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诚信
① 金庸武侠小说中蕴涵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这个问题范畴太广,在这里我只做一个粗略的梳理:
微观方面,金庸小说很多细节都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从琴棋书画到经史子集,几乎都有涉猎,与一般武侠小说不同,金庸小说在武功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有的融入琴棋书画,有的融入不同个性,有的融入儒释道文化。
宏观方面,我常把金庸小说按照创作顺序分为四个阶段,1955年-1959年是第一阶段,是金庸侧重入世的儒家文化的阶段,书里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一般都是积极入世的,常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阶段的代表是《射雕英雄传》和儒侠郭靖;1959年-1963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人物和思想都由儒转道,以杨过、张无忌为代表——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道家文化写的同样好的《笑傲江湖》却是个特例(因为它不仅涉及道家文化,还要影射政治);从1963年-1967年是第三阶段,作者由道入佛——这大概与金庸先生中年开始读佛经不无关系,以《天龙八部》为典型代表;从1967年《笑傲江湖》之后,金庸通过反思,或者说是颠覆,否定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糟粕,进入“无侠”的阶段,开辟了武侠小说,乃至通俗小说的巅峰,以《鹿鼎记》和韦小宝为代表。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只是人为划分的,其实不管在哪个阶段,儒释道都是相互渗透的。另外,作为新武侠的代表,与传统的武侠小说相比,金庸小说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的文化,以骑士文化(如《堂吉诃德》)最为突出。
附上金庸小说时间表:
小说作品
《书剑恩仇录》 1955年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 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 1961年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 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 1963年—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记》 1969年—1972年
《越女剑》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我觉得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了解小说和进行金庸小说研究非常重要的窗口。
② 从金庸小说看诚信
郭靖、乔峰、洪七公
欧阳锋、岳不群、左冷禅
③ 你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是如何理解的
金庸的小说对于“侠”的阐述可谓是淋漓尽致,写出了“侠”的方方面面,写出了“侠”的伟大同时也阐明了“侠”的局限性。
第一方面
“侠”的伟大
代表人物 郭靖 胡斐 萧峰
这类顶天立地的侠客们为国为民可以做任何事,并把行侠仗义当做一种事业来对待,在百姓心中和读者心中的光辉形象无可比拟,充分表明了侠义精神的伟大。
④ 金庸武侠人物的诚信问题
1、金庸小说里 最有诚信的人 我认为应该是郭靖。郭靖从小就表现出了中信义的性格特点。比如他答应马钰不告诉别人他们之间的事情,甚至不能说出他的外形相貌,郭靖就一直守信,还差点被六位师父杀了。郭靖歪打正着作了金刀驸马,后来又遇到生死相许的黄蓉,虽然他内心深爱黄蓉,可是他仍然本着诚信的原则,宁愿背负黄蓉的深情,也不愿违背诺言。虽然这么看来,郭靖狠傻,但是其他人谁能做得到呢? 好在金庸先生的生花妙笔让后来的情势转向“有情人终成眷属”,让华筝后来无意中间接害死郭靖母亲,使得郭靖能够不破坏自己的诚信之名而又摆脱了华筝。
忠实自己的原则,对正直的人保持诚信那并不算什么,相比较其他金庸笔下的知名大侠而言,郭靖还有比较重诚信的一个典型事件是:他为了黄蓉安全,与欧阳锋定下约定,他能抓住欧阳锋三次而又放过他,欧阳锋以后就不能再为难黄蓉。在黄蓉的帮助下,郭靖果然抓住了欧阳锋,这是一个为他几位师父报仇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使杀了欧阳锋,也不会影响郭靖的侠名,可是郭靖仍然放过了欧阳锋。在最后一次,欧阳锋被黄蓉的计谋困在山顶,郭靖坚持放过欧阳锋,不愿失信于人,欧阳锋最终从山上跳下,也并不是郭靖不守信用,而是郭靖在放过欧阳锋之前,欧阳锋就迫不及待的跳崖了。
以此来看,郭靖可算是金庸先生笔下最重信用的人了,即使有些行为在别人看来是愚不可及,可是他仍然遵从许下的诺言。
2、不诚信的江湖人物在金庸的书中比比皆是,裘千尺、公孙止这对绝佩夫妻自不必说,一个忘恩负义逼迫杨过杀郭靖黄蓉,一个假借解药逼小龙女嫁给他,两人从最初成亲开始就是无情无义之人,一个逼丈夫杀死情人,一个乘其不备把妻子推入鳄鱼深潭,一开始就已注定两人终究要自食恶果,只是可惜了善良的公孙绿萼。
还有《连城诀》里面的凌退思,用自己的女儿作诱饵,想得到丁典的连城诀,最后又把自己的女儿活埋。花铁干为了活命向狄云苦苦哀求,甚至吃自己师兄的死人肉,等到出了谷,又马上背信弃义,毁坏水笙名誉,逼得水笙自杀。还有戚芳,一时心软救了万震山和万圭的性命,却被万圭恩将仇报杀死。就连卖茶的那两口子也是不讲信用,可耻之极。
总之,金庸笔下不讲信用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就连一些很受读者喜爱的人也偶尔如此,但我认为无可厚非,因为那是在江湖,先君子,后小人,而且有时候,对待小人就只能用小人的方式,否则,君子就要吃大亏了,我认为,在立意好的基础上,“君子喻之以义,小人喻之以利”,是正确的做法。
哈哈,可能扯远了。回到问题上,我认为金庸笔下的不讲诚信的人实在太多,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不讲信用的人的话,我推选成昆,他处心积虑挑起明教和六大派的矛盾,投靠汝阳王,背弃师门,妄图消灭明教,可以说,所有的坏事都被他作尽了,尤其他欺骗空见神僧,导致谢逊误杀空见,引为终生之恨,武林纷争也由此而起。
不过,我最推崇的“不讲信用”的例子就是殷素素临死时的挑拨离间计,她以告知谢逊下落为诱饵,欺骗少林方丈,挑起了武林数十年的恩怨。在光天化日之下,聪明的素素就这样“不讲信用”地报复了武林,真让我无比敬佩。
⑤ 金庸武侠小说的道德观
这个问题很大,不好回答。
我大学时在图书馆看过几本书《金庸小说人论》、《金庸小说情爱论》、《金庸小说武功论》、《金庸小说道德论》还有几本不记得什么名字了。印象中是“陈墨”写的。这些书评价很具体很客观,你可以找来看一看。不光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还有很多道理。
另外,冯其庸的作品也不错,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也很好,建议你有机会可以看一看!
⑥ 金庸武侠小说中有那些经典的语句啊
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文字修辞方面
金庸修订旧本小说,可谓达到了钜细靡遗的地步,在文字修辞部分,几乎每处皆有,是更动最多的部分。文辞的修订,使金庸文字的风格更见典雅朗畅、流丽高华,可读性也增强;尤其是金庸将若干仍饶具“说书”格套的“且说”、“话说”、“暂且不表”等尽行删削,使小说内文更见纯净。论者谓金庸小说“达到了白话文的新高峰”,虽未免夸张,但就通俗小说而言,金庸的文字风格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作为初入文章门径者的津梁。当然,这琐碎细微的修辞工夫,虽也展现了金庸自我严肃要求的意义,但相对於我们探讨的主题,反而是较不重要的。 回目的重新设计,是金庸修订版中下得工夫甚深的部分,从《雪山飞狐》之不着一字(仅用一、二、三区隔),到《笑傲江湖》二字拟目(如“灭门”、“聆秘”、“救难”)、《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之四字拟目(前者如“风雪惊变”、“江南七怪”;后者如“风月无情”、“故人之子”),到《飞狐外传》等三、五、六字不等的白话“章”(如“血印石”、“大雨商家堡”、“风雨深宵古庙”);再从《书剑恩仇录》的七字联对(如“古道腾驹惊白发,危峦快剑识青翎”)、《碧血剑》的五字联对(如“危邦行蜀道,乱世坏长城”),到《倚天屠龙记》的“柏梁台体”拟目(从“天涯思君不可忘,武当山顶松柏长”以下共40句,句句押韵)、《天龙八部》的自创新词(分别以〈少年游〉、〈苏慕遮〉等五个词调分卷),到《鹿鼎记》集清人查慎行的诗句(如“纵横钩党清流祸,峭风期月旦评”、“绝世奇事传闻里,最好交情见面初”),变化繁复,风格各有差异。
金庸武侠诗词赏析
1.最爱的诗句: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单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我的理由是:这是黄蓉相答樵子时所唱的曲子,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曲中之词有视富贵如浮云的豪气,又有隐居山林不求功名的洒脱。最后一句“贫,气不改!达,志不改!”更说明人不可因环境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心志,颇似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陋巷单瓢亦乐哉”一句,更有古人颜回之风,安贫乐道不为富贵贫穷所困,这也是我所向往的境界,与其汲汲营营于名利,求取荣华富贵,倒不如隐居山林做个闲云野鹤之人来得潇洒!
2.最爱的诗句: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我的理由是:说《神雕》的结局很“郭襄”,应是无人置疑。
郭襄给人的感动,是处在武林诡谲的氛围中,还能保住纯真的心、质朴的气,读郭襄,就像在将窒息的空气里闻到清新。然而,神雕侠的三枚金针打开了小小女孩的心扉,情窦初开的新蕊,还没得到爱情滋养,就悄悄葬了心。
我特别爱吟咏“此时此夜难为情”一句,感慨金庸给了郭襄生命,却又难为了她的似水柔情。
3.最爱的诗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我的理由是:元好问的经典名句,由大魔头李莫愁吟出,特别教人震撼。
不过,回头想想,如果是黄蓉、小龙女、赵敏来吟,就单单是甜蜜的少女初恋情怀了。金庸把名词给了李莫愁,正因为李莫愁杀人如麻,但在冷酷的表相下,隐藏着她对爱情的渴望,即使在多年以后,陆展元都已成白骨,仍在午夜梦回时挑动李莫愁的芳心,更是让她魂萦梦系。
“生死相许”是多少男女一生都在追求的梦,就算是女魔头,心里也有爱情的诗。
4.最爱的诗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我的理由是:主宰一部《天龙八部》的,不是豪迈的帮主乔峰,不是倜傥的公子哥儿段誉,当然也不是幸运的小和尚虚竹,真正的主宰,是无常的“命运”。
乔峰以一腔血气,欲缉杀父母之凶,却误杀了情人阿朱;段誉不爱江山,只求语嫣的爱情,却不料求来的是亲妹妹;虚竹一心只想做个好和尚,却是武功、美女、掌门,无从可却地送上门来。
扫地僧该扫的,怕不是两代的武林情仇,而是人心中对无常世界的有意执着,一切都“如梦幻泡影”,那怕你是英雄、太子或高僧?
5.最爱的诗句: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悲天悯人,慷慨悲壮,闻之不觉涕下!
6.最爱的诗句: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我的理由是:这是杨过在绝情谷拒绝裘千尺提亲时所吟之诗,它总让我联想到杜甫的名句:“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巧的是,这十六个字正是因古代美男子窦玄贪新忘旧,而他的糟糠妻在悲愤之余所写下的。
然而杨过跟窦玄,是何等不同?尽管面临生死之危,他对小龙女依旧不离不弃,非卿莫娶。小龙女何其有幸?窦玄妻何其不幸?而公孙绿萼爱上杨过这样心有别属却又深情专一之人,又不知该归类为何项?总之,杨过不顾情花毒而吟出这首诗的气概,实足以令天下薄情郎汗颜。
7.最爱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我的理由是:这是一篇祝贺女子出嫁的民歌,在《神雕侠侣》中,杨过跟程英、陆无双对抗李莫愁时,程英所唱的曲子。程英一生孤苦,当时以为会死,但她可以死在杨过身边,她就十分心满意足了。写得乐观、轻快,是《神雕侠侣》中少有的欢愉诗词,所以我很喜欢。
8.最爱的诗句: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我的理由是:明教这个革命团体,最浪漫的地方,在于团体性地朝革命目标前进,一但知其不可为,仍然执着化生命为醒世之大爱。《倚天屠龙记》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是明教在光明顶遭六大派围剿,全体教众面对身死教灭,依然端坐颂咒,悲怜世人哀苦的庄严场面。佛教说同体大悲,展书及此,谁能自持。也就因这股傻劲,明教的革命,神圣,却也可爱。
9.最爱的诗句: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我的理由是:金庸善长以剑喻人,寥寥数语,道尽武林辛酸,为了漫漫至尊路,岳不群自残、欧阳锋鄙行、金轮法王失佛心志成武学龙象。令至尊梦扼腕的是,武林中多共生的瑜亮,因此号令天下,终成南柯,倚天一出,则鹿鼎争逐。宝刀神剑,谁能胜出,犹在未定之天;至尊梦却是一代复一代,一书又一书,捧书自省,展望白云苍狗,感慨至深。
10.最爱的诗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我的理由是:瑛姑的爱情,是“不爱帝王爱顽童”的少女恋爱憧憬。
段皇爷可以给的,是绫罗绸缎,是金璧辉煌,却就是少了少女幻想相印的一颗心;周伯通闯入了这个等待的寂寞,却匆匆地要燕渡寒潭,不留影痕地走,可不知人可以走,心却如何忍分离?
“可怜未老头先白”,织锦鸳鸯留不住顽童,瑛姑却把心驻足在少女的梦中了,跨越漫漫一生,华发已生,等待却不知尽头;执着一生,美丽只留给伊人。
11.最爱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的理由是:每每读至此诗,便不由泪流满面,反覆咀嚼诗意,但感无限凄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心酸惟自知;与梦中妻相对无言,思念惟藉泪千行来抒解。然而世间多少人如此情痴?知音真爱皆难寻,抓住了时机,好好把握,莫要等到失去了,才在怨悔,为时若已晚,只会心碎。
分手三年,比起东坡的十年、杨过的十六年,时间上是少了许多的,但本质上的萧索落寞、孤寂悲怆之感,与苏杨两人相去不远。
一位豪情大诗人,亡妻十年而情深意在;一位重情大侠客,爱妻十六年杳无音讯而坚守信诺、此爱不渝;平凡如我,三年飞逝,日夜思量,反复难忘。今日孤身一人,鬓虽无霜,泪已千行,不见短松立山岗,仅明月伴我自心伤。
12.最爱的诗句: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我的理由是:金庸一定爱极杜甫、白居易、陆游的诗与词,也一定极仰慕岳飞、袁崇焕的英雄之风。
对我这一代人,“国仇家恨”只能在书上摸索,但对金大侠这般的祖辈耆老,烽火争战,其实就是生活。我相信,金庸在写边关外恣意强夺的辽人,或是铁蹄入侵、蔑视汉族的蒙古人,甚至在大清初年、一直做“意识型态”斗争的满汉族群时,心里必然浮现日寇侵华,或者国共争逐的兵灾连年、生民流离画面。
也因此,金庸笔下的大侠,从乔峰到陈家洛,在他们伟伟的侠骨与绵绵的柔情外,总是在心里,装着一份同体的大悲,对国家、对民族、对同胞。
13.最爱的诗句: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的理由是:这首诗浅白易懂,但由袁紫衣这样一位出家人的口中念出来,实在让人觉得格外讽刺。她与胡斐发生感情,却为了一个誓言而不愿还俗,结果虽是辜负年华,长伴青灯,情思却仍然系念着心上人。我不晓得这样的出家有何意义,实在是可悲又可叹。
人人皆知离爱即可无忧无怖,然“情”之一字却往往让人身不由己,无可奈何。金庸在书末引用这首诗,除了反映袁紫衣与胡斐的愁苦之外,看着看着,身为读者的我,心情竟也随之黯然。
14.最爱的诗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我的理由是:虽然我对金书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单纯的喜欢,可是这句词,却让我印象深刻。李莫愁之所以杀人如麻,是因为痴心错付。虽然这不代表那是值得原谅的,可是剥开魔头的面具,李莫愁却是一个为情所困的苦女子。一个情字可以叫人往好的方向走,也可以叫人往坏的方向走。爱情这两个字,真的叫人好辛苦。就如此词所诉,直叫人生死相许啊!
一个女子,一生当中,梦寐以求的不过是一份完整的感情及一个全心全意爱她的人,而李莫愁也不例外,可惜的是这两项她都欠缺。正因为她不曾体会生死相许的感情,她并不真正懂得情为何物,而将对陆展元的感情及怨怼,全报复在陆家人身上。我喜欢这首诗,因为它让我了解到情爱对人生的另一种影响。李莫愁她始终都不快乐,因为她将感情变成她人生中的负担,而将报仇视为人生的目的,进而造就她悲剧的一生,这又何苦来哉?又怎能不令人为之难过?
15.最爱的诗句: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的理由是:这是袁紫衣离去时,最后对胡斐所说的话,一句“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就要慧剑斩情丝,要胡斐忘了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她对胡斐的感情又何尝不是难以割舍?如果说忘就能忘,又何来“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呢?这八句话正说明了人看不破情爱的纠葛,但也深藏着袁紫衣对胡斐矛盾的感情,彷佛注定他们俩有缘无份的结局,怎不教人为之泪流。
16.最爱的诗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我的理由是:周公竭力辅佐成王,却惹来不利孺子的谣言。王莽为求权位,公孙布被,矫饰求誉,最后果真让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在《倚天》中,对于杀害殷离的凶手,张无忌怀疑赵敏,甚至谢逊,却偏偏想不到周芷若身上。老实如张无忌,他怎想的到怀中乖巧柔顺的美人,竟有这般高明的伪装、这样狠辣的手段。可惜,世人多以片刻作为,来凭决一人的忠奸善恶。其实,一个人真面目到底如何,就像郭靖所言:“一个人要面临大事,真正的品性才显得出来。”而这首诗,正充分阐释这个道理。
17.最爱的诗句: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我的理由是:每每读到这首诗时,总能体会到陈家洛心里的感受,为了光复汉业,不惜离开自己心爱的女人,到了最后,非但光复汉业失败,连香香公主也为了救自己而牺牲,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未解此时真亦幻,欲语才觉杳芳踪。
⑦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名句
,“区区在下是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盖一鸣!”
《鸳鸯刀》
这个空前绝后的绰号,引无数人捧腹大笑,一个武艺不精的小角色,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是这个绰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句话也为《鸳鸯刀》添色不少,堪称经典
!
九,“可是哈卜拉姆再聪明、再有学问,有一件事却是他不能解答的,因为包罗万有的《可兰经》上也没有答案;如果你深深爱著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甚麽法子?”
《白马啸西风》
世间真情难寻,两情相乐,更是难得,往往就想书中说的“你深深爱著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这可能最痛苦的,初读此句时,便感到无比惆怅,不禁叹息。可什么人都不会解答得了这件事,只得自己忍耐。令狐冲这样放任不羁的人都会如此,可见此事伤神之至。对此句最好的评论是:哎……(一声长叹)
八,“赵敏嫣然一笑,说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给我画一画。这可不违反武林侠义之道罢?’”
《倚天屠龙记》
真情其实就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并不需要多少惊天动地之事,但要得到真情,并非易事,若得到,更应珍惜。赵敏这个人物,我个人认为,胜过黄蓉,可能是黄蓉在神雕中的行为,令人厌恶,赵敏却未令人厌烦过,可爱之处,也是体现在此。
七,说着伸手过去,扣住令狐冲的手腕,叹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终身和一只大马猴锁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说着嫣然一笑,娇柔无限。
《笑傲江湖》
这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比较完美的结局,这“嫣然一笑,娇柔无限”一句,更显任盈盈的美丽,令狐冲喜欢逍遥自在,可任盈盈还会这样想,可见二人都是放任不羁者。我信道教,对《笑傲江湖》情有独钟,崇尚自然。所以将此排为第七。喜剧精神也应推广。不要光让大家哭!
六,“万里霜烟回绿鬓,十年兵甲误苍生”
《碧血剑》
世间枭雄无数,乱世中甚繁,看过《百家讲坛》的朋友应都知道阎崇年这个人,他讲的“明末清初六十年”受到大家喜爱,明末清初六十年与《碧血剑》的历史时期正好吻合,建议大家一看,无论乱世之中还是太平盛世,受苦的还是百姓苍生,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自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骄傲自大,骄奢淫逸,败有余辜。真正为人民着想的统治者,应像道家一样,这样便可功成事遂,但一定要功成身退啊!
五,“你即无心我便休”
“革囊众秽,尔来何为?”
《书剑恩仇录》
这两句我一起点评,因为他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叫人戒色的,但看语句,不会使人明白其意,须结合小说故事情节,才会使人明白其道理。情令人难以捉摸,往往想得到却怎么也无法得到。想得到心仪的人,可她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正像《白马……》中说的一样。消除这一心事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清心寡欲,“你即无心我便休”,或把女人看成隔着皮革的烂肉罢了。但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几何?和尚高僧做到都很难,更何况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呢?
四,“ 四张机,鸯鸳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射雕英雄传》
一块鸯鸳锦帕 ,一辈子的恩恩怨怨,为的还是一个“情”字,江湖恩怨,何时了啊!德高望重的一灯大师,也曾被情所扰,也怕带绿帽子,慈悲为怀,但不救一个小童。当然,谁都有年少轻狂之时,做错事的时候,但改了还是好同志嘛!一灯大师认错态度好,主动当了和尚,抛弃名利皇位。但一灯大师当和尚的起因,不还是“情”嘛。
三,“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
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
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
《飞狐外传》
每个人都不想伤心,但一定也不要让别人上,我们要珍惜身边每一个人,在一起便是缘,像《大话西游》的名句,(在此便不说了),一定不要辜负别人,否则追悔莫及啊!这首歌在小说中出现了2次,每一次都令我感受不同,特别是灵素为救胡斐而舍身救他性命,着实令人感动,只有读过小说,才会深有体会啊。
二“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书剑恩仇录》
又是爱情的悲剧,我记得在我看《书剑恩仇录》时,当我看到香香公主自杀的那一段,我心中无比沉重,差点哭了。那天晚上,我没有睡着觉,一直在想,如果陈家洛没有把香香公主给乾隆的话,会怎样呢?我又不禁痛骂陈家洛,只为光复汉业,却牺牲了一个回族公主的一生,陈家洛简直太自私了!可还是这个“情”字啊!
一,“问世间情为和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神雕侠侣》
我想,这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我的评点也并不一定很好,毕竟我只有14岁,对情的认识很浅,所以,我不对其多加评论,只说一下《神雕侠侣》是根据苏轼的《江城子》改编,却丝毫没有抄袭痕迹,金庸的水平可见一斑啊!值得大家借鉴之处很多。
韦小宝对此的评语:你爷爷的,老子我的名言怎么没有呢?没有也算了,连追女孩都不会,你个笨蛋,老子我教你。鲁迅老弟曾以咱的经验,总结为一句话,“跟随似怨鬼,缠绕如毒蛇。”……(后面骂人的话先不说了)。
韦小宝之所以可以取得这么多姑娘的芳心,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要脸,他升官发财的原因亦是如此,他追女孩就像鲁迅说的,“ 跟随似怨鬼,缠绕如毒蛇。” 在封建王朝,当官闭先学会当狗,拍马屁的本领必须精湛,韦小宝这几项都具有了,他怎能不会名利、色欲都有呢?
但像我们这样的人,这种手段不甚可取。韦小宝的“精神”,是我道家所不容的,为了功名利禄和自己的欲望,而做出此等事宜,不得不令人厌恶。
⑧ 金庸武侠小说主要元素有那些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正是贯穿着"天下"的主题而盛行于中国和用汉语阅读的世界人群之中。就天下的"三个层次"而言,金庸先生笔下人物的理念或以民权抗衡皇权,或以国别部族争夺而言天下之地。而由此展开的生活场景与战争武打场景,虽都以武术之高超决一胜负而定夺时局的"天下",但最终均以高于武术,或称武术的最高境界--心,而夺魁于天下,并由此心可外延至得人心,得民心之大心。自然,在第二层含义上,由于侠的目光、观念以及当时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往往使侠只能是一种更为非理想制度性的想象,而往往会陷入私已小我的群落宗派之围,这也许更符合当时中国的文化与制度状况。然把天底下的所有人彼此都把对方当家人一样对待,还可从其人物与情节中隐隐见出,尤其是对爱情的痴情追求及其胁迫的反应,如段誉之于慕容复等。
在小说里,金庸先生把"天下"更多地注入了一种伦理的、历史文化的元素,使之原本单薄的武侠小说,一下长得高大丰满起来,使之阅读者在品尝刀光剑影的快感过瘾中,更能从中领略和愉快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的种种,"寓教于乐"的这一说法,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算是真正做到了家。
⑨ 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是如何理解的
金庸的小说对于“侠”的阐述可谓是淋漓尽致,写出了“侠”的方方面面,写出了“侠”的伟大同时也阐明了“侠”的局限性。
第一方面
“侠”的伟大
代表人物 郭靖 胡斐 萧峰
这类顶天立地的侠客们为国为民可以做任何事,并把行侠仗义当做一种事业来对待,在百姓心中和读者心中的光辉形象无可比拟,充分表明了侠义精神的伟大。
第二方面
“侠”的自由性
代表人物 令狐冲 杨过 张无忌
这类人物在金庸的小说中虽然是主角,但更多的是属于被配角推着前进的人物,他们生活中放浪不羁,感情上无视正邪之分,不理会社会评价,不拘泥于江湖规矩,凡事但凭随心所欲,大有“我欲为之便为之”的狂傲成分在其中。这类人物阐述了侠客们的自由狂放,不受拘束的特点。
第三方面
“侠”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 袁承志 陈家洛 陈近南
这类人物在金庸的笔下显得性格比较死板,人物丰满程度也不够,他们自认为为国为民,做事“循规蹈矩”(江湖规矩)。凡事都计划的天衣无缝却最后都一事无成,而其中与其对立的角色们做事就显得不择手段但往往无往不胜,比如袁承志,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和盖世的豪气,却最终被多尔衮利用,落得个与一个并不真心相爱的女人隐居孤岛的无奈结局。
陈家洛更是文武双全,张的更是一表人才,带领的红花会原本拥有武力铲除满清的实力却因为并不想用流血的手段而使人民陷入战乱的愚蠢想法而去幻想去策反乾隆,结果反被乾隆算计,不但喜欢的女人死了,而自己也亲手扼杀了完成复汉逐满的希望。
陈近南更悲催,江湖传言“为人不识陈近南,称做英雄也枉然”这样一句话,可见陈近南在江湖中的地位。但是这个人人品武功样样俱佳的一个人物却从未做成过什么事,甚至在小说中几次出手虽然都是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却从未真正赢过,不是手下留情就是被人暗算,而相反他的徒弟韦小宝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常常取胜,无论面对多么诡诈强大的对手甚至是鳌拜和神龙教主这样的绝对强者也战无不胜。
通过这几个人代表人物的失败和他们的对立的角色相比较,金庸先生充分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人们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一些走后门、背后搞小动作和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都可以达成目的。这不正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问题么?金庸通过描写这些人物揭示了这种社会风气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了侠客之路有着重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以上是本人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理解。纯属个人见解,望勿喷之。哈哈
希望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