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精神层面
⑴ 中华武侠小说特点及其文化分析
中国武侠和外国的武侠小说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中国武侠小说注重社会关系的建立,道德水准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被认可,而外国武侠小说的内容建立在对帝王的尊重和纯粹力量的对比上。在《史记·刺客列传》(不好意思,我一直将这部分当武侠看)以及我们所知道的《虬髯客》、《大铁锥传》(这两部出自那里我忘记了)还有《七侠五义》等等都比较注重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被公众认可的道德准则,这种状况在可能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5、60年代,从司马麟的武侠小说就可以看出来。外国武侠小说从《奥赛罗》、《三个火枪手》(在以前的我没有看过了)那样的作品来看,大多比较注重力量的对比,纯粹是一种为贵族服务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认为它们是文字角斗场,但是随着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在商业上价值激增在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武侠(甚至于不能叫武侠只能叫侠客小说)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我看要属《佐罗》了,《佐罗》的受欢迎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主义的衰落使得象美国那样的文化逐渐占据了美洲大陆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文化逐渐走向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东方的文化受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活托托的一个奥赛罗)。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武侠小说的作者逐步将在西方小说中的逻辑推理等人所众知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因素加入到小说当中(如古龙的《陆小凤》、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更有甚者看到了由于美苏太空争霸而引发的太空争夺战在商业上的利用价值,在国外他们着重探险,在中国我们着重和外星生物的争夺,或者根本就把战场开辟到太空上去。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武侠的概念已经很广泛了,特别是中国的武侠的概念。
中国的武侠有三层含义:一是孔武有力,身手敏捷,格斗技术高超;二是在某一特定的道德标准下被广泛接受的道德体现的精华(如郭靖之守襄阳不若文天祥乎?);三是,个人修养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这比较符合中国近5000年的文化的遗传,这一点在武侠小说中不是以某一个主角体现出来的,而是由一部书中的一个群体体现出来的——个人认为这一点个人认为梁雨生做的很不错——所以中国的武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个人认为广义上讲武侠小说应该包涵所有那些反映通过武技来体现人类潜能的小说,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抽空我会看看有网友所说的那部《狞皇武霸》的,但是就中国的文化含义来说,最孔武有力的人并非是武功最强的人:) 另外,小李飞刀,我一直认为那是暗器:)所以在刀的评论里面我没有考虑他,有句话我很赞同就是“刀的好坏还是在于用刀的人”(燕南天之剑可比倚天、青虹更利乎?)
武学至上境界,乃即武学而超武学之境界,武学与非武学,本性一如之境界。如此境界,无佛家武学,无道家武学,亦无俗家武学,无佛家、道家、俗家分别之相,乃至亦无无分别之相,佛陀所言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是也,亦可谓真如自性,大道之实性,此为一切武学非武学之源,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之境界也。此不可言说,假而言之,曰武学之无极境界可也。对应于非阴非阳或无剑境界。
此无上妙境自性起用,自体自然生发而分别生出三相,即通常所谓佛家武学、道家武学与俗家武学是也。此三相初生,故尚未分离,分而未分。三相即一相,一相即三相,三而一,一而三,介于无与有之间,武学之太乙境界也。具体而言,九阳真经、九阴真经、独孤九剑[木剑境界(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系统化]即此境界也。九阳真经是佛而非佛: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乃从佛学至上大乘禅宗正宗真传达摩祖师所传之无上佛法而化来,故一切佛门武功皆归于九阳真经;非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佛家武学也。九阴真经乃道而非道: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为道家大宗师黄裳由道学渊薮道藏中化来,故一切道家武功皆归于九阴真经;非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道家武学也。独孤九剑则是俗而非俗: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乃俗家千古奇人独孤求败以易经为总根源而化来,故一切俗家武功皆归于独孤九剑;非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俗家武学也。故天下一切武功皆以万流归宗之势融汇于以上三大武学,此三大武学又以九九归一之势归于自然无为的绝顶境界。故三大宗师,达摩祖师、黄裳真人和独孤大侠,虽假借佛门武学、道家武学和俗家武学之方便,而实际心中并无佛家、道家和俗家武学之分也。
三大宗师之分别:就最终意义而言,独孤大侠,黄裳真人,达摩祖师三大宗师当究竟无别,皆可称绝顶境界,然细论仍可分出高下:达摩祖师当下直承,纯以自心为源而生无上武学,武学只是明心见性之方便,也就是说, 达摩祖师对武学的境界是本来超越,本来无武;黄裳真人是假借道藏为缘,以自心为因而生至上武学之果,终究有所凭借,故虽最终超越了武学,尚非本来超越之境界,不过极其接近此境界,独孤大侠则经过一生极其艰苦的修习之后,直到最后才超越了武学,踏入武学和人生乃至天道证悟的至上境界,比之于以上两位稍逊一筹.达摩祖师乃无为境界,黄裳真人乃类于无为境界,独孤大侠则是由有为而归于无为的境界.达摩祖师是当下无极,黄裳真人是由太乙而无极,独孤大侠是遍历一切有形而无极[基本上经历了剑道修习过程中的所有阶段,经历最全],不过最终无异,都是体用一如之境界:达摩祖师以真如为体,以博大无边的无量武学为用;黄裳真人九阴真经上卷明大道微妙本体,下卷为破尽天下一切武学之法门;独孤大侠的无剑境界,既是内力的无所施而不可,又是剑招的变化无穷。
⑵ 金庸的武侠作品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思想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我曾经读过一句非常神奇的话,金庸的书中没有真正的大侠精神。但你想想,他是有原因的。什么是真正的大侠精神?是惩恶扬善,应该更贴近水浒英雄。但这一部分在金庸小说中较少出现。归根结底,金庸本人是一位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社会精英,其小说的核心应该是儒家思想。后来,一些佛教可能会混杂在一起。“侠为国,民为本”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儒家思想,而“怜我为世,忧我为世”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佛教思想。
看完后,我总在想象自己在他们的环境里学习武术后做出的一个选择。最后,我发现他们比我学识渊博,比我心胸开阔,正直而愤愤不平。读完后,我总是掩面叹息。当我回首当时的情景,我可以猜到他们宁死也不投降。
金庸小说带给我的精神世界,就是教会我在内心坚持正确的道路,不被外界所感动,不被爱情所束缚。做自己世界的大侠,也可以做世界的大侠。
⑶ 武侠小说要有怎样的核心思想和侠义精神
武侠小说的核心思想,或者换个说法: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个思想,他不叫金庸,不叫古龙,也不叫其他,他是一种,你自己的思想。
什么叫要有怎样的核心思想?关键是,你想表达什么?你要表达一种【自己的思想】,我说了这种思想,他不姓金,不姓古,他不是任何人的,否则,千篇一律的,毫无意义。
当然,这也不是现在垃圾网络小说里表现的各种丑恶以及极端,这种东西根本不配叫思想!
思想之所以叫思想,就是因为是有【思】有【想】的,什么部位可以有思想?就是脑子啊!
我举一个例子:
孙晓写《英雄志》,他是以一种历史小说的方式去诠释武侠小说,并且设定了四个不同性格的主角,这四个主角在他设定的大环境下,因为性格、环境、遭遇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产生了不同的选择,这个小说,主要是反应在这种抉择的碰撞与矛盾之上,当然,他的思想是三大辩,他要从中反应出、不可避免地反应出,人在时代下的境遇。
但这篇小说叫《英雄志》,就是【英雄的志气】,所以,如果将四大主角都视为英雄,那么就是说,四个主角的【志气】——志气是比较通俗的说法,换一种说法,就是梦想,梦想的建立,哪怕同一个梦想,不同思想的人其过程也不同,再加上剧情当中种种矛盾等。
我们以大化小,不说武侠小说,就说一个人,我们同一个人,就算家庭状况差不多,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也会因为内在、外在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境况、遭遇以及思想的各种不同等。
所以我建议,武侠小说的核心思想,必须是你自己认为真正的武侠——你要记住!武侠不姓金或查!也不姓古或熊!
然后是侠义精神,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就是哲学上的伦理道德问题,我还是这样表示:尽量用你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
⑷ 你受到了金庸作品中哪些精神的影响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甚至,在你自己如何如何的评价中,连最重要的战斗力如何,事情结果如何,都可以拿掉。柯镇恶武功不高,却光明磊落,嫉恶如仇,连亦正亦邪的黄药师,都对其钦佩不已。襄阳最终也没守住,但百年后提起郭靖依然是人人钦佩, 真正大侠中的大侠。他第一次让我知道了,你想成为什么,不论血统,不论背景,甚至不论能力,不在乎结果,只在于你的理想本身。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诗翰
⑸ 你觉得什么是武侠精神
所谓的武侠精神,它有很广泛的意思:有时,它给人的感觉是很自我的,反映出的是种“不求轩,不求冕,不为红尘所囚”的自由情怀。武侠精神的核心是忠义精神。按照文人学士们的传统观念,这种精神,无疑是神圣和美好的,也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东西。
⑹ 中国武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梁启超先生曾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侠”这一词汇的核心要义是无私、为他人,是付出不求回报。
而离开丐帮之后,他仍旧顾念旧情,拯救丐帮兄弟于危难之中。这是乔峰大仁大义的一面。但是在儿女私情上,乔峰始终是绝情的。对于钟情于他最终死亡的阿朱,乔峰其实是难辞其咎的,所以他才会对阿紫那么纵容。
从这点上来说,侠者的本质要求,便是舍小家为大家。
⑺ 你觉得武侠小说中哪些精神影响了你,具体说说
小时候看小说就是看个热闹,里面讲的很深的一些东西并没有理解的很透彻,也不存在影响一生的东西。
⑻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想传达怎样的侠义精神
一、责任精神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不仅仅关注于“武”与“侠”,同样在其中融入了自身对于社会的探讨,让整个武侠世界的意蕴更为丰富,《连城诀》对人性的刻画深入人心;《笑傲江湖》又表现出对于政治的关注;而最后的《鹿鼎记》又将社会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侠义精神的流露之中,金庸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为:责任精神、宽恕精神以及自由精神。
侠客在文化的演变之中逐渐被赋予了关怀天下的责任精神,脱离了单纯为了儿女情仇的“小侠”,而贯彻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最后的一种侠客精神与其本身极为契合,这种对于自由的向往正是侠客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侠客的终极追求。它是一种与封建礼教的对抗,是一种对思想禁锢的反叛,是一种个性人格的高扬,杨过、令狐冲......都蕴含着这样一种理念。
⑼ 如何评价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与“侠”
武与侠是技与道的表象,侠是民族大义与江湖道义的精神,是贯穿小说的灵魂所在,是道之所存。武侠小说传播的是民族大义、江湖正义,其一是关乎国家民族的至高无上的大义,其二是关乎社会秩序、行业自律、家族教化、民间道德的江湖道义,这些都与家族、个人的荣辱、利益和生死息息相关。
要维护民族大义与江湖正义,武艺是最好的手段,是工具,从属于人的道德。武艺如果从技术层面达到一定高度,能够上升到道的境界;换言之,如果为大义和正义所用,其境界则会迅速提升。
侠上至高无上的道,武是道的体现;没有武技,侠只能是空谈;没有侠义精神的武技,则会为恶人所用,沦为恶人的帮凶。武技是基础的修养,是技术水平的修炼和提升;侠是主导灵魂的精神,是精神层面的修养。在金庸小说中,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与佛、道、儒诸家的修养是相通的,济弱扶倾、济世救民的宗旨是一致的。由于小说常常处于历史架空的格局中,没有了朝代特定的政治影响,侠义这种与个体相宜的精神,更易于操作。
⑽ 还记得武侠小说体现的什么精神影响你一生吗
歌者的歌、舞者的舞、剑客的剑、文人的笔、英雄的壮志,都是这样子。只要是不死,就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