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的宗师宫白羽
『壹』 宫白羽的人物影响
宫白羽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家。宫白羽的特点,和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大为不同,他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多,因此,在人情冷暖中饱含着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精神;同时用看社会的眼光写武侠,又开创武打综艺新风,塑造一个社会化的“武林”,影响一直及于新武侠小说。
1955年香港《大公报》编辑陈文统曾约宫白羽再写连载小说,其实“梁羽生”就是陈文统的笔名,他以此自认宫白羽为师。梁羽生对宫白羽崇拜有加,“梁羽生”这个名字中的“羽”,也就是宫白羽。
宫白羽有名著近20种传世,可谓成绩辉煌,然而他决不以此为荣,反而视为“自掴其面”,似乎可怪。宫白羽的《偷拳》在20世纪80年代曾被一版再版,加上同名的连环画,印数至少有600万册,一般读者恐怕至今还能想起那位偷学太极拳的青年杨露蝉。其实宫白羽之名不仅在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妇孺皆知,他对五六十年代港台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即使是金庸、梁羽生也是赞不绝口的。
1987年在香港的武侠小说研讨会上,宫白羽与梁羽生、金庸并列为研究对象。
发表于1938年的《十二金钱镖》,是现代武侠小说大师宫白羽的成名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受海内外武侠小说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十二金钱镖》系列自问世后,一直在华人社会得到广泛的流布,后来宫白羽还被研究者誉为“旧武侠北派四大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宫竹心(白羽本名)的哲嗣把他的主要武侠作品“整理”、“改编”出版,后来又编辑出版了《宫白羽武侠小说全集》。到2001年,年逾古稀的宫白羽之子宫以仁,因讼单田芳评书《十二金钱镖》侵权胜诉,并获得赔偿。
『贰』 宫白羽的人物经历
宫白羽非常崇拜当时有名的大作家周作人。1921年初夏,偶然得到周的家庭地址,便斗胆写了一封信。信末,他抱有奢望,还开列出几本书名,恳请借书给他阅读。想不到的是一周后,他竟接到回函,并寄来《欧洲文学史》、《杜威演讲集》等书,还言明有的书不必归还。奇怪的是,信末署名不是“周作人”而是“周树人”。宫白羽第一次见周树人的印象是“作人先生的温柔敦厚的面容和谈吐”(引自宫氏自传《话柄》)。
正当宫白羽生计维艰之时,恰好天津一家报社以高额稿酬邀请他写武侠小说。也许他也意识到“活着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终于勉强俯就。一部《十二金钱镖》博得了“挑帘彩”,此后,他用“白羽”为笔名写作的武侠小说十分畅销,一发而不可收,经济状况不仅大有改善,而且与此前有云泥之别了。
尽管宫白羽功成名就,但对自己的武侠创作不但抱愧,而且蔑视。他自感名花堕溷,魂断蓝桥。他深感辜负了鲁迅先生对他的殷切期望,觉得无颜再见鲁迅,就自动断绝了交往。 宫白羽饱读中国典籍、博览西方名著,并翻译过英文小说。随着知识的积累,产生了重大志向。他37岁在霸县(今霸州市)中学教书时,对语言文字和语法发生了兴趣,为了进一步探讨,逐步研究甲骨文、金文。1943年他曾在《新天津画报》连载了20多篇这种笔记,总题目为《甲金证史诠言》,题目就能显示内容的非凡价值。在《立言画刊》上连载有《白鱼琐记》。
宫白羽晚年埋头钻研甲骨文、金文,想以研究金甲文的成绩,去冲淡他始终不愿获得但却已是既成事实的“武侠小说家”的头衔。然而造化弄人,他的研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后因患脑血栓而中止。宫白羽晚年罹患肺气肿,行动不便,却仍一心一意想出版他的考古论文集,惜此愿终未得偿。近年,《甲金证史诠言》经人整理,重新发表于香港的《中华国学》杂志,不久《天津文史》又转载。 1961年秋,年轻的冯育楠先生慕名至河北二马路寓所,造访已逐渐被人淡忘的宫白羽。据冯育楠回忆,宫白羽先生的居室10平方米左右,光线晦暗,陈设简陋,只有张小炕桌放在床上,这大约就是白羽先生写字、吃饭的唯一用具。住在这间斗室里的宫白羽老人,身材不高,头发稀疏,面容憔悴。天气还不算冷,但他已穿起一件陈旧的老式对襟棉袄,于是人显得更加苍老和衰弱。
冯育楠先生说,同样是写武侠小说的人,金庸、梁羽生功成名就,誉满华夏,宫白羽却贫病交加,在1966年辞世。
『叁』 宫白羽的个人作品
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宫白羽武侠小说全集》列表如下: 序号 书名 卷数 最初连载 底本 备注 1 十二金钱镖 4 1938年2月连载于《庸报》,40年代在天津《天声报》继续连载,更名《豹爪青锋》,1946年天津《建国日报》续载最后5章,更名《丰林豹变记》 1-60章据百新版,61-80章据正华版,参考了叶洪生的批校本。81-85章由宫以仁根据原作8万字大意,取其连载原题《丰林豹变记》,凭记忆写成1万字的故事梗概,以补其阙 2 血涤寒光剑 1 1941年天津正华 《十二金钱镖》二部作,写于1940年。曾更名《狮林三鸟》出版,结尾比《血涤寒光剑》少万余字 3 毒砂掌 1 1949年上海广艺书局 《血涤寒光剑》续集 4 武林争雄记 1 1939年12月连载于北京《晨报》 1940年8-1941年11天津正华 钱镖四部作之一,十二金钱镖前传。17章以下为郑证因代撰 5 牧野雄风 1 1942年郑证因代笔在报刊连载 1947年励力版 《武林争雄记》续集.1943年天津正华出版部出版卷一时白羽曾大加增删,卷四约在1944年初印行,是正华出版部印行的最后一部白羽小说,正华亦从此关闭.1947年上海励力出版社分上下册再版 6 联镖记 2 1939年初在《北京实报》连载 据正华版 钱镖四部作之四.1939年6月卷一单行本由天津正华出版部印行至1942年2月陆续出版六卷.伪满康德九年长春新京书店曾再版 7 大泽龙蛇传 2 1941年11月15日连载于北京《立言画刊》,至1944年12月底全部载完 据正华版与《立言画刊》 《联镖记》续集,本书未写完,作者曾在天津《真善美画刊》发表续作,与《河朔七雄》嫁接,以《雁翅镖》《青萍剑》系列作的书名出版单行本。为了完整性,宫以仁安白羽生前意图补写了结尾 8 偷拳 1 1940年10月天津正华/1947年上海励力书局 1940年10月天津正华出版部初版20章.1947年上海励力书局更名为《惊蝉盗技》再版22章 9 青衫豪侠 1 白羽第一部武侠小说.1927年在北京《世界日报》副刊以《粉骷髅》的题目刊出前两章,1931年《益世晚报》载完,全书13章,连载时还曾用过《白刃青衫》 1947年6月协和书店版 1942年前六章以《青林七侠》的书名由天津正大书局出版,后七章以《粉骷髅》书名出版。1947年6月上海协和书店合二书为一集取名《青衫豪侠》出版 10 摩云手 1 最早刊于伪满《麒麟》杂志,连载24章 前32章据北京文兴书局版,后10章据励力出版社版 1942年北京文兴书局分三卷出版,共42章;1948年上海励力出版社分三集再版 11 剑底惊螟 1 据正新、元昌两个版本 1947年6月上海正新出版社出版,续集四章于同年12月由上海元昌印书馆出版 12 横江一窝蜂 二书合一册 1933年-1935年连载,原名《黄花劫》 1949年4月上海百新书店 白羽第二部武侠小说,原名《黄花劫》。1949年4月上海百新书店出版的《横江一窝蜂》,宫以仁认为此书就是《黄花劫》 13 太湖一雁 1946年下半年在报刊连载1947年8月出单行本 1947年8月元昌印书馆出版上海正气书局总经销 14 河朔七雄 1 15 雁翅镖 1 1947年天津《真善美》画刊连载 1949年11月重庆中央印书馆出版、大华书店总经销 《雁翅镖》、《青萍剑》实为同一部书的上下卷 16 青萍剑 17 弹剑记 1 18 雄娘子 1 19 龙舌剑 1 不能确定是否曾在报纸连载 1949年4月上海正气书局再版 20 侠隐传技 1 1947年9月上海励力书局 封面印为《侠隐传技》目录印为《侠影传技》 21 秘谷侠隐 1948年出版,原版残缺无下集和版权页 内容简介和目录印为《秘谷侠影》,出版说明与编辑说明印做《秘谷侠隐》 22 绿林豪杰传 1 1955年8月1日-1956年1月26日连载于香港大公报 大公报连载原文 白羽最后一部武侠小说 《十二金钱镖》系宫白羽开宗立派之作。此书共有17卷(集)、总85章,共120余万言。前16卷写于抗战胜利之前,故事未结束;是因白羽业已名利双收,不愿再写“无聊文字”。1946年,白羽为了维持生活,不得已重作冯妇,遂又补撰末一卷,更名为《丰林豹变记》,连载于天津《建国日报》。《十二金钱镖》继承章回小说的写作技巧,描写的是袁振武(飞豹子)和俞剑平(十二金钱镖)师兄弟结怨而导致20年后劫镖寻仇、比武斗智的故事。
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之所以甫一问世便赢得广大读者喜爱,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是因为宫白羽并不像前人那样胡编滥造,将武侠小说写得荒诞不经,而是严格遵循鲁迅的教诲,将武侠当“人”来写,写他们的七情六欲,写他们崇高光明的一面,也写他们渺小自私的一面,写他们无能与无奈的地方,通过他们来揭示社会、人间之不公平,揭露官商勾结、好人并无好报的黑暗现实。 《偷拳》也是宫白羽重要的作品。说的是,清代冀南广平府少年杨露蝉偷拳学艺的故事,杨露蝉为学拳赴陈家沟寻访太极陈,为陈所拒,后杨露蝉扮哑巴混入陈府为佣,潜入陈邸,历尽艰辛,终于学得惊人艺业,名震京师。它一方面通过杨露蝉三年假装哑丐,受尽磨难,自投太极陈门下偷学太极拳,表现“侠”的卓绝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写杨露蝉入陈门前的5年被太极陈拒之门外,到处拜师,遇到了多少“伪侠”。由此批判了武侠世界不副实的一面。
『肆』 武侠小说有哪些大师
姓名:柳残阳
简介:柳残阳,本名高见几,山东青岛人,武侠小说家。代表作有《玉面修罗》、《天佛掌》等。尤其在《枭霸》、《枭中雄》兄弟作出版后,其阳刚铁血的写作风格展露无遗。
还有很多著名武侠小说大师级人物,例如:独孤红、慕容美、司马紫烟、诸葛青云、秦红、司马翎等。
『伍』 宫白羽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
宫白羽的第一部击技小说是《黄花劫》,不久他与另一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接着,又陆续完成了《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及续集《牧野雄风》、《血涤寒光剑》及续集《狮林三鸟》、《毒砂掌》、《摩云手》、《联镖记》及续集《大泽龙蛇传》、《剑底惊螟》、《子午鸳鸯钺》、《粉骷髅》、《太湖一雁》、《青萍剑》以及《绿林豪侠传》等等,其代表作是《偷拳》几年间,宫白羽发表了几十部作品;加上他的其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击技小说家。50年代初,又为香港《大公报》写了《绿林豪侠传》;当时《大公报》的副刊编辑,乃是后来成为武侠小说名家的梁羽生,后来梁羽生写信给宫白羽之子宫以仁说:“我最初写武侠小说,亦是受令尊影响的。”宫白羽的这些小说有的至今还在翻印流传,或演绎为声像作品。
『陆』 谁知道白羽出生年月
白羽(1901一1966),本名宫竹心(1899~1966年),山东省东阿县人。军人之子。少年时即有志于“讲学著书”,长大后投考师范大学,后来惨遭家难。他本是纨挎子弟,却从此开始了20年的贫困生活。在通州一家公馆教书,一月才15元报酬;给北京《益世报》投稿,每月也才六七元的稿费。
在这中间,他当过书记员、邮局职员、税吏、教师,职员,又曾从军作书记官,做过小贩,卖过书报。他从前做事认真,对人郑重,而在穷困中经历了种种委屈凌辱之后,突然变了一种态度,嘻笑怒骂,愤世嫉俗,而在旁人看来,则又是诙谐可笑、倜傥可亲了。
白羽的文坛生涯,始于1926年左右在北京《国民晚报》作编辑,后来该报停刊。张恨水在《世界日报》主编《明珠》副刊,约请他为特约撰述。后来又在天津一所小学教书。
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后,他便以写小说为生。1937年为天津《庸报》写连载小说《十二金钱镖》,首次以“白羽”署名,从此开始他一发而不可收的武侠创作。不久他的稿酬也从每万字4元一下涨到了每千字10元以上。
白羽的特点,和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大为不同,他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多,因此,在人情冷暖中饱含着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精神;同时用看社会的眼光写武侠,又开创武打综艺新风,塑造一个社会化的”“武林”,影响一直及于新武侠小说。
梁初生就对他是崇拜有加“梁羽生”这个名字中的“羽”,也就是白羽,三十年代未的叶冷,将白羽的特点总结为两条,第一条是借鉴于大仲马,“描写人物很活,所设故事亦极近人情,书中的英雄也都是人,而非:‘超人’”;第二条是借鉴于塞万提斯,“作武侠传奇而奚落侠客行径”。这使他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意义。
白羽武侠小说共26部。
《十二金钱镖》、1937年天津《庸报》连载,后出单行本;白羽的武侠处女作和武侠代表作,以此为起点,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十二金钱镖系列”,包括“前传”《武林争雄记》、《牧野雄风》,“外传”《狮林三岛》《毒砂掌》、《血涤寒光剑》,“后传”《雄娘子》。
其余还有:
《联镖记》《青衫豪侠》《偷拳》《扬镖记》《拿云手》《武林名家传》《龙舌剑》《雁翎镖》《青萍剑》《谈剑记》《太湖一雁》《剑低惊魂》《密谷侠隐》《侠隐传技》《河朔七雄》《子午鸳鸯》《大泽龙蛇传》《大侠粉骷髅》
●白羽本名宫竹心(一八九九~一九六六年),山东省东阿县人;生于天津,长于北京。少年时期即向报刊投稿,立志做一个新文艺家;曾获鲁迅鼓励,发表西洋文学译作多篇。惟因家败辍学,半生潦倒,为养家活口而昼夜奔忙;做过邮务员、税务员、校对、编辑、记者、教师、书记以及风尘小吏。这些血泪交迸的惨痛经历,在他的自传《话柄》一书中,都曾留下「不堪回首」的烙印。
一九三八年初,宫氏得好友郑证因之助,以「白羽」为笔名,于天津「庸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一举成名。此书分为十七卷,总八十一章,都一百五十万言。故事情节却很简单,主要是叙述「飞豹子」袁振武挟怨劫镖,而与「十二金钱」俞剑平大捉迷藏、比武较技的经过,中间再穿插了「玉幡杆」杨华与柳研青、李映霞的一段三角恋爱,如是而已。
以一般武侠说部所要求的曲折离奇内容来衡量《十二金钱镖》,恐怕很难令人满意;但此书居然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其故安在?原来,这全靠白羽洞悉人情世故,能充分运用语言文字的高妙艺术为社会百态写真,方克臻此。
的确,在武侠小说家中像白羽这样兼具中外文学素养的作者极为罕见。他的文笔幽默冷隽,有血有肉,饱富生命力;特别是「通过个人奋斗历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揭露旧社会人际间的尔虞我诈」,写来笑中带泪,越发显得真实而近人情。因此,《十二金钱镖》的故事虽然单薄,白羽却能化腐朽为神奇,于平淡处见功力;峰回路转,依然虎虎有生气。而其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对白传神,尤为此书成功之主因。如写俞剑平的老辣精明、袁振武的睥睨作态、「黑沙掌」陆锦镖的玩世不恭、「九股烟」乔茂的小人得志以及欢喜冤家杨华、柳研青的斗口斗气等等,皆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此外,白羽又有《武林争雄记》,为「钱镖二部作」(实系前传);《血涤寒光剑》,为「钱镖三部作」;与《偷拳》、《联镖记》、《摩云手》、《大泽龙蛇传》等名著,均广获好评。但在可考的白羽武侠书目二十四种中,冒名之伪作亦不少;这是因为白羽「伤心人别有怀抱」,任由书商找人代笔的结果。
据白羽《话柄》自序说:「一个人所已做或正在做的事,未必就是他愿意做的事,这就是环境。环境与饭碗联合起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文字(按指武侠小说),而这些无聊文字竟能出版,竟有了畅销,这是今日华北文坛的耻辱!我……可不负责。」而其老友叶冷也在《白羽及其书》中透露:「白羽讨厌卖文,卖钱的文章毁灭了他的创作爱好。白羽不穷到极点,不肯写稿。……可是造化弄人,不教他做他愿做的文艺创作,反而逼迫他自掴其面,以传奇的武侠故事出名;这一点,使他引以为辱,又引以为痛。」
职是之故,白羽为了谋生糊口、鬻文办学,只有带着一种自觉的批判精神,用社会反讽的手法来写武侠小说。如《十二金钱镖》描述少年陆嗣清「仗义行侠」连闹笑话;柳研青「比武招亲」却招来了地痞;一尘道人「捉采花贼」反受其害;以及《偷拳》中的杨露蝉为投名师、访绝艺,竟三番两次被江湖无赖欺骗等等,都含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味。正如白羽所说:「我愿意把小说中的人物还他一个真面目,也跟我们平常人一样;好人也许做坏事,坏人也许做好事。等之,好人也许遭恶运,坏人也许获善终。你虽然不平,却也没法,现实人生偏是这样!」
虽然白羽并不甘愿做一个「纸上谈兵」的武侠小说家,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无心插柳,却获得意外的成功。对于晚出的武侠作品,盖有三点启示作用:
(一)打破「超人武侠」神话——他取法于大仲马《侠隐记》与塞万提斯《魔侠传》(唐·吉诃德),将既往说部中超凡入圣的奇侠一概还原为「人」;进而运用艺术手腕,反讽社会现实,刻划众生百态。于焉提升了武侠小说的思想层次与文学价值,令人回味无穷。
(二)开创「武打综艺」新风——他参考万籁声《武术汇宗》要旨,掌握技击原理;藉文情跌宕的笔触,配合故事发展,营造战前气氛,以构思不落俗套的打斗场面。由是乃开创虚实相生、奇正相间的「武打综艺」新风。不但同辈名家郑证因受其「武艺文学化」的启发,而更上层楼,大放异彩;即五十年代武侠作家亦无不群相模仿,蔚为时尚。
(三)首张「武林」之目——在白羽之前,武侠说部只有「江湖」、「绿林」称谓而无「武林」一词。自白羽作品问世,始有「武林」说法;其涵义远较「绿林」为广,兼及江湖上黑、白两道练家子。从此「武林」云云遂约定成俗,在武侠小说中拳打脚踢,沿用至今。
●白羽
1988年元旦,通俗小说家冯育楠先生到香港金庸家做客,金庸高度评价了天津武侠击技小说家宫白羽,说他的作品“寓意深刻,文字超凡”,“对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堪称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文坛上一代宗师。”这些评语,以及金庸家那宽敞典雅、挂着名人字画的客厅,给育楠先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宫白羽,原名万选,改名竹心,原籍山东东阿,1899年出生于河北省青县马厂。他的父亲是北洋新军里的一名管带。宫白羽幼年时在天津读书,稍长,到北京求学,十五六岁即开始文学创作。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追求进步;后来结识了鲁迅先生,在文艺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方面都受到过鲁迅的指点。这时宫白羽的家道已经中落,他先在军队里当书记官,旋又考入邮局,这些工作对他来讲简直是格格不入,于是决定辞差卖文,并就教于鲁迅先生。鲁迅回信说:“我以为是失策的,以文笔作生活,是世上最苦的职业。”宫白羽没有听从鲁迅的劝告。卖文不足以养家,他就去作税吏、小贩,当编辑,干校对,可是他一心想的却是创作,到哪儿也干不长。因此直到晚年,他一直对自己走向文坛而悔恨不已。
宫白羽极富创作天才,20世纪30年代中国击技小说盛行,他为一家七口人的生计,不得不把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聪明才智集中于此,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生涯。他曾说过:“环境与饭碗联合起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文字……这是文坛的耻辱。”宫白羽的第一部击技小说是《黄花劫》,不久他与另一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接着,又陆续完成了《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及续集《牧野雄风》、《血涤寒光剑》及续集《狮林三鸟》、《毒砂掌》、《摩云手》、《联镖记》及续集《大泽龙蛇传》、《剑底惊螟》、《子午鸳鸯钺》、《粉骷髅》、《太湖一雁》、《青萍剑》以及《绿林豪侠传》等等,其代表作是《偷拳》。几年间,宫白羽发表了几十部作品;加上他的其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击技小说家。50年代初,又为香港《大公报》写了《绿林豪侠传》;当时《大公报》的副刊编辑,乃是后来成为武侠小说名家的梁羽生,后来梁羽生写信给宫白羽之子宫以仁说:“我最初写武侠小说,亦是受令尊影响的。”宫白羽的这些小说有的至今还在翻印流传,或演绎为声像作品。
天津沦陷期间,宫白羽又致力于中国文法以及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用以考证古史,在《新天津画报》上连载有《甲金证史诠言》,在《立言画刊》上连载有《白鱼琐记》。这项研究持续到50年代末,后因患脑血栓而中止。近年,《甲金证史诠言》经人整理,重新发表于香港的《中华国学》杂志。
1961年秋,年轻的育楠先生慕名至河北二马路寓所,造访已逐渐被人淡忘的宫白羽。据育楠先生回忆,白羽先生的居室约10平方米左右,光线晦暗,陈设简陋,只有张小炕桌放在床上,这大约就是白羽先生写字、吃饭的惟一用具。住在这间斗室里的白羽老人,身材不高,头发稀疏,面容憔悴。天气还不算冷,但他已穿起一件陈旧的老式对襟棉袄,于是人显得更加苍老和衰弱。育楠先生说,一刹那真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虽然有思想准备,但他落魄到如此程度实在出乎意料。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宫白羽?
在交谈中,白羽先生拿出一份香港报纸,上面说宫白羽乃中国武侠小说大家,家有演武堂,十八般兵器俱全,宾朋满座……然后先生指着报纸苦笑道:“演武堂?我这间破房子漏了都无力去修。哈,十八般兵器、我家那把菜刀因为劈木头,都豁口了……”他虽然脸上在笑,眼里似乎汪上了泪水,那种笑意想起来就令人不安。
育楠先生说,同样是写武侠小说的人,金庸功成名就,誉满华夏,白羽却贫病交加,在无望中于1966年辞世。是命运的不公,还是冥冥中有一种魔力在作祟?为何同为武侠文学大师处境却如此差之千里万里?育楠先生最后说,一看金庸原著改编的电视剧,我就想起了白羽,为老先生惋惜与不平。我以此来作为对他的哀思,仅仅如此……
(资料引自网络)白羽,古代弓箭的称呼,因箭尾有鸟羽得名.诗句: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柒』 宫白羽的个人简介
宫白羽,原名万选,改名竹心,原籍山东东阿,1899年出生于河北省青县马厂。他的父亲是北洋新军里的一名管带。宫白羽幼年时在天津读书,稍长,到北京求学,十五六岁即开始文学创作。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追求进步;得到周作人、鲁迅兄弟的大力帮助,《鲁迅全集》中收有七篇致他的长信。在文艺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方面都受到过鲁迅的指点。
20世纪30年代中国击技小说盛行,宫白羽为一家七口人的生计,不得不把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聪明才智集中于此,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生涯。宫白羽的第一部击技小说是《黄花劫》,不久他与另一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接着,又陆续完成了《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及续集《牧野雄风》、《血涤寒光剑》及续集《狮林三鸟》、《毒砂掌》、《摩云手》、《联镖记》及续集《大泽龙蛇传》、《剑底惊螟》、《子午鸳鸯钺》、《粉骷髅》、《太湖一雁》、《青萍剑》以及《绿林豪侠传》等等,其代表作是《偷拳》。几年间,宫白羽发表了几十部作品;加上他的其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击技小说家。
20世纪50年代初,又为香港《大公报》写了《绿林豪侠传》;大约在1942年,宫白羽开始了金甲文字研究,他无师自学,研究金甲文字,后撰写长篇专论《金甲证史诠言》在《新天津画报·黑旋风副刊》上连续刊出,有《先民以数记》、《古字骈声》等,都是前人所未证或考而不确者。其行文古朴简练,结合古代史研究金甲文字,没有深厚的古文功力和渊博的史学知识,是不能胜任的。他以金甲研究历史,以史实证明金甲文字的研究方法是不多见的。他研究金甲文字不拘泥于前人成果,认为秦以前文字书未同文、字多歧画,文无定型,若仅拘于字的点画,必有诬古诬言之弊,所以用即声求义之法才得出确切考释,在古字可能有音符的考证、发音与文字的关系等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955年他同吴云心共同拜访甲骨学专家王襄,与王老谈话获益匪浅,回家后写了大量笔记。可惜他的有关金甲文字研究的文稿在文革中被抄,散失殆尽。
解放后,宫白羽被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文联委员等职。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捌』 宫白羽的人物性格
宫白羽性情孤僻,脾气很大,对朋友热情,可是好顶嘴抬杠。在当税吏时,曾被人怀疑有盗窃行为。后来真犯被破获,他才得以洗白,但他心里却留下一个深刻的创伤。从此他一改过去对人郑重的态度,变得嬉笑怒骂,调皮喧闹;人们却反而觉得他诙谐可笑、倜傥可亲了。然而秉性难移,一喝了酒,仍常发脾气骂人,比如何仁甫、吴君邑等老朋友,被他骂得不敢再登门了。
在旧中国的背景下,宫白羽并没有利欲熏心或迎合不良心理,而是凭借文人的良知和对文学的追求,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武侠小说的创作。他一扫流行的陈套,主人公都不是嘴里可以吐出宝剑来的神侠,而是长期勤学苦练绝技的普普通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