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小说特点
㈠ 古龙写作特点
一。牢记并活用以下短语和句子
·没有人能说得出他出手有多快,因为见过他出手的人都死了。
·没有人知道他的武功来历,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武功究竟有多高。
·手指纤长,有力,指甲修剪得很干净。
·皮肤比绸缎还要光滑
·小腹依然平坦(描述三十岁以上女性专用)
·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别人都当作死人
·喝的酒越多,眼睛越亮,头脑越清醒。
二。以字为词法、以词为句法、以句为段法
古龙小说每每以单字为词,以单词为句,以单句为段。世人或以为此种写法纯为古龙当年为凑篇幅赚稿费而生出的小小伎俩,此说大谬!古龙先生旷世奇才,将诗和散文的语言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又集采众家之长,方练得这种奇丽笔法。其小说语言因此具有诗的震撼力与散文的感染力,学者须悉心体会。
[例1 ]
黑
黑衣
黑斗篷
黑色披风
披风下面,一把漆黑的刀握在一只苍白无血的手中。
庙
破庙
一座破旧不堪的庙
而庙里的人在干什么呢
剑
好剑
假如有人说这不是柄好剑,那人一定眼睛瞎了
酒是好酒,
上等的竹叶青。
女人
是绝色的佳人
三。熟用关联词
古龙先生常常能将一些普通的关联词用得出神入化。如“因为……所以……”,“……当然……而”,“……但”,等等。
例如,我们常常说,“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个拷古学者则应如此写--
初级阶段。有如朝阳。
朝阳不是烈日。所以看上去没什么劲道。
但它蕴育着辉煌。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当然也如朝阳。所以也没什么劲道,也蕴育。
没人知道它蕴育什么
因为知道的人都还没有出生
而我已经出生了,所以我不知道
四。从生活常识中寻找哲理
把生活常识化为哲理,其实是一门可掌握的技术。古龙先生从中国传统游戏“绕口令”等方面汲取灵感,在小说中发明了不少哲理。学者须通读古书,细细揣摩。
例如,你早上吃了两个烧饼,则应立即在脑中衍生出类似以下的哲理来--
--剑客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会用剑
而不是他能挨饿
所以剑客也会饿,只有死人永远不饿。
我是个剑客
三天来我第一次吃东西
我一下吃掉两个烧饼,两个烧饼可以让我再支撑三天。你可能问我为什么不留下一个,等饿极了再吃。答案是我不喜欢把食物拿在手上,那样我将更象乞丐而不是剑客。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常常可以决定他的气势和杀伤力。
烧饼做得并不很圆,却好吃极了。世上最美的东西一般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㈡ 古龙小说有哪些特色
固然,在古龙小说中具有鲜明的现代品格,但传统的武侠风格仍然存在。描写武功技击的招式和扶弱济危的豪侠精神不乏在他作品中流露。因而,在表现形式上,还保留着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特点。首先,按时空顺序结构篇章,强调情节的故事性,追求篇章完整。其次,注意人物外部形象描写。如对萧十一郎等豪侠赋予“野兽般的活力”、“野性的吸引力”的外表,赋予南宫燕、慕容姐妹的花容月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三,短小精悍的语言,洒脱多变,文言词汇的跳跃使用,更能增强小说的时代感。
总之,武侠小说是一种广吸博收、兼容混杂的特殊文体,具备大量文化资料拼凑的特殊的文化价值,古龙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均有的这种“文化价值”,不同的是,金庸小说中侧重于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描绘与诠释,而古龙则偏重于对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鉴照与折射。
㈢ 古龙小说有什么特点
虎头蛇尾
很美好的开始,很垃圾的结局。某些还是不错的。但是人生也不过如此。
绝对有情节 绝对的精彩
其实很适合拍成电影的 给现在的悬幻和悬疑小说的写手影响一定很大
人物绝对的性格
也许他们并不完美 但是吸引你一定没问题 只是这个的性格不一定被所有人接受
不世故不圆滑 还有那么点颓废后的纯真
㈣ 著名小说家古龙都写过哪些作品他写的作品有何特点
古龙从1958年左右开始写武侠小说,在25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大约90多部小说。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有:《苍穹神剑》、《孤星传》、《飘香剑雨》、《历劫江湖》、《金剑残骨令》、《河洛一剑》、《游侠录》、《失魂引》、《月异星邪》、《剑毒梅香》等等。
中期主要有:《武林外史》、《浣花洗剑录》、《情人箭》、《大旗英雄传》、《绝代双骄》、《江湖人》等等。
但真正能够代表古龙水平的还是他后期的作品,有《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楚留香》(包括《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蝙蝠传奇》《桃花传奇》)、《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大人物》、《边城浪子》、《七种武器》(包括《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拳头》《离别钩》《霸王枪》)、《剑花烟雨江南》、《七杀手》、《九月鹰飞》、《陆小凤》(包括《大金鹏王》《凤凰东南飞》《决战前后》《幽灵山庄》《银钩赌坊》《隐形的人》)《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英雄无泪》等等。
我将从3方面说说古龙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
古龙还吸收了西方推理、侦探小说的某些因素,使小说在结构上又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的紧迫感。他往往叙述一件阴谋被某位大侠(或几位)最后揭露并制止的故事,他精于构思,苦心经营于情节的安排,力求引人入胜。故事的发展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读者带入扑朔迷离之中,但几经周转,奇峰突入,结果是那样出人意料,使人震惊,但细细琢磨又合情合理。
至此,古龙武侠小说的特点可作如下概括:人物个性鲜明,具有组合性特征;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具有侦探、推理性;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具有哲理性;武功描写注重快、准、狠,摆脱了一招一式的束缚,具有现代性,而且所论武学通于佛学禅理,以禅学至理参悟武学,使“武”这一武侠小说中的彩色外衣具有了通俗的哲理性。
㈤ 古龙与金庸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纯手打希望采纳啊!
他们的书已经看了很多遍了,现在看来,还是意犹未尽。金庸细腻,古龙豪放。
跟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金庸富裕,古龙穷点,看他们写吃的就能看出来,
古龙来回也就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而金庸的小说中,凡是讲到吃的地方都毫不马虎,什么场合吃什么菜,直让人看得垂涎欲滴。
金庸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
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寞。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
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其写作技巧相当高明。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
古龙刚开始写书还模仿金庸呢!
古龙的小说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
。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
。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个人更喜欢看古龙多一点,他对人性的解释我很赞同,也很喜欢。
㈥ 对比分析金庸,梁羽生,古龙小说的特点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㈦ 古龙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看过古龙小说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那就是,越看翻案的武侠电视剧,越觉得和原作相差甚远,或者说完全不一样。而且很多人得出结论,古龙的小说是武侠小说中最难影像化的。羽菱个人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大概有两个理由。一个原因是影像作品没有塑造出他小说文章中的形象,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小说缺乏足以影像化的情节和场面。
另外,在诗人眼中的场面中,夹杂着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只能通过文字的表现,想象当时诗人的感情,在头脑中自由地想象气氛。读了古龙小说中的这些情节,同样,只是我们揣度的感情,更多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感情。这导致了古龙小说的翻案不可避免的结果。大大改编的作品,对于读者(原作者)来说,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尊重原作,背离原作设定的批判。遵循原作的作品,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是不会产生观看的欲望的,原作者方面也会讨论是否从中表现出原作的印象,但一万名读者有一万种印象,所以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产生共鸣的。
㈧ 古龙的作品特色
古龙的小说弱化了武功在武侠小说中的功用,表达了对武功武力的限制及使用武力的权限限制与责任担当。 从古龙早期的作品《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到中期的《绝代双娇》、《楚留香》,到后期《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古龙的写作风格一直在变化,他开创了一种武侠的流派。作为一个写作者来看,这是一种突破和追求。
古龙早期的作品是结构相对严谨,能首尾呼应,人物情节纵向发展,放得开,收得拢,人物多而不乱,并各具个性。小说注意渲染典型环境的氛围,以情节的变幻来揭示人物个性,代表作《名剑风流》。
古龙中期的作品结构的严谨,场面、人物、情节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架式,总体上气魄宏大。代表作是《绝代双骄》,标志着古龙小说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是古龙小说的一个里程碑。它以悲剧落笔,以喜剧收尾,是一幕人生的悲喜剧。
古龙晚期作品小说的主题标新立异,结构也较严谨,情节也有起伏,环环紧扣,用性格的表层特征写出了导致人物性格形成的心理特征。人物性格鲜明。代表作《流星·蝴蝶·剑》。
古龙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性的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古龙式武侠小说风格,古龙成功地运用了写景、写情、写心态的新派写法,又兼顾中国传统小说环环相扣、扑朔迷离的情节安排;有实写,有虚写;有重笔描摹,有轻笔带过;有警句格言,有精采对话;有对内心世界的挖掘,有对氛围的巧妙渲染;有张有弛,有情有味;有峰回路转,有绝处逢生;有悲凉也有幽默;有扣人心弦也有驰骋想象;层出不穷而叙而不乱,悬念迭起而合乎情理;感人肺腑而催人泪下,欲罢不能而回味无穷。古龙的话:“一个人如果沉溺于酒,必定有他伤心的事,而伤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他打破了以往武侠以段为主的方式,大量使用短句,一句一段的排列方式。按古龙自己的说法:“长句读来如浩荡大河一泻而来,突然以短句相接,犹如一把剑把水截断,可以收到波澜大起大落的特殊效果。”确实,古龙作品里尽管短句很多,但是文字的优美依然亮丽。古龙的作品永远在弘扬真、善、美,在他的笔下,无论如何凄厉的故事都能让人感觉出一丝淡淡的温暖。对人性的了悟以及在这了悟后的宽恕,是古龙所要表达的主题。
㈨ 金庸和古龙两位武侠大师各有什么特点
一、两位大师武侠小说的总体风格不同,金庸气象沉雄,莽莽苍苍,法度谨然;古龙却剔脱空灵,飘逸脱俗,常如天外陨石,流星破空,不知其所来。
二、二人的写作背景相差甚大,金庸多数作品的人物系列及故事构型多置于广阔的历史大背景下,使情节发展有纵深感,产生一种波澜壮阔的效果,比如郭靖处在宋蒙之争的历史背景之下,故事发生地有襄阳等真实的地点。古龙则与金庸不同,他的故事及人物绝少有具体的限制,古龙的创造的是人生孤岛上的独立王国,既无繁复的历史背景,也无实在地域的依托。
三、二人塑造的人物风格不同,金庸的萧峰、张无忌等人,都是悲天悯人的“大侠”,有家国情怀、可以为了大局,牺牲自己。而古龙笔下的李寻欢、傅红雪、小鱼儿,以及楚留香、陆小凤等,无不或厚或淡地带有浪子色彩。他们孤傲不群,感情深沉,无畏而自负,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三、写作语言风格迥然不同,金庸的语言传统文化浓厚,从人名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周芷若,名字来历可以从《离骚》里找到渊源,而古龙语言犀利、干脆,如铁画银钩,毫不拖泥带水,比如,“一个人如果沉溺于酒,必定有他伤心的事,而伤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他打破了以往武侠以段为主的方式,大量使用短句,一句一段的排列方式。按古龙自己的说法:“长句读来如浩荡大河一泻而来,突然以短句相接,犹如一把剑把水截断,可以收到波澜大起大落的特殊效果。”
四、二人的写作技巧不同,金庸是将传统文化,比如围棋、酒、诗词等文化融入到叙事中,让人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而古龙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性的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古龙式武侠小说风格。
五、二人对“武功”的描写不同,金庸的人物,多是历经磨难,逐渐成长起来的,比如郭靖,多少老师,被他的智商气得哭笑不得,而古龙的人物,武功是突出间长足发展的,比如李寻欢的飞刀。
六、二人的小说有很大不同,但是如果仔细回味,二人的写作精神是一致的,比如金庸小说里有很多佛教人物,但是这些人物,有充足的儒家的出世思想和精神,而古龙小说里的人物,“虽万千人吾往矣”,同样也是儒家的出世思想和精神。可能这也是读者喜欢二人小说的原因,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儒家文化的根基。
㈩ 古龙的小说特点是什么。。
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而且古龙笔下强调的是 邪不胜正 的精神,已经不仅仅是招式武功了,比如李寻欢的武功本不如上官金虹,楚留香的武功也不如石观音,却都因心中的正气而取胜,乍一看不可理喻,实则情理之中,令人有感。
我并不认为古龙的小说有歧视女性,他说了女人的种种不好,多嘴,等等等等,不过是以恶写美,笔中透露 的,依旧是喜爱,他笔下的女子,风四娘,朱七七,藏花,双双,哪一个不是写得至善至美,令人动容,敢问一个歧视女性的作家,怎能写出这么许多风华绝代丝毫不比男人差的女人?
总之,古龙写的是一种理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