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作者圆桌派
① 你对《圆桌派》怎么看
我觉得这部剧的题材还是可以的
② 为什么《圆桌派》会火
《圆桌派》指的是一档全新风格的聊天真人秀节目。是由著名媒体人、文化名嘴窦文涛携手优酷“看理想”打造的全新“活色生香”聊天真人秀节目,延续不“装”的窦式主持风格,神侃包罗万象的话题,立足网络,开启全新的“谈论+互动”节目模式,场景多变,嘉宾流动。
相比窦文涛的另一档经久不衰的节目《锵锵三人行》,《圆桌派》的迅速走红既属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脱俗
其实说脱俗,也并没有很脱俗,但相较于其他广邀明星的真人秀,甚至是《锵锵三人行》来说,《圆桌派》倾向于专家学者,并不是说没有明星,但不以明星为主。
曾是编辑,现在是收藏家的马未都,“舌尖”上的陈晓卿,驻日商人李牧,身兼数职的冯唐。这些都不是我们常常关注的人物。偏生这些人坐在一起,聊聊打打,反而看着有趣。而且相比时下互拼颜值的小鲜肉来说,这些老干部之间的“争斗”更彰显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内涵,这更值得欣赏。
尽管如此,这依旧是个很“安静”的节目。现场没有观众,不需要跟观众互动,没有尖叫和刺激的背景音乐,也没有嘉宾之间的相互拍案。诚然,一个话题中,大家并不是互相捧,而是各抒己见,而且有时会为一个话题不同的观点争论的面红耳赤,但也绝不是那种嘈杂的声音,甚至会让你用自己所知,引发自己的思维与共鸣——你在这个观点上有什么看法,你自己的论据又是什么,能跟他们一样站住脚吗?
此外,这还是一个涨姿势的节目。没错,尽管很多流行元素在里面,但嘉宾的涉猎之广,谈论之深,都不是普通的谈话类节目可以比拟的。我没有看过《锵锵三人行》,就网络上所展示来讲,其内话题和形式可能相似,但深度上《圆桌派》却更胜一筹。
半壶茶,一炉香;老友相聚,谈笑风生。
③ 怎么评价节目《圆桌派》为什么口碑很好
感谢《圆桌派》为我们提供的文化简餐。这档节目可以说是衔着金汤匙出世,《锵锵三人行》是一代人的情怀,犹如《康熙来了》在大众的记忆中不可磨灭一样。但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节目的布景较《锵锵》更为精致了,每期开场看着窦文涛点上一柱熏香,泡上一壶清茶,三五人围坐一隅,契合了一个伪文艺青年的理想生活状态。
④ 第三季圆桌派为什么停更了
《圆桌派第三季》目前已完结,2018年1月至4月,周播2集,一季24集,2018年7月,番外篇《圆桌讲究派》两集。
第一集 明星人设坍塌 形同红牌罚下
马家辉、马未都、蒋方舟和窦文涛再次相聚,围桌而谈,本期的主题是“人设”,蒋方舟说“人设崩塌”就是明星的毕业方式,你赞同吗?窦文涛把马爷的人设定为“老头”,惹得马爷黑脸不满。那么马家辉对人设又有什么另类解读呢?
第二集 爱情里的出界怎么判定?
今年年初,李小璐和皮几万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在本期节目中,窦文涛将和三位嘉宾一起讨论“界限”的问题,那么他们都是如何看待李小璐事件的呢?社交时代到底有没有男女之防?
第三集 渣男:如何一眼识别渣男?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做客本期《圆桌派》,与窦文涛、蒋方舟、马未都共同讨论“渣男”的问题,那么渣男的定义是什么?马爷被女生拒绝后是通过什么方式疗伤的?
第四集 爱哭:何时你变得爱哭了?
陈鲁豫是一位著名的主持人,可她却在近几年的采访中变得特别感性,也很爱哭,这一点被心思细腻的文涛观察到了,那么鲁豫是如何回应“爱哭”的呢?文涛和鲁豫之间发生过哪些趣事?
第五集 佛系:你真的“无所谓吗”?
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词,说的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佛系青年”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那么自称是“佛系青年”的人真的对什么都无所谓吗?
第六集 亲戚:过年需要亲戚吗?
逢年过节,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和家人团聚,回家后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拷问”,不免会产生厌倦感。那么过年到底是过什么?过年需要亲戚吗?
第七集 母亲:你与妈妈的相处模式?
养娃游戏在中国特别受欢迎,同时也影射了我们与父辈以及与下一代的关系,那么韩庚跟他妈妈是一种怎样的相处方式?他为什么被称作“晒妈狂魔”?
第八集 怀旧:青春时光真的美吗?
在本期节目中,蒋雯丽、马未都、马家辉与窦文涛一起围桌讨论“怀旧”这个话题,当马爷18岁的照片被曝光时,蒋雯丽调侃他长得像劳改犯,那么其他三人的旧照又是什么样呢?
第九集 演员:演员是怎样一种生物?
蒋雯丽是一位实力派女演员,塑造过很多经典角色,那么她是如何看待演员这个行业的?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演技的?她的话会给年轻演员带来一些什么启示?
第十集 成就:你有成就吗?
跟普通人相比,梁文道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既饱读诗书,又小有名气,但他自己却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那么道长认为的“成就”是什么?其他三位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第十一集 烂片:怎样算烂?为何会烂?
大美女李艾来到了本期《圆桌派》,和窦文涛、马未都、汪海林一起讨论“烂片”这个话题。那么影视剧拍成什么样就被定义为烂片?到底是编剧烂,还是演员烂?
第十二集 供养:谁养谁?亲密关系的背后
在理想、自由、爱情、婚姻……这些人生节点上,你会选择遵从自己的意愿?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本期节目中,窦文涛诚邀梁文道、周轶君与陈志武讨论子女供养父母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寻找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养老方式。
第十三集 面对逆境 是消极退赛还是背水一战
近年来逆商教育,挫折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洗养尊处优的习气,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己寻求幸福的本能。万家电竞创始人茅侃侃自杀身亡的悲剧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心挣扎?逆商又会如何决定个人格局和人生高度?
第十四集 规则:你怎么理解规则?
在本期《圆桌派》中,周轶君、梁文道、马家辉等人将与大家聊一聊“规则”这一话题。有人说,中国人天生不守规则。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谈及规则,就不得不谈规矩。何又为规矩呢?守不守规则,靠制度,还是靠自觉?本期节目为您一一揭秘!
第十五集 求知:眼花缭乱知识控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是怎样的人,许多现代人会羞于谈论自己所读的书。本期《圆桌派》讨论的是关于“求知”的话题,史航、马伯庸和蒋方舟三位作家围坐一桌,究竟他们有怎样的读书方式?大脑储存的知识究竟与存在电脑中的有何不同?
第十六集 抄袭:侵权这事怎么断?
从“摘抄”到“洗稿”再到“融梗”,如今的抄袭手段已经越发高明多样,这对法律判断也带来了许多障碍。层出不穷的抄袭事件对创作者和文创市场必然都是巨大的伤害。那么关于侵权,到底应该怎么断?我们的“思想”又该如何得到保护?
第十七集 鲜肉:这是好词还是坏词?
不知从何时开始,“小鲜肉”一词开始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然而对于明星来说这个词究竟是好还是坏呢?由于一些所谓的“小鲜肉”没有实力,仅靠颜值大肆捞金,因此这个词变得让人不那么喜欢。那么这个词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第十八集 看戏:看门道与看热闹
戏精这么多,爱看戏的有多少?俗话说,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的看热闹。那么,何为“会看戏的看门道”?何又为“不会看戏的看热闹”?本期《圆桌派》请来王佩瑜、王蒙、梁文道等人聊一聊“看戏”中的门道和热闹。
第十九集 低欲: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低欲望社会》一书中敏锐捕捉到了日本年轻世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态度,他们不愿意再背负风险,晚婚化、少子化,丧失物欲、消费意愿低迷。中国的“佛系青年”与他们不乏相似之处。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道长梁文道、马家辉博士与窦文涛一起从当代青年消费经济观来探讨当今低欲望、异欲望社会现象。
第二十集 艺考:“你的梦想是什么?”
整容一向是演员行业的禁忌,近期马伊琍受邀成为上戏考官,对待考生整容的问题上更是表现出了零容忍的态度。艺考不易考,而艺考生的报名数量却依然逐年递增,艺考季缘何成为整形季?艺考生的整容风又能否被刹住?决定向世界告别的青年导演胡迁对艺术近乎偏执追求的个例又会引发怎样的大众思考?
第二十一集 细节:魔鬼藏在细节里
你曾经因为什么细节被人感动?你曾经被哪本书或哪部电影里的细节震撼?本期《圆桌派》中蒋方舟、史航、马伯庸三位作家将和窦文涛一起聊聊生活中那些最动人的“细节”。
第二十二集 选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这个时代的“功能性文盲”越来越多,很多人只能从书里看到自己已经认定的东西。所以那些成功学家从《资本论》里看到了成功学,从《红楼梦》里解读出职场关系,把《三国演义》“水煮”出驭人之道。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读书呢?
第二十三集 跳槽:跳槽季 越跳越迷茫?
跳槽有风险和成本,现代人基于各种原因跳槽的频率越来越高,究竟跳槽就能改变现状吗?正确的跳槽应该是人生的一次华丽转身,而不是让职场积累的能量减少、归零,甚至成为负数,更不是让自己在跳槽中越跳越迷茫,越跳越杂乱无章,甚至是毁了自己。
第二十四集 失恋是在适时的时候叫停换人
失恋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经历,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但对于正处在失恋中的人,大部分人都会沉溺于失恋带来的痛苦之中,甚至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当你回过头来看,就会觉得失恋就是人生中很可爱的时期。你曾经因失恋做过哪些傻事?失恋以后可以学到哪些东西?
圆桌讲究派
讲究:讲究才是根本
《圆桌派》番外篇回来啦,首期节目和大家聊聊“讲究”这件事。姜文导演总说自己是一个非常不讲究的人,但是却可以为了拍摄一段屋顶打戏而在云南搭了有四万平米屋顶的院落;马未都是个讲究人,尤其对吃这方面颇有心得;孟广美更是喝茶都要从选茶具开始,所以,当我们讲究的时候,我们在讲究一些什么?
选择:一壶浊酒喜相逢
我们总说要“站着挣钱”,但是是“站着”重要,还是“挣钱”重要?《圆桌讲究派》第二集,窦文涛和马未都、孟广美、姜文一起来聊聊我们必须要做的那些选择。肉体与灵魂分开才够开化,姜文导演大赞彭于晏自律性强,身材比古希腊雕塑还漂亮!马未都从内心鄙视钱,谁拿钱都买不走;姜文导演拍电影有心请观众吃饭,就不能嫌贵。
⑤ 《圆桌派》你最喜欢哪一位嘉宾为何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腾讯视频出品的一个访谈类节目《圆桌派》,节目以原作为基础,体现了在圆桌席位上的人人平等的交流方式,并且还原了生活中在圆周旁边聊天的精彩节目的主持人是窦文涛,还有四位固定的嘉宾。
而且节目邀请的也都是一些有经历,有阅历的,在自己的领域都很成功的人。一一蒋方舟为代表的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从蒋方舟口里说出来的经验都是我们现在年轻人所能认知到的东西。
所以说对《圆桌派》里的很多嘉宾我都是很喜欢的,因为他们所说的东西会让我学到很多,也会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
⑥ 《圆桌派》有哪些精彩片段
思维碰撞产生火花。嘉宾们沟通会有赞同,会有争执,有趣,有料。有益于我拓展思维方式。喜爱,昨天看了,话题是知识那期,太赞了。睡觉前还在回味。建议节目未来多请其他嘉宾,共同拓宽节目本身思维边界。(老粉了,基本了解几位固定嘉宾思维模式)凡事有利有弊,看《圆桌派》对我而言,利大于弊。
⑦ 如何评价《圆桌派》
圆桌派基本是锵锵三人行的扩大行,尽量在不触犯红线的前提下说人话的节目。
区别在于锵锵里窦文涛是挑事儿的,蔫坏蔫坏地勾搭两个嘉宾多说话;圆桌里窦文涛是挑梁的,自己下海发表议论的时间明显变多。
⑧ 蒋方舟《圆桌派3》自曝接受恋人出轨一两次吗
由优酷出品的高品质文化节目《圆桌派3》第二期准时上线,文化名嘴窦文涛与马未都、马家辉、蒋方舟大聊“人设”后的“界限”,从男女相处之道讲述爱情界限,期间更是如“历尽劫波夫妻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等金句频频爆出,内容跌宕起伏,令人回味。不少“圆桌粉”纷纷留言互动:“又娱乐又涨知识,根本停不下来!”截至目前,这档最下饭最有“言值”的聊天综艺节目上线两期,就已在豆瓣收获8.9的高分,窦文涛与嘉宾之间不设剧本的即兴聊天,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无限安利这部“精神食粮”:“很喜欢听这几个人聊生活的经验、经历。”
节目中,马家辉提出“爱情是病,婚姻是药,病好之后还要吃一辈子的药,何其荒谬”, 更表示热恋期时,需要判断一下自己,到底是真的处于爱情之中,还是仅仅处在一种高峰体验之中,高峰体验是可以替代的。但蒋方舟却解释自己无法接受对方与其他异性分享恋人之间的私密事,或对于某些事自己的恋人竟可与其他异性相视一笑。在她看来,这远比自己恋人不小心肉体出轨一两次更加让人无法接受。但蒋方舟也表示这种“出轨”是有底线的,不能把底线当指标。
另外,嘉宾们还用各种身边的案例解析“夫妻、情人、知己,三种功能应是分开的,需要何其幸运,才有可能在一人身上实现”。但世上容易说不清的事太多,必须控制好奇心,才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断章取义”。看完节目的网友也忍不住称赞: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社会主流道德与当下动摇的道德诱惑力交锋时,嘉宾们的话让如何自处、如何与异性相处的问题变得更加通透明了。
⑨ 马未都算不算窦文涛《圆桌派》上,最铁的嘉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优酷视频出品的一个访谈类节目《圆桌派》,节目以圆桌为基础,体现在圆桌席位上人人平等并且还原生活中发生在圆桌旁的精彩聊天,节目的主持人是窦文涛,还有四位固定的嘉宾就是马家辉,马未都,蒋方舟,李玫瑾。
《圆桌派》的节目可以说是最下饭的聊天综艺了,没有剧本,在里面都是即兴聊天的,每个人都可以交流自己的价值观点,每一期的话题都会引发思考,节目播出以来也是获得了很多的好评,而且现在已经连续播出几季了,更是深受观众的喜爱。
马未都和其他三位嘉宾也是从开始就一直的在节目中,所以说不是说只有马未都老师是《圆桌派》中最铁的嘉宾,其他的三位还有包括主持人都是节目的铁粉,毕竟也是这么多季,这么多期都在,一直陪伴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