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小说史古代部分
⑴ 中国武侠小说史的基本信息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7月1日)
平装: 39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07553724
条形码: 9787807553724
商品尺寸: 23.6 x 16.8 x 2.8 cm
商品重量: 621 g
ASIN: B001EC63D6
⑵ 中国武侠小说史的内容简介
武侠小说是中国小说类型中极为重要的一大类别。自古至今,武侠小说一直流传不衰,尤其是当代,以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名家为代表的“新武侠”流派,无论在思想内涵,或是叙事技巧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吸引了海内外一个社会层面相当广大的读者群,成为当代文学中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 本书试图对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源流、发展、得失及其与中国社会和民众文化心理的关系,以及其特殊的文化价值,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⑶ 中国武侠小说史论 叶洪生下载txt
《中国武侠小说史论》作者叶洪生.txt
分享给你。注意,手机用户看不到附件。留下邮箱发给你。
⑷ 求《中国武侠小说史》。罗立群写的
没看过 友情帮顶
推荐你看一本科幻小说 平机王 作者 卡通习练者
科幻小说《平机王》作者卡通习练者在工作之余,认真研习小说和连环画创作,为了给各位年轻的读者朋友,有好的作品看。
年轻的读者朋友们,你们一定要支持卡通习练者的创作,支持原创,支持所有为了中国大陆地区原创动漫事业发展而努力的人。
愿我们中国大陆地区原创动漫事业的明天会更好
⑸ 公案小说的相关书目
《中国武侠小说史略》----王海林
《中国武侠小说史》----罗立群
《侠的踪迹——中国武侠小说史论》----徐斯年
《中国英雄侠义小说通史》----陈颖
《中国武侠小说史》(古代部分)----刘荫柏
《伟大的同情——侠文学的主题史研究》----王立
《公案小说史话》----黄岩柏
《侠义公案小说史》----曹亦冰
《中国公案小说史》----黄岩柏
《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孟犁野
⑹ 中国武侠小说史的书籍目录
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序
原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侠的起源
二、侠与盗
三、武侠小说的演变
四、小说“武功”
五、武侠小说的新派与旧派
六、武侠小说与民族文化心理
七、侠士、武士、骑士文化异同及其文学比较
八、武侠小说的定名和范围
第二章 武侠小说的雏形期
一、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的影响
二、最早的一篇武侠小说:《燕丹子》
三、魏晋小说中诡奇怪诞的侠客
第三章 武侠小说的成熟期
一、唐代武侠小说的繁荣
二、唐代武侠小说的内容
三、唐代武侠小说的艺术特征
四、唐代武侠小说的地位和影响
五、宋元文言的模仿之作
第四章 明代短篇武侠小说
一、明代白话短篇武侠小说
(一)明代白话短篇武侠小说的内容
(二)明代白话短篇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二、明代文言武侠小说及《剑侠传》
第五章 武侠小说史上的里程碑《水浒传》
一、《水浒传》成书过程中的侠盗意识
二、 《水浒传》与《史记瞄侠列传》
三、梁山上的“盗气”
四、水浒英雄的行侠特征
五、真实而传奇的武侠世界
六、侠的悲剧结局
七、《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章 武侠小说的盛行期
一、明末至晚清武侠小说总论
(一)社会环境的状况为武侠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二)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促使武侠小说兴盛
(三)武术的空前极盛成为武侠小说急剧发展的重要动因
二、承《水浒传》余绪的“忠义盗侠”小说
《禅真逸史》 《水浒后传》 《后水浒传》 《荡寇志》 《绿牡丹全传》
三、武侠公案小说
《施公案》 《忠烈侠义传》 《圣朝鼎盛万年清》 四、幻想剑仙小说 《济公全传》 《七剑十三侠》
五、儿女英雄小说
《侠义风月传》 《三门街》 《儿女英雄传》
六、文言短篇武侠小说和《续剑侠传》
第七章 武侠小说的狂潮期(1911~1949)
一、民国年间武侠小说总论
二、武坛两巨子“南向北赵”
《江湖奇侠传》 《近代侠义英雄传》 《奇侠精忠传》
三、武坛三健将:姚民哀、顾明道、文公直
《四海群龙记》 《荒江女侠》 《碧血丹心》三部曲
四、奇幻绝伦的“剑仙”李寿民
《蜀山剑侠传》
五、凄绝哀婉的“情侠”王度庐
《鹤惊昆仑》 《宝剑金钗》 《剑气珠光》 《卧虎藏龙》 《铁骑银瓶》 《燕市侠伶》
六、“技击派”大家白羽、郑证因
《十二金钱镖》 《偷拳》 《鹰爪王》
七、采撷众长、自立门户的朱贞木
《七杀碑》 《虎啸龙吟》 《罗刹夫人》
第八章 推陈出新的海外新派武侠小说
一、海外新派武侠小说总论
(一)海外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展概况
(二)海外新派武侠小说兴起的原因
(三)对海外新派武侠小说的总体评价
二、武林长者梁羽生
《萍踪侠影录》 《女帝奇英传》 《云海玉弓缘》
三、武林盟主金庸
(一)武功的不同凡响
(二)现实的深入思考
(三)人物的立意与创新
(四)价值取向与技巧运用
(五)庄谐参伍的独特风格
四、江湖剑客:卧龙生与司马翎
《天香飙》 《剑海鹰扬》
五、武林怪杰古龙
《楚留香传奇》 《七种武器》 《多情剑客无情剑》
六、江湖闯将:温瑞安、黄易 《刀丛里的诗》 《寻秦记》
第九章 生机无限的大陆新派武侠小说
一、大陆新派武侠小说创作总论
二、代表作家作品分析
(一)大陆武侠小说复兴第一阶段 (1980年至90年代中期)
冯骥才:《神鞭》
冯育楠:《津门大侠霍元甲》 《总统与大侠》
残墨:《神州擂》 《追魂箫与无形剑》
(二)大陆武侠小说复兴第二阶段 (90年代末期至2007年底)
萧鼎:《诛仙》 凤歌:《昆仑》
沧月:《剑歌》 步非烟:《武林客栈?蛊神劫》
小椴:《杯雪?夜雨打金荷》
杨叛:《死香煞》
小非:《三姑娘的剑》
司马嘶风:《我是刀神》
后 记
⑺ 请问一下中国武侠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
武侠小说 从何而来?
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卫国,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尤其是统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国古代教学,是文武并重的,《周礼》中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中的射与御,就是射箭、驾战车挥刀枪作战的。《汉书.艺文志》亦载“剑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称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为基本技能,据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刘宋时,已有武术之称。会武术的人,一方面进入朝廷的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这类人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会在浴血沙场的同时,求得功名富贵。
但总有一类人,就象现在的执政党与在野党一样,对朝廷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在武术上的在野党就是那些号称侠客的人。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落民间,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这也原本没有错,但也有因所谓重感情、讲义气而犯糊涂的时候,只为报恩或复仇,可以置国家法律与他人利益于不顾,这就是韩非子说的:“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个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当侠客们啸聚山林,当起“绿林好汉”来“替天行道”,公然与当权者叫扳时。这种行为,却得到老百姓的拥载,这同时也是侠植根人们心中,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如瓦岗寨的程咬金、秦叔宝等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等。
一部《水浒》,能流传千古,恐怕还与它宣扬的侠义精神密切相关。而这种大规模的侠士聚集于绿林,并自称绿林好汉,这也大概是后来武林的出处,不仅取其山野之间自由自在,大概也有“在野”的意思,而且似乎“民主”程度也很高,他们以“会盟”的形式推选盟主,而推选的标准则只有两个,那就是武功和武德,否则,一律免谈。它们既显示出一种民间社团的性质,又是一种松散的联合。只有到了诸如水浒的规模,才显示出其政治和军事组织的特性来,但有一点仍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是晁盖还是宋江,都是侠士们自己推举出来的。
但最初的侠客多是独立的,个人的行为,如《史记》中记载聂政以及著名的荆柯剌秦王的故事。这样的人和事,在春秋战国时期还不少,当时由于七国之间争霸称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国权贵们都争相征贤纳士,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当时的信陵君、平原君都养了好几百甚至上千的这类“食客”,这也就给这类武士侠客们创造了生存条件,他们大多以侠义著称,或为国,或为报主人之恩,充当刺客,甚至不惜舍生取义。这是封建时期的一大社会特点,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与其类似。
这些侠义武士,历朝历代都有,他们那种大义凛然,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杖刀相助,不畏强权,不畏残暴的武侠精神,十分为人们所敬仰。这些武术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岗寨、水浒中的侠客们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当派武功都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这些派别,宏扬了武术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绪年间的大刀王五,以保镖为业,被人称为大侠,他与谭嗣同交厚,戊戌变法时,还主动要求保护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击败不可一世的洋武师,大长了国术威风。而这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武侠与武侠故事,则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与土壤。
不过,另一类侠客就与我们现在的许多武侠小说有些类似了,他们似乎总存在于事实与虚构之间,这也似乎很深地影响了后世武侠小说的产生与发展,他们总是带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过分夸大了武术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这种以超人形象出现,除暴安良的武侠,又恰好反映了人们的希冀和愿望,这当中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最深的有三个人物形象,那就是越处女、红线和昆仑奴。越处女源自《吴越春秋》,红线出自唐.袁郊撰《甘泽谣》,昆仑奴则出自唐《传奇》,历史上,许多身怀绝技的武侠们常常愿意退隐江湖,这是因为人心难测,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们也是如此,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后世许多武侠的为人和武侠小说的创作。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也使他们更愿意洁身自好,不愿意同流合污,这也是武侠们得到人们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文人们一种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历朝历代有那么多的文人愿意记录书写创作这些武侠故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武侠小说到明清时,则多是以话本形式出现的,如清时在《包公案》基础上演译成的《七侠五义》《小五义》以及《儿女英雄传评活》等,它们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却是民国期间的事。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出版业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各种风格流派的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南向北赵”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小说作家,平江不肖生更是被誉为“民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赵焕亭则有《奇侠精忠传》留世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北派四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等四大派武侠小说。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小说之中。其著名小说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和《云海争奇记》等40部。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在武侠与社会生活方面结合得是十分紧密的,他受鲁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深,本身又是记者出身,他常常是通过武侠思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写武侠们的可敬可爱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壮、感概与无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钱镖》、和描写白莲教起义的《黄花劫》等。郑证因当年的《鹰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将武侠的豪气与精妙的武术与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并特别注重武术技巧的描写。其一生一共创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为当时作家之最。被人称为技击武侠小说一点也不为过。
而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则重言情,写到生死缠绵处,常惑人至深。后起的港、台武侠小说,也大多走的他开拓的这条“悲剧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龙》等“鹤铁五部作”。而他们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则是还珠楼主李寿民,他七岁便登峨眉、青城学气功,十六岁与才女文珠相恋,因家变而失恋,写《蜀山剑侠传》时,笔名还珠楼主,就是用于纪念文珠的。后与大富豪之女孙经洵的婚姻更是轰动一时,孙父曾反对这桩婚姻以“拐带良家妇女”的罪名将其告上法庭,而孙经洵则在庭审时勇敢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婚姻自由,使其无罪开释,一时传为美谈,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还珠楼主李寿民本人,在“七七”事变后,因拒绝出任日寇伪职,被抓到日本宪兵队受尽严刑拷打达七十天,仍威武不屈,令人敬叹!他的作为本身,也充满着一种侠义精神。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的文章,却使他读后因悲愤而脑溢血,此后病榻两年有余,口授完长篇小说《杜甫》后,对夫人孙经洵说你要多保重后,溘然长逝,令人惑叹!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邱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武侠小说代表作:
《江湖奇侠传》
《蜀山剑侠传》
《鹰爪王》
《十二金钱镖》
《卧虎藏龙》
《七杀碑》
《射雕英雄传》
《天龙八部》
《鹿鼎记》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陆小凤》
《七剑下天山》
《四大名捕》系列
《大唐双龙传》
⑻ 求中国武侠小说史txt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高度概括了金老先生毕生武侠作品,也就是从此时,我知道了“武侠”。随着学识的增长,积累了大量与武侠有关的知识。
武侠小说的兴起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从前武侠、旧武侠到新武侠的历程。新武侠又分为港台新武侠小说、现代派武侠小说和21世纪大陆新武侠。
(一)前武侠小说
前武侠小说经历了豪侠传奇、英雄传奇、侠义小说三个时期。豪侠传奇伴随着中国小说第一次繁荣而发生。在晚唐,中国小说以独立身份登上文化舞台,豪侠传奇是其重要支柱。它的一出现就显示出高超艺术高度和思想水平,一直影响到后来武侠小说的写作。其中不少作品站在政治和历史高度,显出非凡气度。比如以唐初群雄逐鹿为北京的《虬髯客传》,以唐末藩镇斗争为背景的《聂隐娘》和《红线》,它们的思想倾向影响到新武侠小说。豪侠传奇成熟的构建了武侠活动基本场景—江湖。大侠常活动于山野草泽之间,江湖是中国静态社会下的动态。豪侠人物形象具有“超越凡庸”的英雄气质,随着豪侠活动场景的专门化,豪侠人物也开始具有独特色彩。豪侠传奇风行不到三世纪。
到了元明之际,前武侠小说进入第二阶段,《水浒传》是其代表作品,此时为英雄传奇。《水浒传》来源于民间集体,是一个现实中可以存在,并且实际上经常存在着的世界,但其思想被“忠”和“义”贯穿。
侠义公案小说是前武侠发展第三阶段,产生于近代。代表作有《绿牡丹》、《施公案》、《三侠五义》等。但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只不过是朝廷的“鹰犬”,时势一变,它们也随之消逝,让位于新武侠小说》
(二)民国旧武侠小说
1922年平江不肖生连载《江湖奇侠传》开启武侠小说新天地,这一民国时期小说,一般被称为成为“旧武侠小说”。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为“南向北赵”,到了30年代,武侠小说空前繁荣,出现了“北派五大家”,到了40年代,由于抗战影响,武侠小说势头有所减弱,但仍是“北派五大家”的天下。
民国武侠小说最重要贡献是将“江湖”回归为武侠活动的必要场景,武侠小说江湖地位重新的确立,使武侠小说成为真正的“武侠小说”,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它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侠义文学都更具有无可比你的感染力。
它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整体浑成的长篇格局和借鉴“新小说”的手法,极大丰富了武侠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一部长篇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故事。给阅读带来更多情趣,使得武侠小说题材宏大,故事细腻生动。
(三)港台新武侠小说
然而民国武侠小说不能成其大,终未能成其大,新的时代终于产生了。1949年以后“北派五大家”败退台湾,1954年郎红浣未能摆脱民国旧武侠小说模式,而此时香港方面,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和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连载。1957年的《射雕英雄传》奠定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1958年前后,台湾出现“三剑客”,成为三股新的潮流,直接开启了20世纪60年代台湾满天星宿的局面。1970年《射雕英雄传》被首次作为香港武侠引进台湾是,台湾武侠小说也自成体系,稍后,金庸封笔,退出江湖。不久,梁羽生也终止了他的创作。
和大陆、台湾相比,香港特殊地域决定了它的发展路径。
香港处于资本主义传播环境中,商业传媒具有现代意识,懂得培养消费者。新武侠小说兴起之时,英国强占香港已半个世纪,而且由于中国大陆的战争纷扰和社会变迁,受过新式教育的文化人涌入香港,给武侠小说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民国旧武侠仅有的民族问题是“反清复明”。在香港,受殖民环境影响,作家人文意识逐渐融入世界大背景下。比如金庸笔下的一个调和、妥协“五大民族”的共同混合体韦小宝。武侠小说的内涵得到提升。
台湾小说与此不同,国民党败逃是政治事件,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化发展自然以政治事件为背景。留在大陆的武侠作者作品被国民党禁止,大陆当时文化气氛不允许民国格调武侠小存在,武侠传至此断裂。1959年“防共”而施“暴雨专案”,冶金绝了香港武侠小说。所以台湾的可借鉴文化传统只能源于记忆和想象,处境孤立。
(四)现代派武侠小说
与古龙不同的温瑞安,从1970年开始发表小说,经过10年探索,开始以“现代派”自居。台湾的《中国时报》、《联合报》刊登武侠小说,也冠以“现代派武侠小说”。“现代派”新浪潮由此掀开。
温瑞安和黄易的尝试,引起武侠观念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变化。其一侠义内涵,温瑞安所重视的,不是侠的现实职业身份和具体江湖行为,他强调“势”与历史哲学相结合,智慧作为人生当下一种状态,侠就是状态。70年代末机遇和人格相结合,80年代中后期人物内在性格决定命运,90年代武侠成为非武侠成分。黄易变化更大,黄易的侠有更多的当下消费功利色彩。
其二问题意识。20世纪80年代末新观念与新传媒的文化背景产生“超新武侠”与“玄异武侠”的新文体。侠义观念的放大与深化。传媒的变化以及作家的这种变化的处境,都导致问题意识的新变。20世纪90年代网络的发达,也是武侠小说问题新变的原因。武侠文体另一大批经典游戏,比如《金庸群侠传》、《传奇》、《仙剑奇侠传》等。
(五)21世纪大陆武侠小说
进入世纪之交,武侠文化资源在港台呈枯竭之象。大陆期刊界开始介入武侠,2001年9月《古今传奇武侠》创刊,标志一杂志和网络为主阵地,形成了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兴盛。大陆武侠小说在江湖、性别、智慧三方面显示了不同港台作品的魅力。
大陆作品描写的作品对江湖做了现代化解释,江湖已成为超级稳定的平面结构,我们看到的表面意义往往不是事实的真相。这样的江湖是超越传统喜剧与悲剧的正剧。
一批女性作者的出现改变性别格局,树立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第一次成为武侠小说的第一主人公。女性无法改变男权社会性别格局,但可让女子独立出来。女性作者更擅长感性投入,细腻描写。其中有平和女性主义者沧月,也有激进女性沈嘤嘤。
大陆新武侠的智性和灵性写作,开启独特智慧方式。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长剑倚天,行侠江湖—这是武侠故事。
武侠故事,是全人类的故事。
快意恩仇,浪迹天涯;白虹经天,人天同气—这是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是中国人的小说。
(注:这是我选修课的作业,我查阅了一本书,自己压缩整理出了这篇文章)
⑼ 中国武侠小说史的作者简介
罗立群 安徽合肥人。下过放,当过兵,做过警察、中学教师;1986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新闻出版界工作了近20年,曾出任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现任暨南大学珠海学院教授。已出版了5种学术专著,1种学术译著,主编过《中国武侠小说辞典》、《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丛书、《中国古典名著文库》丛书,在国家级、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⑽ 中国武侠小说史论有哪里出版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
侠的踪迹 中国武侠小说史论
【作 者】徐斯年著
【出版商】 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95
【ISBN号】7-02-002305-3
【中图法分类号】I207.409
【页 数】 236 ; 20cm
【原书定价】13
【主题词】侠义小说-小说史(地点: 中国) 小说史-侠义小说(地点: 中国)
阅读全文图书馆文献传递
【参考文献格式】徐斯年著. 侠的踪迹 中国武侠小说史论. 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