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酒量
A. 古代酒度数有多高,为何古人酒量都这么大呢
酒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文人骚客为美酒留下了各种华丽的篇章。古人在高兴的时候“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在悲伤的时候“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在得意的时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失意的时候“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分在别的时候“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重逢的时候“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可以说酒贯穿了中国古人文人墨客的方方面面,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中国古代大部分时期的文人墨客喝的其实还是低度数的黄酒,可能就是五度的,比啤酒高上那么一点,所以实际上也就比喝水要强上一些罢了。其实我们现在再想想武侠小说当中的那些侠客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喝的也必然是发酵酒吧。真要是一坛坛的蒸馏酒喝下肚去,别说骑马闯荡江湖了,要么就是连马背都上不去,要么就是上去后摔下来被马拖着走了……
B. 古龙角色为什么喜欢喝酒
古龙笔下的角色都爱喝酒,这当然与古龙本人自己就爱喝酒是有着很大关系的。而纵观古今的那些拥有豪情壮志的人,又有哪一个是不爱酒的呢?不说别的,有着金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就是一个爱酒之徒。
而古龙笔下的侠又有哪一个不是拥有着豪情壮志的义士呢?酒可以更为的凸显他们身上的那种洒脱,那种豪迈。而喜欢写侠士爱以酒为伴的,古龙老先生也并不是第一个。你看《水浒传》中的那些绿林好汉不就时常以酒为伴的吗?再者,仔细想想,古今的侠士之客又哪一个是不会喝酒、不爱喝酒的呢。
再者,读过古龙的书的亦或者是看过由这些书翻拍的电视剧的人都会发现古龙的每一本书的男主角基本上都是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浪子,都为情所困过。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古龙笔下的《武林外史》中的沈浪、《小李飞刀》中的李寻欢、以及《圆月弯刀》中丁鹏等等,都是为情所困之人。为情所困,所以愁,因为愁,所以想借酒来消愁。
C. 武侠小说中最不可或缺的是什么
在人类历史的文化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文化的象征。
酒的背后,纠葛着恩义、仇怨、放纵、豪气、计谋??太多的承载。
要说武侠小说里,最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还真就是酒。
那些侠义之心、正邪对决、绝世武功,世外高人,快意恩仇??都是很好的元素,但其实都绝非不可或缺。
你想,韦小宝不会快意恩仇,一样让人手不释卷。
古龙笔下的陆小凤楚留香傅红雪从没有碰到过世外高人,没捡过秘籍,但依旧天下无双。
越女剑里其实没有正邪,只有国家利益、政权交斗,大家还是会为阿青和范蠡的奇情动容扼腕。
甚至生长在恶人谷的小鱼儿,径直一个人完成了亦正亦邪两头的事儿。
华山弃徒令狐冲,只用普通佩剑、随手剑招,就能让伪君子岳不群弃剑认输。
至于所谓的侠义之心则更是凭作者好恶来出现,不然连侠之大者的郭靖也一直对杨康的结义之情不离不弃。
百岁老道张三丰就说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可见,一部武侠小说中真正不可或缺的,还真就是酒。
有那几十碗酒,萧峰聚贤庄力斗群雄难免少了一丝豪气。
没有三杯沾着唇彩的残酒,张无忌与赵敏之间恐怕难诉衷肠。
没有独酌酒,李寻欢身上那种让人断肠伤心的寂寞孤独不会那么深刻。
没有没人环绕的豪艇纵饮,楚留香不会那么香艳,洒脱放荡的名声也不会那么响。
即便是不学无术的韦小宝,如果没有酒,他往哪里去下无所不利的蒙汗药?
你注意到了,小生也提到死鬼古龙了,小生当然不是只读金老头的。
反正不管金还是古,他们笔下都少不了酒。
因为他们写的是成人童话,他们用武功和侠义构筑理想国、乌托邦,酒则帮着他们,送读者们更容易去到意淫的理想彼岸。
对比金庸与古龙的作品,很多人做过。小生不置可否。
就事论事说,故事情节上,二人各擅胜场,小生以为,金庸的底蕴造就他的铺排略胜一筹。
不过在对于酒这个道具的使用和把握上,古龙似乎要强于金庸。
他笔下更能表现出酒意,更接近竹林七贤那种疏狂落寞的借酒言愁。
在金庸的小说里,酒往往出现在群体性聚会中。
萧峰大战聚贤庄群雄,与诸多江湖朋友干杯断义,后来又在少室山下与段誉虚竹共饮结义酒,将虎视眈眈的环伺群雄视若无物。这里的酒,彰显的是睥睨天下的豪迈之气。
江南七怪与丘处机斗酒,丘处机居然以内力将酒逼出。这里的酒,用来衬托丘处机深湛的内功和七怪五花八门的应对。
韦小宝为救摇头狮子吴立身,与一群侍卫太监一起饮酒,借机下药救人。这里的酒,是韦小宝狡黠急智的载体。
相对于金庸的群饮,古龙笔下的独酌更多。
因为古龙偏爱寂寞,酒也更多的用来衬托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孤独。
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寂寞。
像是李寻欢。探花郎文武双全、酒量无双,名满天下、例无虚发,但他似乎缺少朋友,尤其缺一起喝酒的朋友。
所以他留给小生的印象,是个不断咳嗽却不断喝酒的背影。
尤其当读到李寻欢即使咳出血来仍要喝酒一段时,小生油然心碎——世上断肠人、断肠事何其多?借酒又能浇掉多少愁?
D. 在古龙小说《陆小凤传奇》中,陆小凤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陆小凤传奇》是古龙先生经典的武侠著作之一。他笔下塑造的陆小凤心思缜密却又风流倜傥,一身武艺超绝但性格迥异。古龙先生曾经说:陆小凤是一个绝对令你难忘怀的人,在他充满传奇性的一生中,也不知遇见过多少怪人和怪事,比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所听说过的都奇怪。这与陆小凤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下面细数一下陆小凤最喜欢做的那些事。
虽然陆小凤的知名度比不上楚留香和李寻欢。但他的灵犀一指和缜密的断案能力同样在中国武侠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E. 找金庸小说里不爱喝酒而且豪情万丈的人
曾很明确的说:“我就是不喝酒”的豪气人物基本没有。有一个不能喝的公孙止,却又是一个小人。
但也存在推定不喝酒的人:
一、和尚、道士:毕竟不是每个和尚都是济公、鲁智深或者不戒,大部分还是很守清规的;而也不是每个道士都是丘处机,清修之人也是忌酒的,所以,这一类中的豪杰,就有不喝酒的人:
豪气代表人物:张三丰、无尘(少喝,但不能肯定一定不喝)、扫地僧(我觉得他很豪气,一人之力化解多年怨仇,硬接萧峰一掌)、全真七子(排除老丘)、方正、方生、冲虚(很真诚)、少林四空(人品其实都不错,尤其是龙爪手的那个)、木桑道人。
二、在书中我记得没出现他喝酒的有:
丁典,书中没有他喝酒的场景,而且他又是个刚柔并济的人。
陆花刘水(他们根本没喝酒的空就已经七荤八素了,而且其中有一个道人)。
其他就不记得了~
老胡是喝酒的~
F. 武侠小说中喝酒喝到高兴了为什么要摔碗
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场景,大侠们喝酒喝高兴了就把碗一摔,显得十分豪气。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节设置呢?
我觉得这可能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或许也是当时武侠小说的潮流吧。就像现在的偶像剧小说总会有一个狂拽酷炫的霸道总裁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可能就是一种写作手法。有人这么写了,其他人觉得还不错,就跟着模仿了。
其实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间都有这样的场景描写,例如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前就这么一个喝酒摔碗的仪式,后来水浒传里也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英雄一喝酒必摔碗。
很多影视剧里也有这样的场景,每次有摔碗的场面,好多人可能都顾不上看剧情,只顾着心疼碗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猜测,如果有人有别的想法,可别忘了告诉我。
G.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谁最能喝酒
乔峰,和段誉斗酒,要了十斤,如果两人平分,每个人喝了五斤左右,段誉作弊姑且不论,乔峰可是实打实喝了五斤烈酒,而且丝毫不醉,所以论实力应该乔峰最能喝酒
H. 武侠中的酒
《多情剑客无情剑》李寻欢 陈年竹叶青(古龙)
在《笑傲江湖》第十四回“论杯”中,祖千秋对令狐冲说道:“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
饮酒民俗在很多作者的书中都可以看到。在汉族的婚礼上,酒是不可或缺的;而婚宴、闹洞房时,酒更是必不可少。《书剑恩仇录》中,武诸葛徐天宏和周绮成亲,三嫂骆冰为了和红花会的几个头目打赌要偷新郎新娘的衣服,便在婚宴上猛灌徐天宏的酒,而徐天宏虽然猜到骆冰要整他,“但婚礼上新郎喝酒是免不了的”。
梁羽生在<<大唐游侠传>>中便设计了这么一个情节: 李白在长安城中的酒楼痛饮,唐玄宗派使者请他去宫中作诗,而李白醉酒未醒,使者一直等到李白稍加清醒,便将他请入宫中,不一会传出李白连作十几首诗、被玄宗封为学士的消息.
而回族、蒙古族自古就有用奶酒招待尊贵客人的风俗。《书剑恩仇录》中,回族的偎郎大会上,回人用来招待陈家洛的便是马奶酒和烤羊肉等物.
女儿红.烧刀子.竹叶青.状元红.汾酒.水酒 蒙汗酒
说到武侠文化,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刀光剑影、飞檐走壁。诚然,“武功”是武侠文化的基本构筑材料,登峰造极的武功更是武侠文化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然而,一部好的武侠作品则绝不会只停留在对武功叙述的层面上,它应该包含得更多、更广,比如“情”、“义”、“理”等,才应该是武侠文化的精髓和精神,而酒文化则是武侠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纵览古今各大“武林世家”的作品,无论是《水浒传》、《三侠五义》、《江湖群侠转》还是《射雕英雄传》、《楚留香传奇》、《四大名捕》,没有一部没涉及到一个“酒”字的。
I. 为啥武侠小说里的英雄都爱喝酒
爱酒嗜酒到痴酒 金庸武侠的酒中江湖
金庸,是华人世界公认的武侠小说泰斗。他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武侠形象,并在小说中将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展现,作品中对于酒或者喝酒的描写经常可见。笔下的英雄豪杰,总是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情谊。用酒将一个个英雄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在于武侠世界的角落,深深烙在侠者身上。酒者,口感醇厚绵甜,落口爽净舒适,入喉温热微辣,回味悠长深远。侠者,无武不名,无德不立。烈酒配豪杰,更彰侠风义胆。
金庸武侠中凡有描写英雄相聚,必有喝酒的场面,精彩的如丘处机与江南七怪在醉仙楼大铜缸斗酒,取巧的像段誉和乔峰在松鹤楼以六脉神剑赛酒,热闹的有胡斐和程灵素大闹掌门人大会抢酒杯,悲壮的数萧峰与天下英雄在聚贤庄喝绝交酒 。这些都是以酒为媒烘托场面,真正着墨品评的要数《笑傲江湖》了。
在《笑傲江湖 论杯》中对酒的描写最为经典,或多或少的展示了金庸酒文化的底蕴。作品中懂酒的人很多,令狐冲嗜酒,绿竹翁懂酒,祖千秋不但会品酒而且精通酒具的搭配,丹青生嗜酒还追求造酒的工艺。
《射雕》的开头便是风雪夜,郭杨二士在曲三的酒馆饮酒对歌,然后回家还是酒,结交了全真丘处机。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田伯光饮酒论剑,虽立场不同,却因酒而惺惺相惜。酒精易使人神智迷乱,也易使人放松戒备,几杯酒灌入肚肠,真情至性更易一一显露。英雄侠客本就豪爽磊落,酒具有肝胆相照的催生力量,酒的豪情与人的冷酷,相互对举下,作了绝佳的诠释。其次,酒精的挥发力,往往与侠客豪迈不羁、纵恣潇洒的英风相得益彰。以酒写人,正是金老的一大特长!
Part1:以酒写人1乔峰——爱酒的“汉子”
乔峰性格狂放豪迈,行为光明磊落!这样一个人物,与酒的缘分可以说是难解难分。他嗜酒,量洪。酒的韵味渗透到他的骨子里,整个人一如烈酒般豪迈。
松鹤楼上,初识段誉,二人剧饮千杯,引得众人围观。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虽是初始未交几言,但就在这一斟一饮之间,惺惺之情已生。而后段誉以凌波微步与萧峰比拼脚力并驾齐驱,各自钦服,遂结为八拜之交,生死相知。
乔峰为人做事胆大心细,但每逢恶战必先饮酒 。酒品看人品,在聚贤庄一战中,金庸出神入化的用喝酒写出了乔峰的性格特点。 乔峰出场震死段延庆的弟子谭青,掌劈云中鹤,替中原英雄出了一口恶气,然后乔峰马上要酒,要跟以前的老朋友都干上一杯,以绝兄弟之情,痛痛快快干架。乔峰在聚贤庄喝的这个断交酒足足有五十余碗,用段誉的算法:一碗二三十杯,那么五十余碗却是足足有一千多杯了,也只有这样的英雄才能喝出这样的豪气,岂不快哉
萧峰就是一碗塞外的烈酒,酒气呛鼻,入喉辛辣,不取巧,不迎合,一直守卫着自己的信仰,契丹人也好,宋人也罢,无外乎是一个血统身份,但骨子里心系苍生的宏愿无时或忘,兵戈止息,是对两国最高的忠诚,大丈夫生而为人,当以天下为己任。
2
令狐冲——嗜酒的“浪子”
令狐冲的定位是平民英雄,洒脱不羁,但也像常人一样有软弱,会失败。他身上散发的是一种自由的气质,就像他学会的“独孤九剑”一样,他是金庸小说中最有亲和力的主角。坐斗田伯光,赌喝猴儿酒,更加具体的描述了令狐冲的鲜明性格:他有胆识、有计谋、有侠气,他还有短处、爱喝酒、性格可爱。他不为浮名所累,随意洒脱。
令狐冲之于酒一则喜欢,二则明白。喜欢是天生的,从一开始就喜欢喝,所以才有使计谋喝猴儿酒的事情,明白酒中之道却是慢慢学习而来。最开始的时候是在洛阳,这个时候却认识了绿竹翁,结识了任盈盈。
正是在田伯光的熏陶教导之下,令狐冲才初窥了其中门道。此时令狐冲对酒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乃至后来在梅庄,对就不的侃侃而谈马上引起了四庄主的极大兴趣,引以为知己,并且把自己珍藏的美酒拿出来共享,请令狐冲品尝。
3
祖千秋——痴酒的“疯子”
祖千秋在《论杯》一回中说除了金庸先生对酒的理解,也衬出了祖千秋对酒的理解和痴迷:祖千秋引经据典,讲述喝什么酒用什么杯的那段十分精彩,什么“葡萄美酒夜光杯”、“玉碗盛来琥珀光”、“青旗沽酒趁梨花”、“笑谈渴饮匈奴血”……,什么羊脂白玉杯、翡翠杯、犀角杯、古藤杯、青铜爵、夜光杯、琉璃杯、古瓷杯……可谓离奇之极,精彩之极。祖千秋江湖“论杯”
——“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汾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绵甜味长,玉杯色泽美丽,用它盛汾酒,一来可以映衬汾酒的晶莹剔透,二能弥补汾酒无色之不足,增强视觉美感。
——“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洌之气,最好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关外所产白酒,辣有余而香不足,犀角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犀角杯盛酒,能缓解酒的烈性,增强酒的香气,并且饮酒、治病二者兼顾。
——“饮葡萄酒,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酒作艳红之色,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此种葡萄酒适量喝一些,对身体大有益处,但色泽像女性脂粉之色,所以说豪气不足,而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制成,夜间能发光。
——最为普通也最为古老的高粱酒是夏禹时仪狄所制。古酒当然要体现古意,这非古代青铜酒爵莫属。古色古香,用以温酒和盛酒,果然与众不同,大快平生。
——“至于那米酒,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诗经 大雅 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耇。”可见大斗确为古代酒器。
——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琢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不失其自然真味。
——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且是北宋瓷杯。绍兴状元红即绍兴元红酒,是绍兴酒中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名酒品种,采用精白糯米、优质小麦和鉴湖水酿制成,酒色橙黄,透明发亮,芳香独特,味甘微苦。
——饮梨花酒该用翡翠杯。梨花酒又名梨花春,唐时杭人酿酒趁梨花熟时故名梨花春。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杭州春望》诗云:“红袖强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饮玉露酒,当用琉璃杯。金庸先生所说的玉露酒或许就是指古代的玉露春酒。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可以细细把玩酒中的细泡。
金庸先生借祖千秋之口“论杯”谈酒,令人大畅胸怀,他的这套理论让喜好酒的人们更加沉醉于酒的色彩、芳香和味道中。回味金庸武侠的酒中江湖。
4
洪七公——手不离酒的“酒葫芦”
七公嗜吃如命,九指神丐的大名,就是因为年轻时贪吃误事,没能救成义士的性命,一狠心便砍了自己的食指。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该吃还是要吃,该喝还是要喝。
杨过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华山之巅。在暮色茫茫的华山绝顶,杨过见到这头发花白的老者,天生狂傲的他,竟也生了敬意。七公背上一个大葫芦,满满的装着美酒,背囊里藏着无数佐料和吃饭的家伙,这一老一小,二人一起风卷残云般得消灭了百来条大蜈蚣。
中年之后,七公将丐帮帮主之任交给蓉儿,倒真是玩起了逍遥游,畅游五湖四海,遍寻天下美食。路遇不平之事,便顺手惩奸除恶。而又在华山之巅,北丐西毒相逢,恶斗七天七夜,最终相逢一笑泯恩仇。杨过埋葬二者之时,也让七公的葫芦陪着主人长眠地下。
小说里面可以,如果是现实生活,嗜酒中毒是一种逐步恶化、足以致命的疾病。这种疾病是由于机体对酒的敏感性,加上在心理上难以摆脱的强制性饮酒欲望引起的。目前,医学界没有药物或心理治疗能“治愈”——我们不能简单的靠住院治疗或者吃药改变我们的特质,从而再回到饮酒初期那种正常的、适度社交饮酒的状态。
成千上万的嗜酒者无法停止饮酒,我们不仅看到许多嗜酒者把自己喝死――死于震颠性谵妄的“戒断”综合症(D.T.’s)或痉挛,或死于由饮酒导致的肝硬化,还有许多没有正式归于酒精中毒而确由喝酒导致的死亡。而且在车祸、溺水、自杀、杀人、心脏病、火灾、肺炎或中风等被列为死亡的直接因素时,事实是嗜酒者的严重饮酒行为导致了致死的条件与直接起因。
我们大部分人还没有濒临可怕的酒精中毒的最后阶段,因此现在喝酒时以为离那种命运很遥远。但如果我们继续喝下去的话,无疑,只有死路一条。
很多戒不了酒的嗜酒者会将嗜酒过度归咎于自己道德观念薄弱,或认为是由于自己心态不平衡所致。然而嗜酒在道德上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这是一种疾病。在这个阶段,单靠自身的意志力量是无法将其克服的,因为嗜酒过度者在酒面前已经丧失了自由选择的能力。
因此我们无需为我们的疾病感到难堪,这没什么不光彩。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并不想成为嗜酒者,我们也没有试图去得这种病就像没有人愿意得肺炎一样。经验表明,只要你有戒酒的强烈愿望,并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能以脱离酒精、充满幸福的方法来照料自己,那么你依然可以幸福、健康并且有价值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我们就饮酒模式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表现: 1.视饮酒为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在心中占据中心地位,念念不忘。 2.饮酒量较初期饮酒时逐渐增加。 3.饮酒速度增快。 4.经常独自一个人或者是背着家人偷偷饮酒。 5.以酒当药,用来解除情绪困扰。 6.有藏酒行为. 7.酒后常常有遗忘表现。 8.无计划饮酒,常常出现酒后误事的现象。 9.晨起饮酒,俗称“睁眼酒”,部分人甚至会在夜间醒来后饮酒。 10.睡前饮酒。 11.喜欢空腹饮酒,饮酒时不吃主食且很少吃菜。 12.在情况允许的时候选择酒的品牌。 13.因为饮酒与家人争吵,影响家庭和睦,或因饮酒影响工作。 14.曾经戒过酒,但时间不长又旧病复发,不能控制。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饮酒行为出现上述表现中的3条以上,即高度怀疑酒依赖。 经常看到一些患有酒精依赖的人因为饮酒给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以及工作带来很多不良影响,甚至是在酒后出现一些违法的行为。尽管他们对造成这些后果内疚、后悔,但仍不能彻底停止饮酒,反复戒酒,反复复饮。是他们没有出息还是没有毅力呢?都不是,这是因为酒精依赖是一种疾病,而且还是一种不断恶化的疾病,这种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一样,是无法彻底根除的。但却可以被遏制住。复饮的原因与机体对酒精敏感有关,加上在心理上难以摆脱的强制性饮酒欲望,不管复饮会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单靠自身的毅力是无法将其克服的。 就像其他疾病一样,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一旦对酒精形成依赖后,在突然停止饮酒或骤然减少饮酒量时会出现很多躯体不适症状,称之为戒酒综合征。为方便起见,有人将戒酒综合征按照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分为3个阶段:一期戒酒综合征:一般于饮酒后6~12小时出现,表现为双手震颤,重者可累计双侧整个上肢,甚至是躯干,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伸舌震颤,除此外还常见厌食、失眠、烦躁等症状。二期戒酒综合征:出现时间为断酒后24~72小时,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幻听,内容常为辱骂性或迫害性的,可继发冲动行为,兴奋相对较轻。三期戒酒综合征:震颤谵妄,常发生于末次饮酒72小时之后,此时病人意识不清,震颤明显并伴有行走不稳,可出现各种生动的幻觉,如看到各种小动物,病人表现紧张、焦虑、恐惧。病人的记忆力明显受损,部分病人可出现癫痫样抽搐。即使在发达国家,一旦发生震颤谵妄,经治疗者总的死亡率仍可达10%~15%,未经治疗者则更高。所以说长期饮酒者不能突然停止饮酒。如果高度怀疑对酒精依赖,应该尽早到专科医院治疗。 形成酒精依赖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也不能控制饮酒量,那么在戒酒一段时间后能否正常的饮酒呢?就目前所知,从来没有一个人,仅是数月或数年滴酒不沾,就能够“正常”喝酒或只在社交场合喝酒。一个人一旦从豪饮发展为失去控制且不顾一切地狂饮,再想走回头路就不可能了。没有一个酒精依赖患者是故意为制造麻烦才喝酒的,但不可控制地饮酒必然会带来麻烦。 很多对酒精依赖的人自认在戒酒一段时期以后,喝几罐啤酒或几杯淡葡萄酒没有问题了。一两瓶啤酒下肚就会喝醉的人不多。所以也就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每天只喝两、三瓶啤酒就不再喝了。他们偶尔也确实能够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内照此办理。于是就会得出结论:即使喝酒也会“游刃有余”。但是,他们每次喝的啤酒或葡萄酒会越来越多,要不了多久,就会狂饮如初。 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以低度的酒来替代高度酒。对于酒精依赖者来说,酒精就是酒精,不管含有酒精的是马爹尼酒、威士忌加苏打水、香槟,还是一小杯啤酒,对于他们而言,不管喝一杯什么样的酒,都会导致饮酒过度,导致复饮。 所以,对于酒精依赖者而言,在戒酒一段时间后,试图控制饮“自己的酒量”或只饮用较低浓度的酒,都是危险的。但为了保证彻底戒酒,只能是滴酒不沾。如何能够做到呢?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脱酒治疗外,还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包括对相关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疗、防复饮药物的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加入一些自助的康复组织。只要有戒酒的愿望和不懈的努力,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