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秘密
A. 金庸武侠小说的问题
《书剑恩仇录》——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锋芒之作。
创作年代:1955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公元1753年—1759年
首发连载杂志:新晚报
鹿鼎记》(附录:康熙朝的机密奏折)——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创立“反武侠”情节,武侠史首次以诙谐、反讽、批判观写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创作年代:1969年—1972年
历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B. 金庸武侠小说武功秘籍
《连城诀》:连城剑法
《天龙八部》: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小无相功,六脉神剑,一阳指,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斗转星移,化功大法,易筋经,七十二绝技
《射雕英雄传》:落英神剑掌,玉箫剑法,弹指神通,蛤蟆功,先天功,九阴真经,逍遥游
《鹿鼎记》:神行百变
《笑傲江湖》:吸星大法,辟邪剑法,独孤九剑,紫霞神功
《倚天屠龙记》: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太极剑,玄冥神掌,梯云纵,两仪剑法
《碧血剑》:金蛇剑法
C. 简单概括金庸武侠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D. 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口诀
《倚天屠龙记》第二回‘武当山顶松柏长’中觉远弥留状态背诵的部分经文:
气沉于渊力凝山根,故示以虚以无胜有,运气之时,须得气运自我运,不必理外力从何方而……虚实须分清,一处有一处,处处总此虚实……气须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要用意不用劲,随人所动,随屈就伸,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我劲接彼劲,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须用四两拨千斤之法……前后左右全无定向,后发制人先发者制于人……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之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通,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方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力从人借,气从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得开合,便如阴阳……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3版: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胜,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盛于老阴,少阴盛于老阳,凡事不可极,极则变,由重转轻,由轻转重。]
1,《太极拳论》(根据武派太极拳的记录,王宗岳的《太极拳谱》(王谱),是武禹襄之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当县令时,"闻盐店有王宗岳拳谱,求索得之",然后交武禹襄研究。武氏是文人而爱好太极拳,不以授拳为业,所以得到拳谱后并不秘密收藏,除与外甥李亦畲一同研究外,也与同乡名手杨露禅一家分享(杨露禅的儿子在河北永年家乡跟武禹襄学文),于是王宗岳拳谱得以广为流传。)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贫道在《笑笑乱弹金书的武学》中太极出自九阳这一观点,显然现实太极—〉九阳得到启发,在自己作品中用九阳—〉太极的形式来构建武侠小说中的武学体系。下面为《太极拳论》内容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E. 金庸武侠小说《鸳鸯刀》结局如何,有何深意,请教!
小说叙述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
武功不济却自视甚高的太岳四侠为给晋阳大侠萧半和祝寿,拦劫陕西西安府威信镖局为清廷保送的鸳鸯刀,被镖行武师所败;又欲抢夺林龙、任飞燕夫妻和书生袁冠南的行囊,谁知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袁冠南以言语诈去仅存的数两银子;好不容易等来一位年轻的姑娘骑着一匹骏马而来,却仍然不敌,幸好此女是萧半和的女儿萧中慧,听说四侠目的是给父亲拜寿,摘下头上的金钗送给他们作为礼物。萧中慧此行也为鸳鸯宝刀,甘亭镇汾安客店之中,她得知宝刀就在镖行人手中,暗自留神。
此时林玉龙夫妻、袁冠南、大内高手卓天雄都来到此处,尾随镖行。途中一场混战卓天雄技高一筹,点中林玉龙、任飞燕、萧中慧穴道,幸亏袁冠南用计惊走卓天雄,夺得鸳鸯刀,救出众人,四人逃到紫竹庵中,卓天雄追来,林玉龙夫妻把他们自己不好却威力很大的夫妻刀法传给袁、萧二人,二人用未学全的十二招刀法战胜卓天雄,保住了鸳鸯刀,而且由于并肩抗战,彼此互生情愫。萧半和生日这天,各路英雄豪杰都来庆贺,袁冠南献上鸳鸯刀,萧半和高兴之余,将女儿萧中慧许配给袁冠南。林玉龙、任飞燕把夫妻刀法全部传给袁、萧二人。喜庆筵上,袁冠南与萧半和之妻袁夫人母子相认,萧中慧伤心跑出,被卓天雄擒住。官兵围住萧府。一场混战,众英雄大败官兵,袁冠南救出萧中慧,二人再次联手,打伤卓天雄,众人一同退至中条山。山冈之上,萧半和说明真相:他本名萧义,为报父仇,早年入宫为太监,企图刺杀满清皇帝,却一直没能得手。后皇帝为夺鸳鸯宝刀,杀死保护宝刀的袁、杨两位大英雄,将他们的妻子儿女捕入牢中,萧义乘机救出二位夫人和儿女,奔逃之时,将袁冠南失落。为瞒清廷耳目,假和袁、杨二位扮作夫妻。萧中慧应叫杨中慧,是三湘大侠杨伯冲的女儿。正说之时,太岳四侠抬着卓天雄而来,夺回他从杨中慧手中抢去的鸳鸯刀。袁夫人把鸳鸯刀合在一起,只见上面分别刻着“仁者无敌”四个字,这就是鸳鸯刀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
F. 金庸武侠小说中有哪些隐藏高手
最大挂比萧蜂,遇强则强,意思是你比他强,可你打不过他
G. 关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分别是《飞狐外传》、《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飞狐外传》是《雪山飞狐》的前传,讲胡斐的成长经历,写作时间上反在《雪山飞狐》之后,人物性格和部分情节上也略有出入,一般都和《雪山飞狐》一起改编成影视作品。
《鸳鸯刀》是个短篇,讲各路人马在抢鸳鸯刀,它们一短一长,藏着称雄武林的秘密,最后这个秘密是:一把刀上写着“仁者”,另一把写着“无敌”……
情节人物什么的应该是金庸所有书里比较不上台面的,更重要的是它实在是太短了……要是我是制片人,也绝对不会选它来拍。
《白马啸西风》也是短篇,风格很特别,以女性为主人公,讲中原侠士的孤女在大漠中成长、学武、暗恋、失恋的故事。看这个简介就知道为什么没有影视作品了吧,时间跨度太长,情节反而比较少,故事又很灰暗……不过语言风格真的很好啊。
H. 金庸15部武侠小说全部人物介绍
楼主晚上好!这真是个体力活啊。
网络里面有系统清楚的介绍,每一部都非常详细。例如:http://ke..com/view/10786.htm
I. 能破解出金庸武侠小说里哪些未解之谜,才算资深金庸迷
金庸大师不亏位一代文学巨匠,他的小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武侠时代,每部作品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确实让人爱不释手。这些作品中,隐藏许多微妙的细节,而这些细节的来龙去脉都有点迷,不知细心的你是否发现了。今天我为大家盘点金庸笔下六大未解之谜,全部破解才算资深金庸迷。
第一、太玄经的来历之谜
太玄经,顾名思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佛门功法,比易筋经都要高出两个档次,可以说是金庸武侠当中威力最强的一部武学,都快接近于修真的层次了。
侠客行的主角石破天在练成之后开挂逆袭,轻松成为剧中第一高手。但是太玄经这部档次这么高的武侠到底是谁创造的?既然是佛门功法,为什么不留在少林寺,反而刻在一座荒岛上呢?
J. 找找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漏洞。
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小说发行了上百版,盗版更是无数,各版编辑校对千奇百怪,良莠不齐,有些版本字误、语误、前后不统一者数不胜数,此类bug不在讨论之列,重点讨论历史、逻辑、铺排转承等无法自圆其说的情节“BUG”,关于人性复杂一面的争议漏洞,则见仁见智了。
二、常识与知识
1、诗词穿越就不谈了,描写需要。
2、段誉在苏州燕子坞喝到了碧螺春。
3、郭靖在长庆楼喝到了龙井。
碧螺春和龙井是品牌名不是类别名,还是中国自己的,而六、七百年后才出现的碧螺春、龙井穿越年代之巨大,对于祖承江南的金庸先生,太说不过去了。
4、阿紫吃饭用银子(《天龙八部》)
北宋是铜钱和交子,银子通行是明代。
5、“倚天”吴劲草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被灭绝师太斩去一条手臂,后来又完好无损。
6、“书剑”吴六奇柳江大唱“桃花扇”,《桃花扇》穿越了34年。
7、断臂之后的杨过”双手撑地“给姑姑演示蛤蟆功
8、宋代冶炼技艺已至现代人的我无法理解之境:
《倚天屠龙记》的屠龙刀倚天剑烈火难融,使用超凡内力及熊熊火焰历时若干日锻造出来刀剑中竟然另有夹层,纸质《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保存完好?是磁悬浮技术?也不对呀,刀剑中空层是密封的,长时间锻造的空气热导也会让书本化为飞灰。如果是铸好后放入密封,那就应该有开启机关,何必刀剑互砍呢?如果刀剑中空程度过大,肯定会有声响,但外人不知说明刀剑中空层是紧贴真经和遗书的才不会被发现秘密,那么问题又来了,就算古代有金属无缝密封技艺,那得在封口处再度加热冶炼,热传导又来了.....
9、段誉和王语嫣被西夏兵追袭,段誉的六脉神剑打歪从房梁反弹弄死一个小兵。神奇的大杀器六脉神剑不解释了吧,木质梁就能反弹的玩意也能秒杀强壮的西夏人?
三、历史
1、“神雕“杨过在襄阳射杀蒙哥。可怜我一代大汗蒙哥,堂堂正正地在钓鱼城和襄阳城被杀了两次。
2、《鹿鼎记》俄罗斯使节自称“洛摩诺沙伐(老猫拉屎法)侯爵”,这个“洛摩诺沙伐”就是“罗蒙诺索夫”,在圣彼得堡,1948年以后才叫这个名字,康熙时代这个城市尚不存在,所在的地也不属于俄罗斯。
3、金先生将射雕置于南宋的主旨来源于《岳飞演义》。书中成吉思汗攻宋。事实是,成吉思汗死后八年与宋联盟灭金。金灭,蒙古伐宋。由此带来一系列错乱,讲几个主要的。
(1)射雕中韩世忠部将得《武穆遗书》,实际上岳飞死后约二十年南宋北伐,韩部将为什么不交给张浚(岳飞的老领导)、虞允文、杨存忠、刘琦(都是岳飞的战友),偏要藏起来(后卫郭靖所取)。
(2)武穆遗书在射雕神雕倚天连续出现。问题来了,作为与岳飞同时代的名将韩世忠(卒于1151年),岳飞1178年得谥号武穆。韩世忠重生给遗书取名《武穆遗书》?
(3)完颜洪烈年轻时把嘉兴知府象狗一样使唤;亲自跑到临安对南宋宰相大放厥词(宰相吓坏了);又在临安喜欢上了包惜弱,然后调动宋军(宋军成金伪军了)去灭包的家人....事实是,铁木真当可汗是1206年,郭靖于当年回中原。金先生一再说朝廷苟且,醉生梦死。实际上,1206南宋和正在伐金,前三年主战气氛就极为高昂,借完颜洪烈十个豹子胆......
4、段誉生于大理保定二年(1023年),《天龙八部》第27回:萧峰、阿紫在路上遇见外出围猎的辽帝耶律洪基,正巧辽国朝中内乱(这年是1063年)。此时段誉40岁。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萧峰31岁),萧峰与耶律洪基结拜。按剧情发展,“青春年少”的段誉与肖、虚竹二人结拜时(1093年)已70,够嫩的“三弟”。
5、《天龙》结尾处,宋太皇太后死,哲宗亲政辽国南征,萧峰刚于年前帮耶律洪基平叛。两件事相隔30年。
6、天龙里的南院大王成了爵位。
其实是官位:“太祖分迭剌夷离为北、南二大王,谓之北、南院。宰相、枢密、宣徽、林牙,下至郎君、护卫,皆分北、南,其实所治皆北面之事......"——《辽史·卷四五·志第十五·百官志一》
.......还有若干,恕不能穷尽
如果不考究历史那么为什么不架空历史却偏要赋予时代背景?出于创作需要当然可以理解,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功力和功课问题。文学价值和贡献虽未受太大影响,但懂历史的人阅读起来极为别扭(这类读者人群并不是小众)。当然,历史错误牵一发而动全身,小说确难更改(一改就是重写,浩瀚工程),权当看”演义体裁”了
7、历史错漏还以”演义“视之,那么小说本身:王重阳在郭靖出生前已死,林朝英比王重阳早死10年以上。也就是说,王重阳比同时代的段王、欧阳锋早死五十年以上,林朝英更是早死六十多年。弃婴小龙女被”婆婆“收养,有证据表明这婆婆是林朝英的弟子么?那么,小龙女仅比杨过大4岁?
四、情节:
1、劳德诺叛逃在前,左冷禅就知晓辟邪剑法是假的?
2、萧远山一步步将自己的儿子逼入绝路,和他少林寺隐忍20年的智慧完全不符——萧峰参加武林大会是来救阿紫的,萧峰自己都说过以后再也不踏入中原一步。而萧远山每次先一步杀人逼迫萧峰回大辽能成立么?萧峰身世未卜,让萧峰回大辽不该是先让他了解身世么?把乔三槐和玄苦干掉,让萧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如何道明真相? 杀徐长老和单正、赵钱孙等,萧峰是为了调查带头大哥是谁,不应该是萧峰调查清楚,然后和自己一起前去找玄慈算账么?
3、笑傲的左冷禅最后输给岳不群,一大原因是他用了假的辟邪剑法。而这个假辟邪剑法与真剑法似是而非,显然是懂得真剑法的人才能捏造出来的作品(要不然,也不能让左冷禅这样的大行家取信)。原书中说,这个假剑法是岳不群捏造出来,故意让劳德诺带给左冷禅的。也就是说,岳不群是在拿到真剑谱并且对其有所了解之后才捏造出的这套假剑谱。可是,时间线是这样的:令狐冲福州夺剑谱后晕厥——醒来剑谱失踪——令狐冲和嵩山派钟镇打了一场——恒山派求援被岳不群拒绝——恒山派出手和劳德诺对打——劳德诺紫霞秘笈败露而逃。时间不超过一天,岳不群是怎么如此短的时间编出一本假简谱还用合理方式让劳德诺带走?先知么?玄幻了。
4、金庸小说里的人都不好好说话,误会惹祸。
这是王朔说的,见仁见智。诚然,好多情节一上来就动手,然后误会误会再误会。在动手的时候又不动手了,道明真相道明真相.....虽然这是情节构思的创作技巧,但是不是太多了点。萧峰父子、慕容父子、叶二娘与方丈、刀白凤和段正淳、段正淳与段延庆、段誉与一群”姊妹“、萧峰与阿朱、王语嫣与慕容博、悲惨的游坦之....误会数不胜数,这还只是一部天龙
六、称谓
曾经见过某网文强人的白话作品,敌人对主角说“你还有藏拙?”还有另一个网文作品,主角面对杀父仇敌的自称:"在下××..."很幽默。看看天龙,西夏国就是大夏,书里尽皆自称”我西夏“,这不是跟自称”我南蛮“异曲同工么。
七、关于金庸小说吃到的泊来农作物(玉米、苹果等)
世界之奇岂是你我所能管窥,别一叶障目。
射雕、倚天、天龙等多部小说人物都提前N年吃到了各种美洲泊来的农作物
美洲印第安人起源于古中国(考古公认无异议),他们远行时一定不带种籽?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诗经·七月》),四千年前中国已有块茎类食物,山药和土豆是混称的,土豆一定没有么(或者是早期土豆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黍离》),这不是玉米苗和高粱苗还能是什么,请说一个出来。周朝著名的“六谷”——稻、粱、菽、麦、黍、稷,黍字念shu,东北把高粱米叫秫米,把高梁秸叫秫秸,也就是稷秸。
南北朝《奇民要术》记载了多种作物,有不少与泊来品相似,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许多作物至秦汉时期就传入了中国。
8900年前已发现水稻籽,西红柿、高粱籽在西汉古墓中批量出土(西红柿籽还能发芽成枝)。
苹果,《辞海》说它原产于热带地区,古中国南方就是热带气候。别忘了,商周就有花红(沙果、林檎)?这些果子和苹果的味道是很相似的。高丽有近千年把苹果称为沙果,日本江户时期叫苹果还为林檎呢!
以宋代为背景的金庸小说,大抵只有花生和辣椒吃不了。
当然,武侠小说不是学术小说,偶尔吃错了东西,何须计较,所以,笔者不认为这算什么漏洞。
八、一个重大漏洞的争议
慕容复不识汉字却出现了“段誉看到壁上写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问阿朱是不是慕容复写的,阿朱说“我家公子善写各家字体,我看不出来”
请注意,金庸先生什么时候说过慕容复是不识字了?
原文:“燕国,燕国”这四个字钻入段誉耳中......“慕容氏”、“燕子呜”、“参合庄”、“燕国”……段誉脱口而出:“这位慕容公子,是五胡乱华时鲜卑人慕容氏的后代?他是胡人,不是中国人?” 王语嫣:“是的,他是燕国慕容氏的旧王孙。可是已隔了这几百年,又何必还念念不忘的记着祖宗旧事?他想做胡人,不做中国人,连中国字也不想识,中国书也不想读。可是啊,我就瞧不出中国书有什么不好。有一次我说:‘表哥,你说中国书不好,那么有什么鲜卑字的书,我倒想瞧瞧。’他听了就大大生气,因为压根儿就没有鲜卑字的书。”
看官,不想学不代表不学,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个真心喜爱读书的?原文只能证明慕容复厌恶汉文化,没说他是文盲啊。我们中国学生群体,讨厌外语的一抓一大把,不照样过T过I的。作为一个一心想复国的亡国之后,他会这样任性,不去学统治阶级的主流文化?而恰恰他要学、还得学深入学精通,心中却又极为仇视汉族,才符合天龙所塑造的心理扭曲的慕容复。
大师作品,武侠经典,妄言评论,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