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有一苇渡江
㈠ 一苇渡江的典故内容
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
㈡ 请大家帮帮忙,我想找一本以前看过但没看完的武侠小说!
一苇渡江
传说,达摩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王将相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南京,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张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
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即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就气急败坏地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芦苇,扑通一听,扔到水中,双脚跳上芦苇捆子,匆忙过江。谁知说也奇怪,这捆芦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轻听责问:"你给他一根芦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
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芦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芦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岂能相助?"老人说罢,转瞬间悠然不见,浩瀚的江面上空无一人。 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呼天不灵,呼地不应,悲凄非常,懊悔而归。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 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古人有诗赞日:
路行跨水复逢着,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㈢ 多年前在今古传奇上看到一部长篇连载小说达摩传奇之一苇渡江,不知那里可以看完。
下载CHM版全文电子书 | 下载TXT版全文电子书
第一卷 弹指一笑定天下 ----作者:一苇渡江
http://www.liubo.info/Book.asp?Bl_Id=107447
㈣ 谁知道武侠小说里有那些厉害的武功!
手法;五毒神掌、铁砂掌、赤炼爪、赤沙掌、锁喉擒拿手
剑法;松风剑法、万花剑法、辟邪剑法、玄铁剑法、苗家剑法、玉女剑法、大夫剑法、五岳剑法、狂风剑法
口法:伽罗佛音、千里传音
刀法:五虎断门刀、胡家刀法、血刀刀法
暗器:漫天花雨、青字九打、冰魄神针、仙鹤神针
棍法:伏魔棍法
轻功:神形百变步、金雁功、捕雀术、飞檐走壁、北斗仙踪步
内功:吐纳术、紫霞神功、叫化功、斗转星移、寒冰真气、先天功、小无相功、大无相功、太极心法
降龙十八掌,黯然销魂掌,落英神剑掌,化骨绵掌,如来神掌,沾衣十八跌,九阴白骨爪,弹指神通,葵花点穴手,一阳指,六脉神剑,拈花指,暗影迷踪拳,太极拳,千蛛万毒手,天山折梅手。口法:狮子吼,含笑半步颠,冷嘲热讽。腿法:十二路谭腿,佛山无影脚。剑法:独孤九剑,玉箫剑法,太极剑,无双剑,金蛇剑法,血花十三剑,冰封剑舞。刀法:伏魔刀法,赤焰刀,轩辕刀,双刀并进。枪法:横扫千军。弓法:百步穿杨,没雨箭。暗器:小李飞刀,子母飞针。棍法:大力金刚杖,打狗棒法。步法:凌波微步,轻功水上漂(草上飞),一苇渡江。以上是基本武器中的武功和轻功,下面是体术(不用武器的功夫)。金刚不坏体神功,八荒六合神功,吸星大法,迷魂大法,神照功,太玄功,云体风身,蛤蟆功,九阳神功,九阴真经,北冥神功,天魔解体大法,龙波若象功,罗汉伏魔功,火眼金睛,乾坤大挪移,葵花宝典,易筋经,金刚诀,金钟罩,铁布衫,幻影迷踪。
最厉害的是;无招胜有招
㈤ 请教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
金庸武侠人物的绰号
动物类
雪山飞狐 锦毛貂 飞天蝙蝠 鬼门龙王 三头蛟 蛟王 南海鳄神 陆地神龙 江东蛇王 八臂猿猴 铁背苍龙 摇头狮子 虎面霸王 双蛇恶乞 锦毛狮 白头仙翁 长江双飞鱼 九命锦豹子 铜头鳄鱼 赤练仙子 神雕大侠 白额山君 八手仙猿 风火神龙 辽东鹤 海东青 多臂熊 紫衫龙王 白眉鹰王 金毛狮王 青翼蝠王
植物类、地理风景类
芙蓉仙子 参仙老怪 千丈松 大粽子 寒梅女侠 幽谷客 潇湘夜雨 摩天居士
外貌特征类
金面佛 袁紫衣 长臂叟 铃剑双侠 笔砚生 塞北明驼 铁丑 聪辩先生 聋哑先生 星宿老仙 笑弥陀 铁尸 铜尸 五湖废人 金银小剑三娘子 黄面尊者 铁塔 金笛秀才 翠羽黄衫 长须鬼 金毛狮王 白眉鹰王 布袋和尚 铁冠道人 冷面鬼 金算盘 金笔铁算盘
职业类
毒手药王 十方秀才 铁面判官 东邪 西毒 西狂 南帝 南僧 北丐 妙手书生 南山樵子 闹市隐侠 千手人屠 渔樵耕读 铁丐 西门秀才蝶谷医仙
性格/作为型(中贬性,无赞美意)
南霸天 鬼见愁 甘霖惠七省 铁锁横江 凶神恶煞 无恶不作 穷凶极恶 恶贯满盈 万里独行 一阵风 老顽童 飞天魔女 滑不留手 任老怪 绵里针 关东六魔 石敢当 铁胆 天池怪侠 毒手无盐 千变万劫 爱好类千杯居士 烟霞散人
自夸/赞美型(但看不出指出的是什么得意武功)
打遍天下无敌手 威震三湘 八臂哪吒 镇关东 威震天南 阎王敌 中平无敌 追魂手 伏虎罗汉 降龙罗汉 摩云手 圣手居士 青城四秀 托塔手 华山玉女 圣姑 五路神 铁臂罗汉 千臂如来 奔雷手 武诸葛 神弹子 威震河朔 气寒西北 威德先生 昆仑三圣 闪电手 圣手伽蓝 混元霹雳手 摩云金翅 北侠 中神通 君子剑
得意本领/武器(可加形容词)
型神拳百胜 神拳无敌 小祝融 铁蝎子 流星赶月 毒手神枭 腾龙剑 七星手 回龙剑 五云手 冷月剑 柔云剑 仁义陆大刀 马王神 针神 修罗刀 快刀 追魂杖 丹青名手 巧匠 剑神 越女剑 夺魄鞭 丧门斧 断魂刀 追命枪 铁掌水上飘 神算子 神刀震关西 梅花枪 青蟒剑 一指震江南 双笔开山 黑龙鞭 金枪 铁掌无敌 一剑无血 百胜刀王 大嵩阳手 神刀 神笔 金刀无敌 大阴阳手 一字电剑 九曲剑 神鞭 乾坤一剑 追魂夺命剑 鸳鸯刀 铁琵琶手 金爪铁钩 铁掌莲花 大力神 绝户手 转轮王 千斤鼎 冰雪神剑 着手回春 紫金刀 飞蝗刀 银戟 银钩铁划 一拳断岳 毒仙 惊天一笔 神机子 醉不死 神拳无敌 一苇渡江
㈥ 武侠小说里的轻功都有哪些
《天龙八部》
凌波微步——逍遥派
语出出于曹子建《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原意是形容洛神体态轻盈,浮动于水波之上,缓缓行走。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将之形容为一种武功,其中“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及“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可作为这种武功的注解。
梯云纵——武当派
武当的轻功绝技,堪称轻功中的轻功,其注重身法的轻灵,不以步法多变来迷惑对手,要旨是身形轻巧,高低进退自如。
踏雪无痕——天山派
《鹿鼎记》
神行百变——铁剑门
铁剑门的一种轻功《碧血剑》、《鹿鼎记》里有记载,由铁剑门木桑创立,
后来又传给阿九(九难长平公主),九难再传给韦小宝!
《神雕侠侣》
天罗地网势——古墓派
古墓派入门武学,为绵密无比的掌法。为杨过拜小龙女为师后,由其传授。更于其中修习绝顶轻功,飘逸轻灵,变化万方。
一苇渡江——达摩
草上飞、水上飘、飞檐走壁、燕子穿云纵、燕子三抄水、蜻蜓三点水
《诡行天下》
燕子飞——展昭
殷候所创,大开大合,可在空中腾转飞旋。
如影随形——白玉堂
天尊所创,如影子一般快速闪现
㈦ 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故事描写的是何人
描写的是菩提达摩。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京都,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
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面壁修行。“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在此期间,收弟子慧可,有慧可“立雪断臂”的故事流行于世。
之后,他与弟子继续北行传法。但同当年在南方一样,是非常的不顺利。不仅受人“讥谤”,而且还遭到了光统律师、流支三藏等人的人身迫害,竟然六次被毒,最终因中毒不救而死。葬于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
但是又传,在他死后三年,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又在葱岭遇到他。见他手携只履,翩翩独逝。当时宋云间他:大师到哪里去?他的回答是:回西天去。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7)武侠小说中有一苇渡江扩展阅读:
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又称: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
㈧ 有个武侠小说里面主角自创武功叫一苇什么的,谁知道这什么小说
一苇渡江
㈨ 武侠小说中有什么有名的轻功
凌波微步——逍遥派
语出出于曹子建《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原意是形容洛神体态轻盈,浮动于水波之上,缓缓行走。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将之形容为一种武功,其中“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及“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可作为这种武功的注解。
2、一苇渡江——少林派
昔日达摩老祖传道已毕,只身西去,以一苇渡江,即系此种功夫。在少林七十二绝技里其被称之为一线穿,又名达摩渡江、水上飞行术等。乃轻身功夫之一种,为软功内壮。其练法殊非易易,然苟能坚心毅志练习,不难成功。功成之后,可在水面飞行,所谓水面飞行者,亦须略有假借,须用一质地轻浮之物,如竹片木杆芦苇等物,掷于水面,人即可身立其上,推之方可前进。余如浮萍薄草密集之处,菱角荷叶丛生之所,亦可在上行走。
3、梯云纵——武当派
武当的轻功绝技,堪称轻功中的轻功,其注重身法的轻灵,不以步法多变来迷惑对手,要旨是身形轻巧,高低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