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金庸武侠小说侠文化

金庸武侠小说侠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8-08 13:45:16

Ⅰ 侠文化的简介

武侠小说的开山宗师梁羽生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武侠小说有武有侠,侠是第一位,武是第二位。“宁可无武,不可无侠。”可见武侠小说家对侠的重视。
侠有二重相关的含义:在事, 是指正义的行为;在人, 则指正义的代表,或“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于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梁羽生语)这是普遍承认和接受的。但金庸的小说却有例外。纵观金庸小说的创作道路,不难看出,金庸笔下的主人公有以下四点趋势或特点:
1人物个性越来越突出,侠的共性越来越少,离“侠”的典范越来越远。
2人物的侠气与正义的品质有一条明显的曲线,可谓“侠气渐消,邪气渐涨”。
3人物的侠义典范的理想性越来越少,而人物的现实人性表现越来越多。
4人物的人格力量越来越弱,心理冲突越来越多,社会冲突也越来越重要。社会环境的制约力量也越来越强。
从金庸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鹿鼎记》,从陈家洛到韦小宝,正体现了从侠到“反侠”,从伟人到小人的发展方向。这就是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他不仅托起高大的侠,还深刻地刻画了一个个真实的“人”,哪怕是小人。

Ⅱ 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点。

金庸武侠总论

金庸最得武侠小说之中道,自由出入于有无之际。有者,小说结构完备严整,内涵博大精深是也;无者,小说文势无拘无束,意境自在天然是也。总体来看,十四部作品以《书剑恩仇录》为宗本,一出手就显大家风范,此为金庸武侠小说之基,太极是也。由此生发相反相成之两仪: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两书势分正奇而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珠联璧合,犹如两仪剑法,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双剑合璧,乃归于倚天屠龙记,又一太极也。由此又生发两仪:天龙八部与笑傲江湖,至此,金庸经典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天龙八部堪称至法、至正、全有,包罗万象,武侠中之哲学;笑傲江湖堪称无法、至奇、妙无,随意挥洒,武侠中之诗。至法无法,至正至奇,全有妙无,哲学就是诗,所以两者自然融归于鹿鼎记,浑然天成,透彻圆融。如果按照独孤求败一生在剑道上达到的不同境界来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则书剑恩仇录是刚开始练剑,射雕英雄传是青锋宝剑,神雕侠侣是紫薇软剑,倚天屠龙记是玄铁重剑,天龙八部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笑傲江湖是自此精修,逐步超越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境界,对应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就是逐步超越武侠小说有的境界,逐步走向非武侠,鹿鼎记则是无剑境界。

与此对应,金庸武侠小说之侠客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发展系列:陈家洛是第一个侠客的化身,但其内涵主要还是在民族主义的维度中展开。之后,郭靖和杨过在互补的意义上比较充分的展开侠客的内涵:郭靖是集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杨过是个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郭靖和杨过身上所体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理想已经开始超越民族主义的范畴而提升到人类主义的境界。郭靖是正统意义上的大侠,杨过则是反正统意义上的大侠,但正反一体,两者都是至情至性者无别。两者的内涵在张无忌身上得到融合。张无忌以巨大的包容性将正反两种意义的大侠化为一体。通过张无忌,金庸将大侠的理想境界建立于平凡普通之中,功力更见精纯。此后,侠客的内涵最为典型的在乔锋和令狐冲身上得以展示,两人分别是郭靖和杨过的更高意义、更为自由的发展阶段:乔锋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无名老僧称赞他为“惟大英雄能本色”,“菩萨心肠”,“大仁大义”,这一点与郭靖毫无二致,但金庸通过乔锋乃至江湖众生相的深刻刻画,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高度。天龙八部就如一部佛学的史诗,饱含着悲天悯人的伟大精神。天龙八部事实上是经典武侠小说真正的颠峰,虽然笑傲江湖更为飘逸自在,鹿鼎记更为透彻圆融,但都不如天龙八部博大精深——物极必反,从笑傲江湖开始逐步走向反武侠,直至鹿鼎记成为非武侠。令狐冲则更能体现对于个性自由的自觉追求和人自身命运的自主把握。杨过和令狐冲都是坚持自己个性自由的典范,但与杨过相比,令狐冲大原则把持得住,而小节则无可无不可,很好的统一了顺应世俗和坚持自己个性的矛盾。令狐冲代表了侠客个性解放的理想境界。侠之意义至此而极,故到最后一部作品,主人公成为非侠韦小宝和康熙大帝。虽然是非侠,实际上是对侠客理想的超越,也可以说非侠首先彻底的、比侠客本身还要更好的实现了侠客的理想追求。象康熙皇帝,如果以大侠的标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和造福苍生而言,则康熙乃至历代圣王励精图治,给百姓带来安居乐业、海清河晏的盛世局面,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侠。比之于圣王之雄才大略,武功可以说微不足道,如此说,可谓至侠无武也[天龙八部是唯大英雄能本色,笑傲江湖是是真名士自风流,鹿鼎记是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天龙八部是盛唐气象,笑傲江湖是魏晋风度,鹿鼎记是生活本色]。所以武侠小说乃至于侠客的理想本身就终结了。

简单总结一下,金庸从民族主义(书剑恩仇录)写到人类主义(从射雕英雄传到最后都是,但逐步深化),从人的命运(天龙八部)写到人性(笑傲江湖)最后归结到最凡俗的非武侠、生活、历史本身,表明了一个最为简单但也最深刻的真理:真正的理想主义只能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实现或建立,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又是彻底的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金庸为什么到鹿鼎记就封笔了?因为他已经无武了,其实如果联系到金庸以后改而写历史小说的话,我们会说,金庸的封笔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其实也无所谓终结不终结,起点不起点的,随缘任运,到什么境界干什么事而已。

就金庸小说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书剑恩仇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儒家文化为起始,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则是对此的相辅相成的展开,射雕英雄传通过郭靖主要展开了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的一面,而神雕侠侣通过杨过主要展示了儒家正心诚意至情至性的内圣的一面,在此,必须说明两点:一、超越狭隘民族主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本来就是儒家文化的崇高追求,因此对儒家思想的深入揭示必然将自己提高到人类主义的境界;二、如果我们领悟了儒家文化的真谛,就会明白,儒家文化从本性上决不违反人性,相反,尽心尽性尽情才能知天知命达道,如此,就自然过渡到倚天屠龙记所展示的道家的境界,倚天屠龙记所展示的道家的境界是正宗的哲学化的道家,偏于老子一面,主要得道家文化之自然、质朴和博大;之后,金庸在两个方面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倚天屠龙记的道家文化精神进行了更深入的拓展,一个是深化的方面,深化了倚天屠龙记的博大之处,此即形成为天龙八部,武侠小说至天龙八部,达到森罗万象、无所不包的境界,犹如华严宗的一真法界,另一个方面则是对倚天屠龙记的道家文化精神进行了自我转换,使道家文化的自然风骨展开为飘逸与逍遥,此即形成为笑傲江湖,笑傲江湖的道家是诗化的道家,偏于庄子一面[天龙八部将道家文化的博大展开到完备浩瀚的程度而笑傲江湖将道家文化的自然展开到自由自在的程度],于是乎就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最终归宗于平常、本真的鹿鼎记做好了铺垫,鹿鼎记是禅,是平常心即道的境界。

因此,金庸的武侠小说由儒变而为道又由道变而为佛禅[同时兼赅墨法兵阴阳等各派],直至回归到生活和历史本身,乃越来越炉火纯青的进程,整个发展过程逐步递进而又浑然一体。整体而言,金庸由非武侠小说而武侠小说,此为无中生有,越来越精深,达到最高境界又归于非武侠小说,又由有而归无,完成了一个大循环。《书剑恩仇录》为初入大道,倚天屠龙记乃小成境界,鹿鼎记为大成境界。《书剑恩仇录》为初发心,凡夫位;倚天屠龙记为超凡入圣,圣人位;鹿鼎记为返朴归真,凡圣等一,平等位。总体言之,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可谓善始善成,因此有关金庸封笔,可以引老子一言以蔽之曰:功成身退,天之道哉。

金庸武学总论

新武侠小说诸作家中,就武学修为之深邃博大而言,无出金庸其右者,乃至于可曰:通金庸武学即通一切武学。

金庸武学,一言以蔽之曰:以武论道,由武而显道者也。

武学至上境界,乃即武学而超武学之境界,武学与非武学,本性一如之境界。如此境界,无佛家武学,无道家武学,亦无俗家武学,无佛家、道家、俗家分别之相,乃至亦无无分别之相,佛陀所言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是也,亦可谓真如自性,大道之实性,此为一切武学非武学之源,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之境界也。此不可言说,假而言之,曰武学之无极境界可也。对应于非阴非阳或无剑境界。

此无上妙境自性起用,自体自然生发而分别生出三相,即通常所谓佛家武学、道家武学与俗家武学是也。此三相初生,故尚未分离,分而未分。三相即一相,一相即三相,三而一,一而三,介于无与有之间,武学之太乙境界也。具体而言,九阳真经、九阴真经、独孤九剑[木剑境界(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系统化]即此境界也。九阳真经是佛而非佛: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乃从佛学至上大乘禅宗正宗真传达摩祖师所传之无上佛法而化来,故一切佛门武功皆归于九阳真经;非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佛家武学也。九阴真经乃道而非道: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为道家大宗师黄裳由道学渊薮道藏中化来,故一切道家武功皆归于九阴真经;非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道家武学也。独孤九剑则是俗而非俗: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乃俗家千古奇人独孤求败以易经为总根源而化来,故一切俗家武功皆归于独孤九剑;非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俗家武学也。故天下一切武功皆以万流归宗之势融汇于以上三大武学,此三大武学又以九九归一之势归于自然无为的绝顶境界。故三大宗师,达摩祖师、黄裳真人和独孤大侠,虽假借佛门武学、道家武学和俗家武学之方便,而实际心中并无佛家、道家和俗家武学之分也。

三大宗师之分别:就最终意义而言,独孤大侠,黄裳真人,达摩祖师三大宗师当究竟无别,皆可称绝顶境界,然细论仍可分出高下:达摩祖师当下直承,纯以自心为源而生无上武学,武学只是明心见性之方便,也就是说, 达摩祖师对武学的境界是本来超越,本来无武;黄裳真人是假借道藏为缘,以自心为因而生至上武学之果,终究有所凭借,故虽最终超越了武学,尚非本来超越之境界,不过极其接近此境界,独孤大侠则经过一生极其艰苦的修习之后,直到最后才超越了武学,踏入武学和人生乃至天道证悟的至上境界,比之于以上两位稍逊一筹.达摩祖师乃无为境界,黄裳真人乃类于无为境界,独孤大侠则是由有为而归于无为的境界.达摩祖师是当下无极,黄裳真人是由太乙而无极,独孤大侠是遍历一切有形而无极[基本上经历了剑道修习过程中的所有阶段,经历最全],不过最终无异,都是体用一如之境界:达摩祖师以真如为体,以博大无边的无量武学为用;黄裳真人九阴真经上卷明大道微妙本体,下卷为破尽天下一切武学之法门;独孤大侠的无剑境界,既是内力的无所施而不可,又是剑招的变化无穷。
类似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在桃花岛山洞中,周伯通说道:他(王重阳)说我学武学得发了痴,过于执着,不是道家清静无为的道理。我那七个师侄当中,丘处机武功最高,我师哥却最不喜欢他,说什么学武要猛进苦炼,学道却要淡泊率性,这两者是颇不相容的。于是郭靖就问周伯通:为什么王教主既是道家真人,又是武学大师?周伯通:他是天生的了不起,许多武学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并非如我这般勤修苦炼的。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之意,故王重阳理事圆融,既是道家真人,又是武学大师。“侠客行”上的武功各派高手[无论是少林、武当这样的正宗门派还是各种奇门武学]以任何见解去解释都不得其真谛,而石破天无心、无意而自然契合于其境界,也可以说是自然无为境界之体现也。与道相合之后,一切武功皆纷至沓来,随心而发,无不自如。

以上两种境界皆不受武学门派限制乃至于不受武学限制,武学之自由境界也。如不能恒持此境界而自心生疑,则沦入有形且被其束缚,如此而观,则天下武学遂分为三大宗:佛、道、俗是也,且三大宗之武学又由自身而无穷化生,渐次生出自己的太极境界之武学、两仪境界之武学乃至一切可能境界之武学,整个武学格局至此即成门派纷呈、万象并存之景象。两仪境界之下,繁复不可论也,故只论太极与两仪境界之武学。

道家武学之太极境界易见,即太极剑法[和拳法等]是也,分而为两仪剑法,合则为太极剑法。阴阳刚柔,互生互化,相反相成,两仪也;混成一体则太极也。而佛家武学和俗家武学之太极境界何在?曰:易筋经即佛家武学之太极境界,而玄铁重剑即俗家武学之太极境界是也。易筋经乃少林武学之总法门,一切少林绝技与武学皆以此为基方可成就,而此经非少林弟子不传,已经分了门派;而少林武学两仪境界,乃由易筋经而自生刚柔功夫,少林武学之特点并非阳刚,而是光明正大,一味刚猛并非少林武学之真谛,少林功夫中虽不乏金刚指之类的至刚至阳之绝技,然亦有“拈花指”等至柔至和之绝技;或曰:少林武学外功为刚而内功为柔,内外兼修,刚柔并济,最终合而为一,亦为太极境界无疑也。至于玄铁重剑之武学,乃独孤求败超越至刚的青锋宝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和至柔的紫薇软剑之后将两者混成一体而成,达有形剑法之极至,是“一”的境界,也就是太极境界。

天下武学,本来一源。由体起用则化生无量武学,反之,由用归体亦可返朴归真,返本还源。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修习俗家武学达绝顶境界可天人合一,修习道家武学达绝顶境界可归于大道,修习佛家武学达绝顶境界可明心见性,殊途同归,都是自由王国的境界。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学经典意义

世界上伟大的文学经典其特征是雅俗共赏,长盛不衰,也就是既拥有高低深浅各个层次的读者群体,同时也能够获得各个时代读者的接受和共鸣,因为文学经典都具备时空两个维度的特点:在空间上作品应尽可能涵盖各个层次和方面,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广阔博大深邃无限丰富的世界,甚至应该同人生、宇宙同样浩瀚;在时间上作品能够超越不同的时代而反映超越特定时代的永恒价值——只有作品从本性上超越了不同的历史时代,才能经得起不同历史时代不同读者的检验,才能获得不同历史时代各种人的共鸣。如此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称为经典。

金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子百家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在金庸小说中,不同的观念可以多元并存,和而不同,构成一个包罗万象而又浑然不可分的整体。无论作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道佛还是作为非主流思想的其余各家各派都在金庸小说中各得其所。就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之广博与精深而言,金庸可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人。金庸的武侠小说犹如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于东方文化的一座长廊,琳琅满目。曾有一位学者用一副对联评论金庸的成就:打通佛道儒,驱琴棋书画;驰骋文史哲,遣星相医卜。因此,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故金庸小说才拥有了最广泛的读者群。但金庸让人称道、难以企及之处还并非单纯是他的作品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而是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流派的思想境界、对不同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恰如其分的把握。这种精当的分寸感和纯熟的火候是金庸功力精醇纯正的体现。博大是向外开掘,而精纯则是向内、向本性深处锤炼。如果说博大是包罗万象,那么精纯则是将博大所包罗的万象贯通起来而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亦即达到贯通一切的“一”,而同时每个个体并不失去自己的个性,而是各就其位,各成其性,随在各足,不相妨碍,不仅不相妨碍,而且还相辅相成,相济相化,一切皆和谐之至,最终才能达到透彻圆熟,随心所欲,无不自如的境界。由于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后盾,金庸的文学作品就具有了极为丰厚的文化底蕴。

但金庸作品的超凡之处并不在于、主要不在于、首先不在于对中国或东方文化的理解与阐发,而在于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特定的形态中揭示了超越时代和地域的人类的永恒价值与普遍的大道。何谓也?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自己命运的认识和把握,对于社会规律和宇宙之道的求证,并不只是对于江湖人才有意义,也并不只是对于古人才有意义,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首要意义,是我们生存的意义之源。伟大的作品还都具有一种史诗的风格,这当然是由作品本身内涵的博大丰厚所决定的,因此《水浒传》是江湖文化的史诗,《三国演义》是英雄文化的史诗,《西游记》是修行的史诗,《红楼梦》是社会和人性的史诗[《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一真一俗,《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或《水浒传》是一阴一阳,《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一精一粗]。我们同样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史诗。

金庸的十四部武侠作品,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都是长篇,特别是天龙八部和鹿鼎记的篇幅都和红楼梦不相上下。墨家文化的积极入世、急切救世,儒家的上合天道、下和万民,道家的自然无为、与世无争,佛家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以及兵家、法家、阴阳纵横之术都有所反映。从宋代直写到清代,时间跨度近千年;宋、元、辽、西夏、大理、俄罗斯,江南漠北中原边塞宫廷市井军阵,空间跨度极为广阔;社会问题、民族问题、历史问题、人类的命运问题、大道的本性问题,各种问题皆有体现;既有宏观的大场景的刻画(如天龙八部少林寺大战,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与六大门派之战,神雕侠侣中襄阳大战,雪山飞狐中天下掌门人大会等),也有微观的细节的细腻描写,而且宏观与微观能完美的融为一体;既有对外在自然美景的描摹,也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千丝万缕而脉络分明,结构严整,境界博大,意境深远。金庸的武侠小说因含纳万状而在当代做到了雅俗共赏,它也必能因趋近永恒而在各个时代长盛不衰。
参考资料:http://www.gulongbbs.net/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02&ID=21403

Ⅲ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基本上都是民族英雄,国仇家恨的...

Ⅳ 求金庸小说论文一篇,题目:从韦小宝看金庸小说中侠的演变

金庸笔下有反清大侠陈家洛、粗犷豪放的大侠胡一刀甚至是上升到民族气节层面的郭靖、杨过,其中杨过已经比较人性化了,塑造出这样的侠之后,金庸还能塑造出侠吗?
不能了,物极必反,所以他塑造了一个市井小混混——韦小宝,和杨过不一样,杨过的是叛逆,环境造成的叛逆,韦小宝的是滑头,一个市井小混混的无赖,但是这样一个人去深得读者、观众的喜爱,为什么?
这是因为韦小宝不再是一个具有侠的精神的活标本,他是一个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生活,不必要什么大侠的清高,他就是一个小混混,是一个普通人,是一次回归,只不过,这个小混混掌握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存之道,这就是一次飞跃!侠之大者,不是舍本逐末的追求表面,而是要看本质和精神,因此韦小宝成了金庸笔下最大的侠!

浅谈金庸小说对侠文化的渐进式诠释

不记得谁说了句“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家正是造梦的人,自新派武侠小说崛起至今,已经影响了几代华人的成长,是现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家百花齐放,或古典,或现代,或沉稳,或轻灵,但武侠小说的本质却始终没变,那就是“武”和“侠”,侠是梦的主角,武是表现侠的方式,究其轻重,侠在武侠小说中的重要性应更甚于武。放眼新派武侠名家,将“侠”这个字的层次、意义阐述得最完整的当属金庸,何出此言,请看下文。

金庸的“侠”始于《书剑恩仇录》,在这部金大师的开山之作里,侠是后天的教化,是教育在人性的白纸上留下的墨迹。且看陈家洛,此人除了在“反清”的大节上能站住脚外,其他方面丝毫未表露出侠的本色,不敢向翠羽黄裳表露真情,轻易相信乾隆的花言巧语,将心爱的女人拱手相让,决不是敢做敢为或者说有做为有所不为的侠客。陈的那点侠气实际来自袁士霄的教诲和红花会群雄的耳濡目染,若不是大环境如此,他在大是大非的关头恐怕很难稳得住。对陈来说,骨子里的贵公子气质是无法改变的,心气高而浮躁,自以为是,心胸便如江南的水道般九曲十八弯,若不是有个成长的好环境,恐怕也只是个纨绔子弟。一套“百花错拳”便显露了陈的本质--华而不实,也意味他一生的决定多数都是“错”,百花又如何,终究是表面的东西,陈有无数提升自己“侠层次”的机会,却一一将其浪费,他这个侠做得够可怜的,甚至不如其他红花会的兄弟--如文泰来。估计金老的本意是将陈塑造为与凡人一般有着内心争杂的侠客,但并未成功,读者根本无法从自身出发理解陈做出的错误选择。这个侠,姑且称之为“山是山,水是水”。

到《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侠已进化为一种本质,无需培养,天生便存在。胡一刀年轻时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不得而知,但背负家族冤屈却依然能严守秘密,依旧豪爽,博得“辽东大侠”的美誉,想来是因为胡家历代传下来的侠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本色。胡斐更是如此,自幼父母双亡,由平四抚养长大,一个灶下烧火的小厮能教他多少做人的道理,胡斐之所以成为大侠,乃是骨子里便有侠气,在商家堡就开始发光,其后更是大放异彩,他这个侠与读书识字无关,与周边环境无关,胡家的子弟一生下来就是侠客。再到金庸奠定新派武侠宗师的《射雕英雄传》,侠依然是天生的,只是郭靖更多了分民族大义。胡斐虽不喜与朝廷中人结交,但并不是反清的斗士,郭靖则不同,为国为民战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不愧“侠之大者”的名号。其实,两者都面对外来豪强,只是清朝已打进了关内而元朝还在襄樊城外而已,在面对外族侵略的态度上,郭靖比胡斐更高出一个层次。这几本书中的侠,我将其称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因为他们只存在于理想中,现实社会里很难找到,尤其是郭靖,对侠之一字的诠释简直完美无缺,已经有些神化了,难怪倪匡对他不予置评。

再来看《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杨过和令狐冲都属于后天的侠。杨过是遗腹子,母亲也死得早,初一露面便是个地道的小无赖,好在还有郭靖的教诲。连他自己也承认,如果不是有郭靖引路,只怕早已入了歧途,杨过成为侠的转折点就是在蒙古军营中郭靖拼死相救的时候,是郭靖的侠气感染了他,使之成为一代“神雕大侠”。令狐冲则自幼为君子剑岳不群收归门下,虽然岳是个彻底的伪君子,但很懂得掩饰,所以教出来的弟子还是不差的,门下不乏有骨气的好汉,令狐冲就是其中的代表,只是在正邪之间经过艰难的选择后,终于放弃了师父而选择了侠义。其实令狐冲并不能算完全的侠客,他是个散人,如果不是涉及师门和自己的诺言,恐怕很多事情他不会管,他从头到尾都被外界所逼迫,包括这个“侠”字也是被逼出来的。杨过和令狐冲依然“山是山,水是水”,只是这山非那山,所有心理的转变都合情合理,完全为读者理解和喜爱,这两人也是金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两个侠客。

接下来是《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又是个天生的侠客,他幼年的成长环境在极北的冰火岛,在父母和义父的教导下长大,张翠山固然是一身侠气,殷素素就难免有些邪味,即使与张翠山成婚后有所改变,但还是有点邪,而谢逊就完全是个邪派人物,再这三个人里,似乎张翠山的地位最低,所以张无忌的幼年教育应该是正邪交杂,但全书中他都是一派侠义本色,不能不说是天生的。只是张无忌这个侠虽是天生的,情感却更类似于普通人,更贴近现实生活。这也叫“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不过看起来已经有点像山水了。

到《天龙八部》和《侠客行》金庸来了个大突变,将侠又提到一个更遥不可极的高度。萧峰不仅是大侠,更是金庸书中第一英雄,如果说郭靖是民族主义的卫士,那萧峰就是国际主义的英雄,他已不限于以杀止杀,而是为和平和战斗。固然,他身世的复杂性使他无法选择辽还是宋,但最后他将断箭插入胸口而不是置身事外两不相帮时,所凭的仍是一贯的侠义精神,一贯的英雄气概。段誉、虚竹和石破天的境界就更高,已经将侠与佛拉近了距离,个人的血海深仇都可以不计较,自己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他人的幸福,段誉和虚竹是有相之佛侠,而混混沌沌的石破天则是无相之佛侠。“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在此已达最高境界,因为山高不见峰,水深不见底,是完全的理想化产物,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

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后,侠始终要回到生活中来,但如何再有突破呢?在《鹿鼎记》中可以找到答案。韦小宝,一个小流氓,将侠的概念带进了真实的世界。在现实世界里,做侠客比做什么都难,外界的因素太多了,时刻在影响侠客的抉择,一不小心,侠客就成了狗熊。但韦小宝不怕,他本来就是狗熊,什么都做得出来,社会上他这种人到处都有,只是他集中了许多小人的长处,掌握了更多有效的手段,对他来说,侠义仅仅只是不背叛朋友而已,除了这点很坚决,其他都无所谓。而这点残存的侠义是从哪里来的?听说书听的。极大的讽刺,侠只存在于书中,韦小宝此人实际上是对“侠”存在的环境--中国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反思。在这样的历史文化里,真正的侠客只是个理想,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做点有利于他人的事,为“侠”保留一件残破的外衣。

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这等山水四处可见,经历了出世和入世的“侠”再如何发展,金庸自己可能也不知道,所以他封笔了。

Ⅳ 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众多,其展现的武侠文化是何种文化

武侠作为特有中国文化的衍生物,其悠久历史和底蕴备受各国专家学者追捧,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对侠文化商业价值挖掘的深入,由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游戏力度的加大,影响范围之广令人咂舌。以至于国外友人觉得在中国随便一个街角扫地阿姨都会虎鹤双形飞檐走壁,你要说你不会登萍度水呀就不配当中国人。



出身草莽,幼年生活十分凄苦,崇尚侠客之道的他十三岁便决意混迹江湖,直到有个机会他进入小雷门,并一步步做到小雷门大总管之位。但是把侠道作为自身信念的戚少商并不满足于此,到达瓶颈的他选择急流勇退,准备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个腐朽的世界。


江湖称颂的连云寨,是各路英雄草莽的聚集之地。戚少商决定孤身一人前来踢馆,已做好最坏打算的他并没遭遇太大阻碍,各大寨主虽然拥兵千万,却无以少胜多之意,以决斗定江山。戚少商自缚右手以单手相搏,决斗中变换各种兵器身法,运用自如干净利落大败八大寨主,面对武功盖世的戚少商,连云寨上下心服口服,一致推选他为大寨主。

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

山黄荻花堕已深,情若可知镜中人。《剑侠情缘三ol》

一个是万人景仰的藏剑山庄大小姐,一个是世人不齿的天下第一大盗。作为庄主叶孟秋唯一掌上明珠的她受尽所有宠爱,圣雪冰肌的她常常想要逃离这个氤氲十九年的禁足之地,纵是三阴逆脉之躯仍抵不过对诗与远方的向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趁庄内月圆酒酣,夜色残影之下自屋顶飘飘而落,缓入无尽弥尘。她已暗暗下了决心,此途欲顺江而下看遍世间美景,天涯路远可否一路顺风?


他此刻正在下游黄山红衣教密址盗取教会记录,不巧被教主阿萨辛发现,作为波斯王国祆教长老之首的阿萨辛拥有绝对恐怖的实力,被其打成重伤败逃,幸而祖传绝世轻功无人可及,得以逃出生天至天都峰顶。


竹筏之上的叶婧衣并不知道,她侠盗卫栖梧的命运将此刻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卫栖梧伤势严重幸有叶婧衣悉心照料,情愫暗生的两人这一住就是数月之久,本以为就此终老却又被命运所捉弄。暗疾复发的叶婧衣被恶人谷柳公子掳走,辗转之下又被阿萨辛控制,以此来要挟卫栖梧为红衣教镇守荻花圣殿。


当我们意欲探寻荻花奥秘之时,耳边总会萦绕着这段话。

“谁敢再向前踏一步,过线者死。”“因为我要保护靖衣……”

“江湖道义,卫七我顾不得了!天涯尽头若只留我二人几世情缘,也不负她那相思之意。情丝虽如梦,却能断人生死,我等候许久不分正邪只为与她破茧重逢,你们可懂?”

“我心为红颜,你们休怪卫某刀下无情。”


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

千壶烈酒入衷肠,诉言尽欢予知己。《天涯明月刀ol》

克夫、克母、克师、克友、克妻、克子,年轻的七星派弟子不料被一盲眼相士这样断言,少年时即惨遭灭门之祸父母双亡,一向极为审慎的他此时也抑制不住愤怒一把掀翻算命摊。谁料数月之后七星派遭遇水逆,一众师兄弟甚至自己的恩师苦竹大师亦遭凶手屠杀。

探秘之路也不平坦,自己挚爱也不能幸免毒发身亡。相士之言一一应验,面对天煞孤星之命,他辞别了好友钟舒文等人孤身上路。

夜色之下投宿一路边驿站买醉消愁,偶遇一富商,交谈甚欢之下忍不住将自己的苦楚经历倾诉殆尽,谁料这富商听罢大笑道,若依此如克命之人,自己也为孤星之格数。即为同命又为知己,二人惺惺相惜,推杯换盏之间烈酒已下大半,千杯仍不得一醉。若干年后,帝王州盟主叶知秋回忆起此事,作为人生贵人的富商竟然是青龙会四龙首上官金虹。而往后江湖上给我们留下的只有那句“若真孤星照命,叶某唯有以剑破之”

“侠”以剑为宗,以“止戈”为心,兼之以儒释道、玄易医,倒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网络全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游戏注重精神消费的文化,武侠恰恰满足了我们内心憧憬侠道的愿望,这种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实质,被更多的玩家接受,也成就了武侠主题在我国玩家群里不可取代的地位,进而影响全世界。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Ⅵ 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是如何理解的

金庸的小说对于“侠”的阐述可谓是淋漓尽致,写出了“侠”的方方面面,写出了“侠”的伟大同时也阐明了“侠”的局限性。
第一方面
“侠”的伟大
代表人物 郭靖 胡斐 萧峰
这类顶天立地的侠客们为国为民可以做任何事,并把行侠仗义当做一种事业来对待,在百姓心中和读者心中的光辉形象无可比拟,充分表明了侠义精神的伟大。
第二方面
“侠”的自由性
代表人物 令狐冲 杨过 张无忌
这类人物在金庸的小说中虽然是主角,但更多的是属于被配角推着前进的人物,他们生活中放浪不羁,感情上无视正邪之分,不理会社会评价,不拘泥于江湖规矩,凡事但凭随心所欲,大有“我欲为之便为之”的狂傲成分在其中。这类人物阐述了侠客们的自由狂放,不受拘束的特点。
第三方面
“侠”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 袁承志 陈家洛 陈近南
这类人物在金庸的笔下显得性格比较死板,人物丰满程度也不够,他们自认为为国为民,做事“循规蹈矩”(江湖规矩)。凡事都计划的天衣无缝却最后都一事无成,而其中与其对立的角色们做事就显得不择手段但往往无往不胜,比如袁承志,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和盖世的豪气,却最终被多尔衮利用,落得个与一个并不真心相爱的女人隐居孤岛的无奈结局。
陈家洛更是文武双全,张的更是一表人才,带领的红花会原本拥有武力铲除满清的实力却因为并不想用流血的手段而使人民陷入战乱的愚蠢想法而去幻想去策反乾隆,结果反被乾隆算计,不但喜欢的女人死了,而自己也亲手扼杀了完成复汉逐满的希望。
陈近南更悲催,江湖传言“为人不识陈近南,称做英雄也枉然”这样一句话,可见陈近南在江湖中的地位。但是这个人人品武功样样俱佳的一个人物却从未做成过什么事,甚至在小说中几次出手虽然都是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却从未真正赢过,不是手下留情就是被人暗算,而相反他的徒弟韦小宝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常常取胜,无论面对多么诡诈强大的对手甚至是鳌拜和神龙教主这样的绝对强者也战无不胜。
通过这几个人代表人物的失败和他们的对立的角色相比较,金庸先生充分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人们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一些走后门、背后搞小动作和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都可以达成目的。这不正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问题么?金庸通过描写这些人物揭示了这种社会风气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了侠客之路有着重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以上是本人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理解。纯属个人见解,望勿喷之。哈哈
希望帮到你了。

Ⅶ 从“侠文化”探析金庸,他家喻户晓,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家被认为是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很多人都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荣,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些获奖作品大部分是非常经典的。我国作家莫言就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籍作家。那为何金庸老先生没有获得过这个奖项呢?

然而即使是这样,金庸对于自己作品中问题的处理也是平和的,他笔下的主人公,每次遇到道德难题或者政治困境,就都会突然因为某种极端的巧合而脱困。比如郭靖曾经面临着忠孝难两全的情况,最后却因为其母亲的自我牺牲而脱困。所以金庸在创作上,是常常为了照顾读者阅读的爽快感,而故意降低自己的立意的。

金庸确实是文学大家,不过他跟大仲马一样,属于通俗文学大家,讲故事一流,思想性不够。这种类型的作家,是很难得到偏好实验性文学的诺贝尔奖的青睐的。

Ⅷ 金庸武侠小说中蕴涵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这个问题范畴太广,在这里我只做一个粗略的梳理:
微观方面,金庸小说很多细节都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从琴棋书画到经史子集,几乎都有涉猎,与一般武侠小说不同,金庸小说在武功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有的融入琴棋书画,有的融入不同个性,有的融入儒释道文化。
宏观方面,我常把金庸小说按照创作顺序分为四个阶段,1955年-1959年是第一阶段,是金庸侧重入世的儒家文化的阶段,书里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一般都是积极入世的,常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阶段的代表是《射雕英雄传》和儒侠郭靖;1959年-1963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人物和思想都由儒转道,以杨过、张无忌为代表——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道家文化写的同样好的《笑傲江湖》却是个特例(因为它不仅涉及道家文化,还要影射政治);从1963年-1967年是第三阶段,作者由道入佛——这大概与金庸先生中年开始读佛经不无关系,以《天龙八部》为典型代表;从1967年《笑傲江湖》之后,金庸通过反思,或者说是颠覆,否定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糟粕,进入“无侠”的阶段,开辟了武侠小说,乃至通俗小说的巅峰,以《鹿鼎记》和韦小宝为代表。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只是人为划分的,其实不管在哪个阶段,儒释道都是相互渗透的。另外,作为新武侠的代表,与传统的武侠小说相比,金庸小说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的文化,以骑士文化(如《堂吉诃德》)最为突出。

附上金庸小说时间表:
小说作品
《书剑恩仇录》 1955年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 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 1961年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 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 1963年—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记》 1969年—1972年
《越女剑》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我觉得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了解小说和进行金庸小说研究非常重要的窗口。

Ⅸ 金庸小说侠的概念

在金庸的小说中,有郭靖这样为国为民的充满儒墨精神的“侠之大者”;有杨过、令狐冲这样的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带有道家气质的逍遥之侠;有黄药师这样的魏晋名士风度的“邪侠”;有洪七公这样的疾恶如仇、刚健豪迈的正侠;有石破天这样的无名无我、蕴涵佛家机理的的“本侠”;有萧峰这样的经历了人生种种惨痛屈辱绝望,但仍直面现实热爱生活,最终为民族和平慷慨捐躯的包含了最丰富的文化含义的“超侠”;当然,也有岳不群这样的道貌岸然、阴险毒辣的“伪侠”;以及韦小宝这样的贪生怕死、见风使舵、专靠溜须拍马而飞黄腾达的“反侠”等等。 金庸几乎写尽了“侠”的各种面目,各种变体,各种可能性,其艺术创作已超出了武侠小说的模式与范畴,而成为真正的“人的艺术”。实际金庸的小说写出了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和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幻性,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或周围的他人。从而使金庸小说“侠”的形象有了性格化的特点。 应当说,侠义精神是一种具有积极合理因素的民族文化精神,起码是一种对黑暗邪恶势力的反拨力量。正是因为有侠义精神的普遍存在,民间社会的正义力量才得以保证。金庸小说对传统的赴士困厄、私相复仇、依附清官等带有严重局限的侠义精神进行了超越,从侠义精神的最本质的内核入手,抓住其中最有现实合理性的因素,按照现代观念的要求对其进行了新的创造。萧峰、郭靖、张三丰这样的形象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但因融入了现代意识,让现代人感觉到了深刻的文化真实,这就是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改造的成功范例。

热点内容
男主角王锋都市小说 发布:2024-05-09 14:25:31 浏览:812
求好看的男主现代重生小说推荐 发布:2024-05-09 14:17:08 浏览:978
和青珂浮屠一样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4-05-09 14:08:12 浏览:23
男主是总统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4-05-09 14:05:39 浏览:971
明也哪些gl小说最好看 发布:2024-05-09 14:02:23 浏览:712
清穿小说相关推荐 发布:2024-05-09 14:00:01 浏览:947
好看的有文采且虐心的小说 发布:2024-05-09 13:55:18 浏览:316
叶天涯星夜全文小说阅读 发布:2024-05-09 13:43:45 浏览:577
都市种马系统完本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05-09 13:34:06 浏览:89
关于龙的小说都市小说 发布:2024-05-09 13:23:48 浏览: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