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金庸武侠小说文献综述

金庸武侠小说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2022-08-31 20:01:19

A. 求金庸与其作品的文献综述

金庸共有十五部武侠小说,其中十四部: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可以连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此外还有一部越女剑

B. 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

金庸武侠小说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通俗而不媚俗.他的小说透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 绘,深入地写出了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网友 消失在视线
不能笼统地下定义。就大部分而言,是一儒学思想的中庸宽容之道,中国传统国学道家思想,纯中国的佛家精神及属于金庸自己的"侠义精神",用紧凑生动的故事情节,集中暗讽当代社会中的丑恶人性和丑恶社会现象,并极力号召人们以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约束自己言行,达到改良社会风气的目的。其中又以《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和《连城诀》表现得最为突出。
《鹿鼎记》是一部较特殊的作品。金先生原本的目的是要塑造一个社会低层的流氓型人物在机遇巧合下误入社会高层后发生的悲剧的人物形象。但笔不随意走,到后来发现竟然难以将这个人装以悲剧的结果,所以有了现在我们眼下的韦小宝。但其中也不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由于不想复述情节,所以由你自己将情节与现实相套吧,呵呵)。 ——网友 糊涂的贝克街

C. 金庸一系列武侠小说背景年代

1、《书剑恩仇录》——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创作年代:1955年。历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2、《碧血剑》创作年代:1956年。历史背景: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或顺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3、《射雕英雄传》此为“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创作年代:1957年—1959年。历史背景: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4、《神雕侠侣》——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创作年代:1959年—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理宗绍定五年或六年—开庆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5、《雪山飞狐》——《雪山飞狐》《飞狐外传》是金庸现实主义最强的小说
创作年代:1959年。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6、《鸳鸯刀》——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历史背景:约公元1644年—1796年
7、《白马啸西风》——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历史背景:清初顺治年间
8、《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前传
创作年代:1960年—1961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9、《倚天屠龙记》——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年—1363年
10、《连城诀》
创作年代:1963年
历史背景:清朝,由书末“反清复明”推知
11、《天龙八部》创作年代:1963年—1966年
历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12、《侠客行》
创作年代:1965年
历史背景:明朝中叶
13、《越女剑》
创作年代:1970年
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
约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14、《笑傲江湖》创作年代:1967年
历史背景:明朝
15、《鹿鼎记》——金庸封笔之作,亦是他的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创立“反武侠”情节,被称为“中国的《堂吉诃德》”,武侠史首次以诙谐、反讽、批判观写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创作年代:1969年—1972年
历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附:其中《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连城诀》《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说中没有指出明确年代(表示没有历史背景,类似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这几部小说年代是从书中的一些细节推断的。

D. 简单说说金庸武侠小说特点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
其次,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
再次,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

E. 试论大陆金庸小说研究的思考

试论关于大陆金庸小说研究的思考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研究思考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试论关于大陆金庸小说研究的思考,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后语

综上所述,在经历了世纪之交10年之久的轰轰烈烈之后,金庸研究近年似乎走入了低谷,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上一波将平而下一波未至的转换期。"重写文学史"和"流行经典"之争大致已经有了一个令各方信服的结局,金庸的地位已经确立,恰如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启蒙运动,其意义是在破除。如果说上一阶段的好些观点都有强烈的研究者的主体性,且许多文章是从金庸之外立论的;那么,在下一阶段,感性就要归于理性,从金庸本身立论,以深刻性取胜,脱颖而出的将是犹如德国古典哲学式的繁荣,其意义是在建设。从更广大的范围来认识金庸,从更深刻的层次来研究金庸,金庸研究将成为一个深刻、完整的属于金庸自身本体世界的宏大文化架构,并以其深刻和长久的魅力影响着未来文化的进程。

;

F. 金庸的经典武侠小说有哪几部,最经典的是哪个

金庸不仅是一个武侠小说家,他还是一位新闻学家,企业家,并且被评为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在创作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天赋,并且他所创作的武侠小说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他所创作的武侠小说受到了许多人很高的评价,还被翻拍成为了电视连续剧,比如说像《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等,大多数的人在小时候都是看着这些电视剧长大的。

G. 急求金庸<<天龙八部>>文化底蕴的文献综述

【萧峰】

曾经见文章说萧峰是深受儒家仁义观念的堂堂大侠,甚至说什么萧峰有诗人气质,儒家气质,这比较费解。孔子说,勇而无礼则乱,萧峰后半生被中原武林所谓的礼义之道贬斥,告白无门,他也索性睥睨了“礼和义”,奔走杀戮,凭着天性中的清白和骄傲,为所欲为,实在是孔夫子所谓君子之乱。

《天龙八部》起始时的乔峰的状态,应当是一个努力履行礼义的所谓“侠义领袖”,他的行为标准类似成年后的郭靖,可是他的生活突然中断,无论是出于如何荒谬微小的理由――一个女人微小的愤恨拉开了癫狂世界的幕布,乔峰的光明道路中断了。整个天龙八部,写的是乔峰从这样一个稳定的状态走向灭亡,他在天龙里的经历纠缠着自我认知和复仇雪恨,他被陷害,又夹杂着血统带来的原罪,他被那些教养他的中原武林大豪怀疑,被所谓的忠义爱国者疏远排斥。他的确充满了重重疑窦,矛盾,激愤,误会,价值观的崩溃,在复仇和雪冤的道路上,逃不过灾难的天罗地网,他是一个受天谴的英雄,最终虽然坦白接受了自己的契丹身份,却无法再对所谓的中原武林有价值认同。但同样他也无法融入契丹阵营,于是在极端的孤独中死去。萧峰身上有经典的西方悲剧因素:自我认知和复仇,萧峰冲冠一怒,杀人如麻,血性发作时的确凶狠,他追查自己身世杀的人,采取的强硬和坚决,是郭靖不会做的。的确他也自认:我蛮性发作,就什么也顾不得了。萧峰胸前的狼头刺青,他的仰天长啸,都是不可忽视的隐喻,象征一种原始的爆发力,来源于神秘的血统。

胡军的萧峰,在我看来是比黄日华的乔峰更接近原著里那个癫狂世界中竭力保持着清醒的英雄,乔峰活了三十岁,天赋神勇,为人上进,又有名门正派侠义道的自幼教育,世界在他看来无疑是非分明,他自信他的武功才艺也能让他扶正锄奸、洞察秋毫,他自制禁欲,仁义果决,自信朋友和下属对自己的服膺和爱戴。然而,杏子林中,这三十年来他所熟悉的世界突然天翻地覆,背叛、陷害、误会,一切他无从辨白,他看惯了的信任和友谊也都瞬间变成了怀疑和疏远。而这一切迷雾中,最让他震惊的是他的身份血统,他自认为清白无私的前提被质疑。甚至可以说,萧峰从此走上的,是痛苦的自我重建。

作者: 222.63.0.* 2006-7-30 19:31 回复此发言

--------------------------------------------------------------------------------

2 [转帖]天龙人物分析

世界的无理和癫狂压迫着萧峰,他在诬陷中越陷越深。聚贤庄上,萧峰以一套太祖长拳应对其它汉人来自四夷八方的武功,这时他已经起了对汉族正统的讥讽之心。雁门关外,对着族人共同仰天长啸,那时他已经彻底嘲笑民族正统观,剩下的就是复仇之心了,而一件件血案如幽灵铁定了他和中原武林的对立。有人评价胡军的眼神时常迷惘,以为是弊病。我不知道是否演员故意如此,萧峰在和阿朱相处时,也依然不忘他的重重疑惑,杏子林之前他的心地有多清明镇定,复仇路上他的心地就有多震惊迷茫。也正因为这种迷茫,让他失去了阿朱。萧峰受康敏之骗追杀镇南王,并不是处于很镇定清醒的状态。误杀阿朱,让他突然清醒,也意识到他和阿朱之间的深情,他的复仇在这种爱情牺牲下显得荒谬可笑,等到他找到康敏,连复仇之心他也淡了。萧峰远走辽东,后来出入辽国和女真部落,不再认中原为故土,实际上他的还乡却为永恒的流浪。

萧峰失落了故乡,早年乔峰显然是无条件的尽忠效命于国家,后来他虽承认了自己的出身“勇猛的契丹人”,但对辽国的效忠,却已经有所保留。他的道德观,无疑还有汉民族游侠观里的重然诺,行高洁,抗强暴,悯贫弱,但所凭借的,已经是一己之良知。北宋时代的侠士纠缠于民族纷争,所有入世的侠士都必需效忠一个国家,不能做先秦时代个人主义的游侠。萧峰早年所受的教育又使他无法象虚竹那样出世,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幸福。这个离开了土地的英雄高高在上俯观世间,不胜寒冷。等燕云十八骑少林寺认父,他所持的自我认知大概就是对慕容复的那一句:可惜萧峰大好男儿,竟然与你这等人齐名!
萧峰是孤独的。少林寺后的萧峰是一个纯粹的“大好男儿”,他为了制止辽汉间的战争失去了最后的容身所,再没有故乡可以让他回归。面对民族战争的尸横遍野,段誉感叹“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深入萧峰的心,他对武力的信任也意兴阑珊。萧峰长吟匈奴的祁连山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却并不意味他愿意为契丹的疆域扩展效力,他哀伤惨然的,只是战祸带来的六畜不蕃息,妇女无颜色,四海列国之大,却无这个“大好男儿”的立足之地,萧峰最后致力的不如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逼迫辽帝定下和平契约,但这是癫狂世界的生存之道么?这一点辽帝明白,萧峰未必不明白。他意兴索然而自尽。

这部书中,段誉所占的篇幅,是最多的。他除了自己独立的故事。更是全书针线,贯穿始终。全书以段誉在无量宫看无量剑比武起始,以段誉携王语嫣手远去而结束;更是段誉先与萧峰在江南酒楼喝酒比武义结金兰,后与虚竹在灵鹫宫畅谈爱人再结金兰,方成就这世间难寻的三兄弟,结合起这百万字浩翰巨著。当然,段誉一介富贵闲人,总爱四处东游西荡,其闲情非萧峰虚竹可比。以此人针线最为合适不过。只是此人性好多事,所到之处必然风波迭起,再无片刻安宁。

段誉本身,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也不过一介肉身、凡夫俗子。然而世间万事总是有因有缘,而这段誉却于无知无觉中,作了各方因缘的聚会之处。首先,在他的身上, 汇聚了金庸笔下的多种感情:伯父段正明,父亲段正淳,母亲刀白凤以及大理皇家上上下下的亲情;钟灵。木婉清及后来王语嫣的爱情;萧峰、虚竹的手足之情;或许还有南海鳄神,段延庆之流说不明白的感情……所以段誉身上那种近乎天生的温情并不奇怪,因为他本身便处在一个充满感情的环境里,尤其是大理皇家的亲情之爱,对段誉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他也是各种矛盾的汇聚之。大理皇家一脉单传,皇帝谁做?终非段誉莫属。大理段氏唯一嫡子,绝妙武功传谁?仍非段誉莫属。然而此君视帝位也平常,于武功更是避之不。段正淳四处留情的结果不仅使段誉成为其情人报复的对象(比如王夫人),更遗下美貌女儿四处分散,却偏偏叫段誉一一遇上,并各发生一段情缘,再一一被告之是兄妹。于无法可想、黯然神伤之际却忽然有了完全意料之外的豁然开朗。段正明的地位本不算名正言顺,然保定爱民,天下归心,地位根基早已稳如磨石不可动摇;段延庆固然是最名正言顺的“延庆太子”,落拓江湖后更一心想夺帝位,然既为四大恶人之首,行为暴劣,又无背景根基,实则除前朝太子名外一无所有,岂能再做皇帝?这些矛盾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要解决他们,唯有着落到段誉一人身。。钟灵、木婉清、王语嫣虽为段正淳所不知道的女儿,段誉这镇南王爱逾性命的宝贝儿子却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段延庆之子。段誉既是镇南王世子,又是段延庆之子,保定帝一意传位之人,无论孰是孰非于情于理段誉都非作皇帝不可。大理段氏的帝位回环周转,最后又责无旁贷的落入段誉的手中。这样的结果,段延庆心满意足,段正明放心宽慰,段正淳求之不得,所谓皆大欢喜众望所归。

于是最终段誉还是作了皇帝,娶了爱人,成就了一身旷世绝学。这纠缠的死结,终于为段誉所解。而这解决之法,竟是刀白凤当年枯龙寺外种下的因果。
二、《天龙八部》段誉篇 之二 潇洒尘世间
金庸小说的男主角少有饱读诗书之辈。而读到精通易经者,更仅有段誉一人。严格的说, 段誉算不上完全的武林人士, 他是王子,是书生,也算半个江湖中人,半个佛教中人。王子的尊贵, 书生的迂腐, 江湖人的义气,佛教徒的慈悲,还有那种经过历代文化积累的书香,在段誉的身上全化作一种骨子里的潇洒。

这段誉的潇洒, 缘于书香,来自教养,却尤似一种天然的存在,而他,以这真性情的潇洒,游于尘世,以超然之心面对俗世之情,于是他成了整个《天龙八部》中最快乐的人。

从先天条件来说, 此君未免得天独厚:世子身份、俊俏容貌、武林世家、天资聪颖——世人所羡所求所念念不忘之一切也。然而段誉何人?天下第一洒脱之人,第一豁达之人,第一莫名执著之人也。大理国世子的身份, 世人所谓致富之贵,然而此人视富贵于无物,只爱一顶书生巾游荡江湖;大理段氏武功闻名天下,世人垂涎,多少人欲求之一闻而不惜一切,然而此人视之如洪水猛兽,唯所恐避之不及。世人看重的, 偏在他眼中如粪土,他所执著追求的,世人却又莫名其妙。于是潇洒快乐的段誉,在世人的眼中不过是一个痴痴傻傻,一身侠气的书呆子而已。

一介文弱书生在风波险恶的江湖游荡, 自然不可避免的常常陷入极其狼狈的境地:被人追杀,掉入深谷,横拖直拽,受人挟持……甚至还有好长一段时间被木婉清弄得“臀无裤。以堂堂大理国太子之尊,竟然狼狈如斯,当情何以神甚?然而段誉却总是高兴得很,从开篇第一页他便“忍不住‘哧’的一声笑”,之后更是笑声不断。尽管每笑必惹祸,他依然自得于笑;尽管常常命悬一线,他依然无忧无。这已然难得,更可贵的是,他总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往往一看之下,便是大大自嘲一番。他被人追杀,眼见逃不掉了,居然心中尚道:”段誉啊段誉……为什么要没来由的笑上一声?这一笑岂不是笑去几十条人命?人家是绝色美女,才一笑倾城,你段誉又是什么东西了,也来这么笑上一笑?倾什么东西?“能对生死看得如此之淡本已难得,但金庸的英雄们个个重义轻生。段誉之轻生死虽然难得,却也不算少见,只是在生死关头想的居然不是传统大侠的传统大义,而是这般有趣的自我审视的,当非段誉莫属。这种好玩的自我审视于段誉所谓屡见不鲜,好像后来被闪电貂咬中命已去了大半条的他,想的是:”我这般死法模样实在太不雅观。这般长大了嘴不知是白痴鬼还是馋鬼?……“此时的段誉决不是大侠(其实他自始自终都没做过”大侠“),只能做一个潇潇洒洒的”痴儿“,一如他父母对他的称呼。

H. 急求《论金庸小说的叛逆形象》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企盼高人指点!

金庸小说中塑造的叛逆形象不多,但他们个性

鲜明的反叛行为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过

作为杨康的儿子总是被正教人士戴上有色眼镜来

评价,少年的逆反心理和无畏气质强化了他的叛逆

意识,使其更加顽皮。在人人敬仰的“侠之大者”郭

靖的桃花岛连连闯祸,太师父柯镇恶扬言要离开桃

花岛,郭靖只得将其送往重阳宫。还未拜师,因不满

全真教道士莫名其妙地骂郭靖“淫贼”,就故意戏弄

全真教道士,后来又弄得重阳宫人仰马翻。他从师

父赵志敬那里逃了出来,彻底成了.正派人士的“弃

儿”。而这种对正派人士的逆反心理和判逆意识并

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消解,相反还

不断得到强化。因此才可不顾世俗的眼光和其师父

小龙女相恋、结婚。环境的逼迫和少年时与生俱来

的反叛意识并没有使杨过屈服,他挺起胸膛跟世俗

社会抗争到底,终于取得了胜利。

大理国王子段誉,生在一个武学兼帝王之家,

一个人人学武的环境中,他的父亲想尽种种办法逼

其学武,他却用佛家的教义跟他的父亲连辩了三

天,“始终不服”,“逼得紧了,只得逃走”。钟灵说他:

“武林之中,倘若有人能学到几下你爹爹的点穴功

夫,你要他磕一万个头,求上十年二十年他也愿意,

你却偏偏不肯学,当真是奇怪极了。”(《天龙八部》)

段誉初涉江湖,一心想通过他的“之乎者也”来劝他

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说:“平生最不爱瞧人打

架”,“这样你砍我杀的,有什么好看?还不如瞧人家

耍猴儿戏好玩得多。”他对武功的鄙视其实是对社

会主流行为模式的一种反叛,因而他成了一个另类

的叛逆形象。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

成荫。正是这样一位弃绝武功的“书呆子”反而学成

了令人羡慕的绝世武功“北冥神功”和“一阳指”。他

是不是因此向主流行为模式屈服了呢?没有。他仍

然慈悲为怀,宽容善良,并不以有了“北冥神功”和

“一阳指”而放任自己。他仍然坚定着以文道治国的

信念。可以想象,大理国在他的治理下定是刀枪入

库的和谐社会。令狐冲的叛逆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交友不分教

派,只要人好、讲义气,皆可成为朋友。在令狐冲还

未正式出场前,作者极尽渲染之能事,通过他人之

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幽默、顽皮、机智的年轻人形

象。在正派人士看来,他竟然和“采花淫贼”田伯光

称兄道弟,同桌饮酒,还戏弄“青城派”弟子,单单就

这两件事他便成了正派人眼中不可救药的人人皆

可斥责的“不正经人”。后来,他跟魔教圣姑交往,帮

助任我行打败东方不败,成为魔教的红人,华山派

的弃徒,更是为正派人士所不齿。而他依然我行我

素(虽一直以未能重人师门而耿耿于怀)。在看到曲

洋和刘正风即将死于费彬手下,他挺身而出,间接

质问费彬:“欺辱身负重伤之人,怎算得上侠义?残

杀无辜幼女,怎算得上侠义?如果人人都是这样,那

和邪魔歪道又有什么区别?”当看到华山石洞中的

刻字,他问自己:“莫非五岳剑派真是‘比武不胜,暗

算于人’?”他的疑问进一步加深。风清扬在华山山

洞传“独孤九剑”给令狐冲时说过:“大丈夫行事,爱

怎样便怎样,行云流水,任意所之,什么武林规矩,

门派教条,全都是放他妈的狗臭屁!”“令狐冲微微

一笑,风清扬这几句话当真是说到了他心坎中去,

听来说不出的痛快。”(《笑傲江湖》)这些想法正是

令狐冲平时无人倾诉的真诚心声,没有这种信念,

他是做不出那些当时惊世骇俗的事情来的。

杨过也好,段誉也好,令狐冲也好,他们的行为

其实都是对当时所生活的环境的一种叛逆。对这些

叛逆人物金庸是怀着深深的赞美和敬佩之情的,简

直就是他自己生命的象征。

这些是在http://blog.sina.com.cn/u/4af904be010009jh搜索的.
应该还有不少关于金庸小说人物的论坛,上面的评论可能会有用,推荐TXT论坛.

I.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哪些

1、《射雕英雄传》
这是一部大气磅礴的武侠小说,无论是格局,还是故事情节,那都是非常的饱满,读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在这部小说中,很多的人物,那都是描写的极为生动,写得也很顺畅,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尽管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也就20年的样子,从郭靖出生,到整个结束,差不多就这么20年的时间,可是金庸写得很有气势。
2、《天龙八部》
人世间的欢喜和悲苦,在佛教中通通认为一切皆苦,所有人无不痴迷争斗,但总是失意无奈,痛苦相伴,最终还是要在这苦难中寻求解脱。
3、《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不仅写出了爱恨情仇、武侠争斗,更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实、人生哲理,是金庸武侠小说的颠峰之作。
4、《鹿鼎记》
关于这本书的争议很多,韦小宝根本不是侠,也不会武(只会那套逃命步法,还要铁甲护身),他机灵百变,油嘴滑舌,识得察颜观色,溜须拍马,简直是坏了武林的规矩,却让许多人喜欢。韦小宝确实已经写活了。
5、《神雕侠侣》
《神雕》主要讲杨过和小龙女天地为之动容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人类理性的矛盾,不过这点也导致了很多人不喜欢杨过,倔强、叛逆、偏激、报复心重、有时狂得不分是非对错。
6、《倚天屠龙记》
全书以四句倚天屠龙歌谣贯穿始终,引申出俞岱岩的悲剧,又有张无忌幼年受伤疑问,海岛迎谢逊的小船迷团,紧接王盘山屠龙刀大会,张无忌出生冰火岛,光明顶明教恶斗六大门派,灵蛇岛苦战波斯三使,少林屠狮大会,这些悬念一环扣一环,让人读不释手。武打情节更是精彩纷呈,气势惊险。

J. 金庸的武侠小说作品有哪些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热点内容
听书的片子 发布:2025-08-28 03:28:31 浏览:456
女变男百合系统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8 03:20:50 浏览:914
妖女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8 03:09:32 浏览:987
言情野战小说阅读百度 发布:2025-08-28 02:59:11 浏览:688
58免费阅读小说网 发布:2025-08-28 02:58:38 浏览:151
日本作者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发布:2025-08-28 02:56:57 浏览:421
日本小说总销量排行榜 发布:2025-08-28 02:55:36 浏览:536
十岁女孩看言情小说正常吗 发布:2025-08-28 02:24:27 浏览:902
好看宅斗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8 02:23:32 浏览:743
懒人听书没有平凡的世界 发布:2025-08-28 02:23:22 浏览: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