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中的读者参与
A. 网络小说的读者群体是哪些人他们有什么特点
年龄层次比较年轻化,喜欢看一些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有自己没有的特质,或者是自己期望的经历
B. 网络小说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哪些人他们主要有哪些特点起点的读者群体和创世的读者群体有哪些不同
主要是学生,从初中开始到大学,高中为多,初中多为校园类,高中大学多为言情,都市,穿越类,高中时期我比较喜欢穿越啊,总裁啊,看多了,现在比较钟爱轻松系列的短篇。男生多为玄幻修仙类
C. 网络小说的现状
台湾
台湾网络小说曾经出现争议。传统作家袁琼琼在《九十一年小说选》的序中说到台湾大部分的网络小说作者水平普遍不足,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而台湾网络小说与其含有社群文化的演进密不可分,年轻的作者与读者都希望生产、再生产作品来追求沟通与认同。
台湾网络小说的起源自情色文学起家,交大学生自建的BBS性版上开始有BBS使用者发表创作,后因校方关切,遂将舞台搬移至私人站台,后来这种创作风潮影响了不少读者也开始参与创作,最早的故事虽名为情色文学,但实际上仍以情感为主,情色的描写反而是非常清淡的过场而已。
并且故事脱离了情色范畴,转为生活纪录、清新的校园小说,如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便是受到影响的第二代。于是网络文学开始由此萌芽。
当时第一代较为知名的作者如sambad、plover等,第二代的作者通常聚集在成大“猫咪乐园”BBS站,每个月举办的投票吸引了许多优秀作者和读者参与,网络小说也才渐渐的广为人知。
第二代知名的网络作家有痞子蔡、霜子、seba夜蝴蝶馆、明琲、mayweng,守谷香、小光等,其中多人至今仍然活跃的发表网络小说,此时渐渐带起了各站台开放个人版给网络作家的风潮。(如当时的啄木鸟园、华年小站等)
同时由于网络小说出版的成功,(红色出版社-《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两岸大卖百万本的纪录),出版社才开始注意到网络小说的市场性。
后来网络连线版引起的创作风潮有增无减,并且随着各BBS站台为了吸引使用者,开始广设个人版,并且由站方发起文学馆,有个人文学馆的站台有《盈月与繁星》、KKCICT底下的分站《永恒的国度》等,后期有无名小站、狂狷等,这就是现今网络小说百家争鸣、新人辈出的时代。
大陆
大陆网络小说在网络以文字为主的时候便出现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壮大。那个时候的网络小说更趋向于一种意识的表达,是作者宣泄个人理想的工具。
2001年,著名网络小说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络小说《悟空传》,这是第一本在现实中出版的网络的小说,引发了国人对网络小说的无限热情。
随后,网络小说逐渐向商业化发展,出现了许多知名网络小说商业网站,如起点中文网,17K文学网等等,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有才华的作家。但是,网络小说的商业化也使得网络小说大军中低级趣味,无聊低俗小说的泛滥,大量宣扬不道德行为,扭曲社会价值观的小说作品出现,以赢利为目的,发表了大量垃圾文学,可以说是一大悲哀。
然而,其中也有许多具有真正思想的作者,比如宁致远所作小说《楚氏春秋》、酒徒所作小说《明》、猫腻所作小说《庆余年》、方想所作小说《卡徒》,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虽然网络小说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总体上和其他文学发表形式相比,仍具有文学性不足、思想深度浅、和以快餐文学为主的缺点。同时,盗版侵权网站的肆虐也是网络小说的大敌。
经过6年发展,到2007年之后互联网基本在国内普及,网络小说也随之从萌芽到成长再到成熟,在争议中步步前行。
在2010年之后,网络小说与影视剧集结合越来越紧密,成为了中国大陆文学的中坚力量,并且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蓬勃生长。
D. 网络文学对传统写作有什么影响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网络文学。我再次重申,我对网络文学研究的论域界定是从网络职业化写作模式出现开始的,这一点我在读网络文学,能提高文学修养吗?这个问题中进行过陈述,如果不嫌烦闷的话,可以去看看无妨。
关于网络文学对传统写作的影响,首先在于它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如果说,我们仅以作家为文学经济主体来看待文学这个市场现象的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网络文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界中最大的经济现象之一。按照2013年作家富豪榜的排序,在当年,中国作家版税排行中,江南、莫言和郑渊洁分别以2550万、2400万和1800万夺得三甲,而在相距不远,有另一张同为吴怀尧创始的叫做网络作家富豪榜中,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和骷髅精灵三位作家的版税则分别高达3300万、2100万和1800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尤其是职业化写作的网络文学作家的市场获利已经高到了一个堪与最优秀的传统作家并肩的地步。虽然我们认为,钱多不一定就占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地位,但是同样作为经济现象,当年西班牙在南美发现的那4万亿两白银不恰恰就是洋人们之所以能在中国有话语权的重要因素之一么?
其次,是幻想文学的真正兴起。幻想文学,和莫言所代表的“幻想现实主义”(hallucinatory realism)以及马尔克斯所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Magical Realism)有着本质区别。纵观传统文学的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中,可能最贴近幻想这个词汇的两种书写主义就是前面我分述的二者了,但不要忘记,他们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都是符合唯物史观的。然而,我所说的这个幻想文学则恰恰相反,它所表达的文本主体是“唯心”的理想、梦想、幻想甚至是空想世界,而这个文学表现方向在传统文学中只能占据边缘的地位。试想,一如《银河系漫游指南》、《太空漫游四部曲》以及《魔戒》这样的不朽之作,在传统文学的视野里何曾占据过核心位置?但是反观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叫做作家富豪榜的榜单里的第一位的名字——江南,这个作家可是地地道道地写幻想文学出身的人,而他的版税居然以150万的距离远高于中国唯一一个“名正言顺”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版税收入,而另一方面,虽然江南的《九州》不是在职业化写作和订阅获利平台模式下的作品,但其也曾经是一种网络文学现象。面对着这个现象,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幻想文学在文学中的地位问题。
再次,是读者介入现象的产生。在这个问题里,我们要谈论的读者,不仅仅是选择者,更多的是“参与创作者”。2012年,荀利波这位似乎是民俗学家(我也不好界定)的学者发表过一篇叫做《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读者介入类型分析》的文章,里面详述了关于网络文学的一些读者介入的现象。通俗地说,这个现象就是读者参与到网络文学的创作中来。由于网络兼具实时性,互动性和自媒体的基本属性,且网络文学依赖读者获利,因此,在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中,读者的意见会被放大,给予作者更多的意见和指导,甚至他们中的一些观点,会直接影响到作者的创作思路。除此以外,以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网络小说《庆余年》为例,这部小说的一些评论甚至被作者收辑为“评论集”,成为作品在网络平台上的一个主体部分。这个现象在传统文学和文艺学界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甚至可以试想,就算脂砚斋评《红楼梦》评得再好,他在文学意义上的影响范畴是否已经介入到了作者创作的地步呢?由于没有证据,我们只能存疑。但网络文学则不然,每一次影响都是可被记录的。甚至有些作者(我读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但是记不起来了,请原谅我。)自己也承认,他的作品是由读者和自己一同完成的。
再再次,是评论自由化的问题。谈到自媒体时代,我们首先要谈到的是自由化评论,这种评论在很大程度上有自由性和非功利性两个属性。这两个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这一平台上的文学评论并不像传统文艺学界(文学批评界)那样呆板和具有功利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某些人在推荐某些网络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去看看这本书的订阅量和点击率如何,这本书下面的评论又如何。但是反观传统文学作品,发行量和实际阅读量本身就不是同一属性的东西,而我们能看见的书评又实在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网络文学评论与创作相关信息的高度集中和更为简便的获得途径。从这一点上说,网络文学评论具有先天优势。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炒作”现象的存在。但那可能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最后,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种影响,至少,从文艺批评的角度出发,我在自己的另一篇文章中曾经做过这样的叙述:
“如果我们一味地浅尝辄止,而不科学分析网络文学作为一种通俗文学的积极发展态势(我们知道,这种积极的发展态势对网络文学主体而言是体现了文学性的进步的),不科学分析读者群体的变化对这种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甚至武断地用几部反例就直接为一种文学品类下定论。那么,我们忽视的将不仅仅是当代关乎文学本体最庞大的经济现象,更将得到这样一种结果:那就是大众评论与文艺学界的相互撕裂。
可以预见,这样的撕裂决不只会停留在相敬如宾,泾渭分明的状态之下。毕竟,我们实在见过太多的知识分子之间的剑拔弩张。”(引自读网络文学,能提高文学修养吗?)
浅言之,我们现在需要做的,首先是正视这些现象和其巨大的影响力的存在,否则,其余的一切都不过是空谈罢了。
E. 网络文学的出现对读者们有哪些影响
首先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或者扭曲青少年的世界观,而且网络小说会让人产生混乱的思维,感到迷茫,而且逻辑不同,情节颠三倒四,阅读网络小说的时候会让青少年抓不住重点,而且还会让人沉迷其中,消磨人的斗志。
F. 写玄幻小说注意事项
给个模板参考下吧,基本上也就这些了~话说17k不错啊,福利挺不错的,还经常办培训班来着,新人能学到不少东西呢,对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哒,去试试吧~
小说大纲模版
一、
类型:都市、青春、言情、军事、历史、其、悬疑幻想类包括:玄幻、奇幻、穿越、修真
二、
基调:正剧、喜剧、悲剧、轻松、爆笑、暗黑
文字建立:普通搞笑伤感唯美
三、
全文字数:(写大概字数)
四、
内容梗概:
1:起因:
2:发展:
3:转折:
4:高潮:
5:结束
主线情节设定:
1主线:
2辅线
:
3事件线
:
4
感情线
(高潮、起伏、低谷):
5注意前逻辑:
(新文整体故事梗概想要讲样故事:写清晰主线少500字)
五、
出场人物:
主角:
角色
①.姓名
②.人物外貌
③.性格介绍
④.人物背景⑤.技能
G. 如何评价网络小说的审美特性,以类型小说为例进行分析
摘要 天的网络文学,人才辈出,涌现出了慕蓉雪村、安妮宝贝、明晓溪、步非烟、沧月、醉鱼等一大批影响巨大的网络作者与写手,创作出了大量令人瞩目的作品。但是对于“网络文学”这词至今为止依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H.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何区别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1、存在方式及范围不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在存在方式及范围上有了极大的变化。传统文学是发表在书本、杂志、报纸等“硬载体”上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是直接发表在电脑网络上,以电子符号的软载体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存在方式而具有更大的创作开放性和随意性,从当前的网络文学来看,其写作自由度大,表达范围广,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任凭流露自己的情感。而传统文学在写作时,常常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而显得拘谨、压抑、沉重,在心理活动的表达上无法做到淋漓尽致。
2、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
网络文学具有娱乐性较强的特征。它是以大众所喜欢的作品内容和艺术形式为重点,重视是否能给网民们带来愉悦,注重对自己情感的尽力表达,而忽略文化内涵的存在,从而常常造成作品文化魅力的流失和不完善。在网络文学中,常见的写作题材为武侠(仙侠)的、都市言情的,青春校园的、旅游笔记、玄幻的、妖孤的、灵异、琐碎人生等各种内容。网络文学在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特色,正好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而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方面都是以表现重大现实题材为主要内容,内容较为严肃。这类“高雅”、“经典”的纯文学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已越发枯燥乏味。
3、语言表达不同
网络文学作品在主导语言上与传统文学作品无异,因网络文学具有在线创作与阅读的特性,因此它具有语言表达方面的时代性与能动性。
一方面,与传统文学语言表达上追求语言的新颖性、准确性、形象性,注重词语的锤炼、语言的修饰、句式的选择不同,网络文学语言一般都不太讲求文句的修饰,结构较简单、形式较短小、表达较直接,具有明显原始性、大众化的特点。另一方面,网络文学打破了原有的语言表达模式,一些独特的辅助性符号冲破禁忌被广泛使用在网络作品中,用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思想内容或情绪,给网络作品带来了独特的阅读感觉。如:“FB”代表腐败,“斑竹”代表论坛讨论区的“版主”,“大虾”,代表技术很高的“大侠”,“520”代表我爱你,“54”就是无视;“-_-P”,代表流汗,3Q表示多谢,7456即为气死我了等等。这些俏皮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学追求审美、追求高雅的语言模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网络气息。
4、表现形式不同
网络文学由于是以电子符号的软载体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追求作品的通俗易懂,因此其表现形式多以章回小说形式连载于网络上,每写一次更新一次,作者可根据网友的评论随时调整写作计划。传统文学主要是在书本、报刊、杂志上发表,因书册、杂志容量大,它一般不采用连载形式。
5、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不同
网络文学注重的是点击率,面对的是大众,它以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为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更贴近生活;而传统文学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倾向于思想深刻和艺术精湛。传统文学它不是走大众路线,而是精英路线,受众很少,影响力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6、创作主体及读者参与不同
网络是开放的、自由的,因此网络文学的创作对创作主体无论在年龄、性别、创作水平等方面都没有任何限制,从初学者的涂鸦到造诣精湛者的杰作都能被容纳,文学创作不再是由少数作家垄断的职业行为,它已走进了民间大众。
与传统文学文本无法参与和改变相比,网络文学具有文本的开放性,即读者能参与创作。传统文本一经创作出来就具有了“特权”,读者面对作品,只能是静观阅读再加以想象,大大限制了读者的读解权。网络文学则不同,它能够实现创作者与读者间的双向互动。在网络小说连载过程中,读者可以跟帖对文本进行点评或回应,发表自己看法、建议、见解等,作者可参考读者的跟帖留言,去构思小说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细节的铺成……甚至采纳读者的意见,选择让一对夫妻是离婚还是继续相爱;主人公养的宠物是温顺的小兔还是凶猛的猎狗;小说是以悲剧还是喜剧结尾等。这种作者、读者共同参与创作的过程,展现出了网络文学蓬勃的生机。
I. 网络小说,读者感兴趣的是什么
小编又来唠叨了,对于一个10几年小说阅读史的书虫来说,虽然没有看过大多数,但是看过的小说也不下少数。除了网络小说外,传统书本小说也阅读了不少,各类型的都有所涉及,只是有些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阅读少了点,比如讲都市类、爱情类的小编不是很感兴趣;如武侠类、修真类、鬼怪类小编比较感兴趣。综合看过的小说小编认为小说的几个重点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情节故事吸引人
情节故事吸引人最关键的是,让小说的开始就能吸引读者思想跟随。这点应该是每位作者最为头疼的事,因为每个读者成长经历不一样,对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样,产生了不同的兴趣爱好,也决定了读者感兴趣的东西往往都不一样。所以小说作者写的情节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小说的拜读者,比如喜欢《英雄志》的人并不代表喜欢《凡人修仙传》。当然作者只要能够调起一部分读者的心,已经成功了。对于小编而言,喜欢的小说往往是成长类的小说,而不喜欢一出来就天下无敌之类的书。
二、描述需简明扼要
纵观整个现今小说界,商业氛围过于放大,尤其网络小说更是如此。小编在这里一说,估计又得被好多读友喷了。但是事实却是如此,试问有几个大神作者能够在500万以上的文字的内容驾驭能力达到如同金庸老爷子的小说内容,真的很难。小说字数越多,除非小说本身框架拉的够大,不然无法利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叙述故事本身。现今很多网络作者被读者称呼为码字机,不是没有道理,比如现在很多修仙类小说、奇幻类小说动辄几百万字,其实看过之后,会发现唯一记住的就是那几个阶段发生的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些重要的事情用那么多文字来描述,确实过分了些。如果作者能够简化很多东西,商业氛围别那么浓厚,其实很多作品可以成为经典,或者商业价值会更大。所以简明扼要的描述不断能够提升小说的质量,也让读者免于过多的疲劳阅读。
三、故事描述合理性
说起这个来,很多喜欢修仙类小说的读友马上口水连天了。他们说的也是事实,修仙类小说萌芽还是来源于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中主角一步一步走过来,很少碰到才练武功,就能大战宗师级别的高手,或者用读友说的话,随时越级挑战等等。故事描述的不合理性会让很多读者无法继续阅读下去,因为没有常理可寻。所以说现今网络小说界,很多读友都喜欢修仙类小说,但是都无法找到比较经典所在。我们所有在网上看到的经典网络小说,很大部分是无法提升到文学价值这个层面,只是很多读者打发时间爽泷而已,这也导致了很大部分读者参与进去,让这些小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而已。
四、创新性至关重要
有些小说一出生,就意味着经典,比如《鬼吹灯》、《英雄志》《盗墓笔记》等等,其实小编也着想了,相比金庸老爷子,四大名著,上面小说算不得经典。不过没关系,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什么样的人物,这些作者也一直在努力继承发扬中国文学。
谈到创新性,小编忍不住谈了几声,只要有一本创新性的销售火热,马上各种复制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举个例子吧,修真类小说,有多少千篇一律。试问要不是有那么多修真的爱好者对于这类小说的挚爱,哪有什么存活之处啊。所以各位写手能否创新一下,即使复制也要有本身小说的精髓所在。
J. 怎么让小说有代入感
文字作品不仅仅需要“代入感”,需要“带入感”,更需要“贴切感”。前面两者让人天马行空,看见真实所不能看见的;后者让人品尝甘甜,除了埋怨,也要有更多感恩。这才是文字作品中,所有作者写手需要给广大读者负起的责任,而不是一昧的只把读者当作顾客,埋没情感。
代入感这个概念最初就是针对网络小说而提出的。因此这个概念在青年作者间流传开来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网络时代造就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这种概念的提出也反映出网络小说本身“事实感”的不足和对“吸引力”的高要求。因此,讨论代入感这种概念,也将其放置于网络小说或类似于网络小说的创作比较恰当。
大家普遍认可的“代入感”的意思有两种,一是能让人感同身受,二是能让人身临其境。
这两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代入感”所营造的效果的。
让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是说故事所描述的情节、塑造的环境、孕育的情感与读者自身的经历具有重合,能够引起读者的熟悉感和共鸣。
说白了,也就是写得要真。这种真实感并不一定是事件和世界观的真实感,而是事件本身和个中的角色反应、遭遇与感情的真实性。例如写成长,写中二少年的迷茫,写了无梦想之人的迷茫和跌跌撞撞,写恶人欺凌善者,写不被理解,写与父母的矛盾,写你我家庭的差距和带来的不安,写追妹不得的痛苦……
这些情感状态与经历并不一定要在现世才能还原,架空世界里同样也会发生,因为这都是植根于人本身与人与人间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就是还原现实中人会遇上的欢喜哀伤、迷茫醍醐。通过相似地经历或环境或感情塑造,获得读者对故事的认同感,给予读者有人与它相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样的基础上,在推动故事的发展,从而满足读者的情感期待。
一方面故事的发展要合乎人情世故的逻辑。不能生拉硬套,非得弄出大喜大虐,不然读者就瞬间出戏了。另一方面要能够满足读者的潜在期待,例如主角能不能赢,这对情侣能不能在一起,恶人最后有没有得到惩罚,等等。
让人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说故事所描述的情节、塑造的环境、编排的剧情、人物的反应等符合作品世界观及设定的总体基调。很多作者都喜欢为自己的作品塑造宏大的世界观,并且各种设定都设计得非常精细。但是有一些作者一方面设定做的很爽,另一方面实际创作过程中却并没有活用这些设定,或者并没有在设定框架间编写“合理的”故事。
有不少作者沉醉于构建庞大设定间,却忽略了自己搭建起的这些设定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从而造成了实际成文过程中某些设定被忽略、被弱化,或是整个故事叙述并不符合设定隐含的内在发展逻辑。抑或是作者创作只为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或是对某些情节的钟情,从而使剧情的发展缺少令人信服的逻辑,节奏不恰当。
这就要求作者写符合小说设定的故事,强弱对抗、阵营区分、人物立场、成长轨迹都应该在设定的框架之内,并且主人公的剧情与经历也应该依循这个框架的一般法则。与“让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结合,推动剧情的发展。
代入感是网络小说作者和游戏开发者非常关注的一项创作指标。它以满足并吸引受众为第一要义。它就是要求作品能够使读者沉浸其中,让读者参与到故事中去感受,甚至是在感受作品的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地步。从而使读者能够持续投入到作品之中,并且为了获得作品后续的剧情或获得更好的体验而付费。
它强调作品合乎设定逻辑与受众情感期待的“事实感”,通常通过还原受众可能普遍存在的经历或情感等方式实现。
因此,代入感并不是要求“我”就是“他”,也不是要求对话里要做到化为某个人。代入感强调的是更高层次、接近作品全局的努力。它要求的是整部作品的“事实感”。它不是说要作者非得变成里面的某个人,而是要求作者在塑造角色和构架剧情的时候,如果以现世为舞台,就要写的真实,如果以架空设定为舞台,就要写得合理。能够让读者随着作品发展的逻辑和节奏,寻得一种熟悉感或是事实感,逐渐沉浸其中。
至于“简练到位”如何培养,那就是另一个独立的问题了。在一个问题下面又涵盖了另一个不相关的问题不是知乎的正确用法,这里也就不展开了。
最后还是说一句老生常谈的题外话,写作是实实在在的练出来的技能,坦白来说,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提问和获得的解答能够对写作者的创作提供多少帮助,仅仅是一个层次比较低的参考。最后还是得回到实际动笔这件事上,在不断地写作中修正自己的感觉和手法,末了自己学到的和当初听到的,或许都已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个人并不推崇在创作中特别关注某一个概念,或是以某一个概念去要求创作。特别是这些并没有明确定论的概念。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讲钻研这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还不如在实际的文本中设置具体的写作目标。或是在创作完成之后回头重新评估作品在营造上面的优劣,再来评价人物塑造、剧情节奏、代入感这些方面是否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