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金庸武侠小说之碧血剑

金庸武侠小说之碧血剑

发布时间: 2021-08-09 11:56:44

1. 金庸小说《碧血剑》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

提取码:tmwe

《碧血剑》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发表于1956年,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碧血剑》的主线故事是明末被冤杀的大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其师门华山派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师仇构成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他的复仇之路与天下江山的争夺交织在一起。在艺术形式方面,金庸在写作时就寻求着突破。他吸取外国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第一次在武侠小说中运用倒叙形式来展示波澜起伏的故事。主要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自始至终没有出场,他的身世、性格特点、故事,全都通过温仪与何红药两个女人动情的回叙和追忆展现出来。而这种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也正是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它的运用,为以后武侠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开了一个先例。

2. 金庸写的小说《碧血剑》里主要有哪些人物、帮派和武功

丁游小菊万里风水鉴义生马公子玉真子水云道人
王师兄归辛树归二娘孙仲寿田见秀龙德邻孙仲君木桑道长
冯同知宁完我石骏史秉文史秉光冯难敌冯不摧冯不破
白脸人安大娘刘芳亮吕七杨景亭刘培生安剑清多尔衮 庄妃
刘宗敏红娘子朱安国老王安小慧齐云张朝唐张信
张康杨鹏举张春九沙老大闵子华吴平沙天广孟伯飞
张若谷孟铸孟铮李岩单铁生陈圆圆宋献策应松
岑其斯何红药李自成阿九何铁手郑起云范文程罗大千
罗立如彼得若克琳荣彩洞玄侯飞文皇太极祖大寿
倪浩哑巴胡桂南胡老三洪胜海秦栋钱通四高师弟
袁承志夏雪宜崔秋山黄真崔希敏曹化淳黄木道人黄二毛子
梅剑和温正温南扬焦公礼程青竹褚红柳董开山温方施
温方山温方悟温方达温方义焦宛儿温青青温仪鲍承先
雷蒙 谭文理黎刚潘秀达穆人清 孙仲寿 安大娘
华山派,渤海派,五毒教,铁剑门,石梁派,青竹帮,金龙帮,三帮四寨

3. 碧血剑的故事简介

《碧血剑》《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著于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已经过三次修订。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故事。另有电视版本和电影版本。 故事简介 明末,社会动荡,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东北的满族部落却开始崛起,举兵南侵。蓟辽督师袁崇焕屡破清兵,击毙清太祖努尔哈赤,后被崇祯皇帝下狱,半年后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所杀。袁崇焕之幼子袁承志为报父仇,苦练武功,拜华山“神剑仙猿”穆人清为师,在华山之巅习武十年,博采武林诸家之长,加之偶得武林怪杰“金蛇郎君”的剑学秘籍,学成身法奇诡的蛇剑之术,武艺更加精湛超群。袁承志下山之后,以一身绝艺征服了众多武林豪杰,调解了数起武林中的恩怨纠纷,他武艺高超但心性忠厚,至诚待人,深得武林弟兄的崇敬,被拥戴为七省盟主。当时正值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声威大振,势如破竹,承志为报父仇杀皇帝,带领群豪帮助闯王李自成拦劫官银、筹集军资,屡挫官军,并与入侵清兵浴血奋战。
“金蛇郎君”之女聪慧美丽的温青青对袁承志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跟随他走南闯北,患难相依,度过了多年征战生涯。后来,袁承志协助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闯军军纪败坏,奸淫掳掠无所不为,闯王亦沉淫于美酒女色,甚至听信谗言杀害了袁承志的挚友——忠心耿耿的李岩。清兵入关后闯王溃不成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转瞬惨败。袁承志意兴萧索,与青青及当日一同征战的众豪杰飘流海外,赴异域重辟天地。
这部小说是金庸早期的作品,在艺术成就上略逊于金庸中晚期作品,但仍不失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典范作品。
碧血剑的真义
所谓碧血剑,碧血是何者?乃是袁崇焕的耿耿丹心,千秋英节,为国为家,身居庙堂,而以一身报效国家。
所谓碧血剑,剑是何者?乃是金蛇郎君手中三尺青锋,至情真爱,舍身忘死,身居江湖,而以一身报答所爱。
所谓碧血剑者,乃是合庙堂与江湖,英雄与侠士,国家与私人,忠义与情爱,是袁承志这个主人公,同时继承了前者的志向、后者的真情,是他这样一个普通人,以一身遭遇华夏沉沦,力挽狂谰而不得,无力兼济天下,于是退而齐家,独善其身。
进,是英雄千古,治国安邦。
退,是生活真情,修身齐家。
从文章的走向看,袁承志曾经为兼济天下承父之志努力过,奋斗过,最终发现除了能够留在心中的耿耿丹心,无法改变整个华夏沉沦的命运,于是退而浮海,正如孔夫子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所以,碧血剑不仅仅具有家国主题,也具有情爱主题。
在家国主题上,是人对国家有情有义,尽力而为。
在情爱主题上,是人对爱侣有情有义,尽力而为。

4. 碧血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金庸的第几本小说

第二部,袁承志报仇的故事

5. 金庸小说《碧血剑》最后结局是什么

长平公主见到之后,联想自己父丧国亡,袁承志又另有意中人温青青,遂出家为尼,随木桑道人云游海外修习武功。后来,她尽得木桑绝艺,成为清初一代大侠。红娘子带伤来到华山,告知闯王入京以后,纵容军队抢杀掳掠,又听信谗言要杀死李岩,袁承志带人相救无果,最终红娘子、李岩为表清白双双自杀。见此情景,袁承志心灰意冷,正好碰上张朝唐,得知淳泥国被洋人侵占。带领泰山盟誓的众人,远征异域,开创另一天地。

《碧血剑》是一部融历史与传奇为一炉的小说。其中未出场的主人公袁崇焕为历史上明朝抗清的名将是实,而另一位未出场的主人公夏雪宜则是虚写的人物,但不论是袁崇焕也好,还是其他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也好,在小说中都已经被“虚构传奇化”了。

至于小说的基本情节袁崇焕之子袁承志要与自己家庭的仇家,满清霸主皇太极和大明末代皇帝崇祯进行错综复杂的斗争的故事,则又是虚构的。

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小说有点像《三国演义》,即借袁承志为父报仇的踪迹所及,给读者叙述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满清虎视眈眈于关东;李自成的起义大军纵横驰骋,不可抵挡;大明江山已经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可能被吞没。所不同的是,《三国演义》带有作者明显的政治倾向,而金庸却能够超然物外,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历史人物,境界自有独到之处。

(5)金庸武侠小说之碧血剑扩展阅读

左派背景的《香港商报》创刊于1952年10月11日,标榜中立,最初以纯经济新闻为主,销路狭窄,每天只有几千份。第二年改为综合性报纸,以娱乐性的副刊和本港新闻为主,1955年末,《新晚报》还在连载《书剑恩仇录》,《香港商报》副刊编辑李沙威就力邀金庸为他们的“说月”版也写一部武侠小说,编辑的恳切态度使他难以推辞,就答应下来了。从1956年1月1日起到1956年12月31日整整一年,他的第二部武侠小说《碧血剑》在《香港商报》连载。

金庸想起十几年前在石梁读高中的岁月,在《碧血剑》中虚构了一个“石梁派”,女主角温青青出生在石梁。

《碧血剑》后曾作两次重大的修改,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篇幅。金庸先生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修订的心力,在这部书上付出最多”。

6. 金庸的作品中为什么《碧血剑》不是很出名呢

很多人都觉得《碧血剑》不如金庸的知名小说那般精彩,我觉得这很正常,很多艺术家在一生之中都是创作了大量作品的,就像金庸不仅创作出了大量的武侠小说作品,还创办了报纸,写了大量针砭时弊的社评,同时金庸先生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当中。正是这样一个人创作出《天龙八部》、神雕三部曲等为人所熟知的武侠小说。

我们如何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可能还不是书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最主要的是书中传达了怎样的思想精神,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文以载道的说法,换句话说就是和主要内容相比,我们更注重中心思想。

《碧血剑》这本小说还是具有一定思想高度的,只是在人设和情节上不如金庸更知名的几部小说那么精彩,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他们更为关注的就是小说塑造了怎样的人物,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反倒没有那么注重思想性,也就是有些作品其实是大家看不出它的好。

7. 金庸的《碧血剑》为什么要叫碧血剑

碧血剑,整个的故事大概就是由金蛇锥金蛇剑而引起的江湖恩怨与朝廷恩怨。金蛇剑原本是五毒教三宝之一,被金蛇郎君盗走,后死于华山的山洞中。 这把剑被袁承志得到,剑刃上有一道碧血,但是这也不是叫它“碧血剑”的原因,只是读者猜测,书中从未这样称呼。 我看《书剑恩仇录》时,读到“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总是很喜欢这句,我想,“碧血剑”这个名字,可能就来源于此吧。 但也有读者认为金庸给小说取名《碧血剑》主要原因是要歌颂辽东督师袁崇焕碧血千秋的精神 但还有的说法是,“苌弘化碧”的典故。 苌弘化碧的典故是这样子的 苌弘(?-前492年)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又称苌叔。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帮助范氏,晋卿赵鞅为此来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神话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汉书·艺文志》“兵阴阳家”有《苌弘》15篇,今佚。《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成玄英疏:“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吕氏春秋》、《左传》、《国语》、《搜神记》、《拾遗记》等均载其事迹。说法不一,大同小异。 东周周景王时,苌弘任上大夫。景王死后,王族内乱,苌弘和卿士刘文公联手,借晋国帮助平乱,辅立王子即位,史称周敬王。苌弘忠心耿耿,尽心竭力,又有修齐治平之雄才大略,深得周敬王的信任。君臣同心戮力,想复兴周朝,但是,他们这样做,引起诸侯国中一些政客的嫉恨,卫国大夫彪 说:“周王朝自从幽王昏乱以来,至今已历十四世了。苌弘还想复辟,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不久,晋国的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卿内讧混战,范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灭。范氏原为晋国执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刘文公有姻亲关系。因此,在晋国内乱时,周王室明显地站在范氏和中行氏一边。赵、智、魏、韩四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接着又追究周王室中支持范氏和中行氏的人。他们知道刘文公根基深、地位高,无法扳倒,便指名道姓要周敬王惩治苌弘,而周敬王认为苌弘是辅立自己的功臣,一向忠心不二,不肯惩处他。 晋国正卿赵鞅便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用阴谋诡计离间周敬王和苌弘的君臣关系。他故意频繁地同苌弘接触,有时密谈到深夜才告辞,试图引起周敬王和刘文公的怀疑。最后,叔向去晋见周敬王时煞有介事地说:“大王,我们晋国已经查明范氏、中行氏之乱与苌弘无关,你不必再查究苌弘了。我也便告辞回国复命去了。”叔向临走时,故作匆忙状,不慎把袖中一封伪造的信件遗落在殿阶上。内侍把信捡起来交给周敬王。周敬王打开一看,竟是苌弘写给叔向的密信。信曰:“请转告晋君,尽速发兵攻打周国,我将迫使敬王废黜刘氏,以作内应”云云,周敬王把信传给刘文公,刘看了大怒,不辨真假,不由分说,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苌弘,诛灭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辅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终还是把苌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 苌弘有口难辩,悲愤交加,没想到自己对周王室一片忠心,到头来却因一封假信,落得如此悲惨结局。他到蜀地后,郁郁寡欢。不久便剖腹开膛自杀了。苌弘的冤死,引起了当地吏民的怜惜同情,他们把苌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埋葬立碑纪念。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后人遂用“苌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化碧”等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亦写青绿的颜色。关汉卿《窦娥冤》:“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辛弃疾《兰陵王》:“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顾况《露青竹杖歌》:“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苌弘血。”温庭筠《马嵬诗》:“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所以说用碧血剑来暗指袁崇焕对朝廷的衷心也不为过

8. 金庸写的小说,《天龙八部》,《碧血剑》那一部更早

《碧血剑》更早
1965年年中”写《天龙八部》。
1962年5月写《碧血剑》

9. 金庸小说碧血剑之后是什么小说

是《射雕英雄传》这一奠定大师身份之作
第一部《书剑恩仇录》,明显看出有当时流行的旧派小说痕迹,以帮派为背景;
第二部《碧血剑》,在如今看来,也只能算是金庸作品中中下之作

10. 在金庸的所有小说中,《碧血剑》属于哪一档次的作品

《碧血剑》是金庸创作的第二部小说,属于金庸的早期作品。

虽然金庸对这部小说的修订花费了相当多的心力,但这部小说仍然带有早期金庸小说的一些特征,这也可以说是金庸、梁羽生开创的“新武侠小说”的一些特征。最突出的特征有两点,第一点是武侠小说和历史故事相结合,第二点是传奇内容为历史主题服务。也就是说,在早期金庸小说中,小说的情节并非由主人公的性格所推动,也不是由人性的命运所决定,而是由既定的历史素材演绎出来的。

如果将金庸的所有小说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档次,那么《碧血剑》应当属于中品,虽然算不上上乘之作,但较之金庸以外的其他武侠小说,《碧血剑》无疑又是一部上品佳作。

热点内容
有王子这个名字的小说 发布:2025-08-01 14:09:30 浏览:596
基地建设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01 14:09:23 浏览:653
席月纱言情小说下载 发布:2025-08-01 14:08:10 浏览:227
叶倾盛致远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01 14:08:00 浏览:339
葬尸笔记小说免费全文阅读 发布:2025-08-01 14:06:29 浏览:25
哪个小说软件好还免费下载 发布:2025-08-01 13:57:21 浏览:208
免费阴阳鬼厨小说 发布:2025-08-01 13:55:45 浏览:195
穆凌之玉如颜小说完结 发布:2025-08-01 13:51:13 浏览:695
校园女追男男主容貌超帅大神的小说 发布:2025-08-01 13:41:24 浏览:575
紫轩小说吧手打吧排行榜 发布:2025-08-01 13:41:13 浏览: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