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白羽武侠小说
1. 宫白羽的介绍
宫白羽(1899—1966),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原名万选,改名竹心,原籍山东东阿,是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武侠小说作家,1928年来到天津,长期在报社、电讯社任职。1938年,宫白羽因在《庸报》连载《十二金钱镖》一举成名。同年他创办正华学校,次年创办正华学校出版部。晚年致力于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宫白羽作品包括:《十二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偷拳》、《血涤寒光剑》、《联镖记》等。他的武侠小说作品并被称誉为“北派武侠小说五大名家”之一,与“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悲剧侠情派”王度庐、“奇情推理派”朱贞木齐名。
2. 请大家推荐几本宫白羽、王度庐那个时代爱情题材的武侠小说,顺便告诉我哪里能读到这些书。
宫白羽大师的
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大约都熟悉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武侠小说作家宫白羽,
看过他所写的《十二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偷拳》、《血涤寒光剑》、
《联镖记》等作品。他的武侠小说作品并被称誉为“北派武侠小说四大名家”之一
王度庐(1909一1977),本名王藻祥,字霄羽。北京人。满族。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言情小说。有《琼楼春情》《落絮飘香》《冷剑凄芳》《翠陌归人
》《朝露相恩》《海上红霞》《朱门绮梦》等。30年代中期,王度庐改写武侠
小说,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他的创作一直延续
到解放前夕。
3. 宫白羽的个人作品
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宫白羽武侠小说全集》列表如下: 序号 书名 卷数 最初连载 底本 备注 1 十二金钱镖 4 1938年2月连载于《庸报》,40年代在天津《天声报》继续连载,更名《豹爪青锋》,1946年天津《建国日报》续载最后5章,更名《丰林豹变记》 1-60章据百新版,61-80章据正华版,参考了叶洪生的批校本。81-85章由宫以仁根据原作8万字大意,取其连载原题《丰林豹变记》,凭记忆写成1万字的故事梗概,以补其阙 2 血涤寒光剑 1 1941年天津正华 《十二金钱镖》二部作,写于1940年。曾更名《狮林三鸟》出版,结尾比《血涤寒光剑》少万余字 3 毒砂掌 1 1949年上海广艺书局 《血涤寒光剑》续集 4 武林争雄记 1 1939年12月连载于北京《晨报》 1940年8-1941年11天津正华 钱镖四部作之一,十二金钱镖前传。17章以下为郑证因代撰 5 牧野雄风 1 1942年郑证因代笔在报刊连载 1947年励力版 《武林争雄记》续集.1943年天津正华出版部出版卷一时白羽曾大加增删,卷四约在1944年初印行,是正华出版部印行的最后一部白羽小说,正华亦从此关闭.1947年上海励力出版社分上下册再版 6 联镖记 2 1939年初在《北京实报》连载 据正华版 钱镖四部作之四.1939年6月卷一单行本由天津正华出版部印行至1942年2月陆续出版六卷.伪满康德九年长春新京书店曾再版 7 大泽龙蛇传 2 1941年11月15日连载于北京《立言画刊》,至1944年12月底全部载完 据正华版与《立言画刊》 《联镖记》续集,本书未写完,作者曾在天津《真善美画刊》发表续作,与《河朔七雄》嫁接,以《雁翅镖》《青萍剑》系列作的书名出版单行本。为了完整性,宫以仁安白羽生前意图补写了结尾 8 偷拳 1 1940年10月天津正华/1947年上海励力书局 1940年10月天津正华出版部初版20章.1947年上海励力书局更名为《惊蝉盗技》再版22章 9 青衫豪侠 1 白羽第一部武侠小说.1927年在北京《世界日报》副刊以《粉骷髅》的题目刊出前两章,1931年《益世晚报》载完,全书13章,连载时还曾用过《白刃青衫》 1947年6月协和书店版 1942年前六章以《青林七侠》的书名由天津正大书局出版,后七章以《粉骷髅》书名出版。1947年6月上海协和书店合二书为一集取名《青衫豪侠》出版 10 摩云手 1 最早刊于伪满《麒麟》杂志,连载24章 前32章据北京文兴书局版,后10章据励力出版社版 1942年北京文兴书局分三卷出版,共42章;1948年上海励力出版社分三集再版 11 剑底惊螟 1 据正新、元昌两个版本 1947年6月上海正新出版社出版,续集四章于同年12月由上海元昌印书馆出版 12 横江一窝蜂 二书合一册 1933年-1935年连载,原名《黄花劫》 1949年4月上海百新书店 白羽第二部武侠小说,原名《黄花劫》。1949年4月上海百新书店出版的《横江一窝蜂》,宫以仁认为此书就是《黄花劫》 13 太湖一雁 1946年下半年在报刊连载1947年8月出单行本 1947年8月元昌印书馆出版上海正气书局总经销 14 河朔七雄 1 15 雁翅镖 1 1947年天津《真善美》画刊连载 1949年11月重庆中央印书馆出版、大华书店总经销 《雁翅镖》、《青萍剑》实为同一部书的上下卷 16 青萍剑 17 弹剑记 1 18 雄娘子 1 19 龙舌剑 1 不能确定是否曾在报纸连载 1949年4月上海正气书局再版 20 侠隐传技 1 1947年9月上海励力书局 封面印为《侠隐传技》目录印为《侠影传技》 21 秘谷侠隐 1948年出版,原版残缺无下集和版权页 内容简介和目录印为《秘谷侠影》,出版说明与编辑说明印做《秘谷侠隐》 22 绿林豪杰传 1 1955年8月1日-1956年1月26日连载于香港大公报 大公报连载原文 白羽最后一部武侠小说 《十二金钱镖》系宫白羽开宗立派之作。此书共有17卷(集)、总85章,共120余万言。前16卷写于抗战胜利之前,故事未结束;是因白羽业已名利双收,不愿再写“无聊文字”。1946年,白羽为了维持生活,不得已重作冯妇,遂又补撰末一卷,更名为《丰林豹变记》,连载于天津《建国日报》。《十二金钱镖》继承章回小说的写作技巧,描写的是袁振武(飞豹子)和俞剑平(十二金钱镖)师兄弟结怨而导致20年后劫镖寻仇、比武斗智的故事。
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之所以甫一问世便赢得广大读者喜爱,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是因为宫白羽并不像前人那样胡编滥造,将武侠小说写得荒诞不经,而是严格遵循鲁迅的教诲,将武侠当“人”来写,写他们的七情六欲,写他们崇高光明的一面,也写他们渺小自私的一面,写他们无能与无奈的地方,通过他们来揭示社会、人间之不公平,揭露官商勾结、好人并无好报的黑暗现实。 《偷拳》也是宫白羽重要的作品。说的是,清代冀南广平府少年杨露蝉偷拳学艺的故事,杨露蝉为学拳赴陈家沟寻访太极陈,为陈所拒,后杨露蝉扮哑巴混入陈府为佣,潜入陈邸,历尽艰辛,终于学得惊人艺业,名震京师。它一方面通过杨露蝉三年假装哑丐,受尽磨难,自投太极陈门下偷学太极拳,表现“侠”的卓绝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写杨露蝉入陈门前的5年被太极陈拒之门外,到处拜师,遇到了多少“伪侠”。由此批判了武侠世界不副实的一面。
4. 在中国新派武侠小说中,哪位作家所占的地位最高,影响最大请说出理由。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
“新武侠鼻祖”梁羽生如果说新武侠小说是由金庸发扬光大而达到顶峰,进入纯文学的高雅层次;那么,这一努力则开始于稍稍早于金庸的梁羽生,梁羽生因此成为新武侠小说的“鼻祖”。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2年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3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抗战胜利后,他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学国际经济,1949年定居香港,供职于《大公报》。他平时爱看武侠小说,还常常拉了查良镛交流心得。1952年一台雷声大雨点小的白鹤派与太极拳的打擂,《新晚报》为了再造声势扩大发行,遂请这位著名的武侠迷写连载小说,这就是新武侠小说之始的《龙虎斗京华》。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粱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那就叫梁羽生好了。到1984年“封刀”,一共是32年,35部,160册, 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梁羽生、金庸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金、梁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不仅在写武侠方面是大家,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倭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有影响。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 “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说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有人为粱羽生作过一首诗: 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 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 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 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 “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乡蒙山附近。“侠影”是《萍踪侠影录》。“棋中意”说他善于写棋话。“竹外情”取自苏东坡“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说梁羽生爱吃肉,而且爱吃肥肉,“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 说他准备写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说。 粱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作品大部分较有水平,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想来是要将这股正气发扬光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他的作品:
白发魔女传 冰川天女传 冰河洗剑录 冰魄寒光剑
草莽龙蛇传 大唐游侠传 弹指惊雷 飞凤潜龙
风雷震九洲 风云雷电 广陵剑 瀚海雄风
还剑奇情录 幻剑灵旗 慧剑心魔 剑网尘丝
江湖三女侠 绝塞传烽录 狂侠天娇魔女 联剑风云录
龙风宝钗缘 龙虎斗京华 鸣镝风云录 牧野流星
女帝奇英传 萍踪侠影录 七剑下天山 塞外奇侠传
散花女侠 武当一剑 武林天骄 侠骨丹心
旧派武侠宗师还珠楼主的
还珠楼主(1902一1961),本名李寿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后改名李红。四川长寿人。他生长在山高水深的四川,从小随着父亲宦游,曾经三上峨眉,四上青城,大好河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只上过私塾,却对佛道医卜星象都有心得。17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19岁时随母亲移居天津,在《大公报》供职,兼作家庭教师。23岁进入军界作幕僚。婚后为天津电话局局长秘书,兼写京剧剧本。他的小说处女作《轮蹄》署名“还珠楼主”,自述奔波经历和少年恋情,取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诗意。当时北方武侠小说十分流行,李寿民本人也很想把所历的山水人物写成笔记。约在1930年前后,天津的《天风报》缺少一个武侠长篇,他在人家鼓动之下,就以《蜀山剑侠传》为篇名,一天天地写下去,而还珠楼主的名头也就开始响了起来。他的创作欲望因此高涨,再加上生活的压力,他最多的时候竟同时为8家报刊撰稿,过足烟瘾之后,指天划地,滔滔而谈,请人代录出来,即为美文。日寇侵占华北以后,日本人要他合办刊物,他不答应,结果被抓去关了两个月。出狱以后,生活十分困苦。抗战胜利后,他再次到上海,正气书局的陆先生劝他不要再涉足政界军界,还是住在上海写稿子,生活想来总是可以维持的。他于是住在上海老垃圾桥北面,一直写到1948年。解放后,他于1956年在报上写过关于神怪荒诞小说的公开检讨。后来任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委员,写了一些戏,还写过小说《剧》。1959年他中风, 1961年3月去世。 还珠楼主代表了民国武侠荒诞怪异的一派,融合神话、志怪、剑仙、武侠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想象发挥,尤其是各种剑仙神术、奇幻法宝,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大气魄,为中国小说界的千古奇观。对后世武侠作家影响巨大,几乎无人可以企及,如台湾武侠泰斗古龙,就曾说到他受还珠楼主的影响颇深。 还珠楼主武侠小说共37种,。 《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代表作。以此为中心,构成了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的一个庞大系列,计有: “蜀山剑侠正传”——《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后传》《峨眉七矮》;“蜀山剑侠前传”——《长眉真人传》《柳湖侠隐》《北海屠龙记》《大漠英雄》;“蜀山剑侠别传”——《青城十九侠》《武当七女》《武当异人传》,“蜀山剑侠新传”——《蜀山剑侠新传》《边塞英雄谱》,《冷魂峪》;“蜀山剑侠外传”——《云海争奇记》《兵书峡》《天山飞侠》《侠丐木尊者》《青门十四侠》《大侠狄龙子》《蛮荒侠隐》《女侠夜明珠》《皋兰异人传》《龙山四友》《独手丐》《铁笛子》《黑孩儿》《白骷髅》《翼人影无双》其余还有:《万里孤侠》《黑森林》《虎爪山王》《血滴子大侠甘凤池》《征轮侠影》《力》《拳王》《黑蚂蚁》《酒侠神医》
温瑞安的
港台武侠小说大师,马来西亚华侨,诗人出身,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就读时曾组织学生运动,在台湾坐过政治牢,后流亡东南亚各地,定居香港。温瑞安以“武侠小说的文学化”为己任,文笔好得令人叹为观止。代表作有《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等。
他的作品:
白衣方振眉-龙虎风云 长安一战 朝天一棍 闯荡江湖
闯将 大侠传奇 大宗师 刀巴记
刀丛里的诗 刀帝传 短篇小说集 风流
黑火 红电 寂寞高手 剑气长江
江湖闲话 江山如画 金血 惊艳一枪
绝对不要惹我 空手道 骷髅画 蓝牙
两广豪杰 绿发 乱世情怀 落日大旗
马上上马 逆水寒 七大寇之锋将 七大寇之祭剑
七杀 凄惨的刀口 请借夫人一用 请你动手晚一点
群龙之首 人世间 乳房 杀楚
杀机 杀了你好吗 杀人 杀人的心跳
杀人者 杀人者死 杀人者唐斩 杀手善哉
杀死雪山飞狐 伤心小箭 少年冷血 少年铁手
少年追命 神医赖药儿 神州无敌 石头拳
收拾 四大名捕打老虎 四大名捕斗僵尸 四大名捕会京师
四大名捕震关东 碎梦刀 台风 唐方一战
天台 天威 天下有敌 天下有雪
铁线拳 吞火情怀 温柔一刀 西江月
侠少 逍遥游 小雪初晴 养生主
叶梦色 一怒拔剑 英雄好汉 战将
宫白羽大师的
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大约都熟悉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武侠小说作家宫白羽,
看过他所写的《十二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偷拳》、《血涤寒光剑》、
《联镖记》等作品。他的武侠小说作品并被称誉为“北派武侠小说四大名家”之一
5. 求宫白羽武侠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
1、武侠不能救国
宫白羽塑造的人物不但不神奇,都是普通人,反而很懦弱很世故;他们除了会一点武术外,经常胸无大志、丢乖出丑。这反映出白羽的一个思想,就是武侠不能救国。
2、他的武侠是社会反讽的,对社会道义沦丧、侠义不张的批判。
白羽年轻时候追随过鲁迅,是鲁迅的学生,受鲁迅影响很大。所以他的小说,是对社会道义沦丧、侠义不张的批判。比如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两个侠客比武,其中一个已经失败了,胜利的这个人就拱手说:“承让!”这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情节。这时候,既然高手已经说承让了,低手就应该承认自己的失败,然后两个人重归于好。可是,白羽的小说中恰恰在这个时候,趁高手不注意,低手突然出招,把高手打死了。也就是说,不讲道义的人获得胜利。白羽所写的正是我们社会的现实,前面讲的那种君子风度,恰恰是理想。所以,他的小说是具有社会反讽的。
3、据说“武林”这个词是白羽发明的,以前有“江湖”、“绿林”,但是没有“武林”这个词。“武林”就包括好人、坏人、黑道、白道。
4、愚私下认为他的小说稍稍缺乏文学内涵,语言文字以及文章结构须待加强。
总的来说就是白羽的武侠小说具有明显的“反武侠”意味
6. 宫白羽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
宫白羽的第一部击技小说是《黄花劫》,不久他与另一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接着,又陆续完成了《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及续集《牧野雄风》、《血涤寒光剑》及续集《狮林三鸟》、《毒砂掌》、《摩云手》、《联镖记》及续集《大泽龙蛇传》、《剑底惊螟》、《子午鸳鸯钺》、《粉骷髅》、《太湖一雁》、《青萍剑》以及《绿林豪侠传》等等,其代表作是《偷拳》几年间,宫白羽发表了几十部作品;加上他的其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击技小说家。50年代初,又为香港《大公报》写了《绿林豪侠传》;当时《大公报》的副刊编辑,乃是后来成为武侠小说名家的梁羽生,后来梁羽生写信给宫白羽之子宫以仁说:“我最初写武侠小说,亦是受令尊影响的。”宫白羽的这些小说有的至今还在翻印流传,或演绎为声像作品。
7. 宫白羽的人物影响
宫白羽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家。宫白羽的特点,和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大为不同,他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多,因此,在人情冷暖中饱含着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精神;同时用看社会的眼光写武侠,又开创武打综艺新风,塑造一个社会化的“武林”,影响一直及于新武侠小说。
1955年香港《大公报》编辑陈文统曾约宫白羽再写连载小说,其实“梁羽生”就是陈文统的笔名,他以此自认宫白羽为师。梁羽生对宫白羽崇拜有加,“梁羽生”这个名字中的“羽”,也就是宫白羽。
宫白羽有名著近20种传世,可谓成绩辉煌,然而他决不以此为荣,反而视为“自掴其面”,似乎可怪。宫白羽的《偷拳》在20世纪80年代曾被一版再版,加上同名的连环画,印数至少有600万册,一般读者恐怕至今还能想起那位偷学太极拳的青年杨露蝉。其实宫白羽之名不仅在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妇孺皆知,他对五六十年代港台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即使是金庸、梁羽生也是赞不绝口的。
1987年在香港的武侠小说研讨会上,宫白羽与梁羽生、金庸并列为研究对象。
发表于1938年的《十二金钱镖》,是现代武侠小说大师宫白羽的成名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受海内外武侠小说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十二金钱镖》系列自问世后,一直在华人社会得到广泛的流布,后来宫白羽还被研究者誉为“旧武侠北派四大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宫竹心(白羽本名)的哲嗣把他的主要武侠作品“整理”、“改编”出版,后来又编辑出版了《宫白羽武侠小说全集》。到2001年,年逾古稀的宫白羽之子宫以仁,因讼单田芳评书《十二金钱镖》侵权胜诉,并获得赔偿。
8. 除了金庸古龙之外,还有哪些武侠小说比较出色
只要一谈起武侠小说,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想起金庸和古龙,金庸和古龙已经成了武侠小说中的代表人物。可是作为武侠小说的资深爱好者就会了解的更为广泛了,其实除了金庸和古龙之外,还有一些武侠小说是非常出色的。
同样的宫白羽也是一个名字,不为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宫白羽的文学造诣确实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曾经宫白羽的文学造诣得到了周作人以及鲁迅兄弟的认可,即使在现在的鲁迅全集中也收录了鲁迅写给宫白羽的七篇长信。而且宫白羽的武侠创作作品是非常多的,比如《偷拳》、 《大泽龙蛇传》、 《太湖一雁》 等等。
9. 宫白羽的个人简介
宫白羽,原名万选,改名竹心,原籍山东东阿,1899年出生于河北省青县马厂。他的父亲是北洋新军里的一名管带。宫白羽幼年时在天津读书,稍长,到北京求学,十五六岁即开始文学创作。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追求进步;得到周作人、鲁迅兄弟的大力帮助,《鲁迅全集》中收有七篇致他的长信。在文艺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方面都受到过鲁迅的指点。
20世纪30年代中国击技小说盛行,宫白羽为一家七口人的生计,不得不把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聪明才智集中于此,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生涯。宫白羽的第一部击技小说是《黄花劫》,不久他与另一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接着,又陆续完成了《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及续集《牧野雄风》、《血涤寒光剑》及续集《狮林三鸟》、《毒砂掌》、《摩云手》、《联镖记》及续集《大泽龙蛇传》、《剑底惊螟》、《子午鸳鸯钺》、《粉骷髅》、《太湖一雁》、《青萍剑》以及《绿林豪侠传》等等,其代表作是《偷拳》。几年间,宫白羽发表了几十部作品;加上他的其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击技小说家。
20世纪50年代初,又为香港《大公报》写了《绿林豪侠传》;大约在1942年,宫白羽开始了金甲文字研究,他无师自学,研究金甲文字,后撰写长篇专论《金甲证史诠言》在《新天津画报·黑旋风副刊》上连续刊出,有《先民以数记》、《古字骈声》等,都是前人所未证或考而不确者。其行文古朴简练,结合古代史研究金甲文字,没有深厚的古文功力和渊博的史学知识,是不能胜任的。他以金甲研究历史,以史实证明金甲文字的研究方法是不多见的。他研究金甲文字不拘泥于前人成果,认为秦以前文字书未同文、字多歧画,文无定型,若仅拘于字的点画,必有诬古诬言之弊,所以用即声求义之法才得出确切考释,在古字可能有音符的考证、发音与文字的关系等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955年他同吴云心共同拜访甲骨学专家王襄,与王老谈话获益匪浅,回家后写了大量笔记。可惜他的有关金甲文字研究的文稿在文革中被抄,散失殆尽。
解放后,宫白羽被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文联委员等职。1966年去世,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