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有金狻
⑴ 一本武侠书里面有金木水火土5个门派和魔教,男主是魔教的武侠小说
你说的是这本小说叫《魔女江湖》,可以去网上买的,该书的男主人:易大经,女人角:竺湘君,故事大意如下:
易大经在街上算卦,遇到了竺湘君,从此二人开始一段情缘纠缠。期间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金、木、水、火、土五大派展开。最后竺湘君生了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只会笑
⑵ 谁知道武侠小说里的四大凶兽是哪几个
武侠小说中四大凶兽的原型多为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凶兽,分别是指四名前神明的化身,即三苗、驩兜( huān dōu )、鲧(gǔn))与共工,因其作恶多端,不修德,被贬下凡间变成。分别对应:饕餮(tāo tiè),混沌,梼杌(táo wù)和穷奇。饕餮还有一种介绍是龙的其中一个儿子。
1,。混沌-----------
《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
混沌
,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 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混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混沌是像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混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混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混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混沌”,《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混沌。”
《庄子·应帝王》中有“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的句子。又写到“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这里的记载显示混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无人之形。在《庄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混沌氏之术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混沌之智力实在有限。这里混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这些显然并不是上古凶兽原型。 更为原始的混沌形象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江读作鸿)也。”这里的混沌已和传说中魔兽的形象很一致了。 再到后来,《神异经》中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 混沌已经完完全全是凶兽的形象了。 还有一种说法,混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
2.穷奇------------------
《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言此为大恶之兽。
《山海经·西山经》道:“(邽guī 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胃(同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háo 狗,是食人。
《山海经·海内北经》道:“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
穷奇
穷奇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像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梼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梼杌”,“饕餮”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是说,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梼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
3.梼杌,读音táo wù。----------------------
《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
梼杌
搅乱荒中,名梼杌。”
《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此谓梼杌同乘与春秋,为国史名,楚史名《梼杌》。也就是说有本记载楚史的书,名字为《梼杌》。
梼杌一般作上古凶兽.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楚之梼杌。——《孟子》。注:“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春秋》云:“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梼杌,音桃物。此谓梼杌同乘与春秋,为国史名,楚史名《梼杌》。[1
4.饕餮,读音tāo tiè。---------------------------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於饮食,冒於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史记·五帝本纪》引用了这一说法,并补充道:“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páo xiāo),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详情可进入:http://ke..com/subview/729656/16199786.htm#viewPageContent
⑶ 金庸小说门派大全(不说武功只要门派)
1.少林寺(倚天、天龙)2. 武当山(同一)3.丐帮(同一)4. 逍遥 (天龙)5.星宿 (同4)6.全真教(神雕三部)7.古墓派(同6)8.桃花岛(同六)9.白驼山庄 10.峨眉(同一)11.昆仑 12.金乌派 13.血刀门
14.明教(同一) 15.—最后(忘了)日月神教 华山 嵩山 衡山 恒山 泰山 铁剑门 侠客岛 铁掌帮 连城 摩天崖 西藏密宗 天山 姑苏慕容氏 青城山 蓬莱
嘉兴 三才门 八卦门 崆峒山 五虎门 五台山 天龙门 辽东胡家 宁古苗家 福州林家 金蛇门 混元门 神龙岛 伏牛山 玄冥门 鹰爪雁行门 鸳鸯门 万里田家 扬州长乐帮 黄河门 长白山 山西武胜门 沐王府 鄂北钟家 天地会 衢州石梁门 沧州门 鸭形门 五毒教 呼延门 六合丁家 嘉兴陆家 冷月水家 天竺释家
⑷ 金庸15部武侠小说全部人物介绍
楼主晚上好!这真是个体力活啊。
网络里面有系统清楚的介绍,每一部都非常详细。例如:http://ke..com/view/10786.htm
⑸ 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雨生,黄易)
在别的地方抄一些答案不算本事,我来给你说一下这四位的小说。
金大侠一生十五部小说这里面有人往往说射雕是他的处女作,其实不然,《书剑恩仇录》才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金大侠是新一代武侠小说的代言人,在他的小说里就像成龙的电影一样,什么东西都可以当做武器,不管是传统的琴棋书画,还是落叶飞花,而且他的小说都是拿来一个年代,把虚构的人物塞到里面,让小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古龙处女作《苍穹神剑》,一生59部小说,其中后期作品大部分是别人代笔,有一个叫丁情的写得最多。古大侠的作品从《大旗英雄传》开始进入巅峰状态,这里面包括《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还有《天涯明月刀》《大人物》《武林外史》,后期作品没啥亮点。在这里要说一下,古龙早期是写爱情小说的,所以他不太擅长描写武打动作,在他的小说里,情节描写和语言描写居多,打斗场面往往一笔带过。
梁羽生的作品共有34部,处女作叫《龙虎斗京华》,最有名的就是米雪和刘松仁主演的《萍踪侠影录》。说实话我不大喜欢他的小说,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没什么亮点。
黄易其实并不算武侠小说家,他被称为中国玄幻小说开山鼻祖,想当年刚接触他的小说时,我曾经一夜看过一本《覆雨翻云》,当时那个小说是12本的。他的小说《覆雨翻云》《大唐双龙传》是武侠,《寻秦记》放到现在就是穿越,《大剑师传奇》就是架空历史,还有像什么《破碎虚空》,《时空浪子》等都值得一看。
说到最后要说一句,武坛有四大小说家,前面四位只有黄易不是,最后一位应该是温瑞安,说他的名字大概没几个人知道,但是一提到《四大名捕》基本上是人尽皆知了。温大侠最有名的要算这部小说了,《四大名捕》系列是他十六岁开始创作的,其中包括《会京师》《骷髅画》《逆水寒》《开谢花》《谈亭会》《杀楚》《斗将军》《战天王》,我要说的是还有一部《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也很不错,我们经常说的《温柔一刀》就是这里面的一部。建议你看一下。
⑹ 求一部武侠小说,1998年的时候看过,一位男主人公带着一只金色的猿猴,猿猴的名字好像叫老金。
《天才小痴》
忽然,那金冠蠕然一动,发出吱吱的猿啼。
原来,高居在小孩脑门上的竟是一只只有巴掌大,浑身金毛闪亮,双目宛似火钻的奇异小金猴。
小孩顶着小金猴穿过谷底,来到一株高不见顶,足有数人环抱粗,傍崖而生的笔直巨杉前。
“老金,我就住在这座断崖半腰处的山洞里。”小孩对头顶的金猴,嘻嘻笑道:“这颗杉树是进出别有天的唯一道路,你抓稳我的头发,我要来个小痴上树喽!”
⑺ 武侠小说的神兽~`````
貔貅~~
(1) [fabulous wild beast]∶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但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没
一、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运转好,好运加强,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平安。
二、有趋财旺财的作用。除助偏财之外,对正财也有帮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三、有化解五黄大煞的作用。用来化煞镇宅和旺财,尤其在财运方面,貔貅是有较明显作用的。
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雄性称麒,雌性称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龙首,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有两角,为龙角,其角极为坚硬。为浅灰色,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的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候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青龙
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的方位是东,右,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左,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后,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前,代表冬季。
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
东方七宿 亦名苍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相关说法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青龙的故事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气派,着实威风。
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渐扩大,从四象中脱颖而出,跃居“大帝”显位,青龙、白虎则被列入门神之列,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
明姚宗仪《常熟私志·舒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相关记载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著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候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
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
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贔屭,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屭: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第九儿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白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为白的老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 其他:青龙 东方 春季、朱雀 南方 夏季、
玄武 北方 冬季。
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同时,道教亦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
亦为凶神形象,《协纪辨方》卷三引《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丧服之灾。”即俗语所云“丧门白虎”或“退财白虎”者。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记载:“白虎凶神当堂坐,流年必然有灾祸,不现内孝现外孝,否则流血难躲过。”
《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
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编辑本段]象征
四灵白虎
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白虎一般出现在汉代画像石墓的墓门上,或与青龙分别作为单独画像刻在墓室的过梁两侧,用以辟邪。《风俗通义》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汉代五行观念中,白虎被视作西方神兽。
[编辑本段]和宗教的关系
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编辑本段]虎崇拜的发展
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是镇西之兽。
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朱雀
朱雀,亦称“朱鸟”,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朱雀与凤凰是两种生物。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古籍记载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南方之神。因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得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之王,而朱雀却是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南方七星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凰为雌)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
凤凰的原形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讲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玄鸟的说法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祖-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祖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祖和朝鲜新罗的始祖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朱雀和宗教
道教兴起后,朱雀为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乌,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崔星君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南方朱雀,从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同时,道教也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朱雀者,南方丙丁火朱砂也,刨液成龙,结气成鸟,其气腾而为天,其质阵而为地,所以为大丹之本也,见火即飞,故得朱雀之称也。
[编辑本段]【方位】
表示季节和方位。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以及五行中的木属性;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以及五行中的金属性;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以及五行中的火属性;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以及五行中的水属性。而土属性则是中原之地。刚好符合了中国古代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一说。
[编辑本段]【朱雀七宿】
凤凰的形象非常高贵,它头顶美丽的头冠,身披五彩的羽毛,是综合了许多美丽的鸟类和动物的特点,想象出来的鸟中之王。凤凰是中国传说中的瑞鸟,它标志着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凤和龙一样,被历代帝王当作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凤冠、凤车等与凤有关的东西,只有皇家和仙人才能使用。不过,后来凤凰在民间也成了平民百姓的吉祥物,尤其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上,凤成了新娘礼服和头饰上的装饰,代表着吉祥和喜庆。在民间的传统图案纹样中,凤凰也被广泛应用,寓意着吉祥和太平。凤凰还常和其他吉祥物配合成纹图,如“龙凤呈祥”、“凤麒呈祥”等,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龙是中国最大的神物,也是最大的吉祥物。人们都很熟悉龙的形象,但是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龙同凤和麒麟一样,也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它长着牛头、鹿角、虾眼、鹰爪、蛇身和狮子的尾巴,通身还长满了鳞甲,是由多种动物复合而成的。在人们的想象中,龙不但能在陆地行走,也能在水中游弋,在云中飞翔,充满了无穷的神力。几千年来,封建帝王把它当作权力和尊严的象征,普通百姓也认为它是美德和力量的化身,是吉祥之物。在中国到处可以看到龙的形象,宫殿、寺庙的屋脊上,皇家的用具上处处刻着龙、画着龙;老百姓在喜庆的日子里也要张贴龙的图案,还要舞龙灯、划龙舟,给孩子起名字也愿意用上“龙”字。龙作为“四灵”中最大的吉祥物,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辟邪
辟邪南方人称貔貅又名天禄。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3.招财进宝话辟邪
中国文物学会监制发行了“中国历代名玉”系列复原品。10件历代名玉,件件精美绝伦,每件都有其不同来历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中一件是汉朝时期的辟邪。
此次复原选取的辟邪高15.1厘米,长21厘米,采用上等的新疆玉雕刻而成。据悉,作品出自苏州琢玉大师之手。
辟邪,又名天绿,貔貅,是中国古代文化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也是龙的第九子。它龙头、马身、麟角,貌似金蟾,外形似狮子,全身披鳞,甲形如麒麟。龙生九子,神通不一。传说辟邪胜其父千倍,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有辟邪挡煞,镇宅护院之威力。
传说辟邪喜食金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嘴无肛门。据说是因为曾经触犯天条而被玉皇大帝惩罚,因此只能进不能出。除了以财为食,辟邪还食各种猛兽,邪灵,且护主心强,有镇宅辟邪的作用,所以称为辟邪。于是,辟邪在人们眼中就成为吸财纳宝,辟邪挡煞,有着特异神通的神兽。
辟邪以财为食,广纳四方之财,所以生意人喜欢的不是龙,而是辟邪。很多人都喜欢在桌上摆放一个辟邪,或随身佩带。在东南沿海地区,人们更相信辟邪有镇宅作用。当地经常台风肆虐,人们祈求神灵庇佑。辟邪是龙的九子中最威猛的一个,并且从不主动发起攻击,而是坐等对手上门,人们觉得它既勇猛又稳健,最适合守家护院。在汉代,汉高祖刘邦曾命名辟邪为帝宝,列为皇帝专用之物。
玉制的辟邪多为人们随身携带的护身挂件。玉制品能护身辟邪的理念在中国源远流长。玉,在山川孕育几千甚至上亿年,玉石中含有大量矿物元素,人们也常说“人养玉,玉养人”。
传说中辟邪生性懒散,平日总喜欢睡觉,收藏者每天最好把它拿在手里把玩一番,就为要叫醒它,这样财源就会滚滚而来。所以民间有“一摸辟邪运程旺盛,再摸辟邪财源滚滚,三摸辟邪平步青云”的说法。如此看来,辟邪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也就这些最为人所熟知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⑻ 求:金庸小说中的全部武功
一、少林寺-莆田寺-西少林-仙霞山-渤海-韦陀门
(天下武功出少林,嵩山为北少林,莆田寺是南少林,西少林见于《倚天》,仙霞山见于《射雕》,是南少林的分支,渤海是北少林分支,韦陀门见于《飞狐》,无色创立,是北少林分支)
1.少林长拳2.少林罗汉拳3.少林擒拿十八打4.一指禅
5.易筋经6.大金刚掌7.袈裟伏魔功8.伏魔禅杖
9.多罗叶指10.无相劫指11擒龙功12.少林握石掌
13.达摩掌14.大韦陀杵15.少林降魔刀16.少林伏虎掌
17.袖里乾坤18.少林拦云手19.少林快掌20.千手如来掌
21.一拍二散22.天竺佛指23.劈空神拳24.慈悲刀
25.大智无定指26.神拳八打27.韦陀棍28.去烦恼指
29.大力金刚指30.般若掌31.摩诃指32.寂灭抓
33.罗汉伏魔神功34.达摩剑35.如影随形腿36.韦陀拳
37.罗汉剑38.因陀罗抓39.拈花指40.大慈大悲千叶手
41.燃木刀42.日月鞭43少林九阳44金刚伏魔圈
45.普渡仗46.金刚护体神功47.大力魔爪功48.少林龙爪功
49.少林虎爪功50.金刚禅狮子吼51.躲刚拳52.斩蛟拳
53.韦陀伏魔剑54.大力金刚抓55.少林降魔掌56大韦陀掌
57.少林醉拳58.少林疯魔杖59.夜叉棍60.取经棍
61.查拳62.潭腿63.花拳64.洪门拳
65.燕青拳66.鲁智深醉跌67.中平枪68.六合刀
69.六合拳70.六合鞭71.六合枪72.赤尻连拳
73.变势掌74.少林猴拳75.十八罗汉阵[阵]
二、武当山-太极门-上清宫
(武当为武林内家正宗,元末张三丰创立。虽然实际上太极门与武当没什么太大的联系,当时在一般武侠小说中,太极门源出武当。上清宫见于《侠客行》,武当分支)
1.太极剑2.太极拳3.柔云剑4.绕指柔剑
5.玄虚刀6.武当长拳7.武当绵掌8.武当推云手
9.武当九阳10.倚天屠龙功11.纯阳无极功12.太极神功
13.神门十三剑14.虎爪绝户手15.武当两仪剑16.羽衣刀
17.奇门三才刀18.四象六合刀19.灵宝拳20.上清拳
21.上清剑22.武当鹤嘴劲23.武当震山掌24.无极玄功拳
25.玄玄刀26.破金锤27.太极刀28.真武七截阵[阵]
29.梯云纵[轻]30.狻冰功[轻]31.芙蓉金针[暗]
三、丐帮
(丐帮创立于唐朝,自古以来便是天下第一帮,在清朝改名字“兴汉丐帮”,见于《雪山》)
1.降龙十八掌2.打狗棒3.逍遥拳4.锁喉擒拿手
5.缠丝擒拿手6.龙爪擒拿手7.丐帮混元牌8.丐帮摄心术
9.蟹钳功10.排云双掌11.打狗阵[阵]12.漫天洒金针[暗]
13.青竹镖[暗]
四、逍遥-灵鹫宫-星宿海-函谷
(金庸小说中,武功绝顶高手出得最多的,肯定是少林,第二就是逍遥,逍遥在《天龙》内,已有超过少林之势头。灵鹫宫,天山童姥创立,逍遥分支。星宿海,丁春秋创立,逍遥派分支。函谷,苏星河创立,逍遥主支。)
1.北冥神功2.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3.小无相功4.抽髓掌
5.化功大法6.天山六阳掌7.天山折梅手8.天山杖
9.三阴蜈蚣爪10.天羽奇剑11.如意刀12.逍遥龟息功
13.寒袖拂穴14.五斗米神功15.地火功16.白虹掌
17.周公剑18.传音搜魂大法19.凌波微步[轻]20.月影舞步[轻]
21.采燕功[轻]22.凭虚临风[轻]23.飞星术[暗]24.穿心钉[暗]
25.极乐刺[暗]26.三笑逍遥散[暗]27.无形粉[暗]28.碧磷粉[暗]
29.铄心弹[暗]30.连珠腐尸毒[暗]
五、大理段氏-天龙寺
(大理皇家段氏,乃金庸最著名的武林世家,天龙寺更是皇家寺院)
1.段家剑2.六脉神剑3.一阳指4.枯荣禅功
5.天龙佛门狮子吼6.修罗刀7.五罗轻烟掌8.盘根错节十八斧
9.哀牢山三十六剑
六、全真教-太乙门
(全真教,是中国著名道教流派,后来的武当便是全真派的。为南宋第一大武林门派,创始人王喆,号重阳。太乙为与全真并列的道教派系,两派多有融合,今合在一起讨论)
1.九阴真经2.先天气功3.全真基剑4.左右双手互搏
5.空明拳6.同归剑7.金关玉锁二十四决8.三花聚顶掌
9.全真收筋缩骨法10.太乙拳11.太乙神功12.太乙枪
13.全真排云手14.全真出云手15.全真鞭拳16.泥鳅功
17.太乙元笔18.昊天掌19.全真鸳鸯连环腿20.一剑化三清
21.冲天掌22.九阴神抓23.易筋锻骨术24.大伏魔拳
25.阴寒箭掌26.羽衣刀27.天罡北斗阵[阵]28.七星聚会[阵]
29.金雁功[轻]30.飞絮功[轻]31.上天梯[轻]32.天罡北斗步[轻]
七、古墓派
(见于《神雕》,创始人林朝英)
1.玉女心经2.玉女剑3.玉女素心剑4.古墓九阴
5.天罗地网掌6.手挥五弦7.赤练神掌8.金铃银索
9.五毒神掌10.三无三不手11.黯然销魂掌12.拂尘功
13.美女拳14.美女剑15.天罗地网势[轻]16.迎风拂柳步[轻]
17.玉蜂针[暗]18.冰魄银针[暗]
八、桃花岛
(黄药师创立。)
1.弹指神通2.落英神剑3.落英神剑掌4.八卦劈空掌
5.碧海潮生曲6.兰花拂穴手7.九阴白骨爪8.九阴摧心掌
9.毒龙银鞭10.玉箫剑11.玉漏催银剑11.旋风扫叶腿
12.灵鳌步[轻]13.桃花燕双飞[轻]14.桃花附骨针[暗]
九、白驼山庄
(欧阳锋创立)
1.蛤蟆功2.灵蛇拳3.灵蛇杖4.逆转九阴
5.神驼雪山掌6.黄沙万里鞭7.白驼天龙掌8.金刚穿掌
9.白驼疯魔杖10.透骨打穴11.蚯蚓功12.合扇刀
13.瞬息千里[轻]
十、峨眉山
(元末明初,郭襄创立)
1.峨眉九阳2.回风拂柳剑3.回风拂柳刀4.金顶绵掌
5.飘雪穿云掌6.灭剑7.绝剑8.四象掌
9.佛光普照掌10.乱披风剑11.大佛掌12.阴阳太极拳
13.鸭形掌
十一、昆仑山
(元末明初,何足道创立)
1.昆仑基剑2.昆仑两仪剑3.无色无声剑4.迅雷剑
5.玉碎昆冈剑6.雨打飞花剑7.天山雪飘掌8.清凉扇
9.混沌剑阵[阵]10.云龙三折[轻]
十二、雪山-金乌派
(见于《侠客行》,金乌为雪山分支)
1.雪山入门十三式2.雪山基剑3.金乌刀4.神扑鬼跌三绝手
5.雪影擒拿手6.踏雪无痕[轻]
十三、血刀门
(见于《连城诀》)
1.血杀刀2.灭仙掌3.血海魔功4.血刀经
5.夜战八方刀6.批纸削腐刀7.雪遁步行[轻]
十四、明教
(波斯拜火教唐朝传入中原,形成明教,方腊就是明教教主)
1.九阳真经2.乾坤大挪移3.青翼寒冰绵掌4.白眉鹰爪
5.千蛛万毒手6.圣火令神功7.蚊须针[暗]8.七星针[暗]
十五、日月神教
(见于《笑傲》,被正道称之为魔教)
1.葵花宝典2.吸星大法3.吸功入地4.玄天指
5.石鼓打穴笔6.一字电剑7.七弦无形剑8.小十八拿
9.泼墨披麻剑10.蓝砂手
十六、华山-华拳
(五岳剑派之一,在清乾隆间,又发展了一支拳派)
1.独孤九剑2.华山基剑3.紫霞神功4.反两仪刀
5.冲灵剑6.华拳7.华山破玉拳8.华山伏虎拳
9.华山混元功10.华山混元掌11.淑女剑12.抱元劲
13.夺命连环三仙剑14.鹰蛇生死搏15.铁指决16.华山劈石拳
17.华山长拳十段锦18.宁氏无双剑19.养吾剑20.希夷剑
21.华山玉女十九式22.玉女金针十三剑23.狂风快剑
十七、嵩山
(五岳剑派之一)
1.嵩山基剑2.嵩山寒冰神掌3.大嵩阳神掌4.托塔手
5.仙鹤手6.大阴阳掌7.九曲剑
十八、衡山
(五岳剑派之一)
1.衡山基剑2.飘湘十八剑3.芙蓉剑4.紫盖剑
5.石廪剑6.天柱剑7.祝融剑8.衡山五神剑
9.回风落雁三十六式10.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十九、恒山
(五岳剑派之一)
1.恒山基剑2.万法剑3.天长掌
二十、泰山
(五岳剑派之一)
1.泰山基剑2.岱宗如何3.泰山十八盘4.五大夫剑
5.快活三剑
二一、铁剑门
(明末清初门派)
1.神行百变[轻]
二二、侠客岛
(见于《侠客行》,是南洋外的一个火山岛)
1.太玄经等《侠客行》二十四式
二三、铁掌帮-绝情谷
(铁掌帮,岳飞部下上官剑南创立,绝情谷乃唐朝公孙家避难之处,后武功经过铁掌帮裘千尺改进,大有发展)
1.铁掌2.铁砂掌3.黑煞掌4.毒蛇神掌
5.裘氏通背拳6.阴阳倒乱刀7.泼水杖8.水上漂[轻]
9.渔网阵[阵]
二四、湘西-连城-言家拳
(从潇湘子发展到连城诀众人,门人众多)
1.连城决2.唐诗剑3.神照经4.言家拳
5.无影神拳6.五云手
二五、摩天崖
(见于《侠客行》,谢烟客隐居之处)
1.碧针清掌2.摩天铁袖功
二六、西藏密宗
(自古以来,便是西藏最有名的武林门派)
1.火焰刀2.龙象波若功3.大手印4.控鹤功
5.五轮大法6.狂风迅雷功7.无上大力杵8.飞掷金杵
二七、天山
(清朝袁士霄创立----不要跟梁羽生的第一大武林门派天山混淆了哦~)
1.百花错拳2.天山三分剑
二八、姑苏慕容氏
(在任何人的武侠小说中,江南武林第一世家,总是姑苏慕容氏。乃东晋时燕国皇室后裔。)
1.斗转星移2.参合指3.慕容剑4.柳絮剑
5.柴刀十八路6.鹤蛇八打7.壁虎游身功[轻]
二九、青城山
(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
1.青城基剑2.雷公轰3.青字九打4.城字十八破
5.蜀道难牌法6.九宫剑7.无影幻腿8.青城催心掌
9.松风剑10.风雷掌11.青蜂钉[暗]
三十、蓬莱
(见于《天龙八部》,山东海上门派,以“八仙过海”闻明)
1.八仙剑2.八仙迷踪拳3.铁拐阵[阵]4.天王补心针[暗]
三一、嘉兴
(江南七怪各有门派,已无从考察,现暂且归为一派)
1.越女剑2.空空拳3.朱氏分筋错骨手4.地堂鞭
5.南山掌6.南山刀7.柯氏降魔杖
三二、三才门
(见于《飞狐》)
1.三才剑
三三、八卦门
(清朝著名武林门派)
1.八卦游身掌2.八卦八阵掌3.八卦刀4.内八卦功
三四、崆峒山
(中原正统六大武林门派之一)
1.七伤拳2.飞龙剑3.飞龙拳4.醉八仙拳
5.醉双剑6.神门拳7.青灵剑
三五、五虎门
(见于《飞狐》)
1.五虎断门刀2.五虎拳
三六、五台山
(佛家除了少林外,最著名的武林门派)
1.伏魔剑2.心意气混元功3.普门杖法
三七、天龙门
(田家在清朝初年创立,后来分为南北两宗)
1.天龙剑2.追命毒龙锥[暗]
三八、辽东胡家
(清初四大世家之一)
1.胡家刀2.胡家拳经3.飞天神行[轻]4.四象步[轻]
三九、宁古苗家
(清初四大世家之一)
1.苗家剑
四十、福州林家
(开创福威镖局,见《笑傲》)
1.辟邪剑2.林家剑3.翻天掌
四一、金蛇门
(明末夏雪宜所创,见《碧血剑》)
1.金蛇剑2.独臂刀3.金蛇游身拳4.金蛇擒鹤拳
5.金蛇锥[暗]
四二、混元门
(成昆号称混元霹雳手,见《倚天》)
1.混元霹雳手2.混元气童子功
四三、神龙岛
(清康熙洪安通所创)
1.化骨绵掌2.美女三招
四四、伏牛山
(见《天龙八部》)
1.百胜鞭
四五、玄冥门
(见《倚天》)
1.玄冥神掌
四六、鹰爪雁行门
(武侠小说中著名的武林门派,以大力鹰爪功闻名)
1.大力鹰爪功2.搏狮手3.劈卦刀4.青龙刀
5.拦路断门刀6.雁行功[轻]
四七、鸳鸯门
(见《鸳鸯刀》)
1.鸳鸯夫妻刀
四八、万里田家
(见《笑傲》)
1.田家快刀2.飞沙走石十三式
四九、扬州长乐帮
(见《侠客行》,是长江下游的第一大帮会)
1.五行拳2.五行六合拳
五十、黄河门
(盘踞黄河中下游的水帮,多部小说出现)
1.夺魄鞭2.夺魄指3.断魂刀
五一、长白山
(以长白山为基地的武林门派,多部小说提到)
1.野狐拳2.子午透骨钉[暗]
五二、山西武胜门
(见《天龙八部》)
1.武胜刀
五三、沐王府
(见《鹿鼎记》)
1.沐家拳
五四、鄂北钟家
(见《飞狐》)
1.奈何功
五五、天地会
(清初反清复明的组织,创始人陈永华)
1.碧凝神爪
五六、衢州石梁门
(是一个浙江温氏家族门派,见《碧血剑》)
1.朱砂掌2.鹤形拳3.雷震剑
五七、沧州门
(南荆北沧,沧州自古就是我国的武术中心之一)
1.大洪拳2.黑砂掌3.醉打山门拳4.快活三十掌
5.孟家神拳6.四面刀
五八、鸭形门
(见《飞狐》)
1.鸭行拳
五九、五毒教
(西南苗家门派,是金庸中使毒用蛊第一门派)
1.蝎尾鞭2.软红珠索3.金铁蜈钩4.毒蟾砂[暗]
六十、呼延门
(乃北宋大将呼延赞创立,见《鸳鸯刀》)
1.呼延枪2.呼延十八鞭3.震山三十掌
六一、六合丁家
(见《侠客行》)
1.丁家擒拿手2.金龙鞭
六二、嘉兴陆家
(江南陆家一向就是武林世家,见《神雕》)
1.江南陆家刀
六三、冷月水家
(见《连城诀》)
1.冷月剑2.孔雀开屏剑
六四、天竺释家
(传说释迦牟尼所创立,尼摩星就是此门派,见《神雕》)
1.释迦掷象功
六五、宋家官军
(这个不适门派,就是宋朝在军中广为流传的武功)
1.岳家枪2.岳家散手3.杨家枪4.太祖长拳
5.十八路齐眉棍
看在我是金庸迷的份上全给你了,下次这种累人事,我,我不干~
⑼ 金庸武侠小说里有哪些神医,最专业的是那四位
金书中,几乎每部小说都有“神医”,下面我就对金庸各部小说中的“神医”逐一评述,并一一排名。
《飞狐外传》。这部小说里,出现了两位神医。一位是女主角之一,程灵素。第二位就是她的师傅,毒手药王无嗔大师。当然,无嗔大师基本算是没有出场就已经辞世了。重点说一说程灵素。此人的名字就大有来历,乃是灵枢素问的巧妙结合,(有人考证出,郑逸梅《掌故小札》:“刘季平夫人陆灵素,为清浦名医陆士谔之女弟,爽朗有丈夫气”。医学世家为女娃取“灵素”之名,所在多有。)嗯,一般人不了解《黄帝内经》的,恐怕和胡斐一样,不知“灵枢”和“素问”,只觉得这两个字雅致而已。实际上,用医学经典作为名字,已经暗暗显示出此人身份。其实无论是程灵素还是无嗔大师,都兼有“医”和“毒”两项能力。我们这里重点讨论的是医。
关于程灵素的医疗能力,文中有不少描写。比如,在她给胡斐治毒砂掌之毒时:“说着轻轻叹了口气,拉过胡斐的右手,用银簪在他每根手指上刺了一个小孔,然后双手两根大拇指自他掌心向手指挤迫,小孔中流出的血液,带有紫黑之色。她针刺的部位恰到好处,竟是不感痛楚,推挤黑血,手势又极是灵巧,过不多时,出来的血液渐变鲜红。”——恰到好处,极是灵巧。“然后取出一个黄色小瓶,倒出一些紫色粉末,敷在胡斐手指的针孔上,在他手臂关节上推拿几下,那些粉末竟从针孔中吸了进去。”——按照胡斐的评价就是“大国手”。至于后文,医治苗人凤所中的断肠草之毒,医治马春花所中的鹤顶红和番木鳖之毒,以及最后给胡斐治疗所中三大剧毒,已经属于最高级的解毒能力了。解毒,应该也算是医疗能力的范畴。可惜,有关治疗其他外伤疾病的描写不多,所以,略显单薄。
关于无嗔大师的医疗能力,文中程灵素的话最有代表性。“程灵素笑道:‘那算什么?你若见我师父给人开膛剖腹、接骨续肢的本事,那才叫神技呢。’”——开膛剖腹、接骨续肢,这已经和现在的医疗水平接近了。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果然是药王……
《雪山飞狐》。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只有一个普通的跌打医生阎基,也就是宝树,本领低微。且是恶人,不值一提。
《连城诀》。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
《天龙八部》。这部小说里,出现了逍遥派。逍遥派最大的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杂”。什么都会,什么都能。用苏星河的话来说,就是“本门向来并非只以武学见长,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各家之学,包罗万有。”这里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医”字。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位神医薛慕华。有趣的是,金庸这些小说里,外号叫作“神医”的,似乎只有这么一位。有关薛慕华的外号,还一些模糊的地方。本来“神医”二字,称呼任何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都可以。但是,薛慕华好像就“霸占”了这个称呼。这一点,他的师傅苏星河曾经对虚竹说:“你有一个师侄薛慕华,医术只懂得一点儿皮毛,江湖上居然人称‘薛神医’,得了个外号叫作‘阎王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薛慕华的外号是“阎王敌”,但是也被叫作“薛神医”。书中还有一个地方,是作者借萧峰的想法写出来的,“他早听说薛神医是当世医中第一圣手,只因“神医”两字太出名,连他本来的名字大家也都不知道了。……”可见,“薛神医”已经是一个固定搭配了。呵呵,所以才说“霸占”这个称谓。其他书里的其他神医,似乎很少有人用“姓氏+神医”来称呼的。
关于薛慕华的医疗能力,书中描写最细致的,就是他给阿朱治伤的片断。其中,他只是号脉,就能知道阿朱受伤的原因。“乔峰心下钦佩:‘玄慈方丈这一掌确是我用铜镜挡过了,消去了大半掌力。这位薛神医当真医道如神,单是搭一下阿朱的脉搏,便将当时动手过招的情形说得一点不错,看来他定有治好阿朱的本事。’”——能诊断出症状,不算什么。能诊断出受伤原因的,就很神奇了。金庸小说里,描写出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多。不过,可怜的薛神医在他师傅嘴里,被贬的……惨!原文是:“你有一个师侄薛慕华,医术只懂得一点儿皮毛,江湖上居然人称‘薛神医’,得了个外号叫作‘阎王敌’,岂不笑歪了人的嘴巴?”——皮毛!老天哪!那才是皮毛而已!这么一来,逍遥派的医术,就被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过苏星河也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后文中,“苏星河滔滔不绝,将各人的伤势和源由都说了出来。”——果然,也是能诊断出受伤原因的。不过文中又补充了一句话,使得苏星河的医疗能力,更是令人瞠目。“苏星河道:‘ 武林中因打斗比拚而受伤,那是一目了然,再容易看也没有了……’”——都不用号脉了,一目了然!!看来,师傅说徒弟“皮毛”并不为过的。由此可见,逍遥派的医术,的确神奇。
同为逍遥派弟子,虚竹虽然是后入门的,但是,后来居上。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虚竹于医术虽然所知无多,但跟随天山童姥数月,什么续脚、换手等诸般法门,却也曾听她说过。”——逍遥派的医术能到那个地步?!续脚、换手,诸位,断肢再植,就算是现在,也算是高难度手术了。如果是“换”,那么,还要考虑一个排斥反应呢!显然,超越了我们现有医学水平。唉!考虑到祖国医学的神奇(其实是老金的夸张),就姑且信之。——后来,虚竹果然为阿紫治好了眼睛。据我分析,似乎是更换了角膜?呵呵,又是一项现在医学上高级的手术了。虚竹只是看了看逍遥派的医书,就能有如此表现,逍遥派的医学水平啊!由此可见,有了逍遥派,神医就不是神话了……
《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里,没有出现神医。但是请注意,又出现了一位“文才武学,书画琴棋,算数韬略,以至医卜星象,奇门五行,无一不会,无一不精!”的人物——黄药师。上面这些评语,是黄药师的弟子曲灵风说的。医卜星象,又有了个“医”字。关于黄药师这个人,很奇怪,和逍遥派的弟子很有相似之处。不过他的武功却不像,所以就不多联想了。就事论事,黄药师在医疗方面,的确也是很有能力的。比如,在周伯通被他打伤以后,他拿出了自己炼制的药物:“伯通,天下伤药,只怕无出我桃花岛无常丹之右。”——这是一句很自负的话。意思当然是说,他的“无常丹”天下第一。这种药物,估计是他发明的,由此也可看出他的医疗能力。(后文中,黄蓉还拿出了田七鲨胆散,也是黄药师发明的。还有,著名的“九花玉露丸”)
可惜,原文里对黄药师的医疗能力,着墨不多。却偏偏写出了他的一个终身遗憾——没能救了自己的爱妻。爱妻流产,生下女儿。他用尽办法,却“保住孩子没保住大人”。这个,原本也不赖他。就算是我们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在产科方面,也经常会遇到一个“保孩子还是保大人”的两难选择。不过,考虑到逍遥派早就已经超越了现有医疗水平,那么,黄药师的这一点,也就成了给自己抹黑的一笔了。“神医还能连自己的老婆都救不了?”——很苛刻。但是很无奈啊。
至于本书中另一位疗伤高手,一灯大师,用的是一阳指,为黄蓉治伤。好是好,可惜,不算医疗,就不考虑了。
《白马啸西风》。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
《鹿鼎记》。本书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姚春。呵呵,想必各位都记不起这个名字了。原文如下:“第二位跌要名医姚春,徐老头受了伤,便由他医治。”这是一个治跌打损伤的大夫,虽是“名医”,却还不够“神医”。不予考虑。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有名的神医了。一些太医,不算。如果勉强排的话,神龙教主洪安通倒是很有两下子。尤其是他弄出了一些药物,什么“豹胎易筋丸”、“大补雪参丸”、“百诞丸”之类的。的确厉害。呵呵,按理说呢,黄药师也不过是发明了一些药物,和洪教主本来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毕竟黄老邪被人夸赞过“医卜星象无一不精”,而洪教主从来没人评价过。所以,没办法,可怜的洪教主就不能参与“神医”评选了。《侠客行》。本书中有一位重要角色,居然就是大夫。呵呵,他就是贝海石。此人被人称作“着手回春贝海石”。——着手回春,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不过书中也有交待:“此人久病成医,‘贝大夫’三字外号便由此而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大夫”——久病成医,如何学医的原因,这倒也没关系。可是说他不是真正的大夫。其实就不对了。可能是因为大夫的身份显得不高而已,事实上,他一直以大夫的身份“工作”着,比如,给石破天看病。特别是后面,为了做出一个假的石中玉,于是,给石破天来了一次“整容”。原文是“贝大夫并非真的大夫,然久病成医,医道着实高明,于是在石破天肩头、腿上、臀部仿制疤痕,竟也做得一模一样,毫无破绽……”——医道着实高明。整形外科啊!不过,不知为什么,金庸总是要强调一下“并非真的大夫”,呵呵,这不是摆明了要抹去“贝大夫”参选金庸笔下神医的评选资格嘛!可惜,这么一位整形外科的高手,就只好pass掉了……
《倚天屠龙记》。这部书里,又出现了一位神医:胡青牛。此人被称为“蝶谷医仙”。书中对于这个称谓,有个介绍:“胡青牛毕生潜心医术,任何疑难绝症,都是手到病除,这才博得了‘医仙’两字的外号,‘医’而称到‘仙’,可见其神乎其技。”——原来如此!神乎其技这四个字,不是一般医生能够达到的了。书中对他的医术,描写的也比其他神医似乎都要多。从一开始医治常遇春(虽然没有医治,但只是不想治),到后面医治张无忌(虽然没有治好,但是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使张无忌多存活了好几年。)。再到后面医治十五个伤势古怪的人,无不显示出“蝶谷医仙”的高超水平。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胡青牛不光是自己的医术高,而且,有很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比如,书中曾有这么一段话:“其实他毕生真正自负之事,还不在‘医术’之精,而是于‘医学’大有发明创见,道前贤之所未道。他自知这些成就实是非同小可……”——能有发明创见,就不是一般的医生了,已经是宗师一级的人物。至于教学水平,胡青牛曾有这样一段话:“以你的聪明才智,又得我这个百世难逢的明师,不到二十岁,该当便能和华佗、扁鹊比肩……”——能让张无忌不到二十岁就可以达到华佗扁鹊的水平,此人本人的医术是个什么地步!这种教学的能力,也是一流的了。后来,临别时,胡青牛又把自己的手写医书传给张无忌,“他只读了八九天,医术已是大进”——七八天,就能让张无忌这么一个已经有很高医术的人再一次“大进”!厉害吧?!而且,胡青牛对于解毒也很有独到之处:“王难姑的解毒方法并不甚精,依她之法,其实不能去净毒性。张无忌依照胡青牛先前以手指在桌上所书药方,换过了药材,王难姑却也不知。”——甚至比自己的妻子“毒仙”王难姑更强。之可惜,书中没有显示胡大夫的外科技术水准。
本书中,另一位神医,当属张无忌了。他既然是胡青牛的嫡传弟子,当然也差不了。何况,按照胡青牛的评价:“该当便能和华佗、扁鹊比肩”——嗯,这还不够吗?只不过,作为主人公,张无忌已经不靠医术出名啦!举一例:张无忌给十五个伤势古怪的人看病,其中,治疗纪晓芙时有这么一段描写:“发觉她肩臂上共受了三处刀伤,臂骨亦已折断,上臂骨有一处裂成碎片。这等骨碎,在外科中本是极难接续,但在‘蝶谷医仙’的弟子看来,却也寻常……”粉碎性骨折,在现在的医疗水平下,都是很难治疗的外伤了。可是在他眼里“却也寻常”?!还有一个突出的事例,就是在宋青书被俞莲舟打成重伤后,去给他治疗。有这么一段描写:“再轻摸他的头骨,察觉前额与后脑骨共有四块碎裂”“周芷若道:‘若你救他不得,世间也无第二人能够。’”——此时胡青牛已死,世间第一神医,自然就是张无忌了。周姐姐这句话,评价的十分中肯。不过,张哥哥的医术更加神奇。一句“宋师哥的性命或能救转”,表明已经成功。事后,宋青书被运回武当山,还都是活着的,证明了这一点。可惜被张三丰一句“有不如无”,然后就清理了。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分析,颅骨骨折,严重脑外伤,还是很严重的。这也证明了张无忌的医术。书中描写张无忌医术的地方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事实上,他不但学会了胡青牛的《医经》,还学会了王难姑的《毒经》。这么看来,张无忌又多了一项本事。不过很可惜的是,书中有两处地方,给张无忌的医术“抹了黑”。这就是关于成昆和殷离的“死”。其实两个人都没有死,只不过一个是装死,一个是疾病导致的“假死”状态。对于成昆,张无忌“俯身探他鼻息,触手处脸上肌肉冰凉,已然死去多时。”,对于殷离,张无忌自己说:“我的的确确以为你已经……已经死了,累我伤心得痛哭了几场……”——前者,其实可以理解。当张无忌听说成昆已死时,心情难免激动,而且,成昆作为一个高手,装死的能力应该不差。这一点上,张无忌只能说是粗心了。但是后者,就不好说了。一位名医,没有看出人还未死,不能不说是一个笑话。就连殷离自己都说:“老天爷有眼,你这丑八怪便没眼。你连人家是死是活也不知道。我才不信呢。你是嫌我的脸肿得难看,没等我断气,便将我埋在土中,你这没良心的、狠心短命的死鬼!”——哈哈,“我才不信呢!”是啊!蝶谷医仙的弟子,居然看不出病人死活,谁能信啊!而张无忌的回答更为可笑:“你骂得是,骂得很是。当时我真胡涂,见到你满脸鲜血,没了呼吸,心又不跳了,只道已是无救……”——天哪!这就无救啦?不至于吧?您可是神医一级的人物哟!不是说你已经能“和华佗、扁鹊比肩”了嘛!扁鹊,听说虢国太子死半日了,并没有相信,而是断定他得了“尸厥症”,于是轻松治好。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呵呵,张教主能和人家相比么?人家是把“死人”看活,他是把活人看“死”,差得远喽!说的轻一点,起码也是“缺乏实践经验”,马虎大意。冲这一点,张无忌的“神医”资格就有点……唉……
《碧血剑》。本书中也没有什么神医。不过同样出现了五毒教,这回的五毒教教主是何铁手。书中有一句话的评价“何惕守颇识医药”。仅此而已。颇识,水平有限。不作考虑了。
《鸳鸯刀》。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
《越女剑》。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
这也就是金庸小说里的全部神医角色了。如果按照原著中刻画的医术水平来做一个十大排行的话呢,排行如下:
No.1:苏星河。
理由:不用号脉,一目了然。
No.2:虚竹。
理由:角膜移植,不怕排斥。
No.3:无嗔。
理由:开膛剖腹,接骨续肢。
No.4:平一指。
理由:号脉便知病源,内科外科全行。
No.5:胡青牛。
理由:神乎其技,并有发明创见;名师高徒,弟子却也不凡。
No.6:薛慕华。
理由:号脉便知病源,外号就是神医。
No.7:程灵素。
理由:国手水平,可惜多限于解毒。
No.8:张无忌。
理由:比肩扁鹊,可惜不辨生死。
No.9:黄药师。
理由:伤药天下第一,可惜救不活爱妻。
No.10:天竺神僧。
理由:据说天下第一,可惜没有证据。
⑽ 求武侠小说名,主角是个书生,出场就很厉害,遇到还有一只金猱,师傅好像叫宇内双奇,主角身还有一个令牌
双龙记, 黑衣人和白衣人是哥俩,不过是正邪有分,曹若冰的武侠小说,开头挺好看,不过结局有点狗尾续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