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三京图
Ⅰ 金庸三部曲指的是哪三部
武侠大师金庸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武侠小说作品,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很多人是看着金庸的小说或者影视剧长大的。金庸有那么多的作品,那他的三部曲指的是哪三部呢?
他的三部曲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并且看过不止一遍。那就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你们都非常熟悉吧!每到暑假,电视上总会播这些种作品。
个人比较喜欢的版本是古天乐李若彤,以及黄晓明和刘亦菲这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的姑姑都非常的美。
第3部曲就是倚天屠龙记了。这部作品大家也都非常熟悉吧。就在今年新版的倚天屠龙记又上映了,话题度也非常的高,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也是非常的高了。
Ⅱ 射雕三部曲的顺序是什么
顺序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它们三个被称为“射雕三部曲”。
“射雕三部曲”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作分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武侠小说的合称。因三部小说在情节上有承接关系,故有此名。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中期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它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神雕侠侣》著于1959年,是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神雕侠侣》的重心在于“儿女”亦即“性”或者“情”。
《倚天屠龙记》著于1961年,是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故事发生在距《神雕侠侣》百年之后,以元末群雄纷起、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剧情围绕两样兵器屠龙刀和倚天剑展开,叙述武当张翠山之子张无忌的江湖生涯。
第一部曲:
《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第二部曲:
《神雕侠侣》的重心则在于“儿女”亦即“性”或者“情”。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过对感情的处理与描写,并通过这一范畴来赋予其笔下人物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
而情之为物,掩映多姿,复杂万状,就增加了作者写作及读者阅读的巨大的热情与兴趣。如许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构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风流的世界,从而激起了读者的无穷的回荡与思悟。
第三部曲:
《倚天屠龙记》故事发生在距《神雕侠侣》百年之后,以元末群雄纷起、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剧情围绕两样兵器屠龙刀和倚天剑展开,叙述武当张翠山之子张无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争及起义军和朝廷的对抗。
少年张无忌因缘际会练就一身盖世武功,以天下人叹服的武力和无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统领群雄,故事同时展现武林众豪杰的质朴豪情和形态各异的精神风貌,展现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Ⅲ 金庸的14部武侠小说按历史顺序怎么排
一、首先说明,金庸一共创作的武侠小说是十五部不是十四部,分别是:
1955 《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二、依照故事发生的时代,这十五部小说先后顺序如下:
1、《越女剑》--春秋末年
2、《天龙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3、《射雕英雄传》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4、《神雕侠侣》--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六年-开庆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龙记》--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6、《连城诀》--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7、《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时间为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公元1644年(崇祯上吊)。
8、《碧血剑》--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
9、《侠客行》--清初
10、《白马啸西风》--清初顺治年间
11、《鸳鸯刀》--清中前期
12、《鹿鼎记》--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13、《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4、《雪山飞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这一天里——从早上 "东方红日甫从山后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圆……"。
15、《飞狐外传》--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Ⅳ 金庸的十四本武侠小说,请挨个说出全名。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记得采纳啊
Ⅳ 金庸一生一共写了哪些小说
金庸一生一共写了15部小说集。
金庸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鹿鼎记》封笔,共创作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下表括号内列出各书开始创作的时间:
1、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2、碧血剑(1956年)
3、射雕英雄传(1957年)——成名作;“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4、神雕侠侣(1959年)——“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5、雪山飞狐(1959年)
6、飞狐外传(1960年)
7、倚天屠龙记(1961年)——“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
8、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9、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10、天龙八部(1963年)
11、连城诀(1963年)
12、侠客行(1965年)
13、笑傲江湖(1967年)
14、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15、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小说版本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连载于报刊。其后由伟青书店作单行本出版,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
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大部分人接触及大部分影视作品都是改编自这个版本。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金庸作品
Ⅵ 金庸武侠系列小说应该按什么顺序看
先看《射雕》,再看《神雕》,其次《倚天》,这三部小说称之为“射雕”三部曲,必须安按上述顺序看,否则的话,你的思维便会被打乱。
先看《飞狐外传》,再看《雪山》。(金庸先生在《飞狐外传》的后记中,言道:《飞狐外传》是《雪山》的补充,记叙的是胡斐的小年生活,而《雪》是发展在《飞》之中的。虽然两部小说的矛盾实在太大了,但金庸先生说,这是此两小说的一大特色,无需把它改过来,所以,个人建议先看《飞狐外传》,再看《雪山》。)
其它的便没多大讲究了,但最好就是按年代看吧!不会乱了时代思维:
《越女剑》、《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侠客行》,《笑傲江湖》,《碧血剑》,《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连城决》,《鹿鼎记》。(《鸳鸯刀》的年代我不清楚,而《白马》根本上便无时代可寻,但它是唐朝之后的。)
当然,金庸先生的五大小说不可不看(号称金庸笔下五本最有价值,最吸引人的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
Ⅶ 金庸的三部曲之间都有什么联系啊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武侠小说合称“射雕三部曲”,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作。三部小说在情节上有承接关系。
《射雕英雄传》最初连载于1957至1959年的《香港商报》,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尽情颂扬了质朴厚道的平民英雄郭靖,在蒙古长大的汉人郭靖,不愿做大将军、大元帅和金刀驸马,而冒险出走南归,并与黄蓉共同死守襄阳重镇,协力击退蒙古的围攻。
(7)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三京图扩展阅读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
从本质上来说,金庸正是企图通过在小说中抒发强烈的悲剧情怀,旨在达到解构负面价值、弘扬正面价值的效果。
在金庸创作的小说里,“情”与“理”深刻体现了生命本质与传统道德之间的永恒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爱情与道德规范的冲突。
显然,金庸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抑情绝欲的说教,更没有与传统道德文化相违背的滥情现象。他仅仅通过“情”与“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爱情中的悲剧意识。
通过对人真实生命的适当描述和张扬,反映了对禁锢人们和社会发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爱情悲剧意识是对现代爱情的讴歌。
与大团圆的结局不同,金庸的小说更多的是直面邪恶的成功和侠客的失败。然而金庸的创作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特征,即在描绘悲剧现实的同时,也赋予其一定的弥合功能。
Ⅷ 金庸之后,写得好的武侠作品有哪些,好在哪
下面谈谈我读过的金庸作品。我只读过《射雕英雄传》跟《天龙八部》的原著。恰巧涵盖了金庸先生笔下的两个大英雄。郭靖跟萧峰当得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萧峰作为金庸笔下第一名的悲情英雄成功虐哭我好多次。每次想到塞外牛羊空许约都会心绞痛。
最终他们的选择无外乎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其实在射雕里金庸就为靖蓉的结局埋下了伏笔。郭靖背着黄蓉求医一灯大师时,黄蓉伏在郭靖的背上轻轻吟唱的那句: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就已经揭示了他们两人最后一定会同生共死的。现在想来同生固然幸福,但共死未免不是另一种happy ending。对于靖蓉cp来说少了任何一人都是不完整的。
Ⅸ 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是哪一部
金庸最后一部小说是《鹿鼎记》,金庸在连载完《鹿鼎记》之后,就决定封笔了,而这部小说也是成为了金庸的最后一部巨作,金庸成就了韦小宝。
《鹿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1969年-1972年间,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讲述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塑造了一个与传统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表现了民族统一的思想。
(9)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三京图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鹿鼎记》这部小说从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连载在金庸主办的《明报》上,连载时间长达两年零十一个月。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小说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因此,从名字上看,《鹿鼎记》就和政治、权力斗争是紧密相连的。可见,金庸在这部小说中仍然深深地关心着政治。《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中说:“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
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
《鹿鼎记》书后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机密奏折》,他说道:“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家都说蛮夷戎狄、五胡乱华、蒙古人、满洲人侵略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我想写几篇历史文章,说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只是‘轮流做庄’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这些观念我在小说中发挥得很多。希望将来写成学术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