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里有李白

武侠小说里有李白

发布时间: 2022-08-09 20:11:21

❶ 求以李白为主角的玄幻仙侠小说。。

<剑仙李白录>
http://www.qidian.com/Book/1006987.aspx

少年行李白
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
踏尽落花游何处,醉入胡姬酒肆中.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千百年来,对于李白的猜测,无穷无尽.他从哪里来,他到哪里去,他的诗歌,言行,不落俗套,有人认为,他是诋贬下界的仙人,有人认为,他是行侠仗义的侠客.这本书,带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李白.诗酒剑三绝的他,难道不应该正是那纵横天下的酒剑仙

作品关键字: 剑仙 修真 李白 蜀山 唐玄宗 杨玉环

<李白传奇>
http://www.qidian.com/Book/71691.aspx

一部以历史考证为线索的长篇纪实小说,对李白一生的主要事迹给予详细阐述,也是一部爱情武侠小说,虚构加纪实。
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这两种说法,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并且,都有资料和历史考证,让人相信那种,真是左右为难。
关于李白之死更是扑朔迷离。
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欠缺之处,望广大读者海涵。

作品关键字: 以历史考证为线索的纪实小说,虚构加纪实。

❷ 有写李白的好看的小说吗

<剑仙李白录> http://www.qidian.com/Book/1006987.aspx 少年行李白 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 踏尽落花游何处,醉入胡姬酒肆中.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千百年来,对于李白的猜测,无穷无尽.他从哪里来,他到哪里去,他的诗歌,言行,不落俗套,有人认为,他是诋贬下界的仙人,有人认为,他是行侠仗义的侠客.这本书,带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李白.诗酒剑三绝的他,难道不应该正是那纵横天下的酒剑仙 作品关键字: 剑仙 修真 李白 蜀山 唐玄宗 杨玉环 <李白传奇> http://www.qidian.com/Book/71691.aspx 一部以历史考证为线索的长篇纪实小说,对李白一生的主要事迹给予详细阐述,也是一部爱情武侠小说,虚构加纪实。 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这两种说法,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并且,都有资料和历史考证,让人相信那种,真是左右为难。 关于李白之死更是扑朔迷离。 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欠缺之处,望广大读者海涵。 作品关键字: 以历史考证为线索的纪实小说,虚构加纪实。

❸ 金庸《侠客行》里开头加上李白的《侠客行》,作用是什么

1、这本书的书名便叫侠客行,金老也许就是读了侠客行这首诗豪气顿生而写下了侠客行这部小说。也可说是金老对李白的致敬!
2、在开篇用上这样气势恢宏而有特别具有武侠韵味的诗能提高读者的兴趣和小说的分量。
3、开篇的诗与小说结尾的高强武功首尾呼应。

❹ 李白的侠客行与金庸的侠客行有什么联系吗

有联系,金庸的武侠小说《侠客行》开篇借用了李白的长诗《侠客行》,而小说中也以《侠客行》的书法蕴含最高武功秘籍。

一、金庸以《侠客行》作为小说题目,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金庸的武侠小说《侠客行》,也许就是作者读了《侠客行》这首诗,豪气顿生而写下了侠客行这部小说。
2、在开篇用上这样气势恢宏而有特别具有武侠韵味的诗,能提高读者的兴趣和小说的分量。
3、开篇的诗与小说结尾的高强武功首尾呼应。

二、李白的《侠客行》:
《侠客行》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此诗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全诗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三、金庸的《侠客行》:
《侠客行》是金庸编著的一部武侠小说,初次发表于1965年,据说灵感来自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侠客行》,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作品主要叙述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

注:金庸
金庸出生于1924年农历二月初六,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与黄沾、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❺ 侠客行——李白

【原诗】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⑧。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⑩。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注释】

1、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2、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3、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4、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5、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8、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9、紫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10、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11、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杨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了。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对于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无论是真正武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后,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这个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中国人吃饭、穿衣、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变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是否有“绅士风度”。因此,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中国也是离死不远了。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里的侠客,你会发觉那都只不过是一些可爱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为消闲,可爱固然是可爱,但与李白诗中的那种豪侠境界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经由别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闲就够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说的新的极权世界果真降临,我们恐怕就更需要唤醒远古的基因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就算是某一种“眼花耳热后”的梦话吧!

❻ 金庸的一部武侠小说,书名是李白的一首诗

《白马啸西风》,金庸的中篇武侠小说,描写了哈萨克人和汉人之间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汉族姑娘,父母因带着高昌地图被强盗追迫而死,单独留下李文秀在哈萨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汉人计老人抚养长大,并与几个哈萨克部族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数不长的这样一部小说,里边记述了多组复杂的恋情,是金庸以女性的视觉所写的一篇小说,很好的刻画了女性的心理。

❼ 金庸《侠客行》简介.

侠客行简介:

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每十年即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掌门人赴岛喝腊八粥。

凡不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去了侠客岛的掌门人又个个渺无音信。三十年过去了,又到了二使再现江湖的日子,神州武林谈虎色变,人心惶惶。

流浪儿狗杂种偶然获得玄铁令而被玄铁令主谢烟客抢上摩天崖。九年后又阴差阳错地被长乐帮军师贝海石尊为帮主石破天。

石破天天性纯朴,憨厚老实,对江湖险恶和莫测人心浑然不觉。黑白双侠的儿子石中玉与石破天相貌酷似,却天性轻浮,举止潇洒,巧舌如簧,因调戏雪山派掌门人的孙女,闯下大祸,四处躲避雪山派的追杀。他二人相同的外貌常常被人混淆不清,弄出许多误会和冲突。

在两人周围又簇拥着一群性格迥异的美丽少女江湖怪侠丁不三的孙女叮叮当当,雪山派掌门人白自在的孙女阿秀,长乐帮侍女侍剑,皮影艺人欢欢乐乐,她们或温情缠绵柔肠百转,或俏皮个性我行我素,或精灵古怪行为诡异,或冰雪聪明慧眼识人,或一往情深以心暗许。

少男少女的恋情深深陷入野心家和阴谋家布置的陷井之中,武林各门派的切身利益与纯真的情感纠葛在一起,演绎了人世间的悲喜剧,有爱有恨,有血有泪,有生有死,到头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大愚原来是大智,大巧反而成拙,吃亏原来是福。

凭着至真至纯至善的秉性,男主人公石破天不是在何处,只能悲怆地仰天长问:“我是谁”。不仅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同时最终破解了侠客岛之迷,但却始终不知生身父母。

(7)武侠小说里有李白扩展阅读

《侠客行》的寓意相当深刻。小说通过不识字的石破天居然能破译石壁上那首诗所包藏的绝顶武功,给人丰富的启示。它的矛头指向包括传统经学在内的各种教条主义、繁琐哲学、经院气的解读模式。

创作背景

1965年,当《天龙八部》还在《明报》连载时,《侠客行》就已开始在《明报》每周赠送的《东南亚周刊》上连载。1977年7月该书修订完稿,金庸写了该书的后记。

这部小说的书名是由诗人李白的同名古言诗而来,小说的内容也与那首诗作密切相关。不过,小说的情节并非是对李白诗作的演绎和注释,而是对这一诗作作了出人意料的安排。

❽ 金庸里的《侠客行》真的是李白写的吗

侠客行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乐府三十首”之一。) 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⑧。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⑩。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1.2 注释译文
(1)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2)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3)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4)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5)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8)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9)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10)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合纵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合纵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11)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1.3 诗词鉴赏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了。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对于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无论是真正武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后,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这个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中国人吃饭、穿衣、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变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是否有“绅士风度”。因此,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中国也是离死不远了。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里的侠客,你会发觉那都只不过是一些可爱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为消闲,可爱固然是可爱,但与李白诗中的那种豪侠境界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经由别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闲就够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说的新的极权世界果真降临,我们恐怕就更需要唤醒远古的基因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就算是某一种“眼花耳热后”的梦话吧!

❾ 李白会武功吗金庸的武侠小说《侠客行》不就是借鉴着李白的一首诗谱写出来的文章吗

大家不要过于沉迷金庸的武侠小说了,虽然我也十分沉迷。我们必须把武侠小说的,和真正的历史区分开来,李白的侠客行,根本与武功不关事,这是金庸找到这首诗,在这里作题材而已,未必是真正的武功。李白最多是酒后耍耍剑而已,古代的文豪也有配把剑的嗜好。读书千万要把真假分辨出来,所以我读金庸的时候,也常常看一些经络,医学书籍,了解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读书应该是这样读的,才能吸取更多的文化。如果读了只是因为好看而已,这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反而沉迷在其中,心神恍惚。

热点内容
推荐好看的搞笑言情小说 发布:2025-09-12 00:09:09 浏览:202
南城旧事听书 发布:2025-09-12 00:07:23 浏览:16
言情小说图书排行榜 发布:2025-09-12 00:04:50 浏览:210
男主是盗墓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9-11 23:58:30 浏览:493
免费小说阅读琉璃美人煞 发布:2025-09-11 23:51:45 浏览:22
香艳的古代言情小说 发布:2025-09-11 23:46:43 浏览:491
报恩的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11 23:42:13 浏览:401
华人小说阅读世界系统 发布:2025-09-11 23:40:51 浏览:991
6a的力量听书 发布:2025-09-11 23:39:49 浏览:790
已完结穿越女强小说 发布:2025-09-11 23:39:30 浏览: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