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版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排行榜依次是:《天龙八部》《陆小凤传奇》《大唐双龙传》《笑傲江湖》《昆仑》。
1、《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从1963年开始创作,历时4年完成。前后共有三版,并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
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㈡ 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有多少部被翻译成外文了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金庸最顶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金庸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于2002年11月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外文翻译版本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写于一九五五年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其英文版的书名为《The Book & The Sword》(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文版为两卷本,英文版节译成一卷,译者Graham Earnshaw为英文杂志的主编,他花了十年时间翻译此书,最后由知名汉学家闵福德(John Minford)夫妇加以审订。香港传媒在报道这则消息时,对审订者不予闻问,是一大缺失,因为这才是本书质量最大保证的关键。
闵福德曾与他的老师霍克斯(David Hawks)一起翻译过全套一百二十四回《红楼梦》,被视为有关《红楼梦》英译的最佳版本。闵福德早年也曾与霍克斯合译过《鹿鼎记》两个章节(为配合查先生一九九四年赴澳洲参加作家节而出版的),其后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翻译学系教授兼翻译研究中文主任。在这期间,他组织翻译三卷本的英译本《鹿鼎记》(中文版为五卷本,英译本是缩译本),于一九九九年出版第一卷,二〇〇二年出齐。现下,金庸武侠小说的英译本不多,较早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一九九三年出版的《雪山飞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Mountain)。
武侠小说与东方文化较接近,所以在韩、日及东南亚特别受到欢迎。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有一个接受过程。但是,近年金庸小说已逐渐为西方读者所接受。金庸的法译本《射雕英雄传》于去年在巴黎出版,基本是全译本,出版者为友丰书店。书店老板潘立辉先生大约在十年前他已表示要出版一部规范的法文版金庸武侠小说。他早年在金边读到过法文版金庸武侠小说(因柬埔寨曾长期被法国统治,柬人懂法文很多),译文粗鄙不堪,多不合语法。五年前潘先生特地跑来香港,要我介绍认识金庸先生,并且亲自向金庸表达把其作品译成法文的决心。由于法国人对金庸武侠小说认识不多,潘先生不敢贸然造次,他特地向法国文教部预先申请了一笔出版基金,然后请法国翻译家翻译,其间大抵花了五年时间,终于成功出版法文版《射雕英雄传》,书出版后,很快地获得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法国文教部颁给的嘉奖状,据说希拉克及法国政府的官员在拜读后,无不称许。
东南亚读者,则远在七十年代已为金庸作品所吸引,这个地区已先后出版越南文、泰文、印尼文、柬埔寨文、马来文等文字,一九九五年出版了星、马简体字本,其余文种均是盗译,流传广泛。韩文版的金庸武侠小说在八十年代末已大行其道,共有十二家韩国出版社盗译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直到去年,金庸才正式授权韩国出版社出版他的外文版作品。
金庸小说日文版则是由日本最具规模的德间出版社出版。我于一九九六年四月陪金庸先生到日本签合约。德间出版社的老板德间康快先生拥有包括电影、出版、报纸等综合大企业。他们当时决定斥巨资出版《金庸全集》,组织了日本一批汉学家进行翻译。第一部《书剑恩仇录》日文文库版是于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其后陆续出版了金庸小说的日文版全集,并且已多次再版了。
以色列的汉学家夏维明,在一九九八年台北「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自从以色列文版的金庸作品出版后,以色列的大学生都是很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的。
毋庸置疑,金庸武侠小说正走向世界,愈来愈受到外国读者的欢迎。
日文版:
《书剑恩仇录》(全4卷、原名:书剑恩仇录、译:冈崎由美)
《碧血剣》(全3卷、原名:碧血剑、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早依)
《秘曲 笑傲江湖》(全7卷、原名:笑傲江湖、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瑞纪)
《雪山飞狐》(全1卷、原名:雪山飞狐、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
《射雕英雄伝》(全5卷、原名:射雕英雄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金海南)
《连城诀》(全2卷、原名:连城诀、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神雕剑侠》(全5卷、原名:神雕侠侣、訳:冈崎由美・松田京子)
《倚天屠龙记》(全5卷、原名:倚天屠龙记、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阿部敦子)
《越女剑》(全1卷、原名: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伊藤未央)
《飞狐外伝》(全3卷、原名:飞狐外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天龙八部》(全8卷、原名:天龙八部、监修:冈崎由美、译:土屋文子)最近金庸先生对天龙八部作了修改.
《鹿鼎记》(全8卷、原名:鹿鼎记、译:冈崎由美・小岛瑞纪)
英文版:
The Book and the Sword(《书剑恩仇录》,全一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恩沙(Graham Earnshaw);监修:闵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记》,3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闵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雕英雄传》)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飞狐》,全一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译:莫锦屏(Olivia Mok)
被他人抄袭
20世纪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中仍然存在。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编辑本段]【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编辑本段]【金学研究】
由于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笔撰写感想、书评,于是就有了“金学”一词。不过金庸本身对这名称有点抗拒,认为有高攀钻研红楼梦的红学之嫌。现在大多统称“金庸小说研究”。
而最先研究金庸小说,倪匡第一人。当台湾“远景”取得金庸小说版权后,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由旗下著名作家分别评论金庸小说,分别有五集《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董千里、罗龙治、林燕妮、翁灵文、杜南发等)、杨兴安的《漫谈金庸笔下世界》及《续谈金庸笔下世界》、温瑞安的《谈笑傲江湖》、《析雪山飞狐与鸳鸯刀》及《天龙八部欣赏举隅》、《情之探索与神雕侠侣》(陈沛然)、《读金庸偶得》(舒国治)、《金庸的武侠世界》(苏墱基)、《话说金庸》(潘国森)及《通宵达旦读金庸》(薛兴国)等,其中倪匡写的《我看金庸小说》大受欢迎,一看再看直到五看才告一段落。期间「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谈金庸的丛书,当时任职《明报》督印人的吴霭仪亦写了《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及《金庸小说的情》,杨兴安的《金庸笔下世界》。当金庸小说在内地正式授权出版后,「金庸小说研究」更为热闹,除小说内容、人物、历史背景以至武功招式及饮食菜谱等,不一而足。其中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更是研究的重点。现时只有陈墨和潘国森依然经常评论金庸小说。金庸
金学研究书目/篇目
学术类:
严家炎 《金庸小说论稿》
陈平原 《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冯其庸 《读金庸》
朱宁嘉 《金庸武侠小说对文化传承的创意》
普及类:
孔庆东 《笑书神侠》、《醉眼看金庸》、《金庸侠语》、《孔庆东品读金庸侠语》
倪匡 《我看金庸小说》《再看金庸小说》《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五看金庸小说》(下半部为陈沛然所著)
《文学金庸》《人论金庸》
吴霭仪 《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金庸小说的情》
杨兴安 《金庸笔下世界》、《金庸小说十谈》
项庄 《金庸小说评弹》
合著 《诸子百家看金庸》(五辑)
闫大卫 《班门弄斧-给金庸小说挑点毛病》
林燕妮/倪匡/蔡澜 《金庸笔下的男女》《金庸笔下的人生》
陈墨 《金庸小说情爱论》《金庸小说之谜》《金庸小说赏析》等系列
施爱东 《点评金庸》
王海鸿/张晓燕 《破译金庸寓言》
曹正文 《金庸小说人物谱》
第一本金庸传记
冷夏(香港) 《金庸传》,95年内地出版时改名为《文坛侠圣-金庸传》
㈢ 求好看的武侠小说
少林八绝》/天魔圣
《多情浪子痴情侠》/郑丰
《古今第一》/平平凡凡
《剑影茗香》/闲云绿柳
《昆仑》/凤歌
《沧海》/凤歌
《华音流韶》/步非烟
《诛仙》/萧鼎
《神墓》辰东
《犬神传》
听雪楼系列/沧月
[编辑本段]【武侠小说家代表作】
金庸
《鹿鼎记》
《天龙八部》
《笑傲江湖》
《神雕侠侣》
《射雕英雄传》
《雪山飞狐》
《倚天屠龙记》
《飞狐外传》
《碧血剑》
《书剑恩仇录》
《侠客行》
《连城诀》
《白马啸西风》
《鸳鸯刀》
《越女剑》
梁羽生
《龙虎斗京华》
《塞外奇侠传》
《白发魔女传》
《七剑下天山》
《萍踪侠影录》
《冰川天女传》
《冰魄寒光剑》
《云海玉弓缘》
《大唐游侠传》
《龙凤宝钗缘》
《还剑奇情录》
《散花女侠》
《江湖三女侠》
《侠骨丹心》
古龙
《多情剑客无情剑》
《浣花洗剑录》
《萧十一郎》
《白玉老虎》
《九月鹰飞》
《圆月·弯刀》
《风铃中的刀声》
《血鹦鹉》
《英雄无泪》
《楚留香》系列
《陆小凤》系列
《七种武器》系列
《绝代双骄》
《武林外史》
《大人物》
《欢乐英雄》
《大旗英雄传》
《天涯·明月·刀》
《流星·蝴蝶·剑》
温瑞安
《四大名捕》系列
《神州奇侠》系列
《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
《神相李布衣》系列
《白衣方振眉》系列
《七大寇》系列
平江不肖生
《江湖奇侠传》
还珠楼主
《蜀山剑侠传》
白羽
《十二金钱镖》
王度庐
《卧虎藏龙》
郑证因
《鹰爪王》
朱贞木
《虎啸龙吟》
《七杀碑》
《罗刹夫人》
武陵樵子
《十年孤剑沧海盟》
黄易
《大唐双龙传》
《寻秦记》
《覆雨翻云》
《破碎虚空》
卧龙生
《飞燕惊龙》
《金剑雕翎》
倪匡
《六指琴魔》
诸葛青云
《江湖夜雨十年灯》
柳残阳
《断刃》
司马翎
《剑神传》
《剑海鹰扬》
云中岳
《剑海情涛》
独孤红
《红叶情仇》
东方玉
《扇公子》
陈青云
《鬼堡》
萧鼎
《诛仙》
㈣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没有比较受认可的英译本
关于金庸小说的英文版 如下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写于1955年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其英文版的书名为《The Book & The Sword》(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译者Graham Earnshaw为英文杂志的主编
他花了十年时间翻译此书,最后由知名汉学家闵福德(John Minford)夫妇加以审订。
闵福德曾与他的老师霍克斯(David Hawks)一起翻译过全套124回《红楼梦》,被视为有关《红楼梦》英译的最佳版本。
闵福德早年也曾与霍克斯合译过《鹿鼎记》两个章节(为配合查先生1994年赴澳洲参加作家节而出版的),其后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翻译学系教授兼翻译研究中文主任。
在这期间,他组织翻译三卷本的英译本《鹿鼎记》(中文版为五卷本,英译本是缩译本),于1999年出版第一卷,2002年出齐。
现下,金庸武侠小说的英译本不多,较早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的《雪山飞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
《The Book and the Sword》(《书剑恩仇录》,全一册)
牛津大学出版社,译:恩沙(Graham Earn Shaw);
监修:闵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记》,3册))
牛津大学出版社,译:闵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雕英雄传》)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飞狐》,全一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译:莫锦屏(Olivia Mok)
㈤ 请推荐几部武侠小说
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
在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些硬伤,请读者将就看算了。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
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除《人在江湖》(一九七五年)尚可一看外,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业已欲振乏力,江郎才尽了。
红花尚需绿叶扶,当时诸绿叶代表作有卧龙生《飞燕惊龙》、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司马翎《剑气千幻录》、独抱楼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剑》、萧逸《七禽掌》、云中岳《古剑歼情记》、丁剑霞《神箫剑客传》、柳残阳《玉面修罗》、独孤红《雍干飞龙传》;还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动辄就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陈青云《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灯》等。尚可一观。其他几百人不提也罢,大多都是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故事,如何能吸引读者掏出大把的银子。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
古龙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为引起太多波澜。 在65-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心理分析,特别是西方推理小说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
由此起,古龙武侠小说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受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小说)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俳句、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稿费。如《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分镜、换景的手法来写小说。
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小说却“一枝独秀”,正如他所描写:“他是一个死人,一个绝对的死人。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会说话的绝对不是死人。”简单直接杀了别人,也杀死自己。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 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
火红了十年后,古龙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被称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女主人公和无数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过《护花铃》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尽后酗酒的痛苦。从一个构思或几千字的开头就可以换来巨额的金钱和合同,到后期读者逐渐冷落、出版商追稿时的无情。英年早逝也许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结局。
85年古龙在肝硬化的剧痛中走完了他绚烂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只有温瑞安勉强接过了古龙的枪,不,应该是笔。一九七〇年他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
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色彩甚浓;而《碎梦刀》、及《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语言文字,耐人寻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 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敬请造反一次》、《没有说过坏话的可以不看》等等中短篇,最近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以此突出视觉效果。
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据说他本人也异化了,目前在某精神病医院疗养。
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影响了大批的武侠小说作者,开始转入玄幻武侠的创作。而黄又变,反而回到正统武侠的路子或者说“异侠”更妥当。其后陆续推出的《破碎虚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大唐双龙传》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易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目前国内多家网站正在连载其新作《边荒传说》。
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首重气势,如果说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数人的武功已成定势,丘处机奈何不了梅超风,那他永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场华山论剑后,敌我双方的争斗就变成算术题般简单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着挨扁吧!人的潜力一无所知,而中华武术重视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了时间、体力、精神状态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可信度。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
最有可能首推泥人,以一部《江山如此多娇》足以奠定其在现代新派武侠小说界的地位,文字流畅,情节饱满,非常有张力。书中人物众多,但毫不凌乱。作者明史功底很深,同时借古讽今,在历史和现实间游刃有余。如果说缺点的话,就是有不少情色描写,降低了小说的品质。难以在大陆实体书市场立足。其实《江山》在后期情色部分越来越谈。这个转型与黄易非常类似。大胆预言:泥人病好后将是另一个金庸。
其他如老猪的《紫川》(军事历史小说)(确切的说,紫川是部大杂烩,并非严格意义的架空历史),贾羽的《入世龙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那应该划入另一个讨论的课题。
㈥ 急求完本的武侠小说推荐!!!谢谢了
十万大水 ——《 洗剑集 》 传统武侠
很好的一本武侠仙侠类型的书,里面的情节和打斗场景让人看了直呼过瘾,欲罢不能。挺不错的。
枯南 ——《 侠道 》 传统武侠 看过最好看的武侠小说,人物塑造方面特别好,个性鲜明。情节迂回曲折,很不错的一本小说。
梦清轩 —— 《 清风啸江湖》 传统武侠
不是悲剧,却能让人感动。并非喜剧,却可让人开怀。江湖浪子,无意之间卷入武林中的惊天阴谋之中。刀与剑的交锋,血与火的洗礼!问鼎武林,谁主沉浮?故事情节豪气狂狷,行文紧凑,文笔细腻,让人不由沉浸在武侠世界之中。
萧二王爷 ——《 红尘饮》 传统武侠
小说将历史和演义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从不同人的角度去描述天下大同对江湖武林的影响,开篇很吸引人。二爷写书很快乐,从字里行间都能感觉的到,只有真的爱,文字才会有生气。
㈦ 武侠小说的英文名都有哪些
射雕英雄传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直译为"雕英雄的传奇"
天龙八部《The semi Gods and semi Devils》--直译为"半神半魔"
笑傲江湖《The Smiling Prond Wonderer》--直译为"微笑的高傲的流浪者"
其他金庸小说的英文名
书剑恩仇录——《The Book and The Sword》直译为"书和剑"
碧血剑——《The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直译为"被血染污的剑"
神雕侠侣 《The 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 -- 直译为"雕英雄归来"
倚天屠龙记——《Heavenly Sworld and The Dragon Saber》直译为"神圣的剑和龙刀"
飞狐外传——"Other Story of Flying Fox"直译为"飞狐的故事"
雪山飞狐----"Other Storiette of Flying Fox"直译为"飞狐的短故事"
鹿鼎记——"The Duke of Mountain Deer"直译为"鹿山的公爵
越女剑——The virgin of Zhao country直译为"赵国的处女" -_-#
还有一个版本:
Book and Sword: Gratitude and Revenge (The Romance of the Book and Sword)- T: 书剑恩仇录 S: 书剑恩仇录 (first published on The New Evening Post in 1955)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 (The Crimson Sword)- T: 碧血剑 S: 碧血剑 (first published on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in 1956)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The Condor-Shooting Heroes) - T: 射雕英雄传 S: 射雕英雄传 (first published on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in 1957)
Flying Fox of Snowy Mountain - T: 雪山飞狐 S: 雪山飞狐 (first installment appeared on the first issue of Ming Pao in 1959)
The 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 (The Condor & The Lovers) - T: 神雕侠侣 S: 神雕侠侣 (1959)
Other Tales of the Flying Fox - T: 飞狐外传 S: 飞狐外传 (1960)
Swordswoman Riding West on White Horse T: 白马啸西风 S: 白马啸西风 (first published on Ming Pao in 1961)
Blade-dance of the Two Lovers (Lovers' Sabers) T: 鸳鸯刀 S: 鸳鸯刀 (first published on Ming Pao in 1961)
The Heavenly Sword and the Dragon Saber[citation needed] - T: 倚天屠龙记 S: 倚天屠龙记 (first published on Ming Pao in 1961)
Requiem of Ling Sing (A Deadly Secret) - T: 连城诀 S: 连城诀 (first published on Southeast Asia Weekly 《东南亚周刊》in 1963)
Demi-Gods and Semi-Devils (Eightfold Path of the Heavenly Dragon) - T: 天龙八部 S: 天龙八部 (1963)
Ode to Gallantry - T: 侠客行 S: 侠客行(1965)
The Smiling, Proud Wanderer - 笑傲江湖 (first published on Ming Pao in 1967)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Duke of Mount Deer) - T: 鹿鼎记 S: 鹿鼎记 (1969-1972)
Sword of the Yue Maiden - T: 越女剑 S: 越女剑 (1970)
㈧ 推荐武侠小说
首选 四大侠客
金 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古 龙的中后期作品,多情剑客无情剑 鹿小凤系列 楚留香系列
梁羽生的部分书。如:天山列传《萍踪侠影》、《七剑下天山》、《广陵剑》、《云海玉弓缘》、《冰川天女传》、《白发魔女传》等;游侠列传《大唐游侠传》。
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等。
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寻秦记》、《覆雨翻云》、《破碎虚空》等。
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其他的作家可看可不看,也少有很精彩的作品了。
现在最火的是 萧鼎 的 诛仙
再推荐的是一些武侠新星
步非烟:
一、武侠
1、武林客栈总目
(1)武林客栈正集
《武林客栈1 ·青天寨》(《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第4期) (完)
《武林客栈2 ·蛊神劫》(《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第8期) (完)
《武林客栈3 ·沙月飞鹤》(《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第11期) (完)
《武林客栈4 ·卷舞天下》(《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第15期) (完)
《武林客栈5 ·飞龙引》(《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第19期) (完)
《武林客栈6 ·摘叶飞花》(《今古传奇·武侠版》2005第5期 以上已发) (完)
《武林客栈7 ·月落洞庭》 (完)
《武林客栈8 ·啸血飞鹰》 (完)
(2)武林客栈外传:
《天罗宝藏》
(3)武林客栈前传《舞阳风云录系列》:(正在《武侠故事》上连载)
《舞阳风云录1·月出秋山》(《武侠故事》第9期) (完)
《舞阳风云录2·芙蓉华落》(《武侠故事》第10期) (完)
《舞阳风云录3·塞上秋风》(《武侠故事》第11期 以上已发) (完)
《舞阳风云录4·梵天宝卷》(《武侠故事》第12期) (完)
《舞阳风云录5·长空剑诀》(《武侠故事》第13期)
《舞阳风云录6·血令梅香》(《武侠故事》第14期)
2、华音流韶系列
(1)华音流韶正集
《华音流韶·紫诏天音》旧版
《华音流韶·紫诏天音》新版(新武侠05年6、7月) (完)
《华音流韶·塞上惊鹿》 (完)
《华音流韶·蜀道闻铃》 (完)
《华音流韶·持鼎平南》
《华音流韶·海之妖》(《今古传奇·武侠版》2005第8、9、10期 已发) 1-3 4-9 (完)
《华音流韶·曼荼罗》(《今古传奇·武侠版》2005月末版第4期) 1-10 11-20 20-28(完)
《华音流韶·天剑伦》(《今古传奇·武侠版》月末12期) (完)
(2)华音流韶外传
《华音流韶·蜀道闻铃》 (完)
3、其他
《六道轮回系列》
《修罗道·传奇》(今古传奇武侠版06年初) 1-5 (连载中)
《人道·问侠》 (今古传奇武侠版06年初)
二、奇幻
1、《天宝书院系列》
《天宝书院》
《云中漪兰》
2、《昆仑传说系列》
《昆仑传说·昆仑劫灰》(《今古传奇·奇幻版》2004第11期b 已发) (完)
《昆仑传说·月之暗面》(《今古传奇·奇幻版 》2005 9月a) (完)
3、其他
《禁忌》 (奇幻短篇)(完)
《雪嫁衣》(武侠短篇)(完)
《青螺髻》(恐怖短篇)(完)
《游戏的代价》(完)
《中秋没有月儿》(完)
《鬼族的公主 ——英雄无敌3同人》(完)
《飞羽天下》(《武侠故事》2004年12期上) (完)
《玄武天工》(正在创作中……)
注,本版未完的就是正在连载的!
沧月
<<星空>><<星空外传>><<花镜系列>><<听雪楼系列>>等等
时未寒
<<偷天换日>><<绝顶>>
小椴
<<洛阳女儿行>><<杯雪>><<胭脂奇僧录>>
刘建良
<<鬼剑小子>><<风野七咒>><<灵鹫飞龙>>
好了,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武侠作品,我也正在看啊,我都是在网上看的,或者买杂志,或者买书看的,快哦!我们一起去看吧
㈨ 有什么英文版武侠小说
在上海的外文书店可以买到英文版的金庸的武侠小说。
《越女剑》(英文版)
《越女剑》,短篇武侠小说,金庸著,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第一篇《越女剑》。《越女剑》虽短,却在各个方面皆有令人称道之处,是中短篇小说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