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小说构思
㈠ 古龙武侠和金庸武侠小说解惑清楚的进来
古龙的小说写得波云诡谲,奇峰迭出。
很多都有推理小说的感觉,情节跌宕,跳跃性很大,少数编剧导演可以将其整理的和小说一样
吸引人,叙述方式也独树一帜,有些改成电视剧以后便无小说悬念横生的感觉。
㈡ 古龙写的武侠小说先后次序是什么
由新诗入门。初中时曾在《联合报》发表新诗(1952)。
第一篇拿稿费的小说:短篇文艺《从北国到南国》(1955)。
生平撰写武侠小说六十余部。
第一部:《苍穹神剑》(1959-1960)。
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著作:《楚留香系列》
知名度、流传度最广的小说:《楚留香系列》
篇幅最大的武侠小说:《绝代双骄》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读者肯定的“古龙第一书”:《多情剑客无情剑》。
先有剧本后有小说、取消章回体的奇书:《萧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时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欢乐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陆小凤传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为背景者:《绝不低头》。
最痛苦的创作经历: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国时报》腰斩。
最后发表的武侠小说:《大武侠时代》系列(1985)。
㈢ 楚留香传奇是金庸和古龙合著的吗,为啥古龙邀请金庸来构思是因为写不出来吗
《楚留香传奇》为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邀请金庸为其构思剧情,并由自己亲自写作的武侠小说,古龙在散文集《谁来跟我干杯》中透漏了这一点。
从1963年起,古龙接连发表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六部长篇,超过百万字,质量也明显提升,遂跃登为武侠小说“四大天王”之一。被坊间传为美谈的是,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报》向古龙邀稿《绝代双骄》,自此,古龙与金庸结识。
1967年年初,古龙的《楚留香传奇》破茧而出,此书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于一体,自立门派,树立起“新派掌门人”的标杆。那年5月,金庸因故离开香港,前往欧洲长期居住。金庸临行前要选择一位优秀的武侠小说作家代替他填补在《明报》副刊中那个本来刊登《倚天屠龙记》的版位。他看了《楚留香传奇》之后选中了古龙,吩咐副总编辑潘粤生去台湾商洽此事。潘粤生不认识古龙,便邀《快报》总编辑邝荫泉一同到了台北,约古龙到饭店吃饭。潘粤生诚恳地向古龙道明了来意,古龙当然同意,立即答允下来。邝荫泉听说选择古龙是金庸的主意,认为金庸一定法眼无差,便趁此机会邀请古龙也替《快报》写一篇武侠小说,古龙也答应了。
自此以后,古龙的武侠小说同时在香港两家畅销的报纸上刊登,读者反响非常好,印成单行本后大为风行。古龙为《明报》写的武侠小说便是《流星·蝴蝶·剑》。邵逸夫看中了这本小说,向古龙买下改编电影的版权,由倪匡任编剧,楚原任导演,拍成电影于1976年在香港上映。该片十分轰动,创造了武侠电影的又一个高峰,也缔造了古龙的电影时代。
自此,古龙的写作事业如日中天,开启了此后十余年的古龙武侠小说黄金时代。他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成为武侠史上的不朽名著。《萧十一郎》《三少爷的剑》等作品均广受欢迎,几乎每一部都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这个时期,金庸每到台湾,就会邀古龙一起吃饭、喝酒,聊武侠,说电影。两人还经常互通电话,隔着海峡诉说寂寞,有时从午后一直聊到天黑。
1972年,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行将结束,他写信向古龙约稿,请他长期为《明报》撰写武侠小说。知名武侠小说研究者陈墨说,古龙的朋友于东楼曾告诉他,古龙接到金庸来信时,于东楼正好在场。那时古龙风头正盛,来函很多,根本来不及细看。当时他正准备洗澡,就漫不经心地把一封香港来信递给于东楼,让于将信拆开。于东楼拆开一看,竟然是金庸的约稿信,急忙把信给古龙看。古龙读完金庸的信,简直难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半天不说一句话。此后,古龙即开始为《明报》撰写“陆小凤系列”,在《明报》连载时,获得空前成功。
1985年9月21日,48岁的古龙留下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名言后去世。金庸心中哀痛,留下祭奠古龙的手迹:“古龙兄为人慷慨豪迈,跌宕自如,变化多端,文如其人,且复多奇气。惜英年早逝,余与古兄当年交好,且喜读其书,今既不见其人,又无新作可读,深自悼惜。”
㈣ 对比分析金庸,梁羽生,古龙小说的特点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㈤ 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武侠小说名家的写作风格
==以作品内容而论
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情、经历有关。
==小说情节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
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枝叶繁茂,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
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服。
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小说武功的描写
至于小说武功的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
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 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
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
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 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的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小说的语言技巧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
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
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
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㈥ 古龙写的武侠小说全列表
苍穹神剑 (1960年出版)处女作
月异星邪 (1960)
剑气书香 (1960)后半部由墨余生代笔
湘妃剑 (1960)
剑毒梅香 (1960)上官鼎代笔
孤星传 (1960)
失魂引 (1961)
游侠录 (1961)
护花铃 (1962)
彩环曲 (1962)
残金缺玉 (1962)
飘香剑雨 (1963)
剑玄录 (1963)
剑客行 (1963)
浣花洗剑录 (1964)
情人剑 (1964)
大旗英雄传(铁血大旗) (1965)
——以上为早期作品, 为生计而作, 多为模仿他人, 尚未形成风格.
武林外史 (1965)
名剑风流 (1966)结尾由乔奇代笔
绝代双骄 (1967)
楚留香传奇(铁血传奇)
血海飘香 (1968)
大沙漠 (1969)
画眉鸟 (1970)
楚留香续集
鬼恋侠情 (1970)
蝙蝠传奇 (1971)
桃花传奇 (1972)
新月传奇 (1978)
午夜兰花 (1979)
多情剑客无情剑(风云第一刀) (1970)
九月鹰飞 (1974)
欢乐英雄 (1971)
大人物 (1971)
萧十一郎 (1973)
火并萧十一郎 (1976)
流星·蝴蝶·剑 (1973)
七种武器
长生剑 (1974)
碧玉刀 (1974)
孔雀翎 (1974)
多情环 (1974)
霸王枪 (1975)
离别钩 (1978)
拳头 (1976)非“七种武器”之一, 误收入
天涯·明月·刀 (1975)
七杀手 (1975)
剑·花·烟雨·江南 (1975)
枪手·手枪) (1975)现代枪战小说
三少爷的剑 (1975)
陆小凤传奇
陆小凤传奇 (1976)
绣花大盗 (1976)
决战前后 (1976)
银钩赌坊 (1977)
幽灵山庄 (1977)
凤舞九天 (1978)
剑神一笑 (1981)
边城浪子 (1976)
血鹦鹉 (1976)
白玉老虎 (1976)
白玉雕龙 (1981)由中碎梅代笔
大地飞鹰 (1976)
圆月弯刀 (1977)由司马紫烟代笔
飞刀·又见飞刀 (1977)
英雄无泪 (1978)
七星龙王 (1978)
风铃中的刀声 (1980)结尾由于东楼代笔
怒剑狂花 (1982)由丁情代笔
那一剑的风情 (1982)同上
边城刀声 (1983)同上
猎鹰·赌局 (1984)遗作, 短篇
㈦ 以“论古龙武侠小说中的意境”为题,写一份论文提纲
着个比较麻烦,有空找我聊
㈧ 简析古龙武侠小说的现代意识。
1孤独感与荒诞。
《三少爷的剑》、《萧十一郎》等作品中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一种彻骨的悲凉。孤独是我们的时代病。剧情中亦有许多依据人性衍生的荒诞情节。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烙印。
2
变态心理
古龙小说中有许多描写变态心理的地方,比如《陆小凤》中的宫九,《萧十一郎》中的哥舒天好多好多。现代派中也有很多变态心里的描写。像是三岛由纪夫的《爱的饥渴》、《午后曳航》等,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等。
3
侦探与反侦探
侦探小说可以说是西方通俗小说之王。在后现代主义的许多作家中刻意模仿侦探小说套路,比如说阿兰·罗布·格里耶和博尔赫斯的一些作品。可是里面又往往带有反侦探的痕迹,借以表达理智的失败,和人生的偶然性。古龙有许多推理题材的东西。可是里面又有许多变数,可以说是及肯定了理智也肯定了偶然性。
4
间隔感
十九世纪的小说受当时理性主义影响,描写场景人物力求真实,现代派却更加讲求一种隔离感,与现实不同的感觉,人物也不细细描摹,只是一种抽象,读者甚至不会知道主人公的外貌服饰等细节。古龙虽没有西方一些作家那么极端,可是却能看到其影响,比如人物出场时,不去娓娓道来背景故事,而是直接渲染。
一点浅见,望采纳,很缺金币啊~
㈨ 金庸 古龙 梁羽生 他们的小说各有什么风格 ,有没有网友可以分析一下!
1)三位大师的共同之处,就是书中对人性、情感的描写都非常精彩。
我看金庸的小说比较多,重点说金庸吧
金庸小说大多非常有气势,并且,他描写“侠”多过描写“武”,很多角色能体现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像陈家洛,为了反清居然连香香公主都能放弃,郭靖更不用说了,袁承志多少也有这方面表现,萧峰更是为了阻止战争而牺牲自己的性命......当然也有例外,有像荻云、令狐冲这样情愿做隐士的角色,也有韦小宝这类滑头,至于《白马啸西风》的李文秀是个小女孩,就不多说了,但李文秀身上也有一种“隐士”的感觉......)。
金庸的书里大多数主角都有一种“出世”的表现,做“陶渊明”的心情多一些(就连萧峰的最大愿望都是和阿朱一起到塞外木马放羊,东邪黄药师、老顽童周伯通、杨过都是代表人物,令狐冲更是如此,这样的人物几乎每部金庸小说里都有)。
虽然这么说,但金庸小说却没有固定的路数,他14部长篇小说里,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是每部作品之间却又有很多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我形容为是一种“金庸的感觉”......
而且金庸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强,每个角色都能写的非常生动(这也是为什么“金庸戏”的演员不怎么好找的主要原因,想想能演活“韦小宝”的有几人?......)
梁羽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武”多过描写“侠”,他的小说往往要用好几页纸来很细致的描写打斗的整个过程细节(就武功的描写这一点而言,金庸正好介于梁羽生和古龙之间,金庸对武功描写是可以收放自如,想长的时候就长些,想短的时候就短些)。他的故事,也要更侧重于儿女情长一些,而且他似乎有一种“塞外情节”,很喜欢写大漠,或者中国边境地带的故事......
古龙是个很量产的作者,一生写了70多部长篇小说,我看过的并不多,只有《小李飞刀》《陆小凤》系列种的几部以及《绝代双骄》和《萧十一郎》。除了那种“一击必杀”的武术形式以外,我看这几部小说后的感觉是,古龙非常擅于描写武林中的恩恩怨怨和险恶的江湖,他的小说中阴谋诡计总是一环套着一环,很有一种“构建在武侠故事上的悬疑推理小说”的感觉(特别是《陆小凤》),虽然说梁羽生和金庸的作品里也设计有谜团,但是都不如古龙小说用的多......
2)金庸:丰富; 梁羽生 :直线;古龙:取巧。
3)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