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兵书战策网络小说

兵书战策网络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8-06 13:39:05

⑴ 中国古代的十大兵书分别都是哪十本,作者都是哪些人

中国历史上兵书战策不少,从先秦春秋战国到唐宋,历代兵家皆重视兵书战策,常以熟读兵书作为基本的军事要求。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部书是宋代的军事著作,它的作者不详,但是内容却颇为有趣。

这部书叫《百战奇法》,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籍,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百战奇法》虽然构思巧妙但却还是无法阻挡北宋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之路,宋徽宗父子既然不敢对金作战,《百战奇法》纵然神奇也无力回天。

北宋灭亡后以岳飞韩世忠为代表的南宋初年的名将们奋勇抗金,最终将不可一世的金兵挡在了长江北岸,南宋得以苟延残喘。南宋初年宋对金的作战有些能看到《百战奇法》的影子,只有有了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人物《百战奇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只不过宋高宗和他的父亲如出一辙甚至更进一步,他不但撤回了北伐的军队而且杀了岳飞贬了韩世忠,南宋中兴的希望就此破灭,北方百姓从此常年沦为亡国奴受尽凌辱。

《百战奇法》直到南宋末年才重新被发掘,然而那时候蒙古人已经崛起,南宋最终灭亡也进入了倒计时。

⑵ 请大家介绍一部好书看看吧谢谢了

白鹿原挺不错的,还有乱世佳人,
当然,刘墉的书都不错

⑶ 凤霸魔世之权谋天下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凤霸魔世之权谋天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凤霸魔世之权谋天下
作者:那只老猫
穿越之和魔鬼作交易
更新时间2008-6-29 11:23:55 字数:2838
我是一个相貌平平外加成绩平平却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拼命读书的可怜儿。由于太过平凡,二十几岁了几乎还没谈过什么男朋友,好在本人也不太相信爱情,所以至多也就是自尊受损。虽然本人从小对读书没什么兴趣,不过偶读书还算卖力,那可是关系到本人的饭碗问题哦!这年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这个世道除了自己还能指望谁?好在上天眷顾,让从来不是优等生的我,让苦了二十几年的我,终于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解决了自己的部分生存问题。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长大了还不是一样嫁!这是在落后农村常流行的一句话.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女孩子担心什么生存问题,嫁出去了自然有男人来养你.可是男人这种狗东西靠得住吗?这世界上最善变的就是人心呀!
如此看来,我们80后女子读书的目的,简单说来除了生存问题,不过就是为了2个字:自我.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家庭地位,作为独立的人在这个时代活得精彩动人吧.
本人8岁以前崇拜江姐,好看小人书和革命电影;10岁时崇拜焦裕禄,好读《红岩》;12岁时崇拜保尔柯察金,喜看《钢铁是怎么炼成的》;17岁至今崇拜曹操和李嘉诚,迷恋上了《二十四史》,《史记》,《兵书战策》,《资治通鉴》,《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跟一些商战和耽美书籍。自己都觉得自己越走越邪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现实。
在从父母……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⑷ 兵书战策的内容都包括哪些

兵书战策
中国

名称 作者 时期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其他
先秦时期
孙子兵法 孙伍 春秋
司马法 司马穰苴 春秋
吴子兵法 吴起 战国
孙膑兵法 孙膑 战国
商君书 商鞅 战国

秦汉时期
三略 黄石公 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便宜十六策 诸葛亮 蜀
将苑 诸葛亮 蜀
诸葛亮注阴符经 诸葛亮 蜀
兵法辑佚 诸葛亮 蜀
战略辑佚 司马彪
八阵总述 马隆 晋
握奇经 马隆 晋
古今刀剑录 陶弘景 梁

隋唐五代时期
唐李问对 李靖 唐
李卫公兵法 佚名 唐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李筌 唐
李筌注阴符经 李筌 唐
李筌注孙子兵法 李筌 唐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王真 唐
儒门经济长短经 赵蕤 唐
射经 王璩 唐
黄帝问玄女兵法 佚名 唐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宋
权书 苏洵 宋
衡论 苏洵 宋
几策 苏洵 宋
美芹十论 辛弃疾 宋
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 辛弃疾 宋
九议 辛弃疾 宋
守城录 陈规 宋

明清时期
百战奇略 刘基 明 下载
兵法心要 刘基 明
乾坤大略 王余佑 明
战略 胡宗宪 明
练兵实纪 戚继光 明
火龙神器阵法 焦玉 明
间书 朱逢甲 清
兵经百言 揭暄 清
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 清

近代时期
与“剿赤军”作战要诀 曾中生 解放军
游击战争的要诀 曾中生 解放军
与川军作战要点 曾中生 解放军
军事知识研究 舒玉璋 解放军
追击要点 舒玉璋 解放军
连、排、班长须知 红四方面军 解放军
连指导员须知 红四方面军 解放军
湘军的战术及其对策 红二军团司令部 解放军
论持久战 毛泽东 解放军
超限战 乔良 王湘穗 解放军 下载

外国

长征记 色诺芬 古希腊
海权论 马汉 美国 下载
间接路线战略 利德尔-哈特 英国 下载
沙漠战争规律 隆美尔 德国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普鲁士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军队的大脑 沙波什尼科夫 苏联 解放军出版社 1987年7月
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海军 戈尔什科夫 苏联 三联书店 内部发行
总体战 鲁登道夫 德国

⑸ 诵千古美文,观铁笔春秋,览兵书战策,阅禅理佛经.喜欢热爱看小说的入群28906626.

我会参加的

⑹ 兵书战策 现代版 巴蜀出版社的,哪里有卖的,信誉好点的。谢谢

这本书只有上孔夫子旧书上面买了。早绝版了

⑺ 兵书即今军事著作对吗

不完全正确,确切地说兵书是军事理论著作,现在的军事著作还有军事纪实和其他种类的著作。

⑻ 我国历年来的兵书战策有哪些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家孙武所著。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惠民县)人。他主要活动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他的先祖陈完是陈国(今河南淮阳)带队,因内乱奔齐,受到齐桓公器重,后改姓田。这以后,田氏子孙在齐国世代为官,成为政坛上一支显要的家族。在齐国后来的内争中,田氏曾一度执掌齐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前532年齐国爆发了“田、鲍四族之乱”,孙武由齐奔吴,改姓孙氏,以“孙武子”行世而讳其原姓氏。由于孙武生长在军事世家,使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军事熏陶。齐国是大军事家姜子牙的封地,相传他著有《六韬》、《谋》、《言》、《兵》等多种军事著作。齐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军,事遗产,《管子》一书中的《兵法》、《大匡》、《势》、《九变》等篇都是谈军事的。齐桓公称霸以后,齐国又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活动的中心,成为豪杰荟萃的地方,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孙武研究军事,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使他在青年时代就成为学识渊博的军事奇才。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12年经臭国大将伍子胥的推荐,孙武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阉闾知其谋略过人,善用兵,便用他为将。孙武与伍子胥一起,曾经三次伐楚,一度攻入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一次破越,使吴国成为当时强国之一。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自成体系的军事学著作。它总结了我国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上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孙子》十三篇构筑的思想体系结构,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宏观战略认识体系;一部分是微观战术认识体系。全书对战争的准备,战略计划的制定,战役的组织,战术手段的应用,以及行军、后勤保障、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方法等都做了层次分明的阐述。每篇既是一个独立整体,篇与篇之间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兵学体系。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原名《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全书不分卷次,共包括六套,每套六计,每计由计名、解语、按语三个部分组成;另外书前、书后各有一段文字,本书题作《总论》和《跋》的即是,而《跋》文已残缺不全。我们这次整理,原文以岳麓书社1994年12月出版的《白话三十六计》为底本,参校别本写定。

就文风看,《三十六计》的解语和按语,当非同一人所写,如前者古雅重厚,后者俚而近俗;前者多以《周易》阴阳交易之理进行推演,后者系用个别战例阐释计法;前者宏博精深,后者狭小浅露,等等,二者见识高下,显而易辨,断非出自一人之手,甚至亦非同一时代的作品。有人认为《三十六计》成书可能在明清之际,虽是主观推测,然而亦可备一说;至于原书和按语确系何时何人所作,还有待学者详加考论。

在数以千计的古代兵书中,《三十六计》极具特色。首先它以《易》理为立论的理论基础,深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民族特点,极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其次,它的计名全用四字或三字的成语或常语为之,既可深入浅出地揭示每条计策的内容,又便于记忆传诵,利于在群众中普及。所以,其书虽然不受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但却仍能流传至今,几至于尽人皆知,而且不仅用在军事方面,还广泛地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中传播最广、实用性最强、带有某种生活教科书性质的,雅俗共赏、文武皆宜的一部“奇书”,享誉海内外。

由于《三十六计》不仅其谋略思想脱胎于《周易》,而且书中还大量引用《周易》条文(36条计谋中共引《周易》27次,涉及22卦),所以弄通书中引用的《周易》原文的意义,正确理解其中的精理要妙,便成了阅读《三十六计》的难点所在。因此,介绍一点与《三十六计》关系密切的《周易》的知识,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三略

《三略》又称飞黄石公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颁定的“武经”之一,旧题为黄石公所著。

黄石公为秦末隐士,曾在下邳圮上授书给张良,事见《史记·留侯世家》,但此说已为专家推翻。西汉初年,张良、韩信编辑兵书、共计182家,精选35家,其中没有《三略》;汉成帝时,步兵校尉续编兵书,共收53家,其中仍没有《三略》直到三国时,才有《三略》之称。魏明帝时李康作《运命论》有“张良受黄石公之荷,诵《三略》”。可见《三略》成书较晚,约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三略》分上、中、下三部分。作者自称“《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能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统将御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可见本书能帮助读者治世安邦、统军御众,是一部内容丰富,理论深刻的军事专著。

司马法

《司马法》又称《司马嚷苴兵法》、《军礼司马法》、《古司马法》等,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旧题司马嚷苴撰。

《史记·司马嚷苴列传》说:司马嚷苴是春秋末期齐国人,田完之苗裔,精通兵法。景公时晋、燕伐齐,齐师大败。相国晏婴以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推荐给景公,被任命为将军。司马嚷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认为当务之急是振奋军心,先将期而后至的景公宠臣监军庄贾斩首示众,又以军中不驰的名义,斩景公使节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全军震恐,争相赴战。晋燕军闻迅而逃,他得以顺利收复失地,名声大震。景公尊为大司马,田氏也因此日尊于齐。后受谗被解职,不久即病死。

《司马法》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史记·司马嚷苴列传》说:“齐威王使大大追论古者司马兵法附嚷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嚷苴兵法》。在汉代,《司马法》就已很受重视。司马迁称道《司马法》为“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礼类,称为《军礼司马法》。宋人推出“武学七书”时,亦有《司马法》。《四库全书总目》称《司马法》“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祖义,三代军政之遗规,犹藉存什一于千百。”可见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此书。《汉书·艺文志》说《军礼司马法》155篇,今仅存3卷,5篇。

新书

《新书》是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所著。《新书》凡50篇,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首先,以大量篇幅,重点阐释为将之道。众所周知,兵以将为本。在军事方针确定之后,将领是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故古人有“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说。作者谙熟治军之妙,讲述了将领应牢牢掌握兵权(兵权),如何识别将领的品德、性格、能力(知人),将领类别的划分(将才、将器等),将领常犯的毛病(将弊),将领应具有的品质、才能(将志、将器等),将领应遵循的诫律(将诫),将领应有自己的亲信(腹心),将领应有宾客幕僚(三宾、),将领应赏罚分明(整师),将领应爱兵如子(将情),将领应严明号令(威令)等十几个方面的问题,显示了作者对将领的重视。在这些论述中,作者或引经据典,或详细说明,既有深度又很全面,既是传统军事理论的升华,又是来自斗争实际的总结。

其次,作品还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治军带兵的严肃性及战略战术的灵活性。如《习练》、《军蠹》、《逐恶》、《重刑》、《谨候》、《机形》、《应机》、《便利》。

其三,作品中谈到了对人的重视。如《假权》、《将诫》、《择材》、《和人》。

其四,作品中许多篇章阐述了思想深刻、富有哲理的治国、修身之道,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如《将刚》、《自勉》、《戒备》。

⑼ 有哪些值得看的的国产推理小说

前面的筒子答的很详细,我推荐一本《清明上河图密码》吧。
目前已经出到第三部了。




"清明"密码绕连环,旷世奇局欲叫绝。庙堂市井谁人语??

汴河桨橹声已远,千古名图诉风霜。掩卷深思试问“义”。?

读完《清明上河图密码1》,记得那时已至深夜;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忍不住手痒,填了一阙《浣溪沙》;对仗不甚工整,词意也随心所欲,谨以此表达看完全书后内心的激荡。如今盼到《清明上河图密码3》上市,初读便不忍放下,一气读完,依旧是恍然大悟、拍案叫绝、酣畅淋漓之感。小说延续了作者冶文彪一以贯之的细致、凝练、周密、严谨的写作风格,实为悬疑推理类小说之佳品。

《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一部围绕"讼绝"赵不尤、第二部围绕"牙绝"冯赛展开;此第三部,乃以汴京禁军教头"斗绝"梁兴为主角、以其一连串诡秘凶险的经历为主线,围绕十万石军粮不翼而飞、三百一十七名孩童被掳、金明池争标之时水中冒出黑色骷髅之种种诡异恐怖事件,追查真相、探寻谜底,为读者奉上了一道悬疑推理的盛筵。

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用细致入微的画笔对北宋时期东京汴梁的城市风貌、社会各阶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卞梁城市管理运转进行了全方位式的展现;《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系列小说则尝试用文字还原北宋时期京城的城市风貌、市井生活、社会机制及隐藏在太平盛世背后的风云变幻与危机重重。

就语言风格而言,小说沿用了“宋元话本”的写法:从引子"鬼搬粮"即十万石军粮不翼而飞开始,到穿插小说头尾的三百一十七名孩童被"食儿魔'掳走、梁兴所遇"狗怪抢新火"等种种可怖事件,均体现了以"怪"为主、猎奇取胜的题材特征;描写笔法上,作者语言风格变换自如,心理描写非常契合书中人物的身份特征,颇有宋元白话小说之风。跟着施有良精心研习兵法的梁兴为人处世、思谋决断时常常以兵书战策中包含的义理为指引,但缅怀曾经的红颜知己邓红玉时,也体现出了绕指柔,即兴填就一阕《步花间》;而描写市井百姓的生活、对话及心理变动时,语言却诙谐生动,非常"接地气",从各色人物的名号即可见一斑:彭嘴儿、鼓儿封、黄百舌、黄鹂儿等等;这些人物生活在汴河北街、榆疙瘩街、鱼儿巷、羊儿巷、针眼胡同里,沉浸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耳边仿佛也听得到汴河上的桨橹声声、阡陌间的牛羊嘶鸣,北宋时期卞梁的生活百态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生动无比。

将故事置于《清明上河图》成画时代的北宋,内容虽属虚构,但小说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北宋时代的经济、社会、军事现状。此部的主角为禁军“斗绝”梁兴,故事中的多名人物也都是军士。故事的最后,原来这一系列诡秘事件的始作俑者居然是在东南生事的方腊及其摩尼教众,读者不禁恍然大悟:北宋的军备废弛确实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克扣粮饷、层层盘剥的现象多有所见,以至于敌对势力的渗透相当容易,也难怪乎造就了一个历史上“富而不强”的“弱宋”。

但是,跳出时代的狭隘与现实的无奈,忧国忧民、身怀抱负的人从来就不少。“斗绝”梁兴自小苦心钻研武学,在好友施有良的指点下,以兵书中蕴含的哲理为立身处世之本;借梁兴的思绪与经历,读者得以领略经典兵书战策之深义;此外,全书150个章节,每一章的开始都以《武经总要》中的“金句”为引,也为读者引介了这部研究宋代之前军事思想的综合著作。

总的来说,阅读这部小说,不仅能够以轻松、生动的方式学习、熟悉宋朝历史,更能在追寻谜底的过程中体味推理探寻之魅力。作为读者,读完全书,竟有不舍读罢之感。同时,有些谜团也在脑海中盘桓不去,仍似未解:

书中出现了韩世忠、梁红玉等在话本野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但着墨不多;韩世忠何时与梁红玉相遇?梁红玉房中养伤的男子到底是谁?曾经出入梁红玉房间、身怀绝技且心狠手辣的紫瘢脸妇人又是何人?

尾声《喝火令》中,简单交代了人物的去向:“梁兴决意去当面会会那个梁红玉”;“韩世忠自入伍以来,虽然屡建战功,却始终有些怅闷,觉着自己身上气力只使了二三分。如今天下局势日益混乱……想到此,他胸中壮怀与忧闷冲撞不已,遂趁着酒兴,吟了一阕《喝火令》……”,下一部《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精彩,是否就会由此二人为引展开呢?我们拭目以待!

⑽ 兵书战策是什么意思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家孙武所著。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惠民县)人。他主要活动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他的先祖陈完是陈国(今河南淮阳)带队,因内乱奔齐,受到齐桓公器重,后改姓田。这以后,田氏子孙在齐国世代为官,成为政坛上一支显要的家族。在齐国后来的内争中,田氏曾一度执掌齐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前532年齐国爆发了“田、鲍四族之乱”,孙武由齐奔吴,改姓孙氏,以“孙武子”行世而讳其原姓氏。由于孙武生长在军事世家,使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军事熏陶。齐国是大军事家姜子牙的封地,相传他著有《六韬》、《谋》、《言》、《兵》等多种军事著作。齐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军,事遗产,《管子》一书中的《兵法》、《大匡》、《势》、《九变》等篇都是谈军事的。齐桓公称霸以后,齐国又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活动的中心,成为豪杰荟萃的地方,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孙武研究军事,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使他在青年时代就成为学识渊博的军事奇才。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12年经臭国大将伍子胥的推荐,孙武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阉闾知其谋略过人,善用兵,便用他为将。孙武与伍子胥一起,曾经三次伐楚,一度攻入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一次破越,使吴国成为当时强国之一。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自成体系的军事学著作。它总结了我国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上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孙子》十三篇构筑的思想体系结构,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宏观战略认识体系;一部分是微观战术认识体系。全书对战争的准备,战略计划的制定,战役的组织,战术手段的应用,以及行军、后勤保障、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方法等都做了层次分明的阐述。每篇既是一个独立整体,篇与篇之间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兵学体系。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原名《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全书不分卷次,共包括六套,每套六计,每计由计名、解语、按语三个部分组成;另外书前、书后各有一段文字,本书题作《总论》和《跋》的即是,而《跋》文已残缺不全。我们这次整理,原文以岳麓书社1994年12月出版的《白话三十六计》为底本,参校别本写定。

就文风看,《三十六计》的解语和按语,当非同一人所写,如前者古雅重厚,后者俚而近俗;前者多以《周易》阴阳交易之理进行推演,后者系用个别战例阐释计法;前者宏博精深,后者狭小浅露,等等,二者见识高下,显而易辨,断非出自一人之手,甚至亦非同一时代的作品。有人认为《三十六计》成书可能在明清之际,虽是主观推测,然而亦可备一说;至于原书和按语确系何时何人所作,还有待学者详加考论。

在数以千计的古代兵书中,《三十六计》极具特色。首先它以《易》理为立论的理论基础,深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民族特点,极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其次,它的计名全用四字或三字的成语或常语为之,既可深入浅出地揭示每条计策的内容,又便于记忆传诵,利于在群众中普及。所以,其书虽然不受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但却仍能流传至今,几至于尽人皆知,而且不仅用在军事方面,还广泛地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中传播最广、实用性最强、带有某种生活教科书性质的,雅俗共赏、文武皆宜的一部“奇书”,享誉海内外。

由于《三十六计》不仅其谋略思想脱胎于《周易》,而且书中还大量引用《周易》条文(36条计谋中共引《周易》27次,涉及22卦),所以弄通书中引用的《周易》原文的意义,正确理解其中的精理要妙,便成了阅读《三十六计》的难点所在。因此,介绍一点与《三十六计》关系密切的《周易》的知识,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三略

《三略》又称飞黄石公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颁定的“武经”之一,旧题为黄石公所著。

黄石公为秦末隐士,曾在下邳圮上授书给张良,事见《史记·留侯世家》,但此说已为专家推翻。西汉初年,张良、韩信编辑兵书、共计182家,精选35家,其中没有《三略》;汉成帝时,步兵校尉续编兵书,共收53家,其中仍没有《三略》直到三国时,才有《三略》之称。魏明帝时李康作《运命论》有“张良受黄石公之荷,诵《三略》”。可见《三略》成书较晚,约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三略》分上、中、下三部分。作者自称“《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能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统将御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可见本书能帮助读者治世安邦、统军御众,是一部内容丰富,理论深刻的军事专著。

司马法

《司马法》又称《司马嚷苴兵法》、《军礼司马法》、《古司马法》等,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旧题司马嚷苴撰。

《史记·司马嚷苴列传》说:司马嚷苴是春秋末期齐国人,田完之苗裔,精通兵法。景公时晋、燕伐齐,齐师大败。相国晏婴以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推荐给景公,被任命为将军。司马嚷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认为当务之急是振奋军心,先将期而后至的景公宠臣监军庄贾斩首示众,又以军中不驰的名义,斩景公使节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全军震恐,争相赴战。晋燕军闻迅而逃,他得以顺利收复失地,名声大震。景公尊为大司马,田氏也因此日尊于齐。后受谗被解职,不久即病死。

《司马法》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史记·司马嚷苴列传》说:“齐威王使大大追论古者司马兵法附嚷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嚷苴兵法》。在汉代,《司马法》就已很受重视。司马迁称道《司马法》为“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礼类,称为《军礼司马法》。宋人推出“武学七书”时,亦有《司马法》。《四库全书总目》称《司马法》“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祖义,三代军政之遗规,犹藉存什一于千百。”可见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此书。《汉书·艺文志》说《军礼司马法》155篇,今仅存3卷,5篇。

新书

《新书》是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所著。《新书》凡50篇,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首先,以大量篇幅,重点阐释为将之道。众所周知,兵以将为本。在军事方针确定之后,将领是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故古人有“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说。作者谙熟治军之妙,讲述了将领应牢牢掌握兵权(兵权),如何识别将领的品德、性格、能力(知人),将领类别的划分(将才、将器等),将领常犯的毛病(将弊),将领应具有的品质、才能(将志、将器等),将领应遵循的诫律(将诫),将领应有自己的亲信(腹心),将领应有宾客幕僚(三宾、),将领应赏罚分明(整师),将领应爱兵如子(将情),将领应严明号令(威令)等十几个方面的问题,显示了作者对将领的重视。在这些论述中,作者或引经据典,或详细说明,既有深度又很全面,既是传统军事理论的升华,又是来自斗争实际的总结。

其次,作品还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治军带兵的严肃性及战略战术的灵活性。如《习练》、《军蠹》、《逐恶》、《重刑》、《谨候》、《机形》、《应机》、《便利》。

其三,作品中谈到了对人的重视。如《假权》、《将诫》、《择材》、《和人》。

其四,作品中许多篇章阐述了思想深刻、富有哲理的治国、修身之道,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如《将刚》、《自勉》、《戒备》。

战略与战略学

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国内外形势的估量和对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分析;对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战争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方向、战略阶段和主要作战形式的确定;战区划分;战场准备;武装力量的建设;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研究;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战略后方建设;国防工业的布局和武器装备的研制、更新;动员体制的确立;国防工程的计划和实施;战略指挥系统的组建和完善;作战序列的确定;战略协同的组织;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战略后方的调配;以及如何抓好有关全局的枢纽和环节、适时实施战略转变、夺取战略主动权等。

战略的基本类型是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战略学是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科学。它从战争的实践来,是战争经验的理论概括,并在政治的制约下,分析战争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的规律和对战略的影响,战争指导的历史经验和未来战争的性质、特点,进行战争的样式、方法、战略方针、战略计划、战略布局、战略指挥等以及后方勤务、战略后备等,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指导原则,阐明驾驭战争的理论。战略学在军事学术中处于主导地位,统率战役和战术学。

北约的新战略

北约在科索沃大打出手,把炸弹和战争灾难强加在了南斯拉夫人民头上,这在北约内部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北约首脑们就科索沃危机展开了讨论,但却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其后,终于在相互妥协中通过了新军事战略构想。然而,它仍旧未能摆脱冷战思维模式,字里行间透出浓烈的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

(1)从“集体防御”转为“捍卫共同利益”。美国一再强调,北约除保护各成员国的领土不受侵犯外,还要能在北约防区外采取军事行动,以捍卫美国和欧洲的共同利益。

(2)体现美国的意志。北约军事战略和作战方针,主要是在美国军事理论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因而随着美国各个不同时期军事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3)北约内部分歧犹存。北约内部争吵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要不要扩大北约行动范围;北约在防区外采取军事行动是否需要联合国授权;北约要不要改变核威慑政策。

(4)欧洲安全主导权的争夺。美国和欧洲盟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源于北约内部对欧洲安全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5)新战略中的霸权逻辑。北约“集体军事干预扩张”的新战略,其前提条件是日益膨胀的军事实力,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推行对外“干预扩张”,实际上带有一种霸权主义的逻辑。

热点内容
韩国之创业小说排行 发布:2025-07-12 05:38:11 浏览:22
雍正皇后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2 05:23:28 浏览:780
bl言情小说吧 发布:2025-07-12 05:18:32 浏览:683
超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2 05:09:13 浏览:428
佐助重生的好看的小说大全 发布:2025-07-12 05:09:12 浏览:795
幽默搞笑短篇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2 04:59:56 浏览:895
灵异盗墓gl小说排行 发布:2025-07-12 04:42:06 浏览:163
鹿晗总裁小说完结 发布:2025-07-12 04:41:21 浏览:587
中国男主在日本校园的小说 发布:2025-07-12 04:40:33 浏览:382
好看的灵异小说带言情的 发布:2025-07-12 04:35:05 浏览: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