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中的武器意象与人物性格

武侠小说中的武器意象与人物性格

发布时间: 2021-07-29 23:39:51

㈠ 跪求!!!你怎样对待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请举例分析!

因为书法武功以点画为招数,描写起来难免单调,所以金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直接描写招数动作,读者不知道具体招数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是却丝毫不影响阅读欣赏。他的处理方法是虚多实少,虚实结合。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旁人观察、作者描写和说明等方法虚写,在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建构书法武功的意象。最典型的是《神雕侠侣》中朱子柳大战蒙古王子霍都的场面,金庸始终通过黄蓉和郭芙母女以及群豪的观察和对话来描写。这路功夫是朱子柳所独创,“旁人武功再强,若是腹中没有文学根柢,实难抵挡他这一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俱达高妙境界的功夫。”在旁人眼里,只见“毛笔摇幌,书法之中有点穴,点穴之中有书法,当真是银钩铁划,劲峭凌厉,而雄伟中又蕴有一股秀逸的书卷气。”郭靖等不懂文学的人看得暗暗称奇,黄蓉文武双全,见了朱子柳这一路奇妙武功,不禁大为赞赏。郭芙问道:“妈,他拿笔划来划去,那是甚么玩意?”黄蓉全神观斗,随口答道:“房玄龄碑。”郭芙愕然不解,又问:“甚么房玄龄碑?”黄蓉看得舒畅,不再回答。这时,金庸在文中说明:原来“房玄龄碑”是唐朝大臣褚遂良所书的碑文,乃是楷书精品。前人评褚书如“天女散花”,书法刚健婀娜,顾盼生姿,笔笔凌空,极尽仰扬控纵之妙。朱子柳这一路“一阳书指”以笔代指,也是招招法度严谨,宛如楷书般的一笔不苟。霍都虽不懂一阳指的精奥,总算曾临写过“房玄龄碑”,预计得到他那一横之后会跟着写那一直,倒也守得井井有条,丝毫不见败象。过了一阵,两人翻翻滚滚拆了百余招,朱子柳一篇“自言帖”将要写完,笔意斗变,出手迟缓,用笔又瘦又硬,古意盎然。黄蓉自言自语:“古人言道:‘瘦硬方通神’,这一路《褒斜道石刻》,当真是千古未有之奇观。”忽然间笔法又变,运笔不似写字,却如拿了斧斤在石头上凿打一般。这一节郭芙也瞧出来了,问道:“朱伯伯在刻字么?”黄蓉笑道:“我的女儿倒也不蠢,他这一路指法是石鼓文。那是春秋之际用斧凿刻在石鼓上的文字,你认认看,朱伯伯刻的是甚么字。”郭芙顺着他笔意看去,但见所写的每一字都是盘绕纠缠,倒像是一幅幅的小画,一个字也不识得。黄蓉笑道:“这是最古的大篆,无怪你不识,我也认不全。”郭芙拍手笑道:“这蒙古蠢才自然更加认不出了。妈,你瞧他满头大汗、手忙脚乱的怪相。”霍都对这一路古篆果然只识得一两个字。他既不知对方书写何字,自然猜不到书法间架和笔画走势,登时难以招架。这一段比武中金庸始终没有直接描写招数,而是以不同书体的艺术风格来形容书法武功的动作特征,通过旁人的观战和作者的说明,将懂行和不懂行的人看比武的感觉都描写得十分生动,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

二是以书法的视觉方面的字形为元素,以神秘的古文字来构筑惊世武功秘笈。

《侠客行》中,侠客岛上的石洞内有二十四座石室,每间石室中,都有李白的古风《侠客行》一句诗,再加上神秘的古诗图解,其中包蕴着古往今来最最博大精深的武学秘奥。龙、木二位岛主派遣赏善罚恶二使,到武林中赏善罚恶,发放铜牌令,以“喝腊八粥”的名义邀请武林人士到岛上,参研绝世神功秘笈。由于所有到岛上的人都被神功秘笈迷住了,没有一个人回去,所以在武林中掀起恐怖的轩然大波,构筑了贯穿全书的惊世之谜,成为故事情节的骨架。石室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古诗图解文字,在常人眼里,“这图形的笔法与世上书画大不相同,笔划顺逆颇异常法,自下而上、自右向左的直笔居多,与画画笔意往往截然相反,拗拙非凡”,是无法解读的古文字。尤其是最后一个石室中,以古蝌蚪文写成的《太玄经》,世上无人能够解读。但是石破天根本不识字,只把它当作图画去修习内功武术。在他眼里,那些分明是是剑法、轻身功夫、拳掌之法、吐纳呼吸内功。“向石壁瞧去,只见壁上密密麻麻的刻满了字,但见千百文字之中,有些笔划宛然便是一把长剑,共有二三十把。这此剑形或横或直,或撇或捺,在识字之人眼中,只是一个字中的一笔,但石破天既不识字,见到的却是一把把长长短短的剑,有的剑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飞,有的横掠欲坠,石破天一把剑一把剑的瞧将下来,瞧到第十二柄剑时,突然间右肩‘巨骨穴’间一热,有一股热气蠢蠢欲动,再看第十三柄剑时,热气顺着经脉,到了‘五里穴’中,再看第十四柄剑时,热气跟着到了‘曲池穴’中。热气越来越盛,从丹田中不断涌将上来。石破天暗自奇怪:“我自从练了木偶身上的经脉图之后,内力大盛,但从不像今日这般劲急,肚子里好似火烧一般,只怕是那腊八粥的毒性发作了。”他不由得有些害怕,再看石壁上所绘剑形,内力便自行按着经脉运行,腹中热气缓缓散之于周身穴道,当下自第一柄剑从头看起,顺着剑形而观,心内存想,内力流动不息,如川之行。从第一柄剑看到第二十四柄时,内力也自‘迎香穴’而到‘商阳穴’运行了一周。”最难解读的最后一个石壁上的图形,在他眼里,其中长剑的方位指向,与休内经脉暗合,再细看图形,见构成图中人身上衣摺、面容、扇子的线条,一笔笔均有贯串之意,当下顺着气势一路观将下来,果然体内的内息也依照线路运行。原来这篇《太玄经》也不是真的蝌蚪文,只不过是一些经脉穴道的线路方位而已。 金庸小说之所以受人欢迎,当然有着很多的原因。比如鲜明而又奇特的人物性格;超出一般人想象力的武功;还有那些既经得起推敲,又能让人大吃一惊的情节……但金庸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氛围描写。
氛围不仅仅是环境、情节,也不仅仅是人物的言行,它是以上诸因素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情景。这种情景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综合构成的。氛围是高明的小说家所极力营造、极力追求的。小说中的氛围是一个整体,你不能把它拆开来分析,比如此时的人物肖像描写是怎样的,心理描写是怎样的,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拆开来,氛围就没有了。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描写谢逊、张翠山、殷素素三人在海上漂流,海上忽然起了大浪,金庸的描写是非常传神的,将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张翠山还没走到船边,又是一个浪头扑将上来,这巨浪犹如一堵结实的水墙,砰的一声大响,只打得船木横飞。这当儿张翠山一生勤修的功夫显出了功效,双脚牢牢地站在船面,竟如用铁钉钉住一般,纹丝不动。待巨浪过去,一个箭步便蹿到船边,伸手稳稳掌住。”
又如张无忌被说不得装入乾坤一气袋中,本身的九阳真气无处宣泄,又加上恼恨成昆的所作所为,乾坤一气袋竟渐渐膨胀起来,这时布袋已膨胀成一个大圆球,在厅门上一撞,立即反弹,疾向圆真冲去。圆真见势道猛烈,双掌竖起击出,发力将大球推开:
“只听砰一声大响,犹似晴天打了个霹雳,布片四下纷飞,乾坤一气袋已被张无忌的九阳真气胀破,炸成了碎

武侠小说中的主角为什么都是拿刀剑之类的武器

1.古代是禁止平民百姓携带长兵器的,甚至宋朝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一度连棍棒都禁止(所以为什么天龙八部里面大部分人都是空手,萧大王纵横天下也不用打狗棒法,因为不敢用)刀剑例外
2.剑是百兵之君,主角形象要高大上伟光正,那么剑正好符合;而且剑走轻灵,玩起来潇洒飘逸,尤其适合女性使用,看看老金的作品里面女主角基本上是用剑的(除了黄蓉这个奇葩用棍子,但黄蓉也精通剑法)
3.刀剑轻巧便于携带,我们不能想像例如杨过这样的扛着一柄巨斧走天涯

㈢ 水浒传1-10章中的人物兵器和性格是什么

使用武器:林 冲(枪)鲁智深(九耳八环 水磨方便连环铲)武 松(雪花镔铁双戒刀)呼延灼(双鞭)杨 志(刀)索 超(长柄大斧) 董 平(双枪)花 荣(五勾神飞凉银枪,弓箭)徐 宁(钩镰枪 )
关 胜(大 刀)秦 明(狼牙棒)李 逵(双斧)卢俊义(无)燕 青(弩箭,短刀,大棒)刘 唐(长刀,短刀,棒,长枪)朱 仝(刀,枪)雷 横(棒.枪)石秀(大枪,刀,棒)孙 立(大枪,钢鞭,弓箭)李 应(大枪,暗器:六口飞刀)魏定国(刀 )单廷圭(枪)杨 雄(刀,棒)阮小二,阮小七,阮小五(枪,单刀,匕首)樊 瑞(大扎枪,流星铜锤,剑)项 充(一个大花盾牌上面插有二十四把飞刀. 铁标枪)李 衮(一个大花盾牌上面插有二十四把标枪.宝剑. )史 进(棍)李 俊(刀)解 宝,解 珍(混铁点钢枪,小飞刀,弓箭)薛 永,焦 挺(刀)扈三娘(日月双刀,暗器:红绒套锁上二十四个金钩和五爪飞爪)孙二娘,顾大嫂(匕首)曹 正(刀)韩 滔,彭 杞,宣 赞,郝思文(枪,刀,棒)张 清(枪,暗器:石子) 时 迁(亮银柳叶劈风刀)柴 进,李 云(棒.枪)吕 方,郭 盛(长戟)黄 信(剑)鲍 旭,邹 润,邹 渊(刀,枪)陶宗旺(铁锹)邓 飞(铁链)马 麟(双刀)欧 鹏,杨 林(刀,棒)戴 宗(无)孙 新,张 青,王 英,郑天寿(刀,匕首)龚 旺,丁得孙(飞枪)张 横,童 威,童 猛(匕首)穆 弘(大刀)汤 隆(链子流星锤)燕 顺(大刀)乐 和(笛子)公孙胜(松纹古铜剑,朴刀)朱 武(双刀,腰刀,朴刀)其余人的武器不知道.可能有错的地方,请包涵!

㈣ 金庸武侠小说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不能一概而论。就像郭靖,忠厚憨实,但他的爱人黄蓉却是机智过人;杨过,聪明,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张无忌,优柔寡断,但他的爱人赵敏却十分聪慧,而且敢爱敢恨。
不过,这几个男主角人物都有共同点:武功高强,狭义心肠。

㈤ 武侠小说中以扇子为武器的人物

上面这些答案里缺少了最帅最酷的那个人物了,想必你要找的那部武侠剧里的人物一定要 白玉川

㈥ 武侠小说名家的作品中的特点有些什么(如:人物的性格特点,侠义精神)

古龙小说情节跌宕,人物性格丰富,亦正亦邪,语言简练而有特色。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独行奇侠。
金庸小说寓情节于历史但有大量改动和创作,人物大气磅礴,正邪分明,语言规范。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大侠(“侠之大者”)。
梁羽生小说也寓于历史事件之中但创作之处少,人物正邪分明,性格单一,语言有古典风格。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少侠。
温瑞安小说奇幻而绚丽,但血腥味太浓,过于惨烈。少年人莫读!!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刀客。

㈦ 借助一两个人物,分析金庸小说中武功描写的特点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大众文学之一。那么通过金庸小说中的武打描写,我们看一看,我们到了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中国文化中,对于“武”这个概念的探讨,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

金庸的武侠中的武打,它所带给我们的想像是空前的。之所以他的小说这么有魅力,在“武”这个方面,超越了前人。

在金庸笔下,那些使着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数不是一流高手。你看金庸的小说,你放心,只要这个人物一出场,使用一个很奇怪的兵刃,你就可以断定,他肯定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上来一个老头,长着很长的胡子,手里拿着一对判官笔,你可以断定,这个人不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没有使这些兵刃的,或者这个人就是性格奇怪之人。比如说,《天龙八部》里面,南海鳄神,这个人物一出场,手里拿着一个鳄鱼剪,一个大剪刀。他动不动就“咔嚓”一下,把人家脑袋剪下来,这个人你可以断定,他不是一流人物。

再比如说,李莫愁,手里拿着一柄拂尘,武功很厉害,她这个拂尘,不是扫地用的,不是掸沙发上的灰用的,你让她拂一下,就没命了。但是她也不是最高级的武侠人物,不是一流高手。武功的境界,在金庸笔下,一个没有出场的大侠,这个人叫独孤求败,在他的身上这个层次讲得极为清楚。他买了几把宝剑,给后人讲了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包含了,武功的几层境界。

第一层,他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非常锐利的宝剑。这个剑所向披靡,可以斩铜断铁。那么这代表一种少年气盛的境界,年少嘛,所向披靡,见谁跟谁辩论,都把人打败。我年轻的时候,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喜欢跟人家辩论,显示自己有学问,以打败别人为荣,回家很高兴--然后回家多吃两个肉饼。其实,现在想来那是很幼稚的。那是一个幼稚的阶段。

而超越这个阶段之后,他第二个阶段用的是一把轻剑,比较轻的宝剑。这时候功夫长了,能够举重若轻,这个时候能够干一番大事业。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他改用一把重剑,重剑无锋,我们常说,能够举重若轻,举重若轻是一个很好的境界。比这个更深,是举轻若重,举轻若重是更进一步。

那么到了最后,他用一把木剑,木头剑,这个木头剑是没有刃的,木剑本身不能伤人的。但是,这个木剑其实只是一个代表,说明他已经可以达到不用兵刃了,达到无剑的程度了。也就是说,他最后武功练到大成,是不依赖于外物。这个时候,他可以没有兵刃;也可以说,什么东西都是他的兵刃。

用金庸的原话讲,武功练到这个程度,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他随便拿一个东西就是兵刃,就练到这个程度。就是说,这其实是庄子讲的“不役于物”,不为外物所奴役,外物完全被我所控制,所以你看上去他是两手空空,其实他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而这个论述写的绝不仅仅是打架的境界,搏斗的境界,其实它是人生的境界。这种对人生境界的描述,中国人经常是用比喻的方式来写的。比如说,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用几句词,也论述了人生的几种境界,可能读过的朋友都知道。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在那块找啊,徘徊,有了疑问了;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就是说,你为了事业奋斗,艰难曲折,正走在长征路上呢,但是坚韧不拔。这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满世界找了一圈,没找着;回来一看,就在那旮旯蹲着呢,豁然开朗。这是人生的第三种境界。

孔子也曾经讲人生的境界,孔子讲得更朴素,他就用人的年龄来讲:“吾十五志于学,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讲最后的这个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就像独孤求败最后那个无剑的阶段一样,做起事情来随心所欲。但是,随心所欲做的事情,全是合乎规矩的,你随便一做,就合乎规矩了。就好像在篮球场任何一个地方,你把球随便一扔,好像随便扔到了,“啪”,就进篮了,就是人生最后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叫自由。自由,不是说,不听话,谁管你都不听,那不叫自由,那叫“二百五”,自由是要经过这样一个磨炼的阶段,最后一出手就“投篮”进去了,这才叫自由。所以一部中国哲学所讲的,就是要恰到好处,而恰到好处不是马路上随便能拣来的。而金庸他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武打,通过武功探讨了这个人生境界,他把这个武功哲学,提高到人生的方法论上来论述。所以很多青少年都从中得到了,人生方面的领悟。我们从金庸的小说中也好,从其他武侠小说中也好,不可能学到实战中打架的方法,不可能对你打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你可以学到人生的方法,可以得到人生的启悟。比如说,百花错拳之美妙--《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打的拳,叫百花错拳,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百花,好像是色彩缤纷,但是是错的,但是错中又有不错,这个很奥妙,每一拳打出来似乎不对,但是加起来又是绝对正确的。像段誉所使的六脉神剑之奇幻,这个六脉神剑很有意思,他一旦使出来威力无比,他有时候使不出来,这很奇怪。看我们很多运动员也是,他一旦发挥出来金牌就是他的,甚至有的项目前四名都是中国的,但是一旦六脉神剑不灵了,使不出来,我们就一败涂地,连一个进半决赛的都没有。所以这就很像段誉的六脉神剑。

还有化功大法之阴险。就是说,人家辛辛苦苦练了几十年的功夫,给人家化掉。跟化功大法相近的一个,叫北冥神功。这个是一正一邪。北冥神功是吸取人家的功力,但是这个正、邪的区别还显得不太清晰。我很推崇金庸笔下,北冥神功这种工夫,善于学习他人的本事,这个本事大的人,他不是说,天生的自己什么都学,他碰到别人,别人说一句话对他有用,他马上就记住,马上就融到自己的思想系统当中来,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本事。还有像辟邪剑法之妖孽,像降龙十八掌之刚猛,还有杨过的黯然销魂掌之恍惚。我们想想杨过的黯然销魂掌,这个掌太厉害了,这个掌是威力很大。但是,不是什么人都能使,包括杨过自己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使用的,你必须自己黯然销魂的时候,心里愁得不行的时候,不想活了,这个时候这个功夫威力无穷,一旦你心情开朗,这功夫就不行,就打不过别人了。这里面很有道理。中国有个成语叫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你都不想活了,他反而能够胜利,所以说韩信让他的军队背水而战,背水一战,说,咱们都不活了,今个拼了,反而大获全胜。这里边是有生生死死变换的道理的。

而金庸笔下的这些武功,我们如果说,把它都排列出来,那是排列不完的,排列一天恐怕也排列不完,举不胜举,精彩纷呈。一方面写得很神奇,听上去真妙。但是,同时很难得的是,他又写得尽量可信,合乎武术原理,合乎我们对人体极限的想像。我们想像,人体到底能干什么?他不是写得没边,有想像。金庸他既然写的这种武侠,是现实风格的武侠,他就和还珠楼主迥然不同,他不写还珠楼主那种绝对超自然的,没有。

那么我上大学的时候,看过许许多多的武侠小说,后来都忘了,留下的就是这些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其中,的确有一些写得很荒诞的武侠小说,那作者就是乱编,他没办法了。比如,写一个人物,被困在山洞里边了,出不去。山洞里边门口,堵上了多少万斤的大石头,出不去,在里边要困死,怎么办啊?在墙上摸索摸索,摸索出一套武功秘笈来。然后按照这个武功秘笈就练,练了两个时辰,武功大成。好吧,这一下子人就变了,一拳打出去,把这山打翻了,他就出去了。我说,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这说明,这个作者的无能,这只说明这个作者,说明你没有办法,正常地解决人物的困境,只能靠“怪、力、乱、神”来解决。就好像我们说,一些电视剧里边故事编不下去了,“故事不够,爱情来凑。”故事不够了,加一个第三者吧,把故事继续演下去。

而在金庸的笔下,没有这些荒谬的东西。金庸特别强调了武功的局限。所以他一方面讲武功神奇,另一方面讲武功的局限。比如,金庸强调一个人武功再强,一掌打出去也不可能伤到三、五丈之外,这就是他把自己限制住了。我们觉得,他写得可信的。就是这一掌打出去,可以不接触人体,而伤到人体,这是可能的。但是必须离得比较近,不可能说,离得三、五丈还能伤人,这是不可信的。所以说,这是比较写实的。

再有,少林寺有72项绝技,叫少林寺72绝技。金庸说,天下不可能有一个人把它们都学全了,因为每一项绝技都博大精深,再厉害的少林高僧,一辈子的精力都用上,也只能学会十几项,学会了十几项一辈子就过去了。而且你学会几项,就可以横行天下,无敌了,没有必要学会72项。都学会72项干嘛呀?没有必要的。可是,在《天龙八部》中,我们发现,有一个人物居然把它们都学会了。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会心里存一个疑问,不是说学不会吗?怎么有一个人都学会了呢?这个人叫鸠摩智。那么到后来,我们就发现这个人是有问题的。他所谓学会少林寺72绝技是假的!他自有一套叫小无象功,而且正因为他强行练这个少林寺72绝技,最后走火入魔,身体出了大问题,就好像一个人本来患点小感冒,每天打大量的抗生素,最后就会出来别的大病。

那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合乎科学道理的,又合乎浪漫主义的想像。比如说,鸠摩智强行练功,走火入魔怎么办呢?这每天受这个病痛的折磨,不能告诉别人,还要装作一个武林高手,最后恰恰是恶贯满盈的时候,掉到了枯井底污泥处。在枯井底污泥处,遇到段誉的北冥神功,段誉无意中把他的功夫给吸走了。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练了,这么些年的功夫全部废掉。而废掉之后,柳暗花明,人获得了新生。废尽了武功之后,鸠摩智忽然就大悟,大彻大悟,才知道人练武功是次要的,参透佛法才是重要的。所以他此后回到了吐蕃,回到西藏,专心研究佛法,成为一代高僧。

鸠摩智是历史上的真人,是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个大哲学家,但是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曾经会武功,没有记载他曾经有过这么一段经历。那么金庸就把这个真人的历史,给他加上这么一段会武功的经历,又解释了他怎么废掉武功,怎么最后得来佛法,所以读来是既引人入胜,又非常可信。这是金庸了不起的地方。所以你看金庸笔下,有武功和人物和情节、结构都联系在一起,所以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功美学。金庸笔下写武打精彩的段落数不胜数,要是举例子读的话,会读上几天。

那么我下面举一段很朴实的打斗场面,不是两个人武打,是萧峰打虎。我举一段萧峰打虎的场面,这是《天龙八部》第二十六回,叫“赤手屠熊搏虎”,写主人公萧峰,他流落到女真部落,就是现在的东北。东北那个时候,环境还没有破坏,东北虎遍地都是的时候,看见有一人在那里打虎。那个虎很凶猛,那个人招架不住,其实那个人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完颜阿骨打。萧峰叫道,老兄,我来帮你打虎。

我们知道,打虎是很难写的,打虎难写,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现实生活中打虎的事情发生得很少,谁敢打虎?即使发生过,看见的人又很少,这是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自从《水浒传》中,写了武松打虎之后,谁还敢再写打虎!那不是没事找拍吗?已经前边已经有打虎了,写武松打虎写得那么好,你还敢写打虎?你有什么本事敢写打虎?就你也配写打虎吗?

但是金庸他这样的作家,在心里有一种挑战意识,他说,我要试一试,我写一段打虎看怎么样。里边中间一段这样写的:“萧峰斜刺里冲将过去,拦住了两头猛虎的去路。”记住,这是两头猛虎,“那猎人见萧陡然冲出,吃了一惊,大声呼喝叫嚷,说的不是汉人语言。”因为那个猎人,就是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人家虽然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人家还亲自出来干活呢!亲自出来打猎,回去给老百姓吃。“萧峰不知他说些什么,当下也不理会,提起右手,对准老虎额脑门便是一掌,砰的一声响,那头猛虎翻身摔了个跟斗,吼声如雷,又向萧峰扑来。萧峰适才这一掌使了七成力,纵是武高强之士,受在身上也非脑浆迸裂不可,但猛虎头坚骨粗,这一记裂石开碑的掌力打在头上,居然只不过摔了个跟斗,又即扑上。”

我们看,这一段写得非常写实,因为前边有了萧峰的武功天下一流,那个降龙十八掌,威力无人能比,打在石碑上石碑都可以打裂的,居然打在老虎头上,老虎只翻了一个跟头,非常可信。也说明这个老虎的厉害,写出了虎和人的区别,一个七、八百斤的动物,哪能被你一掌就打死!就是萧峰这样的人,都没把他写成这种神不可测的神功,不是神功。

接下来,萧峰赞道:“好家伙,真有你的!”侧身开,右手自上而下斜掠,“嚓”的一声,斩在猛虎腰间。这一斩,他加了一成力,那猛虎向前冲出几步,脚步蹒跚,他写得非常准确,既没打爬下,也没有说纹丝不动,打得脚步蹒跚。”说明腰受伤了,已打成腰间盘突出了,“随即没命价纵跃奔逃。萧峰抢上两步,右手一挽,已抓住了虎尾,大喝一声,左手也抓到了虎尾之上,是两只手在抓住虎尾的,奋力,双手使劲回拉,那猛虎正自发力前冲,被他这么一拉,两股劲力一迸,虎身直飞向半空。”

这个想像非常好,这合乎物理学道理的,就是两股力相等,一下子虎身子就迸到半空中了,那猎人提着铁叉,正在和另一头猛虎厮斗。完颜阿骨打,武功不如他,所以就借助一个工具,拿着一个杈子。突见萧峰竟将猛虎摔向空中,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只见那猛虎在半空中张开大口,伸出利爪,从空扑落。从空中就扑下来了。萧峰一声断喝,双掌齐出,“啪”一声闷响,霹在猛虎的肚腹之上。虎腹是柔软之处,这一招排云双掌正是萧峰的得意功夫,那大虫登时五脏碎裂,在地下翻滚一会,倒在雪中死了。

我们看这一段描写,萧峰打虎写得既惊险又神奇,但是又真实可信,萧峰是书中的第一好汉,降龙十八掌打在虎头上没怎么样,翻一个跟头,腰上砍了一掌,老虎还能蹿起来,最后他是借老虎从空中下扑之力,加上自己的力量,而且打在老虎最柔软的部位,打它的内脏,才把老虎打死。所以这里既写出了萧峰的神勇,也写出了老虎的厉害,老虎如果不厉害,英雄的威风是显不出来的。所以说,我们看,这一点他既继承了武松打虎,武松打虎也是要把老虎写得很厉害。如果老虎不厉害,武松威风就出不来。但是又和那个绝不雷同,和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都绝不雷同。所以这一段萧峰打虎,并不是金庸小说中最精彩的武打。但是一样写得这样活灵活现,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这一段又是他下一步结识完颜阿骨打,进入女真部落,最后回到大辽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正是通过这个打虎,使完颜阿骨打佩服他,两个人结为朋友。然后又遇到大辽国的皇帝出来,然后他回到大辽,最后完颜阿骨打又去救他,等等。所以这一段描写,就是和情节和人物,都结合在一起的。

那么也有其他一些学者,概括金庸的武功,说他的武功还是性格化的。比如说,岳不群这种人,他就学辟邪剑法,所以他人是阴毒之人;像脾气暴躁的,叫武臣道长,他的武功叫72路追魂夺命剑,一个年纪很大老头子,脾气还是很暴躁,善恶分明;像黄蓉,黄蓉是一个机灵鬼,聪明绝顶的小姑娘,所以她不到两个时辰,就学会了一套叫逍遥游的拳法。这个逍遥游要求人非常聪明,才能学会。然后,郭靖看得很羡慕,郭靖也想学,一看黄蓉这么快就学会了,我也要学这个逍遥游。洪七公就告诫他说,这个逍遥游不是你能学的,你很笨,你学不会,说你就算拼命,也学不会。我就拼命反复练嘛,这笨鸟先飞。洪七公就说,你就算拼命记住了,你使出来,一点也不逍遥,所以你打出来的东西,都是笨手笨脚,愁眉苦脸的。这个逍遥游被你一使,就变成了苦恼爬,而不是逍遥游,在你手下变成苦恼爬了。所以我们看郭靖这个人,他是不能学这种很聪明的武功的,他就是靠本事,靠实实在在的力量。所以这是可以说是,武打性格化所规定的。

再有,艺术化。比如说,《天龙八部》里面,虚竹和丁春秋之战,每一招都凶险,招招凶险攻向敌人要害,但是偏偏的,姿势却那样地幽雅、美观,像我们前面讲的洪七公和黄蓉过招一样,像武打一样。还有,金庸继承了前人,他的武功的名称,都是极富美学魅力的,他的武功的名称,把一部中国的文化都点活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诗、词、歌、赋,都用到武功上了。

还有,金庸武打又很讲究和环境的变化。他武打的场景化,这是超越前人的。因为金庸他年轻的时候,他做过编剧,他搞过话剧,搞过影视,这些他都做过,所以他非常注意舞台效果,所以金庸他没写长武打。他把环境写得很清楚,什么人是表演者,什么人是观看者,什么人是偷看者,都清清楚楚。比如说,《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与黄蓉在牛家村养伤,两个人在夹壁里面,然后看到这个屋里边,不断地发生各种故事,各种人来,他俩在旁边看。我们想,这不就是一个话剧舞台吗?就是一个话剧舞台,两个人旁边,然后看着这里演各种戏。他们能看见别人,别人看不见他们。

金庸非常善于写这种偷看、偷听的场面,从中引发出情节的转折。特别像一些大的打斗场面,简直就像电视台举办的那种知识大赛,歌舞大赛一样,有的时候像春节晚会。你像《倚天屠龙记》里面,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那一路一路站起来打,那就像一个春节晚会一样的。所以我建议我们春节晚会的节目组,一定要看看金庸的小说,从中吸取一点灵感。

大战,像大战聚贤庄,大战陆家庄,一场接一场,那比写千军万马的厮杀,还要好看,还要经典。有的时候,我们虽然看到小说里,写的是千军万马的厮杀,但出来的就两人,打一下就下去了,别人都是傻乎乎的观众。而金庸小说中,是很多人在乱打,然后又写得很清楚,条分缕析。

从小的方面讲,金庸的武打还注意张弛结合,注意武打的趣味化。他的武打经常是打一会儿,很严肃、很紧张,中间穿插一些趣味。比如,《笑傲江湖》,江湖里面有六个同胞兄弟,叫“桃谷六仙”。“桃谷六仙”武功非常高,但是头脑好像不太灵,傻啦巴叽的,父母不太讲究优生学,一胎生了六个,智力不太高,每天在一起辩论,谁先生出来的,谁第六个生出来的等等,这些很高深的问题。所以他们六个经常一出场,就把严肃的场合搅乱,而且他们武功非常猛,他们经常抬起一个人来,要把他撕成若干块。所以这样的情况出现,就使严肃中加入了趣味。所以说,你看金庸的小说的武打场面,相当于欣赏晚会,没有人说,看着一半晚会要出去打架了;晚会很好,我出去把邻居他们家玻璃砸了,没有!

所以金庸的小说对于青少年,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我们实际的感受中讲,都只有向上的、健康的、鼓舞的作用。而且,正像你不能看了《红楼梦》中的菜,就照着那个菜谱去烹饪一样的,金庸小说中的武打,你也不能看了之后,就照猫画虎地出去,跟人家搏斗。小说中的菜谱,如果照着那个菜谱,来做出来的菜,据说都是很难吃的,包括我们讲的黄蓉,和洪七公做的那几味菜。在书里看得奇妙无比,但是我想,你要真那么做出来,真的会好吃?我对此事画问号的。

而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我们也应该抱同样的态度,阅读这些武打场面,我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应该获得的是人生方面的启悟,而绝不是我们要跟谁三拳两脚过招方面的启发。如果不信,你就可以去尝试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打斗,不但和武侠小说中的描写相距甚远,和我们武术学院,所教会的那些武术套路,都相距甚远。我自己有一个专门学武术的同学,他学了武术几年毕业之后,跟同学说,咱们学了几年武术,也从来没跟人家过过招,哪天试一试。

有一次,在饭馆里喝酒,和邻桌的一伙黑道上的朋友,发生冲突,就打起来了。还没等他们亮出招式,就被人家--那群小流氓,用啤酒瓶子一顿,都给打到桌子下面去了。就是他们这时候才发现,学校里学的武术,原来没什么太大的用处。那么回到武侠小说中来,武侠小说中的武功,不能当成技术来看,而应该当成艺术来看。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武功看到艺术,看到人性,看到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㈧ 武侠小说中对人物的形象描写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㈨ 武侠小说中一般都有什么兵器,最好介绍的详细点!

剑,传说由黄帝所制的兵器,也是最后杀死蚩尤的武器,有王者,君子的美誉。 武侠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兵器。一般拿着剑出场的,除开长相太粗犷的,下至8岁小娃,上至不知道多少岁的老头都有可能,而且此武器实在是耍帅的最佳道具,仗剑扫红尘,一笑了恩仇。 其实在古代,除却防身,剑本来就是一种贵族身份的象征。 说下你喜欢哪种剑呢?听说古代有1.4米的双手长剑,一般的剑就3尺长吧,短的还有匕首。另外还有软剑双剑。有名的比较多,最有名的都很多……什么倚天鱼肠湛卢青虹的一堆。 刀,古朴沉稳,武侠小说中出场率排在第二,通常使用者都是比较老,比较狂,或者山贼模式的人,不过偶尔穿插几个娇俏刁蛮的女孩以资对比。那些刀背带的环环我总觉得是很失败的装饰,偷袭都偷袭不了人,刀一动就有声。不过也许用那些刀的人不屑偷袭吧…… 大朴刀……不知道怎么第一个想到这个了。个人挺喜欢那种直的唐刀,就是日本武士刀的原型,不过更直也更精致。最有名的大概是屠龙刀和小李飞刀。不知道你喜欢哪种刀呢,别告诉我是菜刀 枪矛,一般都是战场上用的长兵,以前我挺不喜欢这兵器,感觉是小卒子用的东西。不过后来玩梦幻,龙太子拿枪的姿势还真有点舍我其谁的霸气,特别是看到高灵的龙宫******秒8的时候那个壮观啊~~~ 这个……红缨枪?蛇矛也算在其中吧 斧锤,典型的粗犷型重兵,使用者一般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呆的莽汉,不过很多情况下这些人单纯的很可爱。 好像分长斧和双斧,一般都拿的俩斧头,锤类还个流星锤……有名的…小椴的有篇文里那个拿锤的丑女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棍棒,我也不知道怎么写这个来了,这个不好分类人物性格……我只知道打狗棒,少林棍僧,双(三)结棍,还有鬼厉的烧火棍……除了最后那个,前面那3个好像正派人物居多吧。比较好找的武器,随便哪林子里就可以做个。不知道狼牙棒算不。有名的嘛~~当然是丐帮那根了。 鞭索,一般是女生喜欢,当然基本都有倾人城之貌,飘逸泼辣各半,最有名的该是杨过他姑姑小龙女手中的带铃铛的索了吧(这东西有名字么?定语太长了= =) 暗器,这个也很多很多了,形态最丰富,使用量最大,伤人率高,可以带毒,可以带倒钩,比较阴险的武器,玩的比较好的是蜀中唐门 ,很奇怪他们身上哪放的下这么多暗器?不重么?而且成本也太高了。有名的很多,金钱镖,孔雀翎,冰魄银针,暴雨礼花针什么的。

㈩ 写一篇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令狐冲,令狐冲有着隐逸出世的淡然性格,好喝酒、好结交朋友。然而在这个惨烈江湖,在一片追名逐利中,他显得太不符合生存规则。他对岳不群的师徒之情,对小师妹的爱慕之情,对武林同道的忠诚之情,被现实一一击碎。那里他最信任的人,却伤他最深。可是,他还是倔强地拒绝世俗,拒绝适应游戏的潜规则,就像出于淤泥的莲花,为了守住一份灵魂的洁净,挣扎于尔虞我诈的江湖,不惜与众多教派对抗。
令狐冲终究没能被江湖同化,而他也无力改变整个江湖。他是寂寞的。他所珍视的真挚感情,坚守的原则,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工具或棋子。拥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只能背负着世人的误解。孤独地行走在江湖。
而那些在江湖中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是深谙游戏规则的“高手”。左冷禅功于心计,为了当上武林盟主,统一五岳剑派,极尽心智,然而最终还是败给岳不群。“伪君子”的确比“真小人”更可怕,而这个江湖,又有太多伪善的面具。盟主之争,折射出整个江湖暗潮涌动。
是选择轰轰烈烈地闯荡,还是选择风轻云淡地推出?经历过滚滚红尘,经历几度浮沉,令狐冲也可以矢着释然。一曲琴萧合奏,此生笑傲江湖。或许,不仅仅是总结了他身在江湖时的成就,更是指他隐退之后,那种穿越江湖,超越淡薄的境界。下半生,只要有好酒,有盈盈,有知己相伴,便是他的幸福。

那个……这是我原来找的啦,只有这一点儿,不要介意啊,不过意味很深,可以参考一下,不好意思不能没能找到完整的。

热点内容
很感人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9-13 15:53:19 浏览:439
免费全文小说痛爱 发布:2025-09-13 15:39:49 浏览:49
听书坏蛋是怎样练成的2 发布:2025-09-13 15:37:45 浏览:185
言情小说男主叫傅司 发布:2025-09-13 15:31:45 浏览:985
科幻未来星际女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9-13 15:30:58 浏览:103
求女主叫云什么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9-13 15:28:01 浏览:416
调教老师sm小说全文阅读全文 发布:2025-09-13 15:17:15 浏览:350
摘星高干军婚完结小说全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13 15:13:03 浏览:981
虐古言情完结小说 发布:2025-09-13 15:11:26 浏览:410
5000章以上的校园小说 发布:2025-09-13 15:01:57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