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网络小说的人灵感哪里来
❶ 写小说 主角名字的灵感从哪里来 求分享
不是有那句话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先要把自己知识面提高,这样写小说就是信手拈来啦,至于名字嘛,你看你写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有没性格相似的,有就借来用用呗(别一样,谐音什么的,你懂得)这样你在写小说的时候可以结合现实中这个人的一些事来写,可以增加真实感哦,最后如果你觉得没灵感了,可以去外面走走,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也可以听听音乐,也许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就藏在某处风景,某段旋律当中哦
❷ 写小说的灵感是哪儿来的。求多多回答呀
额,我也是写小说的,我写小说的灵感经常是在生活里,更准确的说是在学校里和马路上。马路上观察形形色色的人是比较有用的。而且在想到什么素材的时候要很快的记下来,不管在什么时候。
❸ 聊一聊你写小说的创作灵感源于什么
梦境
❹ 如何获得写小说的灵感
首先,写作的灵感通常来自于你的积累。
写不出来或者写不好内容,多数时候并不是你没有好的灵感、点子、想法,而是你不知道该怎么写,以及肚子里没有墨水。所以多积累是根本,比如阅读积累、生活素材积累、练笔写作积累。
1、阅读积累方面。书读得多了,你的写作素材、写作思路、知识观点就会很丰富。在具体写到某个观点时,你就可以快速的引用、加工创造、引发灵感,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书籍内容应有尽有,它们早已存在,你需要做的就是去阅读它、学习它。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人来说,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想要大量的去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个人建议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练习可以参考我用过的“精英特快速阅读训练”,一般练习掌握到一两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是非常容易地。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建立晨间阅读的习惯、远离以及戒掉社群媒体成瘾的习惯、养成作读书档案的习惯,都有助于帮你更好地阅读积累。
2、生活积累方面。生活有多广,写作就有多广。要想在生活中很好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学习、休息、文娱体育活动,还是走街串巷,或是旅游观赏、社会实践、社区活动中,都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多看、多听、多想、多吸收。
3、练笔方面。经常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要想入写作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除了多阅读,多练多写是非常关键的,“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说写日记什么的,但读完一本书之后,写写读书笔记、读书感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巩固你的阅读,另外也能锻炼你的整合和写作能力。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一开始可以用作者的思路(参考目录)来整理,慢慢的要学好用自己的思路去整理。
另外,也可以从你擅长或是从你喜欢的事情开始尝试写起,比如写一个原创故事,写一篇游记或做某件事的心得,写点生活感悟等等都可以。等阅读积累和写作能力有所提升之后,你可以随便找一个关键词,然后以这个关键词为基础,像思维导图一样展开来写点东西。
另外,灵感确实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
这里有一个激发灵感、解决疑难的三步法。
1、打断。当你苦苦钻研问题,却迟迟找不到方法时,我们要主动打断自己,让自己停下来去做点其它的事情。打断会让我们忘掉对问题的预先假设,从而开拓思路,帮我们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2、激 活。通过“放松、轻度用脑、高度用脑”三种休息方式转换思路,引发灵感。(放松比如听音乐、散步、慢跑等;轻度用脑比如看书、玩小游戏、看新闻等;高度用脑比如琢磨难题、切换做题等)。
3、有意识地进行反思。经过前两步,对于脑海里浮现出的一些观点、想法、念头,进行评估和思考,看要如何使用它们。
❺ 写小说的灵感哪里找
1、[音乐里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人,一定可以感受到很多歌曲里都有一个或感人或悲伤的故事。如果你在写小说的时候灵感枯竭,大可打开音乐,静静地听一曲或悲伤或轻快的歌曲,感受曲调的魅力以及和着曲子的每一个歌词的意义。如果你热爱这首曲子,相信这首曲子一定能在你心中引起你的共鸣从而联系到你的小说,那么你的灵感说不定就来了。
2、[看报纸、新闻]
在报纸和电视新闻里面都有大量新鲜的事物,只要你细心观察,留心搜罗,一定能找到对你的创作有用的东西。激发你创作灵感的东西可能是报纸上的一句经典的话,也可能是电视新闻里一起民事纠纷。灵感这个东西说来很多时候都是在接触新鲜的事物的时候突然涌现的。
3、[看美丽的插图]
现在有很多很有寓意的手画插图,大多数唯美的插图里面表达的情绪能让人一眼看出来。如果你热爱创作,那么一定要多多欣赏美丽的插画,插画就和歌曲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就看你怎么想,那么在想着画里故事的时候你的灵感说不定就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闪现出来。
4、[听老故事]
当创作灵感枯竭写不出故事的时候,不妨去听听别人的故事。个人建议最好听一听父母或者长着的故事,有条件的还能去福利院去听听那里的老人一生最难忘的故事。老一辈记了一生的故事一般都非常地让人动容,这对于所有的创作者来说都是一笔财富,而对于激发灵感来说,也是非常起作用的。
5、[看老电影]
老电影能流传下来,自有它经典的理由。如果你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定能感受到电影中的经典。创作小说的人大多都无意识地会把各种能利用的东西和自己的小说联系起来,所以接触老电影就是去接触老电影里的经典,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激发自己的灵感。
6、[享受生活]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没有灵感,而是你的大脑过于疲劳。这个时候你不妨放下笔杆好好的享受一下你的生活,放松你的大脑,你可以开始一段旅游、享受一顿美食,或者仅仅只是去泡个热水澡。总之,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好好放松一下自己,灵感说不定就在不经意间如泉水般涌现出来。
❻ 小说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哪
小说创作-为灵感而写作 2008-06-12 06:34 作品来自于你知道的东西,你所思考的东西,你所想象的东西,而灵感来自于你的信息储备。 ——佩姬。赖思克 许多作家,尤其是初习写作的人,常常认为,要写得好,就必须有灵感。 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这种想法坚信,仅是坐下来写,而捕捉不到灵感,就不是真正的写作,这是雇佣文人的做法。 实际上,我们读到的大多数作品,不管是书还是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作品,都是作家坐下来写才完成的。 我们是不是非得要有灵感,才能通过一项考试,取得一个学位,抚养自己的孩子,做脑外科手术,或者修理漏水的龙头?当然不是这样。同样,为了写作,为了写得好,我们也不必非有灵感不可。写作更多的是有赖于实践。如果你要到有了灵感才动笔,你会写得极少。 我认识一位作家,她所撰写的故事,人物性格复杂,情节紧凑,十分吸引人,阅读她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可是,在我认识她的这些年里,她写的作品仅有寥寥几部。为什么呢?她说,她的灵感已经耗尽。那些没有完成。未经润色的书稿积满了灰尘,按这种速度,她将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任何出版物里了。 有些作家判定,灵感是某种神秘的、无法驾驭的东西,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磁性的力量。是它把他们推到打字机或电脑跟前,使他们不得不倾吐,如果这种力量丢了,他们将无所事事。 如果你愿意,你尽可以等待灵感。但你必须清楚,等待就是借口不去写作。为什么你不能在等待的时候写点什么,然后看看它究竟会成为什么样子?没有人要你把它一定得交到什么地方去,或必须留着它。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单薄、枯燥、毫无生气,你尽可以把它扔掉。 但以后,在你重读这些作品时,也许会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东西,一种你没有意识到,但有价值的思考。或许它值得润饰一番,投出去,某位编辑会接受它。 在写作时,有时你会感到被某种力量牵引着,词语不由自主地流泻到了纸上,使你得到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即使第二天,你回头再读一遍,它仍符合你的期望,是一篇真正的好作品。这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体验——犹如堕人爱河,但别指望它会天天发生。 通常遇到的情况是,你应要求写作的东西同样不错,同样有销路,甚至数量更多。因为,你的创造性总是在一个较恒定的水平上流动,不论你对这些能量有无意识。 你可能会问:“如果我感觉不到任何东西怎么办?假如我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呢广这是个好问题,对它们的回答有两个。一个是:广泛。大量地阅读,这样你的脑子里才会充满故事、思想、问题、角色、前提和假设。作品来自于你知道的东西,你所思考的东西,你所想象的东西,而灵感来自于你的信息储备。 另一个回答是,记录和整理你的想法。当你忽然想到什么:一篇文章的主题,一篇小说或短篇故事的情节纠葛,一个有趣的角色个性,一段吸引人的文字,甚至一个你正在思索的问题,把它们大略记下来,写在索引卡、小纸片或笔记本上。作完这些,你就有事情可做了,你要做的就是坐下来写作,你再一次开始了工作。 一位教写作的教师,用激发想象力的写作练习来激励学生。他让班上的同学构思故事的标题:普通的或奇特的,一般的或怪诞的,然后把它们写在黑板上。他会从中选择五个,让每位学生挑选一个标题,写一篇故事。故事可以朝任一个方向发展,可以轻松、有趣,也可以严肃、凝重。但到下周的时候,学生必须完成这篇故事。 这种练习对初学者也是必要的,当你在头脑里构思出一些标题时,不要急着去挖掘它们。不妨以它们为跳板,去写一个故事,一篇论文,一首诗,一篇随笔,或其他什么。 如果某个标题把你引向了死胡同,那就试试另外一个,总会有一个标题进展顺利。由此,你获得了经验和约束,这两者对作家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每天为自己定一个实际的目标,例如写上五页,没有达到就不要放弃。如果你有其他任务,一页对你来说更合情理,那也可以。但你定下的目标不应是工作的时间,假如你写了一个小时,但并没有完成一篇作品,或者在这一小时内,接电话。喝水、上厕所、找资料,占去了相当的时间,你等于没有写作。 如果你每天都能完成这个目标,一周五天,直到周末,你就会完成数量充实的作品,这是一种你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这不是因为你等待了灵感,而是因为你没有那样做。 你在练习技巧方面获得的经验越多,字词和想法就越会流畅自如,这很像学打字,打网球,或学驾车。不用多久,你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在几乎任何环境中,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了。
❼ 各位有玄幻小说创作经验的大神,请问你们创作的灵感一般来自于哪里
套用情节,一般都是主角一开始是废物,后来得到奇遇,(大多是什么摔下悬崖里别有洞天了,被神秘之物砸到之类的)然后会看见一个老头,(大多都白胡子,因为白胡子一般都是高人),拜师学艺啊,学成之后呢,出山,一般会先来一个英雄救美的插曲,然后遇强则强,敌人越来越利害,(因为小的都被挑了,打了小的来大的,恶性循环)自己也越来越利害,拖到最后,打到天界神界,主角神功大成,横扫四方,大结局,最后感情方面,众多美女只爱一个,或者美女就出来一两个(这是非种马)最后主角十数个美女全收的,(这是种马)。
❽ 哪些写小说的作家灵感从哪里来
一瞬间的灵感
就像周杰伦写歌,总在不经意间忽然灵光一现,就做出来了
❾ 写小说灵感如何而来
大多数的小说里都有一个故事,所以我们想要写小说,似乎也该先找个故事。找什么样子的故事呢?依着大多数人的认为去选择故事我们应该选择复杂惊奇的故事但我认为一开始先应该选择简单平凡的故事简单,人物自然不会很多,把一两个人物写好,当然是比写二三十个人而没有一个成功的强多了。写一篇小说,假如写者不善描写风景,就满可以不写风景,不长于写对话,就满可以少写对话;可是人物是必不可缺少的,没有人便没有事,也就没有了小说。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第一项任务。把一件复杂热闹的事写得很清楚,而没有创造出人来,那至多也不过是一篇优秀的报告,并不能成为小说。因此,我说,应当先写简单的故事,好多注意到人物的创造。试看,世界上要属英国狄更司的小说的穿插最复杂了吧,可是有谁读过之后能记得那些勾心斗角的故事呢?狄更司到今天还有很多的读者,还被推崇为伟大的作家,难道是因为他的故事复杂吗?不!他创造出许多的人哪!他的人物正如同我们的李逵、武松、黛玉、宝钗,都成为永远不朽的了。注意到人物的创造是件最上算的事。
为什么要选取平凡的故事呢?故事的惊奇是一种炫弄,往往使人专注意故事本身的刺激性,而忽略了故事与人生有关系。这样的故事在一时也许很好玩,可是过一会儿便索然无味了。试看,在英美一年要出多少本侦探小说,哪一本里没有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呢?可是有几本这样的小说成为真正的文艺的作品呢?这种惊心动魄是大锣大鼓的刺激,而不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动。小说是要感动,不要虚浮的刺激。因此,第一:故事的惊奇,不如人与事的亲切;第二:故事的出奇,不如有深长的意味。假若我们能由一件平凡的故事中,看出他特有的意义,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它便具有很大的感动力,能引起普遍的同情心。小说
是对人生的解释,只有这解释才能使小说成为社会的指导者。也只有这解释才能把小说从低级趣味中解救出来。所谓《黑幕大观》一类的东西,其目的只在揭发丑恶,而并没有抓住丑恶的成因,虽能使读者快意一时,但未必不发生世事原来如此,大可一笑置之的犬儒态度。更要不得的是那类嫖经赌术的东西,作者只在嫖赌中有些经验,并没有从这些经验中去追求更深的意义,所以他们的文字只导淫劝赌,而绝对不会使人崇高。所以我说,我们应先选取平凡的故事,因为这足以使我们对事事注意,而养成对事事都探求其隐藏着的真理的习惯。
有了这个习惯,我们既可以不愁没有东西好写,而且可以免除了低级趣味。客观事实只是事实,其本身并不就是小说,详密的观察了那些事实,而后加以主观的判断,才是我们对人生的解释,才是我们对社会的指导,才是小说。对复杂与惊奇的故事应取保留的态度,假若我们在复杂之中找不出必然的一贯的道理,于惊奇中找不出近情合理的解释,我们最好不要动手,因为一存以热闹惊奇见胜的心,我们的趣味便低级了。再说,就是老手名家也往往吃亏在故事的穿插太乱、人物太多;即使部分上有极成功的地方,可是全体的不匀调,顾此失彼,还是劳而无功。
在前面,我说写小说应先选择个故事。这也许小小的有点语病,因为在事实上,我们写小说的动机,有时候不是源于有个故事,而是有一个或几个人。我们倘然遇到一个有趣的人,很可能的便想以此人为主而写一篇小说。不过,不论是先有故事,还是先有人物,人与事总是分不开的。世界上大概很少没有人的事,和没有事的人。我们一想到故事,恐怕也就想到了人,一想到人,也就想到了事。我看,问题倒似乎不在于人与事来到的先后,而在于怎样以事配人,和以人配事。换句话说,人与事都不过是我们的参考资料,须由我们调动运用之后才成为小说。比方说,我们今天听到了一个故事,其中的主人翁是一个青年人。可是
经我们考虑过后,我们觉得设若主人翁是个老年人,或者就能给这故事以更大的感动力;那么,我们就不妨替它改动一番。以此类推,我们可以任意改变故事或人物的一切。这就仿佛是说,那足以引起我们注意,以至想去写小说的故事或人物,不过是我们主要的参考材料。有了这点参考之后,我们须把毕生的经验都拿出来作为参考,千方百计的来使那主要的参考丰富起来,象培植一粒种子似的,我们要把水份、温度、阳光……都极细心的调处得适当,使他发芽,长叶开花。总而言之,我们须以艺术家自居,一切的资料是由我们支配的;我们要写的东西不是报告,而是艺术品--艺术品是用我们整个的生命、生活写出来的,不是随
便的给某事某物照了个四寸或八寸的像片。我们的责任是在创作:假借一件事或一个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所要发生的情感与情调,都由我们自己决定,自己执行,自己作到。我们并不是任何事任何人的奴隶,而是一切的主人。
遇到一个故事,我们须亲自在那件事里旅行一次不要急着忙着去写。旅行过了,我们就能发现它有许多不圆满的地方,须由我们补充。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其中有许多事情是我们不熟悉或不知道的。我们要述说一个英雄,却未必不教英雄的一把手枪给难住。那就该赶紧去设法明白手枪,别无办法。一个小说家是人生经验的百货店,货越充实,生意才越兴旺。
旅行之后,看出哪里该添补,哪里该打听,我们还要再进一步,去认真的扮作故事中的人,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每个人的一切。是的,我们所要写的也许是短短的一段事实。但是假若我们不能详知一切,我们要写的这一段便不能真切生动。在我们心中,已经替某人说过一千句话了,或者落笔时才能正确地用他的一句话代表出他来。有了极丰富的资料,深刻的认识,才能说到剪裁。我们知道十分,才能写出相当好的一分。小说是酒精,不是搀了水的酒。大至历史、民族、社会、文化,小至职业、相貌、习惯,都须想过,我们对一个人的描画才能简单而精确地写出,我们写的事必然是我们要写的人所能担负得起的,我们要写的人正是我们要写的事的必然的当事人。这样,我们的小说才能皮裹着肉,肉撑着皮,自然的相联,看不出虚构的痕迹。小说要完美如一朵鲜花,不要象二簧行头戏里的“富贵衣”。
对于说话、风景,也都是如此。小说中人物的话语要一方面负着故事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人格的表现--某个人遇到某种事必说某种话。这样,我们不必要什么惊奇的言语,而自然能动人。因为故事中的对话是本着我们自己的及我们对人的精密观察的,再加上我们对这故事中人物的多方面想象的结晶。我们替他说一句话,正象社会上某种人遇到某种事必然说的那一句。这样的一句话,有时候是极平凡的,而永远是动人的。
我们写风景也并不是专为了美,而是为加重故事的情调,风景是故事的衣装,正好似寡妇穿青衣,少女穿红裤,我们的风景要与故事人物相配备--使悲欢离合各得其动心的场所。小说中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须有它的存在的意义。一个迷信神鬼的人,听了一声鸦啼,便要不快。一个多感的人看见一片落叶,便要落泪。明乎此,我们才能随时随地的搜取材料,准备应用。当描写的时候,才能大至人生的意义,小至一虫一蝶,随手拾来,皆成妙趣。
以上所言,系对小说中故事、人物、风景等作个笼统的报告,以时间的限制不能分项详陈。设若有人问我,照你所讲,小说似乎很难写了?我要回答也许不是件极难的事,但是总不大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