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山天池的武侠小说
1. 天山天池有什么传说
你好!
天山天池风景区以高山湖泊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古称“瑶池”,据说神话中西王母宴群仙的蟠桃盛会便设在此处。“天池”一名来自清代,取“天镜,神池”之意,极言此地风光之美。
天池古称"瑶池",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位于阜康市南偏东40余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10公里。“天池”一名来自乾隆48年(公元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
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深处达105米,,。这是一座200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其北岸的天然堤坝就是一条冰碛垅。
天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池四季,景色俱佳。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备极赞誉。传说3000余年前穆天子 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令天池赢得“瑶池”美称。七十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旅游,临湖吟出“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佳章。清代,天池周围曾修建过铁瓦寺、娘娘庙等“八大庙”,现已荡然无存。娘娘庙后经人募捐修复供香客使用。天池周围,还有“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现松”、“海峰展”、“悬泉飞瀑”八大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冬天的天池,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上坚冰如玉,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
天池风景区,它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它北起石门,南到雪线,西达马牙 山,东至大东沟,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 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潭下为百丈悬崖,有瀑布飞流直下,恰似一道长虹依天而降,煞是壮观,帮成一景日"悬泉瑶虹"。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如遇皓月当 空,静影沉壁,清景无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龙潭碧月"。池侧也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景称"玉带银帘"。池上有闻涛亭,登亭观 瀑别有情趣。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
天池以西三公里处是灯杆山,海拔2718米,山体长3公里许。老君庙、东岳庙就建于此。当年道士在山顶立一松杆,上挂天灯,昼夜不灭,当年乌鲁木齐的百姓都以天灯为神喻,只要灯长明不灭就预示世道太 平,故该灯又称太平灯。由灯杆山西眺,乌鲁木齐可尽收眼底,尤其在华灯初上之际,远看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其乐无穷。
天池西南两公里处,有马牙山,海拔3056米,山体长5公里,山顶断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形成厅特的马牙景观,其石厅形怪状,形态各异,或巨齿獠牙,如同猛兽血口,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牧人,头着毡帽,神态安然。走进石林总让你遐想联翩。在马牙山顶,北望天池,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庐舍田庄,历历在目。
有人说天山天池有水怪,但被证实哪些水怪是水獭。 参考文献:*) =*">
2. 梁羽生武侠小说涉及天池的是哪一部
涉及天池的没见过
涉及天山的倒是有很多:
《联剑风云录》《武林三绝》《广陵剑》《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
3. 天山具体位置在何处啊天山还有天池吧!梁羽生小说《七剑下天山》就有描写!
天山在新疆。天山是一座山,也是山脉。
4. 天山天池的介绍
天山天池的介绍如下: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距乌鲁木齐市97公里。景区规划面积548平方公里,分8大景区,15个景群,38个景点,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
天山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0.8~1.5公里,最深处103米。湖滨云杉环绕,雪峰辉映,非常壮观,为著名避暑和旅游地。天池成因有古冰蚀-终碛堰塞湖和山崩、滑坡堰塞湖两说。天山天池,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
天山天池以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带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为主要特征,以远古瑶池西王母神话以及宗教和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文化内涵,是游览观光、科普考察、探险揽胜、休闲健身和民族风情游赏的最佳去处。
(4)有天山天池的武侠小说扩展阅读:
天池从地理学上讲,是一片冰碛湖。南来的天山雪水,被天然形成的一片冰碛坝所阻,形成了这一“天山明珠”。按理说这里应该是雪飞冰封的极寒地带,但是很奇怪,尽管雪花飞舞,这里的温度并不低,慢悠悠爬到山上,竟然会全身冒汗。
有一位同行的小伙子,一身单薄的西装,全程游览了天池。在天池北岸的水边,还长有一株印象中并不十分耐寒的榆树,令人很感神奇。它也因此被赋予神话传说,说是西王母当年镇妖灭怪的“定海神针”。
与丘处机有关的另一胜景,在天池西岸的雪岭云杉密林中,即被称为“西北第一高观”的福寿观。这座寺观同样是纪念这位著名道教人物万里西行,后来在这里兴建的。清朝乾隆年间庙宇重建,因用青砖砌墙、铁瓦覆顶,故俗称“铁瓦寺”。
以后博格达峰被清廷赐名“福寿山”,寺观重建时也更为现名。尽管丘处机未必真到过今天福寿观这个地方,但后代的名流贤达游览天池,多下榻于此,留下了深厚的历史记忆。
5. 天山天池
6. 寻关于天山天池的文章,抒情散文类最佳…
乌鲁木齐向北约110公里,全长2500公里,横亘亚洲腹地,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天然分界线天山山脉。
徒步沿着上山公路向主峰攀登,上山时,山路蜿蜒曲折,伴随一条奔腾的溪流,这是来自天池的水,清澈的溪水冲击岩石时激起雪白的浪花,天池四周的山腰上,有许多云杉林,云杉形如宝塔,是著名的风景树。
深绿的云杉林,挺拔、整齐,很有气势,清澈湖水,皑皑雪峰和葱茏挺拔的云松林,构成了天池的迷人的景色。阿航一行不由得赞不绝口的留连。
铁门关,江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线通途上青天。”
天池,又称瑶池,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
潭下为百丈悬崖,有瀑布飞流直下,恰似一道长虹依天而降,煞是壮观,帮成一景日"悬泉瑶虹"。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如遇皓月当空,静影沉壁,清景无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龙潭碧月"。
池侧也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景称"玉带银帘"。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4.9平方公里,最深处约105米。
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有“天山明珠”盛誉。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
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蒙古语“博格达”,意为灵山、圣山)海拔达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峰顶的冰川积雪,闪烁着皑皑银光,与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
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7. 天山天池
有,天山雪湖里基本有高原红嘴鱼,喀什鲤鱼,其他的就是一些高原雪虾了
给分!给分!
8.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的传说典故
天山天池的传说:
天山天池曾是西王母居住的仙境。据《穆天子传》记载,公元前989年,周穆王姬满驾车西游来到天山瑶池,西王母设宴款待,周穆王以丝绸玉器相赠。西王母即席作歌:"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随即唱和:"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临别时,西王母依依不舍地对周穆王说:祝君长寿,愿君再来!然而,周穆王却一去不复返。唐代诗人李商隐有感这段凄美的爱情佳话,留下了千古绝唱:"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个如诗如梦的动人故事在天池流传了几千年,它是天池旅游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为了艺术地展现天池的神奇壮美以及3000年前母系社会、父系社会、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沟通交流的情景,揭示西域对中原开放的历史源头和中原文化对西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天池西王母文化进行了挖掘和整理,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0万元,创作编排了大型歌舞剧《瑶池相会》。
毛泽东主席生前曾满怀向往地说过:“我要上一趟天池”,“瑶池传说中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到时候我也要在里面洗个澡”。夙愿虽未实现,但足以印证天池的无穷魅力。
9. 描写天山天池的好句有哪些
1 天池水清澈碧透,四周群山环抱,峰峦挺拔,幽谷深壑。
2 走近池边一看,池水表层是蓝色的,与大海的颜色一样。而深处的池水却蓝中透绿,仿佛一块巨大的绿宝石静卧再水底。
3、天池,当一种风景令你无法描述时,一切的文字都显得太苍白。
4、天池,像一湾明镜,镶嵌在群峰之中。冰峰、蓝天、白云、的影子倒影在湖水里,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漫步天池,使人心旷神怡。
5、“天山天池”,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形,长约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占地面积4.9平方公里,最深处约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
6、“天山天池”,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有“天山明珠”盛誉……“西域天池”,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
7、“天山天池”,四季分明,景色旖旎且变幻无穷,可谓是秀春藏媚、幽夏露艳、深秋隐俏、旷冬埋丽……久负盛名的自然景观,其景色天然雕饰,神韵四溢……淳朴的哈萨克民族风情,沉淀着“天山天池”景区“厚重、多彩”的人文历史……
8、长白山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天池之水自北侧的天文峰和龙门峰中间的缺口流出,形成一条短短的通天河。通天河流了1250米后就从高岩上跌落形成瀑布。瀑布口有块称为“牛郎渡”的巨石,将瀑布分为两股。放眼望去,两条玉龙似的瀑布自绝壁飞流跌落,一泄数十米。象是仙女和着悦耳的水声,舞起长长的白练。
9、迄今为止,我去过三次长白山天池。只有一次亲眼目睹了长白山天池的风采。 由于长白山天池经常云雾缭绕,所以,一般难以看清她美丽的面目。在我国有许多的高山湖泊,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天池”。其中,享有中国“四大天池”的新疆天山天池、吉林白头山天池、青海孟达天池和浙江天目山天池最为著名。美丽的景色各有千秋。
10、站在长白山高处,脚踏三江源头,任思绪飞腾。想这长白山之水,奔泻而下,一路北泻,经吉林,傍长春,在松原转身东去,再给哈尔滨、佳木斯一个美丽的身影,汇入黑龙江后,又与乌苏里江汇合,浩荡流入鄂霍次克海,那是多么的波澜壮阔!如果说松花江是东三省的血脉,这长白山就是这块黑土地的造血之源!比松花江源海拔稍低处,则是鸭绿江和图门江之源了。
10. 天山有哪些著名的景致
六、七、八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时值天山中部的初夏,美丽的草原,遍地金黄的野花,纯净的湖水,倒映的雪山,牛羊成群,雪白的小羊,一望无际的金色油菜花,淳朴的民族风情,构成一副优美的画卷。
天池石门
1783年,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枣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明亮疏凿了天池水渠。第二年春天水渠断流,“渠口高出水面数十尺”,被认为"该处水渠实于屯田无益”,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开挖,其用过银两,著于明亮名下,赔缴还项”。后来明亮著碑文时,只对“疏凿水渠”点到题目而碑文中只字不提: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淹冰封,莫穷所自。人欲探其胜者,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1783年)余饬骑从,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其不减蚕丛(指‘蜀道’)百折也。”都统明亮这里所言的不亚于蜀道的纡回山径,就在现在的石门以下。
石门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天然山口,两侧宽约百米,最窄处仅10来米。石门两峰夹峙,一线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峡谷,故又称“石峡”。石壁巍峨,高达数十米,长约100米,天巧奇绝,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石色赭暗,如同铁铸,又称“铁门关”。石门内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线通途上青天。”
五十盘天
《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再登再憩,渐就平岗。”明亮所言的平岗就是石门以上的“又一村”。过石门后,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又一村”开始,就是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约五十盘。“五十盘”的大湾子处,今新建有“闻涛亭”(旧亭“观瀑亭”已坍塌)。
王母脚盆
《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闻水声潺潺,喷薄于断岩之上者,小龙潭也。潭水深碧,其源弗长,然虽流细力微,亦足以占溉近郭。”此处的“小龙潭”即为“王母脚盆”,位于“五十盘天”的第三盘的右下方,海拔1660米,由天池湖水从地下渗漏入池,水似玉汁,犹如王母的冰肌玉体,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池周围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到了夜晚,碧月当空,静影沉壁,月影微颤,与粼波成趣,有诗曰:
“一泓碧流成龙潭,青松白雪镶翠盘。
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广寒。”
“冰潭银帘”(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
过了西小天池不远,路右侧的瀑布即为“西小天池瀑布”,瀑布凌空,垂帘数十米,犹如一卷垂落的银帘,银帘的后面,隐现着王母娘娘梳洗的倩影。
西小天池瀑布
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泻即成“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对面,光绪年间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已毁,但有王树楠的诗为证:
“半亭飞瀑挂瑶虹,万仞层冰镂玉龙。
晴霭断桥笼弱柳,怒涛深涧响寒松。
洪波泻地倾星海,仙掌擎天峙雪峰。
与子谈山过夜半,乱云深处忽闻钟。”
今于原址重建“闻涛亭”:八角、两层、红柱、黄琉璃瓦,亦十分魁伟。
醴泉隐乳
“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为“醴泉洞”,此处,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又称“隐乳洞”。泉乳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似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汉代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的《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记》言:‘河山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这里说“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古代的一里约合今0.75里),即昆仑高约937500米,约为当今最高峰珠穆拉玛峰(海拔8848米)的106倍,由此可见,“昆仑”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昆仑”所指的山也发生变化,《禹本记》中的“昆仑”指现在的博格达峰,现在的“昆仑”为西从帕米尔高原起,分三支向东分布的中国的最大山脉。
仙女泳池
东小天池,位于“五十盘”的最后一盘的左侧半公里处,方圆数百米,海拔1860米。此处环境幽静,水清透底,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后被黑龙霸占,故又名“黑龙潭”。池水碧绿,深幽莫测,池周松柏密匝,清泉阴森,令人心惊目弦,毛骨寒立,犹入龙潭虎穴。为此纪晓岚作诗曰:
“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
悬泉飞瀑
东小天池北岸断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称“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涨并由北岸泻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银泻玉,飞溅直下,水声如雷;若逢阳光折射,则彩练当空,气象万千,有诗云:
“珍珠数泉悬半空,银链高挂雾蒙蒙。
烟水漂渺娇阳艳,长虹飞架青峦中。”
鳄鱼吐珠
翻过东小天池南面的山头,即达大天池北岸。天池北岸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堤坝,由古冰川终碛垄及山体崩落物迭加堆积而成,高289米,整个大坝似一条鳄鱼尾巴,故称“鳄鱼坝”。大坝东首建有人工水闸,名“鳄鱼闸”。天池水下泻,形成一条10来米高的瀑布,称“鳄鱼吐珠”,水溅“黑龙峡谷地”,汇成山涧溪流,北流不远形成一潭,即东小天池。“鳄鱼吐珠”、“冰潭银帘”和“悬泉飞瀑”合称“天池三瀑”。
西王母祖庙
位于天山天池的东岸,博格达峰的西北方向,海拔2000米左右,它是新疆最古老海拔最高的道观之一。传说王母娘娘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故称之为西王母祖庙。[3]
编辑本段情侠天山
天山注定是梁羽生武侠最重要的道具与场景,甚至是天山成就了梁羽生武侠。不知道梁氏当年是否亲自游览过天山,据说是依靠朋友的登山笔记获得了无限的天山灵感。从《塞外奇侠传》开始,《白发》、《七剑》延续到后期的《弹指惊雷》等,梁氏重要作品大多与天山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有人将沈从文的《边城》喻为一曲中国传统牧歌,并且认为以湘西苗族风情重塑当时已经破碎失落的中国乡土形象。将返璞归真的灵魂注入如凤凰山水般清新自然的文字中,营造古朴纯粹的田园桃源形象。读《边城》最大的感受就是,沈从文的文字很少有刻意 的修饰,故事情节也少有小说的紧张曲折,近乎简单直白的文字与故事却有种画质感,似乎能感受到渡口流水的万古长青与恒久的寂寞宁静。当然梁氏的文字功力与思想深度无法与沈从文相提并论,但梁氏的风格却与沈从文相近。相比金庸古龙的文字,梁羽生的文字显得缺乏特色,平淡近乎枯燥,故事情节略显单薄,梁氏自称自己的小说是“一杯白开水”也不只是一句自谦之词。西方学者认为作者“转向少数民族文化,把这些文化当作现存的真实性的源泉,这种做法给原始的和传统的东西……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把他者内在的和与过去联系在一起的那些特点加以提炼”,梁氏大量运用天山背景的作品,远离武侠的主要文化背景中原,转而到人烟稀少清冷寂寞的回疆藏遍,通过对异域风情的加工重塑,表达某种失落的诗意,如爱情悲剧。平淡无文的文字,单薄直白的情节更能表现异域风情下恒古空旷中保留下来纯朴真挚甚至是狂热的情感与激情。《女帝》的后半部就是这样异域风情的范例。裴琼香与尉迟炯天山伤心相对,仿佛着白发魔女与卓一航的故事。两人的徒弟武玄霜与李逸又重复区别着他们的故事。真挚的情感与难解的世事交织在天山脚下的相逢,心中无限的激动化为无限的茫然。天山草原有着无数美丽的爱情传说,传说的浪漫与尘世的无奈组成了梁氏笔下痴男怨女的爱情悲剧。如此的爱情,如此的人生。——花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