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中的哲学思想

武侠小说中的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 2022-09-17 13:44:49

A. 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金庸小说中的“无招胜有招”

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并不是真的无招,而是无套路无规范,随心所欲,任意挥洒。而于这随心所欲中,早有极深的武学功底做基础,极高的武学造诣做保证。这样的无招变幻自如,无可预料,形式万变,让敌人无迹可寻,自可以万变破敌,虽然万变不离其宗。

其中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一下:
1、无招胜有招的思考与道家哲学最为相近。取的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之意,取的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之意。但是同理,无为不是不为,乃是不强为不胡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于这随心所欲中,早有恒穷三世竖遍十方的大道做基础。这样的无为因天之序,合道而行,天人合一,似平淡而藏深智,行柔顺而胜刚强,自可以仙风道骨,虽然风骨无己。

2、无招胜有招的思考与佛家哲学最为想通。六祖慧能娓娓道来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即是以“无”展现了其禅宗;也有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典故,也可以看为是从无到有,无胜于有的哲学。

3、无招胜有招不仅限于武学范畴,这种哲学思想广泛存在。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恰是以“无”最终实现了独立;没有任何情节和对话的电影Baraka(天地玄黄)让无数人心驰神往;《逍遥游》明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放眼六合,以无胜有的情节俯拾皆是。然而以无胜有无法刻意获得,因为“无”不止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境。在那许多以无胜有的案例中,当事人多数也本无“胜”的欲望。正因“全无”,最终“全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需要了解的是,有招则为形,无招则为意。意,是意境。这个和道家的 “无为胜有为” 有通玄之妙。道家的哲学理论是以“道”阐述“无为”,以“无为”证明“道”。武学宗师张三丰的太极拳,就是从这里面衍生而来。所以从哲学的角度理解“无招胜有招” 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太极拳。

其实世间万物都是从“无”诞生的。也就是说,一切的“有”都是从“无”产生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无”其实是胜于一切的“有”。只有“无”才能产生出众多的“有”,而一旦出现了“有”人就会受困于此,如果是“无”的话便能产生出无穷无尽的“有”,因此“无”是胜于“有”的。

上面所说的可能让人听得一头雾水,就以武功为例,全真派的武功被玉女心经所克(虽然九阴真经上的武功能破解)。这便是在于招式上“有”。于敌人,招式的规律被窥视之后就会被找到克制的地方;于己,则有可能因自己招式的规律而变得单调乏味。

但如果一个人有“无招”的功夫(这种人必定是个武功盖世的人,比如剑魔独孤求败领悟出“无剑胜有剑”),那么他将不会因招式的“有”而受限制。于己而言,打出的招式不会因规律而变得单调;于敌人,因招式变得没有规律了,那么敌人无法预测你下一招会是什么,要想找到克制点也无从下手。

当然,“无招胜有招”的理论,不单单是金庸小说里面提到过,包括古龙和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大师都是这样写的。特别是古龙,看过其武侠小说的就知道,打斗场面不多,更多的是渲染动手前的氛围,那就是一种“无招”带来的压迫,虽然没有多少字句,却可以让人身临其境,莫名紧张。

B. 武侠小说要有怎样的核心思想和侠义精神

武侠小说的核心思想,或者换个说法: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个思想,他不叫金庸,不叫古龙,也不叫其他,他是一种,你自己的思想。

什么叫要有怎样的核心思想?关键是,你想表达什么?你要表达一种【自己的思想】,我说了这种思想,他不姓金,不姓古,他不是任何人的,否则,千篇一律的,毫无意义。
当然,这也不是现在垃圾网络小说里表现的各种丑恶以及极端,这种东西根本不配叫思想!
思想之所以叫思想,就是因为是有【思】有【想】的,什么部位可以有思想?就是脑子啊!

我举一个例子:
孙晓写《英雄志》,他是以一种历史小说的方式去诠释武侠小说,并且设定了四个不同性格的主角,这四个主角在他设定的大环境下,因为性格、环境、遭遇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产生了不同的选择,这个小说,主要是反应在这种抉择的碰撞与矛盾之上,当然,他的思想是三大辩,他要从中反应出、不可避免地反应出,人在时代下的境遇。
但这篇小说叫《英雄志》,就是【英雄的志气】,所以,如果将四大主角都视为英雄,那么就是说,四个主角的【志气】——志气是比较通俗的说法,换一种说法,就是梦想,梦想的建立,哪怕同一个梦想,不同思想的人其过程也不同,再加上剧情当中种种矛盾等。

我们以大化小,不说武侠小说,就说一个人,我们同一个人,就算家庭状况差不多,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也会因为内在、外在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境况、遭遇以及思想的各种不同等。
所以我建议,武侠小说的核心思想,必须是你自己认为真正的武侠——你要记住!武侠不姓金或查!也不姓古或熊!

然后是侠义精神,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就是哲学上的伦理道德问题,我还是这样表示:尽量用你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

C. 金庸的武侠小说教会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射雕英雄传》郭靖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你天资愚钝,不被人看好,出身不好,但是只要努力了,不走歪门邪道,迟早会成功。

D. 金庸武侠里有哪些哲学

无论个人拥有怎么样的能力,对国家对民族都应该是一种拥护,支持保护切身去实践的一个态度,就想说,杨过郭靖,国服,他们好几代人,对于保卫国家都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态度,无论他们的武功有多高,他们的江湖地位有多高,他们都是对国家有一个非常支持爱戴的这样一个态度,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E.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的中国哲学的价值取向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和天龙都在展示一种舍小我成大我的精神。郭靖为国放弃了和黄蓉游戏江湖过太平日子的机会,即使对一切都满不在乎的杨过也没有在战争中独善其身,萧峰更是夹在宋辽之间痛苦而终。家和国之间的选择永远是侠客身上卸不下的包袱,甩不掉的担子。从侠这个字中就能看到端倪。侠是人中之人,顶天立地,甚至要突破天地。

F. 中华武侠小说特点及其文化分析

中国武侠和外国的武侠小说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中国武侠小说注重社会关系的建立,道德水准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被认可,而外国武侠小说的内容建立在对帝王的尊重和纯粹力量的对比上。在《史记·刺客列传》(不好意思,我一直将这部分当武侠看)以及我们所知道的《虬髯客》、《大铁锥传》(这两部出自那里我忘记了)还有《七侠五义》等等都比较注重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被公众认可的道德准则,这种状况在可能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5、60年代,从司马麟的武侠小说就可以看出来。外国武侠小说从《奥赛罗》、《三个火枪手》(在以前的我没有看过了)那样的作品来看,大多比较注重力量的对比,纯粹是一种为贵族服务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认为它们是文字角斗场,但是随着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在商业上价值激增在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武侠(甚至于不能叫武侠只能叫侠客小说)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我看要属《佐罗》了,《佐罗》的受欢迎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主义的衰落使得象美国那样的文化逐渐占据了美洲大陆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文化逐渐走向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东方的文化受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活托托的一个奥赛罗)。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武侠小说的作者逐步将在西方小说中的逻辑推理等人所众知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因素加入到小说当中(如古龙的《陆小凤》、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更有甚者看到了由于美苏太空争霸而引发的太空争夺战在商业上的利用价值,在国外他们着重探险,在中国我们着重和外星生物的争夺,或者根本就把战场开辟到太空上去。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武侠的概念已经很广泛了,特别是中国的武侠的概念。

中国的武侠有三层含义:一是孔武有力,身手敏捷,格斗技术高超;二是在某一特定的道德标准下被广泛接受的道德体现的精华(如郭靖之守襄阳不若文天祥乎?);三是,个人修养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这比较符合中国近5000年的文化的遗传,这一点在武侠小说中不是以某一个主角体现出来的,而是由一部书中的一个群体体现出来的——个人认为这一点个人认为梁雨生做的很不错——所以中国的武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个人认为广义上讲武侠小说应该包涵所有那些反映通过武技来体现人类潜能的小说,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抽空我会看看有网友所说的那部《狞皇武霸》的,但是就中国的文化含义来说,最孔武有力的人并非是武功最强的人:) 另外,小李飞刀,我一直认为那是暗器:)所以在刀的评论里面我没有考虑他,有句话我很赞同就是“刀的好坏还是在于用刀的人”(燕南天之剑可比倚天、青虹更利乎?)
武学至上境界,乃即武学而超武学之境界,武学与非武学,本性一如之境界。如此境界,无佛家武学,无道家武学,亦无俗家武学,无佛家、道家、俗家分别之相,乃至亦无无分别之相,佛陀所言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是也,亦可谓真如自性,大道之实性,此为一切武学非武学之源,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之境界也。此不可言说,假而言之,曰武学之无极境界可也。对应于非阴非阳或无剑境界。

此无上妙境自性起用,自体自然生发而分别生出三相,即通常所谓佛家武学、道家武学与俗家武学是也。此三相初生,故尚未分离,分而未分。三相即一相,一相即三相,三而一,一而三,介于无与有之间,武学之太乙境界也。具体而言,九阳真经、九阴真经、独孤九剑[木剑境界(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系统化]即此境界也。九阳真经是佛而非佛: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乃从佛学至上大乘禅宗正宗真传达摩祖师所传之无上佛法而化来,故一切佛门武功皆归于九阳真经;非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佛家武学也。九阴真经乃道而非道: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为道家大宗师黄裳由道学渊薮道藏中化来,故一切道家武功皆归于九阴真经;非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道家武学也。独孤九剑则是俗而非俗: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乃俗家千古奇人独孤求败以易经为总根源而化来,故一切俗家武功皆归于独孤九剑;非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俗家武学也。故天下一切武功皆以万流归宗之势融汇于以上三大武学,此三大武学又以九九归一之势归于自然无为的绝顶境界。故三大宗师,达摩祖师、黄裳真人和独孤大侠,虽假借佛门武学、道家武学和俗家武学之方便,而实际心中并无佛家、道家和俗家武学之分也。

三大宗师之分别:就最终意义而言,独孤大侠,黄裳真人,达摩祖师三大宗师当究竟无别,皆可称绝顶境界,然细论仍可分出高下:达摩祖师当下直承,纯以自心为源而生无上武学,武学只是明心见性之方便,也就是说, 达摩祖师对武学的境界是本来超越,本来无武;黄裳真人是假借道藏为缘,以自心为因而生至上武学之果,终究有所凭借,故虽最终超越了武学,尚非本来超越之境界,不过极其接近此境界,独孤大侠则经过一生极其艰苦的修习之后,直到最后才超越了武学,踏入武学和人生乃至天道证悟的至上境界,比之于以上两位稍逊一筹.达摩祖师乃无为境界,黄裳真人乃类于无为境界,独孤大侠则是由有为而归于无为的境界.达摩祖师是当下无极,黄裳真人是由太乙而无极,独孤大侠是遍历一切有形而无极[基本上经历了剑道修习过程中的所有阶段,经历最全],不过最终无异,都是体用一如之境界:达摩祖师以真如为体,以博大无边的无量武学为用;黄裳真人九阴真经上卷明大道微妙本体,下卷为破尽天下一切武学之法门;独孤大侠的无剑境界,既是内力的无所施而不可,又是剑招的变化无穷。

G. 金庸武侠小说的道德观

这个问题很大,不好回答。
我大学时在图书馆看过几本书《金庸小说人论》、《金庸小说情爱论》、《金庸小说武功论》、《金庸小说道德论》还有几本不记得什么名字了。印象中是“陈墨”写的。这些书评价很具体很客观,你可以找来看一看。不光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还有很多道理。
另外,冯其庸的作品也不错,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也很好,建议你有机会可以看一看!

H. 金庸小说中到底含有什么哲学道理

道义和情
金庸先生大部分的小说都有提到道义
就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道理
其中个人认为最为经典的是<神雕侠侣>里杨过在大雕的陪同下试剑
金庸先生用独孤求败的剑道阐述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二十岁的时候锋芒毕露 务求写意人生
三十岁的时候 举重若轻 洒脱 不拘小节
四十岁的时候 举轻若重 成熟稳重
五十岁的时候 看破世俗一切 有则有 无则无
具体是怎么描述的已经记不太清了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再就是说书剑恩仇录
其中国恨家仇 兄弟情谊描写的很深刻 让人深思

爱情就不多说了
看过倚天 天龙都知道的

金庸先生最后一本小说<鹿鼎记>则是最为讲述人生的一部
建议去看原著
可以理会很多做人的无奈

I. 金庸的武侠作品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思想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我曾经读过一句非常神奇的话,金庸的书中没有真正的大侠精神。但你想想,他是有原因的。什么是真正的大侠精神?是惩恶扬善,应该更贴近水浒英雄。但这一部分在金庸小说中较少出现。归根结底,金庸本人是一位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社会精英,其小说的核心应该是儒家思想。后来,一些佛教可能会混杂在一起。“侠为国,民为本”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儒家思想,而“怜我为世,忧我为世”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佛教思想。

看完后,我总在想象自己在他们的环境里学习武术后做出的一个选择。最后,我发现他们比我学识渊博,比我心胸开阔,正直而愤愤不平。读完后,我总是掩面叹息。当我回首当时的情景,我可以猜到他们宁死也不投降。

金庸小说带给我的精神世界,就是教会我在内心坚持正确的道路,不被外界所感动,不被爱情所束缚。做自己世界的大侠,也可以做世界的大侠。

热点内容
dnf穿越小说推荐2015 发布:2025-08-22 05:52:49 浏览:959
全本免费阅读小说书诚下载 发布:2025-08-22 05:47:15 浏览:372
未婚先孕小说推荐贴吧 发布:2025-08-22 05:40:37 浏览:793
免费听夜天子小说 发布:2025-08-22 05:23:48 浏览:819
武侠类的言情完结小说 发布:2025-08-22 05:18:06 浏览:917
关于重生的言情小说现代 发布:2025-08-22 05:18:05 浏览:217
原泽祝窈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发布:2025-08-22 05:17:59 浏览:38
求推荐婚外情的小说 发布:2025-08-22 05:17:24 浏览:465
都市言情类小说男版第一人称 发布:2025-08-22 05:04:22 浏览:400
聂世宇慕莲小说叫什么名字 发布:2025-08-22 04:53:09 浏览: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