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和网络小说一样吗
❶ 网络文学能不能算是文学
文学是什么?文学包罗万象,她既是天地万物的深情描绘,又是人类心灵深处的细微体验。但是看网上文学大多数都是比较平庸的。
至于网络小说名字和主题,也都带有很大随意性。网络小说名字一般强调霸气、跟风、易懂,至于与主题的联系倒也是其次了。而网络小说主题的表达也不是事先计划好的,甚至很多作者网络小说都开了,自己想表达什么主题都不知道,也只是随着网络小说什么时候结尾,好赖出个主题,体现在结尾人物命运中,断更之后也就更谈不上主题了。所以网络文学不能算是文学。
❷ 什么是网络文学
首先,还是先说一下我对网络文学的认识。我个人认为网络文学是一种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上发布、传播并获得回应的文学存在形式,至于这种形式的合理性、自足性,乃至于人们所议论的独立性、革命性,都有待于时间的证明。这是我自己的看法,与它自己是什么无干。在激烈然而混沌的争论中,网络文学作为一种面目模糊的文学样式产生了,但它的定义——它的出生证尚在办理之中。
我对这个东西有几种戏说。
一、平民文学
——突然来了一个机会,空空的没有目的……机会到底是什么,一时还不太清楚,而行动已经雷厉风行而且严肃。
——《投机分子》
一种在网络上的表达机会进而也是一种在其他媒体上发言的机会突然降临,与在心头弥漫已久的倾诉欲望一拍即合,就产生了这个概念不清的网络文学。尽管如此,网络文学的迅速蔓延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个网络与文学的私生子长得很快,但大家却不知道它要长成什么样子。基于目前泥沙俱下、来势汹汹的蔓延态势,实际上否定了在当下立即给出网络文学合适定义的可能性。我仍然倾向于网络文学是一种文学试点或试验的看法。它的首要特征就是,网络给了文学一个相对自由宽容的生存空间,平民话语终于有机会同高贵、陈腐、故作姿态、臃肿、媚雅、世袭、小圈子等等话语并行,在网络媒体上至少有希望打个平手,我从点击数和跟帖数上看到了这个趋势,并且体会到了:网络就是群众路线,网络文学至少在机会均等上创造了文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演我们的欲望”。
但在另一个方面,多态生存的现状中,网络文学又给写作和阅读提出了一个难题,它增加了选择、判别和价值评估的难度,尽管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可的精品和垃圾,而且从大的趋势上来说,垃圾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多于精品,平民化的写作和阅读面对着空前高涨的网络创作、发布量,必然会产生因重复、淹没、遭遇伪劣产品、判断迷失等等而导致的精力、时间、注意力的浪费,这个冲突虽然在传统文学中也有所体现,但网络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那么,谁又有资格来遴选、导向、解惑?
二、涂鸦文学
——打不开天,也穿不过地,自由不过不是监狱。——《这儿的空间》
既然有了近乎无边的发言自由,有表达欲望的人怎么会沉默?只不过自由是一回事,水平是一回事。当然,很多人认为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改变了文学的游戏规则,把价值从深度和沉重中解救出来,创造了新的游戏规则,把目光投向了个体、内省、个体和外界的联系等等。不过,基于自由的缘故,我还是照自己的思路戏说下去。我还是把文学和日记、时尚版文字等作了小小的区分。文学在“深度模式”约束下代表了通向思想、人性、人的价值、终极意义之类崇高、深奥的范畴的路径,即使在解构之后,也仍然对结构技巧、对极致体验的描摹、文字氛围的把握乃至文体创新的可能性的探求等等推敲再三,细细把玩。但网络时代向世人证明,言论、出版自由又向前进了一大步,文学当然也更自由了。于是乎继八十年代之后,又一个文学春天来临,不同的是当初是诗歌和诗社运动,现在是网络白话文和文学网站运动(所以咆哮兄来信说“运动了”的时候,我兴奋了一下,八十年代的诗歌我们只看见了背影,而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文学可以让我们迎面地从头再来)。从言说权力的获得来讲,网络文学更类似于一种涂鸦文化和街头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显然有着高于御用和听命文学的价值。涂鸦就是自由、情绪化、即兴式的表达,没有什么约束,这同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很契合,BBS上的自由自在对写手来说是空前的。随意性、情绪化既产生快感,也表达了自由真实的想法,为文学回到诚实和天真上来创造了条件。随心所欲是网络文学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但它自身的自律能力又决定着它的生命力和价值。在获得了某种权力之后,只有很少的人会完全因为自律而不滥用它。比如我现在,也许就在滥用网络赋予我的一点发言权。我个人认为网络文学不应该是小女人散文(请主动去掉其中的男权主义意味,我是指其中的鸡毛蒜皮味和惺惺作态)或者电台的午夜电话诉衷肠节目的网络翻版。网络除了给文学以表达的权力之外,并没有附加上堕落的权力。你可以在网络上发言,因发言和宣泄而快乐,甚至为快乐而堕落,但最好不要滥用网络文学的名义;倾诉和表达可以产生快乐和轻松,在网上倾诉和表达更容易实现,可它不会必然地导致网络文学的产生,否则网络文学的范围就太宽泛以至于没有什么意义了。表达的权力至少要加上思考的义务(而不仅仅是宣泄的行为)才能有“文学”的可能。语言自由的失控至少面临着堕落,这二者即使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可能有或然的联系。愈快乐愈堕落,愈堕落愈快乐,这是谈及网络文学时应该注意的话题。涂鸦在文学上的意义不要因为极端化而丧失。当然这种说法也许只是自己太把文学当回事,也太担心网络文学的遭遇。
三、个人文学
——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网络文学的平民性质所昭示的是自由,而个人性质则使其指向私人化和个性化,但现在究竟是不是百花齐放,或者说究竟是一百朵同种的花、还是一百种不同的花同时开放,对于网络文学的定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也就是说,个人化是仅仅指亲历性、体验式,还是再加上个人或个性化的文体试验、创作思路探索等等,是叙述类似经历、感悟、感情而仅仅是作者不同而已,还是涌现出开创性的创作多元化的局面。
当然这二者在现在的网络文学中是并存的,我们讨论的目的就是在这个现状下厘清某个方向,试着分析它们的比例。
在大行其道的当红网络文学中,首先在一篇小说中看到甲有一个女友A,然后是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悲剧结尾;然后在另一篇小说中看到乙有一个女友B,然后是又一个已经显得不太曲折、动人的故事,又是悲剧结尾;然后在另一篇······不同的是第一个在聊天室聊了两年,第二个聊了两个月,第三个用ICQ,只用了两次,都进入网恋,开始了小说中的爱情。这种更换主角名字的个人化,显然被作为成功和省力的模式继承下来,一时间还有很多喝彩。如果把这类鱼目混珠的“重复建设”去掉,网络文学可能会在数量上大大缩水,但更耐看。在“表达就是一切”的喧嚣中,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有从数量上被淹死的危险,不过看看传统文学和传统媒体上的情况,我仍觉得欣慰。种种独立、试验式的写作还在复制、抄袭、模式化的海量生产中顽强地生长。孤独的人现在是可耻的,以后可能光荣。这里所说的个人化写作,是每个真正有意义的写作实际上都面临的思考。网络文学到底是文学卡拉OK、模仿秀、还是严肃的创作?(严肃这个词现在是不是特别招人忌恨?)
四、速度文学
网络时代终于到来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迫使我们把速度感提上了议事日程。现在我很怀疑才买的一套《追忆似水年华》自己会不会真的去看它。现在网络文学出现了,尽管现在我还无法确认它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它是信息时代催生的产物,它天生遗传了一种特性,即速度感,这种速度感表现在写作上,也表现在阅读上,还表现在反馈上,一篇万把字的东西贴出来,最快的居然在5分钟内就有可能见到简捷的评论:“好!”或“屁!”——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快餐,肯德基、麦当劳、方便面,这个特征好像立刻就可以致网络文学于死命:垃圾文化,没有内涵,缺乏思想。对,很多网络文字就是这样,但一棍子扫过去,全部倒下,白茫茫一片的干净,究竟又有什么意义?
速度和爆炸的信息是这个数码时代的特征,网络文学应该在这个意义上满足时代的要求,——即使是传统文学,也同样存在这个要求。只是网络文学比较而言更天然地有满足信息和消费时代胃口的能力。速度对于网络文学的要求不仅是量的要求,也有层面上的丰富性要求。萝卜快了不洗泥,恐怕是现在网络文学面临的尴尬之一。毕竟天才是少数,大家的文学素养、思维敏捷度参差不齐,又要质又要量,该怎么办?这一点,我也没有什么“全面解决方案”,我自己也只不过是个在网络巨大的自由羽翼庇护下胡诌的一般人。我只是在欣赏更新速度很快、文章很短的网文时,又对自己陷入浮躁情绪感到无可奈何。
好了,就到这儿吧。戏说比较好,我可不算搞定义的人,那是理论大家、文学领袖的事,我就是把自己的嘴伸出一个窗口(Windows2000?),连脸都不给你看,就这么说说,扔砖头是别人的事,我也没有真挨上,也许这就是网络文字的好处,不管它是什么吧,我喜欢。
❸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什么区别
就语言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语言本身、语言外在的质感;而传统文学更注重语言的内涵,看起来朴素的毫无出彩之处的语言却蕴含了无穷的力量。
就结构而论,网络文学的随意性更强,但真正的具有文学意义的随意性却很少,它的随意有时显得松散、哗众、不合情理。而传统文学则要紧密得多,虽然它也在不断地寻找自身的突破,但当这种突破显得不合情理时,突破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就故事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故事的可读性,而传统文学更注重故事内在的意义——传统作家总是想方设法地给他(她)的文章贴上思想的标签。
当然,以上只是一般性的区别,随着网络的深入人心,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有资质的写手融入了网络之中,在网络中形成了一个纯文学圈,虽然这个圈子不是很大,却有足够的力量让传统媒体惊讶——因为在这个纯文学圈中,许多作品已不是能用网络文学四个字概之。在这里,网络文学更接近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
❹ 网络小说和传统小说相比真的一无是处吗
我也是个网文作者,从中立的角度评论一下吧。
现在网络小说热度已经完全盖过了传统文学,但现在网文读者群体都是年轻且向往热血并释放压力的年轻人,因此网文在不断地适应读者市场要求的时候,已经逐渐的步入了商业写作的地域,这是个很不好的事情,写作与商业的碰撞很容易消磨掉文学本身的意义,只剩下如同网游毒品一般只为麻醉娱乐神经的空壳,作者盲目追求手速,读者一味追求轻松与爽感,两全其美,但却终究使网络文学沦为‘精神鸦片’,读网络文学,你只能感受到很少部分好作者传递出来的零散的正能量意义,而其他那些大部分为了冲榜挣全勤每天上万字的作品,里面只有不断地铺垫高潮掐梗打秋风,连他们的创造者本身都是不断地在追逐利益,你期望在里面如何学到和传统文学一样给人的积极意义?
在网文开始火热的现在,很多网文东家也都在费脑子想给网文一个正统地位,给作者一个正经身份,网络腾讯都做过这种尝试,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大神都进入作协了吧,但身份的变化只是外在的,网文本身的套路与低思想意义才是大众无法真正从心底承认网文的根源问题,根源不解决,网文无出路。但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一些网站与作者已经都开始意识到这种问题,并逐渐进行改变,赋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所差距的思想性的路很难,但我们期望着未来网文能真正地以本质得到文学界的承认,网文本身特有的节奏性与传统文学的思想意义结合或许会诞生出具备两者优点、比现在这两者更为优秀的文学存在。
❺ 网络文学和其他的文学有什么区别
关于“网上文学”的定义,各方人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无实质区别,只不过发表媒介有所不同而已;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学即说网人网事、一“网”情深的文学;还有人认为网络文学就是“网罗”文学,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来贴去就成了网络文学;懂IT的大虾定义说网络文学乃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包容性三大特点的新文体,兼有文字、声音和图像。依健者(已经很久不用笔写字,故不敢冒称“笔者”)愚见,一篇东西如果能被称为网络文学,除了已经所指出的以外,还有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网络文学的作者需是网人。网人的概念很不但是经常上网浏览之人,也不仅是常在网上大放厥词之人,主要是有一个有别于自己本名的网名。这“网名”与传统作家的笔名,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是有名无姓,至少是百家姓上的字不能用,太俗。所以,网人有姓“网”的,有姓“一”的,有姓“小”的,还有姓“了”的,等等。那些更具文学功底的网人,吟出唐诗宋词来,中间随机抽出两个字或四个字来,就成了网名。当然也有网人用俗字做姓(爹妈给的嘛),但这时就一定要寻一个惊世骇俗的字(或词)做名。比如那“第一次”火起来的网络文学的作者好端端的姓,偏起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名儿,再按洋人的习俗把名与姓掉过来就成了网名。还有的网络文学作家干脆用洋文、洋字母当名字,中西文混合,以看不懂、念不出为标准。
第二,网络文学的说话说网语。什么是网语呢?除了那些需要歪着脑袋才能猜出来的表示喜怒哀乐都的符号和洋泾浜以外,网语的重要特征就是错字、白字连篇。比如你以拼音联想输入“网人”二字,屏幕会显示“妄人”;同理,想写“网语”,聪明的电脑联想出来的却是“妄语”。有时作者文思泉涌,只顾得输入文字,忽略了检查,这“网人”便成了“妄人”,说出话来自然也是“妄语”。那些使用字型输入的网人不但螭魅魍魉搞不清楚,而且会出现“自已”(应为“己”)“不能自己”(应为“已”)的尴尬状况。由于网上文学没有幕后的编辑替作者审稿,订正错字,网人写什么,网上就发什么,写大白字没商量。当然,网人们修炼到一定的境界以后,将错就错,形成网路行话,听上去有点像威虎山上土匪的黑话。比如现如今网路文学里虚无缥缈的“美眉”充斥,而正儿八经的“妹妹”却受到冷遇。
第三,网上文学得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这本来与传统文学无异,但是对网络文学就更加重要。试想,我贴你贴他也贴,网上形形色色的文章多如牛毛,读者凭什么就非要打开你的帖子看个仔细呢?俗话说人凭衣裳马凭鞍,网上文章要精彩绝伦个性十足.
❻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一、发布途径不同
1、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就是通过特定的网站和论坛发布。
2、传统文学:传统文学主要是通过文学期刊,或者单行本。
二、文学性不同
1、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强调套路,强调强烈的戏剧冲突,让故事更精彩。
2、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则不一定有典型的坏人,不注重人和人冲突,或者说更注重内心的冲突,目的不是故事好看而是启发和引导思考。除此之外,传统文学经常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用来塑造人物,解释动机,让文本更完整,网络文学则很少。
三、目的不同
1、网络文学:网文是商品,以故事会为核心的商品,能挣更多钱是网文的价值和创作目的。
2、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属于比较纯粹精神产品,核心价值是更多的人生体验、感悟、思考,以及传承性。
❼ 出版小说跟网络小说有什么区别
最简单的说,传统小说更多的是作品,网络小说更多的是商品。
比如说80年代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和2010年土豆的《斗破苍穹》,我查了5年内下发行刊物(包括小说和漫画)数量上其实差不多。但《银英》能成为日本的国粹,能够铸就一个和金庸齐名的大师(有亚洲文坛双璧一说);《斗破》却是给作者带去巨额的财富并给网络文学商业化树立一个标准模板。
❽ 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区别
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人们的语言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网络与文学的结合带来的网络文学,便成为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生的文学形式,它有别于传统文学的外在形态,是与传统的发表在纸质媒介上相区别的一种文学,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抒发感情、表达感受、阐述观点的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载体.”
网络文学的意义,它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自由,它应有尽有,它永远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我们需要或不需要的一切.“电脑互联网络在全球范围的文化沟通方面,具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来自全球四面八方的、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用户在网上分享各种文化信息,促进了多种文化的交流.”
文学之于网络,尤如丝绸之于美人.网络文学拒绝深刻的沉默或者故作沉默的深刻,它是年轻的,需要喧哗、躁动和激情.而传统文学仿佛沉睡在大海的波涛下,它只能选择沉默,只有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才喷出诱人的水花.
结构上,网络文学的随意性更强,它使网络文学有时显得松散、哗众、不合情理.网络文学的结构多停留于故事的表面,比如:倒叙、插叙、蒙太奇等,结构指向了文章本身.传统文学的结构则要紧密得多,虽然它也在寻求自身的突破,但它必须遵循已有的结构原则,这种结构更注意文学和哲学的统一.
思想上,网络文学注重文学本身的可读性,传统文学则更看重故事的内在意义------传统作家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的作品贴上思想的标签.
从网络写家的整体特点可以看出,网络文学的参与人由于自身条件决定,网络文学的广度和深度较传统文学都有相当差距.网络文学文体简单,且趋于一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写家年龄群体范围的扩展,网络文学的前景应该是非常乐观的
网络文学题材灵活且相对集中、短小精悍、风格独特.
❾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点
网络时代来临了,网络文学的崛起将会猛烈的冲击传统文学的话语权力。因为网络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文学是大众参与的文学。网络文学不仅将会引开一大批传统文学读者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将会通过网络的特点,侵蚀传统文学话语权形成和分割的流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不仅不需要先做官,甚至任何人都不需要生花妙笔,都不需要名人推荐或编辑部熟人,只要你能有一台还不算太差的电脑,再加一部电话一个解调器,你就可以上网自由地发表你的文学作品,发表你的文学评论。虽然网站上也有编辑和管理者,他们有一些类似传统文学话语权所有者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一则他们相对要有更多的宽容性,另外各类网站的繁多也足以使不同的网络文学写作者为自己的作品找到发表的地方。
在网络文学中,传统文学中编辑和评论者所拥有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剥夺了。编辑没有能力阻止别人在网上发表作品,专职评论者在网上发表评论时,也无法使自己比一般读者的发言更理直气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这里,人们更少相信和服从所谓的权威,人们不仅有更多自己说话的权力,也有更多自己判断和鉴赏的能力。在这里,一部作品能有多大的价值和多高的地位,与传统文学的编辑无关,也与专职评论家的评论无关。发言权的平等,将使网络文学中更少一些话语权力,更多一些民主。从这种角度来看,网络无疑是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网络上,任何作者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文学试验,选择他(她)所喜欢的题材和写作手法,表达他(她)想表达的思想。在传统的文学话语权力缺席的情况下,网络文学将更有利于促成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和繁荣局面。应该说这是时代的一种进步。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文学无疑也将会更加发展壮大。以书刊报纸为主要媒介的传统文学,失去的将不仅是部分读者,更重要的是还有话语权力。这一进程的发展演化可能是比较缓慢的,但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它的影响必将会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