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都是香港吗

武侠小说都是香港吗

发布时间: 2021-08-03 21:10:10

A. 80年代港台武侠小说流行的原因

武侠小说我们都认识的,古龙、金庸、梁羽生。
这些作品我不信有人没看过,《流星蝴蝶剑》《鸣镝风云录》《天龙八部》等还有很多,大家都看过,也没什么好说的。
这些新的武侠小说感觉很难达到经典的高度了,《傲视传奇》《圣灵天下》《剑心长虹》----来自“有”“看”“书”“社”
看看这个公粽号的武侠小说怎么样呢

B. 为什么武侠小说的大作家是香港人

其实金庸也是之前大陆过去的啊,他本来是浙江的吧,主要是内地经济条件不好,又搞了文革,所以香港创作环境更好一点,现在呢,金庸他们都是大师了,也很难写出超越他们的作品吧

C. 香港武侠小说的特点

梁羽生:历史性较强,人物性格较清晰,正就是正,邪就是邪
金庸:历史性一般,但故事较精彩,有些人亦正亦邪
古龙:基本没有历史性,有些天马行空,还有些虎头蛇尾

D. 著名的武侠小说作者都有谁

1、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作品相信没有不知道的!金庸一生只写过十五部作品!除《越女剑》外,金庸把其余十四部作品的第一个字连成了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作品不用说大家也该都知道是哪十四部吧。
2、古龙!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汉族。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8岁。相信大古龙都不陌生!其经典作品《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萧十一郎》、《绝代双骄》等多次被翻怕成影视剧!最近热播的《飘香剑雨》也是古龙作品
3、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代表作品《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等!
4、温润安!原名温凉玉,1954年1月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中文系肄业。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武侠四大宗师(金、古、梁、温)之一,马来西亚华侨,香港户籍。代表作品《四大名捕》系列、《布衣神相》、《惊艳一枪》等!
5、黄易!原名黄祖强,1952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作家!2017年4月5日病逝,享年65岁。代表作品《大唐双龙传》《寻秦记》《覆雨翻云》
6、卧龙生!卧龙生本名牛鹤亭,河南镇平人,1930年生。幼年从军失学,但自幼喜读武侠小说,颇有才思。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代表作品《金剑雕翎》《仙鹤神针》《天剑绝刀》《降雪玄霜》!90年代亚视经典影视剧《雪花神剑》 就是改编自《降雪玄霜》!
7、萧逸!台湾新派武侠小说作者!原名萧敬人!代表作品《马鸣风萧萧》《甘十九妹》《饮马流花河》《无忧公主》等!由以《甘十九妹》最为经典!
8、倪匡!原名倪聪,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著名小说家,与金庸、黄沾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代表作品《六指琴魔》!除了之外《原振侠》系列和《卫斯理》系列曾被改编拍摄成影视剧!
9、还珠楼主!原名李寿民(1902年——1961年),四川省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人,笔名还珠楼主,曾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代表作品《蜀山剑侠传》!最近热播的仙侠剧《蜀山战纪之踏火行歌》就是根据《蜀山剑侠传》改编的!
10、黄鹰!本名黄海明(1956.10.28——1992),又名黄明,另有笔名“卢令”。1956年10月28日生于北京。原籍广东中山,“灵异推理派”作家。代表作品《天蚕变》《大侠沈胜衣》!除此之外黄鹰还是90年电影《笑傲江湖》和电影《僵尸先生》的编剧!

E. 写武侠小说的为什么大都是香港人

以前大陆的家长都认为认为武侠小说是害人的东西,不让小孩看,当年还珠楼主写的蜀山剑侠传,基本上是禁书。所以金庸黄易梁羽生古龙温瑞安个个都不是大陆人,那时候在大陆写书就是饿死的下场。再一个香港一直都比较开放,思想比较活跃,对传统文化保护的也比较好。如果没有以上的条件,就不能够解释楼主的问题。望采纳!

F. 为什么现在没人看武侠小说了,

金庸和梁羽生曾今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是现在人的历史知识匮乏而导致的。可是时下出现了历史热,国民历史教育越来越难,背的历史事件越来越多,人们可以一边谈论朱元璋,一边谈及最喜欢的女优。这难道不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后现代,而我,也应当希望诉诸历史来探寻答案。
回首新派武侠60年代在香港台湾盛行,改革开放后在大陆的流行,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60年代殖民地的香港社会错综复杂,古典文化仍然行其道,依旧有很多人去看粤剧,旧时风物仍然健在。然而战后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这个社会的文化多元化。随着香港本土意识的加深,香港的文化界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一种融合了西方精神和中国古典的拥有更多受众的文化应运而生,从音乐、戏剧到电影。而在文学方面,西方文学创作手法需要融合到传统的文学当中去。而最能代表中国古典通俗文学的就是技击小说和狭义小说。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融合了历史人物、古代武功、江湖情愁以及现代小说中的爱情元素。金庸更是运用西方的手法使用悬念设置,插叙倒叙的方法让小说增添了不少艺术感和可读性。
到后来古龙、温瑞安再到黄易,港台的武侠小说界可谓群星辈出,而这绝非偶然。二战时上海的文人曾今迁港,到新中国成立时,又有一批曾今的富人阶级因为畏惧共产主义而流入香港,那时的香港文化界非是今时今日可比,简直冠绝华语地区,这全仰赖这批文化人的传承。金庸生在浙江海宁,梁羽生是广西蒙山人,二人都在解放后移居香港,后来他们的武侠小说一时间流行全港,人们争相阅读。而后的一批武侠新星正是在这种武侠氛围中成长,从文。
古龙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小说比起前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手法更为独特,更富有现代性,同时不再以侠义精神为主题,也不再以历史情境为背景。更加天马行空,也更有几分取悦读者的味道。到了到了九十年代,黄易的小说更为流行。这时再反观金庸梁羽生,黄易的小说无论在文风还是立意上都颇为不同,黄易的小说更多多为玄幻,字里行间已经没有了金庸古典式的白话味,语言和描写不再是小说的主题,取而代之的是奇特并且快速发展的情节以及篇幅相当的性爱描写。
看到这里可以发现黄易的小说和现今的网络小说颇为相像。那些写手甚至应该尊他为鼻祖。网络的盛行使得大量的写手涌现出来,他们以量取胜,无论是个人写作数量还是写手数量。如果发表文章可以看做是工厂生产文字,那中国不仅是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也是最大的文字工厂,而这些写手便是中国文字产量的经济增长点。只不过我们永远也不会在国外的书店里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样了。
可以看到黄易的小说已经不再能通过传统武侠获得读者了。黄易也说过武侠小说写得再好也不会超过金庸古龙,不如另辟蹊径。诚然,金庸古龙将武侠这个本就相当局限的文学形式发挥的登峰造极,而盛行后的消沉不正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趋势吗,它是那么不尽然,又是那么悄悄然。
对于传统武侠的式微,写到这里我不免有一些怅惘。这就好像一种必然,好像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的结尾。
这年头,越是流行的文字越是缺乏文学性。我觉得并不是现在人浮躁了,反而现在更多人看书了,原来游手好闲或者忙于生计的年轻人现在有更多闲暇时间,也不同于以往可以免费的阅读了。
看金庸书的并没有变少,他们还看得不亦乐乎。只不过他们在读完每本金庸后,发现不再有适合他们口味的小说了。于是乎便选择了网络小说。现在看普鲁斯特的比以前多了,而看快餐文学却是以前的千万倍。市场上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从未有过,我们的文学不是在装深沉就是yy。而我们的教育制度又使得他们的鉴赏能力不敢恭维,你能要求他们去读普鲁斯特吗,你还能说他们浮躁吗
现在吧流行快餐文学了,也没有神书出现,老金已经把武侠写到了一个瓶颈。
现在还没有人突破,再有中国缺少的就是突破瓶颈的人,多的是跟风的,不把
一个题材写烂是不会停手的。
再有就是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大量的YY文学了。快多爽。谁都知道选择哪个

G. 香港和台湾的武侠小说家,哪个地方的比较多

感觉是香港,最起码金庸这个大旗吹了近半个多世纪。每部作品都包含了家国情怀,而且香港很多小作家都标新立异。而反观台湾作家,不敢掺杂太多家国情怀,只能做些流水账。以现在翻拍电视剧为例,古龙的很多作品拍出来的效果没金庸的那么宏大。同一时期的作家差异,代表了当地的整体写作水平。虽然我也喜欢古龙等台湾作家,但他们因为某些局限并不能写出太出彩的作品,所以现存知名的没香港出名。

H. 到底有没有武侠世界啊

中国文学特有形式,根据发展可分为两大派.

武侠小说之所以有新、旧两大派的说法,大抵是由新、旧文学之分而来。故范

烟桥著《民国旧派小说史略》特加点明:「旧派」主要是指章回体小说。然而此一

界定对於武侠小说而言,并无太大意义;因为凡是长篇武侠小说必分章回,无论其

为对偶、孤句或是长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

那么所谓「新派」武侠小说究竟何所指?笔者认为理应以作品的内容所表达的

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文学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就此来看五十年代以后号称「新

派武侠小说创始人」的梁羽生作品,实在「新」得有限而不能成「派」。其所以获

此不虞之誉,盖因当时香港传播界竭力宣传鼓吹,以有别於大陆全面禁止的「旧派

」武侠小说或香港本地泛滥成灾的「广派」武侠小说而言。

惟不可否认,自梁羽生、金庸先后崛起香江,武侠小说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

所发展。香港方面,除梁、金二子外,另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

、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而台湾方面则声势浩大,计有郎红浣、成

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

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古龙、陆鱼、上

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

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秦红、独孤红、温瑞安等等(以上大略按其出道先后

排序);云蒸霞蔚,极一时之盛。但其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武侠作家并不多,

今择要评介於次:

「名士派」武侠先驱——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五年生,广西蒙山人。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

《新晚报》副刊编辑,文史造诣颇深。一九五四年陈氏以「梁羽生」为笔名,初於

《新晚报》发表中篇武侠连载小说《龙虎斗京华》;其所用楔子、回目、笔法无一

不「旧」,甚至部分故事情节、人物亦明显套自白羽《十二金钱镖》。继写《草莽

龙蛇传》,亦复如是。然与当时流行的「广派」武侠小说相较,却令人有一新耳目

之感——这大概是标榜「新派」唯一能成立的理由。

梁羽生对此并不讳言,自承:「白羽的小说写民初各阶层人物,因为作者本人

入世极深,写来细腻,最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看。可是我受生活经历的限制,气质

又完全不同;要走『正统』道路吗?肯定不成功。於是只好自己摸索,走一条浪漫

主义的路了。」因有《七剑下天山》之作。

《七剑下天山》据说是梁羽生取材於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牛虻》中的部分情节

,而写天山派凌未风、易兰珠等男女弟子闯荡江湖、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全书共

三十回,都四十余万言;由於其楔子所提到的少侠杨云骢出场便死,疑云重重,乃

另作《塞外奇侠传》交代,是为前传;而书中又提及武当大侠卓一航与玉罗刹之间

的情孽纠缠,曲折离奇,不遑细述,遂再作《白发魔女传》以补述前情。於焉这三

部小说形成系列作品,而《七剑下天山》(一九五五年)则迈开了梁羽生《浪漫武

侠》的第一步。

严格说来,《七剑下天山》受到「北派五大家」的影响很深,无论是演武、写

情或江湖切口、独门暗器,在在有脉络可寻,甚至还生吞活剥地大段抄袭白羽《十

二金钱镖》。但梁羽生随机生发、借力打力,亦有不同前人之处;并由此建立其小

说创作基型,兼具三大特色:

一、开名士派武侠新风——从其处女作《龙虎斗京华》起,每书卷首例置一阙

词以寄慨;至《七剑下天山》则进而以名士派、才子(女)型人物为书中主角。从

此梁羽生小说即专写文武全才的英雄儿女,无不爱好诗词歌赋(有时未免浮滥);

卒使书剑交融成一片,成为其作品最大特色。

二、结合历史与武侠而发思古之幽情——梁羽生首先掌握小说的基本时代背景

,再配合故事情节发展而将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一一穿插其间,或予以伐毛洗髓

、脱胎换骨。如《七剑下天山》写顺治、康熙、多铎、纳兰容若、傅青主、冒浣莲

(伪托冒辟疆之女)等等。其事虽非「历史之真」,但经过文学处理后,却得「艺

术之真」。从此梁羽生小说即与「历史武侠」结下了不解之缘;上起隋唐,下迄明

清,形成其作品第二特色。

三、一贯以「天山派」武学为主流——过去还珠楼主曾撰有《天山飞侠》一书

,但高处不胜寒,未曾创立「天山派」。而自梁羽生《七剑下天山》起,如《塞外

奇侠传》、《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

、《冰河洗剑录》等系列作品,无不以「天山派」武学为正宗、主流而贯穿全书。

这种独沽一味的写法,实为武侠小说所仅见,由是形成其作品第三特色。

虽然如此,但《七剑下天山》仍不足以称「新派」,只能说是开创了「名士派

」或「诗情画意派」武侠小说;因为作者所用的文字、笔法、章回、素材以及思想

、观念——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传统式」的;与旧中国「北派五大家」血脉相通,

没有太大区别。相形之下,《塞外奇侠传》取材於蒙古民歌中女英雄飞红巾的传说

,以作者自制的哈萨克民歌开场;仿朱贞木文白夹杂、不规则之小说回目,运用新

文艺笔调写杨云骢、飞红巾、纳兰明慧的三角恋爱故事,反而不落俗套,清新可喜



梁羽生一共创作了三十六部武侠小说,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

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平生代表作。

‧《萍踪侠影录》以明朝「土木堡之变」为时代背景,写忠臣于谦孤军抵抗蒙

古的悲剧;并穿插张士诚后裔张丹枫与宦门侠女云蕾之间的爱恨冲突。全书气势浩

瀚,布局奇巧;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名士派大侠张丹枫这个角色,「藉由张丹枫个

人侠士性格的自然发展,而彻底扭转了一家一姓争夺帝位的观念」。作者将张丹枫

这种面临民族大义与累世深仇「非此即彼」的心理挣扎,刻划得淋漓尽致;终而使

其生命情操升华、净化,完善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典型。

‧《女帝奇英传》以唐代武后(则天)临朝为时代背景,写宗室李逸为兴复唐

室,落拓江湖,广交天下豪杰,而与才女上官婉儿、英雌武玄霜所交织的爱怨情仇

故事。作者曲曲描述上官婉儿对武后由恨生敬、内掌诏命的过程;大胆为历史翻案

,肯定武则天的施政「有益於国家百姓」,在传统观念上又是一项突破!而写李逸

置身宫廷斗争、异族入侵的交相凌逼中,何去何从?亦超越了前人的格局与成就。

此书以轻快的比剑对白开场,而以李逸功成身死收场,益发动人心魂。

‧《云海玉弓缘》以放荡不羁、亦正亦邪的金世遗为主角,描写他周旋在侠女

谷之华与「魔女」厉胜男之间的爱情大悲剧。本书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惟最

成功之处却是作者运用近代心理学的手法,来刻划金世遗那种愤世嫉俗的特殊精神

状态,因此在金世遗身上有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影子;而厉胜男不顾一切地追求爱

情自由,亦活脱是卡门的化身。金世遗一心痴想名门正派出身的谷之华,却在「魔

女」厉胜男临死前的一刹那才觉悟:原来自己真正深爱的人是厉而不是谷。正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极限!无疑具有高度文学价值。

总之,梁羽生不论是写张丹枫、李逸、金世遗或其他小说主要人物,都充分体

现出中宵看剑楼主所题名句:「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洵可称之为

「名士派武侠先驱」而无愧。虽然他「向西天取经」较白羽晚了十七年,但却能自

出机杼,更上层楼;以「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带动武侠小说的

巨轮前进,在剑气箫心中洋溢著一片历史感,而将「历史武侠小说」推向另一个高

峰。

惟其后梁羽生化名「佟硕之」,撰文自诩对於「新派」武侠小说确有「开山劈

石之功」,这未免言过其实。因为武侠小说原本是中国通俗文学流裔之一,从形式

到内容都无法离开传统而独立。虽然我们承认梁羽生是后出转精,进一步发展并提

高了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但毕竟其作品中的「传统」仍远多於「创新」;而真正

的「新派」则出现在梁羽生写《七剑下天山》十年之后的台湾——於「反传统」、

「现代化」中形成——殆非梁羽生始料所及!

集「综艺」武侠之大成者——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一九二四年生,浙江海宁人。早年曾先后於中央政校、东吴

大学研读法律;历任《东南日报》记者、《大公报》编译、《新晚报》编辑以及长

城电影公司编剧、导演。一九五九年查氏在香港创办《明报》,获得读者广大欢迎

,却是与他写武侠小说驰誉中外分不开的。

一九五五年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继梁羽生之后,在《新晚报》发表武侠

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他巧妙地运用民间流传清帝乾隆疑系海宁陈世倌(曾任

文渊阁大学士)后人的说法,又杜撰出「红花会」(反清复明组织)总舵主陈家洛

,作为乾隆的同胞兄弟。於是小说即在这样两极冲突、满汉对立的野史布局下展开

;再穿插了陈家洛与霍青桐、香香公主之间的悲欢离合,极尽波谲云诡之能事。

《书剑恩仇录》(新版改名《书剑江山》),共二十回,都六十万言;虽然仅

只是金庸的武侠处女作,但文采斐然、对白传神;处理群戏场面,繁而不乱。啼声

初试,即一鸣惊人!与梁羽生同时创作的《七剑下天山》比较,二人均善於结合历

史传说而虚构人物故事;而金庸运笔不测,尤饶奇趣!其小说声口之佳,直逼白羽

,且骎骎然有后来居上之势。

如果说《书剑》是金庸迈向成功的一小步,则越过虚实相映成悲、反讽农民起

义的《碧血剑》(一九五六年),挟著史诗般大格局、大气魄的《射雕英雄传》(

一九五七年)即一跃而登武侠小说的顶峰,不作第二人想!

《射雕》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为历史背景,描写长春子丘处机为保全忠良义士

遗孤郭靖、杨康(暗嵌「靖康之耻」),而与江南七怪打赌传艺所引发的一连串可

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布局绝妙,以种种阴错阳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随母远居大漠,

刻苦自励,始终不忘家恨国仇;而杨康则随母进入金国赵王府,认贼作父,安享荣

华富贵——这分明是脱胎自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戏剧架构,却更有出

奇的变化与发展。而就丘处机与江南七怪的所作所为来看,其一诺千金、不顾死生

的精神,恰好构成一幅侠气峥嵘的《八义图》;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诚然,以通俗文学所要求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而言,《射雕》除若干情节未能自

圆其说外,无疑具备了一切成功的条件——其故事之曲折离奇、人物之多种多样、

武功之出神入化乃至写情之真挚自然,均为同辈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败笔,亦瑕

不掩瑜。在这部罕见的钜著中,金庸将历史、武侠、冒险、传奇、兵法、战阵与中

国固有忠孝节义观念共冶於一炉;信笔挥洒,已至随心所欲的地步。全书浩然正气

,跃然纸上!民族大义融贯了每一章节。

是故,金庸乃以《射雕》一书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当代武侠小说界的权

威地位。虽然他自己并不满意这部「开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

增删为今传之四十回新版本,都百余万言,颇失原味——但持平而论,此后他力求

自我突破、创新的武侠名著,尽管各有声华惊海宇,然以通俗文学所要表达的生命

意义、价值及其整体规模、气象来看,均不逮《射雕》之博大精深。

——《神雕侠侣》写至情至性的「师生恋」与大侠由偏入正的成长过程;

——《连城诀》(原名《素心剑》)写尽人性之丑恶与贪婪之害;

——《倚天屠龙记》写名实之辨与正邪错乱;

——《天龙八部》写芸芸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与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

剧;

——《笑傲江湖》写权力令人腐化与政治斗争之残酷无情,等等。

这些作品纵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雕》的文学成就,但因刻意描写人性「极

限情境」的种种变态行迳,遂不自觉地失去了《射雕》那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的亲和力;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难免流於为变而变,令人匪夷所思;

以致显得不真实、不自然。直到《鹿鼎记》(一九六九年)问世,以一个仅识武功

皮毛而不学有术的「小杂种」,竟将天下英雄、历史人物玩弄於股掌之上;乃开中

国武侠小说前所未有「无剑胜有剑」的新境界。

金庸《鹿鼎记》之「反武侠」与塞万提斯《魔侠传》之「反骑士」最大的不同

,在於两者创作动机:塞万提斯因痛愤当时西班牙人沉迷於骑士文学的浪漫故事,

遂用反讽现实的手法写「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诃德到处碰壁,梦幻成空!而金庸

却是出於「向自我挑战」心理,乃一反武侠传统,打破世俗观念,彻底解放人性;

教韦小宝「斗智不斗力」,为了争取生存机会,无所不用其极!其实这正合孙子兵

法所谓「上兵伐谋」之道,因而武功在此尽成虚妄;韦小宝机诈百出,到处招摇撞

骗,竟无往而不利!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武侠无用论」的明证,实则不然!正由於《鹿鼎记》写韦

小宝运气太好、际遇太奇,万事绕不过一个「巧」字;加以又充满笑料,逸趣横生

,遂自然而然淡化了反讽现实或反讽武侠的冷隽意味。它所表现的是浪漫文学之极

致,「无」为「有」之用,在这部书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迄至一九七二年九月《鹿鼎记》在《明报》上连载完毕,金庸宣告「封笔」(

实则展开另一波全面修改旧作大工程)为止,他一共创作了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

说;但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仍无过於《射雕英雄传》。该书博采还珠、白羽

、王度庐、朱贞木各家之长,取精用宏,推陈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侠宗师

」地位。其影响於当世者,大致有以下数端:

(一)《射雕》融合历史、侠情、武功、文艺、趣味於一书,建立了新一代武

侠小说的「综艺」风格与典型。

(二)《射雕》统一用四字文句分章回;促使六十年代以后台湾武侠作家群起

效尤,蔚为风气。

(三)《射雕》虚构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奇特人物及提

法,悉为台、港武侠作家所宗,后更衍演成歌诀式「江湖顺口溜」。

(四)《射雕》在各地版本之多与伪续书之乱,亦令人叹为观止。

总而言之,金庸所建构的「入世武侠」神完气足,刚柔并济;与早年还珠幻设

的「出世武侠」前后辉映,亦同臻雄奇壮美之境。特别是金庸灵活运用还珠小说中

的奇妙素材,含英咀华,所过皆化;再采取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乃

使武侠小说脱胎换骨,焕发新姿,普遍获得世人肯定与重视。凡此绝异成就,当然

是跟金庸本身兼具深厚的文史素养与卓荦才华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其同辈及后起

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泰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

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清宫派」武侠名家——蹄风及其他

蹄风本名周叔华,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原为「广派」武侠老作家之一,但地

域色彩并不甚浓,曾写过《血战古兜山》、《勇闯十三关》及《海南侠隐记》等短

篇武侠小说。在所谓「新派」武侠崛起之际,蹄风亦别走偏锋,以边疆民族传说为

题材而撰《猿女孟丽丝》、《天山猿女传》等书,由是声名渐著。

嗣后,从一九五六年起,蹄风陆续推出《游侠英雄传》(即台版《四海英雄传

》)、《游侠英雄新传》、《龙虎恩仇记》、《清宫剑影录》及《武林十三剑》等

系列作品,紧紧扣住「反清复明」的故事主题;演叙青龙会联合天下剑客、奇人,

与江南八侠共同对付「魔王」雍正之始末,以及清宫诸皇子为夺帝位、尔虞我诈之

内斗,长达百余万言。由於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武打紧张热闹,乃轰动一时。蹄风

挟此「清宫派武侠」和金庸、梁羽生早期作品互争雄长,几有鼎足而立之势。

《游侠英雄传》显然深受郑证因「帮会技击派」小说影响,故一开场就大谈中

国武术源流,兼论内外家功夫之长短;书中对於清初秘密帮会活动情形,缕述甚详

。此一系列小说旁参野史、传说,原本格局甚大;惜因作者缺乏新文学技巧,从头

到尾都以旧氏说书人的口吻「说书」;故个别情节虽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然整体

看来,不无枝蔓杂生之感。其未能获得较高评价,症结在此。

此外,又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高峰等以武侠小说鸣世,亦值得一提。

‧金锋本名张本仁,一九二七年生,原籍广东。初以「毛聊生」为笔名,杂抄

「北派五大家」作品撰广派武侠小说,成书不计其数,但俱无可观。后改笔名为「

金锋」,自出机杼,写下「虎侠擒龙」等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说,多半具有历史

背景;其中尤以《西域飞龙传》、《天山雷电剑》、《冰原碧血录》、《子母离魂

剑》四部曲为代表作。然此一系列穿插清宫秘辛与香妃故事,乃至描写边疆风情等

等,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金庸、梁羽生及蹄风同类作品之影响,殆无可疑。而作者以

「抄书」成名,实为异事。

‧张梦还本名张扩强,一九二九年生,原籍四川;系中央军校二十二期炮科毕

业,因故留港而以写作为生,曾任《明报》编辑。一九五七年张氏在《武侠小说周

报》发表《沉剑飞龙记》,以明初学士方孝孺后人方龙竹复仇故事为经,武林门户

之争为纬;文情跌宕有致,状声状物均极见精神。此书分为二十三回,都四十万言

,堪称杰作;可惜结尾「还珠化」,令人突兀,未免美中不足。

在香港众多武侠作家中,张梦还的文字功力直追金庸,而与梁羽生在伯仲之间

。同时他也是最迷还珠(梦还),并善於提炼《蜀山》奇妙素材之佼佼者。惟其所

受影响太深,故继作《青灵八女侠》、《十二女金刚》等书,便明显有《蜀山》峨

眉派诸女的影子在内,此亦无可讳言。张氏迄今已结集成书的武侠小说共有十二部

,水平殊不一致;然以争夺武学秘笈而导致各大门派对立的写法,则别开生面,领

先潮流,当与金庸首创争夺「天下第一」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此后这种

「花招」被人一用再用,已流於公式化之滥套矣。

‧牟松庭生平不详,文笔古茂洗练,博闻广识,仿佛平江不肖生。一九五七年

左右,写下《关西刀客传》、《红花亭豪侠传》、《张文祥刺马》等书。其中尤以

《红花亭豪侠传》(台版改名为《洪门英烈传》)之演武叙事、重情尚义、行军布

阵、反讽世态,无不精彩纷呈!作者兼有《水浒》与《三国》笔法之长,行文不测

,豪气迫人!惜其作品不多,否则成就当在梁羽生之上,而可与金庸比肩。

‧高峰(非高小峰)生平亦不详。观其《高原奇侠传》、《蟠龙剑客传》、《

五岳豪侠传》诸作,文情不俗,略似蹄风「清宫派」小说。至於香港其他武侠作家

如专写女侠传奇的江一明,以及风雨楼主、避秦楼主、石冲等,俱乏善可陈。而所
谓「新派」竟出现将古人诗赋意译为白话文者,则其荒唐程度不言而喻,也就无须
深论了。

之后又出现了玄幻武侠时代。

创始人黄易 代表作家-黄易、莫仁 代表作品《大唐双龙传》、《星战英雄》

在新武侠时代的热潮渐渐冷却,古龙去世,金庸封笔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武侠文化进入低谷。玄幻时代悄悄的来临了。
玄幻的武侠作品开始广泛的应用气势、预测、环境衬托等手段将武功的能力再次放大。尤其是莫仁的作品《星战英雄》系列中描写的对内力(能量)进行压缩以及对人体经脉的扩张等创新被广泛应用。

不得不说在今天,武侠小说,包括玄幻武侠已经渐渐的没落了,新的作品越来越少,读者也远远不如以往的狂热。

1960 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 ,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纲。
1961 写<飘香剑雨>、<残金缺月>、<月异星邪>等书,以诡异情节取胜;但基本走的还是传统路子,顶多加上几句文艺腔,并无特别过人之处。这一时期古龙写作态度迹近儿戏,新作随开随抛,不负责任,惟偶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实力,尚未激发;或以为武侠小说业经「定型」,不过如此而已。
1962 发表<剑气书香>、<失魂引>等早期诸作,文情不俗,乃渐有起色;然基本上仍未能突破创新。
1963 受到陆鱼<少年行>之启示,发现「新型武侠」大有可为,遂亦逐渐改变传统笔法,陆续作<孤星传>与<湘妃剑>等书,试图走出一条新路,却未成功。
1964 完成他第一阶段的压卷之作<浣花洗剑录>,文情跌宕,饶有诗意;令人直觉地感到:古龙不耐烦在半新不旧的武侠传统里兜圈子,讨生活了。他要浣花洗剑,自作主人!作为一个改革传统武侠小说的「急先锋」,古龙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宫本武藏>所彰显的「以剑道叁悟人生真谛」、战前气氛及一刀而决;会通了金庸<神雕侠侣>的「无剑胜有剑」之说,而发为「无招破有招」的无上剑道奥旨,析理精微之极。此一所谓「无招胜有招」,较金庸<笑傲江湖>写风清扬传授小冲「独孤九剑」之无上心法者,足足早了三年!!!
其次,他引进倭人「迎风一刀斩」的刀法,三招两式,人头落地;从此即不再写冗长的打斗场面----这是他突破武侠传统之处,也是他一切「简单化」的开端。
其三,由此书起,他竭力营造文艺气氛,藉平凡简洁的对话,点出哲理。并且运用许多饶有诗意的语言,刻画人性,并寓於生命哲理。
可惜<浣花洗剑录>伏笔太多,无法收束,终贻「虎头蛇尾」之讥,而减损了此书应有的艺术价值。

I. 【请教】为什么香港这么流行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

个人觉得是刚好出现了特别优秀的武侠和言情作家,比如香港的金庸先生,宝岛台湾省的琼瑶女士,当然还有梁羽生古龙等人,他们的作品很多经典,正是因为好的作品,吸引了读者,形成了流行广泛的经典通俗文学潮流。

J. 香港90年代武侠小说流行吗

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我的那点阴暗的心思躲在绚烂的花盘后面,谁也看不见,他们以为我已经把你忘了,就像你忘了我一样。

热点内容
2020年青春校园小说 发布:2025-07-28 15:38:04 浏览:182
没说不爱你小说免费 发布:2025-07-28 15:37:33 浏览:57
有关男变女的变身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28 15:27:59 浏览:675
一生何求小说酷红阅读 发布:2025-07-28 15:25:16 浏览:779
契诃夫高考小说阅读答案 发布:2025-07-28 15:18:22 浏览:356
都市主角逆袭系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8 15:03:23 浏览:996
震旦3小说阅读 发布:2025-07-28 14:56:59 浏览:210
女主当兵的小说言情 发布:2025-07-28 14:56:57 浏览:333
懒人听书文档在哪里 发布:2025-07-28 14:56:12 浏览:959
主角是王爷的虐心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28 14:56:08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