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云武侠小说英雄志
『壹』 谁有好的武侠小说,奇遇的更好谢谢
好的就是古龙的
金大的也不错
龙镶子的逍遥花主,神蝉九变等,秋梦痕的苦海飞龙,万世雷池,凤凰神(全) 翠堤潜龙(全) 铁汉娇娃(全) 天凤神龙(全) 苦海飞龙(全) 七雄劫(全) 凤驭龙(全) 黄金客(全) 双蝶影(全) 神剑无光(全) 大盗红魔女(全) 翠谷狂龙(全) 北极猎奇(全) 绝情刀(全) 烽火武林(全) 海角琼楼(全) 勇者无敌等都是奇遇多的
另外狂风剑客也不错
『贰』 好看的小说。。《英雄志》之类的。。。。
盘点网络经典武侠(转自天涯社区易杯雪)
1、小椴:长篇《杯雪》、《洛阳女儿行》、《肝胆》(又名《长安古意》)、《脂僧奇剑录》;中篇《弓箫缘》;短篇小说集《刺》(收录《隙中驹》、《尘镜蛛奁》、《刺》、《青丝井的传说》、《江湖墟》);另有《石榴记》、《星砂笺》、《瞳》、《龙城》、《忏》等。
对于小椴你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只能说,在没有金、古等人的日子里,拥有他是一种幸运和幸福。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下中国新武侠文学写作的领军人物,用沧月的话来说,就是“在同一时代的这批写手中,他孤身超出了我们其他人甚远”。小椴古文功底深厚,古典诗词造诣很深,行文脉络清晰、文笔流畅、极有大家风范。他的文字弥漫着一种让人感动的温情,是当今文字潮流中的一抹异色,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那是从悠悠古韵中走来的奢侈,那是在现在这个粗鄙凌乱的社会,这崇尚浮华又华而不实的文化里难得的清香”。温瑞安曾经如此评价:“极高明而道中庸,极远大而致精微。小椴是一位真正的宗师,他随手拈来的文笔,早已融会贯通了各家各派,相互契同通情,所以,小椴可以自立为‘椴派’。”笔者以为,这种评价并不为过。对于小椴,你所能做的就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泡上一杯清茶,于淡淡的香气中仔细品味、欣赏他笔下的那股侠气,那腔热血,那种自由,那个江湖。
2、凤歌:《昆仑》、《沧海》
凤歌写作是模仿金庸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地方的模仿有些生硬、不成熟,因此颇让人诟病。但换个角度来说,模仿金庸模仿到这种程度,目前似乎也只有凤歌一人而已。何况,准确地说,凤歌并不单纯是模仿,他有他自己的创新。凤歌建立了自己的武侠体系,最特别之处就是别开生面,从中国古代数学中演化出了武功,因此颇成一家之言。事实上,凤歌对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些方面的了解是惊人的渊博。此外,笔者以为,凤歌的《昆仑》实际上带有“反武侠”的味道,因为主角梁萧的所作所为,是当不上“大侠”二字的,反倒是那个云殊,才是“为国为民”的悲情人物。无论你对凤歌是批评还是赞扬,但你都无法否认他在当下中国新武侠文学创作中的地位。韩云波教授对《昆仑》“三大主义”的评价或许有些过甚,但至少这句话我是同意的:“《昆仑》的出版是近年来武侠文学界一件标志性的大事,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二十一世纪大陆新武侠时,也许会将《昆仑》和一九五八年金庸《射雕英雄传》的出现相比。”不管怎样,如果你关心当下中国新武侠文学,你就必须要读凤歌。
3、孙晓:《英雄志》(未完待续)、《隆庆天下》(未完待续)
韩云波教授提出的概念是“当代大陆新武侠”,但我以为,最好把“大陆”两字换成“中国”,因为这样才能把台湾的孙晓包括在内,否则,这个概念的包容性和覆盖面都是不够的。“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有夸张,但也不算太过,因为《英雄志》确实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作品。孙晓构建的江湖世界极为庞大,人物众多,仅仅是同时拥有四个男主角这一点就让人惊叹了。与小椴、凤歌相比,孙晓作品中的“英雄热血”、“快意恩仇”似乎更强。作者文笔虽然总体而言比不上金庸,但部分章节的描写,文字紧凑,气脉绵长,与金庸相比,实不遑多让,只可惜不多。然而,不能不说的是,或许是作者的雄心太大了,作品铺散地太开,结构上有些松散,某些人物的塑造也不能令人满意。比如“一代真龙”伍定远就有些让人失望,秦仲海的描写也有些过于简单,让人印象最深刻、刻划地最成功的则是卢云。不过尽管有些不足之处,《英雄志》仍然是一部杰作。作者孙晓十年来的艰苦努力也让人极为佩服,令人尊敬。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中国新武侠文学有一个特点,即作者的视野极为宽广,笔下人物活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凤歌的《昆仑》里梁萧到达过阿拉伯、希腊;《沧海》里有相当篇幅内容涉及到日本;孙晓的《隆庆天下》则涉及到中国、高丽和日本。这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全球化时代对新武侠作家们的一种影响。
4、时未寒:《碎空刀》、《偷天弓》、《换日箭》、《破浪锥》、《窃魂影》、《绝顶》、《剑气侠虹》、《避雪传奇》、《丹心》
说到底,武侠小说就是讲故事的文学。因此,一部好的武侠小说,至少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好的故事,一是好的文笔。显然的是,时未寒不仅两者都具备,而且两者都是第一流的。就前者来说,时未寒构建的以明宗越将军为核心 的故事结构严密,无懈可击。就后者来说,时未寒的文字华丽而唯美,令人惊艳。时未寒构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江湖世界。在这个江湖世界中,明宗越将军高高在上,就像冬天覆盖着水面的冰一样,形成一种压抑。作者笔下的其他人物,就仿佛是这层冰下面的流水一样,挣扎、奔涌、动荡,意图破冰而出。不幸的是,这种努力往往是失败的(如林青、叶风),但也正是在这种“冲破”的不断努力中,个人的生命激情才得以涌现。时未寒构建的就是这样的江湖,在这个江湖中,生命因压抑而挣扎,因挣扎而精彩。
5、杨叛:短篇武侠如《小兵物语》、《侠女灵襄》、《刺杀》、《含笑出刀》、《江湖》、《枭雄》、《杀手人生》、《刀剑笑》、《祈山六友》等;中篇《梅影埋香》、《死香煞》
温瑞安曾经这样评价杨叛的作品:“杨叛的作品,动人撼人,文笔惊人的简约凄美,严格遵守西方戏剧‘三一律’进行描写,但写来尽得中国传统小说的意趣,特色。”笔者以为,这个评价是贴切的。但温瑞安只是注意到杨叛作品中写作技巧的一面,没有注意到杨叛小说思想性的一面。他的小说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让人感动。一部《小兵物语》,短短三千字不到,就颠覆了《神雕侠侣》中的“侠义”,难道一个普通小兵的生命就是微不足道的吗?事实上,杨叛是一个严肃思考的人,他对人性的美丑有一种惊人的洞察力,对种种意识形态般的说教有着深刻的反思。杨叛提倡“简单武侠”,他的作品也大都是短篇,但这些短篇从结构上说,神气完足,无懈可击;从思想上来说,仿佛是鲁迅的杂文,如同匕首和投枪,狠狠地刺进你的内心,让你心痛,然后促使你在心痛中进行思考。附带着说一句,杨叛也是一个关心当下中国现实的人,他的另一部长篇政治幻想小说更为著名,浸透着他对当下中国的种种思考(有些思考是足以发人深省的),读后让人感动不已。因为种种原因,这里暂且不提,知道的人自然知道。
6、九把刀:《少林寺第八铜人》、《功夫》。此外还有一些不是武侠的作品,如《楼下的房客》、《吸血鬼猎人》、《等一个人咖啡》、《杀手》
与孙晓一样,九把刀也是台湾人。作品《少林寺第八铜人》获得台湾第一届可米瑞智百万电视小说奖首奖。阅读九把刀的作品会产生奇怪的快感和美感。《扬子晚报》曾经这样评价:“九把刀是细腻的、冷峻的、生动的。用词辛辣、奇想联翩,刻薄的黑色幽默调动都市人日益孤寂紧张的神经。好笑且发人深省。”这种评价是极为准确的。除了文笔之外,九把刀的故事情节上也极为奇特,婉转曲折,挑战我们通常的思维习惯,令人无从推测,往往于山穷水尽之处奇峰突起,柳暗花明,让人眼睛一亮:“原来如此!”有趣的是,如果说《少林寺第八铜人》讲述的是“侠”,弘扬的是“侠义”的话,那么《功夫》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反武侠作品,作品构思之巧妙,让人拍案叫绝。这部作品中,作者将意念转移、催眠操控等现代精神神话与传统武侠结合在一起,于荒诞中显示出现代气息,并进而对“正义”,对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功夫”的幻想作了无情的批判,发人深省。
7、步非烟:《武林客栈》、《剑侠情缘》、《修罗道》、《舞阳风云录》、《紫诏天音》、《海之妖》、《曼荼萝》、《天剑伦》、《昆仑传说》及其他。
准确地说,步非烟的绝大部分作品不能说是武侠,只能说是“幻想文学”,韩云波教授则称之为“新神话主义”。以笔者之见,你可以不喜欢步非烟的作品,但当你谈到当下中国新武侠文学时,你却必须要提到步非烟,否则那将是不完整的,因为她并未完全脱离“武侠”范畴,因此应当占据一席之地。步非烟的才气是勿庸置疑的,她的文字清丽流畅,充满了唯美色彩,让人赞叹不已。最重要的是,她别出心裁,剑走偏锋,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幻想”世界,这个世界是以印度神话为基础的,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这使得她的作品显得极为另类,对习惯了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传统武侠文学的读者而言,具有一种陌生感。但在具有陌生感的同时,也让人有一种不伦不类之感,因为以笔者浅见,武侠只能是中国式的,是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产物。异域文化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如金庸笔下的源自波斯的拜火教,但即使是拜火教最后也演变完全中国化了的明教),却无法产生出“武侠”来(如西方的骑士文学并不能等同于武侠)。或许,步非烟本人也感受到这一点,或许,这也是她为什么脱离武侠走向幻想的原因。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这里暂且不予讨论。无论如何的是,步非烟的作品还是值得让人期待的。不过,作为一个女性写手,她的作品总让人感觉缺少了一些什么。笔者并不是对女子写武侠抱有偏见,但确实认为,女子写武侠总会让人感到缺少一些东西,比如热血侠气。
毕竟,至少迄今为止,江湖的世界依然还是男人的世界。也许,步非烟会打破这个限制。
8、沧月:《听雪楼系列》。此外她的作品还有:《镜•双城》、《镜•龙战》、《镜•破军》、《镜•辟天》、《镜•归墟》等。
与步非烟一样,沧月也是一名女性写手。她的《听雪楼系列》曾经让笔者眼睛一亮,比如《血薇》把一把剑作为叙述者,从一把剑的角度来观察、叙述。应当承认,武侠小说要写得有所突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金、古、梁、温、黄如同五座大山那样压在那里,所有的尝试似乎都被他们穷尽了。对当下的新武侠写作者来说,这是一种幸运(因为可以学习借鉴),但更是一种不幸。步非烟曾说要“革”金庸的命。笔者很理解她的心情,与其说这是一种狂妄,不如说这是她对一直被压抑在内心中的愤怒、焦灼以及无奈的一种渲泄。笔者以为,武侠文学创作可以另辟蹊径,从形式上追求突破,《血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金、古、梁、温、黄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全知全能的叙述技巧。但可惜的是,沧月并没有坚持下去,她甚至比步非烟走得更远,最终彻底地放弃了武侠,因为在她的“镜系列”里,我完全找不到传统武侠的影子,里面的角色甚至都不再是人了。我理解这种选择,因为那种类型的写作会比较轻松,但同时也不免感到遗憾。
9、狐言:《水龙吟》(未完待续中)
很多作者因为觉得难以突破金、古、梁、温、黄的模式而要么不敢写武侠,要么写了一两部后就离开。以笔者看来,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存在一些问题。你为什么一开始就想着要“突破”他们的模式呢?他们的成功可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磨炼的,而你不过才刚刚开始写武侠。甚至,你的人生阅历、文化积累与他们相比也远远不如(金庸写武侠是在35岁之后,之前做过编辑,写过剧本,当过导演,办过报纸)。你凭什么来“突破”呢?这种要“突破”的想法如果不说是好高骛远的话,至少也是急功近利的。其实,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那样,武侠小说说到底是讲故事的文学,因此你只要做到能用优秀的文笔讲一个优秀的故事就可以了,就能够得到读者的肯定。很难说小椴、凤歌、时未寒等人的作品就完全突破了金、古、梁、温、黄的模式,但由于在传统武侠文学的范围内,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获得巨大的成功,受到读者的欢迎。这至少表明,在传统的框架里写传统式的武侠,只要你那两点做得好,同样能够成功。当然,如果你能有一些与众不同,那就更好了。狐言的《水龙吟》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从根本上说,他的这部作品是很传统的,但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部极为优秀的小说,与小椴、凤歌等的作品相比,并不逊色多少。如果说金庸是从中国古代的哲学中演化出武功,凤歌是从古代算学中演化出武功的话,那么,狐言则是从古代兵家思想(《孙子兵法》)中获得启发,演化出武功,也成一家之言。这就是一种部分的突破。附带说一句,这部小说网络上有,但内容不多,似乎太监了。但是笔者后来发现,纸版书内容要比网络版多得多,已经出到第二本,而且看起来并不会太监。(《水龙吟》,狐言著,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年9月版)
10、makelaugh的《武林旧事》(已太监)
无论如何,这部小说的太监是一个让众多喜欢武侠文学的读者感到惋惜的事,因为它极为优秀。如果它是全本的话,那么当若干年后我们回顾当下中国新武侠文学时,它完全可以进入经典的行列。作者的名字翻译过来就是“搞笑”,这本书或许就是他向众多读者表演的一个行为艺术般的玩笑:他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然后突然撒手而去,留下一串省略号,却让读者的心一直悬在那里。我已经表明,一部武侠作品只要能做到能以优秀的文笔讲述一个优秀的故事就是一部好作品,《武林旧事》完全做到了这两点,甚至远远超出了这两点,所以它才让众多读者牵肠挂肚。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并非是一个正常人,而是一个聋子,这即是说主人公是有缺陷的。这样的带有欠缺性的主角在以往的小说中似乎从未有过,这是一种新的形象。而这样的新形象在新武侠作品中却并不罕见,比如小椴笔下的释九幺(一个和尚)、余果老(一个老人)、胡大姑(一个奇丑的女人)、商裳儿(一个盲女),红猪侠《庆熹纪事》中的辟邪(一个太监)。谁说传统武侠没法突破?新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11、碎石:《逝鸿传说》、《你死,我活》(未完成,似已太监)
在六、七、八十年代港台武侠小说流行时,那些作者的水平是参次不齐的。金、古、梁、温自然是属于一流,卧龙生、陈青云等就相差很远了。他们的作品无法摆脱“为……复仇”这样一个模式。然而幸运的是,当下中国新武侠文学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摆脱了那种庸俗的“为……复仇”模式,因此起点就比较高,虽比不上金、古、梁,但窃以为已经追及温瑞安,更是远超卧龙生之流了。与卧龙生之流相比,优秀的当下中国新武侠文学作品具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与文化感。碎石就是一例。他最初引起我的注意,是由于他的《你死,我活》。这是一篇不错的小说,至少,它符合用优秀的文笔讲述一个优秀的故事这样一个标准。但可惜的是,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没有把它写完,就这么太监了未免有些不负责任。他再次引起我的注意是由于《逝鸿传说》这部小说。幸运的是,碎石没有辜负读者的期望,这部新的小说要比《你死,我活》更好。韩云波教授评论说:“能将枯燥的佛理生动自然地融入到作品中,除了金庸的《天龙八部》之外,只有碎石的《逝鸿传说》做到了。”将《逝鸿传说》与《天龙八部》相比较,或许是过誉了,但笔者确实也没有读到过其他更好的融佛理、武侠于一炉的新武侠作品。在小说中,佛法的思辩与故事的发展浑然一体。不能不说,作者的佛学功底、人文修养让人赞叹。
12、红猪侠:《庆熹纪事》(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6月版。已出到第二卷)
金、古、梁、温、黄笔下的作品与历史存在着两种关系:要么是植根于真实的历史,要么是完全与历史无关。然而,或许是受到近来“架空历史”这种类型小说的影响,新武侠文学作品与历史之间出现了第三种关系,即将要讲述的故事置放在一个“虚指”的历史中,例如小椴的《洛阳女儿行》(当有人问小椴,他的这部作品是否受到“架空历史”的影响时,小椴回答说他更愿意称之为“虚指”,笔者姑且也采用这种说法)。红猪侠的《庆熹纪事》也同样如此。单纯地将这种写作策略理解为是由于作者历史知识的缺乏显然是肤浅的。笔者以为,这种策略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此安排既可以获得历史的空间感又可以获得更大的写作自由度,换言之,是在违背历史的同时又遵循历史。重要的不是历史的真假,而是历史的那种纵深和由此而来的历史意识。《庆熹纪事》的故事即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具有纵深度的广阔空间中。它讲述的是一个太监在这个历史提供给它的空间舞台上的所作所为。《庆熹纪事》是一部武侠小说,但在更大程度上应该说是一部宫廷小说,它广泛地涉及宫廷政治、权谋等等。有趣的是,与《一代军师》的作者随波逐流一样,作者红猪侠也是一位女性。或许是女性心思细腻,比较擅长写权谋的缘故,小说这方面的叙述是极为成功的(《一代军师》则是我所阅读过的最为经典的写权谋的作品)。此外,作者对文字的驾驭力也是第一流的。她慢悠悠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作者似乎并不体谅读者想知道下文的心急火燎心情,相反,她似乎是在有意挑战读者的耐心,只是以一种雍容闲适甚至带点空疏的心态慢慢地讲故事,一点也不着急。而就是在这样的舒缓中,风云变幻的历史、跌宕起伏的剧情向你走来。也许是因为作者是女性的缘故,这部小说同样缺少了一种热血侠气,多了一种阴柔。不过,这或许是自然而然的,因为,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太监?
13、翔子:《放纵剑魂》
如果说凤歌是模仿金庸最为成功的人,那么翔子就是模仿古龙最为成功的人。他的《放纵剑魂》完全是一部古龙式的作品,或者,借用黄建翔的名言,作者写作时仿佛是古龙灵魂附体,拥有天才般的想象力与深厚的悬疑掌握功夫,关键之处,每每把握得恰到好处。据说,香港的倪匡看到了,大为赞赏,并向金庸推荐。笔者以为,相比较而言,它少了一丝古龙的达观、机智与幽默,多了一丝沉重、凝炼与理性。就对现代白话文的运用而言,翔子甚至要高于古龙。但就总体而言,作者与古龙相比,依然存在着一些差距,总觉得还缺少一些东西。具体缺少什么,笔者一时也难以说清楚,或许是缺少古龙几十年人生经历所积累起来的那种对人性的认识吧。因此准确的说,翔子已经完全得到了古龙的形,但若要得到古龙的神,则还需要岁月的磨炼。附带一句,笔者不知道这部小说写完了没有,“幻剑书盟”上已很久没更新,让人怀疑是太监了。但它已经出版了纸版书,笔者没有见过,因此不知道是否已经是全本。
14、全威:《天下春秋》
这是一部较少为人所提及的小说,事实上,笔者从未在“仗剑天涯”版块看到过有人提到它。它发表在起点中文网上,但在起点中文网上,也是读者廖廖。或许,很多读者看到它每章的回目就被吓跑了,因为它每章的回目都是引自《诗经》。但以笔者陋见,这至少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小说。就武侠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而言,它都是优秀的。这是一部武侠小说,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部以武侠的形式向我们展示春秋时代社会生活画卷的历史小说。作者对春秋时代的历史、文化有着较为清楚的了解。恕笔者孤陋寡闻,武侠小说所涉及到的中国历代朝代,目前最早似乎是战国。金庸的《越女剑》极为肤浅地涉及了春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天下春秋》似乎填补了空白。
15、卫易:《天下江湖》(未完连载中)
这同样是一部较少为人提及而笔者认为相当不错的武侠小说,目前在幻剑书盟上连载。虽然比不上小椴、凤歌等,但与《水龙吟》等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卫易的小说包融了金庸、古龙小说中诸多的元素,但你很难说它显得混杂,相反的是,这些诸多元素基本上是很妥切地被安排在一起,由此可见作者的功力。也因为它包融了金、古小说中的诸多元素,因此它有着很强的金庸色彩,但似乎又更多的偏向古龙。或者,我们可以干脆说,卫易已经自成一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杨叛的“简单武侠”创作理念已经提出多年,并得到相当的认可,但一些武侠作家们似乎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创作长篇,尤其是百万字以上的长篇。似乎唯有这样的鸿篇巨制,才能将他们的才华展露无遗,才能说完他们心目中要说的东西。与孙晓的《英雄志》相似,《天下江湖》也营造了一个极为庞大的江湖世界,人物繁多,男主角就有三个,还有一个近似于主角的女角色。但可惜的是,它也有着与《英雄志》相类似的弊病,那就是作者似乎铺散地太开,以至于收不回来,至少目前看来是如此。不过作者雄心勃勃,目前完成的似乎只是它计划的三分之一左右。或许,当小说最终结束时,我们会发现它的结构是极为严谨的。只是,那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如果这样你还不满意 我也没招啦
『叁』 闲着无聊想看经典武侠小说
金庸:《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古龙:《七种武器》《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武林外史》《绝代双骄》《多情剑客无情刀》《欢乐英雄》《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
梁羽生:《萍踪侠影》《白发魔女传》《狂侠天骄魔女》《龙凤宝钗缘》《大唐游侠传》《广陵剑》《鸣镝风云录》《游剑江湖》
卧龙生:《天剑绝刀》《绛雪玄霜》《七绝剑》《无名箫》《金剑雕翎》《飞燕惊龙》《摇花放鹰传》《风雨燕归来》《天香飚》
柳残阳:《荡魔志》《断肠花》《雷之魄》《生死锤》《枭霸》《枭中雄》《千手剑》《霜月刀》《金家楼》《七海飞龙记》《断刃》《江湖之狼》《千魔之仇》
李凉:《杨小邪系列》《矛盾天师》《天才混混》《江湖风神帮》《江湖一担皮》《江湖急救站》《妙贼丁小勾》《天下第一当》《淘气世家》《神偷绿小千》
温瑞安:《神州奇侠》《血河车》《四大名捕》《神相李布衣》《白衣方振眉》
陈青云:《死城》《丑剑客》《剑影侠魂》《铁笛震武林》《残肢令》《青衣修罗》
倪匡:《六指琴魔》
上官鼎:《七步干戈》《阳关三叠》
黄易:《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寻秦记》
莫容美:《祭剑台》《金步摇》《一品红》《不了恩情不了怨》《烛影摇红》
独孤红:《剑胆琴心》《雪魄梅魂》《大明英烈传》《响马》
墨余生:《紫龙佩》《续紫龙佩》《大侠龙卷风三部曲(琼海腾蛟,海天侠侣,明驼千里)》
奇儒:《蝉翼刀》
易容:《大侠魂》《王者之剑》《河岳点将录》
曹若冰:《金扇玉箫》《龙飞凤舞碧云天》《女王城》
东方玉:《刀开明月珠》《金笛玉芙蓉》
司马翎:《剑海鹰扬》《纤手驭龙》《帝疆争雄记》《金浮图》
诸葛青云:《紫电青霜》《书剑春秋》《碧落红尘》
萧逸:《七禽掌》《白如云》《饮马流花河》《甘十九妹》
公孙梦:《血字真经》《酒狂逍遥生》
云中岳:《傲啸山河》《我独行》
阳朔:《九阴九阳》《大侠风清扬》《剑圣风清扬》
梦中游:《血案迷踪》《不死天龙》
高庸:《纸刀》《胭脂宝刀》《感天录》
黄鹰:《天蚕变》
『肆』 新武侠小说的特点
A、有清晰的历史背景,有新的、强烈的个人历史观。B、重视中国武侠小说的写实传统,亦向西方小说吸收新手法。
C、比旧武侠小说更注重“文学”内涵,在写作时对文学形象的塑造、语言的提炼、文字的把握、结构的严谨等方面更为在意。
D、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招式从写实到写意发展,同时,把“侠”的形象提升了,认为“侠”比武更重要。
新武侠小说是以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章回小说)为躯壳,叙事重在“时、地、人”三方面,时间大都选择在“外族入侵”、“民族矛盾深化”、“官逼民反”(《水浒》的传统),地点——以“边疆”(沙漠、天山、塞外),内陆则以“北京”、“江南”为主。人物——“侠士VS美女”。语言——新武侠小说有其语言特色,金、梁是文白相间,制诗填词,偏重文学知识。古龙虽以白话语言为主,但也别有其一种独到而鲜明的风格。
新武侠文学诞生已有五十一年了,这一大型小说作品群的出现,可谓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梁羽生、金庸的改造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是香港作家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新武侠三大家相继谢幕之后,其文学作品一版再版。同时在香港写作武侠小说的还有倪匡、蹄风、张梦还、高峰等,以及后起的温瑞安等,台湾有上官鼎、高庸、易容等。在改编为其他文化产品上,新武侠文学比起其他文学作品似乎更具生命力。尤其是自九十年代后半以来,中央电视台开拍金庸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以来,更掀起一股热潮。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创造性产业勃兴,影视、流行音乐之外,加上手机、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数码娱乐艺术等成为年青人追求的时尚。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可以预见,新武侠文学将较其他纯文学或流行文学更易于被改造为文化产品及具创意的艺术作品,这是新武侠文学的一个天然优势。 一、港台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新武侠”时期或者大武侠时代。20世纪50年代,武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指新文化运动后,武侠小说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白话创作后新一种的文学样式。这个时代名家辈出,梁羽生为开端,金庸为高潮,温瑞安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龙、梁羽生还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
关于此时武侠中“侠”的定义,梁羽生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属统治阶级的鹰犬,新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侠指的是正义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侠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此时武侠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小说的剑仙斗法、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仇杀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着重人物性格描写,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剔除了旧武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迹严格限制在“人体潜能”的范围内。新武侠的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屈从于商业需要,稗出赘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时期,梁金时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2年生,广西蒙山人)在1954年发表的《龙虎斗京华》,以口语写作,所述史实,所绘山川,均经严格考据,人生性格与心理活动刻划入微,文笔细腻而有文采,旧武侠小说难以与其比肩,从此奠定声名,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动之作。梁羽生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他的小说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开始写《七剑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写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武当一剑》初刊于1980年5月9日的《大公报》上,完结于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塞外奇侠传》、《龙虎斗京华》、《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宁)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作于1955年中。《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射雕”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认的经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写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又用十年把这十五部小说全部重新修订了一遍。金庸写作至1972年文革未结束封笔。
2.第二时期,古龙时期
古龙1960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苍穹神剑》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剑录》等声名鹊起。1965至1966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耀眼;至于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了。
3.第三时期,温黄时期
温瑞安(出生于马来西亚),1973年作《四大名捕会京师》,1981年作《神州奇侠》、《血河车》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继封笔,1985年古龙去世之后,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出于“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19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现代派武侠”,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曹正文在1989年将其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1989年黄易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90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双龙传等作品。黄易的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让人叹为观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写上显得过于草率,说服力不足。另外,黄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个历史大时代,而不是将历史作为背景。这是其优点,但也受到了历史的限制。
港台武侠时期港台的其他作家于香港方面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台湾方面,有:郎红浣、成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陆鱼、上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独孤红、奇儒、秋梦痕、于东楼、东方英、雪雁、秦红、墨余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武侠作家极少。
二、大陆武侠时期
1.第一时期,20世纪80年代大陆“武林小说”
武林(武林,与武侠有所不同,概念大一些)小说的内容十有八九还是表现历史上的武侠剑客或从武侠的角度表现历史上的义军斗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表现武术技击为主要斗争手段的近代、现代革命斗争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说”实际上是以武侠小说为主。
在80年代,由电影《少林寺》触发的武侠小说浪潮在国内掀起,武侠小说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纯文学作品。1981年,湖北曲艺协会的任清等创办了《今古传奇》,连载了欧阳学忠的《武当山传奇》,聂云的《玉娇龙》。1982年,王占君作《白衣侠女》,是为80年代武侠的开山之作。1984年,武侠小说逐渐被武林小说一词取代,并形成浪潮。
20世纪80年代武侠的精品极少,比较好的作品有:《白衣侠女》等率先灾破了大陆侠义题材的禁区,为八十年代武林小说的崛起奏响了序曲。柳溪的《大盗‘燕子’李三传奇》,冯育楠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冯骥才的《神鞭》,也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第二时期,20世纪90年代大陆武侠
即是大陆“新派武侠”,是大陆作家对港台武侠的模仿。从沧浪客的一系列的武侠作品中,便可以看出模仿痕迹。沧浪客,原名姚霏,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专攻古典文学的教授,在1990年出版了《一剑平江湖》,这可以看作是大陆新派武侠的第一部作品。这个时期的武侠,总体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识,主要沿着港台新武侠的路子讲故事,作品的实际影响也非常有限。
同期的其他作家还有:青莲子,在90年代初著有《威龙邪凤记》及其续集《青猿白虎功》两部。火梨,上海知识分子,1995年写成一部《舞叶惊花》。张宝瑞,新华社记者,其代表作有《京都武林长卷》系列凡六部、《醉鬼张三爷》、《形意游侠录》等。熊沐,北方人士,生性豪放,第一部作品为《骷髅人》。巍琦,代表作《金帖侠盗》。周郎,代表作《鸳鸯血》。 即所谓的“新新武侠”、“新世纪武侠”、“网络武侠”、“大陆新武侠”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黄易武侠高潮渐渐平息,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武侠写手们在网络读者阅读选择越来越多,阅读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传统作家的实力靠拢,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武侠作品。1999年上海《大侠与名探》、2001年武汉《今古传奇武侠版》、2002年郑州《武侠故事》等杂志的创刊,促进了武侠的发展。
2004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半月刊创刊,主编郑保纯提出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的概念,简称为“大陆新武侠”,主要总结了大陆上一些武侠写手的创作。6月,《新武侠》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白桦林杂志社推出。同时期,港台地区特别是台湾岛的创作亦不容忽视。大陆新武侠具备明确的智性氛围和主体意识。郑保纯讲,“我觉得新武侠这个概念,不应拘泥于杂志与图书出版,而应指一种文化潮流!”。
这些武侠被分成四类:青春武侠(搞笑和无厘头),如《游侠秀秀》。奇幻武侠,如《诛仙》、《搜神记》。女性武侠(类言情),如《血薇》、《镜·双城》。类传统武侠,如《昆仑》、《江山如此多娇》。
此时的大陆作家有:小椴,原名段银,1976年生,湖北随州人氏。著有《杯雪》、《青丝井的传说》等。时未寒,男,四川人,著有《碎空刀》、《偷天换日》等。江南,籍贯安徽,著有《春风柳上原》、《瀚海龙吟》、《烈火焚琴》、《此间的少年》等。步非烟,原名辛晓娟,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著有《剑侠情缘》、华音系列:《紫诏天音》、《风月连城》、《彼岸天都》、《海之妖》(附外传《蜀道闻铃》)、《曼荼罗》(附步非烟COS写真集)、《天剑伦》《雪嫁衣》《梵花坠影》(2008年9月修订再版后将不再收录外传《凤仪》)等。沧月,原名王洋,1979生于浙江台州,著有《幻世》、《听雪楼·血薇》等。小非,闽南人,著有《游侠秀秀》等。凤歌,本名向麒钢,重庆奉节人氏,大陆武侠著名作家,今古传奇暨黄易武侠文学一等奖得主。代表作品《昆仑前传》、《昆仑》、《沧海》。沈璎璎,南方人,著有《琉璃变》等。泥人,著有《江山如此多娇》等。王展飞,1972年4月生于山东省平度市,13岁迁居新疆阿勒泰市。著有《剑啸西风》等。方白羽,九十年代初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著有《憨侠》、《侠之歪者》等。燕垒生,浙江余杭人氏,著有《明月照山河》、《烈火之城》等。其中尤以凤歌的《沧海》为最,其大胆的创新和对武侠世界的构造,有不失金庸武侠的厚重,将现代武侠带到了一个新的广阔平台。
进入二十一世纪,武侠小说逐渐被人们冷落,在这段时间,还有大量作品出手的只有寥寥几人,最引人注目的是步非烟和平平凡凡,他们分别在短短的几年内,写出了几十部武侠作品。步非烟以其作品大气磅礴,汪洋恣肆,想象力神奇诡谲,笔风变化万端,极大突破了女性写作的局限,开启武侠界中性主张的风气,得到了“百变天后”的美誉,人称新武侠宗师。而平平凡凡,虽然他写的武侠小说极多,但大多数作品实际上很不入流。他的前期作品显得非常幼稚,虽然构思新颖,但文笔较差,内容甚至有些不伦不类,这种情况一直到《成功之后再来求爱》才有所改进。2011年,一度退出文坛的平平凡凡重新执笔发表新作《武侠演义》,这部小说构思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文笔老练,加入许多现代元素,发表之后,一时洛阳纸贵,大受读者欢迎,许多人都惊呼新的武侠宗师终于出现!不过,此书还未完结,以平平凡凡并不严肃的写作态度,只怕会虎头蛇尾。不管如何,若论二十一世纪武侠小说产量最多的作家,步非烟和平平凡凡二人将以数十部作品位居前列!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部让无数挑剔的武侠迷们交口称赞的传统武侠小说《英雄志》,该书目前未完结. 作者孙晓,现年三十七岁,出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毕业,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公共政策硕士,现于企业界任职,2000年与以人合资创办“讲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侠小说和教授人们写武侠小说,并发表第一部长篇作品《英雄志》 ,现仍持续于武侠小说的创作与发表。
网上盛传: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惟有英雄志!
虽然金庸、古龙等大师不再有新作问世,但他们的作品对后辈有着深厚的影响,许多年轻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进行模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前辈们的尊敬。例如《武当宋青书》、《大侠风清扬》,其中以《梁金古温诀》达到最高点。在《梁金古温诀》一书中,作者对武侠宗师们的钦佩之情贯穿整部小说。可见金庸等人对后辈影响之巨!
『伍』 请介绍小说!谢谢!
沧月的
听雪楼系列:
长篇——《血薇》《护花铃》(原名《拜月教之战》)《荒原雪》
短篇——《指间砂》,《铸剑师》
鼎剑阁系列:《大漠荒颜》《帝都赋》《曼珠沙华》《彼岸花》《七夜雪》
武之魂系列(短篇):《沧海》《雪满天山》《夕颜》《乱世》《幻世》、《曼青》《剑歌》《碧城》《夜船吹笛雨潇潇 》
沈璎璎的《青崖白鹿记》
凤歌的《昆仑》《沧海》
树下野狐的《搜神记》《蛮荒记》《不周记》(这个是带有玄幻风格的,不过很好看哦)
武侠小说]重生之张无忌还是张无忌 程瑛 11月26日 2307
[武侠小说]多情浪子痴情侠 郑丰 11月3日 2241
[武侠小说]蝶舞大唐春 传星 6月12日 2191
[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 黄易 2月7日 2177
[武侠小说]笑傲之老子就是岳不群 浊石 11月26日 2098
[武侠小说]无奈神雕 周云龙 1月26日 2077
[武侠小说]欲望腾飞 破军刀 9月2日 2045
[武侠小说]英雄志 孙晓 6月5日 2033
[武侠小说]浪子江湖 舒志琪 5月25日 2015
[武侠小说]大唐豪侠传 眠弦蓝 7月18日 1889
[武侠小说]秦宫密录 焚身 6月19日 1861
[武侠小说]神雕之大宋皇朝 堕落的狼… 12月2日 1738
[武侠小说]爱江山更爱美人 冰雪影儿 10月9日 1727
[武侠小说]天下第一人 铁旗 4月10日 1719
[武侠小说]射雕之我是钱青键 轻舞在指… 12月7日 1705
[武侠小说]天音诀 苏林 6月2日 1616
[武侠小说]东邪黄药师本纪 魏晋狂生 4月23日 1608
[武侠小说]幻影长空 江雨扬 9月3日 1597
[武侠小说]江湖之路 夜寒星 1月16日 1550
[武侠小说]长刀无痕 狂沙 5月16日 1505
[武侠小说]狂刀剑笑 刘定坚 12月9日 1324
[武侠小说]情剑天涯 飞雪无痕 5月27日 1309
[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 梁羽生 2月7日 1280
[武侠小说]美人如玉剑如虹 夏之梦1 6月18日 1277
[武侠小说]千王之王之笑傲江湖 何银水 7月13日 1098
[武侠小说]狼舞天下 曾今 7月13日 1088
[武侠小说]浪子·江湖 白沉香 5月16日 1088
[武侠小说]碧血剑之玉真子正传 疯羊 7月14日 1085
[武侠小说]烈火寒灵 李沃 5月1日 1083
[武侠小说]神兵侠侣 小淑剑 1月28日 1081
[武侠小说]锦衣天下 泣风尘 12月1日 1080
[武侠小说]匹马戍凉州 白衣卿相 5月29日 1064
[武侠小说]秋风下长安
武侠小说排行第一:《伤感龙拳》
武侠小说排行第二:《田伯光大传》
武侠小说排行第三:《欲海神龙》
武侠小说排行第四:《少年武圣》
武侠小说排行第五:《武圣传奇录》
倚天屠龙记
寻秦记
大剑师传奇
大唐双龙传
荆楚争雄记
九阴九阳
午夜兰花
少年追命
四大名捕打老虎
萧十一郎
四大名捕会京师
圆月弯刀
七种武器
时空浪族
寻鼎记
酒侠神医
乌金血剑
逍遥游
女帝奇英传
蜀山剑侠后传
『陆』 请大家推荐一些武侠小说
古龙的:《风云第一刀》、《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七种武器》系列、《流星·蝴蝶·剑》、《白玉老虎》、《欢乐英雄》、《圆月弯刀》。
梁羽生的:《萍踪侠影》、《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弹指惊雷》、《七剑下天山》。
凤歌的:《昆仑》系列、《沧海》系列。
孙晓的:《英雄志》。
『柒』 有哪些好看的传统武侠小说
梁羽生的呀,他小说每部质量都很高,都比采纳的那些好看。
其他人推荐
卧龙生 新仙鹤神针 绛雪玄霜 天马霜衣 素手劫 天香飒 金剑雕翎 岳小钗 玉钗盟......
诸葛青云 江湖夜雨十年灯 紫电青霜 夺魂旗
云中岳 八级游龙
东方玉 东方第一剑
萧逸 甘十九妹 无忧公主 饮马流花河
陈青云 鬼堡 残肢令
王度庐 卧虎藏龙
黄鹰 天蚕变
司马翎 饮马黄河 剑海鹰扬 胭脂劫
奇儒 蝉翼刀
黄易 大唐双龙传
黄易 覆雨翻云
温瑞安 温柔一刀
温瑞安 逆水寒
上官鼎 侠骨残肢
『捌』 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有哪些
1、金庸(1924年3月10号-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最香港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2、司马翎
本名吴思明(1933----1989),广东汕头人,台湾“综艺侠情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 “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将门之后。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
1947年举家移居香港。1957年到台湾,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而始终不能忘情于武侠小说,大二时试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
3、古龙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约1937年生,祖籍江西,幼年迁居台湾。父母离异后,古龙以半工半读和朋友资助的方式读完了中小学,后肄业于淡江大学英文专业。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纯文学作家,但最终却走上了武侠创作的道路。
4、温瑞安
温瑞安(1954年1月1日-),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火车头,武侠小说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有小说、诗、散文、评论各类著作100多种。1973年赴台湾留学,1976年其创立的社团遭检举“为匪宣传”,拘留3个月后,被台湾政府驱逐出境。
5、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中国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成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玖』 写武侠小说的除了金庸古龙还有谁
多了去了。
古代的不算。
民国时期:
平江不肖生、宫白羽、王度庐、还珠楼主、朱贞木、郑证因等;
港台武侠时期(20世纪50-90年代):
1、梁金时代
梁羽生、金庸
2、古龙时代
古龙
3、温黄时代
温瑞安、黄易
大概同时期的作家:
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独孤红、陈青云、萧逸
大陆武侠时期(20世纪80-如今):
80年代:
贫乏,说一个冯骥才的《神鞭》,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是文革之后伤痕文学作家的代表之一
90年代:
同上,基本模仿港台武侠,说一个,沧浪客
21世纪:
太多了,不过良莠不齐,就说几个
凤歌、王晴川、小椴、时未寒、步非烟、方白羽等
注:燕垒生本人不认为他是武侠作家,但我认为他是一名优秀的作家
另:
台湾孙晓《英雄志》
近几年港台武侠小说基本没听过,就香港的黄易还写写,什么《日月当空》,台湾坚持的是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