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微评论金庸武侠小说150左右

微评论金庸武侠小说150左右

发布时间: 2021-07-31 13:03:05

❶ 金庸武侠小说摘抄+评论

本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名叫《笑书神侠》,上面全都是金庸作品的片段分析,是北大教授写的,你挑个简短的抄一抄。

❷ 有关金庸小说的评论方面

这个是比较抽象的= =

金庸这个思想的巨人的浓缩在于他那通过虚拟夸张的浪漫叙事透视现实人生的苦乐真谛和借光怪陆离的江湖传奇展示现代社会的运作机制的近九百万字的武侠小说中。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作者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而是通过对金庸小说形式和语言的论述,来探讨金庸小说“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萧”和具有雅俗弹性的主要因原。

关键词:金庸小说形式语言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武侠小说作为“写梦的文学”本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写作传统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郭靖、黄蓉、令狐冲、杨过、小龙女、乔峰、韦小宝甚至是李莫愁、岳不群、欧阳峰、灭绝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侠谱”才会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到如今,金庸小说的流播已经冲出华人世界,走得更远。但是,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要一时说清却是很难的,在这里,我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前辈说书人常说“花开两朵,先表一枝”,我觉得用这一想法作为指导思想来切入金庸作品涵盖乾坤的殿堂无疑是有效的。



在杜南发的访谈录《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里有几段被人引用过多次的对话,金庸在里边提到了两个很耐人咀嚼的话题:“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无论是巴金、茅盾或是鲁迅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中国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有人常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小说。” “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义的,就是好的小说,其它小说也如此。毕竟,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这是两个多么矛盾的话题,但却同时存在于一个对话录里,还被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当成文艺理论一般引用!于是,文学的形式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焦点,到底该如何看待文学的形式?又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话题所传达的意思呢?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评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说:“武侠小说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武侠小说和《水浒传》差不了多少,当然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国的形式,是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②所以,鲁迅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也得提到《七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而鲁迅若再生,他也必须得提到金庸小说、古龙小说、梁羽生小说。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元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为了小说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装潢更是心机用尽,他在1978年10月《天龙八部》修订本的后记中写道:“曾学柏梁体而写了四十句古体诗,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在本书中学填了五首词作回目。”③他还颇费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选了五十行对句作为《鹿鼎记》的回目。不过,金庸也在几本书中没有坚持这种通俗文学固有的思维惯性,殊为恨事。尽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还是鹤立鸡群,试看《天龙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鹰小丑/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这一曲气吞万里如虎的《水龙吟》于细微处峰回路转,英雄侠义与儿女情长互为映衬,真是“虎啸龙吟,挽巢鸾凤,剑气碧烟横!”④

再次,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视觉与心觉的运用,半明半暗地描写人物和事件在客观视觉中留下的意味深长的空白点,轻易地迷惑住了读者,加上精细的心理刻画,终使岳不群成为武侠小说史上最成功的“虚伪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华山二老等插科打诨一类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说锦上添花,对于减低小说的沉闷气氛大有裨益。李渔的《闲情偶寄》就说了“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均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如对尼人作揖,土佛谈经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梦寐难求的啊!

到了这里,真相才清晰起来:中国形式的写作传统处于作品中整体艺术构架中较符合传统欣赏习惯,较易为大众所感知的位置,它们较早地随着说书、评话、弹词等艺术形式深入民间,成为影响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要因素。类型化或程式化的写作传统也并不意味着贬义,还有可能是某些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装载家”才是最后的赢家。优秀的作家总是会想方设法去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如锤炼语言、增添新的类型或亚类型、将中西相形式结合等等。而金庸小说的成功也就在于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形式的衣钵,发扬了其武侠小说的特质,成为了20世纪最中国形式的小说。金庸是矛盾的,但这并不一定是缺陷,一个真正意义的作家总是生活在矛盾中并探索着人间百态。



王朔先生在《我看金庸》里曾引言道:“金庸小说的文字有一种速度感。”又说“老金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⑥这是比较中肯的说法,金庸的语言的确有速度感,是白话小说,很俗,而这也恰恰是金庸语言的长处。只是,王朔用金庸的优点或长处去批评金庸,孔门卖文之际未免有点贻笑方家的味道。

金庸的语言可以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一言以蔽之。金庸在行文时常会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并运用的极富韵味,但其语言的主要魅力不在于此。金庸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没有难认的字,难懂的词和艰涩的句子,语言的动作性强,极善构筑戏剧性场面,具有一种令读者忘记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读金庸小说时,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初看似乎语不惊人,但愈展开愈魅力无穷。金庸总是试图在作品中不说而又说点什么,那意境的升华令人如饮佳酿,读者于微醉之间已无形之中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加冕”。毋庸置疑,金庸的笔是灵动而又厚重的,但也诚如陈墨所言:“金庸小说的语言,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什么突出的特殊,那是因为作者并不追求风格的单一性,而是进行不同方式的叙述探索,不断改进和创造自己的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同时不断地拓展语言的疆域,丰富小说的形式美感。”⑦如其为郭芙设计的一系列语言就不仅把她的尖酸、刻薄、娇气表现了出来,还把她对杨过既爱且恨的女人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试看《神雕侠侣》三十九回《大战襄阳》里对郭芙的描写:“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霎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来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
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是如此深切。”可以这么说,郭芙这个人物的刻画在金庸小说中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她的意义绝对不下于黄蓉、小龙女以及李莫愁,而大多数的读者却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当成了杨过,而把郭芙当成了对头并对之无比痛恨,殊不知此举乃是入宝山而空回,买椟而还珠了。金庸小说就是这样:语言升华成性格,性格升华成命运,而命运反过来又影响语言,如此循循导之,步步深入。

金庸语言不仅借助白描和心理刻画,还常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修饰手法。记忆犹新的是《雪山飞狐》中描写胡一刀夫妇的那句话:“这一男一女啊,打个比方,那就是貂禅嫁给了张飞……”在这里,人物形象借助语言的勾勒而显得如鱼得水,它唤起的想像与联想让读者再也抹不去对这一对夫妻的记忆。金庸的语言还很幽默诙谐。从“老顽童”到“桃谷六仙”再到“韦小宝”,这些令人捧腹的人物使得小说此起彼伏,有滋有味。他们或是成为一种意义或思维的化身,或是成为小说重要情节或线索充实小说内容,或是与叙事角度和评点相结合,不但为金庸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也为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活力。

在故事创作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却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即使是《天龙八部》这么一部气势恢宏、多头并进的作品也得如此。这就要提及语式中的讲述与描述。讲述与描述的区别体现在叙事角度、人称转换、叙事与故事的距离以及叙事态度上,“讲述是历时性的叙述,提供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人物的过去以及有关信息”;而描述则“比较含蓄,多用客观或‘中性’的语调”,是“给定了场面的戏剧性的现时性的叙述型语式”⑧。讲述与描述的灵活运用在金庸小说中随处可见,如《倚天屠龙记》第二章《武当山顶松柏长》的最后一段写道:“张君宝其时年岁尚轻,也不敢断定自己的推测必对。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是描述性的,后面又接着道:“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这又是讲述了。在这段话里,描述转换成讲述是不着痕迹的,细心的读者在阅读《袁崇焕评传》时肯定更会有这种感觉。

金庸对语言是花了不少工夫的,他的风格是“经过了大量刻苦锻炼而长期用功操练出来的风格”,他还说:“写小说内容求‘雅俗共赏’,文字能‘清简流畅’,此吾之愿也。”⑨王安石的诗说得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金庸曾多次修改自己的小说,其“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一肩挑”的良苦用心比起“批阅十载,增删数次”的曹公雪芹来也毫不逊色。例如,金庸在回目上就将《书剑恩仇录》的第一二回由“古道骏马惊白发,险侠神驼飞翠翎”改成了 “古道腾驹惊白发,危峦快剑识青翎”,这使得这两回回目在意境、平仄等方面都更切合文本。又如在《射雕英雄传》的开头,金庸增加了张十五说书的故事。这种说书艺术将叙述者、听者、读者等自由结合,作者自由出入其间,以生动逼真的临场感,满足了读者理清来龙去脉的愿望,唤醒了读者心目中潜藏的人物形象。而这种艺术与别的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鹿鼎记》中更是得到了最佳的展示,为这部20世纪与众不同的武侠小说的增加了不少艺术价值。

金庸以他的生花妙笔冲破了小说形式的限制,超越了俗雅之界,对语言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英国政府在香港施行的重英轻中的殖民教育做出了无声的抗议。



金庸懂得挖掘现实,更懂得挖掘远离现实生活的“真实”(人的情感、性格、道德、信仰等)。然而,梦回江湖后,在金庸用小说特有的形式和语言引领读者想象并把握历史的脉搏的同时,理想却只能一点一滴地积淀现实,因为理想只能永远走在现实的前面引导与提升现实,却永远不能完全代替现实,所以,无论当年多么叱咤风云的金庸小说主人公,最终还是以各种方式离开了江湖这一“母体”。如郭靖与黄蓉。他们的爱情以牺牲黄蓉的代价来对郭靖做出一种虚幻的补偿,令一个活泼、轻柔、聪慧、灵敏的女子来向木讷、刚毅、质实、朴拙的男性做出一种超乎生死的承诺,这本来就是浪漫主义的产物,但是我们却无法不看到郭靖在许多时候都可以抛弃黄蓉,所谓“巧妻常伴拙夫眠”本就是儒教文化中类似“书中自有颜如玉”一般的“仁中自有颜如玉”的麻醉剂和兴奋剂而已。又如“自由之神” 令狐冲,他生性率直、兴味随意、活的潇洒,是金庸小说中最洒脱之人;但他又是最遵守中国传统文化之人,他依恋师门,极力维护师傅、师弟,他交友只认情义,不分正邪,他受到委屈从来是反躬自问,不责怪他人。个性的张扬与道德的完善在他身上得到最完美的结合。不过,令狐冲也毫无振奋的勇气和信念,倘若不是作者及时安排任我行之死,他必定也死了;倘若不是安排岳灵珊对令狐冲的背叛,令狐冲的爱情也必将在岳灵珊和任盈盈的无所取舍中霜冷长河。这就意味着令狐冲的结局实际上是一种“虚假性的结局”,他的归隐和乔峰意义上的死毫无区别。

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又恰恰在此,他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完美地连缀了来自现实的矛盾的裂缝,而向世人昭示出一种理想化、和谐化的世界的可能性,并防止历史文化语境的印痕和创伤的暴露,充满激情地言说着这个世纪所交托给文人的侠客梦。陈平原说:“不敢说没有江湖就不存在侠客;可武侠小说中倘若没有一个虚拟的‘江湖世界’,侠客就不可能纵横驰骋大显神威。”正如《西游记》写的最好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金庸小说的美在那浪漫主义建构的艺术画廊里,是乔峰大战少林、聚义庄之时;是郭靖华山论剑之日;是令狐冲挥舞独孤九剑之间;是杨过携手小龙女的刹那;是李莫愁引吭高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瞬间;是韦小宝脚底抹油的顷刻……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金庸武侠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①②杜南发:《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见钟晓毅、费勇编《金庸传奇》附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④金庸:《天龙八部·后记》、《天龙八部·目录》,《金庸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

⑤李渔:《闲情偶寄·科浑第五》,作家出版社1995年

⑥王朔:《我看金庸》,北京《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1日

⑦陈墨:《金庸小说人物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

⑧格非:《小说叙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⑨金庸:《求全之悔不虞之誉》,见朱汉民、江堤主编《金庸:中国历史大势》,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这是比较通俗的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从1955年第一篇武侠小说问世,到1972年“封笔”,金庸共创作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在这十五部小说中,不仅有波诡云谲的政治画卷、荡气回肠的英雄侠义、出神入化的绝世武功,更有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爱情人物和爱情故事。如何看待金庸笔下的情爱世界?

金庸小说的爱情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其中《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的爱情无疑是其中的经典。《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的主题是南宋末年宋、金、蒙古之间波澜壮阔的战争和社会生活,而贯穿始终的小说主人公--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也是小说中的“华彩乐章”。郭靖与黄蓉,一个木讷憨厚,一个古灵精怪,性格禀性反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为什么能走到一起?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为什么受到读者最热烈的欢迎与羡慕?这个经典的爱情模式反映了金庸怎样的创作观念?

除了《射雕英雄传》之外,《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同样是金庸小说爱情中的经典,不同的是这个爱情模式更加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神雕侠侣》是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故事的主题就是描写主人公杨过与他的师父小龙女之间感天动地的爱情的。那么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在天惨地绝的重重悬念中是如何突破礼教的羁绊,实现爱的承诺的?它的震撼与感人之处究竟体现在哪里?

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只经典,更具深广,一部作品通常会表现出多组、多种、多层次的爱情,《飞狐外传》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描写主人公大侠胡斐的成长历程。在《飞狐外传》中,胡斐与袁紫衣、胡斐与程灵素、马春花与福康安,为我们展现了几组刻骨铭心的悲剧恋情。那么,一往情深的女子会如何对待薄情寡义的坏男人?出了家的人真的就能割舍得下爱吗?

如果说金庸在大部头中游刃有余地描绘出了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那么他在中短篇小说中也同样毫不示弱。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反映的是一个叫李文秀的汉族少女,在新疆哈萨克部族与几个青年的感情故事。在这篇小说中,李文秀究竟会遭遇怎样的悲欢离合?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会带给我们怎样超乎寻常的深层思考?

全文

可能有的朋友听了会觉得惊讶,说金庸,那不是写武侠小说的吗?借助武侠小说来谈爱情,这合适吗?在很多朋友看来,武侠小说不就是写那些英雄豪杰们没日没夜地打架、杀人、喝酒,不就写这些的故事吗?从这些故事里边要探讨爱情,是不是好像是让李逵来绣花,让张飞来画画,让窦尔敦唱小曲,是不是不合时宜?其实我告诉大家,历史上的张飞他还真会画画,而且专画美人,张飞是以画美人见长的。在杀场上能够浴血奋战,给人一个非常粗豪这样形象的人,他同时,他可以非常秀雅,非常文雅。

而上述我所提出来的这种担忧,其实正是我们社会上很多人对武侠小说误解的一种反映。很多人以为武侠小说就是武打小说,我们很多中学老师没收学生的书就说不许看武打小说,所谓武打小说在他们理解起来就是暴力文学,教孩子怎么打架的教科书,就是粗制滥造的低俗文学。而这些朋友不了解,武侠小说也好,通俗小说也好,其实只是我们给文学分的类,只是文学中的某一个类别,这些类别只是说它们有不同的特点,而不是说它们在艺术价值上有高有低,通俗小说不见得它不高雅,不见得不严肃,而那些所谓的非通俗小说,我们想想发表在所谓严肃刊物上的那些小说,它们都是精品吗?它们都高雅吗?不是说你写某一种类别的东西,就决定了你的高下,就好像我们大家从事的工作,当教授就一定高雅吗?在木樨地卖馒头就一定低俗吗?这可不见得。所以类别只是一种特点上的划分,而不能决定它的高下,看文学作品跟看人一样,不能看表面上的名目。比如大家看我今天穿这衣服,不能代表我就会武功,其实我不会打架,我连我的夫人都打不过,我可能只能打过我家那只猫。所以不能只看这个表面现象,武侠小说里面它就不能写出非常精彩的爱情吗?我想读过武侠小说的人,会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特别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当然是一流的武侠小说,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没有人会对这个提出疑问。但是,我们不去讲他的武侠,就看金庸小说里边的爱情,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金庸的小说是一流的爱情小说。今天我们可以说金庸写爱情之广,写爱情之深,写爱情之奇,可以跟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所以说今天我们《百家讲坛》的这一讲就来看看金庸笔下爱情的深广性和它的典型性。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一--英雄美人式

一般的武侠小说都是以男性为绝对中心的,《射雕英雄传》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人物是男性的,郭靖,这是它所要塑造的成长的一个大侠,周围有什么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加上江南七怪,还有全真派,一大堆人。但是我们看,从小说主人公郭靖的成长历程来看的话,郭靖比较笨,主人公比较笨,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智商大概是三四十、五六十,就是他学东西非常慢,人家学一遍、几遍就会,他几十遍他都不会,他的好处就是永远地学下去,永远地练下去,直到会。如果不是靠着黄蓉,他后来认识了黄蓉,如果不是靠着黄蓉一路引领他,帮助他,甚至是护导他,郭靖就不可能后来武艺大成,成为一代大侠。作为一个英雄人物,郭靖是远远没有诸葛亮的智慧,岳飞那种胆略,排兵布阵这些方面他都是外行,大事小事都是黄蓉领导着丐帮,在暗中或明或暗地指指点点的,一到紧急时刻就是黄蓉帮他想出一个奇妙的招数,化险为夷。所以说没有黄蓉,郭靖就不能正常地成长。没有她郭靖不能正常成长,所以说黄蓉在小说中的作用实际上是郭靖的“精神辅导员”、“政治导师”,很像一个班里边,一个学习比较差的男生,这老师给他安排一个学习很好的女生,是班里的学委加团支部书记,所以这个郭靖才能正常地成长,而这种描写是此前的武侠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说郭靖与黄蓉两个人的合作是力量与智慧的合作。而力量与智慧哪个重要?智慧当然要比力量更重要,所以郭靖这个人物是在黄蓉的映照下完成的。

我们再从人物语言上进行分析,《射雕英雄传》中女性的语言压倒男性的语言。因为在小说中,哪些人物重要,往往体现在这个人物他说的话是否重要上。我们想想你读过的其他小说,重要的人物,他的话一定是重要的,比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很重要,因为他的话是重要的。而在《射雕英雄传》里面,最会说话的人是黄蓉,她说的话多,她说的话有权力,有优势,有压倒性,而且有艺术含量。而郭靖呢,这个一号英雄,被设置为一个说话不太行的人,很木讷,有时候看上去好像很口吃,结结巴巴,他没有话语权。在和黄蓉相处的过程中,他只是靠自己的一颗纯朴的心,黄蓉是处处占上风。黄蓉不仅跟郭靖这样一个不太会讲话的男性说话的时候占上风,她跟其他那些能言善辩的男子对谈的时候仍然是具有优势,比如说欧阳克,比如说周伯通,都是能言善辩的,但都不是黄蓉的对手。她说话不仅口才好,而且有学问,这一点更是出人意料。一般的小说中可以写这个女的能言善辩,可以写她口齿伶俐,说话不饶人,这可以做到,但是这女的说话很有学问,比男的有学问,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一般的小说写男的可以说话少,但他说一句就把女的压倒了,但是这里面黄蓉是压不倒的。小说中有一场就是黄蓉和“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来斗嘴,那么他们在这里面篡改前人的诗句,篡改经典,对对子,人家给她出一个“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黄蓉对“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然后她一句一句,唇枪舌剑,把“渔、樵、耕、读”四大弟子骂了一遍,读者感到非常精彩,没有办法驳倒她。对方只好欺负她是一个女性,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因为看郭靖背着她吗,说你们怎么“男女授受不亲”,让郭靖背着你,引用孟子的话企图来羞她一下。可是黄蓉断然反唇相讥,说“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她一下子就把你们引经据典的那个圣人给推倒了,把儒家心目中的那个圣人推倒。她说他的话怎能信得?然后这个话可不是一时的气愤之言,她是有理有据的。下面就说了四句诗,

“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这首诗一句一句都是针对孟子之言的。《孟子》这本书里边有一个寓言,说有一个乞丐,他有一妻一妾怎么怎么样,黄蓉说既然是一个乞丐,怎么可能有两个妻子呢?饭都吃不上家里还有两个妻子?孟子还讲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天天到邻居家去偷鸡,黄蓉说邻居家哪来那么多鸡,天天给你去偷?这都是不合理的。还有儒家都是推崇孟子、孔子周游天下,去说服那些

❸ 评论一下金庸小说

我读金庸小说① 文 / 乱了感jué

武侠小说号称成人的童话,古已有之,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而它的
读者群又极广,上至教授学者,下到贩夫走卒,无不甘之如饴。
武侠小说至现代而达到顶峰,涌现出一大批的名家如金庸、古龙、梁羽
生等;名作如《神雕侠侣》、《风云第一刀》、《七剑下天上》等;
更有一些不知名作家却有偶有佳作,恰如众星拱月,繁星点衬,共同
把武侠小说推到了一个花团锦簇、百花齐放的时代。武侠小说至金庸先生而达极致,其小说把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仁侠之气发挥的淋漓尽至,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挖掘更是细致入微,对人性的挖掘更是深入秋毫,使得武侠小说超脱了单纯的娱乐性质,以至于统领江湖
他人说不能及也!
每读其作,无不被其曲折的情节所吸引;深挚的感情所触动;
宏大的布局、充实的内容所折服。其文如汪洋肆恣,跌宕起伏,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才也大、其情也真,而天文地理、琴棋书画、医卜星相、三教九流、诗词歌赋……无所不容,无所不包,实非胸中无大秋壑之人所能作也!
每每读罢其作,莫不掩书长思:叹其才大如海,叹其书中人生也!
为书中人物命运所叹,为曲折情节所叹,为其情感所叹!!每每如身临其境,为之喜笑哀乐,热血沸腾!!!!

(昨年写的,当时没用标点,刚注了半天标点,如有错误还请见谅。
这就是我以前对金庸先生小说的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❹ 寻金庸小说的评论,字数不少于200字.

读《白马啸西风》

阿秀实在是我眼中最可爱的女子.金庸笔下聪明美丽的佳人实在不少,说实话,都是很难让我恭维的.不是很喜欢那种锋芒毕露的女子,欣赏的是阿秀身上含蓄莫大的感情.她生性谈薄,一生渴望的只是一种平静简单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爱上草原上的烈风,大漠中的狂沙,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为一段童年时不算爱情的往事苦苦等上十年.七八岁的年龄,不懂离愁,没有悲伤.两个孩子从相识,相知,到很自然地走到一起,那是最最简单的东西,也才是阿秀一生的最爱. 有时常常会想,当她将要离开苏普的时候,当她躲在板门后掩面哭泣的时候,她可曾想到过,这么一别,竟已注定了一生的寒冷与孤寂?总有些事,是聪明如她也不能预言,总有些话语,是年少时所不能了解.弹指一挥,牵着的手一放竟已是十年,草原上哈萨族人的笑脸一如从前,可帐外山丘上那个汉人少女的心,却再也会不到从前幼小时候迷惘的心境了.人长大了,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此时的文秀,在苏普心中不过是童年时闪过的一丝影子罢了.
喜欢文秀,却也是从来不怪苏普的,心里都很明白,再熟悉的朋友到最后都会变陌生,何况又有这样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民族尖峰.只是当他向"李英雄"提到那个模糊的童年玩伴,提到那对恋人墓前的蝴蝶,提到那只已打碎了的玉镯时,心里仍然是有一些苦涩的.善良倔强的他一如从前山丘上那个杀狼的少年,像是从来都不曾改变,怎的就单单淡忘了十年前那个曾陪他走过童年的女孩,忘了那些凄凉甜蜜的歌声,忘了他打下的第一张狼皮啊?
爱与不爱,真地是很没有理由的,你深深爱着的人,却又深深地爱上了别人,那又有什么法子?苏普纵是神仙,又怎会想到,在他和阿曼言笑晏晏之时,小山坡后,另一个姑娘正在黯然伤心.阿秀的感情,真是含蓄的.不像阿曼对苏普,时而焦急惊惶,时而笑靥如花,昭然可见.文秀的脸上,永远都只有淡淡的忧伤.角斗场上,为苏普的胜利而庆祝的人群之中,你找不到她的身影,但那个在厄运临头,坚定的站在他身边,给他支持的人,却必然是她.
常有人形容神雕的爱情"惊天动地泣鬼神",为杨过"十六年痴情等龙女"惊叹不已,可是谁又曾想过,在远离喧嚣中原的大漠,文秀已为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童年伙伴空自寂寞了整整十年!如果说杨过在孤单之时,还可以想一想龙女在"天涯另一端对自己的思念",给以自慰的话,那么这个固执的姑娘又是靠什么信守着年少时对自己许下的誓言呢?她在孤单寂寞之时,她在黯然伤心之时,她在惦念着别人之时,那人的眼里,又哪里还有一丝她的影子?
阿秀的感情,真是博大的.从十年前那个玉雪聪明的小女孩,到十年后大漠狂沙下的失落少女,她的善良,是从来都不曾改变的.我不敢说当年阿秀离开苏普是怀着一种多么崇高的思想,那么小的孩子,又懂什么呢?但她心灵深处善良的本性,已是不能被"年少"所掩盖的了.当她于性命不顾救下阿曼,当她在高昌迷宫中急步循声而去,当最后的最后,古道上那衰老的白马终于消实在天地之际时,从前板门后那个掩面哭泣的影子,便清清楚楚地在眼前出现了.
十年了,十年的时间已足已让一个落魄的人从伤痛中走出,一个绝望的人从死寂里苏醒,但是------真的,这个固执的姑娘,都从来也没有变过!
那个时候,也曾反反复复的咀嚼着上官虹临终前的遗言:"老天啊老天,愿你保佑秀儿像我一般,嫁著个好丈夫,虽然一生颠沛流离,却是一生快活!"
一生快活,一生快活,那个时候,嘴角边的笑,却是苦的,这世上真正一生快活的人,又能有多少? 白马中那一生为情所困,因情而死的痛苦,又岂是我们这些旁观者就可以轻易了解的呢?
马家骏合眼的瞬间,你可以想像出我脸上深深的震惊吗?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种爱,是只愿付出,不求索取的话,那就是他文秀纯纯的感情.我们不用去探究" 计老人"十年来的的沉默压抑了多少没有说出口的关爱,那种成熟的感情,已经不是用寥寥几行苍白的文字就可以道尽的了.还很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看到那个昏倒在白马背上小女孩时怜惜的心情;暴风雪之夜送上一碗羊奶时慈爱的眼神;还有,就是在高昌迷宫里憧憬着他们同回江南时眼中的光芒,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喜悦阿?
这么多年了,他对阿秀的感情里,到底掺夹着多少爱情,多少亲情,我们都不知道,连他自己,想必也是一片模糊的.他的心是复杂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只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为了爱,连命也不要了."
他牺牲的,其实又何止是生命?
生与死,对很多人已不再重要,但是,你可曾想过,他在回疆十余年的低声下气,十余年的提心吊胆,在那么一瞬间里功亏一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还可曾想过,他梦想中江南的杨柳,桃花,燕子金鱼,还有那美丽姑娘脸上开心的笑容,在那么一瞬间里化为泡影,那有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呵?
他是含笑而去的,只是那笑容,也是苦的.阿秀最后那个问题,他是无论如何也回答不了了.心爱的人若是不懂,那有有何好说?难道让她背负着内疚和自责度过一生吗?文秀终是会明白的,在一切都无法改变的时候......
倪匡先生曾这样揣摩过金庸写<<白马啸西风>>的主题:通过华辉的遭遇,写出世情险恶,师徒之间的尔虞我诈. 那样的说法,或许是客观的,但却是不能为我所接受的.如果人人都像倪匡先生所说的那样抱着一种"目的"想着一种主题去生活,那可真是一种悲哀了.马家骏临死前那凄然的苦笑里,满怀着对心爱的人的关切,憧憬,又哪里还有一丝仇恨的影子?
他的心,他的爱,早已是为别人而活,他去的时候并不太快了,却也应该满足了.他的心里,已有爱.
华辉的死,也是同样耐人寻味的"心头一震......提起了的右手垂了下来,他一生之中,再也没有力气将右手提起来了。"就是这么刹时的一震,这么短短的一瞬,在我的心中,他就早已不再是什么"尔虞我诈""凶暴残忍"之徒了.
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过: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贫穷,可以潦倒,可以古怪,可以凶暴,所有的缺点都集于一身也都无所谓,只要还拥有一种感情,那么你就是高贵的,这种感情只一个字,叫做——爱。
华辉是高尚的,因为,他也已有爱.在要去的那一瞬间,他的心灵也曾颤抖,他下不了毒手,他是带着爱而去的,他也应该满足.
忘不了白马中那平淡又隼永的结局------
"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
我惊诧,那么多不同的场景,所蕴含着的感情,却是完完全全相似的,相似在他们的真实,相似在他们的悲伤,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喜与愁......就像白马,它写出的究竟是爱是恨?是悲伤是痛苦?没有人能给你正确的答案,经历不同,脑海中闪过的影子,那也是不同的.可是,我们所注入的感情,却都是应该真真实实地存在着的.
常常地想,在很多年以后, 在我们老得再也读不了书,记不起事的时候,只希望,我们的心,还能为我们曾经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而感动. ------西风中,白马上,那个已不再清晰的影子......

白马狂沙残阳下,古道森森,隐隐似黄泉.末路突兀现古堡,师承于此遣情仇. 此生孤心系君身,天铃声声,黯然荡心中,纵有万般非吾属,伴得白马啸西风.

❺ 金庸《笑傲江湖》150左右简介 奖励100分!!~~~~~

《笑傲江湖》是一部用音乐和酒勾勒出来的政治寓言.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正义与邪恶模糊了界限。所谓的武林正道,魔教的旁门左道,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暴露出本质的一面。无论是“天下第一”的称号,还是《辟邪剑谱》的诱惑,总有一群人趋之若骛。阴谋、背叛、诬陷,宛如一个巨大的黑色漩涡,让身陷其中的人无法自拔。
令狐冲有着隐逸出世的淡然性格,拥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只能背负着世人的误解。孤独地行走在江湖。是选择轰轰烈烈地闯荡,还是选择风轻云淡地退出?经历过滚滚红尘,经历几度浮沉,令狐冲也可以矢着释然。小说写的虽是一个虚幻中的世界,但那中刺痛神经的感觉,比真实还真,所讲述的事情比亲身经历的某些事情还要深刻,美好的结局总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但化干戈为玉帛 总是一段美好的想象。
太长的话自己删下

❻ 金庸武侠小说中天龙八部的精彩片段 不要太多,150字 并简要分析一下

那声音冷笑道:“你又不是我的徒子徒孙,我怎能指点于你?”虚竹道:“是,是!小僧妄言,前辈恕罪。敌方人众,小僧不是他们敌手,我……我这可要逃走了。”说了这句话,提气向山峰上奔去。背后那声音道:“这山峰是条绝路,他们在山峰下把守住了,你如何逃得出去?”虚竹一呆,停了脚步,道:“我……我……我倒没想到。前辈慈悲,指点一条明路。”
这里用幽默的手法叙述了虚竹的性格,并映射了虚竹所处环境下所造就的人生经历、一个老实不通窍的小和尚却遇上童姥学得一身武学,这也印证了佛家的万事不可强求,无心插柳、

❼ 寻有关金庸小说评论之类的文章

金庸作品赏析之《神雕侠侣》讲座
——用杨过的眼睛看我们 ,用杨过的成长看世界

各位同学,今天能到这里来跟大家聊有关金庸作品的这个话题,我感觉十分的荣幸。荣幸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在这之前,很少有大学会为金庸先生特意去开这样的讲座,所以贵校这样“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态度让我非常的欣慰;另一个是因为我跟大家一样,只是金庸先生一个很忠实的读者罢了,所以,今天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宝贵的90分钟,和大家这样面对面的,真诚的去讨论他的作品,来聊这样一个有关《神雕侠侣》的话题,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
说来也巧了,最近各大电视台正在播这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在关注了。那么“用杨过的眼睛看我们,用杨过的成长看世界”就是今天我想要跟大家聊的主题了。在聊这个话题之前,请允许我简单的介绍一下金庸先生。虽然在座的各位,特别是男生们,可能比我还要了解他。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先后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35岁的时候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1955年开始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经发表,即引起极大轰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射雕》、《笑傲江湖》、《神雕》就是在此期间创作,而且大部分都在《明报》连载,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很大轰动。一生中总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我记得他有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个对联是他曾用他十四部书名的第一个字串在一起,编成的对联。写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能让亿万的读者喜爱,真的非常的了不起。所以有这么一句话,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我想,能获得这样赞誉的,中国人当中是屈指可数的。
偶然与必然:这里我要强调的是,金庸先生刚开始创作武侠小说的时候,是接替同事梁羽生写专栏,他自己并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子,更多的是为了混口饭吃。一写就把潜力写出来了,原来这个是他最适合的,不试是完全不知道的。那么这个是偶然,必然条件却是,金庸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吃苦的精神,必须忍受很大的寂寞,以及精神压力。所以看似偶然其实蕴藏着必然的结果。
成功条件:大家可以想象五、六十年代的文人生活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他必须靠这个养家糊口。所以,由此可见很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在极其残酷的环境条件下诞生的,它渗透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艰辛感悟。那么,各位同学们也可以由此联想到,将来无论是想做出什么样的成绩,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从最实际出发,当然,最重要是要象他一样有毅力和决心才可以。

❽ 金庸小说的评价

非常好!他的武侠小说我都看完了,都看了好几遍。金庸可以说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先驱了。虽然 梁羽生比金庸先一年写武侠小说,但其成就显然没有金庸高,甚至还在古龙之后。金庸小说是多层次的,能够覆盖社会各个读者层面,平实近人,融合中西文化,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感情也很丰富。有的人看过现代新武侠后对金庸武侠有微词,我却不这样认为。

❾ 对金庸 评论

对金庸的评论: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 金庸 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中国文学网评)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黄易评) 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热点内容
女配是穿越女主是重生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20 13:44:20 浏览:977
Mike小说名字 发布:2025-08-20 13:15:09 浏览:845
骨语者原著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0 13:02:31 浏览:471
火影忍者同人肉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20 13:02:26 浏览:867
蛇女吞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20 13:01:31 浏览:885
顶点免费小说下载 发布:2025-08-20 12:48:32 浏览:150
军旅小说言情大小姐的萌物老公 发布:2025-08-20 12:40:00 浏览:11
三十三的所有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0 12:26:56 浏览:801
那只狐狸哪本小说好看 发布:2025-08-20 12:23:52 浏览:143
指环王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20 12:23:02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