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意拳网络小说那里下载

意拳网络小说那里下载

发布时间: 2023-01-01 12:34:06

A. 大成拳的实战技法

大成拳自问世以来,其拳学理论、训练 方法 自成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成拳的实战技法。欢迎阅读!

大成拳的实战技法

很多人把实作断手视为寻常之举,更有人大谈某 武术 家在打斗中把对方的牙打掉了三五颗。其实,这在拳术层次中水平是相当低的,有功夫出拳接触对手体重能追出的人,被击中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偶见双方因琐事在街头发生争斗,一方以拳掌抡击对方头部,对方亦不过口鼻出血而已。

能把断手做漂亮的人太少了。有幸与高手试试,或目睹一次便会眼界大开。然而真正享有大名的武术家是绝不会轻易与人比试的。很多上了年纪的有名拳师,在年轻人找上门来要求比试时,往往以身体早不如昔,因病已退出拳界多年为借口来婉言拒绝。倘若有熟人带着进行友好的所谓听听劲尚可,如果不明来意,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时的老拳师出手会使尽平生之力,为捍卫半生的荣誉,凭着丰富的 经验 ,原地不动的三两下发力绝对相当重,因为他在撕扯中只有两三下的机会(这里所指的拳师,是真正掌握拳术整体性的人,那些摇头晃脑大谈拳理而从不起身小试身手的人不列于此)。另外,同名气很大的武术家当众比试,绝无小说中所谓听劲一笑即分胜负或点到为止之说,当是举手不让步,抬腿不留情的。

一日,我的一位练了近三十年八卦掌的朋友神秘地对我说:“当年我师父讲,程庭华与人比武一招塌掌,打在对方肋骨上,对手当场口吐鲜血,功夫真是太深了。”我真是哭笑不得,此绝对外行杜撰,不知此友是吹捧老先生呢!还是在糟踏中国武术。像程庭华那样的武学大师,连芗老都有“余幼年时曾与程庭华先生晤,回忆其神情,类若神龙游空,百折千回,令人难追其功劲”之感悟。何况程老先生那样的好功夫,一旦接触就会夺了对方的位。从没听谁讲过芗老与人比试时给谁一记栽拳或圈锤的,如果那样,老生先晚年绝对放不了人。拳谱曰:“所谓力者,天然涨成,其效用随年龄疾病而增减。所称劲者则不然,由于多年苦练而成,其效用不因年事疾病而减退。”

有相当多的人是不适合做实作断手的,练功多年却在打斗中输给常人所说的“掼打”,这是功夫练错了,老师讲得太少了。当然,精神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断手中有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情况发生。有的人功夫很好,但也极有可能在徒手搏击中遭受惨败。

欲在实作断手中取得胜利,先要在平时下大功夫练功,见到的手要多,才有可能在实战中少受伤。各门派的好手(黑手)太多了,你没有那“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功夫就先要见得多。

有的人是文字上悟了,这不是真明白,有的人是在实际打斗中悟了。比如说让他守住中线,他就是不注意,也明白不了。中线为人体之重心所在,技击实作中丢掉中心,失去重心,就等于失败。在实战中对方被击,鼻子出血了,下次不用说也就知道守住中线了。那就要在站桩中真正体会出自身的“中”,方才可以明白控制对方的中线。在实战中要做到连——不间断,爆炸无断续,身上劲的转换变化;严——间架防护,身如弓弩,蓄势待发;准——力量变化,有准确攻击对方之重心;重——有份量,接触对方有身体奔里追的劲。

还要注意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平时练得不错,还没跟人家比心里就怕了,这就已经输了大半。功夫真正练对了,身体有连通性,有拳术的真劲,遇到对手时会很轻松,感觉对方很弱,身体同薄纸一样,一捅就破了,根本不会构成威胁。草原上的狮子,有的睡觉时四脚朝天,天生就是吃人的,谁敢吃它呀!

大成拳实作技击要有感皆应,头欲撞人,手要击人,足要踢人,步要过人,神要逼人,气势要袭人,手足齐动,全身一动无有不动,手、肘、肩、胯、膝,无处不贴人,整体配备,协调变化。人们见过不少练大成拳的,但真正懂拳的人太少了,真正的大成拳技击就是直取,高水平没有什么路线招法形式、闪展腾挪,全看对手出劲接触之间,撕扯变化击出对手。下面就进一步谈谈实作技击。

一、关于手不空出,力不空回

拳术接触对手时,劲要透进去,好像自己的拳或掌是铁,而对方是吸铁石,我一接触对方便贴着对方走。如果进击时一下没击倒对方或被对方格挡,此时不可以抽手,撕扯上运用刁、锉、勾、叉、挣、拧、扯等身体变劲再次进去,即使回手也要抓着东西回来。倘若出拳后又迅速收回,既费体力又没有任何意义,实与 拳击 无异。似此徒手搏击,再快的点击又有何用。再者,若遇高手,出去的拳是根本抽不回来的。这只有在徒手搏斗中真正拼过命的人才最清楚。

二、关于戴拳套与徒手

练习传统拳术不提倡多戴拳套对抗,在桩中摸出手与身体的变劲,在推手中摸出控制撕扯变劲,戴上拳套比划拳会很别扭,拳劲也无法发挥,戴拳套打惯了,徒手做时就没有一两下击倒对手的意识。徒手比拳不可疏忽大意,头脑和动作要清楚,很多人欲打击前先攒劲,应该越想打越放松。

开始练习徒手打,可以在攻击对手时抡身不抡胳膊,肩胯摆动,中轴不要动,身上摆,手不摆,胯奔回收,不论对手怎么抡,你只管直步前上,半步直着走也可以,靠身上的劲走当中进攻对手。要把自身松紧配合节奏掌握好,在击中对手时身体整个一挺,手奔外送,落在对方身上是一个节拍。

三、关于踢法

踢法进攻有很多弊病,抬腿进攻的刹那间身体重心不稳,此时就怕对方冲撞我之中线。俗话说:“抬腿半边空,抬腿就怕虎扑子。”运用踢法时要遵循明拳暗腿的原则。上手必须控制压迫住对方,在对整体吃劲无法变化时才能借助敌上手之力运用踢法,此乃明拳暗腿。用脚要巧妙,拳脚穿插,对手跑时踢是最佳的时机,踢完即刻拳上去,踢完再调整进攻来不及。

另外,踢法的运用必须遵循上领下随,下动上领的原则。发力伸腿的劲来源于全身的整体配合,光凭腿的力量,好比空中楼阁。平时可以坐着奔起踢,或单腿悠着踢,膝盖放松,脚脖子挺上劲,会感觉份量极重。

四、关于“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

鼓荡是拳学中深层次的概念,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它是习拳者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感觉,简单的说就是两个“劲”的连接。两个“劲”的连接不等于外形两个动作的连接,内在的拳“劲”要比外形动作快得多,一个动作可以做出多个“劲”。比如外形一个崩拳,内在“劲”可以有两个三个或更多,所谓的“挑打”、“按打”、“挂打”,指的都是接触上“劲”的转换,或者外形不动都可以打出几个“劲”,两个劲连接得非常自然顺畅,可以做几个发力,就是鼓荡,无数个“劲”的连接转换,其实就是两个“劲”的连接转换,只要两个“劲”的连接做好了,多个劲的连接也就能做好,这时就可以称为“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形意拳所讲的起是横,落是顺,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就是这个意思。要想体会出“鼓荡”,必须先做到全身筋骨能全天候挑撑起来,肌肉有如惊蛇之状态,才能体会出鼓荡的感觉。

五、关于均整与“一触即发”

均整就是把人体的各部位锻炼成一个整体,就是把人体的头、两臂两腿、躯干等,通过科学的方法锻炼为一个整体。

从外部看,人体是由头和两臂两腿及躯干组成;从内部看,则由筋、骨、肉(肌肉)、血(气血)组成。习练者通过站桩、摸劲、推手等方法,可以全面锻炼筋骨气血。只要训练得法,久而久之,即可练出内部一体的大成拳;通过严格正确的桩法练习,可使人筋骨挑撑起来,肌肉有效地放松下来,从而使气血灌溉人体梢节,只有气血灌溉到梢节,方能得到全面正确有效的锻炼。

有人认为,整体锻炼是全身肌肉的锻炼,把人体各部位肌肉都练到了,就称为整体的锻炼。这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拳学思想。老祖宗们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探索, 总结 出的筋、骨、气、血的锻炼方法,是祖国 传统 文化 的宝贵遗产。可以说,练习大成拳就是继承传统文化。

“一触即发”是人们的一种自卫本能,当你练到筋骨可以全天候的挑撑起来,肌肉锻炼得有如惊蛇,即具备了一触即发的能力。这是真正的自然力,是身体各部位遇到阻力时自然发出的力。

六、关于实作中的“精神要真”

恩师选杰先生讲:“只有在精神上的一往无前,没有任何可负担的条件下,再配以拳技和力量,方可使自身达到神勇之境也!”较技者首重精神,技击实作都是在精神要真的基础上来谈的,没有精神就无从谈技击。但精神不是万能的,学拳之人万不能觉得精神的重要而一味求“玄”论“神”而忽视实力的练习。只有精神加物质,才是完整的。芗老在拳论中讲:“技击在性命相搏,一方面言之,则为决斗,决斗则无道义。更须抱定肯、忍、狠、谨、稳、准六字诀要,且与对方抱有同死之决心。若击之不中,自不能击,动则便能致其死,方可击之,其决心如此,自无不胜。”

七、关于拳术中的叫人

在推手和断手中,可以刹那间把对手叫整叫僵,叫他动作有一定方向时正好出击。可以说,让对方精神、力量、体位、重心出尖和有点不平衡正在找平衡时,正是你发力的时候。如果对方已经不平衡奔前栽了,你又给摆正了,等对方摆正了你再放,两人就顶上了,做在二上,劲没连续性。下面介绍三种叫人法。

精神叫人。精神出尖等于叫对方精神力量有出尖。我们从开始练习大成拳就经过严格的含蓄锻炼,无论精神眼光,也无论周身肌肉骨骼,都应养成一种含蓄的习惯,从而在与对方照面时,会从精神上给对手一种压迫感,犹如狮子扑猎物前的瞬间含蓄状态。使敌未曾与我接手,便从心理上先输了一筹。

动作叫人。通过常年站桩、摸劲和推断手的练习,使自身的动作非常的整合,相当的协调。使对方感觉我动作起来相当高大威猛,给对方一种压迫感。

劲叫人。叫对方的力量有一定的方向。敌我双方搭手接触的一瞬间,我利用点重身松,把体重瞬间压迫在对方身上,这时除了水平较高的对手,一般都会被整体叫僵,这便是我发力击敌之最佳时机。

上述三种叫人之法皆是在自身具备很大功夫的人才能做得出来。

B. 求行意拳老师传授什么才是行意拳,希望能学习修心煅体的方法,因为本人是常夜班,想通过中国武术锻炼身体

现在师傅不好找,您只是想锻炼身体,学形意拳的话,去网上找张烈老师的视频(张烈老师讲武术)看看吧。张老师是民国武术大家孙存周先生的弟子,一身功夫很是了得,关于他的介绍可以在网络里搜到,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形意拳位列三大内家拳法之一,自有其独到之处,其中三体式实为改造身体,锤炼精神的无上法门。村周先生的父亲,武学泰斗孙禄堂老先生在教导弟子齐公博时,先叫他一连站了三年的三体式,齐公博后来功夫大成,全拜这三年的三体式功夫。三体式的具体站法,张烈老师的视频里有详尽的讲解、演示。门外汉完全可以跟着这个练出功夫。三体式站出一定效果之后,后续的还有张老师关于崩拳等形意拳法的讲解,系统而且细致。
朋友,现在武术不景气,有真功夫的师傅真的不好找。在您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名师之前,先按着这个练吧。而且,在您练拳的过程中,会被拳师看到的,那时候也未必就不是一个拜师的机缘。至于您讲到的气息,我们是练武的,讲求“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循序渐进。筋骨皮还没有基础,您对自己的身体的了解太少了,就是有人教您,练气也是异常艰辛而危险的。陈式太极拳讲“外三合、内三合”,也是先要达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才能谈及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是一个理儿。练武这事,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照我说的,您可以练出功夫的。祝您习武有成。

C. 请问一部写男主角第三世名叫洛阳会玄意拳而且还是中医的小说叫什么

《洛阳词》吧

D. 《心意拳之异域称王》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心意拳之异域称王》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26cns-qnocy33r32c_3wMA

?pwd=663t 提取码:663t
简介:
太极圆,八卦滑,最毒莫过心意把。心意十二把,把把要人命。看我华夏少年如何蜕变成长、练就绝世神功,伸张正义、除恶务尽、斩尽天下邪魔,弘扬武德正气;临危受命、潜身敌营,大败世界高手,展我华夏神威。

E. 《形意拳传奇》最新txt全集下载

形意拳传奇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形意拳源于山西六合拳,关于起源各说法不一,其实在清乾隆年间戴龙邦祖师所著《心意六合拳谱》序言中就说“余尝拟论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极,见**穆王拳谱,意即纯之粹,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诚…王(即岳飞)当童子之时,受业于师,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代鲜有其技…独姬公,名际可,字隆峰。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于曹继武先生于秋蒲先生习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心意六合拳起源最早的记载,因此形意拳后人均以此为据。
其实北宋名将岳飞创形意的可能性不大,而姬龙峰祖师根据岳飞所留拳谱与枪谱而创心意六合拳的可能性反而倒大。
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凭超绝的枪术威震番邦,为南宋“中兴四将”。
而传岳飞武艺者为周侗,周侗为陕西华州潼关人,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
需要别的再问

F. 浅谈意拳训练中意念的作用及其机理

刘为立

意拳之所以称之为“意拳”,是因为意念活动在其练功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爱好者觉得意拳越学越难,也是因为不能很好地掌握意念活动在其练功中的运用;有些授拳者,也觉得许多东西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从而给意拳的教学造成很大的障碍,给意拳——这朵祖国武林中的奇花的普及与繁荣带来一定的困难。

笔者早年师从当代意拳名师林肇仑先生学习意拳,多年的练功颇有些许心得。草拟拙文试图谈谈意念在站桩、试力、发力训练中所起的作用。至于各种功法中具体的意念活动,各种意拳书籍中均有阐述,在此不作讨论。

由于本人功力及悟性均有限,文中所述难免挂一漏万,甚至有错误之处,望同道高明之士批评指正。

站桩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王芗斋老先生早就强调站桩是意拳训练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意拳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不同姿势的桩法训练,旨在培养肌体在不同姿势状态下均整得力的能力(即肌体各部位前后、左右、上下都能使得上劲的“浑圆状态”)。为下一步的试力训练打下基础。所选的桩式一般都是技击中经常会出现的动作间架(或是养生桩的“因病设式”)。

站桩的初级阶段以放松意念为主,要求肌体各大小肌群协调活动,用最低的消耗、最小的肌肉收缩,来克服地心引力,维持基本姿势。在维持基本姿势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说越松越好,即“松而不懈”。只有在充分放松,肌体没有任何部位感觉吃力的情况下,才不致出现心跳加速及憋气现象,也只有在充分放松的条件下,局部肌肉才不致僵滞,才能更精细地体验各肌群是否均整得力,才能做到“内虚灵”,在与人搭手时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及方向,才能为需要的“紧”创造条件。从某种意义上看,松与紧是成正比例的,有什么程度的松,就会有什么程度的紧,只有努力做到“极松”,才能做到在实际运用中瞬间的“极紧”。

然而,机体在维持一定姿势下,能够轻松舒适而不僵紧吃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首先,精神上必须松。要意念集中,神情专注,心无杂念,如晴空万里一尘不染,纤毫不加。

2.骨骼间架支撑必须合理,大小关节都处于最佳角度。即全身大小关节“似曲非曲”。

3.机体个大小肌群必须高度协调,每块肌肉、肌纤维只能用维持姿势所需的最小收缩力量,不许有丝毫的“剩余力量”。

在机体能够充分放松后,应立即调动意念活动,体验整体均整得力的浑圆状态,假想自身犹如参天大树,云雾大气均以我为中心,并与我身发放之能量相融合产生阻力。西方心理学者称之为“感觉能量场练习”,用以训练运动员“内心世界”,以在嘈杂喧闹的场合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意拳中的这种意念训练旨在培养忘我无惧的斗志,在与敌格斗中,如入无人之镜,保持心理上的稳定,充分发挥技击潜能。

当机体有了浑圆得力的体验及大气阻力感后,应进一步调整意念,将这种体验逐步引向肌群的松紧转化,即松而不懈——均整得力——紧(整体舒适得力之紧,“紧而不僵”),从而培养出拳术上所需要的“浑圆力”——拳劲。如站桩中运用的抱树意念,设想身体手臂内侧、胸腹及下肢内侧自然舒适、恰倒好处地合抱一棵参天大树,并用意念将此树往后拉、往前推、往上提、往下压,往外扒开、往里扣合等,外形虽未动,但在意念中要设想大树随我之意微微颤动,此时体内会产生出激烈的运动与变化。心理学上称之为“观念运动性动作”,它是肌肉在一定的运动表象下引起的萌芽性运动。它们是看不见的,但能够用专门的仪器加以测定。当我们想象应如何完成某种运动时,便在大脑两半球皮层运动中枢,产生导致微弱运动的神经兴奋。已经证明,运动表象能在肌肉里引起动作电流或生物电流。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请一提琴家做演奏的想象,用意念想象自己正在演奏小提琴,同时记录他手臂上的电流。结果发现有关肌肉的电流显著增加。此即王老先生所说“静中求动”、“微动中求速动”。

如此长期用功训练,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随意肌的支配能力,加快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缩短肌肉松——紧转换的时间,为以后的发力训练打好基础。

松和紧,既是矛盾的,又是辨证的。松是为了紧,是紧的基础,没有松就没有紧;而紧对松又有反作用,某些细微处合理的紧,又是整体松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点在站桩过程中自可体会得到)。且意拳训练的高级阶段,要求“根节”松,“稍节”紧,即肩背、腰跨根节部位要松,而手、足稍节处要紧,以满足技击运用之需要。当然,要做到这一步不是一日之功,非得花一番苦功才行。

由此可见,站桩中“ 松”的意念极其重要,机体良能的改造、建立,尽在一个“松”字之中,即使以后的“紧”,也是由“松”转化而来,机体内许多微妙的感觉及变化,都是在“松”中得到体会。所以王老先生说“力由站桩而得”“不用力乃得力之由”。

试力

试力是机体为了掌握由站桩获得的“浑圆力”的运用而进行的一项训练,王先生早就说过“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

站桩是在外形静止不动中去培养“浑圆力”,而试力则是在动作中去体验“浑圆力”,是站桩训练的空间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说,试力是由无数个站桩顺连而成,如果把试力看作是录象带,那么将它的每一瞬间切成无数片段,即成为无数个桩法的图片。

试力是机体意念转化的直接表现,在训练中分三个阶段:

1.用意不用力。

试力训练是为了掌握“浑圆力”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日常生活中的用力所形成的习惯,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改变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用力条件反射弧是非常不易的,所以只能通过一定的意念诱导,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支配下,重新建立合乎拳学要求的用力反射弧。此时用的“意”是求得身体所有大小关节、肌肉能够均整得力的意念活动,它不允许哪怕是一小块局部肌肉的单独用力,所以不会出现僵滞现象,即“用意则灵”。

在此阶段,如果片面追求力量的增长而憋气努力,必然是肢体习惯用力的重复,机体大块的肌肉必然僵紧,并相互拮抗,必然出现“用力则滞”的现象,反致影响自体力量向外发放,背离拳学原则。

2. 意到力到。

通过一段时间“用意不用力”的试力训练,机体逐渐建立起合乎拳术要求的整体用力反射弧,即所谓“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一动无不动”的运动状态。

此时可在缓慢的动作中体验到周身均整得力,浑然一体。到此阶段即可通过一定的意念假借 来调配周身肌肉协调“用力”,体会自身与身外之物联系加强,阻力感逐渐增加。由于此时机体已体会到均整得力的矛盾感觉,高级神经中枢已经能自如地支配机体个大小肌群合理用力,故练拳者浑圆力——“拳劲”会与日俱增,而决不会出现僵滞现象。

3. 意力不分。

试力训练精熟后,整体用力反射弧不断巩固,到此阶段,机体已完全摆脱了往日习惯用力的束缚,一举手、一投足,只要意念一动,其力也应感而发,即“意即力也”,到此才具备技击资本。

发力

发力,是将站桩、试力训练获得的拳劲发放出去,并施以有效打击的训练。长期艰苦的站桩、试力训练,都是为发力训练服务的。发力是将站桩中获得的拳劲,在试力过程的突然中断时所迸发出强大的整体矛盾力量。发力是机体松紧转化的瞬间体现,它要求发力前全身心放松,发力时精神激发、意念远放,筋肉鼓荡,瞬间一紧。

发力是在站桩、试力有了相当基础之后的一项训练,之所以将它放在站桩、试力之后练习,是因为机体通过较长时间的站桩、试力训练后,摆脱了习惯用力的束缚,建立、巩固一整套新型的符合拳学要求的用力条件反射弧,只有此时才能通过意念调动周身肌肉协调一致地在瞬间爆发出强大的整体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是一切熟练的基础。神经通路的拓通即通过动作的重复而巩固,这导致兴奋过程在一定神经结构中精确定位:分化性抑制使兴奋过程高度集中,于是,能顺利地由拓通的通道,从一个系统转向另一个系统的条件反射联系系统形成起来,从而缩短了反应时间。

形成了的神经系统反射机制,引起完成动作过程的系列变化:

第一、由于熟练的形成,大大减缩了完成动作的时间。这是意拳能发出极强爆发力的心理学、生理学基础,因为在作用力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作用力与作用时间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作用力时间越短,其作用力越大。

第二、消除多余的动作,动作的紧张程度适应于活动的任务。

由于消除了多余的动作,意拳训练有素者在与人交手中,往往能后发先至,出奇制胜。意拳要求肌肉松紧高度协调,不论在推手或散手中,都能该松则松,该紧则紧,所以能制人而不制于人。

第三、个别独立的动作结合为统一的动作。

意拳追求的是整体协调,发出的力是整体力,非局部片面之力。

心理学知识还告诉我们,已经成的运动性熟练能改造活动结构。监督动作执行的各感觉系统的相互关系会发生变化。熟练形成之前,对原动作的正确性和精确性是有视觉主导下视觉和运动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来监督的,当运动性熟练巩固时,对运动的视觉监督要求大为减少,形成了独立监督运动精确的运觉(运动感觉)机制。

熟练的特点是它的自动化。已形成的熟练,在执行时不要求意识的监督。这一点正如王老先生所说“不期然而然,真知至而至”的意拳高级境界。

关于试声主要是补发力的不足,摩擦步即下肢试力,推手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当于双人试力,散手实乃意拳各种训练的综合运用,其意念活动虽不尽相同(包括神意活动),但原则上是一致的,故在此不作多述。

总之,意拳的核心在“意”,也在于“意”与“力”的转换,可以说意拳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一定的意念活动,来培养机体合理的用力习惯。意是手段,力是目的,一旦获得了“力”这个目的,“意”也就失去其重要了。即王老先生所说“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

可见意拳始于意,但最终不能拘于意,学者不可不察。

(这是笔者早年的一篇习拳心得。在某意拳网站点击率数万。网络上流传颇广。)

热点内容
关于女扮男装古言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20 05:29:42 浏览:94
免费阅读小说不明所爱 发布:2025-07-20 05:27:34 浏览:631
色色的言情短小说 发布:2025-07-20 05:27:23 浏览:485
旧春归小说好看吗 发布:2025-07-20 05:15:14 浏览:50
撒旦之锤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7-20 05:13:55 浏览:378
重生战国之刺客系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0 05:10:32 浏览:209
好看爱格长篇小说 发布:2025-07-20 04:45:56 浏览:56
以作者自身为原型的小说言情 发布:2025-07-20 04:41:47 浏览:283
方丈系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0 04:35:56 浏览:670
古代言情完结短文小说下载 发布:2025-07-20 04:30:19 浏览: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