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狡龙
武侠
《紫川》
有点玄幻的味道,有不少搞笑的地方,尤其是前期,甚至可能感到文笔有点幼稚,当时都差点放弃,不过千万不要放弃,后面很精彩~
《箭穿万里》(未完结)
主角以武功、军队、权谋争霸天下,有不少香艳场景,有后宫的味道,但不会令人感到排斥(本人稍有点排斥后宫类,但这部不会,反倒很喜欢主角对感情的真诚及态度)。唯一可惜的是未完结
《庆余年》
仙侠类
《斗破苍穹》
《邪风曲》
《无上真身》
《星神祭》想法很独特,祭炼星球,非常精彩,虽说个人感觉最后结尾有点不是很令人满意。
与《无上真身》是同一作者,两部中能看到对方的影子,可以只看一部,也可都看。
《穿越之仙神屠戮》
主角突破后被追杀,被追杀后突破,从修真界到仙界,再到神界。
玄幻
《搜神记》 文笔非常好,这部可以说是我对小说热爱的起点,从此一发不可收。
《蛮荒记》 此为《搜神记》的第二部
《无极魔道》
本人对现代的也不怎么喜欢,甚至都因此有点排斥穿越类。
分类可能不是很准确,暂时想到这么多,但都是本人心目中的精品!
有些有简介也只是一点个人感受,不是很准确,要得到详细介绍还请自行查阅。没有简介的不代表不好,反而是个人认为最好看的几部吧。
② 羡尔功名夏后,一枝高折鲜红。大江烟浪杳无踪,两日黄堂坐拥。 只道骅骝开道,原来天府狡龙。琴瑟琵琶
这是揭示王惠命程的诗。王惠彼时已是年过半百的员外,与新进进士荀玫一起请人扶乩问道仕途,扶乩请来的神灵是伏魔大帝关圣帝君,也就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同时也是中国道教中的神话人物关羽。
这头一句“羡尔功名夏后”说的是王惠五十岁登科,但诗后面说的都是当时未发生的事情,众人全然不解,只有那扶乩的陈礼在一旁瞎解释,说“天府夔龙”暗示王惠升任至宰相一职,那王惠听了心里自然高兴。
不久,南昌知府缺员,王惠补位,百姓吏士梦中都怕他,各上司却觉得他能干,两年后王太守被推升南赣道台。这里,王惠任职南昌恰符合“两日黄堂坐拥”,黄堂指的是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而两个“日”字上下叠加,正好是个“昌”字,合起来便是在南昌做太守的意思。
出任南赣道台后,王惠去查看台站,“大车驷马,在路晓行夜宿”,一日到了一个公馆,王慧进去举头看见正厅上悬着的一块匾,红纸上四个大字“骅骝开道”赫然醒目,王慧见此心里一惊。“掩门用饭,忽见一阵大风,把那片红纸吹在地下,里面出现绿地金字,四个大字是‘天府夔龙’”。不过这公馆有蹊跷,吴敬梓说这公馆原本是旧人家的一所大房子,这旧人家是谁文中并未提及,只是想来也应该不是寻常普通人家。古时官员出门以骅骝开道,杜甫有诗云:“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而“天府夔龙”杜甫诗中也曾用过,“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指的是辅佐帝王的良臣,所以这公馆原来的主人想必也不简单。王惠这时才知“万事分定”,可惜他不知道,判词的最后两句足以扭转命运。
王惠升任南赣道台时,江西宁王早已奉太厚密旨举兵叛变,王惠做南赣道台的第二年,宁王就率兵破了南赣官军。王道台见形势不妙,叫了一只小船准备黑夜逃走,不巧在大江中间遇上宁王的百十只战船,王道台被反手绑了活拿,而他的家人、随从,甚至船家,都被杀的杀,跳水的跳水。
宁王曾听闻王惠在南昌任职时的能力,便让王惠招降,王惠颤颤抖抖磕头谢恩后,宁王亲自赐了一杯酒给他,而王惠本来就被绳子绑得心口都疼了,一饮而尽后,心便不疼了,正应了那句“一盏醇醪心痛”。
至于“琴瑟琵琶路上逢”,说的是与宁王狭路相逢。王惠在宁王军中听人说宁王是第八个王子,而“琴瑟琵琶”头上正好是八个“王”字。
两年后宁王被抓,王惠又是黑夜逃走,慌不择路地赶了几日后,到了浙江乌镇,得蘧公孙相助,获了二百两银子,“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
③ 有部武侠小说,内容九阳一类,人物金玄白,小说名和作者我不知道。
简介
萧瑟小说《霸王神枪》中的主人公, 刚毅、热情、善良。九阳神君沈玉璞、 枪神楚风神、少林大愚禅师、武当铁冠道长、鬼斧欧阳珏的真传。本是一名善良的少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九阳神君沈玉璞及名列武林十大高手的枪神楚风神,少林大愚禅师,武当铁道人,鬼斧欧阳珏的真传。并且有了至少五位未婚妻。身负打败天下第一高手和迎娶至少五位未婚妻的重任。在初出江湖的短短几天内先后成为东瀛忍者的首领,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兄弟, 朝廷的武威侯 ,魔教教主,还找到了所有的未婚妻,武功更是突飞猛进。在别人有意与无意之中卷进了江湖恩怨,朝廷争斗,虽然武功难寻敌手却处处受人算计,虽然天真善良却不能独善其身。在经历了重重惊险之后武功天下第一,富贵甲天下,艳福齐天,逍遥于世。
武功
九阳神功 追风二十九斧,万流归宗手法 龙象功,十八罗汉掌,般若掌 太极剑法,太乙剑法,乱披风剑法,一字慧剑,轻功身法:走天梯 寒梅剑法 守神、追魂、夺命三路枪法 必杀九刀
妻子
齐冰儿——表面上是太湖王之女,实则乃九阳神君沈玉璞和柳月娘之女,生性直爽、可爱,金玄白的妻子之一。 服部玉子——伊贺流的上忍,美丽多智,精擅易容,金玄白的妻子之一。 秋诗凤——雁荡派女侠,美貌娴静,金玄白的妻子之一,外号飞霜女侠。 何玉馥——华山派女侠,个性爽朗,敢爱敢恨,金玄白的妻子之一,外号逸电女侠。 薛婷婷——青城派掌门之女,个性柔弱,美丽清纯,金玄白自幼订亲之妻室。 楚花铃——枪神孙女,个性坚强,美丽大方,金玄白自幼订亲之妻室。 欧阳念珏——鬼斧孙女,狡黠多智,金玄白自幼订亲之妻室。 朱瑄瑄——个性刁蛮之郡主,身为湖广兴献王之女,无法抗拒命运之安排,成为金玄白妻子之一。
师傅
九阳神君沈玉璞,枪神楚风神 ,少林大愚禅师 , 武当铁冠道长 ,鬼斧欧阳珏
希望上面这些能帮到楼主,也希望楼主能给个好分数
④ 金庸第一小说是什么
分类: 人文学科 >> 外国文学
问题描述:
听别人说《天龙八部》是公认金庸小说第二。这里问一下金庸公认第一说是什么?
解析:
金庸于三十一岁时(一九五五年)创作出了第一部武侠小说《
书剑恩仇录》,《越女剑》是最后一部创作于一九七○年。
1955《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反映了金庸想写历史小说的愿望,这是金庸的个人进步,与武侠小说关系不大。
时间上是《书剑恩仇录》
名气和地位上是这样的:
第一:天龙三兄弟
鹿鼎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鹿鼎记,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这三部都是超凡入圣的神品,强要分出个一二三出来,就象要争论天龙三兄弟的武功谁高谁低一样,是可以争个没完没了的(论坛里这类贴子不少,争起来也是饶有趣味的,我当年还是学生的时候也很喜欢比较这类东东,现在已没有这种兴趣了),谁都可以排第一,谁排第一都有道理,谁排第一都当之无愧,为了公平起见,我把三部作品都分别排了个第一,一碗水端平,省得它们三兄弟争吵,伤了和气。
金庸写这三部作品的时候,功力已达登峰造极的境界,文字功夫炉火纯青,挥洒自如,撒豆成兵,飞花摘叶皆能伤人;塑造人物组织故事结构的能力也随心所欲,凡人莫窥其奥妙,鬼神莫蹑其踪影,留下了这三部人间难得几回见的文学作品。这三部作品就象天龙三兄弟的武功各有千秋一样,也分别有自己的特色。鹿鼎记嘻戏笑骂中透悉世情百态,天龙八部波澜壮阔如展现武林史诗的壮丽画卷,笑傲江湖寓意深刻,结构精巧严密得泼水不进。它们必将被供在中华文学殿堂的神位上,受到百世人们的长久瞻仰。
要说一下的是关于天龙八部的结构问题。很多人的评论中都诟病天龙八部的结构松散,田某却一直大大的不以为然。它描述三兄弟的故事时说完一个然后移到另一个,最后再来个大综述难道就是所谓的松散吗?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好汉依次出场,往往是一个人物说完就不见了踪影,到后来再偶尔出现一下,也全无了光彩,那水浒传的结构岂更不是松散到了姥姥家?在田某看来,天龙八部犹如一架波音747客机,尽管体积庞大,零件众多却能各居其位,各有关联,各尽其用,毫无松散零乱。事实上,天龙中故事的明线伏线,主干枝节,千头万绪,一一展开来又收服妥贴,人物的出场及结局收场交代得明确合理,实在是非大师莫办,何来松散之说?对这种指责,用韦小宝的话说就是:“老子不服,大大的不服”
第二:光明左右使---杨逍与向问天
《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
倚天和神雕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就如杨逍与向问天在明教中的位置,排位仅次于教主,武功也比天下顶尖高手略逊半筹而已。(当然田某知道光明右使是范遥,但他对我没什么魅力吸引力,故一脚将他踢开,让光芒万丈的向问天顶上,幸亏明教拆开就是日月教(顺便想起了桃谷六仙将“盟”字拆开为“明血”的典故)两教同本同源本 是一家人,也没什么不妥。)
田某个人比较偏爱《倚天屠龙记》,本来觉得《倚天屠龙记》结构和语言的魅力都不在鹿,笑,天之下,想把它加入三兄弟的行列,但是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不大美丽,兄弟间的手足情刻划略嫌不够催人泪下,故把《倚天》列为田某最佩服三个半中的那半个(又捡任我行的牙慧,毫无创建了,罪过罪过)。事实上,《倚天》中最吸引田某的人物型象不是男女主角,而是明教中傲桀不驯的各位豪杰,谢逊,韦一笑,殷天正等,他们的外号起得恰如其分,各自的出场带有鲜明的性格特色,行事气派极大,令人看了豪气干云,只想拍案浮一大白。这三人再 加上向问天,实在是田某的心头最爱。
《神雕侠侣》写杨过与小龙女浪漫 *** 的爱情故事,已成经典。书的成就是公认的,不用再说。偏激而又热情如火的杨过颇合田某的胃口。他在断肠崖苦侯小龙女一天一夜不至,心如寒冰,行尸走肉般的走到河边影见自己的一夜白头,最后震狮倒虎的激烈长啸后一跃而下万丈深渊,这一大段描写看了令人心悸,行文之成功足已成为教科书,指导后人。《神雕》还塑造了令人喜爱和虚嘘不已的郭襄和程英,也令它加分不少。
第三:《射雕英雄传》-----裘千仞
我愿意用裘千仞来比喻《射雕英雄传》的排名。没错,就是那个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武功还没有达到五绝的水平,因而不敢来参赛的铁掌水上飘,当时的天下第六人。事实上,《射雕英雄传》的排位也是排在以上五部小说之后的第六名。
《射雕英雄传》是奠定金庸武侠大宗师的里程碑之作,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具体成就。虽然是最广受群众欢迎的金作之一,但从小说层面分析,无论是在结构语言人物深度等方面,它的成就都逊了上面五部一筹。金庸在后记里也说了:“《射雕》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狡狯,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的特征,但不免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大概由于人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所以《射雕》比较得到欢迎”
“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正说明了《射雕》的不足之处,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庞礴大气,它比不上上面五部;过于简单的忠*分明的脸普式人物形象和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更削弱作品的深度和耐读性。除了主角,它的二线人物中也没有出现例如慕容复,阿紫,灭绝师太,谢逊,延庆太子等好坏参半,内心世界复杂,让人又恨又爱,可叹可悯,不能以简单道德观念来划分的角色。因此,《射雕》可称一流,经典,但称不上伟大。
在田某最不佩服的三部半中,它排首位,相当于左冷禅的位置,其实也不低了。(糟糕糟糕,又捡任我行的牙慧了----咦,我为什么说又?!!!
第四:白马啸西风
紧张热闹的故事情节,神奇莫测的武功招数在这里都找不着了,也不必要了。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的惆怅,夜半天铃鸟美妙的歌声,漫天的黄沙,骑在白马上满怀心事的美丽 *** 姑娘,让我们久久叹息。
这是一首武侠散文诗,象情人的一颗泪珠,晶莹剔透,滴在舌尖,尝到了淡淡的咸味和哀伤。
在短篇武侠中白马独树一帜,理应得到较高的位置。
第五:大珠小珠落玉盘
《飞狐外传》《连城决》《侠客行》
《碧血剑》《雪山飞狐》《鸳鸯刀》《越女剑》
太多了,要一一写来非把老子累死不可。又没有稿费,田某就学一下胡一刀夫人“偷一下懒,不挨这十八年的苦了”当然不会学她抹脖子的----------有心情再说吧
免费送些形容词给它们了事:
情节紧张,环环相扣,悬念迭出,摄人心魄,风情万般,满纸兰香。
第六:黑虎掏心的市井武师
《书剑恩仇录》
平庸的书名----《恩仇录》,感觉就象民国时期旧派的武侠小说的味道,不喜欢。
平庸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和故事情节---------落了俗套的能文能武白马王子般的男主角陈家洛,美丽如仙女,天真状得智力如 *** 般的香香公主,令人感觉就象看琼瑶奶奶的爱情小说,头皮发麻,身上起鸡皮,一阵阵发冷。小说也是根据民间故事基础上发挥的,还没自立门户成大家,不吸引。
平庸的武功招数----------还没出现后来那种神乎其神,带有传统中国文化神韵,有电影画面质感,令人长时间目瞪口呆的“六脉神剑”,“乾坤大挪移”,“凌波微步”等武打招数,还停留在“黑虎掏心”,“老树盘根”等没有新意的水准,令人呵欠连连。陈家洛的看家本领也不过叫“百花错拳”,俗不可耐。
当然这些贬义词不过是和金庸自己的小说相比才用的上的,和其他作家作品相比,仍是好作品。
这本小说十多年前读完后,再没兴趣读第二遍,最多也是跳读了一些精彩篇章,随即打入冷宫,已有十多年没幸临她矣
⑤ 悬赏!求看了让人大呼过瘾的武侠小说,神化修真亦可!
凤哥的《昆仑》《沧海》不错。
其它的还有几部不错,我只看过一点名字忘记了。
可去天涯论坛的仗剑天涯版块找找
⑥ 。求好看的古代武侠言情小说。
1.武侠言情当然强推 沧月。
沧月的武侠小说文笔华丽,背景恢弘,感情深刻,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武侠言情了。爱情,亲情,友情还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丑恶的或者美好的交织在一起,看完后会很纠结。
沧月就是织梦者。她的书每一本都很有特色。
强推《血薇》《护花铃》《七夜雪》(这是成名作,超赞)!!!
听雪楼系列
鼎剑阁系列
云荒系列
其它:
1.《花镜》
2.《飞天》(含《星坠》)
3.《夜船吹笛雨潇潇》(含《曼青》、《幻世》)
4.《沧海》(含《雪满天山》、《夕颜》、《乱世》)
5.《星空》
6.《风玫瑰》
2.接着推荐 倾冷月
她的 且试天下 很出色。最后一句:且视天下如草芥,携手同游笑天家。很让人感动地说。男女主角都是惊才绝艳的人物。
这是该作者代表作了。
3.再推荐金庸的《白马啸西风》。这本书很有名的说,金庸最好的书了。
4.藤萍的 九功舞系列不可错过!!! 香初上舞 是其中最好的,但是这是相对而言的,这一系列都很好!!好像有评价大意是说藤大“主角的缺陷也完美”。非常贴切!
5.不知道桐华的算不算。 《云中歌》《大漠谣》即使不算武侠也不应该错过。强大的历史背景,恢弘的感情史诗。看得人能感觉 置身其中!
6.月上重火 非常不错,晋江言情第一。天籁纸鸢是我很喜欢的作者,她的耽美也很好,全能纸。
7.柳暗花溟 《神仙也有江湖》《异世淘宝女王》 不错!
不记得了。
其实耽美界也是能文辈出。言情看腻了可以尝试的说。推荐几个先
武侠:
小谢 《盗亦有道之九龙杯》 《盗亦有道之照夜白》
天籁纸鸢 《花容天下》 《天籁纸鸢》 (她最好的是《风流》)
陈小菜 《大劈棺》 《一刀春色》 不记得了
希望满意。
⑦ 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古龙,在他的笔下都写过那些人物
古龙作品众多,人物及关系也是极其复杂的,全部人物就不能赘述,主要人物可以列举。
主要人物:
1.裴珏2.谢铿3.南宫平4.梅吟雪5.吕南人6.芮玮7.展白8.方宝玉9.胡不愁10.小公主11.水天姬12.展梦白13.铁中棠14.云铮15.朱藻16.水灵光17.温黛黛18.沈浪19.熊猫儿20.金无望21.王怜花22.快活王23.朱七七24.白飞飞25.俞佩玉26.红莲花27.朱泪儿28.江小鱼29.花无缺30.燕南天31.苏樱32.铁心兰33.张菁34.慕容九35.楚留香36.胡铁花37.姬冰雁38.中原一点红39.无花40.原随云41.苏李宋42.华真真43.张洁洁44.李寻欢45.阿飞46.上官金虹47.荆无命48.郭嵩阳49.孙小红50.林诗音51.郭大路52.王动53.林太平54.燕七55.红娘子56.杨凡57.秦歌58.田思思59.田心60.萧石逸61.连城璧62.风四娘63.沈壁君64.孟星魂65.老伯66.小蝶67.高老大68.叶开69.丁灵琳70.上官仙儿71.白玉京72.高立73.双双74.段玉75.华华凤76.萧少英77.丁喜78.傅红雪79.公子羽80.燕南飞81.明月心82.柳长街 83.龙五84.小雷85.纤纤86.谢晓峰87.燕十三88.铁开诚89.陆小凤90.花满楼91.西门吹雪92.司空摘星93.老实和尚94.小马95.王风96.赵无忌97.上官刃98.小雷99.卫凤娘100.上官怜怜101.小方102.李坏103.马如龙104.杨铮105.吕素文106.高渐飞107.元宝108.卜鹰
主要作品:
《铁血传奇》又名《楚留香传奇》、《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借尸还魂》、《蝙蝠传奇》、《挑花传奇》、《新月传奇》、《午夜兰花》——这是专写楚留香这个人物的。
《陆小凤传奇》、《绣花大盗》、《决战前后》、《银钩赌坊》、《幽灵山庄》、《凤舞九天》、《剑神一笑》——是专写陆小凤这个人物的。
《风云第一刀》又称《多情剑客无情剑》、《九月鹰飞》、《天涯·明月·刀》、《边城浪子》、《飞刀,又见飞刀》、《风铃中的刀声》(结尾由于东楼代笔)——这是写李寻欢、傅红血和叶开等人的。
《长生剑》、《碧玉刀》、《孔雀翎》、《多情环》、《霸王枪》、《离别钩》、《拳头》——这是写七种武器这个系列。
还有《绝代双骄》、《萧十一郎》、《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等。
《白玉老虎》、《大地飞鹰》、《大人物》、《三少爷的剑》、《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英雄无泪》、《碧血洗银枪》、《剑·花·烟雨·江南》等。
《苍穹神剑》、《湘妃剑》、《浣花洗剑录》、《情人剑》、《剑客行》等。
⑧ 写一篇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令狐冲,令狐冲有着隐逸出世的淡然性格,好喝酒、好结交朋友。然而在这个惨烈江湖,在一片追名逐利中,他显得太不符合生存规则。他对岳不群的师徒之情,对小师妹的爱慕之情,对武林同道的忠诚之情,被现实一一击碎。那里他最信任的人,却伤他最深。可是,他还是倔强地拒绝世俗,拒绝适应游戏的潜规则,就像出于淤泥的莲花,为了守住一份灵魂的洁净,挣扎于尔虞我诈的江湖,不惜与众多教派对抗。
令狐冲终究没能被江湖同化,而他也无力改变整个江湖。他是寂寞的。他所珍视的真挚感情,坚守的原则,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工具或棋子。拥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只能背负着世人的误解。孤独地行走在江湖。
而那些在江湖中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是深谙游戏规则的“高手”。左冷禅功于心计,为了当上武林盟主,统一五岳剑派,极尽心智,然而最终还是败给岳不群。“伪君子”的确比“真小人”更可怕,而这个江湖,又有太多伪善的面具。盟主之争,折射出整个江湖暗潮涌动。
是选择轰轰烈烈地闯荡,还是选择风轻云淡地推出?经历过滚滚红尘,经历几度浮沉,令狐冲也可以矢着释然。一曲琴萧合奏,此生笑傲江湖。或许,不仅仅是总结了他身在江湖时的成就,更是指他隐退之后,那种穿越江湖,超越淡薄的境界。下半生,只要有好酒,有盈盈,有知己相伴,便是他的幸福。
那个……这是我原来找的啦,只有这一点儿,不要介意啊,不过意味很深,可以参考一下,不好意思不能没能找到完整的。
⑨ 关于武侠小说
那就是著名的神州剑气升海上了。发不全,楼主去播客里看
简述台港武侠小说的兴起、沿革与出版
一、追本溯源,一脉相承
编印“台港新派武侠小说精品大展”系列丛书,是中国文坛的大事,也是盛事。
受命主编这套书,是荣幸,也是责任。带着喜悦,也带着惶恐,说明一下我的想法
和做
法。
“小说”,在过去被视作“雕虫小技”的“道”,而“武侠小说”就更是“小道中
的小
道”了。由于时代的改变,今天的武侠小说已有了它一定的地位。
香港、台湾、大陆乃至海外,有相当多的学者、专家们像“治学”、“治史”一样
庄严
地在研究它。他们中有人以西方的文艺理论、文艺心理、美学来剖析、批评它;有人则
像金
圣叹批“才子书”那样来解读它。
我是一个主编报纸副刊近三十年的新闻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负责替读者“找好稿
子、
好作品”。我国有句俗话:“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调。”看了三十年的稿
,多
多少少会看“门道”了,在这套系列丛书的“导读”里,我没有什么“高深”和“高明
”的
学问和卓见,只是如何找出“热闹”和“门道”来与读者共享。
这套“台港新派武侠小说精品大展”标榜的是“新”。
“新”,必然是由“旧”孕育、蜕化而来。武侠小说自然也不能例外。换“新”就
不能
弃“旧”。综合学者、专家的考据,为武侠小说清理出一支简略的“话系”:
它应当是起源于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历经唐人传奇、宋人评话、清人侠义与公
案说
部,降至民国,有海上漱石生、平江不肖生及赵焕亭等人辈出,并逐渐发扬光大,武侠
小说
于焉成型,并成为大众文学的主流。
到了三、四十年代,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等北派诸大家与南
方的
顾明道、姚民哀、文公直等崛起武林,开家立派,奠定了武林霸业。
到了一九四九年,近三百万军民涌入台湾,数十万人涌进弹丸小岛的香港。这批万
里投
荒的游子,在客乡草建家园,生活虽日趋安定,但精神食量仍极贫乏,于是,一些藏在
箱
底、渡海而来的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等,就被人当做奇货般的搜求出来,加以翻印出售
。
一时台、港两地的书摊以及刚兴起的小说出租店都摆满这些翻印版本的武侠小说。
这批
寄旅天涯的游子,就全靠这些侠义恩仇、才子佳人的故事,来排遣那满怀乡思、无尽离
愁。
随后有一段时用,台湾当局为了“安内”、为了防止“思乡毒素”影响“民心士气
”,
在戒严法令下,对凡属身在大陆的作家的作品,一律予以查禁;稍后,连香港版的新旧
小
说,也在“暴雨专案”之下遭到全面封杀。
台湾的武侠文坛,正因为有那些新、旧版本的“以身为道”,像浴火历劫重生的凤
凰,
像虫蛹蜕化成的彩蝶,像蚕蛹的破茧而出,孕育出延续的种子,为台湾武侠小说缔造出
以后
灿烂、鼎盛的新机和黄金岁月。
二、兴起。数台、港英雄霸主
到了一九五二年,台湾局面趋于稳定。政府当局实施地方自治,提高民权,开始重
视新
闻舆论;民营报纸也在此时相继问世。
民营报纸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首须充实内容,而竞争最具威力的利器就是副刊
,于
是,《大华晚报》第一家刊出了郎红浣的长篇武侠小说《古瑟哀弦》,开了风气之先。
新闻、出版较为开放的香港,也于一九五五年前后,升起两道冲霄剑气,那就是梁
羽生
和金庸两位先生的崛起武林。
当时,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连载于香港《大公报》,行后,《新晚报》刊出金
庸的
《书剑恩仇录》。由于反应奇佳,其他报刊群起效尤,纷纷寻访“武林高手”。原本服
务文
化界的如张梦还、牟松庭、倪匡等人,立即弃文从“武”,先后纷骑策马,跃上武侠文
坛。
此时台湾《大华晚报》上郎红浣的三代英雄故事,才不过写到第二代。
在此期间,同属民营的《自立晚报》和《民族晚报》,虽曾连载过太瘦生、龙井天
等人
的武侠小说,唯时有时辍,自难与郎先生论剑争雄。
一九五七年,台湾又崛起两位武侠名家。一位是伴霞楼主,他以《八荒英雄传》及
《紫
府迷踪》雄据《联合报》副刊。另一位就是名满海内外的卧龙生。
卧龙生,本名牛鹤亭,河南人。河南为中华文化发祥之地;豫省流行的河南梆子,
以其
特有的民俗色彩,不但通俗,更蕴藏了丰富的民族幽默。卧龙生少小离家,未能接受完
整的
教育,但他能在梆子戏、大鼓书以及《彭公案》、《七侠五义》等侠义小说里汲取到精
华,
加上他得天独厚的才情,从军中退役后,蛰居台中时,为玉书出版社试写了第一部小说
《惊
虹一剑震江猢》。
哪知“牛”刀小试即“名动江湖”,于是《风尘侠隐》很快便在台中《民声日报》
与读
者见面。
挟《惊虹》、《侠隐》的声威北上,一九五八年他又以《飞燕惊龙》一书进据《大
华晚
报》副刊,与郎红浣先生“老少双侠”平分天下。
此时,诸葛青云、司马翎也应运并出,双双跃马挥戈,逐鹿争鼎。
诸葛青云出身将门,幼时随父戎马天涯,今日燕赵,明天苏杭,年未及冠,游屐已
遍及
大半个中国,加以博闻强记,对还珠楼生更是心仪私淑,是以他的小说走的完全是还珠
的路
子,其后虽思突破,却终未能跳出还珠掌心。
是时,他正以《一剑光寒十四州》在《征信新闻报》副刊图霸王业。
司马翎,又署吴楼居士,也是一位出身将门的少年侠士,此时正负笈政治大学,并
以
《关洛风云录》一书雄峙《民族晚报》,也有待机主盟武林的雄图。
这三位便是当时武侠小说界誉称的“三剑客”;加上已享盛名的伴霞楼主,合称“
四霸
天”。
这誉满台、港的四支健笔,在名编辑王潜石的擘划下,合办了台湾第一本大型武侠
杂志
《艺与文》。只可惜世事瞬变,不久,这本独一无二的武侠杂志,就因伴霞楼主一剑下
香江
而风流云散。
三、黄金岁月
台湾的《艺与文》停刊不久,一九五九年,香港却出现了两本武侠杂志。一本是《
武侠
小说周报》,另一本便是寿命最长、至今仍在发行的《武侠世界》。
《武侠世界》是以“广派”作家蹄风、金锋、江一明等为台柱,《武侠小说周报》
则由
张梦还挂帅。
是时的梁羽生正在埋首创作他的《七剑下天山》,而金庸也正以《射雕英雄传》力
拼张
梦还的《沉剑飞龙记》,“战况”之激烈,被传播界称之为“龙雕之战”。
由于武侠小说广受欢迎,报纸发行量大增。报老板自然财源滚滚,大发利市。
金庸真不愧是天纵英才,他聪明绝顶,一看香港行情,自不甘为人作嫁,遂于一九
六○
年毅然创办《明报》。次年又创办了香港第三本武侠杂志——《武侠与历史》。
香港出版业中原本一枝独秀的伟青出版社也因“武林”、“三育”的继起,形成三
足鼎
立的局面。
在这三数年中,台湾虽没有出现过任何武侠杂志,但出版武侠小说的出版社,却先
后成
立了几十家,而小说出租店更蓬勃发展到三千余家。
台湾这种畸型的发展,完全由于市场大量的需要。
此期间,台湾的报纸,家家竞载武侠小说。几位当代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司
马
翎,每人每天至少有两篇小说在报刊连载;卧龙生全盛期有四五篇。他们不但收入丰厚
,而
且“社会地位”也身价百倍。
流风所至,引得各行各业的人士,个个摩拳擦掌,拍刀跃马,想闯进武侠天地碰碰
运
气。
这不仅是武林的战国时代,也正是武侠小说所仅见的一段黄金岁月,而台湾武侠文
坛在
这风云际会的盛时,的确也人才辈出。
原有的名家,除郎红浣先生因年高退出江湖、颐养天年,伴霞楼主远走香江、侠踪
杳杳
外,卧龙生的《玉钗盟》、《无名萧》、《降雪玄霜》、《素手劫》、《风雨燕归来》
等,
都在这时期完成。
司马翎也写出了《挂剑还情记》、《八表雄风》、《剑神传》等名著。诸葛青云的
《紫
电青霜》、《夺魂旗》、《折剑为盟》、《玉女黄衫》、《半剑一铃》等,也陆续问世
。
其他如柳残阳的《玉面修罗》、东方玉的《北山惊龙》、武陵樵子的《十年孤剑沧
海
盟》、南湘野叟的《碧血丹心》、丁剑霞的《八方风雨会中州》、独抱楼主的《碧玉弓
》、
萧逸的《铁雁霜翎》、古如风的《古佛心灯》、慕容美的《英雄泪》、秦红的《无双剑
》、
孙玉鑫的《万里云罗一雁飞》、墨余生的《海天情侣》、上官鼎的《烽原豪侠传》、陆
鱼的
《少年行》、高庸的《天龙卷》等等,都是脍炙人口、名噪一时的作品。
这时,古龙已侠影初现。他早期的作品《孤星剑》、《剑毒梅香》、《游侠录》等
也都
在此一时期完成。
至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间,台湾武侠文坛又亮起三道星光——
易容,因替卧龙生续完《天香飙》,并完成第一部署名“易容”的处女作《血海行
舟》,立时名扬武林,又继续写出《王者之剑》、《大侠魂》、《河岳点将录》。虽然
就此
封剑,但这几部佳作至今仍畅销不衰。
另一位是接写诸葛青云《血掌龙幡》一炮而红的独孤红。他因此而自立门户,先后
写出
《雍乾飞龙传》、《大明英烈传》、《满江红》、《丹心录》、《玉翎雕》等名篇,而
跻身
名家行列。
再一位也是以接写诸葛青云《江湖夜雨十年灯》而震撼武林的司马紫烟。他连笔名
都和
诸葛青云成了有趣的对偶。
司马紫烟著作甚丰,其中三部尤其出色。第一部就是代诸葛执笔的《江湖夜雨十年
灯》;第二部是《圆月弯刀》,却又早成了古龙名下的作品(古龙定书名,并写了前十
章,
稿约太多,无暇继续,即请司马紫烟续完,最后仍由古龙修改定稿,著作权属于古龙)
;第
三部是在《大华晚报》连载长达五年、一百五十万字的《紫玉钗》。此书在汉麟出版社
出版
时,分成了《上林春》、《长干行》、《玉钗寒》三大部,虽然书名典雅,并精心排印
,却
“叫好不叫座”,因为读者不承认它是武侠小说,只承认它是“历史小说”。
这一段繁华锦锈的黄金岁月,维持了五年之久。所谓“盛极必衰”。当时的台湾,
有不
少政治迷信、政治禁忌。一些无聊的官僚、政客,对武侠小说、电视剧、京剧,制订了
不少
无聊的框框,包括:不能骂“老不死”、不能谈“剪除贪官污吏”、不能提“朝代兴亡
”、
不能“引起思家、思乡”等。像京剧的《如王别姬》、《四郎探母》就是这样被禁演的
。
这时,武侠小说里的侠客,既无贪官可除,当然毋庸“替天行道”,只好一个个去
找
“秘笈”、挖“宝藏”了。
所以,台湾武侠小说被人诟病为“武而不侠”,实在其来有自。
这些无聊的框框,当然也扼杀了武侠小说的生机。
四、古龙之前无“新派”
天下事没有一成不变的。近年来,因武侠小说已受到一定的肯定,遂有了“新派”
之
说。
许多论者咸认为金庸、梁羽生二位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
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我敬佩金、梁二位的成就,但那只是“变”而不能算“新
”。
这就像传一详。《诗》三百篇是诗,到了“太康体”、“元嘉体”还是诗,再到了“徐
庚
体”、“齐梁诗”、“玉台体”、“元和体”、“长庆体”、“西昆体”,它还是诗。
对这
些,学者、论者仅能将千年以来的诗区分为“古诗”、“近体诗”或“今体诗”,而不
敢称
它是“新诗”。只是到了“五四”,胡适之、徐志摩出,他们的诗才算是“新”诗。
同理,武侠小说只有到了古龙才算是“新”,才堪称之为“新派”。也正因为古龙
的
“脱胎换骨”、“重临江湖”,才又为武侠小说缔造出另一高峰。
古龙,仿佛他天生就是个浪子。有家,却享受不到家的温馨;喜好西洋文学,环境
又使
他无法在“淡江英专”深造下去。自动休学后,就仗着一支代剑的笔,闯荡江湖,四海
为
家。
一九六○年前后,他曾和如日中天的“三剑客”订交,过从甚密。但卧龙的枭雄、
诸葛
的霸气、司马的深沉,使他感受到“三大”的压力,也使他悟出要想和“三大”并驾齐
驱、
一较身手,就必须求变、求新的道理。
于是,他伴着一位具“田园美质”的小家碧玉,远避尘嚣,在一处青山碧水的小镇
,过
着半隐的生活。
浪子和田园,是无法谐和的色调。不到三年,他就痛苦地离开了小镇,也挥别了那
位相
伴三年的“她”,带着无边的迷惘与落寞,重又投入浩瀚江湖。
三年的山林生涯,对他的创作确有相当大的启迪。《绝代双骄》和《楚留香传奇》
中的
《血海飘香》都是在重入江湖后完成的。
这两部作品问世后,古龙的名气越来越大,钞票越来越多,交游也越来越广。
相识满天下,古龙身边没有断过朋友,但知己又有几人?
秦楼舞榭,千金买笑,依红偎翠,名剑风流。古龙身边从未断过女人,然而,他究
竟真
爱过谁?谁又真爱过他?酒醒人散后,依然是一片寂寞,无边萧瑟。
这些悲、欢、离、合,点缀了他的浪子生涯,也走进了他的小说。
于是,他写出了《风云第一刀》。上半部一九六八年连载于香港《武侠世界》,下
部易
名《铁胆大侠魂)连载于一九六九年创刊的香港第四本武侠杂志——《武侠春秋》,一
九六
○年出单行本时将上下部两部合并,改名为《多情到客无情剑》。(此名虽有诗意,但
将第
一主角“小李飞刀”换成“剑客”却不够妥当,故上海学林出版社将其恢复原名。)
此时,香港梁羽生的巅峰之作《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以及《云海玉弓缘
》均
已完成。金庸的《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果真是笑傲江湖,睥视武林,严然有主盟
武林
天下的雄姿。
而张梦还却于此时退出武林去做专业骑师,牟松庭也因故退隐,蹄风移居加拿大,
那
“天下第一快笔”的倪匡忽然兴趣大变,改写起现代动作和科幻小说。
香港武侠文坛的“青黄不接”,只有靠台湾作家的供稿,古龙当然成了第一人选。
就在这一年,他携带一位“东洋美女”搬进了台北市牯岭街的“三福公寓”,过着
神仙
美眷般的生活。这段日子,是古龙一生最快乐、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
为了静静品尝、享受这在美好的生活,古龙屏绝了那些交游,但有三个人是仅有的
例
外:一个是“新派”武侠名家高庸,一个是曾多次为各武侠名家捉刀、号称“天下第一
枪
手”的于东楼,还有一个便是正以科幻小说享誉香港的倪匡。
在“三福”这段幸福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和高庸、于东楼同进同出,一起谈故事、
写
稿,夜晚则一起去喝酒。他那几部名著如《风云第一刀》,《萧十一郎》,《流星·蝴
蝶·
剑》,《欢乐英雄》,《天涯·明月·刀》,《大人物》,《惊魂六记》第一部的《血
鹦
鹉》,《江湖人》第一部的《三少爷的剑》,《楚留香传奇》续集的《鬼恋传奇》、《
蝙蝠
传奇》、《桃花传奇》、《七种武器》的前五部《长生剑》、《碧玉刀》、《孔雀翎》
、
《多情环》、《霸王枪》,还有金庸亲自向他约稿的《陆小风传奇》等等,几乎都是在
这里
完稿的。
“三福公寓”似乎是块“福”地,古龙就在这里不知不觉中已登上“新派”掌门人
的宝
座。高庸也因写《纸刀》和《祸水双侣》等佳作,而逐渐受到电视界的重视,终于成了
台湾
最负盛名的编剧人之一;而于东楼也在此时创办了汉麟出版社,社址就在“三福公寓”
楼
下。
一九七二年,古龙离开了那位日本美女,又开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香港的武侠小说业,此时受到电视台纷纷抢拍武侠剧的影响,市场一蹶不振。金庸
写完
《鹿鼎记》之后,将《明报》副刊的地盘让给了古龙,宣告封笔。香江的武林天下,靠
梁羽
生一人就独木难支了。
台湾武侠小说业也因日本漫画(动画片)和武侠片的涌进,生意一落千丈,无复当
年盛
况。
尽管古龙魅力十足,但他的作品越来越少,自然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几位成名的作家,为了生存,也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纷纷改变风格,竞相仿效古
龙,
希望写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在此风尚下,司马翎的《玉钩斜》、《飞羽天关》,慕容美的《烛影摇红》、《天
煞
星》,柳残阳的《枭中雄》、《拂晓刺杀》、《明月不再》等也风光一时。
“新派”统一了武林,古龙当然成了实至名归的“武林至尊”。(按:OK!至尊武侠扫
校)
正所谓“誉,谤亦随之”,此时有人批评古龙武功招式写得太少,不像武侠小说。
陈晓
林先生在他的《奇与正》一文中就说过:“武侠小说发展到古龙时,已经没有办法用武
功或
招式来讨好、吸引读者,因为读者所要看的武侠小说内涵,恐怕不再是一招一式的问题
。”
也有人说古龙缺乏“旧的学养”,少了诗情画意的味道。
也有人批评他行文和排列的方式。
但我却认为,这些地方正是他的“变”和“新”的所在。在此试举《风云第一刀》
第四
十五章《千钧一发》中的一段:
他也希望郭嵩阳还没有遇到荆无命和上官金虹。
他只希望自己现在赶去还不太迟。
现在的确还不太迟。
秋日仍未落到山后,泉水在阳光里闪烁如金。
金黄色的泉水中,忽然飘来一片枫叶。接着是
两片,三片,七片,八片……无数片。
枫叶红如血,泉水也被染红了。
秋尚未残,枫叶怎会凋落?
这种写法,已冶情景于化境。你能说他没有“诗意”吗?
这样的排列,又有什么不好?
而除了古龙,谁有如此匠心妙笔?谁又作过如此的尝试?
五、武侠风云似乎落幕了。
一九七三年,台湾武侠出版业似乎沉入谷底;原本三千多家武侠小说出租店,剩下
的不
到一半,且多半改以出租漫画和娃娃书为主。
武侠出版业的“龙头”真善美出版社改印“仙道丛书”,春秋出版社正计划移民美
国,
“海光”、“新台”早已先后转行,“大美”、”四维”、“明祥”和“新生”,都因
老板
去世而停业,仅剩下“光大”、“南琪”等支撑残局。
香港的《武侠小说周报》、《武侠与历史》早已停刊,《武侠世界》和《武侠春秋
》也
全赖台湾作家的作品才得以支撑。
至于专出武侠书的那几家出版社,早已转了方向,唯有《武侠世界》所属的环球图
书公
司和《武侠春秋》所属的鹤鸣出版公司还偶尔将杂志上刊用的名著,集印出一些单行本
,其
他如“毅力”等出版社,只能靠翻印台湾的作品苟延残喘。
在此期间,古龙的名著如《风云第一刀》、《流星·蝴蝶·剑》、《萧十一郎》、
《楚
留香传奇》和《陆小凤》等,都被香港邵氏影业公司以大手笔的气魂一一拍成电影,台
、港
两地的电视台也把他的小说抢拍成连续剧。一时街头巷尾所看到的都是他的电影海报,
听到
的都是影、视中的主题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古龙旋风。”
汉麟出版社和桂冠出版社送乘机把古龙的小说改变版式精版精印,大受欢迎,为市
场掀
起再一次高潮。为了配合这种版本,租书店不得不改制书架。过去不屑销售武侠小说的
各大
书局,甚至连铁路、公路车站的小卖部和机场的书廊都争相销售。这实在是武侠小说式
微中
的异数。
风气一开,也带动了武侠小说版本的革新。
“汉麟”一战成功,创下辉煌成果。武侠名家继古龙之后,卧龙生、柳残阳、独孤
红、
慕容美、司马紫烟、秦红等尽归“汉鳞”旗下,大有一统武林之势。
只是这些名家大多已过中年,创作力日衰,武侠文坛隐呈欲振乏力的倾向,就在此
际,
幸有新星温瑞安之崛起。
温瑞安正值英年,笔疾如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连续推出了《神州奇侠》
、
《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系列作品。
一九八一年他因“政治”问题被迫离台,去香港另闯天下。一九八二年后,他除了
续写
《神州奇侠》、《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等系列作品外,又创出“神相李布衣”
和
“七大寇”系列,开始创出“后武侠时代”这个名词。
姑不论“后武侠时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武侠,也不知他能否像金庸、古龙一样
创造
一个更新的武侠时代,但他勇于求变、求新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许和鼓励的。
这时,香港除了温瑞安之外,以接写古龙《惊魂六记》脱颖而出的黄鹰(本名王明
)也
日渐走红,他仿效古龙手法,写出了《天蚕变》、《名剑》、《大侠沈胜衣》等故事;
青年
作家龙乘风(本名陈剑光)也摹仿古龙笔法,写出以龙城璧为主角的《快刀浪子》系列
小
说,均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
台湾再度绽放的“武侠美景”,转眼就又凋谢,古龙和梅宝珠女士结婚,但婚姻生
活并
没有给他带来创作灵感,这个浪子的酒反而越喝越多,体能也越来越差,稿子也越写越
少。
而汉麟出版社也把发行的权利和义务转给了以发行见长的万盛出版公司。于东楼放
下
“铁算盘”。也没有拿起笔,却一袭征衫、云游四海去了。
一九八七年,古龙再做新郎,与第二位太太于秀玲女士结婚,不久便英年遽逝,结
束了
短短四十八年、却多采多姿而又残破、寂寞的一生。
慕容美、司马翎、孙玉鑫、司马紫烟也相继谢世。台湾武侠的黄金岁月、风云时代
,似
乎已开始落幕了。
六、江河万古,仁侠千秋
在蒙蒙阴霾中,香港武侠电影再度兴起,卧龙生受邀重新修订《仙鹤神针》,是名
《新
仙鹤神针》;“逃禅”的于东楼也在友好的鼓舞下,重新拿起那支沉重的笔,一九八八
至一
九九三年,他先后完成了《铁剑流星》、《魔手飞环》(《碧血黄金》系列作)、《短
刀
行》和《侠者》。
他的作品故事明快,用笔简洁,写英雄不神化,写红颜各具风情,较赤裸裸的古龙
更含
蕴有致。
在一片凋零中,于东楼重返江湖,而开始创作他自己的武侠小说,他能不能人力回
天、
挽此武林浩劫?谁也不敢保证。但“继往开来”的事总是需要人来做,有人做才有希望
,武
侠小说也一样。
同时,我坚信:世上只要有人类,就会有纷争和恩怨;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恻隐和
同
情。
恻隐就是“仁”,同情就是“侠”。
江河万古不灭,仁侠也必与人类永存天地;而彰显、歌颂仁、侠精神的武侠小说,
也当
然会日新又新,万古长存,永远不致成为“走进历史”的历史名词。
⑩ 你知道的武侠小说中最好听的武功名称是什么
大威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