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关于老北京的网络小说

关于老北京的网络小说

发布时间: 2022-12-09 21:18:01

⑴ 我看血色浪漫中有提到讲老北京玩主的小说<跪求>

http://www.my285.com/ddmj/wangshuo/wz/
你来这里看看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那个 我也只找到的这一个

顽主
作者:王朔

不过那个网站有弹广告。。去不去你自己决定吧

我个给你粘贴一点过来吧..
“我是个作家,叫宝康——您没听说过?”
“哦,没有,真对不起。”
在“三T”公司的办公室里,经理于观正在接待上午的第三位顾客,一个大脑瓜儿细皮嫩肉的青年男子。
“我的笔名叫智清。”
“还是想不起来。您说吧,您有什么事,不是想在我们这儿体验生活吧?”
“不不,我生活底子不体验也足够厚。是这样的,我写了一些东西,很精彩很有分量的东西,都是冷门,任何人看了脑袋都‘嗡’一下,傻半天——我这么说没一点言过其实,很多看过的人都这么认为,认为起码可以得个全国奖,可是……”
“落了空?”
“准确的说我压根没参加评奖,我认为毫无希望。瞧,我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许你不太了解文学圈里的事,哪次评奖都是平衡的结果,上去了一些好作品,但同样好的作品偏偏上不去。”
“这个我们恐怕爱莫能助,我们目前和作协没什么业务联系,我们缺乏有魅力的女工作人员。”
“噢,我不是让你们去为我运动。我不在乎得不得全国奖,我对名利其实很淡泊的,我只希望我的劳动得到某种承认,随便什么奖都可以。”
“您的意思是说哪怕是个‘三T’奖?”于观试探地问。
宝康紧张地笑起来:“真不好意思,真难为情,我是不是太露骨了?”
“不不,您恰到好处。您当然是希望规模大一点喽?”
“规模大小无所谓,但要隆重,奖品丰厚,租最豪华的剧场,请些民主党派的副主席——我有的是钱。”
“奖品定为每位一台空调怎么样?”
“每位?我可是为自己的事……”
“红花也得绿叶扶,您自个站在台上难道不寂寞?该找几个凑趣的。我想给您发奖的同时也给一些著名作家发奖,这样我们这个奖也就显得是那么回事,您也可以跻身著名作家之列。和著名作家同台领奖,说起来多么令人羡慕。”
“一人一台空调,这要多少钱?虽然我很想有机会和著名作家并排站会儿,可也不想因此倾家荡产。”
“要是您不赞成奢侈,俭省的办法也有,把奖分为一二三等,特等奖为空调您自己得,其余各类为不同档次的‘傻瓜’相机,再控制一下获奖人数,我们只选最有名的。”
“这样好,这样合理多了。”宝康喜笑颜开,“我得空调,别人得‘傻瓜’。你列个预算吧,回头我就交钱。”
“您来付钱时能不能把您的作品带来让我们拜读一下?当然哪篇获奖我们不管您自己定,我只是从来没这么近地和一个货真价实的作家脸儿对脸儿过,就是再和文学无缘也不得不受感动。”
“可以。”宝康既矜持又谦逊地说,“我甚至可以给你签个名儿呢。我最有名的作品是发在《小说群》上的《东太后传奇》和发在《作家林》上的《我要说我不想说但还是要说》。”
“了不起,一定很有意思,我简直都无心干别的了。”
“你说,那些名作家会不会端臭架子,拒绝领奖?”于观把青年作家送到门口,青年作家忽而有些忧心忡忡。
于观安慰他:“不怕的,领不领是他们的事,不领我们硬发。”
“谢谢,太谢谢了。”青年作家转身和于观热情地握手,“灯不拨不明,您这一席话真使人豁然开朗。”
“不客气,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帮助象您这样素有大志却无计可施的人。”
***
在一条繁华商业街的十字路口,杨重正满面春风地大步向站在警察岗楼底下一个他从未见过面的姑娘走去。
“对不起我来晚了,我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你等半天了吧?”
“没关系,你用不着道歉。”刘美萍好奇地看着杨重,“反正我也不是等你,你不来也没关系。”
“你就是等我,不过你自己不知道就是了。今天除了我没别人来了。”
“是吗?你比我还知道我在干嘛——别跟我打岔儿,警察可就在旁边。”
“难道我认错人了?”杨重仍然满脸堆笑,一点也不尴尬,“你不是叫刘美萍吗?是百货公司手绢柜台组长,在等肛门科大夫王明水,到底咱俩谁搞错了?”
“可王明水鼻子旁有两个痦子呀。”
“噢,他那两个痦子还在。今天早晨他被人从家里接出去急诊了,有个领导流血不止。他因而匆匆给我们公司打了个电话,委托我公司派员代他赴约,他不忍让你扫兴。我叫杨重,是‘三T’公司的业务员,这是名片。”
“‘三T’公司?”刘美萍犹疑地接过杨重递过来的名片,扫了一眼,“那是什么?听名儿象卖杀虫剂的。”
“‘三T’是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的简称。”
“居然有这种事,你们都是什么人?厚颜无耻的闲人?”
“我们是正派的生意人,目的是在社会服务方面拾遗补缺。您不觉得今天要没我您会多没趣儿吗?”
“可我不习惯,本来是在等自己的男朋友,却来了一个亲热的替身,让我和这个替身谈情说爱……象真的一样?”
“您完全不必移情,我们的职业道德也不允许我往那方面引诱您,我们对顾客是起了誓的。大概这么说您好懂点儿,我只是要象王明水那样照料您一天,陪您一天。”
“您有他那么温存体贴、善解人意吗?”
“不敢说丝毫不走样——那就乱了——我尽量遵循人之常情吧。你们今天原打算上哪里玩?”
两个人并肩往街里走。
“他答应今天给我买皮大衣的。”
“噢,这个他可没让我代劳。”
“我说不会一样嘛,明水历来都是慷慨大方的。”
***
“活着没劲。”
一个粗粗壮壮的汉子坐在于观办公桌对面沮丧地说。
“活着没劲。”于观心不在焉地附和说。
“那怎么办呀?”
“有什么办法?没劲也得活着呀。”于观抬起头。
“我不想活了。”汉子盯着于观说。
“别别,别不想活。”于观嘟囔着劝道,“好死不如赖活着。”
“那好,你让活那我就活。你给我找点事儿干,我烦了。”
“会玩牌吗?咱俩玩牌吧?”于观提议。
“没劲。”汉子摇摇头。
“那下象棋?”
“更没劲。”
“去公园?划船?看电影?”
“越说越没劲。”汉子来了气,“你也就是这些俗套儿。”
“那你说干什么?干什么我都陪着你。”
“跳楼你也陪着——我要你陪干吗?你也不是女的。”
“哦,我们这儿不给人拉皮条。有专门干这事的地方——婚姻介绍所。你要空闲时间太多,可以练练书法,欣赏欣赏音乐或者义务劳动。”
“见你的鬼,闹了半天我花两毛钱挂号你就给我出这些主意,这不是蒙人吗?”
“我也不是神仙,也不是美国大使馆管签证的,个人的幸福要依赖社会的进步,沉住气。”
“你觉着你活着有劲吗?”汉子目光灼灼地问。
于观看看汉子,看不出他是不是在挑衅。
“挺有劲。”
“我觉得你没劲,你这人特没劲,没劲得我都不想抽你了。”
***
“你这个不要脸的还回来干吗?接着和你那帮哥们儿‘砍’去呀!”
一个年轻的少妇在自己的公寓里横眉立目地臭骂马青。
“别回家了,和老婆在一起多枯燥,你就整宿地和哥们儿神‘砍’没准还能‘砍’晕个把眼睛水汪汪的女学生就象当初‘砍’晕我一样卑鄙的东西!你说你是什么鸟变的?人家有酒瘾棋瘾大烟瘾,什么瘾都说得过去,没听说象你这样有‘砍’瘾的,往哪儿一坐就屁股发沉眼儿发光,抽水马桶似的一拉就哗哗喷水,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听没听过,早知道有这特长,中苏谈判请你去得了。外头跟个八哥似的,回家见我就没词儿,跟你多说一句话就烦。”
“我改。”
“改屁!你这辈子改过什么?除了尿炕改了生来什么模样现在还是什么模样。”少妇哭闹起来,“不过了,坚决不过了,没法过了,结婚前还见得着面,结婚后整个成了小寡妇。”
少妇一抬手把桌上的杯子扫到地上,接着把一托盘茶杯挨个摔在地上。马青也抓起烟灰缸摔在地上,接着端起电视机:“不过就不过!”
“别价。”少妇尖叫着扑过来按住他的手,“这个不能摔——你是来让我出气的还是来气我的?”
“你说过你丈夫急了逮什么摔什么。”马青理直气壮地说,“你又要求我必须象他。”
“可我丈夫急了也不摔贵重物品,你这是随意发挥。”
“你没交代清楚。”
“这是不言而喻的。”
“好吧,把电视机放回去。下面该什么词儿了?”
“真差劲儿,看来你们公司没经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就把你派来了。下边是我爱……”
“我爱你。”
马青和少妇愣愣地互相看着。
“我爱你。”马青重复了一遍,看到少妇仍没反应,十分别扭地又说,“别闹了,宝贝儿。”
少妇笑了起来。
马青涨红脸为自己辩解:“我没法再学得更象了,这词扎人。”
“好好,我不苛求你。”少妇笑着摆手,“意思到了就行。”
“其实我是心里对你好,嘴上不说。”
“你最好还是心里对我不好,嘴上说。”
“现在不是提倡默默地奉献吗?”马青的样子就象被武林高手攥住了裤裆,“你生起气来真好看。”
“好啦好啦,到此为止吧,别再折磨你了。”少妇笑得直打嗝地说:“真难为你了。”
“难为我没什么,只要您满意。”
“满意满意,”少妇拿出钱包给马青钞票,“整治我丈夫也没这么有意思,下回有事还找你。”
***
“唉,人生,”杨重吐着烟圈,眼望冷饮室的天花板,比划着说,“人生就是那么回事。就是踢足球,一大帮人跑来跑去,可能整场都踢不进去一个球,但还得玩命踢,因为观众在玩命地喝彩,打气。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
“我发觉你特深沉。”刘美萍手托腮着迷地盯着杨重,连酸奶都忘了喝,“你是不是平时特爱思考?”
“是。”杨重眼神儿空洞地说,“我平时特爱思考,特深沉。”
“你是不是上过大学?”
“唔,上过吧。”
“怪不得,上过大学的人都心事重重,若有所思。”
“你是不是也特爱思考?”
“啊,我特爱瞎想,我特爱琢磨人。象我这种职业吧,就是和人打交道的职业,每天都得和几千人说话,我就观察这几千人的特点。譬如说胖子吧,一般爱买大手绢,胖子鼻涕多嘛,瘦子就买小一点的。”
“腺体分泌和体重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世上万物谁和谁没关系?你和这个酸奶瓶要嚼起亲来没准还有点血缘关系呢,你先人死了,烧成骨灰,扬到地里,连土挖出来,烧成瓷器或者玻璃,装了酸奶,卖给你。”
“这就是辩证法吧?比较朴素的。”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只知道凡事都有个理儿,打个喷嚏不也有人写了几十万字的论文,得了博士。”
“有这么回事,这论文我们上学时传阅过。人家不叫喷嚏,这是粗俗的叫法儿,人家叫‘鼻粘膜受到刺激而起的一种猛烈带声的喷气现象。’。”
“你懂得真多。”
“哪里,还是你懂得多。”
“你懂得多。”
“惭愧惭愧。”
“谦虚谦虚。”
“咱们别争了,这样下去没个完,您爱才我心领。”
“我真是诚心诚意夸你。我觉得跟你特说得来,特知音。”
“别别,我这人经不住夸。”
“你老这么一味谦虚我要生气了,好象我夸你是害你似的。”
“那就算我懂得多吧,其实我也觉得和你特谈得来特知音。”
“我特愉快。”
“我也特愉快。”
***
马青身心交瘁地回到办公室时,于观正被那汉子揪着脖领子在办公室里拖来拖去。
“你别这样,放开我,让人看见不体面。”
“你就成全我吧,就扇两个嘴巴,就两个。”
“不行,我吃不住,我体质弱。”
“你就让我干一件想干的事吧,我长这么大还没自个作过回主呢。”
“别的事情可以商量,这件事坚决不行。我正告你,如果你动我一个手指头,我就和你拼了。”
“都这么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什么替人解难替人解闷儿,一触到自己就不干了。”汉子松开于观,哭了起来,“我真不幸,真不自由。”
于观喘上一口气来,拉拉被揪皱的衣服,示意马青把手里的垒球棒放回门后。走回办公桌后坐下,对汉子说:
“别哭鼻子了,挂号费退给你赶紧走吧。”
汉子哭泣着,从马青手里接过两毛钱,紧紧攥着一路走出门。
“胡大,咱们干的这是什么倒霉差使。”
门关上后,马青几步走过来,一屁股坐在于观的办公桌上,大声说:
“我每天挨家去让人骂,你又差点让人打了,就杨重享福,每天去大街吊膀子,当代用券。我要和他对换工种,种田还得休耕呢。”
“我们不是有君子协定在先,任人唯贤,因才施教。”于观仰在椅子靠背上疲倦地说,“你太温柔,让你去和别人的女友谈心,你每回都把临时帮工变成全面承包,我不能隔一天就让一个丈夫打上门一回。”
“依你说,我只能永远挨女人不歇气儿的暴骂而得不到机会和她们交流了?”
“别她们她们的,她,就一个,一个随便你怎么交流,饭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个一个打。有时你那种老少咸宜、兼容并蓄的气魄使每个有正义感的人都感到气愤,那不道德……”
“可杨重也不是宦官。”
电话铃响了,于观边伸手去接边反驳:
“可他懂得荟萃,去粗取精,而你总是囫囵吞枣。他有耐心,可以胡扯一天仍津津有味,你三分钟端不了簸笈便拔腿去找下一个……喂,找谁?”
“就找你。”话筒传来嗡嗡的男声,“我是杨重,我坚持不住了,这女人缠得我受不了啦。”
“我刚刚还在夸你有耐性,会胡扯。”
“你不知道这女人是个现代派,爱探讨人生的那种,我没词儿了,我记住的外国人名都说光了。”
“对付现代派是我的强项。”马青在一边说。
于观瞪了他一眼,对话筒说:“跟她说尼采。”
“尼采我不熟,而且我也不能再山‘砍’了,她已经把我引为第一知己,眼神已经不对了。”
“那可不行,我们要对那个肛门科大夫负责,你要退。”
“她不许我退,拼命架我。”
“这样吧,我们马上就去救你,你先把话题往低处引,改变形象,让她认为你是个粗俗的人。”
“你们可快来,我都懵了,过去光听说不信,这下可尝到现代派的厉害了……她向我走来了,我得挂电话了。”
“记住,向弗洛伊德过渡。”
“快来,我坚持不了多一会儿。”
马青嘻嘻笑着,从办公桌上跳下来,兴奋地在屋里转圈踱着步等立身收拾办公桌的于观。
“弗洛伊德我拿手,我就是弗洛伊德的中国传人。”
“你是弗洛伊德病例的中国自动复制版。”于观绕过办公桌走出来,“我不许你趁机卖弄。”
***
这是个阳光灿烂的中午,街上人群摩肩接踵,所有的小餐馆、快餐店都挤满吃饭的人,有些没座的人还把饭菜端到街上站着吃。于观和马重费了半天劲儿,才在一家画着彩色广告的电影院门厅里的冷饮柜台旁找到杨重和女顾客。电影院刚散场,门厅里人挤人,所有人都在大声说话,嘈杂喧闹,他们挤到杨重身边,他也没发现。杨重显然已经才尽,面对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的手绢柜台组长显得精神恍惚。
“你一定特想和你妈妈结婚吧?”
“不不,和我妈妈结婚的是我爸爸,我不可能在我爸爸和我妈妈结婚前先和我妈妈结婚,错不开。”
“我不是说你和你妈结了婚,那不成体统,谁也不能和自个的妈结婚,近亲。我是说你想和你妈结婚可是结不成因为有你爸除非你爸被阉了无济于事因为有伦理道德所以你痛苦你谁也看不上只想和你妈结婚可是结不成因为有你爸怎么又说回来了我也说不明白了反正就是这么回事人家外国语录上说过你挑对象其实就是挑你妈。”
“可我妈是独眼龙。”
“他妈不是独眼龙他也不会想和他妈结婚给自己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因为没等他把他爸阉了他爸就会先把他阉了因为他爸一顿吃八个馒头二斤猪肉又在配种站工作阉猪阉了几万头都油了不用刀手一挤就是一对象挤丸子日本人都尊敬地叫他爸睾丸太郎。”马青斜刺里杀出来傍着刘美萍坐下对着她脸连珠炮地说了一通直到使她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才停下来露出微笑。
“这是我的同事,马青,这是我们经理于观。”杨重还了魂似地活跃起来,把不错眼珠地盯着刘美萍微笑的马青和刚拖过一把椅子坐下的于观介绍给刘美萍,“他们都是我老师,交大砍系即食面专业的高材生,中砍委委员。”
“是么?可我很少跟三个人同时谈人生。”
“没关系。”马青侧身挡住于观和杨重,“你主要和我谈就行了,没谈透的地方再让他们俩补充。”
“你别跟我这么近乎,我还不了解你呢。”
“那个肛门科大夫是不是特象你爸,他活儿好吗?”
“你说的什么呀?我听不懂你的话……”
于观笑着转脸对着杨重说:“你们就在这儿耗了一上午?没进去看电影?”
“看了,《奥比多驴在行动》。”
“外国片?”
“哪儿呀,国产片,你不知道现在国产片都起洋名?”
“嗯,我也觉得特空虚,结婚特没劲。”马青拿腔拿调地说,“找来找去不是自己爹就是自己妈。哪象人家外国,谁跟谁都能睡觉,人家也方便,都有房子,你自个有房子吗?”
于观和杨重一起笑了起来,杨重掏出烟递给于观一枝,两个人头凑在一起点火。

⑵ 有哪些网络小说让你觉得百看不厌,非常经典

《杀破狼》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网络小说作品,《有匪》讲述了小姑娘周翡成长为一代刀侠的故事;《庆余年》讲述了范闲在庆国风云中运筹帷幄的故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讲述了上神白浅与天界太子夜华的爱恨纠葛……都是不错的作品。

⑶ 老北京百年琉璃厂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老北京百年琉璃厂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琉璃厂是历史悠久、举世闻名、文化蕴涵丰富的宝地。近百年来,琉璃厂有很多饶有兴味、值得咀嚼的历史掌故、珍闻轶事,这里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典型的北京民俗文化风貌……
著名的厂甸庙会是怎么形成的?
琉璃厂附近居住着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纪晓岚题匾赊书的故事。
张樾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玺的设计刻制者。
拦下肉铺掌柜手中的包肉纸——孙殿起抢救珍贵古籍逸事。
魏广洲:为“红楼”庚辰抄本觅得合理安身之处。
胡适买书的笑话。
酸梅汤滋育了大古玩店——信远斋。
王爷题匾、状元书联的德宝斋。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诞生于琉璃厂。
开场白
古旧书
纪晓岚挥毫题匾声遥堂 / 013
存在了70年之久的翰文斋 / 022
琉璃厂旧书业领军者:来薰阁的陈济川 / 028
从琴室而旧书铺 陈济川经营有方
重义轻财陈济川与名人学者的交往
投身社会主义改造,晚景却凄凉
邃雅斋和它的创业者董会卿 / 037
要说董会卿,先谈铜刻大家张樾丞
董会卿其人其事
董会卿晚年颇多坎坷……
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⑷ 有什么介绍老北京文化的书

李江树的《说吧北京》和《北京画卷》。这两本都算是图文集,有许多作者亲摄的北京旧景旧图,并配以充溢着怀念感情的文字,给人的感觉非常沉甸有料。

⑸ 关于老北京生活的小说

刘心武
《钟鼓楼》讲的北京钟鼓楼那儿一家24小时的生活
看的有些早具体记不清楚
但是我第一次对北京文化产生兴趣

⑹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老北京的小说,试与《城南旧事》进行比较

《龙须沟》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
《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四世同堂》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
《城南旧事》讲述了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⑺ 关于老北京文化的小说

《吆喝》
一、整体感知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来评价萧乾的《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了。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尤其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深深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回忆的时候。

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清纯悠扬的叫卖声似乎还包含着创作者的个性:有朴素的有华丽的。具有不同的风格:有简的有繁的;有写实的,有夸张的……

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在结构安排上,本文也颇有独到之处。

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有条有理,丝毫不乱。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思路呢?

文章第4段实际上是个总领段落:“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一句从两个方面为全文立下了“主脑”。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作者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的……白天就更热闹了……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按“一年四季”顺序,作者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不绝于耳的吆喝声。

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经过作者如此一梳理,纷纭杂乱的各种吆喝声顿时“秩序井然”,文章的思路就显得十分清晰了。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在这一部分只介绍了“卖馄饨、卖硬面饽饽、算卦、乞讨者、卖柿子、卖糖葫芦等多种吆喝声,其余的都只简单介绍卖什么。因为各种吆喝实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介绍,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卖者,读者自然能够体味到此起彼伏“没个停”的叫卖声。因为,只要看看“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一句就可知要一一列举这种种叫卖声几乎没有可能。于是,作者只有择其要者加以简介。同时在最后四段对种种吆喝做了一番归类概括的工作。

这实际上就是对材料的加工剪裁的功夫。

如何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的事物?本文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2.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

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

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从“一日”转到“一年”。

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

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叙述介绍自此开始退让为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写实的成分较多。因为上文已有交代“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对卖荷叶糕的吆喝“特别害怕”。所以,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很可能会“吓了个马趴”。

当然,作者在文中也有一些幽默调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风趣。

也许,当初这一声“哟”在儿童内心确实是一种惊恐,引来一阵颤栗,但事过多年后,作为成人的作者回忆起来,便只剩下有趣和怀念。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兼旅行记者。1939至1942年,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2至1944年为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生。1944年后任《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3至1955年任《译文》编委,1985年1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89年4月任馆长。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委,民盟中央第五、六届常委,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副主任等。1989年4月,为美国伊斯塔德“国际文学奖”第十届评奖会评审委员。

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惟一的战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1990年,80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二、相声《卖布头》中的吆喝

旧社会绸缎棉布商店的大老板为了倾销积压的布匹,将整匹布扯成零块,假称是削价的布头,雇一些小贩临时叫卖。小贩则施展吆喝、叫卖的生意经,夸大布头的成色,以招揽顾客。这段相声从仿学卖货声开始,最后模拟卖布头小贩的各种声腔神态,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景象。

卖 布 头(对口相声)

甲 过去在北京啊,做小买卖的吆喝最多。比如说卖糖葫芦的,东西南北城还都不一味儿。
乙 对,讲究九腔十八调,您说到北城怎么吆喝?
甲 “蜜来哎冰糖葫芦哎——”
乙 到西城哪?
甲 “葫芦儿冰糖的。”
乙 这省点儿事,到了南城?
甲 “葫芦儿。”
乙 这更省事了!
甲 到了东安市场摆摊儿的,吆喝起来新鲜:“刚蘸得的!”
乙 连葫芦俩字都没有啦!
甲 北京叫冰糖葫芦儿,到天津叫糖墩儿,吆喝起来最省事,就一个字儿:“墩儿哎——”
乙 对。
甲 这是卖糖葫芦儿的。还有卖果子的:“香果来!闻香果啊哎!”
乙 真好听。
甲 这跟唱民歌似的,你如果会记谱,你给记下来,唱出来非常好听。
乙 这还能谱下来?
甲 我就谱过,不信哼一个你听听。
乙 好,你哼哼。
甲 卖什么的?
乙 这……不知道!
甲 这是卖豌豆的。
乙 我记得卖豌豆是这么吆喝:“牛筋儿来豌豆噢!”

乙 “多给来豌豆赛过榛瓤。”

乙 “豌豆来多给。”

乙 嘿!真跟唱歌一样。
甲 最讲究吆喝的是卖布头儿的,天津有两种,北京也有两种。
乙 天津有哪两种?
甲 一种是背包袱串胡同的,一种是街上摆摊的。
乙 串胡同怎么吆喝?
甲 我给你学学:“买哎花条布哎,做里儿的,做面儿的,什锦白的,做裤褂去呗。”
乙 哎,都是这味儿,那种摆摊儿的哪?
甲 那不留神能吓你一跳。
乙 是啊?
甲 他吆喝起来一惊一乍的,神经衰弱的人不敢打他头里走!
乙 你学学。
甲 “瞧瞧这块哎,真正细毛月真色不掉,买到家里做裤褂儿去呗——”
乙 嚯!
甲 这是天津两种布头儿。
乙 北京的呢?
甲 也有两种,一种软调儿的,一种硬调儿的。
乙 您给学学这软调儿的。
甲 “这块吆喝,吆喝是贱了就是不打价哩吧,这块本色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哎,你说怎么那么白?”
乙 我哪儿知道哇!
甲 “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气死头场雪,不让二路霜,亚赛过福兴的洋白面哩吧,买到你老家里就做被里去吧,是禁洗又禁晒,禁铺又禁盖,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踹!”
乙 这人什么毛病啊?
甲 吃饱了撑的。
乙 大概形容他这布结实。
甲 再给你换一块黑的,这块是德国青。
乙 对,过去说德国染料好。
甲 “这块德国青啊,它怎么那么黑呀,它怎么那么黑呀,哎,你说怎么那么黑?”
乙 啊……又来了!

甲 “怎么那么黑,气死张飞不让李逵,亚赛过唐朝的黑敬德哩吧,在东山送过炭,西山剜过煤,开过两天煤厂子卖过两天煤了,它又当过两天煤铺的二掌柜的吧。这块德国青,真正德国染儿,真正是德国人他制造的这种布儿的,外号叫三不怕,什么叫三不怕:不怕洗,它不怕淋,它不怕晒呀,任凭你怎么洗,它不掉色呀!”

⑻ 有什么以旧上海或者老北京为背景的小说谢谢。

《穿越民国:上海旧梦》、《民国梦——海上明月升》

⑼ 谁能推荐几个清末至民国的老北京生活背景的小说

好多,近代作家的许多作品都是那个时候的。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萧红的《呼兰河传》,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⑽ 八珍玉食

1天至少读1本书打卡627天

书名:《八珍玉食》

推荐阅读:休闲阅读

阅读心得:

这是一本长篇重生年代美食种田文,作者雀鸣。虽说是本网络小说,但是作者的文笔很鲜活,读起来特别有代入感,很容易就让我们看到了70年代的老北京还有昌平村里和城里的市井生活。我一开始也没有太认真的看,但是看着看着就被打动了(我绝对不会承认跟书里那些美味的老北京糕点描写有关系,不过我确实想明天去趟护国寺,买点传统点心)。

鉴于我的书友们很多人不看网络小说,我也就跟大家聊剧情了,只分享一下我关于重生文的看法。

以前我是很排斥重生文的,感觉完全是在自嗨,好像重新回到过去就真的能做出更大的事业一样,那也确实是很多小说的套路,就为了让人觉得很痛快。但这本书我确实在开篇就盼着董香香能回到70年代,在年华最好的时候遇到谢老头。

因为这一世,董老太太和谢老头遇见的太晚,各自苍凉的心相遇10年还没能焐热,谢老头终于想明白要去表白心意的时候,董老太太却得病去世了。而重生后的香香,带着活明白了的洒脱,在遇到30年前的谢老头时,勇敢的出击了。她把我闻着都香的驴打滚递给他的时候,我的心都跟着动了。

世界上真的有重生吗?没有。大家只是有很多想要重新做的选择,有很多割舍不下的遗憾,有很多暗夜垂泪的错过。

但是,什么是重生呢?身体回不到过去了,但是如果心性变了,想法变了,我们是不是也相当于刹那间拥有了新生活?试想,如若不是香香老年出走10年的漂泊才放下了过去豁达了心胸,即使回到过去,也会重蹈覆辙。小谢没有重生,但是遇见了改变心性的香香,也像重生一般过起了从未想过的生活。

书里有个配角叫牛妈妈,从刚出场到后面的反转,我真是看着难受。我忍不住想,牛妈妈如此思念疼爱她但是早逝的丈夫,思念到生病都没有了求生的意志,但还是被香香的京八件唤了回来。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活着吃着这些糕点,回忆着丈夫,也是一种幸福,如果真的离开,才是再也没有了。这也是一种选择。

我们没有重生的本领,也没有主角的好手艺,但是我们其实可以拥有跟主角一样好的运气,重新去审视我们的生活,我们人生的意义,如果满意,就欣然的走下去,如果不满意,也不用向外求,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

心念起,境随心转。

热点内容
好看的长篇nba小说 发布:2025-07-29 09:44:46 浏览:223
尼罗最好看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29 09:32:56 浏览:224
现代情感迷情校园小说 发布:2025-07-29 09:13:57 浏览:113
古言经典小说推荐言情 发布:2025-07-29 08:54:45 浏览:465
重生女主复仇的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7-29 08:53:54 浏览:773
总裁首长小说言情现代 发布:2025-07-29 08:36:24 浏览:193
秦东篱云烟免费阅读小说 发布:2025-07-29 08:19:57 浏览:316
她很不讨喜小说免费 发布:2025-07-29 08:17:09 浏览:111
主角原始生存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9 08:13:33 浏览:342
家有庶夫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29 08:00:46 浏览: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