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虬龙传武侠小说

虬龙传武侠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7-27 21:18:57

❶ 小时候看到的一部小说,里面有腾蛟、起凤、虬龙宝剑的

《洪荒起源》

武侠小说达人进!!

东方玉 的 【剑气腾空】

❸ 古龙的武侠小说里面有没有“江湖漂泊系列”如果有的话,哪里能看到其中的《绝杀》这一篇还请不吝帮忙

没听说过“江湖漂泊系列”,有“江湖人”系列,《三少爷的剑》就是“江湖人”系列中的。
还有,貌似古龙没有一篇名为《绝杀》的作品。

确实是没有这个系列,这几本书都没有。古龙作品中也没有叫岳小玉的主人公。

❹ 有部武侠小说里面的武器叫乾坤如意嫂,五毒魂天帆,

武器:玄铁剑 倚天剑 屠龙刀 打狗棒 血刀 君子剑 淑女剑 碧水剑 黑白双剑 圣火令 珊瑚金拐杖 金蛇剑 闯王军刀 冷月宝刀 鸳鸯刀 绣花针 杨家铁枪 蛇杖 金轮
鳄尾剪 银钩铁划 绸带 玉萧 绿波香露刀 白虹剑 周公剑 真武剑 小龙女的银丝手套 虎头金刀 龙泉剑 工布剑
紫微软剑 胜邪剑 纯钧剑 湛卢剑 鱼肠剑 巨阙剑 泰阿剑 龙渊剑 干将剑 莫邪剑 玄铁匕首 墨剑 白剑 龙头拐杖 黄金棍 哭丧棒 吴钩剑
七星绝命剑

??一把三尺长的软剑。剑刃上嵌着七颗星状的暗器,一剑刺出,使剑人的内力劲透剑身之时,那七颗星状的暗器便飞脱疾出,出其不意地取人性命。此剑为江湖名宿玄机子祖传之宝,玄机子死后无嗣,七星绝命剑便落入其关门弟子崔北海的手中。但崔北海手持此剑多行不义,卒为大侠护花所败。(见古龙《吸血蛾》)

??七星透骨针

??江湖中威力仅次于孔雀翎的霸道暗器,系暗器大家七巧童子打造。据说七巧童子一生熬白了头发,一共也不过制成了七对。其外表是一只钢筒,里面装有机簧,机簧上附有七根带银针,发射时劲道奇强。练七星透骨针的人,都是左右双手联发,两筒共十四根银针激射而出,快且杀伤面大,令人猝难躲避。(见古龙《七种武器》)

??七修剑

??为当年七修真人镇山之宝,属上古降魔利器。该剑既出,能幻出道道金白之光,光到之处,杀伤力极强。七修真人后将此剑传与杜铁池。杜铁池得此宝后,降妖伏魔,大建奇功,后杜铁池成为七修门掌门。(见萧逸《塞外伏魔》)

??七杀刀

??大西国王张献忠使用的杀人利器,七杀是“杀杀杀杀杀杀杀”的意思。这是一把神刀、宝刀,也是一把凶刀、魔刀。传说七杀刀杀人太多,已经着魔,“神刀出鞘,无血不归”。后由冷面魔君贺通天传给恨天生。(见欧阳云飞《小流浪》)

??七煞天罗

??奇门兵器。通体乌黑,柔软发带,顶端尖锐似剑,主体浑圆似棍。看去似鞭非鞭,似剑非剑。此兵器厉害之处,在于七种奇巧恶毒的装置,按动机关,可发出轻丝大网、白雾、红雨、毒针、天雷、地火、化形砂七种暗器毒,有如天罗地网,罩向敌人,故名七煞天罗。据少林掌门百空禅师说,此乃失传了二百多年的魔教至宝。后落入朱五绝之手。朱五绝用此兵器攻击宋晓峰,不意机关失灵,自己竟死天于七煞天罗之下。(见云中岳《紫彩玉箫》)

??七绝魔剑

??太极剑李清尘的祖传宝剑。七绝剑剑法奇诡,去如闪电,削铁如泥。此剑出手必伤人,几招一出,剑势便无法控制,素有“招不过十”之称。七绝魔剑之下,从无幸免者,不是死亡,就是残废。(见卧龙生《七绝魔剑》)

??十八般武艺

??指武术中常见的诸种兵器,初见于宋代戏文《张协状元》,后世有多种解释。其一,明代戚晋叔辑《元曲选;逞风流王焕百花亭》:“若论着十八般武艺,弓驽枪牌,戈矛剑戟,鞭链镗锤。”其二,元明间施耐庵著《水浒全传》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驽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其三,明万历年间谢肇淅《五杂俎》:“十八般:一弓、二驽、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后世还出现了“九长九短”、“六短十二长”,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艺内容说。综合历代“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删去重复,共包括下列种目:

??属抛射兵器的有:弓、弩、箭、矢、铳。

??属长兵器的有:戈、矛、枪、棍、殳、杵、杆、杖、棒、斧、钺、戟、大刀。

??属短兵器的有:剑、刀、鞭、锏(简)、钩、镰、锤、拐、环(圈)

??属软兵器的有:链、流星、绵绳套绳。

??属徒手的武艺,统称为“白打”。历代“十八般武艺”中所指的这些种目,并未能包括武器的全部。例如,飞刀、袖箭、三尖两刃刀、橛、匕首、鸳鸯钺、阴阳锐、状元笔、铁尺、绳镖、三节棍等均未包括。至于武侠小说家笔下剑造的许多“奇门兵器”,就更难以尽收了。

??九现神龙鬼见愁

??一条江湖上罕见的金龙鞭,一眼看去,酷似金龙,龙的角左右伸出,张开的龙嘴里,吐出一条碧绿色的舌头。它的可怕之处,是它兼具九种妙用:其全身反鳞,不但可粘住暗器;龙角分犄,专制天上各门各派的软兵刃;龙舌直伸,打人穴道;那张开的龙嘴,咬人刃剑如探囊取物;除此之外,一双龙眼乃是霹雳火器,龙口之内,可射出十三根“子午向心钉”,见血封喉,子不过午。在必要时,那混身龙鳞,也全都可激射而出,伤人于意外。武林中寻常人等,固然难在此兵器下躲过,即使是那些高手、名宿,如不知底细,也同样会死于非命。

??江小鱼在地道里发现了这一凶险兵器,他害怕它为害江湖,便以利刃将之毁坏。(见古龙《绝代双骄》)

??刀

??以雄浑、豪迈、挥如猛虎的风格而驰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清朝诗人郑世元这样描写道:“秋水飞双腕,冰花散满身。柔看绕肢体,纤不动埃尘。闪闪摇银海,团团滚玉轮。声驰惊白帝,光乱失青春。杀气腾幽朔,寒芒泣鬼神。舞余回紫袖,萧飒满苍旻。”

??据《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其所乃击之也。”殷商时已有铜刀,到了西周,刀的形状有了变化。刃柄无明显分界,柄部略厚,近刃部有圆圈穿孔。相传西周时以“昆吾”的刀最为著名,但用刀盛世还是战国时期骑兵作为独立兵种出现以后。从秦始皇陵中发现了不少骑兵形象的陶俑,但大量使用骑兵还是秦末到西汉初年。伴着骑兵还是秦末到西汉初年。伴着骑兵的发展,刀的形制不仅有了改变,作战作用也重要了。作战时骑马用刀斩劈,可格,可刺,已明显优于剑的直刺。

??汉代的刀,直脊有刃,刀柄与刀身没有明显的区别,刀柄首端都毫无例外地制成扁圆环形,名为“环柄刀”或“环首刀。”这种刀流传甚广,东自朝鲜、日本,北于匈奴,西抵大月氏,南达安南,都广泛使用。特别是东传日本后,成了日本刀的祖型。东汉末年,适合劈砍的环柄刀在战场上已成了主要武器,到了三国,大量装备的短兵就只有刀了。刀的制造也更加精良如诸葛亮让蒲元铸造的刀“称绝当世,故曰神刀”。刀不仅作战,也有了套路对练。如《吴书》载:“酒酣,统乃以刀舞。”南北朝以后,刀一直是重要武器。李白《从军行》的“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的诗,就反映了当时作战主要用刀。

??《唐六典;武库条令》中只有刀制,而无剑制。其中有仪刀、鄣刀、横刀、陌刀。唐宋时出现了长柄刀。从宋《武经总要》可以看出刀剑有了进一步改进,从狭长的长条形,改成刀头前锐后斜形,并有护手,去掉了扁圆大环。

??俗语说:“剑是君子所佩,刀乃侠盗所使”。这多少有些抬剑抑刀。实际上,刀那勇猛狂放的性格还是令许多人所倾到的。商周时期的人,就珍贵地以美玉饰刀,此后文人墨客咏刀之作更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刀的喜爱:“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唐;岑参)“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唐;高适)“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唐;李白)“徒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唐;李商隐)据说,李商隐这里提到的“七宝刀”,出在后汉,是魏文帝曹丕所造。此刀本名“灵宝”,因它纹似灵龟,又俗称七宝刀,能切金断玉,后下落不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和异国宝刀流入中原后,其锋利和精巧更令人赞叹不已。乌孙佩刀、半息宝刀、大食刀、海西国宝刀、日本双刀等都被诗人们一咏三叹,吟哦不已。

??刀虽然也登得大雅之堂,刀、剑之别未必便是侠盗与君子之别,但在习惯上,尤其在刀剑用在不以战斗为目的的场合时,二者的身份却是有一定差异的。有研究者发现,古龙笔下的侠客们每使刀而较少使剑,并认为这体现了古龙的平民意识。确实,除了著名的小李飞刀外,萧十一郎、傅红雪、丁喜、姜断弦、花错、朱猛等英雄大豪杰用的都是刀。古龙认为:“剑是优雅的,是属于贵族的;刀却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剑有时候是一种华丽的装饰,有时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某一种时候,便甚至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刀不是。”确实,在其他诸家武侠小说写手当中,还没有谁像古龙这样如此注重兵器的意义,我们读了古龙作品,也许能够加深对刀的性格的理解。

??三绝拐

??铁拐医圣赛华佗的遗物。百毒夜叉端木珏从一古墓中无意中得到,将此神物赠于韦虎头。所谓三绝,就是这根尺来长的短拐,具有攻敌,防身、度厄三种妙用,拐身是寒铁所铸,弯柄则。是觅自南极上佳磁石所制,但需略用内家真力,猛逼弯柄,磁力才会骤然发挥出来。故而只消一拐在手,再多的厉害金属暗器,也可将其粘吸。拐的后部,暗藏螺旋,旋开后的这段拐身,中空,内藏三粒“华佗度厄金丹”。此丹效如神,受伤者,只要脏腑未腐,便可度厄。(见诸葛青云《大宝传奇》)

??工尺镖

??江湖暗器。为一枚枚大小厚薄不同的银钱。练就工尺镖的人,能将银钱准确地射中对方的要害部位。银钱镖出手后发出“工尺”、“工尺”之声,竟能奏出古乐“四面埋伏”的音律第一句。此声音扰人心魄,使人精神分散,极易被击中要害,故得此名。工尺镖是无耳教教主江兆基的绝学,不幸被武林恶人学会,用此功伤人,嫁祸于无耳教,因此,使江湖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见古龙《剑气满天花满楼》)

??万字夺

??东海龙王司空阔所用兵器。长七尺,上部似矛,下部似护手,似戟非戟,似钺非钺,性可克刀剑。万字夺以玄铁铸造,玄铁稀少,且重量比普通铁重逾十倍。按疑即陨铁,为铁中稀少的品种。据报载,我国古代对陨石的利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河北省藁城县曾出土商代铁刃铜钺,其刃则为铁陨石打成。(见梁羽生《广陵剑》)

??飞剑

??以口吐出可以远距离伤人的小型剑器,非修行至剑仙不能为之。多见于旧派武侠小说中,新派作品以其荒诞落套,极少出现。

??天魔雨

??四川唐门的奇毒暗器。能把奇毒的汁液由腕底特制的筒中打出,到了敌人面前或头顶,才突然爆开为伞,向下猛洒。这种毒雨毒性极强,如被沾上,骨肉尽烂。(见鬼谷子《江湖风云录》)

??五殃针

??阴山派始祖谢五殃采取阴山绝壑寒铁,炼制而成的暗器。这种针长不逾寸,细如牛毛,装在筒中,筒上装有一个活闩和两个机钮,用时先把活闩打开,在小机钮上一按,就射出一针,按着不动,针就一支接着一支连续飞出,指挥如意。如果在大机钮上一按,一次就能射出七十二针,五丈以内的敌人,你只要对准他的胸口,七十二支飞针,就会左右上下,自动打上人身七十二处穴道。若敌人身材高大后退一步,身材瘦小则上前半步。制造之精,计算之准,真是匠心独运。尤其阴山寒铁之气,遇血即凝,中者当场寒栗而死。五殃针不仅是阴山派镇山至宝,而且也是武林道屈一指的暗器。后来阴山肖掌门人殷如玉据此改制成散花神针。(见东方玉《北山惊龙》)

??五毒霹雳雷霆珠

??江湖下五门中最的兵器。形状酷似流星锤,施展起来和普通流星锤也并无不同,只是那由铜铸成的圆球内还藏有厉害暗器,若是不敌对方时,暗器便如暴雨般射出,纵是一流高手,也难免被其所伤。因此,这件兵器的主人杨霆在武林中也算是个人见人怕的角色。他后来在参与一起争夺珠宝的纷争中被人杀死。(见古龙《绝代双骄》)

??太乙神钩

??奇形兵刃。形如乙字,以象牙为手柄,雕镂极精。钩身非一般精铁铸成,共分七节,机括相连,最后一节刃尖,长约二寸有余,锋利异常。太乙神钩的妙用在于,手柄之上另有机括,轻轻一按,七节太乙钩自动伸直,便可当剑使用,及至以剑法过招之时,又可化剑为钩,缠脱敌人兵器。这忽钩忽剑的招数,独便创一格,运用之妙,神诡莫测。(见陈青云《艺剑青霜》)

??太阴魔铃

??太湖三煞胡云天、胡云地、胡云人三兄弟的成名兵刃。魔铃一般成对使用,双铃各有机关,右铃可发无色无味的毒气,人中之无可解;左铃频生异响,扰人耳目,功力弱者闻之则失去丹田功力。临敌实战,三煞连环,顺着四方、五行、六易、七星、八卦方位,正反置,交互运用,奥妙无穷。(见梁羽生《武当一剑》)

??双龙银丝虬龙棒

??一种软中有硬的奇形兵器,为燕赵双侠中的老二矮金刚蓝和所持。此棒长五尺六寸,两端全是龙头,龙舌是两口利刃,通身用千年紫藤和银丝、头发缠就,软硬兼施。这种兵刃与棒棍不同之处是,在龙头上下各有一个倒钩。因而此物既可当软鞭,又可当双有关当局枪,更能当棍使用,并各有不同招术。蓝和使用此棒是按着七十手行者棒、内藏三十六路白猿枪法和青田棍法使的,一招紧似一招,一式强似一式;虚实莫测,蹿高纵矮,功夫精纯独到。(见郑证因著《鹰爪王》)

暗器:一、 孔雀翎
孔雀翎系孔雀山庄主人耗尽心血打造而成。当年,三十六名黑道高手联手攻击孔雀山庄,结果全部丧生在孔雀翎下,可见其威力。据说孔雀翎发出的时候,美得就像孔雀开屏,然而就在你被这种惊天动地的绚丽弄的目瞪神迷之际,它已经要了你的小命。
孔雀山庄凭此暗器,屹立江湖数百年,可惜后来莫名其妙给弄丢了。因为大家没见过这种暗器,只能凭着传说和想象去猜测,已成江湖中的神话,故把它排在第一。
二、 暴雨梨花针
古龙书中记载此暗器系南湖双剑子周世明制造,当时找来天下最著名的巧匠,费时三年而成。
此物扁平如匣,长七寸,厚三寸。上用小篆字体雕刻:“出必见血,空回不祥;急中之急,暗器之王”。发射之时,共二十七枚银针激射而出。(见《楚留香传奇》)
“暴雨”该是形容其速度之快。偶想敢自称暗器之王的,想必厉害,故排第二。
三、 小李的飞刀
百晓生兵器谱排名第三,刀是普通的刀,但是到了李探花的手里就成了一把神奇的刀。“小李飞刀,例无虚发”,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光一现,敌人就已经翘辫子了。
小李飞刀江湖名声太大,故排在第三。其实偶个人认为小李的飞刀更象是明器,大家都知道他要发飞刀了,也就失去暗器特有的隐蔽性,只不过是没人看清飞刀是如何发出而已。
四、 生死符
金庸的小说里对暗器描写的不多,生死符值得一提。生死符可控制人的生死,其实只是一片圆圆的薄冰,小指头大小,边缘锋锐,其薄如纸。生死符打入人体之内,瞬间消失,天龙八部中写道虚竹中招后,伤口处阵阵麻痒,有针刺般的疼痛。
天山童姥凭此暗器控制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洞主。生死符虽然厉害,但是估计对付高手不易。想那薄冰一碰到烈焰拳,或是内功了得的高手,冰还不化了,故排在第四。
五、 无情的轿
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中无情的轿子,处处机关,暗器层出不穷。无情身体残疾,虽以暗器和轻功成名,轿子仍是他的护身宝贝。无情靠着它抓了无数的江洋大盗,度过一个一个的难关,所以入选。
原来这个第五想写王小石的石头,但是觉得无情更胜他一筹,可算暗器一大家。
六、 唐门的暗器
四川唐门弟子武功平平,却凭着暗器和毒纵横江湖数百年。江湖上常见的唐门暗器有毒针、毒蒺藜和断魂砂,其上淬有唐门剧毒,非独门解而不能解。最高境界好像是“漫天花雨”,躲闪不及的话,马上把你射成刺猬。江湖权威人士说:“宁可遇见鬼,也不能碰上唐门的暗器”。所以江湖人士遇见唐门弟子纷纷躲闪不及,唐门暗器当排第六。
(至今也没搞明白唐门哪个武功最高,好像是温瑞安小说中唐老太吧??)
七、 霹雳堂的火器
霹雳堂的火器甚为歹毒,一发出来,玉石俱焚,效果可比如今的TNT炸。江南霹雳堂也算武林世家,不仅制造还贩卖火器,富可敌国。和唐门世家一样,雷家门下弟子也是武功平平。
霹雳堂火器波及范围太大,估计是要远远的发射,否则将伤其自身,有一定的缺陷,故把它排在唐门之后。
八、 毒雾金针火焰弹
厉家最歹毒的暗器。此种暗器是在弹丸里包着无数细如牛毛的梅花针,并且藏有火。暗器打出之后,即自行炸裂,不但有毒火喷出伤人,那一大把杂在烟雾中的梅花针更是令人难以躲避。(见《云海玉弓缘》)
厉家是够狠的,唯恐不制人死地。不过估计火威力不大,否则火一炸以后,周围灰飞烟灭,也不需要加什么梅花针了。

毒:十香软筋散 三笑逍遥散 三尸虫脑丸 暴胎易筋丸 悲酥清风 七星海棠 七虫七花膏 鹤顶红 孔雀胆 五毒失心散 断筋腐骨丸 百花腹蛇膏 豹胎易筋丸

❺ 虬龙公子是哪部武侠小说的人物

虬龙公子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秋风乍起,萧索无痕,从离开那个家的一刻起,很明白,不能再回去了。白马青骢,或许日后只能与它为伴。牵着马,在这种寂寥的傍晚,离开了。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生活,从被这高门红墙下的王爷收养,似乎从来无人为伴,王府里其他的王孙公子也从来没人正眼看过她,虽为养女,但是却比下人的地位还低,只有烧火的驼老头愿意叫她的名字“杞容”。这么多年来的等待,为的就是离开的这一天。低云深沉,枯树欲死,风卷沙尘,青骢嘶嘶。快马加鞭,离开这是非之地。杞容的眼睛坚定有力望着远方的路。夕阳无言,惨红天边。杞容暗笑,”要自由了,终于摆脱了那些人”。天色渐入深沉,夜幕降临,白马的步子放慢了,已经看不见路了,于是找个地方投宿便是当务之急。突然,前方有拉车的声音响起,吱吱嘎嘎,杞容细听,心想,有人来了,可以打听一下近处是否有客栈。于是等待声音渐近,只见一辆破旧的马车,车上乘满酒缸,一个大约四十几岁,骨骼强壮,眉眼深陷,天庭饱满,的男……

❻ 关于阮少卿的武侠小说

如果说诗人有什么外在标志的话,那么坐骑或为其中之一。对诗人的坐骑加以比较似乎是个有趣的题目,如果这种比较超越了个人,而涉及到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这一有趣的题目或许还会是有意义的题目。韩国丽末鲜初诗人权近(1352—1409)有一首《次韵送骑牛道人》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遥思骑牛地,明月满海壖。浩然赋式微,出处斯万全。奚囊拾秋景,驴背载芸篇。(《阳村集》卷二)题目中的“骑牛道人”,据其自注:“李周道尝游关东,每月夜骑牛,自号一可道人。”指的是同时代的李行(1352—1432),又号“骑牛子”。其经术文章,闻名当世。他在高丽末隐居乡间,到朝鲜初屡徵不起,有《骑牛集》传世。诗的前四句说李行常在月下骑牛赋诗,后两句则是以李贺骑驴觅句为比,形容其赋诗之多。李商隐《李贺小传》写道:“(长吉)恒从小奚奴,骑疲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李商隐文集》卷四)权近的这一比喻,无论其是否有意,已经涉及到了中韩诗人坐骑的不同——骑驴与骑牛。中国诗人似乎特别偏好骑驴。人们对於驴的兴趣,如果推究起来,或始於其声音。《后汉书·逸民传》载,戴良母喜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又《世说新语·伤逝篇》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魏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又《晋书·王济传》载,济卒将葬,孙楚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我为卿作之。”至於文人骑驴见诸记载者,似以阮籍为早。《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文士传》载,阮籍为东平太守,“便骑驴迳到郡,……十馀日,便骑驴去。”但诗人与驴结下不解之缘,则要到唐代始然,我们不妨看几个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曰: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八载:“世有碑本子美画像,上有诗云:‘迎旦东风骑蹇驴,旋呵冻手暖髯须。洛阳无限丹青手,还有工夫画我无?’子美决不肯自作,兼集中亦无之,必好事者为之也。”这首诗虽然是“好事者为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心目中杜甫的形象。后来苏轼在《续丽人行》中也这样勾画杜甫的形象:“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苏轼诗集》卷十六)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卷三十六引《合璧事类》载:李白游华阴,县令开门方决事,白乘醉骑驴过门。同时又引毛文歧《李太白骑驴处》、元好问《李白骑驴图》等诗,可知李白也有骑驴的名声。李贺骑驴觅句,已见上文。贾岛骑驴赋诗,见载於《唐诗纪事》卷四十。至於郑綮“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唐诗纪事》卷六五)的说法,更是典型地体现出诗人与驴的密切关系。所以到了宋代的陆游,在《剑门道中遇微雨》诗中乃有如此意味深长的一问: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卷三)正因为驴子几乎成为诗人特有的坐骑,所以在驴背上的陆游才有此一问。对这两句诗,钱锺书《宋诗选注》和小川环树《诗人の自觉》都有很好的发挥。如果说,自唐代以来,骑驴已成为中国诗人的一个外在标志,大概与事实是相去不远的吧。韩国古代诗人则多数骑牛。最早的例子当数高丽中期的诗人崔谠(1135—1211)和郑克己(生卒年不详)。崔氏的作品留存至今的祗有《东文选》所录的两题四首(《青邱风雅》所录两首亦在四首之中),其中并没有关於他骑牛的句子。据《高丽史》卷九十五《崔谠传》的记载,他致仕后与崔诜、张自牧等人“为耆老会,逍遥自适。人谓之地上仙,图形刻石传於世。”最早写到崔谠骑牛的,是他同时代的诗人李仁老(1152—1220),其《崔太尉骑牛出游》诗曰:“嗜酒李白扶上马,爱山潘阆倒骑驴。争如稳着黄牛背,处处名园任所如。”(《东文选》卷二十)不过,这裏祗是将他的坐骑与李白、潘阆相比,并未将坐骑与写诗结合起来。关於他雪中骑牛觅句的佳话,乃是经过稍后诗人李齐贤(1287—1367)的歌咏,才影响於后世的。高丽后期的诗人郑枢(1333—1382)在其《东国四咏》中,有一首《双明崔大尉谠雪后骑牛游城北皱岩》,据另外三题《金侍中富轼骑骡访江西惠素上人》、《郑中丞叙谪居东莱每月明弹琴达曙》、《郭翰林预冒雨赏莲有诗》来看,这四首诗歌咏的是高丽朝的名人奇事,崔谠骑牛觅诗即为其一:两山松栎雪培堆,蓦水穿云路几回。莫说袁安高枕兴,何妨牛背觅诗来。(《圆斋稿》卷上)据此诗题下自注曰:“座主益斋侍中命赋”,可知这是奉李齐贤之命而作。我很疑心这是同题共作,因为与李齐贤同时的诗人闵思平(1295—1359),其《东国四咏益斋韵》,既是步益斋诗韵之作,其歌咏的内容与郑枢也是一样的,祗是在题目上未曾标明“骑牛”而已。其二《崔大尉冒雪游城北皱岩》云:千尺云根耸北山,古贤遗迹画应难。自从相国题诗后,多少行人指点看。(《及庵诗集》卷二)所谓“自从相国题诗后”,指的就是李齐贤题诗歌咏之事。虽然今本《益斋乱稿》中并没有这四首诗,但正如李穑序文中所写,李齐贤的诗文在当时“旋作旋弃”,散佚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但经过他们的题咏,后人走过皱岩,就会联想起骑牛吟诗的故事。朝鲜时代的成伣(1439—1504)《皱岩》诗曰:双明往事渺无踪,岩壑参差踯躅红。牛背吟诗乘雪去,何如载酒对春风。(《虚白亭集》卷五)往事如烟,无影无踪,但双明太尉雪中骑牛吟诗的韵事却流播人口,经久不衰。至於金克己骑牛觅句的故事,似乎也是由李齐贤加以歌咏而流传开来的,尽管在现存的作品中并无痕迹。据李圣仪、金约瑟的《罗丽艺文志》,金克己有《金居士集》一百三十七卷,但其现存的诗歌,仅有保存在《东文选》中的四十五题,可谓“虬龙片甲,凤凰一毛”(借用锺嵘《诗品》语)。丽末鲜初的诗人韩修(1333—1384)有《奉和益斋相国东国故事四诗》,其四为《金居士雪中骑牛游皱岩》:线路萦纡入石间,羸牛踏雪倦跻攀。岂唯稳跨无倾覆,诗眼将穷万(?)玉山。(《柳巷诗集》)在这些东国故事之中,另外三则与上文所述相同,唯有骑牛的主人不同。金克己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崔滋(1188—1260)《补闲集》中对他的作品颇多评论,他的骑牛觅句当然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自然成为“东国故事”之一。权近曾经批点过《柳巷诗集》,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也有《金居士雪中骑牛》诗:“雪裏溪山特地奇,游观牛背任行迟。皱岩可是非人境,长使儒仙为赋诗。”(《阳村集》卷九)再后来,金时习(1435—1493)的《梅月堂集》中也有《咏东国故事》四首,关於骑牛的主人也还是“金居士”。总之,经过李齐贤的题咏,诗人(无论是崔谠还是金克己)骑牛觅句已经成为著名的“东国故事”,是韩国诗人骑牛的典型。两百多年以后的李行更是以骑牛写诗著称,他不仅自号骑牛子,而且以“骑牛”名集。因此,当时及后人也往往将他的诗与牛联系起来。如成石璘(1338—1423)《有怀看花诸君子寄呈骑牛子》曰:“花间置酒爱清香,牛背哦诗野趣长。”(《独谷集》卷上)权近《中庵所画李周道骑牛图》曰:“周道心无累,中庵画入神。秃毫生意匠,牛背载诗人。”(《阳村集》卷二)周道为李行的字,中庵是日本释守允。成任《题罗州碧梧轩》曰:“骑牛题咏语绝尘,一洗俗累归於真。流传千载耀名区,岂肯埋没随蓁芜。词苍意古世所无,珠玑璨璨明轩寓。”(《骑牛集》卷二附录)权近还专门为之作《骑牛说》文。至此,牛作为诗人特有的坐骑,在高丽以下人们的心目中,大致也得到了确立。而且,可以和郑綮“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的话相映成趣的是,韩国诗人往往将诗思安放在“牛背”或“雪中牛背上”。车天辂(1556—1515)《五山说林》载:丽季,一诗人欲得秀句,身短簑跨黄牛,往来天寿院沙川,日日捻髭。近百日,祗得‘白鸥飞割碧山腰’一句。又金时习《咏东国故事·金居士雪中骑牛游皱岩》诗曰:雪裏骑牛信步行,江山千里散飞琼。袁安僵卧不干意,那及郑公桥上情。(《梅月堂集》卷二)最后一句即用郑綮“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的典故,所不同的祗是金居士将驴子换成了牛。从此,诗人骑牛便是天经地义,诗人与牛也就密不可分,朝鲜时代的诗人写骑牛的作品更是连篇累牍。韩国诗人的坐骑与中国诗人有异,这在他们自己是有明确认识的。上文提到的李仁老《崔太尉骑牛出游》、权近《次韵送骑牛道人》以及金时习《金居士雪中骑牛游皱岩》等作,已经将两者作了对比。而李齐贤的《雪》,其中“令人却忆孟襄阳,驴背吟诗忍饥冻”(《益斋乱稿》卷二)之句,其联想方式或许与高丽诗人雪中骑牛觅句的故事有关。更进一步说,写孟浩然雪中骑驴吟诗也不一定在文献上确有所本,我怀疑这祗是当作中国诗人吟诗的一个象徵罢了。当然,中国人并非不骑牛,韩国诗人也并非不骑驴,如朝鲜时代的李好闵(1553—1634)《五峰集》卷二有《骑驴二绝》;尹推(1632—1707)《农隐小稿》卷一有《家有驴,适有人以马请换,数日复还送,可笑。驴固不及马,而亦非俗客可以骑耳》;吴道一(1645—1703)《西坡集》卷八有《闻圣望访我,至半途驴不前还归,戏吟寄示》等作。但总的说来,中国诗人骑驴者多,而韩国诗人骑牛者众;骑驴是同乎中国者,骑牛则有韩国自身之特徵在。更为有趣的是,韩国诗人到了中国,也有骑驴作诗者,可谓入乡随俗。高丽末诗人李詹(1345—1405)《骑驴至山磵铺二十里》诗云:……杜叟游春处,襄阳咏雪时。今予同稳跨,但愧欠新诗。(《双梅堂箧藏集》卷二)诗人在驴背上想到的是杜甫和孟浩然,其与中国诗人的认同心理是显然的。牛与韩国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韩国谚语中用到牛的地方很多,如“亡牛补牢”(中国则曰亡羊补牢)、“如牛看鸡”、“对牛念经”等。诗人骑牛当然与这种生活环境有关。不过,诗人骑牛更有其价值观念上的意味。在诗人看来,骑牛是与骑马相对而言的,骑牛是脱俗、悠闲、隐逸的象徵,而骑马则代表了入世、躁进和名利场。朝鲜时代的诗人颇有发挥此意者。最早的一篇文章是权近的《骑牛说》:吾尝谓山水游观,惟心无私累,然后可以乐其乐也。……凡寓目於物者,疾则粗,迟则尽得其妙。马疾牛迟,骑牛,欲其迟也。想夫明月在天,山高水阔,上下一色,俯仰无垠,等万事於浮云,寄高啸於清风。纵牛所如,随意自酌,胸次悠然,自有其乐。此岂拘於私累者所能为也?古之人亦有能得此乐者乎?坡公赤壁之游,殆庶几矣。然乘舟危,则不若牛背之安也;无酒无肴,归而谋妇,则不若自携之易也。桂棹兰桨,不既烦已乎?舍舟而山,不既劳已乎?骑牛之乐,人孰知之,及於圣人之门,其见喟然之叹无疑也。(《阳村集》卷二十一)这是一篇为骑牛子李行所写的文章。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之句,中国成语“走马看花”,正可为“马疾”作一注脚。作者为了说明骑牛之乐,乃援苏轼赤壁之游为比,这种情调正与东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相仿佛。但权近还要进一步指出,骑牛之安远胜乘舟之危。归隐本来是近乎道家的,但“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这也是孔子的教导,所以,骑牛之乐必能得圣人之喟然赞叹。又如金昌集(1648—1722)《次子益骑牛歌韵》曰:角者吾知牛,鬣者吾知马。马牛各天性,马俗而牛野。我生喜野不喜俗,舍马骑牛故山下。骑牛骑牛有何乐,此乐世间无知者。差差白石滩,淖淖青泥坂。我马跼顾莫能前,我牛不疑行舒缓。折取路旁桑柳枝,有时鞭之坐不欹。坐不欹兮身自安,虺颓可是比黎肩。扣角行歌歌自乐,百年至愿无过斯。人言孟相好骑牛,异哉此翁又为谁。……我自乐此非慕古人风,尔莫论古今人同不同。……骑牛可乐骑马苦,如何又驾丞相车。丞相车高驷马腾,其忧甚大终难舒。青泥坂,白石滩,回首斗川云水虚。吾将唤取我牛来,骑出关门永归欤。(《梦窝集》卷一)马与牛的对立,就是“俗”与“野”的对立。骑马者在朝当官,骑牛者放情山野。在朝者迷恋荣华富贵,在诗人眼中,就是迷恋世情俗务。所以,“俗”与“野”的对立,也就是“在朝”与“在野”的对立。诗中“人言孟相好骑牛”句,讲的是朝鲜初期的丞相孟思诚(1360—1438),他以清正廉洁著称於世,从汉城回到故里牙山时,穿着旧衣服骑牛还乡。可说是身在魏阙,心存江海。再如金圣钦(1682—1757)《骑牛歌送霁山付职之京》诗曰:君骑马,我骑牛,骑马者荣骑牛苦。骑牛将欲入深山,骑马西驰长安路。长安路上多风尘,马蹄恐染风尘污。深山明月白云闲,牛背被簑歌今古。寄语京城好事儿,莫教白驹絷其步。愿君西去即归来,共我牧马放牛西山雨。(《卧溪文集》卷一)这是较为典型地将骑牛和骑马相对照之作,它揭示出自然界和名利场的对立。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骑牛不祗是一项外在标志,同时也是诗人不慕荣利、回归自然的人格境界的象徵。而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却很少有将骑驴和骑马相对立之作。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四日改写於南秀村寓所

苏轼《大雪青州道上有怀东武园亭寄交代孔周翰》:又不是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诗。施注:世有孟浩然“连天汉水阔,孤客郢城归”图,作骑驴吟咏之状。王注:尧卿曰:孟浩然《途中雪诗》云:“迢递京城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又《长安道中雪》诗:“积雪及平皋,饥鹰捉寒兔。”日本释慈周《葛原诗话后篇》卷二“雪中骑驴孟浩然”:东坡诗: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文徵明《题冬景诗》:骑驴客子清如鹤,恐是襄阳孟浩然。王蒙前题:归人不畏寒侵骨,千载风流诵浩然。金元德明《雪行诗》:五更驴背满靴霜,残雪离离草树荒。身在景中无句写,却教人比孟襄阳。此传出于唐七贤过蓝田关图中所云。七贤指张说、张九龄、李白、李华、王维、郑虔、孟浩然,其人亦不尽同时,好事者图之于画,终非真故事。虞伯生《题孟浩然像》诗:风雪雪堂破帽温,七子图裏一人存。张辂诗:二李清狂狎二张,吟鞭遥指孟襄阳。郑虔笔底春风满,摩诘图中诗兴长。杨升庵全集第五十九有七贤过关论辩,盖王晋卿西园雅集,假托当时名高之士之类也,实非其事。然元马臻《画意》诗:缘溪路滑蹇驴迟,水色山光总入诗。还胜襄阳孟夫子,满身风雪灞桥时。将郑棨语二事混用,可谓愦愦。李仁老《破闲集》卷上:牛后,教坊花原玉小字,色艺为一时冠。黄壮元作《牛后歌》。……请仆同赋:君不见石崇骑牛迅若飞,绿珠艳质芝兰秀。又不见魏公骑牛行读书,雪儿妙唱云霄透。自古绮罗人,例合居牛后。持此问牛后,得称汝意否?嫣然含笑微俛首,一曲千金为我寿。卷中:西湖僧惠素,该内外典,尤工於诗,笔迹亦妙。……(金)侍中(富轼)纳政后,骑驴数相访,竟夕谈道。崔滋《补闲集》卷上:尹文康公彦颐,晚节尤嗜禅味,退居铃平郡金刚斋,自号金刚居士,每入郭,跨黄牛,人皆识之。李齐贤《栎翁稗说》前集卷二:金郎中瑞廷志尚奇古,自号愚溪。其姊崔赞成夫人使人请,欲往而无马。樵者适以牛至,遂鞍辔而骑之。随而观者如市,君不恤也。李承召《三滩集》卷九《题婿李学正家藏八画·孟浩然游霸桥》:霸陵风雪正漫漫,驴背吟肩耸似山。料得乾坤清意味,还如御气出尘寰。成伣《虚白堂集》卷八《题丰原所藏雪中骑驴图》南孝温《秋江冷话》《俛仰集》续集卷一《留犊》、《骑牛图》李植《泽堂集》P145

黄?《漫浪集》卷一《孟浩然像》:今人谁识古人颜,驴背吟肩耸玉山。渡水寻梅得新句,满天风雪却充还。宋时烈《宋子大全》卷百四十八《书韩子刚骑驴图后》
······································

说行天下 朋友推荐的小说网站大全,好东西要一起分享。

❼ 金古黄梁温,或者其他作者的好看的武侠小说,求书名

金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955年 《书剑恩仇录》 ​
1956年 《碧血剑》 ​
1956年 《三剑楼随笔》 ​
1957年 《射雕英雄传》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年 《雪山飞狐》 ​
1960年 《飞狐外传》
1961年 《鸳鸯刀》 ​
1961年 《白马啸西风》 ​
1961年 《倚天屠龙记》
1963年 《连城诀》 ​
1963年 《天龙八部》
1965年 《侠客行》 ​
1967年 《笑傲江湖》 ​
1969年 《鹿鼎记》
1970年 《越女剑》
1970年 《三十三剑客图》 ​
1975年 《袁崇焕评传》 ​
1993年 《月云》 ​
2006年 《金庸散文集》
古龙作品有

早期武侠小说 :苍穹神剑 ▪ 剑毒梅香 ▪ 残金缺玉 ▪ 剑气书香 ▪ 月异星邪 ▪ 游侠录 ▪ 失魂引 ▪ 剑客行 ▪ 孤星传 ▪ 湘妃剑 ▪ 彩环曲 ▪ 护花铃 ▪ 飘香剑雨 ▪ 神君别传 ▪ 情人箭 ▪ 大旗英雄传

中期武侠小说: 浣花洗剑录 ▪ 龙吟曲 ▪ 名剑风流 ▪ 武林外史 ▪ 绝代双骄 ▪ 萧十一郎 ▪ 欢乐英雄 ▪ 大人物 ▪ 流星·蝴蝶·剑 ▪ 火并萧十一郎

晚期武侠小说: 七杀手 ▪ 血鹦鹉 ▪ 剑花·烟雨·江南 ▪ 拳头 ▪ 白玉老虎 ▪ 碧血洗银枪 ▪ 大地飞鹰 ▪ 七星龙王 ▪ 英雄无泪 ▪ 风铃中的刀声 ▪ 菊花的刺

小李飞刀系列: 多情剑客无情剑 ▪ 边城浪子 ▪ 九月鹰飞 ▪ 天涯明月刀 ▪ 飞刀又见飞刀

楚留香系列: 楚留香传奇 血海飘香 ▪ 大沙漠 ▪ 画眉鸟

楚留香新传 :借尸还魂 ▪ 蝙蝠传奇 ▪ 桃花传奇 ▪ 新月传奇 ▪ 午夜兰花

陆小凤传奇: 陆小凤传奇 ▪ 金鹏王朝 ▪ 绣花大盗 ▪ 决战前后 ▪ 银钩赌坊 ▪ 幽灵山庄 ▪ 凤舞九天 ▪ 剑神一笑

七种武器: 七种武器 ▪ 孔雀翎 ▪ 碧玉刀 ▪ 多情环 ▪ 霸王枪 ▪ 离别钩 ▪ 长生剑

大武侠时代: 猎鹰 ▪ 群狐 ▪ 银雕 ▪ 赌局 ▪ 狼牙 ▪ 追杀 ▪ 海神

三少爷的剑: 三少爷的剑 ▪ 圆月弯刀

其他作品 :从北国到南国 ▪ 谁来跟我干杯 ▪ 绝不低头

黄鹰作品:
小说: ⊙ 《惊魂六记》系列(承袭古龙创意): 《血鹦鹉》(前四章古龙,之后由黄鹰代笔);《吸血蛾》;《黑蜥蝪》;《水晶人》;《无翼蝙蝠》;《粉骷髅》(又名《罗刹女》)。 ⊙ 《沈胜衣》系列: 《无双谱》(大侠沈胜衣)、《银剑恨》、《十三杀手》、《白蜘蛛》、《相思夫人》(又名《相思剑》)、《画眉鸟》、《凤凰劫》、《无肠公子》、《天刀》、《银狼》、《死亡鸟》、《玉蜻蜓》、《屠龙》、《鬼箫》、《碧血幽灵》、《血蝙蝠》、《追猎八百里》、《风雷引》、《七夜勾魂》、《骷髅杀手》、《魔刀》(又名《天魔刀》)、《雷霆千里》、《销魂令》、《风神七戒》、《凤凰谷》(伪)、《黄金魔神像》、《地狱刺客》(待考)、《红蝙蝠》(待考)、《死亡杀手》(待考)、《天外三煞》(待考)、《双龙会》(待考)。 ⊙ 《天蚕变》系列: 《天蚕变》、《天蚕再变》、《天龙诀》(云飞扬外传)。 ⊙ 《大帝王传奇》系列: 《封神劫》、《飞龙吟》、《飞虹无敌》、《御用杀手》、《雁血飘香》、《九月奔雷》、《铁血京华》(又名《碧血溅京华》) ⊙ 《大幻天传奇》系列: 《名剑》、《天魔》、《五毒天罗》、《毒连环》、《风云十七剑》、《妖魂》、《骷髅帖》、《天下第一刺客》、《贼赃》 ⊙ 僵尸系列: 《僵尸先生》、《中国第一具僵尸》、《僵尸翻生》、《魔高一丈》。 ⊙ 其他小说: 《魔界》、《霹雳无情》、《亡命双龙》、《一剑风流》、《勾魂金燕》、《血河神掌》、《虬龙倚马录》(与龙乘风合著)、《武侠聊斋》、《火龙》。 ◆黄鹰参与的电影(来自香港影库): ⊙ 故事: 《名剑》(1980)、《无翼蝙蝠》(1980)、《粉骷髅》(1981)、《黑蜥蜴》(1981)、《大侠沈胜衣》(1983)、《天蚕变》(1983)、《水晶人》(1983)、《妖魂》(1983)、《布衣神相》(1984)、《僵尸先生》(1985); ⊙ 编剧: 《贼赃》(1980)、《名剑》(1980)、《鬼打鬼》(1980)、《粉骷髅》(1981)、《水晶人》(1983)、《洪拳大师》(1984)、《摸错骨》(1985)、《时来运转》(1985)、《茅山学堂》(1986)、《甜蜜十六岁》(1986)、《流氓英雄》(1986)、《僵尸翻生》(1986)、《魔高一丈》(1987)、《义本无言》(1987)、《赌王》(1990)、《笑傲江湖》(1990); ⊙ 出品人、监制: 《魔高一丈》(1987)、《赌王》(1990)、《强尸至尊》(1991,参演); ⊙ 导演: 《摸错骨》(1985)、《茅山学堂》(1986)、《魔高一丈》(1987)。
梁羽生武侠作品
1954-1959 ▪ 龙虎斗京华 ▪ 草莽龙蛇传 ▪ 塞外奇侠传 ▪ 七剑下天山 ▪ 江湖三女侠 ▪ 白发魔女传 ▪ 萍踪侠影录 ▪ 冰川天女传 ▪ 还剑奇情录 ▪ 冰魄寒光剑
1960-1969 ▪ 散花女侠 ▪ 女帝奇英传 ▪ 联剑风云录 ▪ 云海玉弓缘 ▪ 大唐游侠传 ▪ 冰河洗剑录 ▪ 龙凤宝钗缘 ▪ 挑灯看剑录 ▪ 狂侠天骄魔女 ▪ 风雷震九州 ▪ 慧剑心魔 ▪ 飞凤潜龙 ▪ 侠骨丹心 ▪ 瀚海雄风 ▪ 鸣镝风云录 ▪ 弹铗歌
1970-1983 ▪ 风云雷电 ▪ 折戟沉沙录 ▪ 广陵剑 ▪ 武林三绝 ▪ 绝塞传烽录 ▪ 剑网尘丝
▪ 武林天骄 ▪ 幻剑灵旗 ▪ 武当一剑
温瑞安作品
四大名捕系列 《四大名捕震关东》 《四大名捕会京师》 《碎梦刀》 《大阵仗》 《开谢花》 《谈亭会》 《骷髅画》 《逆水寒》 《四大名捕斗将军》(《少年冷血》 《少年追命》 《少年铁手》 《少年无情》) 《四大名捕斗僵尸》 《四大名捕打老虎》 《四大名捕战天王》 神州奇侠系列 —正传·神州奇侠— 《神州奇侠》 《剑气长江》 《两广豪杰》 《江山如画》 《英雄好汉》 《闯荡江湖》 《神州无敌》 《寂寞高手》 《天下有雪》 —外传·血河车— 《幽冥血河车》 《大宗师》 《逍遥游》 《养生主》 《人世间》 —后传·大侠传奇— 《大侠传奇》 —别传·唐方一战— 《侠少》 《唐方一战》 —续传·蜀中唐门— 《蜀中唐门》(等待中) 七大寇系列 《七大寇》 《凄惨的刀口》 《祭剑》 —将军的剑法— 《战将》 《闯将》 《悍将》 《锋将》 《勇将》 《麻将》 《爱将》 《吹将》 《发将》 《福将》 《杀将》 《激将》 《将军!》 游侠纳兰系列 《游侠纳兰故事》 《杀了你好吗》 《绝对不要惹我》 《杀亲》 《晚上的消失》 《雪在烧》 《战僧与何平》 《杀手善哉》 《爱上她的和尚》 《爱上和尚的她》 《请你动手晚一点》 《请借夫人一用》 杀楚系列 《杀楚》 《破阵》 白衣方振眉系列 《龙虎风云》 《试剑山庄》 《长安一战》 《落日大旗》 《小雪初晴》 《说英雄 谁是英雄》系列 《温柔一刀》 《一怒拔剑》 《惊艳一枪》 《伤心小箭》 《朝天一棍》 《群龙之首》 《天下有敌》 《天下无敌》 《天下第一》(等待中) 《天敌》(等待中) 神相李布衣 《杀人的心跳》 《叶梦色》 《刀巴记》 《天威》 《取暖》 《死人手指》 《 赖药儿》 《翠羽眉》 其他武侠作品 《空手道》 《台风》 《石头拳》 《铁线拳》 《乱世情怀》 《金血》 《吞火情怀》 《傲慢与偏剑》 《弹指相思》 《迷神引》 《女神捕》 《大刺杀》 《请、请、请请请》 《老哥,借头一用》 《朋友,你死过未?》 《失去舌头了吗?》 《猪脸的岁月》 《喜欢颜色的门徒》 《你死了没有?》 《打不亮的打火机》 《落叶新芽》 《人形莲藕》 《杀手的慈悲》 《达明王》 《斗天王之纵横》 《斗天王之风流》 《断了》 《了断》 《祭刀》 《诈》 《炸》 《斗天王之快活》(等待中) 《红电》 《绿发》 《蓝电》 《黑火》 《请借夫人一用》《杀了你,好吗?》 《刀丛里的诗》 《剑归何处》 文艺/推理小说 《凿痕》 《结局》 《七杀》 《杀人》 《杀人者死》 《杀死雪山飞狐》 《杀人者》 《收拾》 《杀机》 武侠文学系列 《江湖闲话》 《杀人者唐斩》 《刀丛里的诗》 散文/杂文 《乳房》《西江月》

❽ (天蚕变)作者是谁他还有哪些作品

武侠小说《天蚕变》的作者是黄鹰。
黄鹰作品:

1、《惊魂六记》系列(承袭古龙创意):
《血鹦鹉》(前四章古龙,之后由黄鹰代笔);《吸血蛾》;《黑蜥蝪》;《水晶人》;《无翼蝙蝠》;《粉骷髅》(又名《罗刹女》)。
2、《沈胜衣》系列:
《无双谱》(大侠沈胜衣)、《银剑恨》、《十三杀手》、《白蜘蛛》、《相思夫人》(又名《相思剑》)、《画眉鸟》、《凤凰劫》、《无肠公子》、《天刀》、《银狼》、《死亡鸟》、《玉蜻蜓》、《屠龙》、《鬼箫》、《碧血幽灵》、《血蝙蝠》、《追猎八百里》、《风雷引》、《七夜勾魂》、《骷髅杀手》、《魔刀》(又名《天魔刀》)、《雷霆千里》、《销魂令》、《风神七戒》、《凤凰谷》、《黄金魔神像》、《地狱刺客》、《红蝙蝠》、《死亡杀手》(待考)、《天外三煞》(待考)、《双龙会》(待考)。
3、《天蚕变》系列:
《天蚕变》、《天蚕再变》、《天龙诀》(云飞扬外传)。
4、《大帝王传奇》系列:
《封神劫》、《飞龙吟》、《飞虹无敌》、《御用杀手》、《雁血飘香》、《九月奔雷》、《铁血京华》(又名《碧血溅京华》)
5、《大幻天传奇》系列:
《名剑》、《天魔》、《五毒天罗》、《毒连环》、《风云十七剑》、《妖魂》、《骷髅帖》、《天下第一刺客》、《贼赃》
6、僵尸系列:
《僵尸先生》、《中国第一具僵尸》、《僵尸翻生》、《魔高一丈》。
7、其他小说:
《魔界》、《霹雳无情》、《亡命双龙》、《一剑风流》、《勾魂金燕》、《血河神掌》、《虬龙倚马录》(与龙乘风合著)、《武侠聊斋》、《火龙》。

黄鹰简介:
黄鹰本名黄海明(1956.10.28——1992.?.?),又名黄明(另有一说王明),另有笔名“卢令”。1956年10月28日生于北京。原籍广东中山。童年来港。读中学时就开始撰写武侠小说。其创作风格受古龙影响颇深,以接写古龙《惊魂六记》成名。代表作《天蚕变》、《大侠沈胜衣》系列。其中《沈胜衣》还被“丽的映声”改编为电视剧。另有“僵尸系列”小说与余无语并列鬼王。

❾ 所有武侠类人物排名

帝王

金庸写过很多帝王,而且往往不惜笔墨,与对其他历史人物不同。金庸笔下的皇帝千姿百态,各具风采,天雄成吉思汗,枭雄朱元璋,奸雄乾隆,甚至志大才疏的宋哲宗赵熙,都形影生动,如在眼前。

而金庸笔下的千古第一帝无疑是康熙。这个少年继位,诛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胜沙俄,开创了康乾盛世的一代大帝,在金庸笔下聪明天纵,忧国忧民,是一代明君。治理国家,处处显着气度和智慧。听闻台湾台风灾情,竟“泪光莹然“,要裁减宫中衣食赈灾。在五台山上,顺治帝让他“永不加赋”,他对韦小宝说:“我们满洲人来做中国皇帝,总得要强过明朝那些无道昏君,才对得起天下百姓。”做皇帝而要对得起百姓,这样的皇帝,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可找不出第二个来。

不单如此,还重友谊,有孝心。对妹妹的爱护,对太后的关心,都显得诚挚真切。初闻父亲可能未死的时候,欣喜若狂,五台山上见了顺治,痛哭失声。可见是个深情的皇帝。

很喜欢这个康熙的,虽然很多人都说金庸把他写得太过完美了。

梁羽生也写了很多皇帝,不过有点千篇一律,大多是奸恶昏庸之辈。同样是康熙,居然一出场就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顺治和尚。但也有例外,一代女帝武则天就被他写得很好,英明大度,光彩照人。在他的笔下,武则天与传统史书判若两人,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一个真实的女人,一个杰出的皇帝,一个寂寞的英雄。谁又说历史中的武则天,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呢?

梁羽生的武则天和金庸的康熙一样,是被作者美化的人物,或者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见作者寄托的某种理想。

古龙的书与历史无关。温瑞安的书历史是背景,很少历史人物。不过《说英雄谁是英雄》中也写到了宋徽宗,有些小聪明,荒淫,自以为是,漫画化的人物。黄易的书翻过一些,没仔细看过。他写的秦始皇和李世民,大概是枭雄一路。

公主

记得有人说过金庸有驸马情结。男主人公几乎个个做过驸马。这当然不是事实。不过金庸倒是真的写了很多公主。射雕中的华筝,鹿鼎记里的建宁,天龙八部里的阿朱阿紫梦姑们,总之一大堆。《碧血剑》里有个九公主,温柔美丽,因为喜欢袁承志,让温青青大喝干醋。后来被父皇斩断了一条手臂,让人看着难受。这个九公主,后来出家做了尼姑,金庸在鹿鼎记中让她再次出场,人到中年,美丽依旧。梁羽生也写到了她,不过是个老年的独臂神尼,教了徒弟吕四娘。

九公主是历史上的人物,也的确被她父亲斩断了一只手臂。大概封号叫长平公主。明亡的时候才15岁。但是不是出家做了尼姑而且武功高强,那我就不知道了。

香香公主不是公主,不过比公主更美丽,更高贵。这个人物的蓝本是历史上的香妃。不过比香妃要漂亮得多,也可爱可敬得多。

名将

金庸说《碧血剑》的真正主人公其实是写袁崇焕和金蛇郎君。袁崇焕很多人应该熟悉的,作为和岳飞齐名的一代奇将,以书生领兵而能抗拒清兵十余年,百战雄主皇太极没有办法只好用离间计,其军事能力之强,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人。但他的被人熟知,却是因为被冤杀,而且是人间至惨。金庸应该是很尊敬这个人的,但小说却是虚写,碧血剑一书开始的时候,袁大将军已经被冤杀了。

同样是虚写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温瑞安萧秋水系列中的岳武穆。温瑞安让岳武穆出过场的。武穆出场那一节,写得气势极大,非常感染人。一首《满江红》被用递增的方式间隔出现,武穆的豪情与悲壮被温瑞安渲染到极致。而让人叹服的是,居然自始至终,温瑞安让读者和萧秋水一样,只见到岳将军的背影。也许对自己崇拜的人,反而看不清说不明,只能虚写。

也是一代名将,金庸对徐达、常遇春是实写的,让他们出场了好几次,但感觉就平平了。碧血剑里还写到了祖大寿,虽然是个叛将,但金庸显然对他很同情的。其实《倚天屠龙记》里的王保保,曾大败徐达,也是一代名将的,是书中没写出来,只是个很一般的王爷世子而已。

大臣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说苏东坡一脸大胡子。不过是哲宗说的,东坡被贬外地,并没有出场。出场的是范祖禹。范祖禹是宋翰林学士,司马光的忘年之交,精诗通文,算是一代名臣。据说他见识颇广,还懂医学,橘红有医用价值,便是他发现的。顺便说一下,金庸在这里反映的对新法的态度我很不喜欢。

《神雕侠侣》里,耶律齐的爷爷叫耶律楚材,是蒙古国中书令。也就是大丞相。这个人大大有名,蒙古能够最终攻下南宋,建国大元,实在与这个人做中书令分不开。在他的任期间,蒙古正式走向汉化,建立各种规章制度。难得的是这个人不单是杰出的政治家,还能诗会画,精通音律。算是风雅人物,不是俗流。今天的颐和园有耶律楚材祠。

范蠡是金庸书中难得的以历史人物为男主人公。不过不大喜欢这个人。

写大臣而用笔最多,写得最好的是梁羽生《萍踪侠影》中的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感觉这个人才是全书的灵魂,张丹枫在他面前,立马变得轻重全无了。

奸邪

温瑞安写朝士,诸葛小花最有名,不过是虚构的。但是诸葛的对头蔡京是大大有名的奸臣。蔡京字元长,王安石用而斥之,司马光见他能干,七天内废免役法还是什么法,就大大提拔。是个反复小人。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而蔡京居相位竟达十七年。也是个极聪明的人。聪明人总是能干的。他的字便写得特别好。居于宋四大家之中。温瑞安笔下的蔡京是个优雅的反派。

金庸在《射雕》中写了南宋的几个大臣,挺好玩,有些游戏的笔调。丞相韩佗胄出游,百官相从,临安府尹赵大人扮狗叫以讨好他。让人哭笑不得。中国官员的肉麻当有趣原是有传统的。武则天为政,山东就有官员洗干净自己当祭品祭天。

梁羽生在《鸣镝风云录》里也直斥为奸邪不让蔡京。不过好像近代史家有些不同意见,很有些人替他翻案。

诗人

这里的诗人也包括词人。金庸的小说中,刚开始还让主人公陈家洛、余鱼同口占几句诗词什么的,到后来的石破天韦小宝之流,干脆目不识丁。有这种倾向,对诗人自然着墨甚少,印象里只有《鹿鼎记》中提到吕留良、顾炎武等几个。吕、顾能诗,但更准确的说他们是文人而不是诗人。这中间的差别,大概和今天钱钟书大师口中的文人与学者差不多。

梁羽生就不一样,他最擅长的就是写诗人才子,所以往往不惜笔墨。更甚是大胆地在《大唐游侠传》里写到诗仙李白。这个李白风流洒脱,豪爽大度,英气逼人,很符合我的想象,所以对梁羽生甚是佩服。才子狷狂,李白是一种。纳兰容若又是另一种。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在《七剑下天山》里认识这个清初第一大才子的。梁把纳兰写得实在好,令我念念不能忘怀,高中时到处搜罗他的诗词,现在还能背得出小半。“德也狂生也”,但其实他不狂的,是个深情不能自已的人物。

名妓

连大男人小说《水浒传》都不免要写到妓女,可见她们在历史中的地位。曾有人断言,少了名妓,中国的文化宝库中要少了一半经典。这话有些夸张,但也说出了部分实情。

历史中有名的妓女很多的。像《水浒传》中写到的李师师。做妓女做到皇帝的情人这么有品位,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所以师师很有名,历代文人为之写书做传,今人更为她拍了一部长达数十集的电视剧。电视剧是何晴演的,那时候她真的很漂亮。

之所以提到李师师,是因为温瑞安写到了她。不过在温瑞安的笔下这个女人很不寻常,让人看着有些不舒服。温瑞安有时候和黄易犯一样的毛病,喜欢把每个人都夸张到很复杂。

金庸很少写到妓女,不过在《鹿鼎记》和《碧血剑》中他写了陈圆圆。因为怒发冲冠的典故,这个女人是很有名的。在金庸笔下,这个女人又实在美得夸张,《碧血剑》中,闯王的满殿将领兵卒登时为她着迷,先是目瞪口呆,仿佛被她勾魂摄魄,继而疯狂,丑态百出。《鹿鼎记》中,韦小宝这色狼久经花丛,居然被一个半老徐娘迷得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英雄

梁羽生在《大唐游侠传》中写到南霁云,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曾以单骑击退寇边掳掠的三百羌人铁骑。民间传之,“敢笑荆轲不丈夫,好呼南八是男儿”。安禄山叛唐,张巡守睢阳,南八其时是张巡部将,率数十骑突围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告急,请求援兵不得,居然又杀回睢阳城中。城破,与张巡等人被俘,叛军劝降张巡,张巡不降,所以又去劝南霁云。南霁云不说话。张巡谓之曰:“南八,大丈夫不可为不义者屈。”云笑曰:“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遂不屈。

不屈的南八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将以有为也”,以南八才智,这句话自然不会是空话。如果给南霁云一个机会,他会还给我们什么样的英雄史歌呢?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睢阳城破之日,南霁云浑身浴血,远远望去,就似一个刚从颜料缸里拖出来的,自头发到脚跟,都染得通红的人。可是,正气不死,南八也不死。千年之后,他又在香港的中国人的小说里复活,依然神威凛凛,英雄无敌!

美人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人,其中西施排名居首。我想,除了因为“艳色天下重”之外,一生可歌可咏的传奇故事也是人们记住她的原因。西施,字夷光,以艳色闻于天下。越称臣于吴,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勾践献给吴王夫差。吴灭,传说与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人不知其所踪。与王昭君、杨贵妃、貂蝉一起被称为四大美人。是美的化身与代名词。

金庸写西施,一半是虚写,一半是实写。美丽而且温柔,深情宛然。虽然在书中金庸也同时用了很多笔墨来写范蠡的深情,对西施的思念,但对我来说效果适得其反。““那是浣纱溪畔的西施。是自己亲去访寻来的天下无双美女夷光,自己却亲身将她送入了吴宫。”每读这一句,便让人有废书长叹之意。范蠡的残忍,有甚于夏桀商纣者。
四大美人中,梁羽生也写了杨贵妃。不过写得很猥狎。有点奇怪梁羽生很推崇武则天,但不肯宽容杨玉环,不管怎么说,她也是个牺牲品来着。

❿ 求武侠小说:漂泊江湖些列(据说是古龙的,主角是岳小玉)

呵呵 我知道 岳小玉还是男的 不是女的 不是古龙的 是 龙乘风 的作品 他还写过 快刀浪子 直接网络可找到 发的可能有病毒

热点内容
推荐5本好看的快穿小说 发布:2025-08-16 21:38:32 浏览:157
小学生写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16 21:31:35 浏览:791
黑道女的重生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8-16 21:29:11 浏览:275
末世文笔好的女主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6 21:28:21 浏览:276
芳菲之歌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16 21:25:14 浏览:396
白领皇后有声小说排行 发布:2025-08-16 21:22:40 浏览:569
很宠的养成文有肉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6 21:13:51 浏览:799
爽文小说网书库排行榜 发布:2025-08-16 20:59:33 浏览:337
超级村医小说全本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16 20:57:35 浏览:983
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16 20:32:40 浏览: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