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古龙武侠小说的人
A. 易中天曾说,对金庸毫无兴趣,但是非常喜欢古龙,古龙有何魅力
易中天曾经说过,对金庸毫无兴趣,但是非常喜欢古龙,他们两个都是著名的小说家,他们的创作的特点各有不同,易中天在年轻的时候就偏爱创新类作品,而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始终秉承“求新求变”的宗旨,自然对古龙的创作特点比较感兴趣。
作为当代华语文坛罕有的大师,古龙的作品是真正深入街头巷尾的文学经典,小李飞刀、陆小凤、楚留香等众多形象,早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角色。
B.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古龙和金庸的武侠小说
人的难题不在于他想采取何种行动,而在于他想成为何种人。 ——威廉.詹姆斯
《天龙八部》是我在1984年冬天初读金庸时读的第四部书,前三部是《射雕》三部曲。当我读到第五集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石破天惊的感觉,这是我从未有过的阅读经验。那以后我每年都要三番五次地重温这一回,每一次都能找回那种高峰体验。这种石破天惊的感觉后来我只在读博尔赫斯的时候才又出现。(最近读张五常又有这种感觉)。是那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既无伏笔亦无后话,只在这一回横空出场的无名老僧令我获得那种奇妙的阅读感觉。这一回之前故事情节发展很快,或者说金庸的推进速度很快。群雄会盟少林寺,书中所有重要人物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聚齐。而情节上此前的所有悬念也都刚刚明白,如虚竹、玄慈、叶二娘一家相认;萧远山和慕容博咸鱼翻生,死而复活。谜团渐次解开,真相终于大白。就在萧家和慕容家准备在少林寺的藏经阁一了恩怨时,无名老僧出场了——这一章回就是他的个人秀。此前书写上已经起来的速度到这里开始减缓,叙事的节奏一下慢了下来,像激流刚过险滩即入平川,此后全书逐渐奔向结局。这一回是全书的重中之重,而金庸则举重若轻。在藏经阁,萧峰严辞驳斥慕容博的生意经的话音刚落,老僧便出场了。
“善哉,善哉,萧居士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老僧的声音先于本人出现,他出现时,没有人认识他,就连少林寺的和尚也叫不出他的名字,只知他是个扫地打杂、地位最低微的服事僧,“只剃度而不拜师,不传武功,不修禅定,不列玄、慧、虚、空的辈份排行”。
老僧出场后先对着萧远山说:
“记得居士第一晚来阁中借阅的,是一本《无相劫谱》,唉,从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居士第二次来借阅的是一本《般若掌法》。当时老僧暗暗叹息,知道居士由此入魔,愈陷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惯常取书之处,放了一部《法华经》,只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读参悟。不料居士沉迷于武学,于正宗佛法却置之不理,将这两部经书撇在一旁,找到一册《伏魔杖法》,却欢喜鼓舞而去。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得回头。”
然后他对着慕容博说:
“慕容居士虽然是鲜卑族人,但在江南侨居已有数代,老僧初料居士必已沾到南朝的文采风流,岂知居士来到藏经阁中,将我祖师的微言法语,历代高僧的语录心得,一概弃如敝履,挑到一本《拈花指法》,却便如获至宝。昔人买椟还珠,贻笑千载。两位居士当世高人,却也作此愚行。唉,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益。”
当我初读此段时,我想我的惊诧和偷学少林密籍绝技的那两个家伙一样。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言辞和态度,多么不可思议的构思和情节,多么醍醐灌顶。再看他如何说本寺的玄澄大师:
“当年玄澄大师来藏经阁拣取武学典籍,老衲曾三次提醒于他,他始终执迷不悟。现下筋脉既断,又如何能够再续?其实五蕴皆空,色身受伤,从此不能练武,他勤修佛法,由此而得开悟,实是因祸得福。”
之后老僧以绝世武功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解开萧远山和慕容博的死结,使慕容博的王霸雄图和萧远山的血海深仇尽归黄土。这个无名老僧的智慧,胸襟,见识,修为,无为的求道,无名的存在,是金庸所要表现的最高境界。求道修远,不是仅仅为了生存,也不仅仅是为了荣耀,而是寻求一种更高更远的精神。我的同学韩卫东,学汉语专业,熟背中原音韵,精《五灯会元》,英语也好,当年他多次和我说到,他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是做收发室的看门人,与世无争,自在生活。韩并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人,相反,他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桥牌打得好,足球踢得好,生机勃勃。他之所以能那样想,是因为他有着强大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的内心是平静的。也许有大学问在身,但不是一定要当教授和院士。当然,他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愿望。历尽劫波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职业经理人生涯,加入乏味的中产阶级的队伍。即便如此,我想他依然能寻求到内心的平静,因为以他的智慧,外在的一切已无损心灵的修炼。就像那无名老僧,即便出任少林方丈甚或武林盟主(他完全有这能力),他也不会和扫地时有本质的区别。我必须说,人和人是不同的。如何让道路遇合自己的天性和心灵的要求,是一种大智慧。万丈红尘,功名利禄,经常使我们像萧远山和慕容博那样,买椟还珠。
在我所读过的作品中,惟一与这个无名老僧相近的人物是毛姆《刀锋》中的莱雷。在经历了漫长的阅读、思索和寻求后,莱雷选择了做一个出租车司机来安度余生。1991年,在写《艺术家生涯》时,我写下我一生的理想:走过大地,不留痕迹。多年的重读使我确信:金庸写这个无名老僧,是有深意的,我想在这神来之笔中,他已窥见了人生的奥秘。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如天外飞仙,矫矫不群;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神鬼莫测的笔法,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这是我对金庸和他笔下这位高僧的深深赞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C. 喜欢古龙的人,为什么总有一部分要贬低金庸
我也喜欢古龙,觉得金庸一陀屎.也许这是性格迥异的原因.读古龙的小说和读金庸的小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金庸的小说大多数都是一个很可怜的孩子,经过怎么样的奇遇之后,练成一种绝世武功,成为一代大侠。同时还把国家的安危和武侠联系起来。读了开始就可以想象得到最后。而读古龙的书,悬念迭起,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地不可捉摸,都是那么的离奇,但是却又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金庸在小说中注重武功的描写。而古龙成熟时期之后的小说中这是绝难出现的。高手相争,在金庸的小说中可以达到几百招,甚至几天几夜不分胜负。而在古龙的小说中,这是绝不可能的,高手相争,胜负只在一招之间,一个分毫的失误都会导致失败甚至死亡。说句实话,我很厌烦读那些烦琐的武功招数,
倒是很喜欢古龙小说中高手决斗时那种紧张的气氛,那种感觉令人窒息。
古龙的文字很短小精悍,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文字,因为读起来不邋遢,也给人以一种紧张的感觉。
金庸的小说大多数是从国家安危出发,到最后甚至为国身死。而古龙则不是,他歌颂的是诚实、自信、理想和伟大的的友谊。我觉得金庸的小说的主题太庞大,他的每一个大侠似乎都没有缺点,是那么的完美,一如乔峰、郭靖,他们的武功已臻化境,几乎没人能够战胜,而古龙的主人公却从来没有不可战胜的,他们的武功不是最高的,他们取胜靠的是最终的智谋和惊人的定力无论一个大侠有多么的厉害,首先他是个人,人就必须有缺点。而金庸大概忽略了这一点。而古龙写的是纯粹的江湖侠士.所以古龙的小说才更贴近现实,更适合普通人去读。
就是在大决战时,金庸小说中的正方的武功往往要比反方的高,然后在反方出尽一切阴谋诡计后,正方才费尽全力将其击败。古龙小说与其恰好相反,正方武功往往比反方低,靠机智或正念才将对方击败。
金庸着重描写的是爱情,而古龙却重在写友情。金庸的爱情很滥,而古龙的爱情很高尚.还有啊,金庸的书注重的纯粹的故事叙述,而古龙却注重人性的思考。
我觉得,男人大多爱看古龙,女人更爱看金庸.
呵呵,不好意思,我是女人,却是与众不同的女人.
D. 喜欢看古龙不喜欢看金庸的小说的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受过伤害,多愁善感,但还有一身侠气,重情重义。
E. 古龙的小说,现在的年轻人看吗
可能会有年轻人看,但是可能没有那么多人看了。
古龙的小说在我们那个时候还是比较风行的,而且那时的小说精彩的不多,武侠类的更是比较少。古龙和金庸的武侠可以说是最风行的了。
现在网络特别的发达,许多人在网上开始写小说,而且类别也是非常多。武侠类的网络小说总体来说比较少,而且喜欢这一类的可能也比较少。大多数的年轻人喜欢看修仙类的,玄幻的。女读者喜欢看情爱的宠文,女尊文,穿越文。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看古龙小说的人确实是少了。
F.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古龙的武侠小说
坊间说“金庸封笔古龙逝”。进入新时代,相较二者在小说时代,萧乾梁羽生倪匡琼瑶等没有这二人名气大。没金古普及度高。
另外喜爱古龙小说的人可能是因为古龙还是写社会现实的比较多。突出写人性吧!
G.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非常喜爱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古龙的作品
人们都想成为自己的英雄,生活中的失意也好,挫折也罢,都丝毫不影响自己在武侠小说里畅游,做心目中的强者和勇士,而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在本行业中可谓龙头。
武侠小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里面有侠肝义胆,有英勇无畏,不经意间就会让看小说的人设身处地,尤其是金庸和古龙的作品,不仅代入感极强,还在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刻画上不由得让读者产生共鸣并不由自主的将一些情节映射到一样“舞刀弄枪”的生活中。
其实,无论是金庸还是古龙,武侠小说的目的都不单纯的只是小说,对大多数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而言,它们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H. 喜欢看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的男生一般是什么性格感觉现在看武侠小说的男生不多了啊
不喜欢读教科书,至少在我初高中那会基本上是。性格应该各种类型都有,不一而足
I. 有喜欢看古龙的武侠小说的朋友吗,你最喜欢哪一部,说说你的观点。
古龙的小说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味道,有点像侦探小说,其中的推理情节总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楚留香和陆小凤,典型的侦探
武侠。李寻欢,萧十一郎,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足见他的影响。而以人生况味、机锋智慧、诗意哲理和情节的悬疑和惊魂正是古龙先生独到之处。大师就是大师。
金庸先生的武侠虽然同样精彩,但情节总在人意料之中。
而梁羽生先生的作品单看每一部的武打场面都很精彩,但是总觉得重复。
还珠楼主的蜀山也不错,不过太长也稍显乱。
不过这几个我认为都是大师,他们的作品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印象。
以上只是我个人观点,我不喜欢象有些人一样四处搜答案粘贴上去,所以措辞和语言有点乱,还请见谅1
J. 还有多少人喜欢看古龙式的武侠小说
文学青年在初期都会看吧,不过然后又去迷恋其他的东西了。
普通青年比较难接受古龙了。
真正理解古龙的人,必须是有点孤傲的人,否则难以在古龙的书中找到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