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络小说危害例子
1. 沉迷网络的事例
1、事例1
2008年6月5日,高桥藕缆桥一快餐店老板娘惨死店中。6月10日,凶手落网,这名19岁的少年杀人动机竟是为了抢劫上网的费用,作案前他已在网吧连续奋战近一周,抢钱杀人后他又回到了网吧,继续网络游戏。
胡安戈是遂宁射洪县人,父亲胡明是当地某企业领导。2006年,20岁的胡安戈从绵阳某大专院校成人教育学校毕业,之后留在成都并沉迷网络,3个月就将父母给他做生意的5万元全用来购买了网络游戏“传奇”的装备。
感到无颜面对父母,小青年胡安戈竟荒唐地选择毒杀父母。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他死刑。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一味施高压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钉钉子,只管敲就行。钉子没自我意识,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这是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强烈。家长一坚决反对,孩子反而觉得,不玩是听家长的,玩是“做自己”,对自主的渴求压倒了自制,事情于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特点。先要取信于子女,别扣道德帽子。然后,靶向治理,精准施策。与其全面禁网,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戏最让孩子沉迷、沉迷点在什么地方,进行重点管理。
和孩子一起认识危害、讨论办法,让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举措,家长督促落实,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给自己留了继续玩游戏的空间,只要保证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业玩半个小时,可以开个小口,毕竟危害在于丧失自制。
2. 沉迷网络小说有什么危害对身心健康和心理情绪有影响
网络小说里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充满了权力欲与色欲,名利欲等等,藐视道德与法律,它其实就是作者欲望的发露。因为在现实里做不到的东西,在小说里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发露出来,所以它是一个巨大的心灵污染源,污染着我们纯洁的心灵。网络小说里的主人翁大多是运气超好,做什么都有高人帮着,不劳动就有收获,或者动不动就是什么命运之子,这在玄幻小说里最常见,这其实就是在宣扬一种不劳动就有收获,凭运气的不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让人颓废,不负责任,不肯努力,脱离现实,让人只知道索求不知道努力,只知道依赖他人,不知道自尊,自爱,自立。小说中强调的个人英雄主义,主角主义,让一个人主观,自我,独断,偏执,处处突出自我。由于个人英雄主义,主角主义严重,因此认为自己在哪儿都是主角,都是老大,因此看不起别人,认为别人都是配角,自己是主角,不尊重别人,不信任别人,不帮助别人,做什么都想着自己,这样的人性格孤僻,多疑,敏感,自私。由于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结,他活着是为了求得那种主角感,英雄感,也就是说他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求得别人的认可与喜欢,因为他是主角,主角总要有人捧呀。他很少考虑到自己,不是说他很无私,其实是他不懂得尊重自己,不懂得爱自己,不懂得独立。要知道只有一个人富有了,他才会有能力帮助别人,他不在意自己的事情,就相当于迷失了自己,丧失了生命的动力,这样不仅帮不了别人,还会给别人带来烦恼。
3. 沉迷于 小说 都有哪些危害
沉迷小说会导致无心学业,睡眠不足,整天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害的。
4. 一个沉迷网络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
游戏高手 不理会考
十七岁的李家俊现时重读中五。中四暑假,李家俊开始玩《龙族》,曾经连续三个星期,每天由早上七时玩至凌晨三时,游戏时间长达二十小时。
李家俊说玩网上游戏是由一只免费试玩的光碟开始﹕「哥哥拿了一只免费试玩的光碟回来,我好奇之下便拿来玩,一玩就停不了。」李家俊兴奋地解释网上游戏好玩之处︰「能与队友一起玩和冒险,一起升级数,是一种乐趣。」
中五时李家俊放学回家便开始玩至十一、二点,星期六、日更玩至深夜﹕「我甚至对著电脑吃饭和睡觉。」这种情况直至会考来临才渐渐减少。
现时《龙族》的玩家最高可玩至一百级,李家俊已玩至九十三级。去年一月,即将会考的李家俊更成为游戏「向导」,他说﹕「这个角色要向游戏公司申请,每个伺服器只得五名。」向导的工作包括排解纠纷、回答新玩家的疑问等。
网上得意 会考失意
网上游戏通常以点数卡形式付钱。以《龙族》为例,玩家需每月买一张价值八十八元点数卡。当上向导后,李家俊发现可以免费玩游戏。这优惠待遇使他更沉迷网上游戏,丝毫不理会考将至。
虽然玩家在虚拟世界中能享受成为高手的乐趣,但返回现实世界,他们却无可避免要面对成绩下滑的苦果。高峰期一日玩二十小时的李家俊,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很少,会考成绩不如理想,只得四分。
得不偿失 抉心用功
会考的挫折令李家俊抉心不再沉迷网上游戏,於是他在网上留言板上表示想卖掉帐号。他现时在夜校重读中五,他觉得︰「现在生活走回正常轨道,星期一至五每天温习,由下午一时读书至六时,然后上夜校,间中又会去图书馆。」勤奋用功令李家俊成绩大有进步,他高兴地说︰「我在夜校是全班第一名。」
不过李家俊脸色一沉,叹气说︰「我始终对帐号有感情,不舍得卖掉。
5. 请列举认真学习的十大好处和沉迷上网(网络小说)的十大坏处
其实最为影响小学生上网的就是网络游戏.
一、有些小学生玩了一些游戏,他的脑子里就想那个游戏的内容,完全不顾学习
二、更有一部分的小学生因为一些不良的信息,而导致偷东西、去网吧玩完了钱就在家里偷、产生暴力现象···
三、竟然有小学生因为黄色不良信息,而在一些地方做一些缺德而没良心的事,例如在广东的一次现象,竟然有小学生错误进入不良网站,而不知在哪个班找来了一个女同学,进行强奸,这是很严重的。
四、有些小学生上网被一些人欺骗了,在山西就有事例,一个小学生被一个青年人欺骗了8500元,原因是那个小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觉得升级太慢,就叫人帮他炼级,那个青年花言巧语,把那个小学生把钱从他的账户上存钱,然后帮他炼到200级,小学生答应了,就瞒着父母,从银行帐户上拿了8500元。结果8500是被拿走了,但他又打开那个网络游戏来看,一级都没升,全部东西竟然不翼而飞,他顿时知道被骗了,但已经晚了。
五、还有一件事例。前不久,一个高中生在网吧玩网洛游戏,然后不幸猝死,经医生现场鉴定,这名学生猝死时脸色苍白,心跳、脉搏、瞳孔反射等生命体征全无,属于典型的因过度兴奋而引发心脏病的死亡。
网络能造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小学生走向无底深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甚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些同学受不了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青春年少的小学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住在自己手中。那些沉迷于网络黑的小学生们,当你们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时,请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奴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心灵,不要被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一些小学生能告别网吧,把握自己。把握自己,就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空! 然我们我紧拳头(#‘′) 告别网吧!
6. 沉迷于网络的危害,事例
上网,会近视眼的
7. 一篇关于网络小说的危害的作文
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出生在一个平凡家庭的他,过着和同龄人一样的琐碎日子。上学,读书,玩耍,在平淡的岁月中一点点长大。如果非要从他身上找出什么特别的话,那就是他对历史的痴迷。刚上小学的时候,当别的男孩儿正拿着变形金刚,仿真手qiāng满街乱跑的时候,他却独自一人蹲在厨房昏暗的灯光里如饥似渴地读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史书。
光阴似箭,转瞬即逝。高考之后,他进入了一所普通的高校。大学的生活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缤纷多彩,大量的业余时间和不确定的未来都让这群天之骄子们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于是,大多数人都用恋爱、玩网络游戏来消磨自己的时间,混日子。他却是个另类,不谈恋爱,不玩游戏,很少和同学一起上街闲逛。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一头扎进史书中,乐此不疲。
时光飞快地流逝着,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划上了句号,他顺利地考上了公务员,从此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生活。
办公室里的同事们一有时间就在一起看看报纸,摆摆龙门阵,打发一下漫长的时光。而性格内向的他仍旧是众人眼中的另类,常常在没工作的时候奋笔疾书,记录着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大家都在私下里笑他,然后又继续海阔天空地胡侃着。
下班之后,他也基本上没什么休闲活动。不是不想,而是实在讨厌那些毫无意义、吃吃喝喝的应酬。他更愿意把自己关在狭窄的房间里,沉浸在那刀光剑影、富贵浮云的历史往事中。他一直觉得自己的生命不能在这样琐碎无聊的时光中消耗掉,终于有一天,他下决心要写一本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着一段古老的历史。不过,巨大的孤独感也让他窒息,有时候,实在是太孤独了,他就停止写作,骑着自行车在夜市上逛一圈儿,什么也不买,只是想在人群中排遣胸中的孤独。
就这样,他利用断断续续的业余时间硬是写出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后来,这本名叫《明朝那点事儿》的网络小说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窜红,出版社争相和他签订合约,他独特的历史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那俏皮调侃的语言在读者中造成了巨大的轰动。这个网名叫“当年明月”的小公务员一夜之间就成了红透大江南北的人物,使得和他朝夕相处的朋友同事们大跌眼镜。
在谈到自己如何成功的时候,他调侃着说道:“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有才华;既比我有才华,又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能熬。在他们消磨时间的时候,我却在不停地努力着。”
如今,他当年的同学同事们仍旧默默无闻,而他却已大获成功,这其中的奥妙,让人深思。
所谓消磨时间,不过是时间消磨你的另一种说法而已。有心的人,会在平淡琐碎的时光中根植梦想,抓紧时光充实自己,创造机会。最终,他们就会在别人感慨平庸生活的时候,收获成功。别让无聊的时光消磨了你,只要能把握自己的时间,必将成功。
8. 沉迷网络的事例有哪些
1、不慎交友,身遇残害。利用网络结识朋友,也是人们交往的一个方面。但青少年因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缺乏经验,往往容易上当受骗,甚者会身遇残害。
案例一:与网友见面,受骗被强暴。山东青岛一女青年在网上结识一位男青年后,邀其见面,不想被男青年强行带到威海,被非法拘禁10天中遭强暴,后被派出所民警解救。
案例二:与网友见面,被绑架致死。今年1月6日,湖南长沙市一名十几岁男孩,唐某,在长沙市一网吧与网友见面,后被绑架,绑匪将唐某掐死后向其家长索要8万元赎金。近日,绑匪虽被长沙警方抓获,但唐某生命却再也不能复生了。
案例三:与网友见面,受骗被轮奸后杀害。河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六名女学生与网友见面,被网友轮奸后杀害;
案例四:接识网友,受骗被奸拍裸体照骗钱。我市某县一女中学生,名叫小娟(化名),通过上网聊天结识了一名男子。此后,该男子对小娟百般呵护,小娟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位知心大哥。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该男子以他过生日为由将小娟邀请到他的住处聚会,当晚参加聚会的还有该男子的两名朋友(均为青年男子)。就在当晚,小娟酒后不仅被该男子强暴,同时,该男子还拍下了小娟的裸体照片,小娟对此浑然不知。小娟酒醒后发现已失身,考虑到自己的名誉,并没有及时报案,而是选择了沉默。此后该男子竟用拍的该女子的裸体照片相威胁,勒索5000元。
2、网络成瘾,走上犯罪。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催化剂作用。当前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在网吧实施犯罪。主要表现是,经常在网吧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实施犯罪行为;在我市一家网吧就多次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老板不让上网就对老板动刀子。二是通过网络选择作案目标。主要表现是,利用在网上聊天的机会,有目的地询问网友的财产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等,等待时机成熟,便以见面交友为由,将网友约出来,然后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广西贺州市某镇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李某,年仅十六岁,他迷恋网吧后,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以及伙食费全都耗尽在网吧里。一天晚上,他独自在县城商业街散步时,发现前面有一个女青年单独行走,就产生了抢劫念头,即冲上前用手勒住女青年的脖子,将她拉进一条小巷内,即拿出小刀指着女青年说,不要喊,喊我就“一刀捅死你。”李某便对女青年进行搜身,抢走了现金200元钱,后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是利用网络结伙作案。主要表现是利用网络寻找伙伴,几个或一伙青少年犯罪分子行动前进行计划、分工,相互配合,得手后按所起的作用大小瓜分赃款;今年1月10日,安徽合肥市公安局刑警二队,接到一男青年许某的报案,称其在网吧上网时,结识了一个网名叫“诱惑”的17岁女网友,并相约到安徽省广电学校附近网吧见面。当两人见面后,“诱惑”谎称自己回家取衣服,将许某骗至常青镇十五里河附近一桥边,由埋伏在此的男青年实施抢劫,将手机和400余元现金抢走。四是通过网络利用色相作案。主要表现是,通过网络裸聊结识女友,实施强奸。五是沉迷网吧而导致犯罪。主要表现是上网没钱,进行偷、枪。今年5月19日,湖南衡阳市一中学三年级学生颜某,因没钱上网偷不着钱,竟将40岁的父亲颜某锤杀。
沉迷网游花费惊人
除身体上的病患,网游还给少年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陶然称,每个沉迷网游的少年平均花费在万元以上。来自浙江的一个少年,买装备、请代练花掉10多万元,这些钱主要是通过逼迫家长的方式得到。
在北京一家网吧内,网游发烧友小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小伟说,他一年前开始玩网络游戏《梦幻西游》。他在游戏中所练的角色,已经是所在区的第一名。小伟说,他练这个号已经花掉了5万多元,最初是自己上网练号,曾经几天几夜不睡觉,饿了就吃方便面。夜以继日地练号,使他在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排名越来越靠前。
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小伟开始委托代练公司替他练号,代练公司的几个人24小时不下线,替小伟在网上打游戏。“玩游戏不仅是寻求在网上玩的乐趣,更大的快感是自己在网游世界中得到别人的承认。我委托代练公司帮我练号,每天给他们100元钱,这样我不用自己上线玩,我的角色也可以升级。”小伟说,目前他是所在区的第一名,游戏中帮派之间的战争他必须出场,“有龙头老大的感觉。”另外,小伟为提升角色的能力,还在网上花钱买装备,现在他的游戏角色的装备价值近万元。
据一位资深网络游戏玩家估算,在《梦幻西游》玩一个155级的顶级角色,按每天在线10个小时,需要练半年左右,游戏中开销、花费点卡和在网络上购买装备总计1.2万元左右。
戒除网瘾漫长而痛苦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收治的2000多个网瘾少年中,有38%因为父母阻止他们玩网游而骂过父母,来自安徽、湖南、北京的几个孩子甚至用刀砍过父母。长期玩网游的孩子失去正常人的情感,处于麻木状态,单纯依靠反沉迷系统的硬性限制是不够的。“反沉迷系统起到的更多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玩网游上瘾,对于已成瘾少年,需要多重力量联合救助。”陶然说。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网瘾少年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在治疗中心时,这些孩子表现为焦躁不安,无法自控。因为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无专门治疗网瘾药物,只能用一些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辅助治疗。更多的是采用“健康行为覆盖”的方式,通过军训、音乐、绘画等方式慢慢缓解孩子的网瘾。
陶然说,2000多例网瘾少年中的30%以上属痴迷网游型,在治疗中心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治疗还是无法戒除网瘾,一些戒除掉网瘾的少年在回家后又重新上瘾。“戒除网瘾更多的需要家长的合理管教,不要通过极端的方式管教孩子。”对此,成功帮助儿子戒除网瘾的畅占亭说,“我帮儿子戒掉网瘾的过程,跟儿子成为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后才能培养他的其他兴趣,最终彻底戒掉网瘾。”
目前,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过程中。北京、河南、广州、山东、湖北等地都已有了戒除网瘾训练营。共青团中央网络协会与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合作开展1318工程,每年夏天针对家庭相对贫困,年龄在13到18岁的网瘾少年,举行公益性的戒除网瘾夏令营。2006年收治了60余人,其中有30多人戒掉网瘾。
链接
沉迷网游 频发恶性事件
■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网游的16岁少年小韬向父亲要钱未果后,扬言杀死父亲。当晚,父亲发现儿子房间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绝望的父亲用地上的哑铃将儿子杀死。
■2002年6月16日凌晨,4名沉迷网游的未成年人在海淀区学院路“蓝极速网络”网吧纵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塘沽区13岁的少年张潇艺因上网玩《魔兽世界》成瘾而跳楼自杀。
■2005年7月17日,河北省定兴县一名15岁的网瘾少年绳勒刀捅,致母亲受伤。
■2006年3月22日中午11时许,甘肃省武威市青年许福斌因不满父母对其上网的责骂,将父母杀害,而后从父亲身上搜得现金27元,继续回网吧上网。
畅占亭,河南洛阳网瘾少年畅文(化名)的父亲。
为帮儿子戒除网瘾,畅占亭2002年辞去工作,用4年的时间成功帮儿子戒除网瘾。昨天上午,畅占亭被新闻出版总署邀请到发布会现场。
陶然,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曾经帮助畅文治疗网瘾。
陶然说,同畅文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国有近100万青少年网民出现中度或深度网络成瘾。他说,沉迷网游、身染网瘾已成当今社会青少年易患重症。
典型案例
父亲辞职 帮儿子戒网瘾
畅占亭,河南洛阳人。原本在一家公司做会计工作。2001年,他发现12岁的儿子畅文经常泡在网吧内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从班级前5名下落到倒数第一。畅占亭说,为挽救儿子,他不止一次地打过儿子,但根本不管用,儿子为了上网,偷家里的钱,甚至将学校刚刚发的新书当废纸卖掉换钱上网。
畅文的网瘾越来越大,经常泡在网吧里彻夜不归。畅占亭为找儿子几乎跑遍洛阳市涧西区的100多家网吧。“为了找儿子,我当时还画了一张洛阳市涧西区所有网吧的分布地图。”畅占亭说。
2002年,畅占亭辞去工作,专门帮儿子戒除网瘾。“我渐渐发现打孩子根本不管用,后来跟儿子交朋友,陪他一起上网吧玩游戏,跟他沟通,并培养他的其他兴趣。”畅占亭发现儿子喜欢学英语后,给儿子请了外教,并买书给外教,再让外教以自己的名义送给儿子。“通过各种小技巧,儿子渐渐喜欢上学英语。”畅占亭说,经过4年多的努力,终于帮儿子戒掉网瘾。
为帮助更多不幸的家庭,畅占亭2006年在洛阳开办了一所家长培训学校,将自己帮儿子戒除网瘾的经验传授给其他网瘾少年的家长。
专家解析
青少年玩网游易上瘾
“2005年起,我们治疗中心已收治沉迷网游的少年2000余名。”陶然说。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成立于2005年,收治的网瘾少年中90%以上沉迷网络游戏。陶然教授说,未成年人玩网游相对于成年人更容易上瘾。
“网络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网游的升级制度让人有成就感,青春期的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生活中受挫后,他们能在网游中得到满足,找到归属感。另外,网游的情节设置很吸引人,就像看一部情节精彩的电视剧一样,很难自控。而网游中的团体作战、划分帮派把孩子们组织到了一起,一些级别高的玩家在游戏中有身份、有地位,他们充当领导的角色,离开他游戏无法继续,吸引着他们无法不玩游戏。”陶然说。
陶然说,2000多个网瘾少年的背后是2000多个不幸的家庭。这些孩子的共性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好,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差,有的孩子则是本来学习成绩很好,染上网游后,成绩急剧下降。
另外,这些孩子性格内向、偏执,有的则患有强迫症。“长时间地接触画面不接触数字和文字,导致这些孩子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身体上则表现为视力下降、脊柱弯曲、营养不良等。”陶然在分析了2000多例网瘾少年后得出该结论
9. 沉迷网络小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危害
爱幻想,会觉得现实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