞安和小椴写序,温瑞安啊,非常推,女写手里很有感染力的一个,也很大气,用温瑞安的话来说就是“藤萍是个任侠的女子”)
小椴(开唐,杯雪之类的都不错)
凤歌(沧海昆仑都是名篇,很有看头)
倾泠月(可能也可以算武侠吧)
萧楼(作品不错,他文笔挺好的:何处觅广寒,青山接流水,试问东流水……)
还有一些零散武侠很好看
《吴钩》挺好看的,很大气
《相思门》
《千门大传》
《无方少年游》(打算看,还没看,不知道是不是武侠)
《空颜》(很感人,我给过几个男生看,也说非常感人,是武侠佳作)
《清明记》
都是些散的,作者可能就这么一部作品之类的,但都是精品,我个人很喜欢
希望你也喜欢O(∩_∩)O
Ⅷ 武侠小说:
古龙,原名熊耀华,生于1936年,卒于1985年9月21日,终年49岁。古龙从小身世飘零,性格孤独沉郁。他14岁时,从香港到台湾读书,18岁时,因父母离异,生活陷入困境,靠朋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就读于台湾淡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他曾在台北美军顾问团任过职,后开始写武侠小说。
古龙一生“仗剑江湖载酒行”,他嗜酒如命,经常用喝酒来打发日子,借酒来麻醉自己,以忘掉自己心底的哀愁和寂寞。他为人豪爽,生性洒脱,爱交朋友,待人真挚、诚恳,善于理解别人,很得朋友的心。古龙很“好色”,是性情中人,他不能一日无女人,而女人也乐意与他交往。据古龙好友丁情说:“古大侠虽然不能缺少女伴,可是他常常会为了朋友,而舍弃他心爱的女人。他总认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已却是难寻,怎么可以舍朋友而重女人呢?这是古大侠对于女人和朋友的态度,也是很多女人‘恨’他的原因。”由于酗酒
和好色,古龙自中年以后,健康状况日趋下降,曾数度病危住院,但他出院后依然故我。他的好友、著名武侠小说家倪匡说,长期的病痛使得古龙已经看淡了人生。过度的酒色,致使古龙病情迅速恶化,终因肝硬化引起食道静脉瘤大出血而去世。古龙的身世、性情和行为,直接影响了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古龙的作品。
古龙步入“武坛”,是为生活所逼,用古龙自己的话来说,“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虽然不是作家共同的悲哀,却是我的悲哀,我也相信有这种悲哀的人大概还不止我一个。”他自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起,接二连三地推出新作,共创作数十部武侠小说,有许多被香港、台湾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成为港台影视界争相拍摄的热门题材。古龙的小说更是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
古龙对武侠小说创作有他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首先,他认为当代武侠小说不应再走传统武侠小说的老路,而是“要新,要变”。他说:“武侠小说的确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这种形式已写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怎么样写,才能算正宗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只要你能吸引读者,使读者被你的人物的故事所感动,你就算成功。”对于武侠小说应该如何变,如何新,古龙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感情。”“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他还认为:“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人性并不仅是愤怒、仇恨、悲哀、恐惧,其中也包括了爱与友情,慷慨与侠义,幽默与同情。我们为什么要特别看重其中丑恶的一面?”写武侠小说的目的,是“使读者在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和事看得更深些、更远些”。基于这种认识,他更指出:“武侠小说写的虽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尝不可注入作者自己的新观念。”“武侠小说中的动作的描写,应该是简单,短而有力的,虎虎有生气的,不落俗套的。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先制造冲突,事件的冲突,尽量将各种冲突堆构成一个高潮。若你再制造气氛,紧张的气氛,肃杀的气氛,用气氛来烘托动作的刺激。武侠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武侠小说也不是教你如何去打人杀人的!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会令人反胃了。”古龙的这些观
点,散见于他的各个小说前面的“序”中,这些观点和看法,丰富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理论,对阅读和理解他的武侠小说是大有帮助古龙曾在《大旗英雄传》序言中把自已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我写的是《苍穹神剑》《剑毒梅香》《孤星传》《湘妃剑》《飘香剑雨》《失魂引》《游侠录》《剑客行》《月异星邪》《残金缺玉》等等。
“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即《铁血大旗》)《情人箭》(即《怒剑》)《流花洗剑录》(即《江海英雄》)还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香这个人的《铁血传奇》。
“然后,我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再写《楚留香》,写《陆小风》,写《流星·蝴蝶·剑》,写《七种武器》,写《欢乐英雄》。而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第一阶段的创作是古龙初入江湖的“闯荡”时期,此时的作品从结构、情节、人物乃到语言都没有摆脱传统武侠小说的束缚,但从小说的情节布局来看,已可以看出古龙具有巨大的潜在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
从写《武林外史》开始,古龙进入了武侠小说创作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他力图打破传统,有所创新,从《武林外史》到《铁血大旗》,再到《绝代双骄》,可以看出古龙不断探索的艰难“足迹”。
的。
Ⅸ 当代武侠小说有哪些内容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上半期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多数是一种风格,不提也罢。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无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让梁羽生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进而封笔归隐。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
在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些硬伤,请读者将就看算了。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
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
Ⅹ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
金庸,古龙,梁羽生,中国新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沧月,步非烟,香蝶,也写了一些武侠小说。
建议你看一下这里:http://ke..com/view/2629.htm
尽管长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