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1. 金庸等武侠小说入选课本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金庸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其实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在2005年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时就引发过一次大讨论,许多人在当时就表达了“教坏下一代” 、“宣扬暴力”的担忧。但是两年以来,我们并没有看到某位中学生读了金庸小说,就拿把砍刀出去行侠仗义的报道,这足以证明当时的忧虑多少有些过虑。而衡量文学作品的高低,标准不是作品的形式和题材,而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境界、思想、格调、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开辟了武侠小说的崭新境界,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都得到提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金庸小说不应该进入中学课本教育不是娱乐。中学课本的编写是一项关系到下一代成长的大事,选择什么样的文章进课本,必需慎之又慎,对下一代负责,其标准也必须是:孩子们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情节动人,作为消遣读物休闲时刻读一读倒也无妨,但其思想性尚未优秀到可以担当“课本读物”的重任:善恶因果报应,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思想的宣扬,与现代法治格格不入态度,对价值观尚在形成中的中学生而言,又会引起什么反应? 而在人物刻画,以及场面渲染等方面,金庸小说也未必比《水浒》高明。 因此,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金庸小说可读,但不可作为“课文”来读
2. 你认为金庸小说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年轻人吗
个人认为,金庸小说不仅没有误导年轻人,反而对年轻人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金庸本命查良镛,金老先生在长达十七年的时间里,写出了十五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这十五部小说可以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两句话来形容。其中的雪是雪山飞狐、天是天龙八部、射是射雕英雄传、神侠是神雕侠侣等。有人说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只是通俗读物,上不了正式台面,而且书中打打杀杀的场面,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相违背,易教坏年轻人,甚至是误导了年轻人。也有人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不管是艺术水平、故事情节,还是书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都是能够进入文学界的,在某种上激励了年轻人。
有人说书中会有杀人的场面,只要有坏人就是对年轻人不好的,会让年轻人争相模仿。但你要相信这样的一句话,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所以,从以上事例已经得出一个结论,金庸小说是激励了年轻人的。
3. 金庸小说缺点
金庸小说的缺点。
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些道理在金庸小说中是看不到的,或者说看到的只有反例。 段誉短短数年就集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北溟神功以及超强内力与一身。虚竹几乎和段誉一样,运气奇好。萧峰的机缘相比就差了,虽能学得丐帮、少林两家之长,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努力。谢烟客本想害死石破天,阴差阳错造就了石破天的古怪内力,又遇上十八泥偶、毒酒等等,变成天下第一。张无忌偶然得到九阳神功、偶然得到乾坤大挪移,圣火令、太极拳剑等等,武功突飞猛进。
2.在小说中,许多武林大师的能力几乎达到近乎神妖的程度,而且金庸先生还着力虚构了“功力”的概念,“功力”可以积累,可以发散,可以传导,甚至可以窃夺。在小说里,越老“功力”积的就越多越深,他们有时像神仙,有时像妖魔。完全违背现实的物理和生理基础。
3. 金庸所虚构的武林世界,是一个非逻辑的世界,它对青少年心智的影响来看,它不利于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青少年现代公民意识的建构。沉溺于这个与现代民主与法制社会格格不入的武林世界的青少年,很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显得思维混乱。
4. 金庸武侠小说对你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影响
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形成青年崇高的民族国家责任感。金庸笔下的大小豪侠,大多为国为民,爱国爱民,能够深明大义,以民族国家为己任。如《天龙八部》中以天下苍生为念,雄才武略,独步武林,几乎没有弱点的萧峰;如《射雕英雄传》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率宋兵据守襄阳,尽忠报国、保卫社稷的郭靖,等等。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最需要仁人志士们以天下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赴汤蹈火,肩负起民族国家的重担。金庸笔下的这些豪侠,无疑诠释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豪侠受到青年崇拜,当然也就影响着青年对民族国家的感情,有利于引导青年自觉肩负起对民族国家的责任。
5. 金庸武侠小说对初中生的影响
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从文化角度说,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融入了很多历史时代背景,一些经典的诗词和文学修辞都非常巧妙,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国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初中生年龄小,还不具备成熟的世界观,很可能会沉迷于小说中提到的虚幻武功和暴力争斗。
6. 学生看武侠小说真的会影响学习吗请问老师,家长和学生分别有什么看法
可以看,但必须是有选择性地看
不可否认,有些武侠小说,比如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家的作品,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堪称经典。学生读一读这类书,可以帮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但精华与糟粕就是并存的,现代有一些武侠小说作家,比如黄易等,在他们的作品里充斥着暴力与色情,学生多读不仅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而会给他们的思想及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提高了青少年的犯罪率。
当然,再好的东西也得适可而止,不仅要有选择性地读一些经典名篇,也要有一定的限制性。毕竟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科目还很多。要懂得充分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
这类的书籍读得多了很容易就上瘾,对于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尤为严重。因此,还需家长配合,有限制性,有选择性地适当地阅读。
7. 为了我的课题研究:中学生看武侠小说有什么利弊求大神帮助
武侠小说有些带有暴力和色情的东西,容易使中学生上瘾,我有一个同学就是没日没夜地看武侠小说,结果成绩一落千丈。但是不能说禁止看,我国著名的小说家金庸的作品反映的是一些好的精神,是对道德的提倡,金庸自己的作品适合中学生看的.他有一部作品的片段还选入了小学语文教材.所以中学生看武侠小说的利弊关键是在于自己. 武侠小说侠义精神有时也应该弘扬 副研究员刘希明认为,应该相信高中生对作品好坏有甄别能力 针对金庸小说入选高中教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科研所语文教学方面的副研究员刘希明认为,武侠小说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组成因素,写进教材读本里未尝不可,不必大惊小怪。实际上,即使不收录进去,它们也会在影视、网络和书店等里面出现,看了原著会更好一些,理解也会更全面一些。 “实际上我也看过一些武侠小说”,刘希明说,原来就曾看过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等,感觉写的还不错,里面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全是些打打杀杀,也有挺身而出、除暴安良和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这些精神有时也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也是应该弘扬的。 “当然,武侠小说包括金庸的作品一直都是有争议的”,刘希明说,一些人甚至认为这些通俗小说难登大雅之堂,但是金庸作为当代武侠小说家的代表几乎是大家公认的。虽然武侠小说作品中也有一些不太好的东西,但也不必求全责备,更不能因噎废食,相信高中生有这个甄别能力。 无论是对于中学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都是一样, 必须以不耽误学习为前提,可以涉猎武侠小说, 最好是看名家精品!!! 武侠是成人的童话世界,所以看可以,但必须是在有空闲的时候, 或者是不耽误学习或工作为前提! 武侠中的侠气都是年轻人所热爱和推崇的,为何学生就不能看? 这个年纪看点武侠还可以引发一些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是有利的! 不过如果太过沉迷就不好了,可有什么东西太过沉迷是好的呢?所以看点武侠我觉得没啥不好。
8. 学生读武侠小说的利弊
一谈到武侠小说,老师和家长大多会反对我们去看,理由就是内容无聊、浪费时间。可我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看武侠小说也并非如此不值得。
反对读武侠小说的人也许会说,武侠小说千篇一律,尽讲一些恩恩怨怨、打打杀杀,还有—些儿女私情之类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东西,读了能有什么用呢?对不起,我还真不能把反驳的实例举出来,不过我倒想反问你一句:你能说出读名著立竿见影的效果来吗?我猜你也不能。我确实可以指出武侠小说中对我们语文学习有益的地方,例如说文中的描写,场景方面,或悲凉,或凄惨,或宏伟,让你身临其境;心情方面,或紧张,或快乐,或悲伤,让你心有同感;衣食方面,或华丽,或秀美,或丰富,让你大开眼界;另外,还有作者把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纵横交错的人物关系梳理得清楚分明的种种写作技巧。这些对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都能有所帮助。
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有些武侠小说对“情”涉及太多。但是,正如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它的缺点和优点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应该领会鲁迅先生所说的意思,任何书都可以读,取其精华为我所有,删除糟粕弃之一旁。只要我们读者本身没有腐朽,那么就不会和书中的糟粕发生共鸣;只有读者自身出了问题,才会对书的糟粕过分地感兴趣,甚至希望在书中寻找到这些东西。而真正懂读书的人对这些只会不屑一顾,糟粕不可能打动他们的心。
也许上文提到的反对者们又会说,你干嘛非要看武侠小说,读名著不也可以吗,而且还不会涉及内容健康与否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不得不声明一下,我决不是认为不该或不用读名著。要知道,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筛选,很多经典名著的阅读价值是极高的,它们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但是,不知诸位发现与否,当今社会,热衷读名著或想读名著的人究竟有多少?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那些休闲类的书籍,其中武侠小说的忠实支持者更是占了很大的比重。想想去年,王朔批评武侠小说作家中的泰斗——金庸的文章刚一发表,立刻使得全国各地的“金迷”们群起而攻之,纷纷声讨王朔,这不恰好反映了武侠小说读者队伍的庞大?与其逆众人之愿强颜以为欢笑,何不顺其自然,让武侠迷们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的满足?
总之,武侠小说有它的优与劣,正如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让我们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它,不要只把它划入坏书之列吧。
[简评]
如何看待中学生群体中的武侠小说热,社会上说法不一,正如本文开头所言,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均持反对态度。反对的理由无非是格调不高,影响学习。但这么多年来,广大中学生并没有因师长们的反对而停止阅读武侠书,不过由公开转入了地下而已。这表明,对于读武侠一概用“堵”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能否用“疏”的方法加以引导呢?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正如作者所言,一个内心高尚的人读武侠小说,即使书中有低下的内容,他也能“出淤泥而不染”;反之,一个灵魂卑下之徒,即使读名著,也会专门从中寻求感官刺激。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是否受书的影响,全在读书者本人。文章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从行文结构看,是逐层深入的,是递进式。
9. 急用~~~武侠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
金庸的武侠小说的一些积极影响,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读金庸小说,研究金庸,我们应该力求防止大众在阅读时容易产生的误导,防止金庸小说里面的民族文化负面因素所造成的消极层面。比如很多人读金庸小说,更多地是注重打斗、奇术、江胡义气等,这样往往会导致忽视社会政府维系公正的权威,注重用个人的手段来获取公正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承认金庸小说深层思想文化的优势、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要认识到金庸小说在大众层面上产生的一些不好影响。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心理正处于成长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视野能有待进一步开拓,判断能力还不够强。如果一直沉迷于武侠小说,日看夜看,上课看,下课看,到头来只会使学业荒废。再者如果“良莠不分”的学习,那么真的要受到毒害的。因此,家长、老师面对正在成长,充满求知的青少年,一定要加强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判断力、自制力;青少年学生本人要加强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去芜存菁,取得不断的进步。
10. 求大家对武侠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的看法
认真的说,我认为其影响是弊大于利的
个人认为武侠在金庸古龙乃至当今的倪匡,很大成都上都是作为一种消遣,至少作为一个作家的写作商业动机是这样的。犹如金庸等一批大家在为成名之前的只是为了把小说写的好看,继而卖个好价钱。
如此以来,这多少有点违背文学精神,如果你认同武侠是文学的一种的话。
依稀记得,少年的时候,我拿一个竹编子差点把同伴的眼睛···这多少都是受其那个时候风靡一时的白眉大侠的影响。
作为童年,那些外界来的文化知识对一个人的身心影响是何其之大,也就不言而愈了。
试想,武侠于今天来时说,不就是图个消遣,图个看了痛快。
我承认,在看的过程中,还是有部分人物形象在读者的脑海中伸张,尤其是那些正面人物,于是,在青少年当中,可以形成一个爱憎分明的好习惯。
但是,这很似乎显得有些牵强,可以想象,一个青少年的意志力,控制力能使得爱憎分明的这一良好习性在今天还热血沸腾而保证在明天不变它的容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