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序言
Ⅰ 古龙写的武侠小说先后次序是什么
由新诗入门。初中时曾在《联合报》发表新诗(1952)。
第一篇拿稿费的小说:短篇文艺《从北国到南国》(1955)。
生平撰写武侠小说六十余部。
第一部:《苍穹神剑》(1959-1960)。
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著作:《楚留香系列》
知名度、流传度最广的小说:《楚留香系列》
篇幅最大的武侠小说:《绝代双骄》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读者肯定的“古龙第一书”:《多情剑客无情剑》。
先有剧本后有小说、取消章回体的奇书:《萧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时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欢乐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陆小凤传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为背景者:《绝不低头》。
最痛苦的创作经历: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国时报》腰斩。
最后发表的武侠小说:《大武侠时代》系列(1985)。
Ⅱ 一本武侠小说序里写的是两个武林绝顶高手在山巅比试武功同归于尽,里边有几把剑与之匹配的剑法
陈青云的,天下第二人,不过好像不色
Ⅲ 武侠小说:
古龙,原名熊耀华,生于1936年,卒于1985年9月21日,终年49岁。古龙从小身世飘零,性格孤独沉郁。他14岁时,从香港到台湾读书,18岁时,因父母离异,生活陷入困境,靠朋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就读于台湾淡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他曾在台北美军顾问团任过职,后开始写武侠小说。
古龙一生“仗剑江湖载酒行”,他嗜酒如命,经常用喝酒来打发日子,借酒来麻醉自己,以忘掉自己心底的哀愁和寂寞。他为人豪爽,生性洒脱,爱交朋友,待人真挚、诚恳,善于理解别人,很得朋友的心。古龙很“好色”,是性情中人,他不能一日无女人,而女人也乐意与他交往。据古龙好友丁情说:“古大侠虽然不能缺少女伴,可是他常常会为了朋友,而舍弃他心爱的女人。他总认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已却是难寻,怎么可以舍朋友而重女人呢?这是古大侠对于女人和朋友的态度,也是很多女人‘恨’他的原因。”由于酗酒
和好色,古龙自中年以后,健康状况日趋下降,曾数度病危住院,但他出院后依然故我。他的好友、著名武侠小说家倪匡说,长期的病痛使得古龙已经看淡了人生。过度的酒色,致使古龙病情迅速恶化,终因肝硬化引起食道静脉瘤大出血而去世。古龙的身世、性情和行为,直接影响了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古龙的作品。
古龙步入“武坛”,是为生活所逼,用古龙自己的话来说,“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虽然不是作家共同的悲哀,却是我的悲哀,我也相信有这种悲哀的人大概还不止我一个。”他自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起,接二连三地推出新作,共创作数十部武侠小说,有许多被香港、台湾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成为港台影视界争相拍摄的热门题材。古龙的小说更是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
古龙对武侠小说创作有他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首先,他认为当代武侠小说不应再走传统武侠小说的老路,而是“要新,要变”。他说:“武侠小说的确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这种形式已写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怎么样写,才能算正宗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只要你能吸引读者,使读者被你的人物的故事所感动,你就算成功。”对于武侠小说应该如何变,如何新,古龙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感情。”“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他还认为:“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人性并不仅是愤怒、仇恨、悲哀、恐惧,其中也包括了爱与友情,慷慨与侠义,幽默与同情。我们为什么要特别看重其中丑恶的一面?”写武侠小说的目的,是“使读者在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和事看得更深些、更远些”。基于这种认识,他更指出:“武侠小说写的虽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尝不可注入作者自己的新观念。”“武侠小说中的动作的描写,应该是简单,短而有力的,虎虎有生气的,不落俗套的。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先制造冲突,事件的冲突,尽量将各种冲突堆构成一个高潮。若你再制造气氛,紧张的气氛,肃杀的气氛,用气氛来烘托动作的刺激。武侠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武侠小说也不是教你如何去打人杀人的!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会令人反胃了。”古龙的这些观
点,散见于他的各个小说前面的“序”中,这些观点和看法,丰富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理论,对阅读和理解他的武侠小说是大有帮助古龙曾在《大旗英雄传》序言中把自已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我写的是《苍穹神剑》《剑毒梅香》《孤星传》《湘妃剑》《飘香剑雨》《失魂引》《游侠录》《剑客行》《月异星邪》《残金缺玉》等等。
“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即《铁血大旗》)《情人箭》(即《怒剑》)《流花洗剑录》(即《江海英雄》)还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香这个人的《铁血传奇》。
“然后,我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再写《楚留香》,写《陆小风》,写《流星·蝴蝶·剑》,写《七种武器》,写《欢乐英雄》。而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第一阶段的创作是古龙初入江湖的“闯荡”时期,此时的作品从结构、情节、人物乃到语言都没有摆脱传统武侠小说的束缚,但从小说的情节布局来看,已可以看出古龙具有巨大的潜在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
从写《武林外史》开始,古龙进入了武侠小说创作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他力图打破传统,有所创新,从《武林外史》到《铁血大旗》,再到《绝代双骄》,可以看出古龙不断探索的艰难“足迹”。
的。
Ⅳ 修订金庸的书籍前言
愚生也晚,不能像香港一些长辈一样有幸亲眼见证金庸小说的出世,而是到现在也没看到过金庸小说连载的原始模样。和许多大陆金庸迷一样,我所看到的金庸小说,全都是经过作者修订的流行版。所以,此前我所写的所有有关金庸小说评析和研究的文章和著作,都只是针对金庸小说的流行版而言。
因此,我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有机会看到金庸小说的不同版本。金庸小说研究要想继续深入,少不了要对金庸小说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研究。我一直相信,从连载版或原始结集版与修订后的流行版的比较之中,或有可能看到这位武侠小说大宗师天才思路的一些雪泥鸿爪。
几年之前,金庸先生决定对他的全部小说进行再一次修订,很快就推出了第二次大规模修订版。为了与第一次修订版即流行版相区别,作者将这次修订版称为新修版。如此,想看不同版本的金庸小说的愿望居然得以实现。在新修版的阅读过程中,习惯性地作了一些笔记,这本书就是由我的部分阅读笔记整理出来的。
在正文开始之前,有些话我想在此说说。
首先,当金庸小说新修版问世之初,就有不少的猜测和议论,焦点是:金庸为何要花费精力重新修订自己成名已久的全部小说?对此问题,我的想法是,作者之所以要对自己的全部小说作品再一次进行大规模的修订,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金庸先生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对广大金庸迷认真负责,具体说就是作者希望更进一步提高小说的艺术品质,或者说是进一步提高小说的经典成色。这种认真负责和精益求精的作风,正是金庸先生和其他的武侠小说家不同的地方。没有任何一个武侠小说家曾修订过自己的全部作品,而金庸先生对自己作品的修订则已经一而再,甚至再而三,他的成就杰出并与众不同处,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金庸先生之所以要修订全部作品,当然也因为这些作品还有修订的余地和修订的必要。我们都知道,这些作品最初都是在报纸上连载的,它们的写作方式和过程,与通常的小说创作不同。它们都不是先有完整构思然后进行集中的写作最后经过修改润色之后才发表,而是有一个大致的思路,边构思边写作边发表,每天一段,这一独特的写作过程往往要延续一年以上的时间,有些小说甚至要延续数年之久。这样的写作方式和过程,当然不便于作者对小说情节、细节和人物等各方面的整体把握,难免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漏洞。虽然作者已经大规模修订过一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修补或订正。
再次,金庸成名已久,他的小说也经历了数十年时间的考验。从整体上说,金庸小说作品成就卓著,这是我们谈论它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无论有多少缺点和弱点,无论流行版中有哪些漏洞,新修版中又增加了哪些瑕疵,都不能掩盖这些想象奇特的天才巨著的思想和艺术光芒。按照武侠小说的特点,或按照武侠小说的通常标准,其中的有些问题实际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只不过,金庸小说已经大大超出了武侠小说的寻常境界,许多作品大可进入中国文学经典殿堂,评论和研究也就应该按照高标准来严要求。
又次,按照高标准和严要求,我不得不说,新修版并未全部达到完美的程度。这一次修订固然弥补了流行版的许多缺陷和漏洞,成绩不容忽视。但新修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增订的部分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有些修订不过是画蛇添足,有些则更加严重,破坏了小说原有的肌理和韵味。无论是作者或者是读者,当然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但这些问题毕竟存在,我们无法,也不应该视而不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诸如修订工程浩大,作者精力有限;作品问世已经数十年之久,作者已经很难像当年那样熟悉作品的整体肌理乃至每一条毛细血管,从而在修订过程中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却难免不小心伤害那些血管,尤其是伤害一些无形但却十分重要的经络。还有一些原因,可能是出自作者的杂念,有时候是固执,有时候甚至是情绪化的自相矛盾。例如在《天龙八部》的新修版后记中写道:“中国读者们读小说的习惯,不喜欢自己凭空虚想,定要作者写得确确实实,于是放心了……我把原来留下的空白尽可能地填得清清楚楚,或许爱好空灵的人觉得这样写相当‘笨拙’,那只好请求你们的原谅了。因为我性格之中,也是笨拙与稳实的成分多于聪明与空灵。”而在《飞狐外传》的新修版后记中却又说“然而从这位编剧先生的宏论推想,他是完全不懂武侠小说的,他不懂中国小说,不懂小说,不懂戏剧,不懂艺术中必须省略的道理……正如有人批评齐白石的画,说他只画了画纸的一部分,留下了大片空白,未免懒惰……”实际上,小说艺术,如同一切艺术一样,当繁则繁,当简则简,总之是要按照各自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艺术原则办事。
又次,这部书号称新修版评析,但其中只包含了对《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四部书的新修版的扫描和评析。另外还有两篇文章,都与《射雕英雄传》有关,其一是对新修版中黄药师和梅超风情感关系改写部分的分析;另一篇文章则是《射雕英雄传》原始版本与流行版的比较分析——这是我拥有的第一部金庸小说的原始版本。之所以只选择这几篇文章,一是因为这本书的篇幅有限,不能再多;二是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在短期内将所有的阅读笔记全都整理出来。
最后,在后面的阅读札记中,我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毫无保留地说出,改得好的地方就说改得好,改得不好的地方就说改得不好。但我自己明白,我想所有的读者也都明白,对于任何艺术的评价和分析都很难完全避免个人的局限。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很可能,我说好的地方,有些读者觉得并不好;或者相反,我说改得不好的地方,而有些读者觉得很好。更重要的是,有些地方,很难说好还是不好,甚至很难说恰当或是不恰当,要条分缕析,清楚明白,有时候反而会自找麻烦。最重要的是,我知道,几十年来,我一直阅读流行版,对流行版虽非情有独钟,至少会感到熟悉和亲切,甚至难免是流行版之所是、非流行版之所非。尽管,这并不是我故意如此,且我一直努力注意不要这样。<<修订更多的》
Ⅳ 如何写武侠小说的序
故事铺垫,简略的前传啦
Ⅵ 寻找古龙为自己小说写的序
◆ 写在《天涯·明月·刀》之前 ◆ 一
在很多人心目中,武侠小说非但不是文学,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说,对一个写武侠小说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件很悲哀的事,幸好还有一点事实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一样东西如果能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武侠小说不但存在,而且已存在了很久!
关于武侠小说的渊源,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从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开始,中国就有了武侠小说。”这当然是其中最堂皇的一种,可惜接受这种说法的人并不多。
因为武侠小说是传奇的,如果一定要将它和太史公那种严肃的传记文学相提并论,就未免有点自欺欺人。
在唐人的小说笔记里,才有些故事和武侠小说比较接近!
《唐人说荟》卷五,张鷟的《耳目记》中,就有段故事是非常“武侠”的。
“隋末,深州诸葛昂,性豪侠,渤海高瓒闻而造之,为设鸡肫而已,瓒小其用,明日大设,屈昂数十人,烹猪羊等长八尺,薄饼阔丈余,裹馅粗如庭柱,盘做酒碗行巡,自做金刚舞以送之。
昂至后日,高瓒所屈客数百人,大设,车行酒,马行炙,挫椎斩脍,皑轹蒜齑,唱夜叉歌狮子舞。
瓒明日,复烹一双子十余岁,呈其头颅手足,坐客皆喉而吐之。
昂后日报设,先令美妾行酒,妾无故笑,昂叱下,须臾蒸此妾坐银盘,仍饰以脂粉,衣以锦绣,遂擎腿肉以啖,瓒诸人皆掩目,昂于奶房间撮肥肉食之,尽饱而止。
瓒羞之,夜遁而去。”
这段故事描写诸葛昂和高瓒的豪野残酷,已令人不可思议,这种描写的手法,也已经接近现代武侠小说中比较残酷的描写。
但这故事却是片段的,它的形式和小说还是有段很大的距离。
当时民间的小说、传奇、评话、银字儿中,也有很多故事是非常“武侠”的,比如说,盗盒的红线,昆仑奴,妙手空空儿,虬髯客,这些人物酒几乎已经是现代武侠小说中人物的典型。
武侠小说中最主要的武器是剑,关于剑术的描写,从唐时酒已比现代武侠小说中描写得更神奇。
红线,大李将军,公孙大娘……这些人的剑术,都已被渲染得接近神话,杜甫的《睹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对公孙大娘和她弟子李十二娘剑术的描写,当然更生动而传神!
号称“草圣”的唐代大书法家也曾自言:“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剑器”虽然不是剑,但其中的精髓却无疑是和剑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武侠小说中关于剑术和武功的描写,并非全无根据。
这些古老的传说和记载,点点滴滴,都是武侠小说的起源,再经过民间评话、弹词和说书的改变,才渐渐演变成现在的这种形式。
二
《彭公案》、《施公案》、《七侠五义》、《小五义》,就是根据“说书”而写成的,已可算是我们这一代所能接触到的最早的一种武侠小说。
可是这种小说中的英雄,大都不是可以令人热血沸腾的真正英雄,因为在清末那种社会环境里,根本就不鼓励人们做英雄,老成持重的君子,才是一般人认为应该受到表扬的。
这至少证明了武侠小说的一点价值——从一本武侠小说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
现代的武侠小说呢?
三
现代的武侠小说,若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算起,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代。
写《蜀山剑侠传》的还珠楼主,是第一个时代的领袖。写《七杀碑》的朱贞木,写《铁骑银屏》的王度庐可以算是第二个时代的代表。
到了金庸写《射雕》,又将武侠小说带进了另一个局面。
这个时候,无疑是武侠小说最盛行的时代,写武侠小说的人,最多时曾经有三百个。
就因为武侠小说已经写得太多,读者们也看得太多,所以有很多读者看了一部书的前两本,就已经可以预测到结局。最妙的是,越是奇诡的故事,读者越能猜得到结局。
因为同样“奇诡”的故事已被写过无数次了。易容、毒药、诈死,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头”——这些圈套都已很难令读者上钩。
所以情节的诡异变化,已不能再算是武侠小说中最大的吸引力。
但人性中的冲突却是永远有吸引力的。
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感情。
写《包法利夫人》的大文豪福楼拜先生曾经夸下句海口。
他说:“十九世纪后将再无小说。”
因为他认为所有的故事情节,所有的情感变化,都已被十九世纪的那些伟大的作家们写尽了。
可是他错了。
他忽略了一点!
纵然是同样的故事情节,但你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写出来的小说就是完全不同的。
人类的观念和看法,本就在永不停的改变!随着时代改变!
武侠小说写的虽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尝不可注入作者自己新的观念。
因为小说本就是虚构的!
写小说不是写历史传记,写小说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读者感动读者。
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变化,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
应该怎样来写动作,的确也是武侠小说的一大难题。
我总认为“动作”并不一定就是“打”!
小说中的动作和电影画面的动作,可以给人一种生猛的刺激,但小说中描写的动作就是没有电影画面中这种鲜明的刺激力量了。
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是简单,短而有力的,虎虎有生气的,不落俗套的。
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先制造冲突,情感的冲突,事件的冲突,尽力将各种冲突堆构成一个高潮。
然后你再制造气氛,紧张的气氛,肃杀的气氛。
用气氛来烘托动作的刺激。
武侠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
武侠小说也不是教你如何去打人杀人的!
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会令人反胃了。
四
最近我的胃很不好,心情也不佳,所以除了维持《七种武器》和《陆小凤》两个连续性的故事外,已很久没有开新稿。
近月在报刊上连载的《历劫江湖》和《金剑残骨令》,都是十五年前的旧书,我并不反对将“旧书新登”,因为温故而知新,至少可以让读者看到一个作家写作路线的改变!
《天涯·明月·刀》,是我最新的一篇稿子,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不是能给读者一点“新”的感受,我只知道我是在尽力朝这个方向走!
每在写一篇新稿之前,我总喜欢写一点自己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和感想,零零碎碎已写了很多,抛砖引玉,我希望读者也能写一点自己的感想,让武侠小说能再往前走一步。
走一大步。
一九七四、四、十七、夜、深夜。
Ⅶ 求金庸武侠小说名称及排序
1.《越女剑》:公元前五世纪前叶
二.北宋后期
2.《天龙八部》:公元1094年前后
三.南宋中后期
3.《射雕英雄传》: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怀胎到铁木真逝世)
4.《神雕侠侣》:公元1239年-1260年(杨过出场到蒙哥归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龙记》:公元1337年-1360年(张三丰90岁到张无忌22岁)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计是明朝中期
因为有武当派,而且书中官职是明朝的,并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还
有在《鹿鼎记》中澄观老师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
那自然是明朝了
7.《侠客行》:明朝
因为有武当派,并且书中好象没有什么民族矛盾,而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
8.《碧血剑》: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从10岁到20岁)
六.清朝
9.《鹿鼎记》:公元1670年-1689年
鳌拜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为1670年,韦小宝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归隐,那是1689年
10.《书剑恩仇录》:公元1756年前后
因为《飞狐外传》中赵半山曾对小胡斐说过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红花会抓住过
11.《飞狐外传》: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飞狐》推算,从胡斐13岁到17岁
12.《雪山飞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阴历)
书上开头就写了“这是乾隆四十五年叁月十五”
13.《鸳鸯刀》:清朝
书上倒数第二段写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於天下的大秘密”,
自然是清朝了
14.《连城诀》:清朝
这个没什么大道理,因为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有辫子,这可是金庸授权的,而且从
官职、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马啸西风》:清朝
写的时间
1955年 《书剑恩仇录》
1956年 《碧血剑》
1957年 《射雕英雄传》 本书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
1959年 《神雕侠侣》 于1959年发表,并刊载了三年。
1959年 《雪山飞狐》
1960年 《飞狐外传》 写于1960、61年间
1961年 《鸳鸯刀》
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 《倚天屠龙记》
1963年 《连城诀》
1963年 《天龙八部》 于1963年开始连载,写了四年
1965年 《侠客行》
1967年 《笑傲江湖》
1969年 《鹿鼎记》 于1969年开始连载,1972年刊完
1970年 《越女剑》
1970年 《三十三剑客图》
Ⅷ 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按书中历史顺序如何排序
没法排的。。。。
笑傲江湖
没有历史背景。。。是纯江湖戏。。。
射雕英雄传
宋
鹿鼎记
清
天龙八部
宋
倚天屠龙记
元末
……
楼主,你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