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看中国网络小说
❶ 求一本小说,男主是韩国人,女主是中国留学生,男主好像叫什么燮。女主的爷爷和男主的爷爷是大学同学,
《不要别的就要你》作者:琴瑟琵琶
【内容简介】
不要别的,就要你,这是他说的话。
什么都会改变,尤其是感情。
【楔子】 她的故事
她在仁川机场,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部摩托罗拉手机。在这个国家,没有人使用这种手机。
她从来不用它打电话,也不用来联系任何人。她只是每天带着它,坐在这里等待。偶尔打开看看,因为那里面,有一条短信。
读那条短信的时候,她总会流泪,只是有的时候幸福,有的时候伤感。
因为他说“不要别的,就要你”。
最初,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直到她告诉了他。
他们开始的时候,其实没有开始,他们结束的时候,她只留了这条短信。因为她觉得,他们还没有结束。
除了七个汉字,她什么也没留住。但是她紧紧握着那手机,在机场的角落里,等待。
她觉得,他还会回来。
露珠看下是不是这本啊?
❷ 九年前看过一本很好的玄幻小说,求高手告诉我书名字。作者是一名韩国人,貌似姓李。
是《退魔录》,作者李愚赫
韩国魔幻先驱李愚赫开山巨著——《退魔录》融合了儒、佛、道以及韩国历史上各种密宗和传说故事,具有魔幻、武侠、恐怖、悬念、心灵分析以及网络小说等特点,以看似荒诞的故事述说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感情。强烈的东方文化背景和多种元素融合的特质,使它完全不同于《哈利·波特》和《魔戒》,以及许多西方文化背景和适合低龄读者阅读的魔幻恐怖小说,它从情节到语言都更适合东方人阅读,也适合年龄范围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体阅读。
韩国超级畅销小说,销售超过1000万。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和网络游戏即将引进中国,英文版轰动欧美,被誉为东方魔幻经典。
《退魔录》以四个身份和背景不同的主要人物———四位退魔师与人间种种邪恶灵力的斗争为主线,通过一个个故事展开情节。《退魔录》19卷共分为4篇,国内篇,世界篇,混世篇和末世篇,每本书都有篇幅长短不同、数量不等的几个故事。故事之间既相互独立但又有一定的连贯。你不仅可以感受到惊险情节的刺激和优美文字的感染,还可以了解许多怪异的经历和骇人的传说,甚至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
国内篇:《有声音叫你睁开眼睛》、《肖像画在召唤》、《草稚剑的秘密》
世界篇:《塞克曼特的愤怒》、《国王在阿瓦隆岛上沉睡》、《瓦拉几亚之夜》、《他们说要憎恨所有的人》
混世篇:《如果卧佛立起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有国内篇的一套
❸ 韩国人会不会喜欢中国的玄幻小说
其实韩国人也是人,我个人认为只要是人就存在一定的YY,只要是对社会充满希望的人,总会有失望。有希望就有失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总有人对现实生活不满,所以看小说,尤其是YY类的,现在的玄幻小说无非是YY,YY现实生活中发生可能性小的故事。看过韩国(九尾狐)的人因该哟写了解。所以,我的结论是有人就会有人希望,有人希望就会有失望。失望后可能就YY一下,YY自己成功,希望实现。(注:个人意见)
❹ 为什么余华的小说在韩国那么火
比较符合韩国的人文风情和传统习俗
❺ 求一本言情小说,韩国的,异国恋,女主角是韩国人,男主角是外国的
《我的雪人》作者TOMO 女主角来中国留学遇见男主角
蛮搞幽的,曾在<萌芽>上连载一年多,很受欢迎哦.就看你是否喜欢这种风格,
他们第一次相遇很有意思,里面还有很多好玩的事,去看看吧。
还记锝书面上的一句话:
等到北京初雪,我们就恋爱吧.
❻ 韩国人爱看中国的耽美小说吗
我知道《魔道祖师》在韩国挺受追捧的。
❼ 近几年在韩国出名的中国文学著作,有哪些
根据一些报道记载,在这些年来,中国的一些作品在韩国越来越受欢迎。过去的韩国人更多喜欢的是中国的古代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偏爱于我国的武侠传奇文化或者是历史演义。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和韩国的密切交往,更多的中国作品能够被韩国的读者读到。他们对于中国的文学也是越来越渴望。尤其是余华等作家的反映中国时代变迁和反映中国现实的作品更是成为了韩国出版社的重点。最近几年比较出名的作品有苏童的《碧奴》和王安忆的《长恨歌》。
这两本小说几年来被翻译成韩文传播到了韩国,从而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被翻译,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中国文学著作在韩国出名。
❽ 为什么韩国人那么重视汉朝文化
随着“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中国。因此,中国不仅成为韩国民众海外旅游度假的首选;也是韩国中小学生首选的留学国家;中国元素是如何成为韩国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韩国人又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
韩国《朝鲜日报》韩国掀起少儿学汉字热潮
时下韩国儿童学习汉字的热情高涨。不用说上小学就学汉字,就是上学前学汉字的儿童也不断增加,而且年龄越来越小。去年参加韩国语文会主办的 “汉字能力考核”的学生有104万,其中有71万名(68%)是小学以下的儿童。可见,汉字教育热的源头是小学。虽然汉字并未列入正式课目,但大部分学校都通过自由授课和早晨自习教学汉字。
中国《环球时报》 韩国人热衷读“三国”
在韩国,有关中国历史的研究一直以来都相当活跃。汉朝、三国、魏晋隋唐、元代以及近代等,几乎每一个中国历史研究领域都涌现出了诸多专家。但对于韩国老百姓来讲,三国的故事最受追捧。韩国著名小说家李文烈翻译的《三国志》多年来在韩国畅销不衰,销量高达1400多万册。韩国企业更是把《三国演义》中的方略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等,在韩国是通过三国故事具体化并传播开来的。
《京华时报》 韩国高考题爱用《庄子》
韩国钟路学院对韩国18所高校在2000年至2006年考试论文的考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中国古代名著《庄子》,共在这些大学的高考论文题中出现过9次。继《庄子》之后是记录中国古代思想先哲孔子言论的《论语》,出现过4次。从这些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韩国高校的考官对中国古典名著和哲学思想情有独钟。
《人民日报海外版》 多数韩国人会写汉字姓名
韩语的语法与汉语完全不同,但词汇有70%都是古汉语。韩国人的名字多是用汉字来取的,大多数人都会用汉字写自己的姓名。韩国电视有两个中文频道,武侠台天天播放金庸的武打片,韩国年轻一代大多认识“金大侠”。还有一个频道白天播放《大宅门》等中国内地电视剧,晚上放最新的香港电影。书店里中文参考书与英文书旗鼓相当,书架上满是《玉篇》(汉韩字典)。
韩国《东亚日报》韩国人迷上中国小说
中国观众通过收看韩剧,了解韩国,而韩国人则通过阅读中国小说,了解中国。韩国人之所以喜欢中国小说,是因为现在在韩国出版的小说,都不再仅仅是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有很多现代的元素,苏童、郭敬名等人的作品在韩国都十分受欢迎。韩国的百姓们需要通过更多更现代、更现实的东西来了解真实的中国。韩国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的中国文化,还要有现代的中国文化。
❾ 韩国人为何热衷于改编《西游记
最近,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韩国奇幻爱情喜剧《花游记》在tvN播出,剧本的角色设定可能会让不少中国观众大跌眼镜,在这部剧中,齐天大圣孙悟空与三藏法师谈起了恋爱。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最大IP,《西游记》在全世界都不乏粉丝,但韩国人似乎对此尤其热衷,影视产业隔三差五就要改编一下。前些年的综艺节目《新西游记》也是大受欢迎,到今年已经制作了四季。韩国人为何热衷改编《西游记》?《西游记》在韩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如何?
韩剧《花游记》海报
《西游记》东传
由于地缘环境的影响,朝鲜半岛文学到19世纪末叶为止都处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之下。在15世纪中叶朝鲜文字创制之前,将近1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汉字和汉文都是朝鲜半岛唯一的书写系统。这种现象,即便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无需经过翻译便可为当时朝鲜半岛的读书人消化。
通常认为,中国明代长篇通俗小说《西游记》是在高丽王朝(918-1392)末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的。例如在当时流行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中已收录了元代《西游记平话》的部分内容《车迟国斗圣》。《朴通事》编修的年代是1347年,据此可知《西游记》最晚在高丽末期已经传入韩国。
元代《西游记平话》如今通常被认为是后来吴承恩所著《西游记》的母本,但原书不幸已经佚失,只有《梦斩泾河龙》的主要内容在《永乐大典》中有所记载,其余内容无从得知。《朴通事》原文收录了《车迟国斗圣》,因此也就为研究《西游记》的早期故事形态提供了一手材料。
《朴通事》中的“通事”是对翻译的称呼,“朴通事”意即姓朴的翻译
《西游记》讲述的是唐三藏师徒一行到西天求取佛经的故事。而高丽王朝尊崇佛教,“丽政甚仁,好佛戒杀,故非国王相臣,不食羊豕,亦不善屠宰”(《高丽图经》),各处修塔建寺,并且产生了现今韩国的国宝《高丽大藏经》。《西游记》在此时传入或许有其时代背景。
高丽时期,木制观世音菩萨坐像。现藏于首尔国立博物馆。
如今韩国方面可以确定的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传入的文献记载见于朝鲜文人许筠(1569-1618)的《惺所覆瓿稿》第13卷《西游记跋》:
“余得戏家说数十种??有西游记云。出于宗藩,即玄奘取经记而衍之者。其事盖略见于释谱及神僧传,在疑信之间。而今其书特假修炼之旨,如猴王坐禅,即炼己也,老祖宫偷丹,即吞珠也。大闹天宫,即炼念也,侍师西行,即搬运何车也,火炎山红孩,即火侯也,黑水河通天河,即退符侯也。至西而东,还即西虎交东龙也,一日而回西天十万路,即攒簇周天数于一时也。虽离支漫衍,其辞不为庄语,种种皆假丹诀而立言也,固不可废哉!”
《西游记》传入朝鲜半岛后,引起了文人阶层的极大兴趣。洪万宗的《旬五志》、沈?的《松泉笔谭》、李圭景的《小说辩证说》等书中都有关于《西游记》的内容。他们甚至专门收集了《西游记》中难以理解的白话词汇和句子,先以手抄本的形式编成《西游记语解》,后以刻本出版,风靡一时。
现在可知最早的韩语手抄本《西游记》是温阳郑氏(1725-1799)于1786年至1790年间手写《玉鸳再合奇缘》中第15卷的封面内侧所记载的书目。除此以外,洪一福(1794-1859)《第一奇谚》的翻译本序文中也提到了朝鲜后期流行的代表性中国小说之一《西游记》。
《西游记》的韩语翻译
《西游记》在国内的传播和影响,自然不用多说,1949年后仅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印了近300万部,其他翻印本、删节本不胜枚举,影响力正如鲁迅所言:“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是在中国最为畅销的版本
尽管朝鲜半岛是《西游记》最早传入的地区,但第一个外文译本却是日本人的贡献。日本小说家西田维则以国木山人为笔名从1758年着手翻译《通俗西游记》,直到1831年才正式完成,前后历经三代人74年的努力。
《西游记》的韩语全译本则出现得较晚,这和当地语言发展的特殊性有关。要知道,尽管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更早,但他们并不像日本人那样早早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而是在钻研汉文化的道路上精益求精。甚至在15世纪朝鲜文字被创制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一些士大夫的反对,因为“我朝自祖宗以来,至诚事大,一遵华制。今当同文同轨之时,创作谚文,有骇观听”(《朝鲜王朝实录》)。当然,在价值观已经改变了的现代朝鲜半岛人看来,当时对汉文学的追崇和重视显得缺乏民族自主意识。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朝鲜半岛汉文学水准之高,不仅受到中国方面的肯定,而且令他们深感自豪。
这种态度直到19世纪末叶大清帝国在甲午战败前后才转变。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地位悄然改变,朝鲜半岛上的民族意识也伴随世界潮流觉醒,文字作为民族主体性的象征开始受到空前重视。
二战结束后,由于经历过日本殖民统治、战后韩国自身的文化政策等原因,从平民大众到知识分子对汉文化的掌握程度都大不如前,已经不可能做到直接消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于是,以韩语注释、翻译和解说中国传统文学的作品才应运而生。
目前已知的韩语译本《西游记》主要有以下几种:1、具永韩,民音社1966年版;2、金光洲,正音社1967年版;3、禹玄民,瑞文堂1975年版;4、金光洲、金浩城,明文堂1983年版;5、同伴人,1993年版;6、安义运,三星出版社1994年版;7、任弘彬,文学及知性社,2003年版。
但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讲,真正的韩语全译本只有任弘彬翻译的。首先,民音社、正音社、瑞文堂、明文堂所出版的《西游记》在版本上没有做过梳理和调查,而且有些翻译作品对原作的诗歌或细节描写做了部分删节,故而称其为全译本不妥。“同伴人”出版的作品则是中国延边大学的朝鲜族教授们集体翻译之后,又经修改成韩语出版的,所以也并非韩国的翻译成果。三星出版社出版的译本情况同样如此,译者安义运是北京外文出版社的朝鲜族翻译者。
直到2003年,任弘彬翻译的《西游记》问世才算是完全由韩国人独立完成的全译本成果。译者任弘彬在序文中表示,他的翻译是以明世宗时,即1587年前后金陵世德堂版本为底本,并与明代李卓吾的《批评西游记》和清代六个版本相互参校。
除了全译本之外,《西游记》在韩国的精读本、童话本和漫画作品也是层出不穷。不仅如此,韩国大学生中以《西游记》为研究对象的硕、博士论文亦不在少数。
《魔法千字文》:韩国小学汉字课
借助大量译本和动漫等大众文化的传播,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西游记》在韩国的群众基础会如此坚实,乃至成为韩国小学生们学习汉字的得力助手。
《魔法千字文》最初是一部由《西游记》改编而来的汉字学习漫画。漫画试图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自然地学习汉字,自2003年11月第一卷问世以来,迅速在韩国儿童中间流行开来。
故事的主人公是花果山猴王孙悟空。某一天,大魔王的手下混世魔王为了使三千年前被封印在千字文石碑中的大魔王复活,闯入花果山寻找散落人间的千字文碎石碑,打伤了花果山的猴子们。孙悟空见识到了汉字魔法力量,他为了守护花果山,决定与混世魔王决斗,并通过学习汉字魔法而变得强大。他进入道术岛,拜麦道师为师,和三藏、玉童子等好朋友一起学习汉字魔法。后来,为了拯救中了大魔王汉字魔法的三藏,并阻止大魔王的复活,悟空和他的小伙伴们上天入地,展开了惊险刺激的冒险历程。
该漫画2004年被三星经济研究所(SERI)评为“2004年十大畅销商品”,还被推荐为青少年优秀读物,获得了文化观光部的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并被授予韩国刊行物伦理委员会教育产业大赏等奖项。随后相继推出了音乐剧、掌机游戏、电影、动画、电视剧等衍生产品,并与好丽友、乐天公司合作生产儿童食品,成为韩国出版界一源多用以及寓教于乐型出版物的典范。
奇幻的魔法效果和冒险题材使《魔法千字文》大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需要说明的是,动漫《魔法千字文》只吸收了《西游记》中的角色素材,讲述了孙悟空、三藏等人学习汉字魔法、与恶势力作斗争的探险故事,其大获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突出韩民族特色的本土化改编。
譬如,《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是讲唐僧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经,途中历经八十一次磨难。而《魔法千字文》讲的则是孙悟空与他的伙伴们一起学习汉字魔法,收集千字文碎块去阻止大魔王的复活。
此外,韩语中有平语和敬语之分,朋友之间或者对晚辈可用平语,对待长辈或者陌生人则需用敬语,否则就是不礼貌、不尊重人的表现。动漫中的孙悟空一开始并不会用敬语,而是用平语跟所有人说话。但当他想拜麦道师为师的时候,麦道师以说敬语为条件收他为徒。这不仅体现出韩语特色,也从侧面展现出韩国社会尊师重教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又比如角色设置上,《魔法千字文》中的三藏是一个既善良又爱学习的姑娘,而猪八戒作为猪岛上守护魔法千字牌的老爷爷只出现了一集,孙悟空的武器金箍棒也被改成了能写汉字、会说话的如意笔等等。
众所周知,韩国和日本一样同属汉字文化圈。韩语是一种表音文字,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汉字词。古代朝鲜半岛吸收了来自中国的文字和文化,当时的很多公文等都是用汉字记载,汉字教育也源远流长。1446年韩国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后,韩文的使用逐渐得到普及,但汉字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到了近代,由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意识不断增强等原因,韩国的文字政策纠结多变,在韩文专用、韩汉混用、添加汉字等政策之间徘徊不定。由此造成整个社会对汉字认知的混乱。
《训民正音》,意为“教百姓以正确字音”。直到15世纪,朝鲜半岛才创造了适合标记韩语语音的文字体系
如今,韩国人越发意识到汉字对于韩语以及韩民族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使得韩国刮起了持续不断的“汉语热”。于是,各种儿童汉字学习出版物应运而生并广受欢迎。《魔法千字文》的热卖即体现了这一点。
《魔法千字文》自出版以来获得了韩国教育界与出版界的一致好评。作为寓教于乐的成功案例,不仅衍生出动画片、电影,而且还与日本合作制作了日本版的汉字学习动画《太极千字文》。
《太极千字文》是由日本东映动画与韩国国营广播公司KBS共同制作的TV动画,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好评
前些年,网络上曾流传过一阵《西游记》“被韩国”的闹剧。起因是有新闻报道说,经过韩国学者长期不懈的论证,确认西游神话故事的起源是韩国无疑,结果马上引起中国网友们大规模的谴责口水。然而随后即被证明这是一则子虚乌有的假新闻。
谩骂不能代替思考。其实比起发明权的争夺,如何使经典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发展,韩国人的实践着实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