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络小说自杀的新闻
A. 为什么大多青少年都沉迷于网络小说里不能自拔
小说就像游戏一样,对于未曾解除过又没有太多自我控制能力的青少年来说,一旦接触都会有重或轻的不可自拔。而精彩的情节一旦开始看就会忍不住接着看。一本看完,又会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又开新的一本。
两种学生可破这个问题。
第一,自制能力非常强,每天对时间有清楚的规划和硬性规定并且自控非同一般,每天可能会投入有限的时间看小说,并不会影响生活学习。
第二,熟读各种网络小说,非大神高作不能如其法眼。但这类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小说上了。
提问者看问题应该是一位教育人士吧,个人觉得只能通过强制手段禁止了。没其他办法。
培养自制能力同样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B. 有多少人因为沉溺小说和网络而沉溺而自杀的实验者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抱有一些美好的但是不可能的幻想,但是网络小说能满足他们的这些幻想,比如说穿越,比如说主角非常厉害,他们把书中的主角当成了自己,来满足自己的幻想,想象现实里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还有就是在学校里压力大,所以需要看看轻松的小说来缓解压力。
C. 找一篇关于自杀小说的文章
不会吧
。找这小说干什么呢!!上网络自己找去。。。
D. 40岁的男人沉迷于网络小说,每天都看,不管家人怎么办
首先,你必须知道他看的小说的书名,是不是一些反人类或邪教组织的,如果是!那么就必须想办法组织他的行为!。
如果只是单纯的一部小说。那别急,让他看。他只是这段时间对小说比较沉迷。
只要不影响工作就行,让他安静的看小说,这种状态维持一个月他自己就厌烦了。
就如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首次接触酒吧一般,新鲜感很强,去多了就会厌恶的。
但是你跟你妈妈别着急,越急脾气越冲,这种心态想要让他戒掉小说,那他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如顺他的意,让他看个够。看完后他自然就回来了。
E. 潜江一高中女生沉迷小说自杀,谁来为她的死负责
我认为高中女生沉迷小说而自杀,该为她的死负责的应该是她自己。如果事件很单纯的,只是因为他看小说儿而自杀,那么这件事情该对他的死负责的是他自己。如果这个事情后面另有隐情,那么需要相关机构介入来进行调查,最终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每一个社会事件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小秘密,我们必须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才能够达到,培养一个健全完善人格的学生的基本条件。国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以及孩子们从小接收到的价值观。现在的小孩子每天沉迷于抖音,价值观也随时在被影响着。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仅仅局限网络上,所以应该要严格把控网络上的一些东西。
F. 请来一些关于网瘾少年自杀的新闻报道
如果网瘾少年都去自杀还好,就怕在家里闹,给他吃给他住又不上学也不出去,就不停的打游戏,线路问题,断网的时候就拿起刀子要杀父母,这样就会想,他要死就让他死算了,省心,有跟没有一样......宁愿没生过他.......
要是我有这样的孩子,搬出去,让他饿死在家里上网算了.亏我的亲戚忍得住,以上所说全是真的
G. 心里承受不了网友的评论而自杀新闻材料
这个也太脆弱了吧
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吧
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了
简直无法想象
H. 因过度沉迷于网络而死亡的中小学生资料
死者1:Snowly(网名)
北京人,男,28岁,曾是当前最流行的一款网络游戏的忠实玩家,于10月8日早晨猝死家中。对于Snowly的死,玩家们的一致说法是:他是星辰公会“人事官员”,“他的身亡与过高的游戏出勤率肯定有关系”。也有人推测其死因是“肾衰竭”。
死者2:“男人故事”(网名)
北京玩家,仅在Snowly死亡的第二天(即10月9日),同一游戏中的另一个公会珈蓝神殿论坛又传出噩耗,“男人故事”不幸去世。据了解,2001年,“男人故事”被确诊患恶性淋巴瘤,此后一直在游戏中消磨时光。10月,“男人故事”高烧40℃住院,经过3天抢救治疗无效,在昏迷两天后停止了心跳。
两名北京玩家先后去世的消息一经传播后,10月15日,几百名玩家在网上自发地为其举行虚拟葬礼。很多从未涉足网络游戏的人甚至会纳闷:网游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让玩家们疯狂到付出生命的地步?而在众多的网络游戏玩家中,又有多少痴迷者急切需要从生理和心理来治疗游戏所造成的“伤害”?
玩家调查
四川玩家百万之众
“网络游戏画面很美,其特点就是团队作战。所以要求人员、战术必须紧密配合,一旦要完成一个高级任务,没有4个小时是下不来的!”一位网络游戏60级玩家(该游戏的最高级)道出了网络游戏的“魔力”。
记者从成都了解到,两名死者所玩的游戏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游戏之一,光是为四川设立的三区就有30多组服务器在运行,此外还有许多四川玩家在其他区游戏,按每组服务器5000人算,玩家人数不少于15万人,而这仅仅是众多网络游戏中的一款。加上现在游戏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传奇》、《梦幻西游》、《剑侠情缘》等,四川玩家至少有百万之众。按照一位资深玩家的说法,“沉迷玩家即使按千分之一计算,也有上千人沉迷游戏中不能自拔!”
玩家自省注意节制
对于两个玩家相继死亡,四川本地玩家冯先生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过度沉迷于游戏中了。如果只把游戏当成一种娱乐,保持游戏时间在四五个小时之内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冯先生以自己为例,他作为游戏中的公会会长,在游戏中的管理比上班还累,要处理的事又很烦琐,而且要定期组织公会活动,管理论坛、维护、升级等等。但他都有节制,基本上不超过5个小时。
经常泡在网上玩游戏、并利用游戏进行虚拟交易的小叶则对玩家猝死表示担心。他称,他在游戏中主要是给自己增添一份收入,不过每天不超过4个小时,只有周末在7个小时左右。他表示将有意识减少在游戏中的时间,“身体才是最关键的”!
防范措施
政府启动“防沉迷系统”
为有效防止玩家过度沉迷游戏,新闻出版总署早在今年9月份就出台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试行标准,并于10月20日开始正式试运行,限制玩家的游戏时间。目前,《传奇》、《魔兽世界》等11款大型网络游戏已经启用该系统。
在“防沉迷系统”的试行标准中,以游戏消耗时间3小时作为标尺,累计3小时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游戏经验值和掉宝率正常;超过3小时而不到5小时的时间为“疲劳时间”,游戏经验值和掉宝率减半,并发出警示语言和警示信号;超过5小时则为“不健康时间”,经验值和掉宝率皆被设置为0。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玩家纷纷想出了各种方法来钻空子,最终,一点点消耗的还是玩家自己的青春和健康。
商家联手强退游戏迷
“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让人伤心!”对于这两起事件,盛大、网易、九城、光通、金山、新浪、搜狐等几大游戏商家纷纷表示,将同心协力把“防沉迷系统”的运行落在实处。金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其他游戏商家一起,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出台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试行标准,签署了责任书,将防沉迷系统嵌入到自己所运营的游戏当中,并且在玩家的游戏界面上发出警示,游戏时间满5小时后,强制玩家退出游戏,在10个小时后,该账号才能重新登录游戏。
不过,正如一位资深玩家所言,这仅仅是预防措施而已,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玩家自己的控制能力。
专家把脉
生理:昼夜游戏抵抗力下降
两名玩家患有严重疾病,身体抵抗力比一般人低下,由于通宵达旦上网,使他们原本就不健康的身体过度透支,最终无可挽回地走向生命的终点。昨日,省人民医院肾病科王莉主任医师说,如果Snowly是外界推测的肾衰竭,那么他临死前可能已进入肾衰竭的晚期———尿毒症阶段,最后继发肺部、尿路等全身感染,出现心衰、昏迷等症状,走向死亡。
四川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王安荣告诉记者,“男人故事”虽患有恶性淋巴瘤,但此症是白血病中缓解率较高的一种。“男人故事”昼夜沉迷网上世界,釜底抽薪的结果是宝贵的生命最终被消耗殆尽。专家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还容易患高血压、眼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
心理:心理伤害绵延不绝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静博士认为,两玩家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其行为已属“网络成瘾”,就是对上网游戏所带来的快感克制不住,明知要付出代价也无所顾忌,最终结果不仅带来躯体疾病,对自身的心理也带来严重影响。网络成瘾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心理伤害,就是玩家们的思维、性格出现偏差,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越来越不能担负起自己的现实角色。
心理学家呼吁,两名北京玩家的悲剧应引起所有网络游戏爱好者的警醒。“如果把网络游戏当作职业,也应讲究节奏。玩家需要一个规律的作息安排,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相关新闻
2004年12月27日,13岁的天津少年张潇艺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自杀(本报曾作报道),青年作家、网瘾防治问题研究者张春良日前就此起诉《魔兽争霸3》的开发商———暴雪娱乐有限公司。昨日记者了解到,虽然张春良的诉状已递至天津的法院多日,但目前法院仍未作出受理决定。
四川家长参与“网游公诉第一案”
昨天下午,正在着手准备全国第一起针对网络游戏行业集体诉讼案的青年作家张春良告诉记者,在已签署的数十份代理委托书中,有两份来自四川绵阳的家庭。这两家的孩子因为迷恋网络游戏,对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孩子的父母全权委托张春良代为起诉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据悉,张春良将于本月择期来蓉,寻求成都市网络成瘾患者的支持。
“张潇艺并不是网络游戏偶然的牺牲者,网络游戏开发商是制造悲剧的元凶。”张春良一再强调说,“这次诉讼只是一个个案,是一名受害者针对一款游戏的诉讼。”张春良称:“我已经接受了63位家长、20余个网游受害家庭出具的授权书,下一步将针对网络游戏进行一场集体诉讼。”
案例1:今年2月,17岁的绵阳平武县少年李萌(化名)因网络成瘾导致情绪严重波动,在一座立交桥下把女同学张染(化名)撞倒后双方发生争执,李随后将张乱刀砍死。
案例2:今年5月,22岁的绵阳平武县青年刘威(化名)利用网络技术窃取一万余元现金,全部用于购买令其痴迷的某网络游戏的点卡。记者刘戈
相关新闻
10月19日清晨,广西合浦县常乐镇16岁的小傅亲手砍死了自己的亲叔公(73岁)、叔婆(61岁)以及族伯母(84岁)。
找钱上网杀害3长辈
警方经过36个小时的侦查,在一个网吧中,将仍沉迷在网络世界中的凶手小傅抓获。据小傅交代,19日凌晨4时许,他翻进叔公傅某家的矮墙准备偷钱,却被叔婆杨某觉察。“当时我很紧张,顺手从砧板上摸起一把菜刀,转身将她砍死。这时,叔公傅某(听到声音)从屋里出来,我怕他认出我,又将他砍死。然后,我听到有人开门进屋,我躲在房内的门边,(借着亮光看到是族伯母周某),便抓住她的头发向屋里拉,举起一根木头,向她打下去……”之后,小傅从房内找到几百元,翻墙逃走。
I. 关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猝死的事例
1、12岁男生沉迷网游猝死:
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一名12岁男生因沉溺网游,意外猝死。男生名叫阿聪(化名),去世前每天守在电脑前,沉溺在一款网络枪战游戏里,经常一玩就是10多小时。7月15日,连续打了5个小时游戏后,他突然头痛,随后因抢救无效身亡。
2、男子连续上网数天猝死:
事发网吧位于崔各庄乡奶西村村北麦迪堡超市旁一门脸房。一名30多岁的男子近一个月沉迷于打网游,且光打花游就花了1万多元,在其死亡的前三天里,一直泡在小网吧,几乎不吃不喝不睡觉,晕厥于网吧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9)沉迷网络小说自杀的新闻扩展阅读: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一味施高压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钉钉子,只管敲就行。钉子没自我意识,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这是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强烈。家长一坚决反对,孩子反而觉得,不玩是听家长的,玩是“做自己”,对自主的渴求压倒了自制,事情于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特点。先要取信于子女,别扣道德帽子。然后,靶向治理,精准施策。与其全面禁网,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戏最让孩子沉迷、沉迷点在什么地方,进行重点管理。
和孩子一起认识危害、讨论办法,让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举措,家长督促落实,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给自己留了继续玩游戏的空间,只要保证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业玩半个小时,可以开个小口,毕竟危害在于丧失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