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记体写网络小说
⑴ 日记式的小说怎样写
可以参考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里面的数火车貌似就是。。。
⑵ 怎么写网络小说
路过人生
[紫微星]
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 (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 说家的技巧》) 故事是什么呢?"故事是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早餐后中餐,星期一后 是星期二,死亡后腐烂等等。就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而言,它只有一个优点:使读者想要知 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故事虽是最低下和最简陋的文学肌体,却是小说这种非常复杂肌 体中的最高因素。"(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第22页) 然而,初学写作者必须了解,小说的故事和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是有很大区别的。小说的 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这种虚构--臆造由于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并进行了巧妙的组织, 读者会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还要真实可信。当然,发挥想象构思故事绝对不是毫无根据 地胡思乱想,胡编瞎造,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作 为构成作品情节的基础,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展示人 物性格的事件,经过提炼的加工改造的功夫,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这种提炼的加工改造, 就是情节典型化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根据提炼出的主题,从人物性格出发虚构故事情节, 这是小说构思的基本原则。 学习写作小说必须懂得情节及其与故事的区别。情节是什么?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三个 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屿、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 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 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爱·摩·福斯特指出:"情节是小说中较高 级的一面","情节是小说的逻辑面","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 了。"(《小说面面观》) 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破题、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五个环节。当代小说的情节安排 已经不受这些环节的限制,如有的没有破题,直接写开端;有的可在高潮中暗示结局。 在写作时,情节通常是由场面和线索构成的。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把 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短篇小说多为一根情节线索,也有两根的, 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安排故事和情节需要使用"大纲"。一般来说,"大纲"包括:1、主要人物表;2、故事 要点;3、重要场面;4、作品主题;5、篇章结构。这样的"备忘录"式的大纲,虽然在实 际写作时会有修改,但是它比没有大纲要好得多,尤其对初学写作小说的人更为重要。 六、精于首尾,善于叙述 一篇好的故事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必须简单;二是能引起读者广泛的兴趣;三是要有一 个好的开头。所谓好的开头,不仅仅是个结构的问题,实际上是小说如何截取生活片断、恰 当地"切入"的问题,是小说的总体构思的问题。好的开头必须直截了当,引进人物,展开 故事。 至于结尾,在短篇小说写作中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好的结尾可以提高和深化作品的的思 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优秀短篇小说的结尾,或给人以人生哲理的思索, 或给人以希望和鼓舞,或使人掩卷深思…… 对于整个作品的叙述的技巧--写的技巧,同样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王蒙指出:"构思得差 不多了,靠写。写,不仅仅是把想好的东西记录下来。固定下来,写,是创造的最重要的阶 段。正是在写的过程中,你的思维活动、感情活动、内心活动才空前活跃起来。" 那末,怎样来叙写?可以像写章回体小说那样去叙写,也可以像书信那样去叙写;可以连贯 性地叙写,也可以间断性地叙写……应该看到,短篇小说的叙写是十分自由的。 叙写中的时间如何安排是个技巧问题,这是因为:"时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的重要的地位。"(伊莉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构思注意
(一)"小说家的时钟":讲故事的要则之一是能同时天南海北,无所不知地讲,不但精 通历史,通晓当今,还能洞察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者的叙述中,所有已知的和预期的 时间都集中在即刻发生的事件上。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家的时钟"同时报出不同的时间。 这种时间说明:无论故事起初是怎样构思的,叙述总是象花筒似地把各个时间牵连在一 起。最简单的叙述就是将各种感觉、回忆和推测的过程混为一体。 小说作者安排故事的方法之一就是他可以调整各事件所占的时间比例。一个重要的事件 可以写得比它实际发生的过程更长一些;而漫长的历史用一段文字就可以概括叙述出来。这 种叙述的灵活性正是小说作者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时间比例来表明每一事件的相对重要 性。从某个角度上看,小说家在写作时可以象一把扇子似地把时间打开或者折拢。既然每一 篇故事根据自己的轻重缓急都需要一种特殊的计算时间的方法,那么作者如何计算时间就是 非常重要的。 (二)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在叙写中,小说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把时钟拨快,有 时把时钟拨慢,有时把指针倒回或拨前,但是,没有一个作者能全然不顾时间的顺序。福斯 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在小说中,对时间的忠诚极为必要,没有任何小说可以摆脱它。" 这是因为,"日常生活同样的充满了时间性……不管什么样的日常生活,实际上都是由两种 生活合成的--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而我们的行为也显示出一种双重的忠诚。'我只看 了她五分钟,但那是值得的。'这个简单的句子里就含有这种双重的忠诚。故事是叙述时间 生活的,但在小说中--如果是好小说--则必须包含价值生活。"所以,叙写故事不能忽 略自然的时间生活,但是更要注意社会的价值生活,必须匠心经营,写好价值生活。 (三)微观叙述和宏观叙述:小说的叙写应使读者有历史感。为此,小说作者在把自己 的故事安排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同时,他就应对历史负起责任。这就是说,小说场景 的每一个细节,对话中的每一个片断以及书中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合乎小说发生的时代 背景。这样,在写作中就有了微观叙述和宏观叙述。所谓微观叙述,是指"按时序组织起来 的一连串事件";所谓宏观叙述,是指"历史的一个片断"。这两种叙述使得作者能够正确处 理"小说范畴里的时间安排和小说结构与历史前景间的关系。"(乔纳森·雷班《现代小说写 作技巧》) (四)三项基本选择:在对待时间的安排上,作者通常有三项基本的选择:一是按"时 间一致"的原则来叙述,使小说里的事件在前后顺序上同阅读的顺序大致一样。二是用缩短 或概述时间的办法去叙述,在故事的开端或结局之间略去若干年月。这样,读者的阅读时间 和小说人物的行动时间是不一致的。三是用时序颠倒的方法 进行叙述,阅读时间和行动时间有时一致又有时不一致。 (五)叙述时间的距离:时间在小说里除了起着"导演"的作用之外,又起着引起"悬念" 的作用。"在一本我们称为严肃的小说中,我们同样也感到,或者应该感到时钟一小时又一 小时地在轰响,日历一页又一页地掀过去。此外,时间还把读者牢牢地系在宏大的'现在' --如果你愿意的话,叫它场景也未尝不可--,而这些'现在'是由一些中间性的情节连 系起来的。我们可以在时间上前后移动,但是现在这一时刻必须牢牢地抓住我们。"(伊莉莎 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⑶ 现代腹黑文 总裁小说 日记体小说
我知道。是 boss相亲笔记 在新浪的资料分享里很容易下。
而且还有很多好看的
⑷ 矛盾的日记体形式的小说
只有《腐蚀》这部小说合乎你说的要求!下面是对于这部小说的简单介绍!
1内容简介
《腐蚀》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一段经历。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透过赵惠明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记述,把“皖南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侧面表现出来,作品既描写了作为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的复杂生活和心理状态,刻画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击了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制度的罪恶。
⑸ 日记体小说的日记体小说走红
近来,各地出版商纷纷推出青少年日记或以青少年日记为蓝本的小说。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十六岁到美国——一个中国女生的美国日记》、《第四节是物理课——一个中学女生的成长笔记》、作家出版社的《女生日记》、《对面的女孩》等书,成为本届书市亮点,销售火爆。
日记体或准日记体小说纷纷出笼,让人想起一年前出版界喧嚣已久的名人自传出书热,此类小说是否受了名人传记的启发?以自己亲生女儿生活为蓝本的《女生日记》的作者杨红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类日记体小说同名人自传不同。它并不是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俯视芸芸众生,而是作者根据自己或自己孩子、亲友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了一段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更为真诚,也许是赶潮流之作,但源于生活,绝不浮躁”。
此类小说是否以青少年的稚嫩和不成熟为卖点?杨红樱认为“不能简单地这样说”。她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些学生作者写自己生活的文章,非常真实,纯属有感而发,在这方面,“比大人写孩子的书更好看”。但青少年生活阅历上还是肤浅的,文章中透露着稚嫩和不成熟。然而正是这种稚嫩和不成熟,引起了读者共鸣,因为不论任何人,都有这段似曾相识的经历。“文章经过作家的加工、写作,更具思想性、审美性”。
书市现场,一位购买了《女生日记》的金陵中学柳同学称:“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有关业内人士称,长期充斥图书市场一些面向青少年的文学作品,总以一种说教者的身份出现,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往往脱离现实,给人不真实的感觉,难以引起读者共鸣。日记体小说的逐渐走红,弥补了这一缺憾。但随着这一写作形式的流行,会有良莠不齐的作品出现,对于青少年读者而言,应明辨是非,从中汲取书中有利于自己成长的营养。至于这种类型的小说能走多远,要看市场检验的结果如何。
⑹ 求推荐近年优秀的“长篇日记体小说”
DNF剑圣巨白 银落没霸体了 ? 还有破军PK各种郁闷啊 一个落刃被红眼上调破了 我还是先出招的
⑺ 日记体小说:梦魇 第2章
据说门捷列夫是在梦的启发下,才将元素周期表排列出来的。但是也不能否定之前他在化学元素性质方面所做的大量研究。说不定,在梦的背后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呢!而梦的内容就是通往那个世界的钥匙。不过,这只是我的胡乱猜想而已!我觉得关于能解决问题的梦,最合理的解释是人类的潜意识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有专家认为人类的潜意识是全能的。不过我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
所以,我决定要做一个实验。了解一下我的梦境到底能不能帮我解决那道地下室暗号。我真的非常想知道墙上的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它们又分别象征着哪一部分的自我。
我在入睡前先在练习本写了几遍那些数字,然后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一直到我睡着。我最先梦见的是我今天去过得银行。银行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不能存储灵魂。接着我又来到一座公园。公园的中心有个巨大的喷水池。我走到喷水池边朝水面看去,可水面上却倒映着一张陌生人的脸。在梦里,我要不丢失了自己的脸,要不倒影出别人的脸。象征理性的阁楼门上锁,地下室也是加密信息。难道想了解自己就这么困难吗?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些统统都象征着一个问题,就是我并不知道自己是谁。而水中出现的是谁的脸可以反映我的身份问题的本质。可我就是我,我绝对不可能是别人。现实世界也不是科幻小说。我敢肯定我既不是克隆人,也不是机器人,更不可能是什么外星人。
后来,我隐隐约约的看见有一个老人坐在喷水池边,我当然不用走过去,只要想就来到了他的身边。根据荣格梦境与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智慧老人(或老妇)是所谓的神力人格,是成长与生命力的原始源泉的象征符号,在梦里这种原型可能表现为魔术师、医生、教授、牧师、老师、或者父亲。我仔细一看,这个老师确实有点像我的一个大学老师。荣格本人一生很享受和自己的神力人格共处,而且还经常和他一起讨论生活。
“你能告诉我地下室的密码应该怎样破解吗?”我问道。
“你知道我不能说话”那个老人说道。“可你刚才就说了一句话啊”我不解地回答道。
“有些谜题太过深奥。”那个老人“说”道,尽管他的嘴并没有动。“你的问题的答案只能在腓利门里寻找。”
“记住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他接着说“只是你也不了解你自己”又一句箴言。
没想到,昨天晚上我又做了一个预言梦。难道我真是一位先知吗?我原本只是在睡前祈祷希望能梦见荣格的腓利门,白天的时候,我查过资料。腓利门是荣格的原型之一。所谓原型就是集体无意识遗传在一切人头脑里的神话主题和原始形象。原型作为象征符号,在世界各地的神话和传说中反复出现,很自然的也会出现在人内心最深处最有意义的梦里。我昨晚梦见的有些像我的大学老师的老人,就是神力人格的原型。而荣格曾经为他取名为腓利门。
古希腊人相信神通过牛角之门传送真正有意义的梦,通过象牙之门传送不太有意义的梦。在入睡之前,做梦者会向选定的某一位神请求赐予自己想要都梦。所以,我也用了类似的方法,在入睡之前想象着牛角之门,选定智慧与胜利的女神雅典娜,并诚心向她祈祷。让我能在梦中解开地下室谜题。结果,这次入睡后我真的拿着上次智慧老人送给我的罗盘。在梦里,我根据它指示给我方向,来到一座中世纪的教堂。我的心一紧,因为中世纪教堂通常象征死亡。当我走进教堂以后,教堂里的一切无不散发着死亡的气息。桌子上烛台前的三个骷髅头,三支沙漏和一把镰刀。在西方的文化,死神通常是扛以扛着一把镰刀的形象出现。这时,我的化学老师突然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他拿起其中一个骷髅,之后一把将它投入到火盆当里。火焰的颜色先由红色转变成淡紫色,接着逐渐变化为洋红色,最后变成绿色。然后我拿起拿起桌子上的那个大沙漏,只见上面写着一天后。这一定是说明有人要死了。唯一的难题就是破解出将死之人的身份。
因此今天我格外留心有关讣告的事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今天我在上班的时候,真的听同事说她家的亲戚昨晚遇害身亡了。我还特意询问了一下她亲戚的名字,贾思彤。然后,我又看了一下元素周期表。我就明白了。昨晚的梦就是预示着她的死亡。梦中的化学老师,火焰的颜色变化,让我联想起高中学过的焰色反应。金属和它们的盐类在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以确定金属元素的存在。而淡紫色、洋红色和绿色分别代表钾、锶和铜。而且在我的梦里出现了三颗骷髅头。那就表明还有两个人会死。如果我的梦真是一位预言家,我要去警告这两个人吗?要是我真的去了,他们会相信我吗?
⑻ 怎样写一本真实有值得读的日记体小说
主要是要有真实的事件作为框架吧,然后虚中带实,实中带虚的扩展内容,最好先理好逻辑,不然万一有伏笔什么的后面收尾会打破收尾,或者不完美。。
⑼ 求好的日记体小说
呆人 这个是我找我,不知道好看不还好看哈
青果 女女的日记 看了一点 不喜欢看
没了,就知道这2个
⑽ 什么是日记体小说
日记体小说是小说体裁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以日记形式作为小说基本结构的小说类型。这类小说在叙述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称,以日记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方式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等都是日记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