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中有名的饭局

武侠小说中有名的饭局

发布时间: 2022-07-23 14:02:45

武侠小说里著名十大决战是哪些

武侠小说经典十大决战:
1、月圆之夜,紫禁之巅,西门吹雪,天外飞仙,此战悬念迭起,是武侠中对战的经典, 被古大师后来的作品不断传诵,周星驰,刘德华等也前仆后继的演绎,如此影响,我推其为第一!

2、楚留香战水母阴姬,取决于胜负的竟然是一吻,构思精巧,呵!呵!我个人推其第二。必有不同意见了!

3、温瑞安笔下大侠萧秋水战血河派的卫悲回,卫悲回连施三百六十记杀招,而萧秋水只一式海天一线,连施三百六十次对方竟莫奈其何,果不愧天下第一守势,凭此式我推其第三

4、帝王谷的萧王孙和蓝大先生一战,武器为极刚猛的大铁杵和就阴柔的金丝标准的古龙风格,极具代表性,可为第四。

5、黄易的《大唐》绵延万里,后面明显笔力不足,但看在如此篇幅的份上,天刀宋对战宁道奇可推第五。因为此战却有精彩之处。

6、箫逸的《甘十九妹》里最后尹剑平决战甘明珠,爱恨纠缠,最后双双殉情,掩卷后不禁长叹,如此悲剧色彩的对战,第六当之无愧

7、金大侠好象不喜欢安排人物象西部枪手般的决斗,但以他的地位前十位怎么也不能没有,我只好把胡一刀和苗人凤的激战排在第七了,胡一刀一夜八百里来回击杀商剑鸣大有古代侠士遗风,足以增色不少

8、三少爷谢晓峰决战燕十三,燕十三剑道大成,自己也无力控制第十五剑的威力,但人性本善,最后宁可牺牲自己,此战大有哲理其中,当于前十位有一席之地!

9、黄易的《寻秦记》是他作品中的极品,每隔一段时日,我必重温一遍,其中项少龙和曹秋道的决战是项少龙挑战个人极限之战,虽描写没有前面和连晋,李圆,甚至管中邪精彩,但就此二人的分量,可以作为第九次经典战役推出

10、最后以李寻欢决战郭嵩阳收尾,我实在太喜欢这篇小说,和李寻欢的形象了而他最后决战上官时根本没有描写,所以我只好以此收尾,略有勉强,诸位见笑

其实《浣花洗剑录》(也有叫一剑震江湖)里紫衣侯迎战东洋柳生也营造得颇有声势,但下卷实在不堪入目,所以砍掉

Ⅱ 如何看待《一桌没有姑娘的饭局,还能叫吃饭吗》这篇文章

我们只就事论事,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拒谈道德。既然问题是如何看待《一桌没有姑娘的饭局,还能叫吃饭吗》这篇文章,那我们就老老实实的把文章看几遍。

文章的作者安排了一场饭局,邀请一群中年美食家做客,都是男人。估计,他自己也是。作者深谙中老年男人的心理,知道再好的美食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于是偷偷的加了一道菜——一个中戏毕业,胸大有脑,曲线玲珑,堪称尤物名叫露露的美女。


最后,对于这种“没有姑娘,就不能叫吃饭”的现象,虽说这种现象可谓常见,可常见的还不是在那群所谓的上流起码也是伪上流的朋友圈里吗?底层的老百姓,没有吃过山珍海味没有见过鲍鱼熊掌的,再多的老男人聚在一起,能有一桌美食,也能吃的尽兴,有露露在都未必在意。

Ⅲ 一些武侠小说里比较有名的客栈,和相关的故事什么的。是以前的,像金庸、古龙,网络武侠的就算了。

最出名的客栈有两个。
一个是是悦来客栈,故事就多了去了,几乎一半的武侠里都有悦来客栈的出现。
另一个是龙门客栈。有部电影就叫龙门客栈,你可以看看。

Ⅳ 武侠小说或者历史中比较有名的厨师

历史上的十大名厨

1、伊尹, 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为商初大臣,名伊,尹为官名.一说名挚.传说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后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即太甲即位.因太甲不理国政.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遂迎回复位.死于沃丁时.一说伊尹放逐太甲.篡位自立.七年后太甲潜回,将其杀死.在中国食经厨行拜祖位列第五.
2、易牙,也名狄牙,为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用为雍人.雍,古文作饔,是早餐、晚餐的意思.易牙作为雍人,就是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的厨师.他擅长于调味,加上善于逢迎,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在中国食经厨行拜祖位列第七.
3、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曾在太湖一带"授徒五百",被尊为苏厨之祖.
4、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唐代丞相段文昌的家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在中国食经厨行拜祖位列第十三.
5、梵正,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6、刘娘子,为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7、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8、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传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9、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10、王小余,清代乾隆时名厨,烹饪手艺高超,并有丰富的理论经验.袁枚<随园食单>有许多方面得力于王小余的见解

Ⅳ 历史上或武侠小说里比较有名的群体组合,比较牛的,如杨家七郎,**五*,**六*,之类的

.....

《连城诀》中落花流水

天龙八部中的四大恶人

全真七子 江南七怪当然是 当然在《射雕》中更不能忽略的是铜尸铁尸

还有《倚天》中的玄冥二老

其他的好多啊

Ⅵ 在武侠小说中,必出的十大场景是什么

好像每一本武侠小说总要有一场轰动武林的决战,这一战惊天地泣鬼神,这一刻凝固在时间的尽头,千千万万年以后还是一道传说。

江湖中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巅峰对决呢?用古龙的话来说,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十场巅峰对决如下,因为每一场都十分精彩,所以小谢就不排名了:

✪谢晓峰燕十三

谢晓峰和燕十三都是绝世的剑客,如果这世界上有了一个谢晓峰,又有了一个燕十三,他们就迟早必定会相见。而他们相见的时候,就必定有个人死在对方的剑下!于是,他们的一战也就成为了剑客之间最为辉煌的决战之一。

夕阳红如血、枫林红如血,他们在一片殷红中决战。谢晓峰破了燕十三的第十四剑,燕十三却衍生出第十五剑!胜负既分之时,燕十三无法控制「第十五剑」的威力,同时为了毁了这「第十五剑」,刺穿自己的咽喉!这场决战惊心动魄,如那漫天残红,绚烂的消逝,留给人无尽的感慨。

✪李寻欢上官金虹

这一战堪称古龙小说最经典的一战。约战之地开始定的是一个长亭,战前李寻欢郑重的去看战场,考察每一寸土地的柔软度(影响轻功),树枝的柔韧性,阳光刺眼角度等等…上官知道小李会来,居然提前放了一个装有女子一缕青丝的匣子,用以扰乱李寻欢的心境,两人做了充分的准备然而最后他们决斗的地方并不是长亭……

这一战是关起门打的,没有人看到过。上官金虹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杀了李寻欢,可是他太过自信,以为自己可以接住李寻欢那一刀,结果,他输了,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楚留香水母阴姬

水母阴姬是楚留香时代最可怕的女人,也是武侠史第一女同。她武功奇高,非常聪明,却是个变态!这样一个人真的是太恐怖了。而且楚留香的武功根本不足以对抗水母阴姬,她以为楚留香可以接她七招,结果一招楚留香就被她打飞了。

✪洪七公欧阳锋

两个老头斗了一辈子,最后却一同辞世,说起来怎么都有些落寞。英雄从来都是没有结局的,从来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知道他们的英雄事迹,知道他们的宿命归结,却从来没有看过英雄寿终正寝。就像一个朝代缓缓落下帷幕,不管你愿不愿意,所有的一切都在宣告这个时代结束了。

两人当下融为一幅“太极之图”,洪七公一跃而起,抱住欧阳锋,说“好个欧阳锋!好个欧阳锋!”。欧阳锋刹时回光返照,心中一片澄明,与洪七公相拥大笑,两人在笑声中同时辞世。

Ⅶ 金庸古龙武侠小说中的美食有哪些

金庸笔下诸位名厨,首推黄蓉黄帮主,重在心思窍妙,原创各色菜式属于江浙菜的南料北烹风格,口味交融、做工繁复、用料精致:
洪七公闭了眼辨别滋味,道:“嗯,一条是羊羔坐臀,一条是小猪耳朵,一条是小牛腰子,还有一条……还有一条……”“肉只五种,但猪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几般变化,我可算不出了。”黄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变化不计,那么只有二十五变,合五五梅花之数,又因肉条形如笛子,因此这道菜有个名目,叫做‘玉笛谁家听落梅’。”
拿起匙羹舀了两颗樱桃,笑道:“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汤好看得紧,有点不舍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声,奇道:“咦?”又吃了两颗,又是“啊”的一声。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那是不必说了,樱桃核已经剜出,另行嵌了别物,却尝不出是甚么东西。洪七公沉吟道:“这樱桃之中,嵌的是甚么物事?”闭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儿肉!不是鹧鸪,便是斑鸠,对了,是斑鸠!”……黄蓉仍是摇头,笑道:“那么这斑鸠呢?《诗经》第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这汤叫作‘好逑汤’。”其余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等等,不一而足。
便是江南家常菜色和名菜们的描述,如《书剑恩仇录》:
银盆中两只细瓷碗,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汤,另一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陈家洛离家十年,日处大漠穷荒之中,这般江南富贵之家的滋味今日重尝,恍若隔世。《天龙八部》:
茭白虾仁,龙井茶叶鸡丁,无不鲜美爽口
鱼虾肉食之中混以花瓣鲜果,颜色既美,自别有天然清香但统而算之,精则精矣,却基本是种“君子远庖厨”的写法。所有的笔下食辞,除二三处荒郊野外的吃食做法外,统统不写过程,只以最后吃家口吻点评入戏。引而遁之,以走剧情为上。
所以古龙在后来总是忍不住捉狭地讥讽金大侠笔下的侠客英雄们“不缺钱”,鲜少闲暇时光。

古龙的小说则偏酒好肉,各种酒水大肉构成了他笔下一位位大侠的人生。而且鲜少浪费,也鲜少有主人公吃到身份不恰当的菜色,穷侠客偶尔歇脚,从怀中掏出的也都是硬面饼冷牛肉。
同时,古龙的吃食更多走在街头巷尾,看过他的散文集《谁来跟我干杯?》就可知其一二:这家店在一个楼梯口下,店是横的,宽而不深,店门前有个大锅,一锅清汤,几百牛肉,杂以牛鞭牛筋,炉火常年不熄,汤清几乎可以见底,味鲜而纯,要吃牛肉汤的,堂倌取巨勺舀一勺,取解腕刀割牛肉成片,配以姜丝,佐以辣椒酱酒,好吃。
牛无蛋,若有,则与人之蛋是一样的蛋了,吃蛋补蛋,牛蛋据说也是男人的大补物,而且很不难吃。不吃辛辣的,可以舍沙茶用蕃茄炒,味道也不错,只可惜店里没冷气,吃完之后,如洗蒸气浴,刚添加的新鲜荷尔蒙,十分中也要被蒸掉三分。
若问这家店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傻了眼,一起呒牵羊,“无名”者往往反而很有名,也可以算是件很绝的事。正如《碧玉刀》的宋嫂鱼一样,古龙不写不存在的吃食做法,写得尽其生活气息:
宋嫂鱼就是醋鱼。
鱼要活杀的而且要清蒸才是最上品的,蒸熟了之后,才浇上佐料送席,所以送到桌上还是热气腾腾,那真是入口就化,又鲜又嫩。
正如成都的“麻婆豆腐”,醋鱼叫做宋嫂鱼,就因为这种作法是南宋时的一位姓宋的妇人所创始的。
但西湖水浅,三尺以下就是泥淖,鱼在湖水里根本养不大。
而且西湖根本就不准捕鱼,在西湖捕鱼,搅混了一湖碧水,岂非也就跟花间问道,焚琴煮鹤一样,是件大煞风景的事。
所以醋鱼虽然以西湖为名,却并不产自西湖,而来自四乡。
尤其是塘栖乡,不但梅花美,鱼也美。
那里几乎是户户鱼塘,装鱼入城的船,船底是用竹篾编成的,比西湖的画舫还大,鱼在船底,就好像在江水里一样。
船到武林门外,在小河埠靠岸,赤着足的鱼贩子就用木桶挑进城里去。
木桶里也装满了江水,桶上的竹箩里,还装着一大箩鲜蹦活跳的青壳虾。
在曙色朦胧的春天早上,几十个健康快乐的小伙子,挑着他们一天的收获,踏着青石板路往前走,那景象甚至比醋鱼更能令人欢畅。
于是临湖的酒楼就将这些刚送来的活鱼,用大竹笼装着,沉在湖水里,等着客人上门。
西湖的酒楼,家家都有醋鱼。
定香桥上的花港观鱼,老高庄水阁上的五柳居,都用这种法子卖鱼的。楚留香时期,古龙写的勾味与女子配色相宜:
只见舱门里已伸出一双纤秀的手来,手里托个大盘子。盘子里有两只烤得黄黄的乳鸽,配两片柠檬,几片多汁的牛肉,半只白鸡,一条蒸鱼,还有一大碗浓浓的蕃茄汤,两碗腊味饭,一满杯紫红的葡萄酒,杯子外凝结水珠,像是已过浸过许久。金庸出身江南望族,一直到了香港也没有掉过架,往来无白丁,也不大看得起粤菜而偏杭帮菜不细写;古龙虽然父亲是台北市长秘书,但是本身样貌丑怪身材矮小,一生又偏好烟酒嫖赌,困顿于金钱,上穷碧落下黄泉地都吃了个遍。就像他早年确实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写手:
“松柏连云的慕龙庄中,演武厅外四侧的长廊下,围绕着每边四十四张,四边一百七十二张,一行首尾相连的大桌,首张桌上,是一只全羊,次张桌上,是整只烤猎,第三张桌上,是半只红牛,然后是十二只烧鸡,十二只熏鸭,十二只肥鹅,四瓶陈年的汾河竹叶青酒,然后又是一只全羊……往后循环,只闻一片酒肉香气,随风四散,几乎可达西安城外。”《护花铃》及至有了名望,和各大出版社的社长们也称兄道弟后:
“缀翠轩里,已摆起桌酒菜,有松江的鲈鱼,洋澄湖的活蟹,定海的对虾,江南的巨龙……这些本来绝不可能在同一时候,同一地方出现的鲜肴,此刻竟同在这桌子上出现了,这简直像是神话……桌子上果然没有肉……桌子上也没什么金杯玉盏,只是几件瓷器——自然是精美的瓷器,有的甚至已是汉唐之物。” 《武林外史》可他从来不忘调侃那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做派:
林太平慢慢地张开眼睛,瞧见燕七手里的破碗,立刻皱起了眉头,失声道:“你们就用这种碗来喝酒?”
他说话的口气就好象看到有人用鼻子吃饭、用脚拿筷子一样。”
郭大路道:“不用这种碗喝用什么喝?”
林太平道:“喝竹叶青就该用翡翠碧玉盏,用这种碗喝简直糟蹋了好酒。”
郭大路笑道:“我看你还是将就点吧,只要闭起眼睛,破碗和碧玉盏也没什么两样。”
林太平想了想,道:“这话倒也不错,但我还是宁可用坛子喝。”
酒坛就在他面前,他居然夏的捧了起来,仰起头往嘴里灌。
郭大路在旁边干看着,看的眼睛都发了直。
直等半坛酒下了肚,林太平才抹了抹嘴,道:“好酒,下酒的菜呢?”
郭大路道:“下酒菜?”
林太平道:“你们喝酒难道不用下酒菜的么?”
郭大路笑道:“这你就不懂了,真正喝酒的人,喝酒都不用菜的。”
林太平又想了想,道:“这话也有道理。”
没必要给二者分个高下,就像Yol大和张公子在这道题下的评述一样:
作为一名吃货,该如何写好一篇食评?有哪些锻炼方法?
这只是两种观点。
非说谁的美食才是美食,则未免偏颇。

Ⅷ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五年多以前,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名牌大学:武汉大学读书。我抱着最理想的热情,以为从此走上了一条报效祖国,报效父母的人生坦途,以为我的人生即将要大展宏图! 三年以前,抱着对我的大学最大的疑惑和不解,我辞去了分团委副书记的职务,开始认真地大量阅读和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大学,我的未来。试图找到对周围一切我无法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次的决定,也意味着我放弃了原来一直抱有的,通过从政来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年半以前,我自以为已经看清了中国大学的本质,不愿意再继续自欺欺人地学下去,主动放弃了学校保研的名额,退出了用青春和热血换取一纸毫无真实内容和分量文凭的游戏,退出了中国虚伪可笑的精英学历社会。决心进入企业,踏踏实实地从事实业,站到中国经济第一线,为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作真实的努力和贡献。因为我不想用镀金的文凭和文化来糊弄我自己,也糊弄其他人。 今天,在毕业工作一年多后,在我的工作和能力已经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肯定,马上就要派我出国任职的时候,我却辞职了。我不想违心地接受这个光荣,我决心到远在大山中的一所规模很小的,志在探索中国新教育模式的私立学堂,试图通过投身中国最缺乏,最需要的教育,来实现我人生最大的价值:为我热爱的中国,为中国的孩子和未来,也为我自己,做一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日复一日地在无望的等待中浪费掉自己的生命。 因为,中国真正缺的不是钱,我缺的也不是钱。中国缺文化,缺教育。我也一样! 当我从那古朴典雅的建筑旁走过,再深入到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学校其他地方后,我发现这个地方与我之前在书中读到的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同,这里各色人等纷纷扰扰,大小汽车进进出出,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商业海报或者广告,草坪上遛狗的大妈悠然自得。那种在中小学可以听到的琅琅书声在大学里却寥寥无几,大学怎么竟然不如小学?这些大学生们都不读书么?我很困惑。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后,我更加见识了大学里很多人是怎么样上课的:早晨上课铃响了之后有很多人穿着拖鞋边吃早点慢悠悠地晃进教室,吃完早点后看看上面的老师,讲得没意思,于是爬着再补一觉。有的学生干脆一睡不起,大学里有句话是这样流传的:一觉醒来一看表十点了,继续睡到十一点半,起来连早点、中饭一起吃了。 晚上十一点后,应该是夜深人静、正值休息的时候,如果你此时走进大学里的男生寝室,你绝对可以看到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打游戏、玩麻将或者是看武侠小说,好不热闹。鲜见一起读书、共同讨论人生智慧的场景,相反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学生去网吧包夜,或者在寝室联机打游戏,他们的日常交流沟通内容就是游戏,以至于很多学生迫不得已,为了和同寝室的哥们打成一片而学习打游戏。游戏已经成为了大学里男生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且不少人发奋用功地学习了四年。 当我第一次在高我一级的学长寝室楼里看到凌乱的宿舍,散发着异味,一抬头就会看到一个蓬松的脑袋和迷离的眼神,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心中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武汉大学的学生?空洞的眼神昭示着灵魂的无知和内心的空虚,在终日游戏的日子里打发自己的青春岁月!这是大学生么?这些人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新一代?我的内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告诉我:我绝对不要成为这个样子! 我的一个同学,从大一到大四,四年的时间,除了考试和教室见个面,其他时间全部在寝室打游戏或者看武侠,反正大学里也没有人管。后来因为挂科太多被学院劝退,家长过来求情延缓时间,但于事无补,游戏照打不误,直到大四时无法毕业。另外一个同学,也是因为打游戏挂科太多被劝退,母亲来到学院跪在学院领导面前说:我自己在家里吃剩的菜叶在供他读书,求你们给他一次机会吧!当时我听到学院领导讲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受震撼。父母吃菜叶供孩子在城市里打游戏,混日子?还要求情给机会?给他继续游戏的机会吗?都说可怜父母心,我想起我辛勤劳作的父母,我想起那千百万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天下父母,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子女在大学里努力学习,辛苦地赚钱,无私地供养儿女上学,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殊不知如今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在游戏人生。用我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同学的话来说:如果他的妈妈来在大学住一个星期,就一定会让他退学回去。因为在中国上大学,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大家可以游戏,看电视,逃课,武侠小说,这是很多大学男生的全部生活。女生呢?看韩剧,不少女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看韩剧等各种连续剧,感情剧,一部接着一部。你能想象这就是我的大学么?很不幸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就发生在武大这样的名牌重点大学里。这些人考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骄傲、很多同学眼羡的对象,可是为什么他们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里,行为如此令人费解?当时的自己不得而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混日子,大学里还是有很多人依然比较用功地学习,但是他们也一样困惑:让他们努力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恐惧和压力:怕找不到好工作,怕考不上研究生。大家都听说就业很困难,武大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很多,因此不敢放纵自己。但是很少有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为国为民而学。这些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游戏人生,但是却生活在沉重的压抑心理状态下,思维往往呆滞,慢慢地走上一条被大学生们嘲笑的越学越傻的傻博士道路。实际上,每年大学里自杀的大学生,往往不是不用功的坏学生,而是这种心理严重压抑,用功学习的好学生。他们一样,从一进大学开始就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同时被灌输着一些所谓正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只是愿意服从这些权威结论,以自我的压抑而不是以心灵的呼唤来学习,这难道就真的比玩游戏看影碟更好吗?大学的学习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大学生们为何都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老师的本职工作应该是传业授道解惑,可是有的老师一个学期学生也见不了几次,派他的研究生来上课。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项目和课题。大一的时候,我们通信工程专业有个博导带物理,学生的评价是这样:还博导呢,都博成个啥了?讲得稀里糊涂,还经常不来上课。。大学选用的教材令人费解,明明有很好的全国通用教材,比如高等数学的同济五版,却偏偏要选用自己学校编的教材,艰难晦涩,连选用的习题都是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数一类,可能是编排教材的老师想提前让我们进行考研准备吧? 后来才知道学校选用这种自编教材的原因,是老师们因为要评职称。需要科研成果,就东拼西凑的乱编一些教材来完成任务,这种放到书店里根本没有人会要的垃圾教材,他们就利用自己教学的权利,发给大学生们上课用。据说老师们也很可怜,每年都要完成所谓的科研成果,要写论文,出书来完成任务,否则就可能降职。有些老师没办法就自己花钱在外面找刊物发表文章,这种可以不花钱出教材,让学生买单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了。 大学里的学生生涯,除了要求学生的专业学习之外,鲜有启迪心灵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缺乏指导大学生人生发展与定位的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活的课程。我自己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类,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在必修的公选课如高等数学等认真学习,但是我在每天的专业学习之外内心十分彷徨,我不知道这个专业适合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不知道这个专业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是什么?也不明白这个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要求?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大学的学习,更不知道前面的路在那里。我该怎样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碰到过很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了解甚少。其实我觉得老师也根本不了解这些专业到底要做什么,后来知道大学里的管理人员,看专业叫什么名字容易吸引学生,就改个名字。看什么专业热门好找工作,就赶快上马一个专业,拼凑一些课程出来糊弄人就完事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就业的方便而选择专业,但是当他们真正想去定位自己的时候,就反而陷入了专业思维而不能自拔。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读一个热门的专业,却忘了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想的思考。 《大学重建》让我开始了解大学的起源、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 我听到了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也似乎抓住了一些东西,但是我的内心依然彷徨,方向不明确,理想似乎越发遥远,而不知如何下手。同时,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缺乏精神思考而且没有老师指引?除了在一些讲座上偶尔能够听到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外,为什么大学里的老师讲完课就像是打工混日子,无趣无内容,讲完就走人?为什么大学老师从来不与学生探讨人生智慧?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大学生对此熟视无睹?这些问题我不得而知,而我自己也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道路上,碰到了更多的困惑。 大一时我参加学生会新闻部,然后做部长,和一群志气相投的朋友激扬文字,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大二下的时候,成功竞选为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然而在半年后,我就毅然辞去了这个光鲜的职务,你可能会很惊讶,我不是有总理的梦想么?为什么要辞去呢?这可是走上官员之路的正途呀?在我最开始做学生会一个小小的部委时候,我只是抱着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想法。到了后来做部长,在我的本职工作之外,我开始思考我做的事情作用在那里?到底能够做那些有价值的事情去服务同学?大学里的学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引导帮助,就像我自己内心就有很多的困惑需要解答,学生会做得这么多活动能够解决了么? 没有。从我进学生会开始,我就抱着相机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跑着,班团会、运动会、文艺比赛等等,在开始我很兴奋,因为生活很充实,活动的确还比较丰富多彩。 但是慢慢的,我的内心开始不明白,我发现这些活动组织了、举办了、精彩了、笑过了,却没有更多的智慧启迪,似乎只是一个政绩的记录。那些游戏的大学生继续游戏,我内心对于理想的迷惘更没有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解答。于是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很大力气很多精力组织这一些形式上的活动,而不去关注学生真正的问题、做学生和大学里真正应该做的工作?那个时候我还是学生会的新闻部部长,在面临换届的时候我想过退出,我的内心已经隐约地告诉我这个地方不适合自己。但内心那个朦胧的梦想让我思考:如果我的地位更高一些,权力更大一些,如果自己可以领导团委和学生会,是不是就可以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了?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以明确自己的方向。有很多的学生干部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的。于是我开始努力提升自己:凭借自己比较不错的实力和老师的信赖,我成功地竞选为学院的分团委副书记,这可能是学生中地位最高的官了。 我的内心鼓足了干劲,我要做出一些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事情。可是当真正到了这个位置时候,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天真: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是我们能够安排的,我们只是按照上面老师布置的既定程式和内容去走,想要改变其形式上的作用几乎不可能;学院的老师有自己的安排,校团委的领导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要达到一个目的:活动要精彩,形式要多样!可是没有一个人去思考这样的活动带来的实际意义在那里。我发现自己更加没有个人的自主权,必须要面对更多的无聊会议,要去组织很多无意义的活动,这些会议、这些活动大多数对于服务学生或者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更没有办法去解决我所碰到的诸如沉迷网络游戏、缺乏精神风貌的现状,我甚至还失去了思考和学习提高的时间和空间。 我的内心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什么不在他们沉迷网络与游戏时加以规劝和引导,甚至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难道非得等到他们挂课后给予处分、开除学籍么?更有甚者,与其他学院的一些学生干部打交道后,我发现大学学生会里面的学生干部,有不少本人就是游戏大学的优等生,但是他们却因为和辅导员老师关系不错而成为学生干部,来帮助老师管理学生。这样的学生干部能够引领学生走向哪里?同时,这些人似乎非常自信自己是一个精英团体,个个都感觉良好。学生干部中开始有很多的饭局来拉进彼此的关系,喝酒甚至吸烟,所谓的烟搭桥,酒开路这样的话,我第一次就是从学生会主席的口里听到的,我很困惑,这是在读大学的有志青年学子么?这就是要引领国家未来的精英集团嘛?我们国家就缺这样的人才吗? 当面对着这样的现状的时候,我的内心开始痛苦:我可以选择若无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下去,反正都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熬一两年就会有各种优秀的荣誉、保研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但是,我也开始明白了,无论我将来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我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是一个人在与一个庞大的,堕落的,只关心物质利益和为自己捞好处的集团体系作对。我如果想当上总理或者其他能够有决策权的位置,就必须跟他们一样混下去,否则早早就会被这个体制踢开。但我真的希望这样么?如果我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了一些根本不能起到实际作用的事情上,来收获一些所谓的荣誉和好处,我内心的困惑将怎么办?我之后的道路该怎样继续?难道这就是我的理想? 在经历了深入的思考后,任职半年我就毅然申请辞去这一职务。当时学院的老师很惊讶我的举动,在明确我执意要辞后,非常好心地建议我可以挂名不做事,这样在大四时候就可以获得保研的机会。我不愿意占这个便宜,告诉老师,既然要走就走个彻底,不需要挂名,我的内心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于是,我很高兴地脱离了很多无聊的学生工作,回到了没有会议,没有那么多我看不懂活动的自由日子。自己读书、听讲座、听武大的周末艺苑,让自己的内心自由自在地成长。我努力去重新定位自己的理想,因为我发现从政似乎不适合自己。剩下来的选择还有两个,一个就是大家都很热衷的,也是很传统的实业救国之路,我可以去帮助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也帮助自己成为一个经济英雄,做李百万 另外一条就是冷板凳的学术之路:考研,攻博,成为一个学者。我很敬佩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当年作为热血青年,做为一个台湾军官,由于反对蒋家王朝的政治腐败,他叛逃到大陆。他当然可以享受义士级的待遇,在我国的党政军系统里快速地升职。但是,他当时叛逃台湾,绝对不是为了谋取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心中的热血理想。我想他后来离开政治圈子,走上学者之路,是不是跟我一样,发现在中国从政不能解决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只好去研究学问,去当学者。否则如果他叛逃的目的,仅仅是想当一个学者的话,当时的台湾条件更好,所以一定有他的难言之隐。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学界最好的学者之一,还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 到底那条路更有意义和价值呢?我努力去大量阅读,努力去思考,去发现各种线索和事实来帮助我决定,去解决我内心所有的困惑。 三、读懂大学,我发现做学问在大学也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我真的能够专专心心去做一个学者吗?像林毅夫那样?在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中,我对于大学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曾经安静和充满追求智慧风气的象牙塔越来越千奇百怪。商业中逐利的浮躁气息充斥着整个校园,学术与商业的挂钩和教师职称评定的畸形化,使得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老师不重视教学而忙于自己的项目,忙于发表论文。因为有了论文,有了项目,才会有职称和金钱,才会有房子、车子和各种名誉,这样的老师那里有时间去传业授道解惑呢?但是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老师。因为理想型的老师注定要被现实淘汰。别的学校不了解,但是全国有名的易中天,在武大的时候却因为个性独特,不愿流俗而被排挤,出走厦门大学。后来是学生们敬仰的武大四大名嘴之一的哲学教授赵林也要离开武大,引起学生轰动。后来据说校长看民意沸腾,才执意挽留赵林老师,勉强留了下来。但是根子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我最近又听说专注学问的知名哲学教授邓晓芒要去华工。一个文科教授,却要离开以文科着名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宁愿去一所工科大学任职,武大到底怎么了?珞珈山还是个做学问的地方吗?四大名嘴的尚重生教授也说:当年与他一起留校任教的早期很多有才华的老师,都离开武汉大学了。而且很多离开了大学,离开了学界。难道在中国,学者之路也同从政之路一样,是一条不可行的梦幻之路?中国之大,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吗?我很不安地探讨自己从事学问之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地发现:所谓的名牌大学里,真正的学问根本没有地位。 老师不关心学问和学习。在这样的大学里,缺乏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因为老师在大学里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被一群根本不懂教育的教育官员们管理着,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职称,为了提级,为了饭碗等等,不得不向畸形的评定机制屈服。能够独立思考和具有独立人格的老师,可能根本就不见容于这个教育官僚体制。连知名的教授如赵林,邓晓芒都不得不屈服于体制,连四大名嘴尚重生都不断地抱怨无法发挥所长,我一个小小的后生,真的能在学问的路上实现理想吗?很多博士生导师会派自己的研究生替代自己给本科生上课,自己忙项目,当老板,追逐金钱和权力地位,这与官场和商场又有什么不同呢?真正的不同,就是这里更虚伪,贴了一张教育的皮,所以更害人。 大学的领导不关心学问。他们不关心教师,仅仅是把教师当做打工仔。他们也不关心学生,不理会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很多管学生的大学领导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一副官员的样子。他们也不关心自己的毕业生到底受不受社会的欢迎,不关心学科的设计是不是符合教育和社会的要求。他们只关心如何保住位置,如何捞取好处,如何买卖文凭,如何与社会上的官员们交易。学校的老师告诉我:武汉大学授予了很多官员特聘教授的头衔拉拢他们,还送出大量的博士学位给各级官员,仅仅因为他们是有实权的官员,学校愿意证明他们很有学问,让他们捞一笔学问资本。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

Ⅸ 金庸小说中的酒家的名字

嘉兴烟雨楼,醉仙楼射雕里有。天龙八部有松鹤楼。其他的像得月楼,悦来客栈,天香楼,丽春院,怡红院……这些都有酒喝,都算吧。虽说什么酒店,客栈,妓院,但都有喝酒,吃饭,留宿功能的。

热点内容
网游的刺客小说排行榜2015 发布:2025-09-14 00:30:48 浏览:978
系统完结女主小说现代 发布:2025-09-14 00:29:54 浏览:25
三国演义小说免费收听 发布:2025-09-14 00:24:53 浏览:607
豆腐阅读小说 发布:2025-09-14 00:23:46 浏览:354
七猫小说推荐言情 发布:2025-09-14 00:20:19 浏览:802
上门女婿相关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14 00:19:20 浏览:621
校园兄妹恋的小说 发布:2025-09-14 00:19:19 浏览:611
重生天龙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9-14 00:19:06 浏览:259
推荐平凡女生不平凡的小说 发布:2025-09-14 00:17:26 浏览:943
种马肉戏后宫校园小说完本 发布:2025-09-14 00:13:00 浏览: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