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为什么香港的武侠小说很繁荣

为什么香港的武侠小说很繁荣

发布时间: 2022-09-29 05:22:36

『壹』 为什么香港拍的金庸作品比大陆好

第一个是香港是动作片的,武侠片的故乡,你看看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

安有几个是内地的。第二,你再看动作片的导演:张彻了,徐克了有几个是内

地的。第三,你看武侠演员温美玲了,黄日华了有几个是内地的,最最主要的

是香港TVB,邵氏电影拍武侠片时间已经很长了,内地才几年。所以,拍武侠,

不论软件还是硬件,内地都远远落后于香港。加之,内地娱乐圈乌七八糟的,

想拍出好片太难了。

『贰』 大家说说对武侠小说的看法

不好意思,在下愚见。曾经的演讲稿

我对武侠小的兴趣不仅在读,也在写。我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自己,借此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并不想发表。
目前武侠小说界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继古龙、金庸、梁羽生之后,陈青云、诸葛青云、卧龙生、云中岳、柳残阳、秋无痕等人又名声鹊起,为繁荣武侠小说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为什么这些武侠小说作家都是香港的,唯独没有一个大陆的呢?是大陆没有武侠小说创作的人才吗?不是,绝不是。
那又是为什么?是因为大陆没有培养这些人材茁壮成长的土壤。
武侠小说同中国武术一样,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件瑰宝。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描写的是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武功,但为什么作者不是我们中国大陆人,而是香港或台湾人呢?为此我深感难过,这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空前绝后的缺憾!尽管香港人和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但毕竟不能代替大陆人。
和千千万万人一样,我也期待着能有一天,武侠小说也能做为一件文化珍品登上大雅之堂,得到正名。可惜到目前为止,武侠小说非但不能被文学界所承认,甚至一再被打入冷宫,深受正统文学作家的攻击和排斥。那些一边提倡文学即“人学”的正人君子,另一边却著书立说怒斥真正“人学”作品的武侠小说,不知他们是居心何在?
当然,武侠小说大量出版,其中精品并不多,似古龙、金庸、梁羽生这类好作品很少,大多都是滥竽充数之品,但不能因此就把武侠小说一棍子打倒,把它贬得一文不值。虽然这些小说内容大多都是作者虚构的,这一点作者并不否认,但做为“成人的童话”角度来看待它,我强烈呼吁社会上能给予它一席之地。
我不提倡禁欲主义,因为它在中国现代社会已经完全不实际,有的东西越禁止越使人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强烈好奇心,越容易促使人去一破禁区、一观究竟;若是不禁止反而没有人去注意它,这就是人的逆反心理。性欲本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没有什么神秘色彩,它也不是一种毒药,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把握。世上也本就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一口断定是有益还是有害,关键在于多少。酒少饮可舒筋活血,多贪则乱人心性;欲寡可使人松驰、安定,纵欲则损伤身体;卤水药人,却能点豆腐,快刀能杀人,但用在手术台上却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酒色财气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主题,用不着去极力回避,尽管有大多数人表面不肯承认。
我也同样不提倡占用大量篇幅、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激烈的武打场面。因为武侠小说不是国术指导,也不是武术理论杂谈,更不是用来教人如何去打人杀人的,只不过是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小说作家并不一定都钻研过武术,也不可能是武术家,他所写出的招式,往往连他自己也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甚至武功中根本不存在这一动作,而是他随便找几个字凑上去的。所以用这么大的篇幅去描写不现实的武打场面,是不是有些“画蛇添足”?我很赞同古龙的观点,武打场面不一定是打,而是制造氛围。
另外在情节的变化、人物的形象上,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突出旧格局。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武侠小说已出版发行不下几千部,同样的情节变化、同样的人物形象,已描写过许多次了,这样读者再看,就不会再感兴趣,而且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最凶恶的人就是大侠客,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头”,诈死、易容、毒药,金钱、势力、复仇,已不应是武侠小说再出现的内容,否则就很难发展。
要想创新,就得改变方式。去刻画人的心理活动、情感的变化、性格的冲突,只有人性,才是武侠小说描写的焦点。因为人性之复杂,远在任何一种武功之上。人无完人,人性也没有完美,只有接近现实,才能有发展、有创新。武侠小说已不再是单纯的武功决斗、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作为“成人的童话”也不适应现代读者的需要。把现代的生活情感、人类幻想,用古代的武侠小说表现出来,用富有幽默的语言、哲理的词汇反映出来,注入现代人的思想,岂不又把它推进了一大步?让它在新派武侠小说的现有阶段再进入一个全新里程。香港的古龙先生在这方面就已做出了很好榜样。
世上的路都有终点,只有艺业这条路是没有一定的终点。
而且是永无止境!

『叁』 二十世纪头三十年为何出现武侠小说热潮

因为当时大陆地区自制的影片少,基本从香港引进,大陆从港台地区引入的电视剧基本都是武侠片。大家刚有了电视,都连续剧很着迷。而且武侠最保险,不触动任何敏感话题。

『肆』 武侠小说能成为四大名著之类的作品吗

武侠小说如果从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算起,到如今也不过百十年的历史。而在这百十年间还分为了两个时期,民国时期和港台时期。
这两个时期,武侠小说很繁荣,尤其在香港台湾流行武侠小说那些年,作家就有数百,作品更是汗牛充栋,但是大浪淘沙留下的能被人们铭记的作品不过几十部而已。
其中更以金庸的作品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金庸的地位现在很高,甚至有专门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学问——金学。

『伍』 名词解释:香港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新派武侠小说

香港文学:主要指的是现代香港文学,现代香港文学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同样是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香港和内地文学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和区别。香港的文学和内地的文学是连成一片的, 因而,当代香港文学仍是当代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一个具有自己特殊形态的组成部分。
台湾文学:主要是指台湾现代文学,它是在大陆的新文化运动直接影响与推动下发展的。由于台湾文学在现代有着与大陆不尽相同的历史际遇和文化机缘,所形成的一些基本的文学命题与发展形态有其特殊性。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框架中考察台湾文学在现代的发展,会发现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省区文学,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有特色的支脉。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香港新派武侠小说是在五十年代繁荣起来的。“新”在去掉旧小说的陈腐语言,用新文艺手法去构思全书,从外国小说中汲取新颖的表现技巧,把武侠、历史、言情三者结合起来,将传统公案与现代推理揉为一体,使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金庸、梁羽生并称新派武侠小说鼻祖。

『陆』 金庸武侠小说在港台文学中的地位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金庸是一个奇迹:他于1955年至1972年间创作的17部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长盛不衰风行至今。从中国香港到海峡两岸,到新加坡、东亚各国、到北美、欧洲等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必定有金庸小说。

其他小说不可能有的一个现象是,金庸小说超越了“雅”、“俗”界限,在各个行业、各种层次的读者中间都能广为流传,市民、农民读,青年学生读,大学教授、科学家、政府官员也读。数学家华罗庚、陈省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都是金庸的读者。作家李陀甚至说:“中国人如果不喜欢金庸,就是神经有毛病。”

长期以来,金庸小说被人们尤其是文学界视为“通俗读物”,登不了“大雅之堂”。90年代,随着武侠小说的公开发行,在一批文学家如严家炎、陈平原等的推动下,金庸从“消遣”走向经典,获得了学院体制的隆重接待。研究金庸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形成一门“金学”。

从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通俗”到金庸武侠小说的“经典”,金庸充分体现了一个文学大家对一个文类的品格提升作用;而经典文学从“阳春白雪”到广泛流行,金庸对于文学经典因素大众化的推进也功不可没。本文试着从这方面入手分析金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武侠小说——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和集大成者

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尚武习武,一些平民百姓因其勇力与武艺脱颖而出,在先秦时候形成“士”阶层。初期的“士”是文武双全的,随着这个阶层的成熟与壮大,文武开始分途,各自沿着自己的人格模式向“儒”与“侠”发展下去。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养“士”之风兴起,“侠”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墨子对当时的武侠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及时地对侠义精神和行为做了系统的阐述。墨家学派聚集了一批“任侠尚义”的“侠士”,在当时的民间甚至国家间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墨家也和儒家一起成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其门徒“显荣于天下众矣,不可胜数” (《吕世春秋·当梁》)。墨家对中国侠文化的迅速成长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武侠小说的文化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首次给侠下了明确的定义:“救人于厄,振人不瞻,仁者有采;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 (《史记·太史公自序》)“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世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游侠列传》)并为朱家、郭解等侠和刺客列传,形象地塑造了最早的一批“侠客”。东汉末年出现了最早的武侠小说——根据荆轲刺秦的史实创作的《燕丹子》。

侠客在历史上一出现,即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韩非·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义武犯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收天下之兵”(《过秦论》),历史上也有记载汉武帝强令长安豪侠行徙茂陵,并不惜大开杀戒。东汉荀悦在《汉纪·孝武纪》中说:“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行于世者,谓之游侠。”所以自《汉书》以降,正史再不记载“侠客”事迹。曾经同为显学的儒、道、法、墨,自此分野。统治者“阳儒阴法辅之以道”使前三者“居庙堂之高”,墨家则自此“处江湖之远”,被统治阶级离弃并成为打压对象。

『柒』 80年代港台武侠小说流行的原因

武侠小说我们都认识的,古龙、金庸、梁羽生。
这些作品我不信有人没看过,《流星蝴蝶剑》《鸣镝风云录》《天龙八部》等还有很多,大家都看过,也没什么好说的。
这些新的武侠小说感觉很难达到经典的高度了,《傲视传奇》《圣灵天下》《剑心长虹》----来自“有”“看”“书”“社”
看看这个公粽号的武侠小说怎么样呢

『捌』 【请教】为什么香港这么流行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

个人觉得是刚好出现了特别优秀的武侠和言情作家,比如香港的金庸先生,宝岛台湾省的琼瑶女士,当然还有梁羽生古龙等人,他们的作品很多经典,正是因为好的作品,吸引了读者,形成了流行广泛的经典通俗文学潮流。

『玖』 当代港台武侠小说的文学成就以及传播方式

近几十年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港台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在19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一硬伤,除此之外上再无大错。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当时诸绿叶代表作有卧龙生《仙鹤神针》、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司马翎《剑气千幻录》、独抱楼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剑》、萧逸《七禽掌》、云中岳《古剑歼情记》、丁剑霞《神箫剑客传》、柳残阳《玉面修罗》、独孤红《雍乾飞龙传》;还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动辄就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陈青云《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灯》等。尚可一观。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澜。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19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心理分析,特别是西方推理小说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由此起,古龙武侠小说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首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小说)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俳句、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稿费。如《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分镜、换景的手法来写小说。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小说却“一枝独秀”,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 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火红了十年后,古龙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被称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女主人公和无数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过《护花铃》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尽后酗酒的痛苦。从一个构思或几千字的开头就可以换来巨额的金钱和合同,到后期读者逐渐冷落、出版商追稿时的无情。英年早逝也许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结局。1985年古龙在肝硬化的剧痛中走完了他绚烂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色彩甚浓;而《碎梦刀》、《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语言文字,耐人寻味。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以此突出视觉效果。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影响了大批的武侠小说作者,开始转入玄幻武侠的创作。而黄又变,反而回到正统武侠的路子或者说“异侠”更妥当。其后陆续推出的《破碎虚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大唐双龙传》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易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目前国内多家网站正在连载其新作《边荒传说》。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首重气势,如果说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数人的武功已成定势,丘处机奈何不了梅超风,那他永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场华山论剑后,敌我双方的争斗就变成算术题般简单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着挨扁吧!人的潜力一无所知,而中华武术重视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了时间、体力、精神状态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可信度。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其他如老猪的《紫川》(军事历史小说)(确切的说,紫川是部大杂烩,并非严格意义的架空历史),贾羽的《入世龙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那应该划入另一个讨论的课题。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参考:http://ke..com/view/2629.htm?fr=aladdin

『拾』 写武侠小说的为什么大都是香港人

以前大陆的家长都认为认为武侠小说是害人的东西,不让小孩看,当年还珠楼主写的蜀山剑侠传,基本上是禁书。所以金庸黄易梁羽生古龙温瑞安个个都不是大陆人,那时候在大陆写书就是饿死的下场。再一个香港一直都比较开放,思想比较活跃,对传统文化保护的也比较好。如果没有以上的条件,就不能够解释楼主的问题。望采纳!

热点内容
好看的言情类小说男主角是大官 发布:2025-08-18 23:26:40 浏览:78
小说天机在线阅读 发布:2025-08-18 23:00:49 浏览:292
免费的青梅竹马小说 发布:2025-08-18 23:00:48 浏览:8
免费小说网之贴身保安 发布:2025-08-18 22:48:14 浏览:984
掠夺类型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8 22:47:59 浏览:811
小寡妇的欲火焚身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18 22:36:31 浏览:935
言情小说家叶紫 发布:2025-08-18 22:29:48 浏览:241
言情爱情小故事小说 发布:2025-08-18 22:02:57 浏览:243
所有女强快穿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8 21:37:10 浏览:160
鬼神无双小说好看吗 发布:2025-08-18 21:35:34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