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派别及武功特点
1. 金庸小说里都有那些门派
门:
五凤刀门.神拳门.鹰爪门.雁行门.八极门.韦陀门.华拳门.鸭行门.八挂门.雷电门.药王门.八挂门.西域金刚门.二郎拳门.一字慧剑门.血刀门.太极门.天龙门.聋哑门. 潭腿门, 玄指门, 五虎门, 双子门, 五湖门, 中抓门, 七青门, 大圣猴拳门, 黑龙门 (飞狐外传)铁剑门 (碧血剑)
帮:
丐帮.铁掌帮.长乐帮.屠龙帮.神农帮.海沙帮.巨鲸帮.黄河帮 (笑傲江湖)
派:
武当派.峨嵋派.古墓派.恒山派.华山派.嵩山派.泰山派.衡山派.青城派.逍遥派.星宿派.点苍派.无量剑派.雪山派.金乌派.上清观派.昆仑派.海沙派.仙都派.渤海派.八仙派..石梁派.太乙派.伏牛派.太别山派.九龙派.青海派.仙霞派.王屋派 (鹿鼎记)
五岳派, 五岳剑派 (笑傲江湖)
蓬莱派 (天龙八部)
家:
慕容世家.杨家.史家.祁家.胡家.郑家.丁家.范家.田家.洛阳韩家.鄂北鬼见愁钟家.苗家.温家.湖北阮家.云南沐家.辰州言家.孟家.
教:
日月神教.明教.波斯明教.全真教.神龙教.五毒教.天鹰教
会:
红花会.天地会.
寺:
少林寺.天童寺.大轮明寺.清凉寺.
庄:
梅庄.曼陀山庄.陆家庄.玄素庄
其它:
福威镖局.大理段式.灵鹫宫.秦家寨.白驼山.华山剑宗.西域少林.西藏密宗.桃花岛.蒲田少林.侠客岛
飞狐:九龙派.龙门帮.药王门.少林韦陀门.潭腿门.华拳门.太极门.玄指门.
雷电门.黑龙门.鹰爪雁行门.五虎门.双子门.五湖门.中抓门.鸭形门
七青门.天罡剑.三才剑.八仙剑.八极拳.哪咤拳.二郎拳.先天拳.地堂拳
燕青拳.金刚拳.昆仑刀.醉八仙.
雪山:兴汉丐帮.天龙门.
连城:青教.洞庭帮.血刀门.鹰爪铁枪门.太行门.万胜刀
天龙:逍遥派.星宿派.蓬莱派.伏牛派.南海派.神农帮.清凉寺.灵鹫宫.秦家寨
一字慧剑门.姑苏慕容氏.碧磷洞.赤焰洞.无量洞.虬龙洞.无量剑.金刚拳
射雕:仙霞派
鹿鼎:神龙教.王屋派.天地会
笑傲:日月神教.恒山派.嵩山派.衡山派.泰山派.五岳剑派.海砂帮.黄河帮.天河帮.金刀门
书剑:天山派.红花会.蒲田少林寺.琵琶门
神雕:古墓派.绝情谷
侠客:雪山派.金乌派.长乐帮.飞鱼帮.铁叉会.上清观.快刀门.鹤笔门.青龙门.金刀寨
侠客岛
倚天:明教.波斯明教.天鹰教.海沙派.青龙派.巨鲸帮.巫山帮.三江帮.西域少林
金刚门.神拳门.五凤刀
碧血:石梁派.仙都派.渤海派.青竹帮.金龙帮.龙游帮.铁剑门.
出现在数部小说中的门派:全真教.五毒教.少林派.武当派.青城派.峨嵋派.崆峒派.昆仑派
华山派.五台派.丐帮.鄱阳帮.铁掌帮.八卦门
大理段氏.桃花岛.白驼山
2. 金庸小说中各门各派的武功
【蛤蟆功】是欧阳锋一门极厉害的功夫。发功时蹲在地下,双手弯与肩齐,嘴里发出咯咯叫声,宛似一只大青蛙作势相扑。此功纯系以静制动,全身蓄劲涵势,韵力不吐,只要敌人一施攻击,立时便有猛烈无比的劲道反击出来。当日他与洪七公相较时,正运足劲力,犹如一张弓张机待发,黄蓉贸然碰了上去,不是郭靖拼命运功相救,便要活生生毙于欧阳锋掌下。后来,欧阳锋又以此掌法偷袭洪七公,令其受到重创。此功唯“一阳指”可破(见金庸《射雕英雄传》)。现代武学中的蛤蟆功属硬壮外功,练阳刚之力,使肌肉坚实便于御敌。习惯以石墩为习练器具,先练腕、臂等部,而后及于肩、背、胸、腹、腿、股等部。
【寒冰神掌】嵩山派掌门左冷禅所创掌法,可发出至阴至寒的真气。左冷禅与任我行比武时,以此功对付吸星大法,使其全身冻僵、天池穴被封;与岳不群比剑夺帅时,左又使出寒冰神掌,与紫霞神功旗鼓相当、不分胜败。(见金庸《笑傲江湖》)
【黯然销魂掌】杨过自创掌法,共有一十七招。杨过自与小龙女在绝情谷分手,武功日长,数年之后,除了内功循序渐进外,别的无可再练,心中思念小龙女,渐渐形销骨立。一日在海边悄立良久,百无聊赖之中随意拳打脚踢,轻轻一掌便将一只大海龟背壳打得粉碎。他由此深思,创出一套完整的掌法,出手与寻常武功大异,厉害之处,全在内力。他将这套掌法定名为“黯然销魂掌”,取的是江淹别赋中那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之意。一十七招的名称希奇古怪,叫做心惊肉跳、杞人忧天、无中生有、拖泥带水、徘徊空谷、力不从心、行尸走肉、庸人自扰、倒行逆施、废寝忘食、孤行只影、饮恨吞声、六神不安、穷途末路、面无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鸡。但是,招数却是威力无穷。如“心惊肉跳”一招,以胸腹肌肉外弹伤人,实属罕见;“无中生有”待敌人攻到近身寸许,突然间手足齐动,左掌右袖、双足头锤,连得胸背腰腹尽皆有招式发出,无一不足以伤敌;“拖泥带水”掌力之中暗合无行,右袖是北方癸水之家,左掌是中央戊土之家,轻灵沉猛,兼而有之;“面无人色”则从《九阴真经》的摄心大法中变化而来,脸上喜怒哀乐,怪状百出,敌人一见,顿时心神难以自制,我喜敌喜,我忧敌忧,终至听命于我,实乃无声无影的胜敌之法。
降龙十八掌】洪七公生平绝学,一半得自师授,一半自行参悟而出,虽然只有一十八掌,但每一招都具绝大威力。在这十八掌中,有亢龙有悔、飞龙在天、时乘六龙、震惊百里、密云不雨、损则有孚、见龙在田、龙战于野、双龙取水、履霜冰至、神龙摆尾等等,整套掌法以刚猛著称。比如飞龙在天,即跃起半空,居高击下,威力奇大。神龙摆尾更是救命绝招。这一招出自《易经》中的“履”卦,本来叫做“履虎尾”,好比攻虎之背,却一脚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回头反咬一口,自然厉害猛恶之至。这一招必是反身从背后发出,若被敌人逼到墙角不能转身,则威力大减。降龙十八掌是纯阳至刚的武功,但刚到极处,又自然而然生出柔来,像亢龙有悔、履爽冰至这些掌法中,刚劲柔劲混而为一,实已不可分辨。洪七公讲述亢龙有悔时,即说此掌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发掌时并不将力道用足,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至于履爽冰至,使掌时两肘微抬,右拳左掌,直击横推,一快一慢地打将出去,一招之中刚柔并济,正反相成,妙用无穷。这种有轻有重,刚柔相济的掌法,出劲奇快更令敌人防不胜防。
降龙十八掌的精要之处,全在于运功发力,至于掌法变化却极简明。当日郭靖以仅会的降龙十八掌与欧阳克相斗,终落下风。洪七公当着欧阳克的面向郭靖讲授余下三掌,郭靖尚未领悟,聪明的欧阳克却已了然,可是一到对阵,欧阳克于郭靖所学之掌竟是难以应付,由此可见此掌法的威力在“功”而不在“变”。(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双手互搏术】周伯通被黄药师困在桃花岛十五年,百无聊赖中创出此术。常言道:“心无二用。”又道:“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则不能成规矩。”这双手互搏之术却正是要人心为二用,一神守内,一神游外,双手使不同武功招数。临敌之时,将这套功夫使出来,分进合击,那便等于以二对一。(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收筋缩骨法】载《九阴真经》下半部,此法本为最下乘功夫,是鼠窃狗盗的打洞穿穴之术,但练到最上乘,却能将全身筋骨缩成极小的一团,就如刺猬箭猪之属遇敌蜷缩一般。郭靖因匪人诬陷被缚于丐帮,即以此法将手脚上束缚卸去,从而死里逃生。后来张无忌被奸人朱长龄困于山洞中,练成此功(从九阳神功中习得)后方安然脱困。(见金庸《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
【铁板桥】闪避敌人暗器的救命绝招。通常是暗器来得太快,不及跃起或向旁避让,只得身子僵直,突然向后仰天斜倚,让暗器掠面而过,双脚却仍牢牢钉在地上。功夫越高,背心越能贴近地面,讲究的是起落快、身形直,所谓“足如铸铁、身挺似板、斜起若桥。”如宝树和尚曾以此招避开曹云奇的暗算。(见金庸《雪山飞狐》)
【倚天屠龙功】武当派祖师张三丰伤心爱徒俞岱岩被残害,趁夜在中庭以手指空临书法,反复书写“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二十四个大字,演化出一套极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数招变化。其缩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狡兔之脱,淋漓酣畅,雄浑刚健。恰巧张翠山于暗中看到,师徒二人心神相通,张翠山尽得其中奥妙。此后他于王盘山上以此功用判官笔在悬崖上书写这二十四字,惊住了武功盖世的金毛狮王谢逊,不得不自叹弗如。(见金庸《倚天屠龙记》【独孤九剑】『总诀式』:心法总纲『破剑式』:破解普天下各门各派的剑法『破刀式』:破解单刀、双刀、柳叶刀、鬼头刀、大砍刀、斩马刀种种刀法讲究:“以轻御重、以快制慢”
【龙象般若功】是密宗中至高无上的护法神功。此功共分十三层,第一层功夫十分浅易,纵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传授,一二年中即能练成。第二层比第一层加深一倍,需时三四年。如此成倍递增,越是往后,越难进展。待到第五层后,欲再练深一层,往往便须三十年以上的苦功。密宗一门,高僧奇士辈出,但这十三层龙象般若功,却从未有一人练到十层以上,实因此功讲求循序渐进,而人寿终究有限。金轮法王是个不世的奇才,终于练到了第十层境界,此时每一掌击出,均具十龙十象的大力,实是难以抵挡。(见金庸《神雕侠侣》)
【罗汉伏魔神功】前辈少林高僧所创,为武林稀世罕见之功。该功集佛家内功之大成,深奥精微,练时需屏绝一切俗虑杂念,但习练者又不可过分耽于练功,以免近乎于“贪”,违背佛法。所以只有聪明、纯朴两兼其美的才人,才能有望于此功小有成就。罗汉伏魔神功练法绘于一十八个小木偶之上,外层敷以泥粉,另绘上少林正宗的内功入门之道,以为修行神功之准备。白鲸岛主大悲老人得到泥偶却不知奥秘,临终前赠给石破天,石破天凭藉早已练就的浑厚内力,在一天之内将常人需练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神功初步练成。(见金庸《侠客行》)
【紫霞功】华山派称誉江湖的上乘内功。它初发时若有若无,绵如云霞,然而蓄劲极韧,到后来铺天盖地、势不可当。发功之人脸上满布紫气,故有“紫霞”之称。人道“华山九功,第一紫霞”。通常只有掌门人才修习此功,岳不群曾扬言要传授给大弟子令狐冲,便是表白将来由他接位之意。衡山派鲁连荣与岳夫人斗剑时,岳不群用紫霞功压断两人的长剑,使鲁连荣铩羽而去。嵩山比剑争夺五岳派掌门时,岳不群又以此功连接左冷禅的三记“寒冰神掌”,居然没有受伤,连说话的声音也不颤抖。
【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衡山派一位高手所创武功,为衡山派三大绝技之一。这位高手以走江湖变戏法为生,竟将变戏法的本领渗入武功,变化古怪。刘正风为嵩山派高手所挟持时,曾使出此绝技,提起弟子尸身佯掷丁勉,突然间身子往斜里窜出,双手微举将尸身送到费彬胸前,乘费彬运力抵挡,顺手点中费彬的穴道。后来,莫大先生也曾假意与费彬口舌周旋,寒光陡闪,手中已多了一柄长剑,猛地反刺向费彬胸口,重演了这一疾如闪电、如梦如幻的衡山派绝技。(见金庸《笑傲江湖》)
3. 金庸武侠中各种武功流派之间有什么关系
基本上……
一个人的武功,可以拆分为功力、招式、修为。功力是基础,基本决定你的物理属性,比如多能挨打,打到人能打多疼,之类。招式是细节,基本决定你能怎么打到人。修为是理论,决定你能不能自创招式,能怎么思考领悟。实际上修为这玩意只对宗师级有用。比如张三丰、王重阳这种宗师级,都是可以开山创派、融会贯通的人物。
功力又分内家功和外家功。外家功重视刚猛凌厉,内家功重视气走经脉。内家比外家高级。外家是纯物理系的硬打流,内家则有治病、远程攻击、返老还童、以柔克刚等神奇功效。内功像汽油,可以转输。外功就算了。
大体上,金庸的理论是:越是无为的、不着痕迹的、纯真的、天然的、无招的功夫,越是高级。比如先天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独孤九剑、陈家洛那套庄子的功夫,连降龙十八掌也要重视、个“收发自如”、“重点在悔而不在亢”。越是有痕迹的、凶猛的、粗暴的、野蛮的,越是低级,比如伏魔杖法、五虎断门刀、分筋错骨手……越是先古的,武功越飘逸神奇。比如春秋时越女剑可以破铁甲三千,宋朝时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都可以远程十几米轰人,到清朝时大家都已进入械斗拳脚状态,等而下之了。
越是内功深厚,越是能无视攻击(九阳神功)、轻功神妙(虚竹没练过轻功都能乱飞)、治伤都如神(张无忌和张三丰都可以随便把人起死回生)。实际上,令狐冲哪怕有独孤九剑这种BUG技,没内功还是很苦逼;而段誉虚竹们有了内功,随便学点什么就无敌,郭靖没学内功前被尹志平揍,学了点全真内功就脱胎换骨,而且学降龙奇快(洪七公所谓”否则怎能这么快精通我的降龙十八掌“)——甚至欧阳锋之辈,还可以利用内功随便操纵自己放屁。
大体上,常见门派:少林武功博大精深,正大光明,套路众多,走的是纯阳宏伟路线。武当武功玄柔空明、柔能克刚,走的是清虚飘逸路线。恒山细巧绵柔。华山清丽潇洒。嵩山大开大阖。衡山百变千幻。各擅胜场。
反派如魔教、邪教,武功通常狠辣迅猛、诡异奇幻。比如吸星大法、葵花宝典、杨逍对付昆仑派的那套功夫,等等。
总之,越是遇到要你练筋骨皮的、吹嘘一掌打出去有多少斤力气的,越没前途。越是跟你说招式学了就要忘掉、清虚无为、别太动脑子、把以往所学都屏除、存心自然的,越有前途。就这样了。
4. 金庸古龙小说门派、势力名称及武功并特点大盘点
补充一下明教:
教主:杨逍
前任教主:张无忌
再前任教主:阳顶天
武功:乾坤大挪移:A级武学,共分七级,类似借力打力,可将对手来招打向别处。练成者少之又少,有张无忌,杨逍(小成),阳顶天(被成昆激死) 圣火令:B级武学,共分七块。上面记载“山中老人”霍休的武功精要,极为特异,招式诡变,含三分魔气。在与周芷若联手对付渡厄,渡难,渡劫三僧时,张无忌曾使用。练成者有波斯总教风云三使,张无忌。
其他:青翼蝠王韦一笑:寒冰绵掌(开始用完要吸人血,疗伤后好些)
五散人之说不得:布袋功(张大侠被装在里面提上光明顶)
明教人武功太杂,暂列这几种。
门下:五行旗:锐金旗:白布包头,每人持羽箭,标枪,短斧,两军对阵之用
巨木旗:青布包头,每十人举一重逾千斤的巨木,攻城之用
烈火旗:红布包头,每人背一油箱,内装石油,火攻之用
洪水旗:黑布包头,有水枪,水龙等武器,内装毒水,水攻之用
厚土旗:黄布包头,带铁盔铁铲,明教工程队,毁城埋人之用
5. 金庸属于武侠小说的哪个流派
在我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属于自成一派,可以说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让人十分的陶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逻辑感非常的强,环环相扣,内外相结合。
真正的侠之大者,金庸之后再无江湖。
6. 金庸小说中出现过的武功的名字,和其特点。
一)剑法
1.六脉神剑 大理段氏的秘传绝艺,段誉曾学会
2.独孤九剑 剑魔独孤求败的绝学,风清扬传令狐冲
3.太极剑 张三丰所创绝学,圆转如意,生生不息,后入太极门
4.辟邪剑法 葵花宝典内的武功,自宫者可练,迅急难挡
5.追魂夺命剑 红花会二当家无尘道长的绝学
6.达摩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方天劳所使
7.韦陀伏魔剑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潘天耕所使
8.段家剑法 大理段氏之武学,段正淳使之拒段延庆
9.玉女素心剑法 古墓派玉女心经之绝学,全真、玉女两剑法之合壁
10.玉女剑法 古墓派武学,清丽飘逸
11.全真剑法 全真教武学,古朴拙重
12.玄铁剑法 杨过使玄铁剑对抗山洪时所悟,乃提气运劲之法门
13.神门十三剑 武当派武学,专攻手腕神门穴,殷梨亭对抗五凤刀时使
14.迅雷剑 何足道的绝学,迅捷无比
15.绕指柔剑 武当派绝学,阴柔奇幻,莫声谷与殷天正教手时曾使
16.落英剑法 桃花岛武学,点点落英,变幻无方,由落英神剑掌化出
17.两仪剑法 武当派武学,武当二高手与令狐冲过招时所使
18.金蛇剑法 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绝学,诡奇狠辣,难躲难防
19.两仪剑法 仙都派武学,黄木道人所创,'两人同使,剑分阴阳
20.华山剑法 袁承志所学,正大光明,博大精深
21.松风剑法 青城派绝学,如松之劲,如风之迅
22.泰山十八盘 泰山派绝学,由泰山石阶化出,威严厚重
23.玉萧剑法 桃花岛绝学,有飘逸出尘之姿
24.狂风快剑 华山剑宗封不平所创,一百零八式如狂风暴雨
25.伏魔剑 五台山清凉寺武学
26.正两仪剑法 昆仑派绝学,与华山派反两仪刀法合壁威力更增
27.回风落雁剑法 衡山派武学,一剑落九雁,威力无穷
28.柔云剑术 武当派武学,陆菲青之绝学,绵绵不息
29.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衡山派绝学,千变万化,眩人耳目
30.玉女剑十九式 华山派武学,唯女子能使,变化多端
31.点苍剑法 武林四大剑派点苍派之绝学
32.芙蓉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3.紫盖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4.石廪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5.天柱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6.祝融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7.衡山五神剑 衡山派绝学,一剑包一路,威力无穷
38.岱宗如何 泰山派绝招,难学无比,威力无穷
39.五大夫剑 泰山派武学,由五大夫松化出
40~56.嵩山剑法 快慢十七路剑法,妙招纷着,层出不穷
57.上清剑 仙都派武学
58.冲灵剑法 令狐冲和岳灵珊合创,不值一提
59.太岳三青峰 岳不群所创,一剑强似一剑
60.周公剑 一字慧剑门之绝艺,卓不凡劈桌时所使
61.无量剑法 云南无量剑派之武学
62.苗家剑法 打遍天下无敌手金面佛苗人凤之绝学,招式严谨
63.连城剑法 藏于连城诀之剑法,号称天下无敌
64.雪山剑法 雪山派绝学,七十二招,变化多端
65.唐诗剑法 一招一诗句,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所使
66.八仙剑法 广西梧州八仙派之绝学,袁紫衣曾使
67.祁家剑 大内侍卫聂钺之武学
68.越女剑法 阿青所创,江南七怪韩小莹之武学,轻灵精妙
69.同归剑法 全真教武学,为抵御欧阳锋所创
70.阴阳倒乱刃法 公孙止之绝学,剑似刀,刀似剑,惑人耳目
71.三分剑术 天山双鹰之绝学,迅快无比
72.罗汉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73.无双无对,宁氏一剑 宁中则所创,凌厉无比
74.沐家剑 云南沐王府之武学,流传甚广
75.恒山剑法 恒山派绝学,防守严密,破绽甚少
76.上清剑法 上清观之武学
77.哀牢山三十六剑 朱子柳和郭靖交手时所使,剑法凌厉号称天下第一
78.雷震剑法 石梁派武学,青青与西洋剑士交手时所使
79.四言诗剑 杨过与公孙止交手时临时创制
80.天龙门的剑法
81.三才剑 汤沛所使之武学。
82.泼墨披麻剑法 丹青生之武学,曾与令狐冲对敌。
83.万花剑法 恒山派武学,定静师太对付日月神教所使。
84.淑女剑法 华山派武学,宁中则曾使。
85. 慕容氏家传剑法 慕容复在少室山上为挡段誉之六脉神剑而使。
86. 柳絮剑法 慕容复在姑苏曼陀山庄对付段誉时使之。
87.养吾剑
88.希夷剑
89.一字电剑 梅庄丁坚的剑法
90.七弦无形剑 梅庄黄钟公的剑法
91.吴钩霜雪明 侠客行之剑法。
92.十步杀一人 侠客行之剑法。
93.脱剑膝前横 侠客行之剑法。
94.救赵挥金锤 侠客行之剑法。
95.灭剑
96.绝剑
97.梅家剑法
98.雨打飞花剑法 昆仑弟子向殷素素炫耀之武功
99.夺命连环三仙剑 岳不群在少林中使剑宗绝招
100.天地同寿
(二)刀法
1.燃木刀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实为手刀,玄苦即善此技
2.玄虚刀法 武当派武学,俞岱岩使之杀剧盗
3.胡家刀法 胡家之绝艺,招数严谨,少有破绽
4.快刀 胡家之武学,迅快非常
5.八十一路五虎刀 范家之武学
6.反两仪刀法 华山派之绝学,与正两仪剑法合壁,威力更增
7.血刀刀法 西藏血刀门之绝学,招式狠辣
8.金乌刀法 史小翠创以克制雪山剑法
9.五虎断门刀 云州秦家寨之武学,失传五招
10.八卦刀 八卦门之绝学,严谨厚重
11.回风拂柳刀 江南史家之武学,慕容复使之对付段誉
12.羽衣刀 太乙派之武学,慕容复使之对付段誉
13.雁行刀法 鹰爪雁行门之武学
14.火焰刀 鸠摩智之绝艺,以真气使刀,摧枯拉朽,无坚不摧
15.阴阳倒乱刃法 公孙止之绝艺,左手金刀之刀法
16.独臂刀法 金蛇郎君之武学,袁承志曾传罗立如
17.奇门三才刀 吴长风之武学,曾使之砍伤云中鹤
18.柴刀十八路 广西黎山洞黎老汉之武学,慕容复使之对付段誉
19.金刚伏虎刀法 陈家洛曾使之对付张召重
20.阴风刀 以真气作刀,波斯三使曾使之对付张无忌
21.六合刀 韦陀门之武学
22.慈悲刀 宁波天童寺心观和尚之武学,不伤人命
23.鸳鸯刀 骆冰之绝学,左长右短,配合紧密
24.后山三绝招 杨老令公之武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25.江南陆家刀法 嘉兴陆家庄之武学
26.夫妻刀法 林氏夫妇传授给袁冠南和杨中慧
27.狂风刀法:田伯光的速度极快之刀法
28.玄玄刀法 石双英的武功
29.地堂刀法 鹿鼎记中林兴珠曾用来大破红毛鬼
30.罗汉刀法 陆冠英的武功
31.铁门闩刀法 雪山飞狐中郑三娘的武功
32.四门刀法 阎基和商老太过招时的刀法
33.降魔刀法 少林派
(三)棍(枪)法
1.伏魔杖法 少林武学
2.泼水杖法
3.无上大力杵法
4.普门杖法
5.太祖棒
6.六合枪
7.降魔禅杖
8.伏魔杖法 柯镇恶武学
9.杨家枪
10.五台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11.疯魔杖法
12.蛇杖杖法
13.大夜*棍
14.小夜*棍
15.取经棍法
16.紧罗那王棍
17.大力金刚杖法 简长老
18.齐眉棒 赵老爵爷
19.五郎棍法 五台镖局李延豹
20.齐眉棍法 成璜
21.中平枪 花铁干
22.呼延枪法
23.岳家神枪
(四)
1.蜀道难牌法 九翼道人
2.雷动于九天之上 九翼道人
3.渔叟钩法 北渔拓跋氏
4.盘根错节十八斧 古笃诚
5.阴阳宝扇打穴功夫 沙天广
6.城字十八破 青城派
7.打狗棒法
8.大剪刀刀法
9.倚天屠龙笔法
10.鹰蛇生死搏 华山派
11.《八口山铭》笔法 秃笔翁
12.铁蜈钩功夫 何铁手
13.《裴将军诗》笔法 秃笔翁
14.《怀素自叙帖》笔法 秃笔翁
15.二十八招石鼓打穴笔法 秃笔翁
16.棋盘招式 黑白子
17.六十四路轰天雷震挡法 塞北白家堡
18.呼延十八鞭 卓天雄
19.一阳指书 朱子柳
20.鹤蛇八打 云中鹤
(五)鞭法
1.金龙鞭法 韩宝驹
2.百胜软鞭 伏牛派
3.回打软鞭十三式 太别山
4.八十一路三节棍 湖北阮家
5.布袋功夫 陈孤雁
6.软虹蛛索功夫 何铁手
7.九龙鞭法 九龙派
8.童家流星锤法 山西童家
9.拂尘功夫 李莫愁
10.黄沙万里鞭法 尹克西
11.银索金铃索法 古墓派
12.毒龙鞭法 梅超风
(六)掌法、腿法
1.般若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2.韦陀掌 少林入门武功,虚竹以此对付鸠摩智的七十二绝技
3.散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4.降魔掌 少林武学,都大锦之绝学
5.大金刚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慈的绝艺
6.神掌八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苦智之绝学
7.震天铁掌 武当之武学,宋青书使之杀死莫声谷
8.八卦游龙掌 武当之武学,毛东珠传于康熙
9.回风掌 武当之武学
10.绵掌 武当之武学,绵绵不绝,柔韧无匹
11.落英神剑掌 桃花岛之绝艺,五虚一实,七虚一实,与扫叶腿法合称狂风绝技
12.劈空掌 桃花岛之绝艺,以铁八卦练功
13.铁掌 裘千仞之绝学,刚猛虽不及降龙十八掌,招式却可胜之
14.降龙十八掌 丐帮帮主之绝学,阳刚无匹,当世第一
15.三花聚顶掌法 全真教武学,乃全真教中最厉害之掌法
16.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使开时若天罗地网,滴水不漏
17.截手九式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18.金顶绵掌 峨嵋武学,宋青书使之与俞莲舟交手
19.飘雪穿云掌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20.四象掌法 峨嵋武学,暗合河洛四象
21.天山六阳掌 逍遥派绝学,可化解生死符
22.春蚕掌法 胡家武学,全采守势,作茧自缚
23.天长掌法 恒山派武学,法度严谨
24.伏虎掌 华山派武学,崔秋山曾传袁承志
25.混元掌 华山派武学,从掌法修练内功,由外至内,非比寻常
26.大嵩阳神掌 嵩山派武学,大开大阔,气势非凡
27.化骨绵掌 蛇岛阴毒武学,毛东珠使之暗杀董鄂妃等人
28.游身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脚踏先天八卦,捷如脱兔
29.内八卦掌法 八卦门之绝学,由外至内,更为厉害
30.摧心掌 青城派之绝学,震碎人心,不露痕迹
31.八阵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
32.莲花掌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33.白驼雪山掌 欧阳锋之武学
34.黯然销魂掌 杨过自创十七招奇招,于黯然销魂之际使之方显威力
35.开山掌 江南七怪全金发之武学
36.三无三不手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专攻敌人要害
37.赤练神掌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掌中带毒
38.大风云飞掌 彭莹玉之武学,以此连伤五敌
39.寒冰神掌 左冷禅自创之绝学,冰寒澈骨
40.金蛇游身掌 金蛇郎君之武学,诡奇难防
41.玄冥神掌 玄冥二老之绝学,掌上寒毒唯有九阳神功可除
42.寒冰绵掌 韦一笑之绝技,中者全身无劲
43.庖丁解牛掌 陈家洛于迷城中领悟出的武学
44.阴山掌大九式 丐帮季长老之绝学,围攻谢逊时所使
45.碧针清掌 谢烟客之绝学,掌力可将松针裹住,历久不散
46.五行六合掌 贝海石之绝学
47.五罗轻烟掌 段正淳传秦红棉之武学
48.冰蚕掌 游坦之揉合易筋经及冰蚕精华之奇学
49.霹雳掌 文泰来之绝学,掌力威猛,中者立毙
50.黑砂掌 常氏双侠之绝学
51.伏虎掌 少林武学
52.达摩掌 少林武学
53.南山掌法 南希仁之武学,威力平平。
54.寒阴箭 瑛姑隐居黑龙潭苦练出的武学,一种掌力,十分阴毒。
55.摧心掌 九阴真经中的下乘阴毒武学,不知是否和青城派的摧心掌有关?
56.翻天掌 福威镖局林家的家传武学,平凡武学
57.闯少林 少林武学,少林瘦长僧人与郭襄交手时所使。
58.天山折梅手 逍遥派之武学,蕴含诸般兵刃招式,永无止境。
59.一拍两散 全套只有一招 威力惊人
60.分解掌 苦智VS.火工头陀曾使
61.千手如来掌 方证VS.任我行曾使
62.须弥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使前须聚气良久,但极具威力。
63.黑煞掌 丁家武学,丁不四曾使。
64.抽髓掌 星宿派的武学。
65.碧波掌法 桃花岛的武学,傻姑偷看曲灵风练功时学会。
66.白虹掌力 李秋水追逐虚竹时曾使。
67.震天三十掌 卓天雄的武学。
68.快活三十掌 赛孟尝孟伯飞的绝学。
69.震山掌 武当派武学,俞岱岩战殷野王时曾使。
70.毒砂掌 药王门武功。
71.金刚般若掌 西域少林外门武学,刚相曾使之打张三丰。
72.铁沙掌 长乐帮展飞的武功,使之打石破天助其内力融合。
73.红砂掌 昆仑派武学,冯锡范使之击毙关安基。
74.佛光普照 峨嵋派绝学,只有一招,张无忌接灭绝三掌之三。
75.风雷掌 苗人蓝天和之绝学,外门武学。
76.大阴阳手....嵩山派.乐厚的武学..掌力分阴阳两道..被令狐冲以'破掌式'破之
77.截心掌——常遇春和番僧相斗时所中之掌。
78.大慈大悲千手式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79.虎爪手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80.寂灭爪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81.龙爪手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空性之绝艺,三十六式皆凌厉狠辣。
82.少林擒拿十八打 少林武学。
83.鹰爪功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84.千叶手 少林武学。
85.因陀罗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86.拈花擒拿手 少林高深武学,以内力为基,出手平淡冲雅,不带霸气。
87.波罗密手 少林武学。
88.大力金刚抓 少林武学。
89.大擒拿手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90.小擒拿手 少林武学,假太后曾授玄烨。
91.虎爪绝户手 武当武学,俞莲舟从虎爪手化出,阴损狠辣,不可轻用。
92.虎爪手 武当武学,张三丰所创。
93.大摔碑手 武当武学,陆菲青所使。
94.兰花拂穴手 桃花岛武学,出手优雅。
95.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以麻雀练功。
96.飞凤手 崆峒派武学。
97.醉拳 书剑中蒲田少林寺大苦大师的绝技
98.龙爪擒拿手 范家武学,如附骨之蛆,极难摆脱。
99.鹰爪手 华山派武学。
100.铁琵琶手 洛阳韩家武学,十分凌厉。
101.分筋错骨手 妙手书生朱聪自创之武学。
102.凝血神抓 陈近南之绝学,中者三日后血液凝结,无药可治。
103.鹰爪擒拿手 白眉鹰王殷天正之绝学,狠辣无比,
104.九阴白骨爪 黑风双煞误解九阴真经的武学,破人脑门厉害无比。
105.蟹钳功 褚万柳之武学。
106.锁喉擒拿手 马大元之武学。
107.缠丝擒拿手 白世镜之武学,以此换取薛神医救阿朱。
108.大力鹰爪功 荣彩之武学。
109.鹰爪力 鹰爪?阈忻胖�溲А?110.九阴神抓 九阴真经之武学。
111.丁家十八路擒拿手 丁不三、丁不四家传武学,丁当曾授与石破天。
112.三阴蜈蚣爪 星宿派武学,出尘子曾使。
113.鸡爪功 西藏密宗武学,鹿鼎记中巴颜大师的武功。
114.三阴手 昆仑派武学,倚天中西华子曾使。
115.岳家散手 花铁干的武功。
116.弹指神通 桃花岛武学,黄药师恃之在华山论剑争锋。
117.拈花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渡与鸠摩智曾以拈花指交手。
118.无相劫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无声无息。
119.一指禅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澄观老和尚曾使。
120.摩诃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21.大力金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外功路子,可捏碎骨头,捏扁金锭。
122.多罗叶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123.大智无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124.去烦恼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125.天竺佛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寂在聚贤庄使之对付乔峰。
126.金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27.一阳指 大理段氏之绝学,威力强绝,点法亦独树一帜。
128.夺魄指 郑家武学。
129.幻阴指 成昆之绝学,中者阴毒附体,非纯阳内力不可消解。
130.透骨打穴 欧阳锋之点穴秘技,极其难解。
131.千蛛万毒手 殷离苦练之奇学,练时以花蛛噬体,但威力极大。
132.二指禅 桑结喇嘛所使。
133.参合指 慕容世家绝学,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34.袖中指 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35.玄天指 黑白子成名绝技,在梅庄化水为冰
136.黑风指
137.罗汉拳 少林入门第二套武功,铁罗汉所使武学,张君宝以此拳法击败何足道。
138.韦陀杵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威猛难当,玄悲之绝技。
139.五行连环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140.查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141.少林长拳 少林入门第一套武功,平凡无奇。
142.伏虎拳 少林入门第三套武功,平凡无奇。
143.大金刚拳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波罗星所盗三绝技之一。
144.太极拳 张三丰以百年修为创制之拳法,讲究圆融之道。
145.武当长拳 武当入门武功。
146.无极玄功拳 武当绝技,张召重所使。
147.美女拳法 古墓派武学,每一招皆有个美女名称。
148.长拳十段锦 华山派入门拳法,兼练轻功。
149.落雁拳 昆仑派武学,阿珂所使之杂学。
150.七伤拳 崆峒派镇山之技,内力不厚者练之将导致严重内伤。
151.灵宝拳 仙都派之武学。
152.破玉拳 华山派武学,威力强大。
153.上清拳 仙都派之武学。
154.太极拳 太极门之武学,似与武当之太极拳不同。
155.沐家拳 云南沐家之武学,流传甚广。
156.伏虎拳 五台山清凉寺之武学。
157.六合拳 韦陀门之武学。
158.赤*连拳 韦陀门之武学,走近身搏击路子,尉迟连与袁紫衣比武时所使。
159.苦恼拳 韦陀门之武学,据称极为难练故名。
160.八极拳 八极门之武学,秦耐之与胡裴比武时所使。
161.一十八路登堂拳 华拳门之武学。
162.一十二路入室拳 华拳门之武学。
163.霹雳拳 成昆授谢逊之武学。
164.斩蛟拳 渤海派之武学,洪胜海所使。
165.僵尸拳 辰州言家之武学,使时宛如僵尸,诡秘古怪。
166.逍遥游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167.铜锤手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168.灵蛇拳 欧阳峰苦研创出之武学,招招向不可思议的方位打出,宛如灵蛇。
169.空明拳 周伯通创出之武学,共有七十二招,以柔克刚。
170.金蛇擒鹤拳 夏雪宜写入金蛇秘籍为袁承志所习得。
171.百花错拳 袁士霄撷取天下拳掌武功精华所创出来的似是而非之绝学。
172.回风拂柳拳 郑长老对付谢逊时所使。
173.太祖长拳 赵匡胤打天下之武学,萧峰在聚贤庄使之对付少林二高僧。
174.鲁智深醉跌 少林派武功,马行空使之对付阎基。
175.空空拳 朱聪的绝技
176.鹤形拳 碧血中吕七先生曾使
177.孟家神拳 孟伯飞的家传武学
178.通臂拳 书剑中某太监首领曾使
179.鸭形拳 鸭形门的武学
180.燕青拳 马行空、梁子翁皆曾使
181.辽东野狐拳法 梁子翁的绝技
182.梅花拳 梅文馨、梅芳姑的绝技
183.地堂拳法 彭连虎的武功
184.二郎拳法 二郎拳门的武学
185.沧州大洪拳 铁罗汉在悦来客店与胡桂南相斗时所使。
186.鲁智深醉打山门拳 同上。
187.铁指诀 华山
188.摔跤 蒙古
189.混天功
190.大韦陀掌 少林-都大锦
191.如来千手法
192.袖里乾坤
193.闲过信陵饮
194.五岳倒为轻
195.纵死侠骨香
196.丁氏掌法
197.豹尾脚
198.如影随形腿
199.连环迷踪腿
200.弹腿
201.扫叶腿法
202.灵鳌步
203.无影幻腿
204.铁帚腿法
205.蓝砂掌 中招者需服玉肌丸
206.大伏魔拳法 周伯通在百花谷用以对杨过之黯然销魂掌
(七)暗器
1.青字九打 青城派
2.袖里乾坤 青城派
3.天王补心针 蓬莱派
4.四十九枚连珠钢镖 都大锦
5.子母铁胆 周仲英
6.枣核功 裘千尺
7.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暗器手法 黑白子
8.生死符 逍遥派
9.满天花雨
10.五轮大转
11.含沙射影-五毒教何惕守
12.弹指神通-桃花岛黄药师
7. 金庸小说武功描写的特点极其意义
一、金庸笔下的武功描写并不单纯指武功本身,它其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武功,使用不同的兵刃,他们便有着不同的武功境界,同时也有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二、“恰到好处”是中国哲学上的崇高境界。要做到“恰到好处”,必须要历经人生的各种磨炼,就如同一块璞,它得要经过千万次的打磨,才能成为美玉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向人们展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将璞打磨成美玉的过程。
三、金庸笔下的种种武功描写,非常独特,同时并不离谱,各有一定的道理可讲。这是因为,一方面,金庸重视武功的描写,因为作品中有很多矛盾,很多问题,要靠武功的打斗去化解、去解决,没有武功是断然不行的。但金庸同时又强调了武功的局限,因为武功并不是万能的。
四、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外松内紧,也就是心态的松弛与精神的集中相结合。这就在有意无意之间,获得了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共同性,分别综合了二者之长,而扬弃了二者之短,在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就是金庸笔下的武打为什么能够雅俗共赏,好看而又耐看的原因。
五、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同一般,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还是表现在武功描写方面的不同流俗。在金庸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武功,都做了个性化、艺术化的处理。
六、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武侠小说中,武打固然牵涉到人的生死荣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但武侠小说中的武打描写又是供人欣赏,供人品味的。对此,金庸是想得透,放得开,写得好,他笔下的武打是于严肃之中见活泼,于真实之中见趣味。
(全文)
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大众文学之一。那么通过金庸小说中的武打描写,我们看一看,我们到了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中国文化中,对于“武”这个概念的探讨,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
金庸的武侠中的武打,它所带给我们的想像是空前的。之所以他的小说这么有魅力,在“武”这个方面,超越了前人。
在金庸笔下,那些使着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数不是一流高手。你看金庸的小说,你放心,只要这个人物一出场,使用一个很奇怪的兵刃,你就可以断定,他肯定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上来一个老头,长着很长的胡子,手里拿着一对判官笔,你可以断定,这个人不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没有使这些兵刃的,或者这个人就是性格奇怪之人。比如说,《天龙八部》里面,南海鳄神,这个人物一出场,手里拿着一个鳄鱼剪,一个大剪刀。他动不动就“咔嚓”一下,把人家脑袋剪下来,这个人你可以断定,他不是一流人物。
再比如说,李莫愁,手里拿着一柄拂尘,武功很厉害,她这个拂尘,不是扫地用的,不是掸沙发上的灰用的,你让她拂一下,就没命了。但是她也不是最高级的武侠人物,不是一流高手。武功的境界,在金庸笔下,一个没有出场的大侠,这个人叫独孤求败,在他的身上这个层次讲得极为清楚。他买了几把宝剑,给后人讲了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包含了,武功的几层境界。
第一层,他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非常锐利的宝剑。这个剑所向披靡,可以斩铜断铁。那么这代表一种少年气盛的境界,年少嘛,所向披靡,见谁跟谁辩论,都把人打败。我年轻的时候,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喜欢跟人家辩论,显示自己有学问,以打败别人为荣,回家很高兴--然后回家多吃两个肉饼。其实,现在想来那是很幼稚的。那是一个幼稚的阶段。
而超越这个阶段之后,他第二个阶段用的是一把轻剑,比较轻的宝剑。这时候功夫长了,能够举重若轻,这个时候能够干一番大事业。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他改用一把重剑,重剑无锋,我们常说,能够举重若轻,举重若轻是一个很好的境界。比这个更深,是举轻若重,举轻若重是更进一步。
那么到了最后,他用一把木剑,木头剑,这个木头剑是没有刃的,木剑本身不能伤人的。但是,这个木剑其实只是一个代表,说明他已经可以达到不用兵刃了,达到无剑的程度了。也就是说,他最后武功练到大成,是不依赖于外物。这个时候,他可以没有兵刃;也可以说,什么东西都是他的兵刃。
用金庸的原话讲,武功练到这个程度,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他随便拿一个东西就是兵刃,就练到这个程度。就是说,这其实是庄子讲的“不役于物”,不为外物所奴役,外物完全被我所控制,所以你看上去他是两手空空,其实他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而这个论述写的绝不仅仅是打架的境界,搏斗的境界,其实它是人生的境界。这种对人生境界的描述,中国人经常是用比喻的方式来写的。比如说,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用几句词,也论述了人生的几种境界,可能读过的朋友都知道。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在那块找啊,徘徊,有了疑问了;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就是说,你为了事业奋斗,艰难曲折,正走在长征路上呢,但是坚韧不拔。这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满世界找了一圈,没找着;回来一看,就在那旮旯蹲着呢,豁然开朗。这是人生的第三种境界。
孔子也曾经讲人生的境界,孔子讲得更朴素,他就用人的年龄来讲:“吾十五志于学,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讲最后的这个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就像独孤求败最后那个无剑的阶段一样,做起事情来随心所欲。但是,随心所欲做的事情,全是合乎规矩的,你随便一做,就合乎规矩了。就好像在篮球场任何一个地方,你把球随便一扔,好像随便扔到了,“啪”,就进篮了,就是人生最后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叫自由。自由,不是说,不听话,谁管你都不听,那不叫自由,那叫“二百五”,自由是要经过这样一个磨炼的阶段,最后一出手就“投篮”进去了,这才叫自由。所以一部中国哲学所讲的,就是要恰到好处,而恰到好处不是马路上随便能拣来的。而金庸他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武打,通过武功探讨了这个人生境界,他把这个武功哲学,提高到人生的方法论上来论述。所以很多青少年都从中得到了,人生方面的领悟。我们从金庸的小说中也好,从其他武侠小说中也好,不可能学到实战中打架的方法,不可能对你打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你可以学到人生的方法,可以得到人生的启悟。比如说,百花错拳之美妙--《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打的拳,叫百花错拳,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百花,好像是色彩缤纷,但是是错的,但是错中又有不错,这个很奥妙,每一拳打出来似乎不对,但是加起来又是绝对正确的。像段誉所使的六脉神剑之奇幻,这个六脉神剑很有意思,他一旦使出来威力无比,他有时候使不出来,这很奇怪。看我们很多运动员也是,他一旦发挥出来金牌就是他的,甚至有的项目前四名都是中国的,但是一旦六脉神剑不灵了,使不出来,我们就一败涂地,连一个进半决赛的都没有。所以这就很像段誉的六脉神剑。
还有化功大法之阴险。就是说,人家辛辛苦苦练了几十年的功夫,给人家化掉。跟化功大法相近的一个,叫北冥神功。这个是一正一邪。北冥神功是吸取人家的功力,但是这个正、邪的区别还显得不太清晰。我很推崇金庸笔下,北冥神功这种工夫,善于学习他人的本事,这个本事大的人,他不是说,天生的自己什么都学,他碰到别人,别人说一句话对他有用,他马上就记住,马上就融到自己的思想系统当中来,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本事。还有像辟邪剑法之妖孽,像降龙十八掌之刚猛,还有杨过的黯然销魂掌之恍惚。我们想想杨过的黯然销魂掌,这个掌太厉害了,这个掌是威力很大。但是,不是什么人都能使,包括杨过自己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使用的,你必须自己黯然销魂的时候,心里愁得不行的时候,不想活了,这个时候这个功夫威力无穷,一旦你心情开朗,这功夫就不行,就打不过别人了。这里面很有道理。中国有个成语叫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你都不想活了,他反而能够胜利,所以说韩信让他的军队背水而战,背水一战,说,咱们都不活了,今个拼了,反而大获全胜。这里边是有生生死死变换的道理的。
而金庸笔下的这些武功,我们如果说,把它都排列出来,那是排列不完的,排列一天恐怕也排列不完,举不胜举,精彩纷呈。一方面写得很神奇,听上去真妙。但是,同时很难得的是,他又写得尽量可信,合乎武术原理,合乎我们对人体极限的想像。我们想像,人体到底能干什么?他不是写得没边,有想像。金庸他既然写的这种武侠,是现实风格的武侠,他就和还珠楼主迥然不同,他不写还珠楼主那种绝对超自然的,没有。
那么我上大学的时候,看过许许多多的武侠小说,后来都忘了,留下的就是这些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其中,的确有一些写得很荒诞的武侠小说,那作者就是乱编,他没办法了。比如,写一个人物,被困在山洞里边了,出不去。山洞里边门口,堵上了多少万斤的大石头,出不去,在里边要困死,怎么办啊?在墙上摸索摸索,摸索出一套武功秘笈来。然后按照这个武功秘笈就练,练了两个时辰,武功大成。好吧,这一下子人就变了,一拳打出去,把这山打翻了,他就出去了。我说,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这说明,这个作者的无能,这只说明这个作者,说明你没有办法,正常地解决人物的困境,只能靠“怪、力、乱、神”来解决。就好像我们说,一些电视剧里边故事编不下去了,“故事不够,爱情来凑。”故事不够了,加一个第三者吧,把故事继续演下去。
而在金庸的笔下,没有这些荒谬的东西。金庸特别强调了武功的局限。所以他一方面讲武功神奇,另一方面讲武功的局限。比如,金庸强调一个人武功再强,一掌打出去也不可能伤到三、五丈之外,这就是他把自己限制住了。我们觉得,他写得可信的。就是这一掌打出去,可以不接触人体,而伤到人体,这是可能的。但是必须离得比较近,不可能说,离得三、五丈还能伤人,这是不可信的。所以说,这是比较写实的。
再有,少林寺有72项绝技,叫少林寺72绝技。金庸说,天下不可能有一个人把它们都学全了,因为每一项绝技都博大精深,再厉害的少林高僧,一辈子的精力都用上,也只能学会十几项,学会了十几项一辈子就过去了。而且你学会几项,就可以横行天下,无敌了,没有必要学会72项。都学会72项干嘛呀?没有必要的。可是,在《天龙八部》中,我们发现,有一个人物居然把它们都学会了。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会心里存一个疑问,不是说学不会吗?怎么有一个人都学会了呢?这个人叫鸠摩智。那么到后来,我们就发现这个人是有问题的。他所谓学会少林寺72绝技是假的!他自有一套叫小无象功,而且正因为他强行练这个少林寺72绝技,最后走火入魔,身体出了大问题,就好像一个人本来患点小感冒,每天打大量的抗生素,最后就会出来别的大病。
那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合乎科学道理的,又合乎浪漫主义的想像。比如说,鸠摩智强行练功,走火入魔怎么办呢?这每天受这个病痛的折磨,不能告诉别人,还要装作一个武林高手,最后恰恰是恶贯满盈的时候,掉到了枯井底污泥处。在枯井底污泥处,遇到段誉的北冥神功,段誉无意中把他的功夫给吸走了。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练了,这么些年的功夫全部废掉。而废掉之后,柳暗花明,人获得了新生。废尽了武功之后,鸠摩智忽然就大悟,大彻大悟,才知道人练武功是次要的,参透佛法才是重要的。所以他此后回到了吐蕃,回到西藏,专心研究佛法,成为一代高僧。
鸠摩智是历史上的真人,是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个大哲学家,但是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曾经会武功,没有记载他曾经有过这么一段经历。那么金庸就把这个真人的历史,给他加上这么一段会武功的经历,又解释了他怎么废掉武功,怎么最后得来佛法,所以读来是既引人入胜,又非常可信。这是金庸了不起的地方。所以你看金庸笔下,有武功和人物和情节、结构都联系在一起,所以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功美学。金庸笔下写武打精彩的段落数不胜数,要是举例子读的话,会读上几天。
那么我下面举一段很朴实的打斗场面,不是两个人武打,是萧峰打虎。我举一段萧峰打虎的场面,这是《天龙八部》第二十六回,叫“赤手屠熊搏虎”,写主人公萧峰,他流落到女真部落,就是现在的东北。东北那个时候,环境还没有破坏,东北虎遍地都是的时候,看见有一人在那里打虎。那个虎很凶猛,那个人招架不住,其实那个人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完颜阿骨打。萧峰叫道,老兄,我来帮你打虎。
我们知道,打虎是很难写的,打虎难写,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现实生活中打虎的事情发生得很少,谁敢打虎?即使发生过,看见的人又很少,这是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自从《水浒传》中,写了武松打虎之后,谁还敢再写打虎!那不是没事找拍吗?已经前边已经有打虎了,写武松打虎写得那么好,你还敢写打虎?你有什么本事敢写打虎?就你也配写打虎吗?
但是金庸他这样的作家,在心里有一种挑战意识,他说,我要试一试,我写一段打虎看怎么样。里边中间一段这样写的:“萧峰斜刺里冲将过去,拦住了两头猛虎的去路。”记住,这是两头猛虎,“那猎人见萧陡然冲出,吃了一惊,大声呼喝叫嚷,说的不是汉人语言。”因为那个猎人,就是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人家虽然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人家还亲自出来干活呢!亲自出来打猎,回去给老百姓吃。“萧峰不知他说些什么,当下也不理会,提起右手,对准老虎额脑门便是一掌,砰的一声响,那头猛虎翻身摔了个跟斗,吼声如雷,又向萧峰扑来。萧峰适才这一掌使了七成力,纵是武高强之士,受在身上也非脑浆迸裂不可,但猛虎头坚骨粗,这一记裂石开碑的掌力打在头上,居然只不过摔了个跟斗,又即扑上。”
我们看,这一段写得非常写实,因为前边有了萧峰的武功天下一流,那个降龙十八掌,威力无人能比,打在石碑上石碑都可以打裂的,居然打在老虎头上,老虎只翻了一个跟头,非常可信。也说明这个老虎的厉害,写出了虎和人的区别,一个七、八百斤的动物,哪能被你一掌就打死!就是萧峰这样的人,都没把他写成这种神不可测的神功,不是神功。
接下来,萧峰赞道:“好家伙,真有你的!”侧身开,右手自上而下斜掠,“嚓”的一声,斩在猛虎腰间。这一斩,他加了一成力,那猛虎向前冲出几步,脚步蹒跚,他写得非常准确,既没打爬下,也没有说纹丝不动,打得脚步蹒跚。”说明腰受伤了,已打成腰间盘突出了,“随即没命价纵跃奔逃。萧峰抢上两步,右手一挽,已抓住了虎尾,大喝一声,左手也抓到了虎尾之上,是两只手在抓住虎尾的,奋力,双手使劲回拉,那猛虎正自发力前冲,被他这么一拉,两股劲力一迸,虎身直飞向半空。”
这个想像非常好,这合乎物理学道理的,就是两股力相等,一下子虎身子就迸到半空中了,那猎人提着铁叉,正在和另一头猛虎厮斗。完颜阿骨打,武功不如他,所以就借助一个工具,拿着一个杈子。突见萧峰竟将猛虎摔向空中,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只见那猛虎在半空中张开大口,伸出利爪,从空扑落。从空中就扑下来了。萧峰一声断喝,双掌齐出,“啪”一声闷响,霹在猛虎的肚腹之上。虎腹是柔软之处,这一招排云双掌正是萧峰的得意功夫,那大虫登时五脏碎裂,在地下翻滚一会,倒在雪中死了。
我们看这一段描写,萧峰打虎写得既惊险又神奇,但是又真实可信,萧峰是书中的第一好汉,降龙十八掌打在虎头上没怎么样,翻一个跟头,腰上砍了一掌,老虎还能蹿起来,最后他是借老虎从空中下扑之力,加上自己的力量,而且打在老虎最柔软的部位,打它的内脏,才把老虎打死。所以这里既写出了萧峰的神勇,也写出了老虎的厉害,老虎如果不厉害,英雄的威风是显不出来的。所以说,我们看,这一点他既继承了武松打虎,武松打虎也是要把老虎写得很厉害。如果老虎不厉害,武松威风就出不来。但是又和那个绝不雷同,和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都绝不雷同。所以这一段萧峰打虎,并不是金庸小说中最精彩的武打。但是一样写得这样活灵活现,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这一段又是他下一步结识完颜阿骨打,进入女真部落,最后回到大辽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正是通过这个打虎,使完颜阿骨打佩服他,两个人结为朋友。然后又遇到大辽国的皇帝出来,然后他回到大辽,最后完颜阿骨打又去救他,等等。所以这一段描写,就是和情节和人物,都结合在一起的。
那么也有其他一些学者,概括金庸的武功,说他的武功还是性格化的。比如说,岳不群这种人,他就学辟邪剑法,所以他人是阴毒之人;像脾气暴躁的,叫武臣道长,他的武功叫72路追魂夺命剑,一个年纪很大老头子,脾气还是很暴躁,善恶分明;像黄蓉,黄蓉是一个机灵鬼,聪明绝顶的小姑娘,所以她不到两个时辰,就学会了一套叫逍遥游的拳法。这个逍遥游要求人非常聪明,才能学会。然后,郭靖看得很羡慕,郭靖也想学,一看黄蓉这么快就学会了,我也要学这个逍遥游。洪七公就告诫他说,这个逍遥游不是你能学的,你很笨,你学不会,说你就算拼命,也学不会。我就拼命反复练嘛,这笨鸟先飞。洪七公就说,你就算拼命记住了,你使出来,一点也不逍遥,所以你打出来的东西,都是笨手笨脚,愁眉苦脸的。这个逍遥游被你一使,就变成了苦恼爬,而不是逍遥游,在你手下变成苦恼爬了。所以我们看郭靖这个人,他是不能学这种很聪明的武功的,他就是靠本事,靠实实在在的力量。所以这是可以说是,武打性格化所规定的。
再有,艺术化。比如说,《天龙八部》里面,虚竹和丁春秋之战,每一招都凶险,招招凶险攻向敌人要害,但是偏偏的,姿势却那样地幽雅、美观,像我们前面讲的洪七公和黄蓉过招一样,像武打一样。还有,金庸继承了前人,他的武功的名称,都是极富美学魅力的,他的武功的名称,把一部中国的文化都点活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诗、词、歌、赋,都用到武功上了。
还有,金庸武打又很讲究和环境的变化。他武打的场景化,这是超越前人的。因为金庸他年轻的时候,他做过编剧,他搞过话剧,搞过影视,这些他都做过,所以他非常注意舞台效果,所以金庸他没写长武打。他把环境写得很清楚,什么人是表演者,什么人是观看者,什么人是偷看者,都清清楚楚。比如说,《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与黄蓉在牛家村养伤,两个人在夹壁里面,然后看到这个屋里边,不断地发生各种故事,各种人来,他俩在旁边看。我们想,这不就是一个话剧舞台吗?就是一个话剧舞台,两个人旁边,然后看着这里演各种戏。他们能看见别人,别人看不见他们。
金庸非常善于写这种偷看、偷听的场面,从中引发出情节的转折。特别像一些大的打斗场面,简直就像电视台举办的那种知识大赛,歌舞大赛一样,有的时候像春节晚会。你像《倚天屠龙记》里面,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那一路一路站起来打,那就像一个春节晚会一样的。所以我建议我们春节晚会的节目组,一定要看看金庸的小说,从中吸取一点灵感。
大战,像大战聚贤庄,大战陆家庄,一场接一场,那比写千军万马的厮杀,还要好看,还要经典。有的时候,我们虽然看到小说里,写的是千军万马的厮杀,但出来的就两人,打一下就下去了,别人都是傻乎乎的观众。而金庸小说中,是很多人在乱打,然后又写得很清楚,条分缕析。
从小的方面讲,金庸的武打还注意张弛结合,注意武打的趣味化。他的武打经常是打一会儿,很严肃、很紧张,中间穿插一些趣味。比如,《笑傲江湖》,江湖里面有六个同胞兄弟,叫“桃谷六仙”。“桃谷六仙”武功非常高,但是头脑好像不太灵,傻啦巴叽的,父母不太讲究优生学,一胎生了六个,智力不太高,每天在一起辩论,谁先生出来的,谁第六个生出来的等等,这些很高深的问题。所以他们六个经常一出场,就把严肃的场合搅乱,而且他们武功非常猛,他们经常抬起一个人来,要把他撕成若干块。所以这样的情况出现,就使严肃中加入了趣味。所以说,你看金庸的小说的武打场面,相当于欣赏晚会,没有人说,看着一半晚会要出去打架了;晚会很好,我出去把邻居他们家玻璃砸了,没有!
所以金庸的小说对于青少年,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我们实际的感受中讲,都只有向上的、健康的、鼓舞的作用。而且,正像你不能看了《红楼梦》中的菜,就照着那个菜谱去烹饪一样的,金庸小说中的武打,你也不能看了之后,就照猫画虎地出去,跟人家搏斗。小说中的菜谱,如果照着那个菜谱,来做出来的菜,据说都是很难吃的,包括我们讲的黄蓉,和洪七公做的那几味菜。在书里看得奇妙无比,但是我想,你要真那么做出来,真的会好吃?我对此事画问号的。
而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我们也应该抱同样的态度,阅读这些武打场面,我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应该获得的是人生方面的启悟,而绝不是我们要跟谁三拳两脚过招方面的启发。如果不信,你就可以去尝试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打斗,不但和武侠小说中的描写相距甚远,和我们武术学院,所教会的那些武术套路,都相距甚远。我自己有一个专门学武术的同学,他学了武术几年毕业之后,跟同学说,咱们学了几年武术,也从来没跟人家过过招,哪天试一试。
有一次,在饭馆里喝酒,和邻桌的一伙黑道上的朋友,发生冲突,就打起来了。还没等他们亮出招式,就被人家--那群小流氓,用啤酒瓶子一顿,都给打到桌子下面去了。就是他们这时候才发现,学校里学的武术,原来没什么太大的用处。那么回到武侠小说中来,武侠小说中的武功,不能当成技术来看,而应该当成艺术来看。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武功看到艺术,看到人性,看到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8. 麻烦列一下金庸小说中的各大门派及其武功
武林门派(世家)(排名不分先后)
武当派:
拳掌剑: 太极拳、长拳、无极玄动拳
回风掌、八卦游龙掌、绵掌、震山掌、震天铁掌、柔云掌
大摔碑手、虎爪手、虎爪绝户手、倚天屠龙笔法
太极剑、两仪剑法、绕指柔剑、柔云剑法、神门十三剑
玄虚刀法、
内功: 纯阳无极功、武当九阳神功、六合劲
暗器: 芙蓉金针
轻功: 梯云纵
阵法: 真武七截阵
宝物: 真武剑
少林派:
拳掌剑:少林长拳、达摩拳、罗汉拳、五行连环拳、查拳
五行连环拳、劈空神拳、大金刚拳、袖里乾坤、一拍两散
伏虎掌、韦陀掌、达摩掌、金刚掌、握石掌、般若掌、降魔掌、霹雳掌
大金刚掌、散花掌、神掌八打、少林擒拿十八、须弥山掌、千手如来掌
大力金刚指、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天竺佛指、摩诃指、一指禅
大智无定指、去烦恼指
龙爪手、鹰爪手、擒龙手、
拈花擒拿手、大慈大悲千叶手、波罗蜜手、如来千手式
大力金钢抓、寂灭抓、因陀罗抓、魔爪功、虎爪功、
如影随形腿
伏魔杖法、大韦陀杵、降魔禅杖
燃木刀法、降魔刀法、达摩剑法、罗汉剑法、韦陀伏魔剑
内功: 金刚禅狮子吼、袈裟伏魔功、破衲功、金刚护体神功、罗汉伏魔神功
九阳神功、易筋经、易骨经、洗髓经、擒龙功
阵法: 罗汉剑阵、金刚伏魔圈
附:南少林:
拳掌剑:疯魔杖法、大夜叉棍法、小夜叉棍法、取经棍法、紧罗那王棍法、醉拳
峨嵋派:
拳掌剑:金顶绵掌、飘雪穿云掌、四象掌、佛光普照掌
截手九式
灭剑、绝剑、回风拂柳剑
内功: 九阴真经、峨嵋九阳功
宝物: 掌门铁指环
昆仑派:
拳掌剑:落雁掌、红砂掌
雨打飞花剑法、无声无色剑、正两仪剑法、迅雷剑
阵法: 寒梅剑阵、混沌剑阵
崆峒派:
拳掌剑:七伤拳、飞凤手
天山派:
拳掌剑:三分剑法
华山派:
拳掌剑:长拳十段锦、伏虎掌、破玉拳、混元掌、铁指诀
豹尾脚、鹰爪手
“冲灵”剑法、淑女剑法、玉女金针剑、玉女十九剑、
希夷剑法、养吾剑法、太岳三青、
夺命连环三仙剑、独孤九剑、狂风快剑
鹰蛇生死搏
反两仪刀法
内功: 紫霞神功、混元功、抱元劲
嵩山派:
拳掌剑:嵩阳手、阴阳手、嵩山剑法
内功: 寒冰真气
泰山派:
拳掌剑:五大夫剑、岱宗如何、泰山十八盘
恒山派:
拳掌剑:天长掌法、万花剑法、恒山剑法
阵法: 恒山剑阵
衡山派:
拳掌剑:天柱剑法、石廪剑法、芙蓉剑法、紫盖剑法、
衡山五神剑、回风落雁剑、
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
青城派:
拳掌剑:摧心掌、黑沙掌、松风剑法、袖里乾坤
无影幻腿
‘青’字九打,‘城’字十八破
暗器: 青蜂钉
独门兵刃:雷公轰
古墓派:
拳掌剑:美女拳法、天罗地网势
玉女素心剑、 拂尘拂法、银索金铃索法、玄铁剑法
赤练神掌、三无三不手、五毒神掌(李莫愁)
内功: 玉女心经
轻功: 迎风拂柳步
暗器: 冰魄银针、玉蜂针
逍遥派:
拳掌剑: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
内功: 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八荒六合惟我独尊功
轻功: 凌波微步
暗器: 生死符
宝物: 掌门七宝指环
星宿派:
拳掌剑:三阴蜈蚣爪、抽髓掌
内功: 化功大法、龟息功、“马屁功、法螺功、厚颜功”
暗器: 碧磷针、极乐刺、穿心钉、腐尸毒
毒药: 无形粉、三笑逍遥散
宝物: 柔丝索、神木王鼎
全真教:
拳掌剑:三花聚顶掌法、七星聚会、昊天掌
全真剑法、同归剑法
空明拳、左右互搏术(周伯通)
内功: 玄功、先天功
轻功: 金雁功
阵法: 天罡北斗阵、北斗大阵
明教:
内功: 乾坤大挪移、圣火令武功
宝物: 圣火令
日月神教:
内功: 吸星大法、葵花宝典
暗器: 黑血神针
桃花岛:
拳掌剑:碧波掌法、落英神剑掌法、劈空掌
兰花拂穴手、弹指神通
旋风扫叶腿法、灵鳌步
玉箫剑法、落英剑法、奇门五转
暗器: 附骨针
宝物: 软猬甲
大理段氏:
拳掌剑:五罗轻烟掌、一阳指、六脉神剑、段家剑
姑苏慕容氏:
拳掌剑:参合指、袖中指、柳絮剑法、家传剑法
内功: 斗转星移
胡家:
拳掌剑:快刀、春蚕掌法、胡家刀法
轻功: 飞天神行、四象步法
丐帮:
拳掌剑:打狗棒法、降龙十八掌
逍遥游(洪七公)
龙爪手、擒龙功、排云双掌(乔峰)
阵法: 杀狗阵(打狗阵?)
宝物: 打狗棒
白驼山
拳掌剑:白驼雪山掌、灵蛇拳、透骨打穴
内功: 蛤蟆功
仙都派:
拳掌剑:上清拳、宝灵拳、上清剑、两仪剑法
9. 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中的武功,都有哪些特点
金庸和古龙可以说是小说界的鼻祖,他们所写的小说,还是深受人们喜欢的,那么他们写作的特点有哪些,还是值得研究的一件事情。
一、金庸的小说
金庸擅使长枪大戟,愈长愈见挥洒自如,《笑傲》、《天龙》、《鹿鼎》是他笔下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 ,对待女性金庸可以说是,大度,宽容而且还存在着一点点的欣赏,写女性的时候更加的细腻,更用心,反观写男主的时候就有一点不是太上心了,金庸是学者型文人,其成就随阅历、学识之增进而愈大 。
金庸会描写武功招式,而古龙很少对武功进行具体描写,不同性格的人写出来的作品,呈现出来的角度还是不一样的,可以说金庸给女孩子起的名字还是很好的,古龙给男孩子起名字也可以算是一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