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什么精神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什么精神

发布时间: 2021-08-08 23:42:24

『壹』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何与众不同

武侠小说虽然拥有大批忠实的读者,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消遣品而已,他们认为武侠小说庸俗、荒诞,难登大雅之堂。仔细想想,如果武侠小说真是如此,那它为什么还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够经久不衰、广泛流传?为什么金庸、古龙等作家的作品再版了一次又一次而始终拥有广大的读者呢?

算起来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唐人传奇中的《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等精彩的文学作品了,其后还有《七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严格地说,连《水浒传》也未尝不是武侠小说作品。若武侠小说当真不过是一种消遣品,为什么这些作品可以经过千百年流传至今,而不被历史淘汰掉呢?可见,武侠小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知识性,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这里我想以金庸先生的作品为例,谈谈武侠小说作品中的价值与魅力。

首先,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广博而丰富的知识性。

有人指责武侠小说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说八道,为了迎合一些游手好闲人的低级品味,不顾—切地扭曲事实,十分无聊。其实这些观点未免太过主观了。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凭空杜撰出一个个故事,金庸先生对待创作是十分严肃的。从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金庸对每一部小说的创作都下了极大的功夫。对所用的史料,都有详尽的考证。

例如,《射雕英雄传》在动笔前,作者便参阅了12卷《蒙古秘史》、《南诏野史》、《元史》、《新元史》、《成吉思汗传》、《皇元圣武亲征校录注》等大量史书传记;写《飞狐外传》查阅了《明史》、《明纪》、《明季北略》、《澧州志》、《吴三桂演义》;《鹿鼎记》的史实则出自《清史稿》、《清代史?世祖出家事考实》、《玉林国师年谱》。显而易见,读者在欣赏通俗的武侠文艺过程中,必定也可以学到不少的历史知识。

金庸先生不但致力于历史研究,文学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的作品里十分自然地穿插着大量诗词名句,到处显示着他渊博的知识。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幕:“那书生经过黄蓉身边,见她晕生双颊,喜透眉梢,笑吟道:'隰有苌楚,猗滩其枝!’黄蓉听他取笑自己,也吟道:'鸡栖于埘,日之夕矣。’那书生哈哈一笑,一揖而别。”原来,这都是引用诗经上的话。“隰有苌楚,猗滩其枝!”下面有“乐子之无知,乐子之无家,乐子之无室”三句,是少女爱慕一青年男子的情歌。“鸡栖于埘,日之夕矣”下面则是“羊牛下来,羊牛不括。”却是骂那书生为畜牲了。试想,作者若不是将诗经烂熟于胸,又怎能写出这样一个妙趣横生的情节呢?

此外,小说中对于易经八卦、奇门算术、医药、音乐、书画等杂学也多有涉猎。看过《笑傲江湖》的人,大约都对祖千秋与令狐冲论酒的情节记忆犹新。

祖千秋侃侃而谈道:“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乘梨花。可见喝梨花酒当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则当用玉杯了。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又指一坛酒道:“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饮之,那就醇美无比了。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我不欺。”……金庸先生将广博的知识蕴蓄在小说里,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恐怕和胡说八道拉不上什么干系吧!

其次,金庸武侠小说中包含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序中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象大多数小说一样。影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由此可见,人物形象的创作在金庸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或用浓郁的色彩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简单的笔道素描。于是乎,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清晰可见了。

《神雕侠侣》中有这样一幕: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城,郭靖领兵拒守,而其爱妻又有孕在身。这时,极厉害的金轮法王前来行刺。书中写道:“郭靖脸色微变,顺手一拉黄蓉,想将她藏在自己身后。黄蓉低声道:'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的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郭靖放开了黄蓉的手:'对,国事为重。’”寥寥数笔,写的也少;不过是夫妻间简单的—两句对话,但郭靖、黄蓉“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风度尽可—览无余。

而《鹿鼎记》中对主人公韦小宝的刻画又不相同。例如,当他知道茅十八是衙门悬赏缉拿的江洋大盗时,有些心动。但看见茅十八带着十分古怪的神情看他时,便又怒道:“你心里想什么?你猜我会去通风报信,领这赏银?”茅十八道:“是啊,白花花的银子,谁又不爱?”韦小宝怒骂:“操你奶奶!出卖朋友,还讲什么江湖义气?……就算有一万两,十万两的赏格,老子也绝不会去通风报信。”但他心里却在想:“倘若真有一万两,十万两银子的赏格,出卖朋友的事做不做?”他就有些打不定主意了。只此一幕,韦小宝这个市井小人的形象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然,作者写一个人物,用意并不一定是肯定这样的典型:

莎士比亚写《王子复仇记》并不是喜爱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也非鼓吹精神胜利法。作者不过是在描写一个人物,并不是鼓励读者模仿他们的行为。这样的创作是无可非议的。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原形,来自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武侠小说不过是这样给人在“武林”中设计一个位置,更直接地赞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批判人性中的假恶丑而已,这是和所有的小说一样的。

第三,金庸武侠作品中体现矛盾冲突的典型环境。

一个人的善与恶,高尚与低劣在平时是看不出来的。金庸小说的引人之处正是将人物放入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以之来考验人性。

《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和欧阳峰在焚烧的船中作殊死战时,欧阳峰被折断的燃烧的船桅所压。洪七公为人光明正大,不忍武侠大宗师如此下场,加以救援。但欧阳峰借洪七公救他分神之机,竟痛下杀手。同是武林中两位顶尖高手,在这一幕中便善恶分明了。

又如《天龙八部》中的一个主角萧峰。当时正值契丹与宋朝交兵之际,一方面他身为丐帮帮主,常率帮众抗击契丹人,一方面他自己却是契丹人,父母也被宋人无辜地杀害,重大的矛盾就此开始了。最后,当辽主为敌所擒时,萧峰以民族利益为重出手相救。但为使普天生灵免受荼毒,却又不能不迫辽主立约退兵。可是以臣迫君是叛国叛君之举,为了表明自己并无卖国求荣之意,萧峰在一切完成之后,不得不选择自刎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一生追求的信义,萧峰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使读者掩卷而思,仍觉得意犹未尽。

金庸先生正是在一个个环环相扣的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也正是用一个个矛盾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

第四,金庸武侠作品中蕴藏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武侠小说不但有它通俗的故事性,还包含了不少作者对生命的理解。认真读来,会发现读小说的过程中信手拈来即有妙谛。

记得《天龙八部》中有一个珍珑(围棋术语),此局棋劫中有劫,既有长生,又有共活,或反扑,或收气,复杂无比,无人可破。小说中的人物段誉,棋道十分高明,却因不肯抛却一兵一卒而败;而慕容复因为太过忍心,抛却兵卒而败。最后竟是——个小和尚虚竹自杀了一大片白棋,才破了珍珑。这实在是人生之中以退为进的精辟表达。慕容复不懂以退为进的道理,一味冲杀,进不了时只好绝望得想死;而虚竹杀了自己—大片棋后,情势顿见开朗,大有回旋余地,不再缚手缚脚了,这—看似败退的棋招,竟给白棋带来了生机。现实中,对于只顾奋力向前的人来说,有时不妨也退后一步。在许多情况下,在前无进路之时,退一步可能竟会海阔天空。以退为进的效果经常会比一味冲杀好得多。

通过对金庸作品的分析,不难知道,一些好的武侠小说不论是在知识性、艺术性、思想性上都丝毫不逊于其他文学作品。

当代的许多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都在继承传统通俗文学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汲取西方现代小说的一些技法,使武侠小说界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不知不觉地提高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并汲取了丰富的知识!

最后,让我们改变从前那些对于武侠小说的认识,真正沉醉其中去感受武侠小说中的艺术价值与魅力吧!

『贰』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哪些魅力

金庸的武侠小说只要男一号一出场,所有的女人都是脑残,围绕着自己转,其他男人包括皇帝在内都要靠边站,
如果自己穿越进小说中,地球都围绕自己转,太幸福了太美好了,

『叁』 金庸的武侠作品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思想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我曾经读过一句非常神奇的话,金庸的书中没有真正的大侠精神。但你想想,他是有原因的。什么是真正的大侠精神?是惩恶扬善,应该更贴近水浒英雄。但这一部分在金庸小说中较少出现。归根结底,金庸本人是一位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社会精英,其小说的核心应该是儒家思想。后来,一些佛教可能会混杂在一起。“侠为国,民为本”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儒家思想,而“怜我为世,忧我为世”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佛教思想。

看完后,我总在想象自己在他们的环境里学习武术后做出的一个选择。最后,我发现他们比我学识渊博,比我心胸开阔,正直而愤愤不平。读完后,我总是掩面叹息。当我回首当时的情景,我可以猜到他们宁死也不投降。

金庸小说带给我的精神世界,就是教会我在内心坚持正确的道路,不被外界所感动,不被爱情所束缚。做自己世界的大侠,也可以做世界的大侠。

『肆』 金庸有哪些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的现代意识(前期思想) 出于对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芙罗狄蒂的迷恋,我对金庸的作品久读不厌。但形而上的思考却使我不得不暂时对他们告别,沉浸在思想的一抹阴影之中。对于金庸的评论已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和大家一样的享乐主义读者,我忧虑的并不是能否给“金学”的孔雀尾巴上添一根华丽羽毛,而是担心我的观点不同于读者的想象,给人以一种不切实际、影响文本阅读快感的荒谬。因为大多数的金庸小说读者和评论者都认为金庸作品的思想来自于传统文化,仅在写作技巧上表现了一定的现代意识,且这些现代意识也基本消弥在文本中不断出现的“蝶恋花”词调和“山坡羊”曲律中;我却认为正是现代意识给了金庸的想象力以最大的启发,并使其作品的深层意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反传统倾向。这个貌似虚假的看法可能在本质上是真实的。



公元五世纪初,陶渊明从他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的桃花源情结,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诱惑力的乌托邦理想。如果说鲍照和庾信在他们著名的作品中把世间的不幸诗意化了,那么陶渊明则诗意化了世间的幸福。在中国文学的漫长历史中,桃花源情结成了一代代文人渴望独善其身的那种普遍而又古老的幻想。也许正是这种幻想在金庸作品中的屡次出现,才使人觉得他始终和传统保持一致。然而,这种幻想的实质在金庸那里却是似是而非的。

大多数读者可能都会认为《射雕英雄传》中的桃花岛和《神雕侠侣》中的古墓是桃花源情结在金庸作品中的典型。的确,桃花岛和古墓在地理位置上正如同桃花源一样与世隔绝,人间的痛苦和变幻在桃花岛迷宫般的道路和古墓穴口的千钧巨石外悄然流逝着,但此间的居者却并不是为了逃避客观世界的痛苦,而是为了逃避主观的忧郁消沉的深渊。黄药师在伤心之际引贾谊的文章说:“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这正说明了处在世界上任何位置的人,都不过是带着肉体和心灵的寂寞绝望与万物一同日日夜夜地忍受煎熬。桃花岛和古墓对于黄药师和林朝英等人来说不过是覆盖在深渊口上的一层稀薄物质,只能勉强支撑体重罢了。这种属于现代人意识的绝望感尽管被金庸落实在爱情主题上,但桃花源情结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思想内核却因此打破了。

如果说桃花源的居住者是被环境赋予了其存在的意义,桃花岛和古墓则几乎对于所有的居住者来说都是只有被动性。而以黄药师和杨过这两个反传统的个人主义者作为桃花岛和古墓精神上的主人,正是在深层意义上对指向过去的乌托邦的桃花源情结的解构。金庸在黄药师和杨过这两个号称东邪西狂的人身上突出地表现了他嘲弄传统观念的爱好。“每非汤武而薄周孔”的黄药师对传统观念所持的态度一直是永不减退的愤怒攻击。他为陆冠英和程遥迦完婚的一幕是《射雕英雄传》所能给予读者的最好的礼物之一,不能欣赏这一幕也即意味着肯定禁欲主义;杨过与小龙女的恋情本央就超越了一切的传统价值观念,其意义正在于表现个人主义精神对传统秩序的反叛,他们最终的成功既是爱情的胜利,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昂扬精神的胜利和意志的胜利。

『伍』 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及意义是什么

个人看法:文学价值,史学价值,艺术价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有意义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让读者 更懂些人性吧

『陆』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想传达怎样的侠义精神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不仅仅关注于“武”与“侠”,同样在其中融入了自身对于社会的探讨,让整个武侠世界的意蕴更为丰富,《连城诀》对人性的刻画深入人心;《笑傲江湖》又表现出对于政治的关注;而最后的《鹿鼎记》又将社会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侠义精神的流露之中,金庸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为:责任精神、宽恕精神以及自由精神。

一、责任精神

侠客在文化的演变之中逐渐被赋予了关怀天下的责任精神,脱离了单纯为了儿女情仇的“小侠”,而贯彻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三、自由精神

最后的一种侠客精神与其本身极为契合,这种对于自由的向往正是侠客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侠客的终极追求。它是一种与封建礼教的对抗,是一种对思想禁锢的反叛,是一种个性人格的高扬,杨过、令狐冲......都蕴含着这样一种理念。

『柒』 评价金庸武侠精神

独孤求败某种程度代表着金庸武侠精神!

NO1:独孤求败

NO2:无名僧,黄裳

NO3:东方不败

独孤求败曾在石壁上写到: 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有人或许会以“渐进于”三字为据,认为独孤求败一生都未能“无剑”;然而不要忘记这里是“剑冢”,已经无剑了就犯不着在木剑旁加上“五十岁后无剑”,若真如此,反是“做秀”了。以求败之姿,若不能到此境,问古往今来还有谁能?

唯有收放自如、随心所欲,方为“无剑”;物我两忘,于人于事再不执著,才是“无剑”。而段誉和杨过正是没有做到这点,他们的“无剑”才会缺陷明显,时灵时不灵。我相信,这是金庸在设计“无剑胜有剑”的时候,真正想要传达的。

四十岁后,渐近知天达命的年纪,也正是渐近“无剑”的时刻。此时,独孤求败依然无敌于天下,可说已经感受到了独居顶峰的那份寂寞。当人已经完成了一生的夙愿、达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标之后,其实,人生也已经基本到了尽头。这个时候、这把年纪,人还有什么追求的呢?还有什么欲念呢?没了,也不应该有了。如果都到了此时,还存欲求,必为贪欲妄求。这是金庸的人生哲学,亦是独孤求败的剑道。

独孤求败埋剑葬剑,便是知道了自己剑的生命,已经到了终点。“无剑”便是如此。“无剑胜有剑”,在武学上,是至高无上的修为,在人生态度上,同样被金庸推崇为极致。

无招无剑合二为一,便是金庸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物我两忘,任意遨游。无招无剑,亦可说是人生和武学的最高的境界。

来时是空,去亦空。这种虚无的境界,风清扬没有完全做到,令狐冲更加没有做到。

东方不败身法再快,始终还是有招式、有路数。葵花宝典的如鬼如魅,毕竟比起独孤求败“无招胜有招”的虚无缥缈,在境界上,还是要差一筹。

独孤求败提到“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这所谓的“无剑胜有剑之境”,不是“无形剑气”,而是“御气成剑”。什么是御气成剑呢?“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指的是天地万物皆可为其所用,成为独孤求败的剑。在这个境界后,自此精修,连气体都成了独孤求败手中之刃。也就是说,连充斥在你四周的空气,都可以像剑一样杀了你,而“无形剑气”显然是像段誉版运内力为剑,脱离了“无剑”的境界。
剑术练到这种程度,与前面提到的几个级别相比,作个不太确切的比喻可算是神话大片中的仙术相对于冷兵器之间的区别了。而且独孤求败的“无剑”与段誉的“六脉神剑”又有所不同。其一,独孤求败的“无剑”是“御气成剑”,无形无质、无处不在、避无可避,段誉的“六脉神剑”却是运内力为剑体,一有质,二可躲;其二,“六脉神剑”尚有剑招,而独孤求败的“无剑”则显然是无招的,其高下又有分别。

独孤求败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其深不可测的武学修养。如果说,《天龙八部》中那位无名老僧是金作中内力修为最为高深的人,那么若论武学修养之最,则非独孤求败莫属。杨过和令狐冲不过学了其九牛一毛,就足以独步武林,足见所谓“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云云,绝非瞎吹牛皮之语。

独孤求败是金庸小说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分别在笑傲和神雕中出现。令狐冲和杨过通过他的一技最终成为超一流高手的。但他的出身年代和身平事迹却未见交代,仅在他的遗言中约略提及,关于他的身世之谜一直众说纷纭。

绝顶高手相争有攻有防,令狐冲喃喃的道:“独孤求败,独孤求败。”想象当年这位前辈仗剑江湖,无敌于天下,连找一个对手来逼得他回守一招都不可得,委实令人可惊可佩。

在金庸笔下,求败本就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世间人的人物,其惊才绝艳已达到了许多“绝世高手”一生都难以想象的地步。既然他能在约三十年内完全凭着自己的领悟达到“无剑”那神一般的境界,那么在二十岁前总览世间招式,想出破解之法应该不是没有可能的。

求败无剑的境界不是简单的无形剑气。纵观求败前四个时期,明显不是向着无形剑气发展的作为金庸笔下最天才的武学天才,成功地脱离了这最后一个局限,从而达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这时临敌(当然,这时估计他早已不需要临敌了)完全自由,无拘无束,恣意挥洒,可谓神魔之境界,真不愧是令我们晚辈深思遐想的“剑魔”!

综观求败一生,其武学进程一直都在脱弃“所待”。“逍遥游”云:“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无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讲的就是为人的最高境界要脱离“所待”,就是所倚靠、凭藉的事物。求败在这一点上可谓做到了极致,因此才成为了武学境界最出神入化的金庸人物。

在他心中已远不止是一种兵刃,而是包含了天下地上万物生演的规律,古往今来大哲感悟的至理,其涵义甚至已超出了“武”的范围。

独孤求败的武功,如神话般高深莫测;独孤求败的一生,如神话般璀璨夺目;独孤求败的人生境界,更是渐进神境、渐入神道。从他的名号上推断,曾经成魔的独孤求败,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骜不驯且不为世人所理解和容纳的武林怪杰。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骄傲,不曾失去。故而,临终遗言,仍然自称“剑魔”。算是无悔于自己的一生,无愧于自己的剑道。后人追思,心驰神往。独孤求败,最终埋剑、弃招,返璞归真,一切归零。正应了人生循环往替的道理。

生来空空如也,最后还是空空如也,尘归尘、土归土。这是金庸要借着独孤求败传达的话语。

再回首剑魔,不得不敬为天人,对其人生和武学上的修为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无剑、无招俱为神迹,达此境界者,环顾宇内、唯独孤求败耳。

『捌』 金庸有很多名著,其中有哪些精神对你影响很深呢

金庸先生的很多名著,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武侠世界,给我们一块心灵的放逐地。我觉得小说不仅仅是读过就算的物品,最起码金庸先生小说是值得我们不断回味和感悟的,在获得心灵愉悦的同时也能够汲取到一些更有深度的内容。金庸先生的小说当中其实夹杂着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精神,而这些精神其实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

还有就是对朋友的肝胆相照,仁义。金庸小说下的很多江湖人物都很真,为朋友两肋插刀。只要朋友有需要,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做到。这种精神其实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很少见到了,有时候看到更多的反而是朋友反目成仇。所以其实他。也告诉我要做一个对朋友真,信,义的人。

当然金庸小说里夹杂着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不仅仅只是提到的这两点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去寻找。

『玖』 金庸小说的现代武侠精神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热点内容
男主女主不容易在一起的古代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0 19:53:48 浏览:40
推荐古风女强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0 19:37:27 浏览:630
你的名字小说值得买吗 发布:2025-07-20 19:25:51 浏览:904
流晶瞳的完结小说 发布:2025-07-20 19:13:35 浏览:950
斗破苍穹四听书 发布:2025-07-20 19:09:47 浏览:976
官女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0 19:08:10 浏览:298
古代宠妻小说完结小说 发布:2025-07-20 19:05:59 浏览:171
跟且试天下一样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7-20 19:00:09 浏览:870
2005年校园男男恋小说 发布:2025-07-20 18:52:52 浏览:746
晋江好看的男穿女小说 发布:2025-07-20 18:52:42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