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金庸是武侠小说史上

金庸是武侠小说史上

发布时间: 2022-10-18 23:16:06

Ⅰ 金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能否排进前十

金庸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我认为能排进前十,而且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地位绝对是第一。

金庸所写的武侠小说,内容充满侠义,既柔情,又果断。是无数人的武侠梦,也是无法复制的武侠小说作家。 金庸的文字,陪我们度过了太多日夜。他笔下的故事,同样被一次又一次的翻拍,感谢您的文字陪伴我们成长。

Ⅱ 金庸属于武侠小说的哪个流派

在我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属于自成一派,可以说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让人十分的陶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逻辑感非常的强,环环相扣,内外相结合。


真正的侠之大者,金庸之后再无江湖。

Ⅲ 为什么说金庸是武侠第一人

因为他的著作非常好!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就在于它们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简而言之,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有鲜明特色,它们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具有范式意义。[22]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
金庸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中国文学网评)
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黄易评)
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凤凰网评)

Ⅳ 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一生是怎样的

《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女》等等这些武侠小说都是陪伴了当今80后90后一些人的整个童年。尤其是80后,当时很多青少年都非常的迷恋这些武侠小说。放学看,上学看,坐车看,上课偷偷的看等,这都是当年对这些武侠小说的作品做出的最大肯定。但是这些著名的武侠小说的作者“金庸”先生就在昨天离开了人世。他的故事以及他本人从他离开时的那一刻起,已经成为了历史。很多人都读过金庸先生的很多作品,但是对他的一生又知道多少呢?

金庸先生的原名叫做查良镛,他1924年3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的海宁市,祖籍是江西婺源的。金庸是名门的后裔,是浙江海宁查氏家族,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金庸出生后的第二年5月份,只有一岁多的金庸就进入到了海宁县当地的袁花镇小学开始学习了,一直到了1937年才从该校学毕业。之后金庸成功的考取了嘉兴中学(现在的嘉兴一中),从这一刻起,他便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海宁县。到了1938年,日本对中国发起了侵华战争,嘉兴中学被迫迁移到了丽水一带,于是金庸就进入了省立联合中学的初中部继续学习。

到了1939年,还在就读初三的金庸就编写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本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本书是金庸和当时的同学一起编写的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就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模拟考题,教育书册什么的。而《给投考初中者》这本书也是第一本专注于研究考生如何考试的一本书籍。到了1941年,金庸因为写了一本讽刺投降主义的书籍《阿丽丝漫游记》而被开除。原因是,当时的学校训导主任就是一名投降派的人,看到这批文章后,直接给金庸穿了小鞋。校长无奈之下要求金庸转学,直接介绍到了衢州的一所中学。于是金庸继续在衢州就读中学,到了1942年成功的毕业于浙江省衢州中学。

初中毕业后,金庸在接下来的近两年里继续苦读,直到1944年他成功的考进了四川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在大学中他所学习的专业是外交专业。在之后的学习当中,因为觉得学校中一些学生党员的行为不检点,于是就找到校方进行投诉。但是这次投诉并没有起到金庸的想要的效果,反而是得罪了校方的一些“大”人物,于是金庸又被穿小鞋了,又被学校开除了。金庸被开除后,在当时的中央图书馆挂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金庸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到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金庸返回了自己的家乡。返回家乡后曾经在杭州的《东南日报》当过一段时间的外勤记者,之后要到了上海的东吴大学插班学习国际法学。次年金庸来到了上海《大公报》担任国际电讯的翻译。1948年金庸被调到了《大公报》在香港地区的分社。到了1950年,金庸的事业算是有所进展了,在《大公报》所属的《新晚报》中担任副刊编辑,并且还主持《下午茶座》这一栏目,同时还担任着翻译和记者的工作。当时的金庸与梁羽生是一个办公室的同时,在当时写过非常多的文艺小品和影评。

1955年,“金庸”这一笔名正式开始使用了,同年金庸写下了他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次年金庸在《香港商报》中连载了武侠小说《碧血剑》。1957年进入了长城电影公司,成为了一名专职编剧。在这段时间里《绝代佳人》、《不要离开我》、《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都在这一期间诞生了,同时还合导过《王老虎抢亲》与《有女怀春》这两部剧。

到了1959年,金庸等人在香港创建了《明报》,后来逐步有推出了《明报晚报》,《明白月刊》,《明报周刊》以及马来的《新明日报》。之后的明报出版社和明窗出版社也是金庸一手创办的。同年《神雕侠侣》在自家的《明报》上开始连载。从这一刻开始,金庸就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武侠小说生涯,一直到了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退出了侠坛。金庸退出侠坛后一直在做对以往的武侠小说做修订工作。

到了1981年后,金庸就开始了自己的从政生涯,直到1989年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到了1991年的1月份,金庸成立了自己的明报企业有限公司,三月份就在香港的联合交易所上市了。到了1994年,金庸回到了自己打家乡嘉兴,在当地的嘉兴高专投资修建了“金庸图书馆”。图书馆建成后,金庸又在西湖投资修建了“云松书舍”。将自己积攒多年的个人收藏和典籍在此地分享给了各界的文人雅士。

1996年云松书舍建好后,金庸改变了自己做出的想法,再次捐出了巨款修建书社。这书社的规模都已经成为了杭州地区的新兴旅游景点了。其中有非常多金庸的个人手集和陈列室等等。2005年至2011年期间,金庸前后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的荣誉文学博士之称,香港中文大学授予的中大文学院荣誉教授,中国作家协会授予金庸为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哲学博士和荣誉院士学位,中国清华大学授予金庸荣誉博士和院士学位。

金庸可以说是在中国文学界中的一个奇迹,他是一名作家,同时也是政治家,企业家等等。金庸的武侠小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人能及的畅销书籍。他的武侠作品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甚至还掀起了无数文学者对金庸的武侠说进行研究的热潮。金庸的武侠作品之所以如此盛行是因为金庸在对传统的武侠小说上做出了更多的超越和升华。

Ⅳ 金庸在文学领域的地位

金庸武侠小说的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

这种观念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

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缘木求鱼。

金庸的后世影响:

金庸的去世,让中国社会认识到其武侠小说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力,也使中国文学研究界越来越意识到以往对于通俗文学简单评价的缺陷。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全球华人地区甚至英语世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金庸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他通过武侠小说为读者们奉献了一批富于文化内涵、充满奇异想象和民族大义的优秀作品,赋予了中国当代文学以新的语言魅力和文化自信。

以上内容参考 光明网-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

Ⅵ 如何评价金庸小说

金庸的首部武侠小说是创作于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字首,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此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剑》。金庸小说人物众多,情节生动,笔法扎实,被认为开创了“新派武侠”风格,将中国武侠小说推向新的高峰,不仅畅销国内,更火遍整个东南亚。这些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金庸的读者上至大学教授,下至贩夫走卒。

《书剑恩仇录》(1955 年)

《碧血剑》(1956 年)

《射雕英雄传》(1957-1959 年)

《雪山飞狐》(1959 年)

《神雕侠侣》(1959-1961 年)

《飞狐外传》 (1960 年)

《倚天屠龙记》(1961 年)

《白马啸西风》(1961 年)

《鸳鸯刀》(1961 年)

《连城诀》(1963 年)

《天龙八部》(1963-1966 年)

《侠客行》(1965 年)

《笑傲江湖》(1967 年)

《越女剑》(1970 年)

《鹿鼎记》(1969-1972 年)

要谈论评价金庸小说,必须熟悉其15部小说作品,我少年时对金庸作品的熟悉程度称滚瓜烂熟也不为过,下面我从主题,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等几方面来评论金庸小说作品。

金庸15部小说长短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核心的主题不外乎歌颂英雄主义,称赞仁义善行,是非对错行为逻辑,爱憎分明情感观念,提倡好人好报,恶有恶报,再糅杂他本人笃信的一些民族观念,道教无争、佛教轮回、因果报应等信仰,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典型的道德标准,以此而看,金庸小说作品的主题并没有在古典小说的基础上有多大的创新。

主题上,金庸作品不具备现代性。以其成就最高的几部作品而言,《天龙八部》充斥着强烈的佛教报应轮回观念,个人英雄家国两难的悲剧冲突,其主题无法在《红楼梦》佛教因果轮回之上有何创新之处。《笑傲江湖》试图描述政治斗争的根源于人性,把斗争的根源归于个人野心以及对权力的追求(左冷禅、岳不群、任我行等),无野心不追求权力的人掌握权力(向问天,任盈盈,方证,冲虚,莫大等),则纷争立止。金庸对政治、权力的理解相当幼稚,与奥威尔的《1984》、《动物农场》对整个政治组织的运行与机制的理解、描述,差距相去远甚。《鹿鼎记》通过描述一个几无原则诡计多端的阿Q式混混在官场与江湖的奇遇记,试图体现明显的反英雄主义与更宽的国家民族主义。这与金庸努力想要模仿的鲁迅《阿Q正传》所揭示的中国人的劣根性的深刻相比,差距不言而喻。 金庸作品主题上的传统,更接近一种朴素的童话故事般的良好愿望,而与现实相差甚远。任何对社会生活稍有经验的人,大概都能体会,好人未必有好报,正义未必得以伸张,是非经常难分,而黑白往往难明。

小说作品成功与否的地方,很大部分在于塑造人物。金庸作品其人物几乎都是抄袭或者模仿中外古典小说(段誉模仿贾宝玉,连城诀模仿基督山伯爵等等太多不一一列举,金庸自己也曾公开承认)。这大概是金庸读书太多的一种负担与诅咒,写作时虽然随手拈来,但不免写着写着就落入窠臼,金庸没有能创造一个古今中外皆无的独特人物形象,他的人物几乎都是各类作品的影子或者多个影子的复合物;作为作家,他没有在人物塑造方面创新,这大概是他没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无数的金庸迷在吹捧其小说时,总爱说,其小说人物常常跃然于纸上,譬如笃厚淳朴的郭靖,倔强痴狂的杨过,是非分明的胡斐,大义凛然的乔峰,优柔寡断的张无忌,狡猾投机的韦小宝等,这确是事实。不要忘了,这些人物确实活灵活现,但,也只是跃然于纸上的活灵活现而已。这些人物的塑造十分脸谱化,标签化,就像漫画,但所有这些人物,几乎无一个可在中国的现实中找到原型,不论古今。这些人除了在书里,脑海中,无法在任何其它地方可看到踪影,复睹其言行,这样的人物不具备典型与任何现实思考参照意义。

就以我的观察来说,我就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笃厚淳朴的而又大义分明的人,一个智计谋略,勇猛而具领袖气质者,他可以如郭靖一样,如乔峰一般,对原则坚如磐石,对爱人从一而终,视金钱如粪土,把权力当敝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凡事以民族大义,为国为民为最高行动目标,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人不要说在现实中,即便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啊,而只出现在政治宣传中(保尔 柯察金)。我见过很多对爱情专一的人,但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爱人离开16年后还为爱人跳海的痴情种。同样地,我也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现实中胡斐,一个是非黑白分明,为了正义,拒绝对手的低头认错、金钱赠与,而准备随时与热恋的情人,交好的朋友当场翻脸,毫不妥协。更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满嘴粗口,行为狡猾奸诈,见风使舵,而又能左右逢源,无往不利的韦小宝。在现实中,历史上,我们见到的人既善良,又懦弱;既有点心计,又没什么原则;有点正义感,又怕事;既勇敢,又随时妥协;既有原则,也贪财好色;既对爱人专一,又偶尔动摇。而我所见的具备领袖意识的人中,几乎都不可避免有牺牲他人成就自己的倾向(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设),否则无法成为领袖。我至今还没在现实中看到过任何一个无私奉献的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我倒是见过为了父母子女爱人朋友而不不惜牺牲一切的亲情、爱情与友情。

跟其他优秀的作家比起来,金庸小说人物的缺憾就显得尤为明显了。譬如钱钟书的《围城》,不论方鸿渐这样一个知识人的形象,还是苏小姐,孙小姐等个人的行为,几十年前十那样,今天任何一个典型的大学生,海归派,也大概仍然是一样的行为,一样的决策,一样的思维,甚至一样的言语与反应,恐怕几百年后,一样的环境,那些人谈恋爱的表现也仍然是一样的,一样的妒忌,懦弱,一样的争吵与推诿。这样的人物塑造是独特而创新的,其人物也接近恒久。同类的,张爱玲《金锁记》塑造的曹七巧,一个开始被命运摆布压迫而当她掌握命运的主动权后,又摆布压迫其儿女与身边人的一个悲剧人物。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家庭比比皆是,随处可见。莫言在《丰乳肥臀》则创造了一个自私而依赖爱吃奶的上官金童,这样的人物描述也是一大创新,抓住了中国社会某一群体的典型特征。所有这些人物不仅跃然于纸上,而且鲜活的存在于现实中,历史上,甚至未来。

上述还只是就主角而言,金庸在描述配角人物方面就更为技巧低劣了,其人物的行为几无自我性格特征与相应逻辑动机可言,而更像一个为主角特定行为而生的机器人或弱智者,任由主角摆布玩弄,譬如所有的女主角,除了对男主无条件的爱之外,她们的人生、行为没有其它任何目的,韦小宝忽悠的各色官场、政治、江湖人等,可说俯拾皆是,不需一一列举。

情节上,不得不承认,商业小说或电影的套路很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凡人逆袭而成英雄的故事,掺杂爱情、权力与正义等价值观的推广。金庸作品的套路实则正是完美的典型:一个英雄的成长故事,掺杂着国仇家恨,儿女情长,再加上各种巧合与奇遇,通过修炼,用武功替代权力,把一个个屌丝傻帽逆袭的套路,除暴安良获各路美女倒追,最后皆大欢喜(为了提升品位,金庸有时在结局也安排一些小遗憾)的桥段成功推向中低层社会,提供精神鸦片,慰籍了一代又一代出头无望的中老屌丝、青春期躁动缺爱又寂寞空虚穷极无聊的少年。金庸跟某个流行歌手差不多,把他放到郭敬明韩寒之流,其文字水平要高一些,但也不过某个时代流行符号而已。就像吹捧TFBOYS的脑残粉一样,在金庸粉丝狭隘的眼里,他就是文学史上最大的大师。

对金庸的吹捧,类似于对明星的一种自我归属情结,归根到底,还是源于阅读的视野与深度、广度的限制。读过《红楼梦》的人,怎能忍受《鹿鼎记》的粗鄙?

Ⅶ 金庸被称为武侠小说界的泰斗,他哪部小说存在感最低

金庸武侠小说的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

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这种观念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缘木求鱼。

这两部小说,都只被改编拍摄成影视剧一次,而且是很久之前,不熟悉金庸先生小说的朋友,估计都不知道有这两部小说。

如果要在这两部小说中选一部存在感最低的,认为,应该是《白马啸西风》。

Ⅷ 金庸作品有哪些 金庸作品简介

1、《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雕英雄传》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它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

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2、《神雕侠侣》,1959—1961年连载于香港《明报》,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神雕侠侣》的重心在于“儿女”亦即“性”或者“情”。

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过对感情的处理与描写,并通过这一范畴来赋予其笔下人物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而情之为物,掩映多姿,复杂万状,就增加了作者写作及读者阅读的巨大的热情与兴趣。

如许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构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风流的世界,从而激起了读者的无穷的回荡与思悟。《神雕侠侣》可以说是金庸的“性情世界”的一部代表之作。是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

3、《倚天屠龙记》,连载于1961—1962年的香港《明报》,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发生在距《神雕侠侣》百年之后,以元末群雄纷起、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剧情围绕两样兵器屠龙刀和倚天剑展开。

主要叙述武当张翠山之子张无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争及起义军和朝廷的对抗,少年张无忌因缘际会练就一身盖世武功,以天下人叹服的武力和无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统领群雄,故事同时展现武林众豪杰的质朴豪情和形态各异的精神风貌,展现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Ⅸ 金庸在文学方面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我觉得,单在中国文学语境内说这个,说不出什么。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许多评价体系,很是杂乱,很多时候概念先行,且有门户之见。所以不妨扩范围,上比古典作品,下比国外作品,可见端的。

以下以金庸三联版为准。

金庸纯“讲故事”的通俗小说成就,如《射雕三部曲》,至少不下司各特之于英国、大仲马之于法国。考虑到大仲马无可争议的大师地位,金庸的大师地位毋庸置疑。

而另外三部,我认为完全可以当作“文学作品”,超出“讲故事的通俗小说”。即:

《天龙八部》被夏济安、陈世骧两位先生盛赞,认为有悲天悯人的古希腊悲剧色彩。这两位先生都算学术宗师,眼光品味远在我之上。

《笑傲江湖》作为政治寓言的伟大小说,个人认为品第甚高,历史地位至少不该低于《镜花缘》。

《鹿鼎记》对中国武侠作用,大可以当做《堂吉诃德》之于骑士小说。

金庸在传统叙述方面,华丽多样。比如《射雕》里密室疗伤一段,纯是希腊剧格局。其故事讲述技巧绝对大师级。然后文本中的文化意味,比如诗词、器物、书法、政治、音乐等,繁杂多样。丹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一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在故事的广阔时空方面,金庸是史诗级的。虽无法作为《金瓶梅》级别的历史风俗剧,但单把他作为一个“时代剧作者”,也可以是马洛级的——哪怕够不上莎士比亚吧。

故此,我倾向于认为,金庸之于中国,至少不下于大仲马之于法国,甚至可以推到狄更斯之于英国的地位。《天》《笑》《鹿》和《射雕》单拿出来,哪怕不能说齐平四大名著,至少可以压倒《儿女英雄传》、《镜花缘》、《海上花》、《三言》这一流作品。论结构,金庸的相当一部分小说可以压服《儒林外史》(其实等于短篇小说串联)及以下级作品。

热点内容
好看的言情类小说男主角是大官 发布:2025-08-18 23:26:40 浏览:78
小说天机在线阅读 发布:2025-08-18 23:00:49 浏览:292
免费的青梅竹马小说 发布:2025-08-18 23:00:48 浏览:8
免费小说网之贴身保安 发布:2025-08-18 22:48:14 浏览:984
掠夺类型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8 22:47:59 浏览:811
小寡妇的欲火焚身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18 22:36:31 浏览:935
言情小说家叶紫 发布:2025-08-18 22:29:48 浏览:241
言情爱情小故事小说 发布:2025-08-18 22:02:57 浏览:243
所有女强快穿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8 21:37:10 浏览:160
鬼神无双小说好看吗 发布:2025-08-18 21:35:34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