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网络小说如何写冲突和爽点
『壹』 网络小说很难写因为你没掌握这“四大法宝”!
无论是明清的章回体小说,还是温金古梁黄笔下的武侠江湖,亦或是如今斑斓绚烂的异界大陆,穿越重生,小说是早已是种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尤其是随着最近十几年网络化普及,中国的网络小说更是以全民创作的姿态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相较于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和韩国电视剧,中国的网络小说创作成本更低,呈现手法更为灵活多变,无疑给了海内外读者塑造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光怪陆离的文化世界,电影、电视剧也好,动漫也罢,高成本高制作决定了其创作群体只是少部分,而网络小说则不然,只要有一台电脑,或是一部手机,任何人,都是创作者!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角色脑海里的各种世界,宅男们天马行空的幻想,军人们铁血丹心的军旅生涯,考古人古怪离奇的地下探险,甚至还有小农民的奋斗史……思维没有边界,所以,网络小说也没有边界。
试问,这些东西,电影,韩剧,动漫可以实现吗?
或许可以,但内容绝对没有这么丰富。
所以,中国的网络文学将会走到更高位置,这一说法绝非空穴来风。
至于那些以博眼球,赚流量的文化糟粕,也一定会在一轮轮的市场洗牌中最终被淘汰。
那么,如何不靠着哗众取宠,写出一部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小说呢?
教主以为,剥开那些各式各样的外衣,任何一部优秀的网络小说,在下述四个方面都做得极好,掌握了这四个要点,你,同样也能写出精品。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对于动辄一两百万字的网络小说而言,情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它直接关系着一本小说能不能顺利完成。它就像一个载体,让文笔得以迸发、让人物得以鲜活,让情感得以流露。
而情节要令人拍案叫绝,丝丝入扣,就必须把握好节奏。就如绵延的山脉般起伏跌宕,一昧的平淡会让人意兴阑珊,一昧的高潮也会让人索然无味,最好是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调起读者的情绪,在曲折离奇中激活读者的期待,在高潮爆发的那一刻直击读者的爽点,让人看完不禁心潮澎湃,心跳加速。
情节之间既要各有千秋,又能互相呼应,既要有其独立性,又要保证整篇小说的整体性,《经典情节20种》将情节大致划分了寻宝、探险、逃亡、救人……等20大类,纵观大神小说,其实都是有迹可循,后续的文章中教主会结合这本书,将情节做一全面剖析。
线索是小说的血脉。
从一个强大而正能量的主题中往外迸射,将所有的情节与内容连接成一个整体。
线索可以是长线,可以是短线,长线保证作者在整篇小说创作中“不忘初心”,短线推动情节持续发展。
线索可以是明线,可以是暗线。明线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打开那扇神秘之门,暗线则是在关键时刻亮相,让读者产生“卧槽,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如《斗破苍穹》之中,萧炎与纳兰的三年之约,是短线;而成为斗帝,帮助药老重塑肉身,是长线;一个个强大的敌人出现,是明线;萧薰儿神秘的身世,是暗线。
没有一条条线索串联其中,那一段段零散的情节就像是一盘珠子,尽管堆叠在一起,却毫无关系,就如同在读同一批人的不同故事,读者的体验感会大打折扣。
冲突是小说关节。
冲突不一定是打架,可以是阻挡主角达成目的的任何障碍,比如对手的阻拦,朋友理念的不和,或者是各种必要条件的缺失。
有一位大师说过,一个好的冲突,就是一部精彩的小说。这句话可谓一点不夸张,不信咱们来做个试验。
父亲让儿子成为了一名赛车手。
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加上冲突之后是这样的:父亲想让儿子成为一名赛车手,奈何儿子先天性心脏瓣膜缺失,无法适应高速度状态,在父亲的帮助下,儿子常年坚持进行有氧训练,最终克服了高速恐惧症,拿下了赛车世界冠军!
怎么样,是不是瞬间变得很励志?
没错,把赛车手换成摔跤手,把儿子换成女儿,这部剧就成了豆瓣评分9.4的神片《摔跤吧,爸爸》!
有些人认为冲突总是越大越好,其实不然,有这样一句有趣的话,两个人走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然后大打出手,打到山崩地裂,海枯石烂,星球爆炸的大冲突,还不如被小学生喊大哥把抢了他一个多月零花钱的小混混扇一巴掌让人爽快。
所以说,冲突并非越大越好,而重在前期的蓄势与情绪调动。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再精彩的情节,不过是让读者爽一时,而真正让人念念不忘的,则是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盗墓笔记》中的强如神佛的张起灵;如《近身保镖》中的杀伐冷艳的血修罗;如《斗破苍穹》中的凶艳齐名的美杜莎;如《邪气凛然》里的军师才女杨微;如《从前有座灵剑山》中的放纵不羁的王舞……这些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圈粉效果不亚于小说本身,且让读者经久不忘,反过来想想,若抽取了这些人物元素,小说本身的魅力力则要暗淡不少。
因此,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小说的“重头戏”。如果小说作者对人物塑造不到位,那么就会给人一种“一群很遥远的人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说着一些不明所以的话”,这无疑是失败的。
当然,除了鲜明,还要各具特色,同样不能给读者一种“除了名字,根本分不出女一女二”的感觉,据说有一位网络作家,天天到大型商场门口找美女,把每个人的特点都记下来,后来他笔下的女人各个性格迥异,活灵活现,颇为读者喜爱。
所以,写好人物,重点在观察。
当然,其中也是有些小技巧的,如关云长身长九尺,髯长二尺,形象瞬间就鲜明了;如张飞怒吼长坂坡,吓死曹将夏侯杰,凶悍勇猛的性格跃然纸上;如诸葛孔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典型的大智若妖的军师人物……
当然,诀窍还有很多,教主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针对每个点进行详细论述。
总而言之,牢牢把握好这四点关键要素,加上多读、多看、多写,多去总结别人小说中的爽点、线索穿插和矛盾制造,从模仿到创新,先学会60分,再去做100分,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络作家。
祝愿,每一位有小说梦的朋友,美梦成真!
ps:在写小说,或者想写小说的朋友们,可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教主最近也在筹备新作,努力码字中,加油*-*
『贰』 网络小说究竟如何把握节奏【网文写作技巧】
我们写长篇网文,必定要设置爽点的节奏。
好的爽点节奏,能够魅惑人心,使读者流连忘返,订阅、打赏、订阅、打赏........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她附身在文学、绘画、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之中,魅惑人心,颠鸾倒凤。
在这里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网文的节奏主要是指什么?
2、好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1、网文的节奏是指什么?
在网文里,节奏主要是指 爽点有规律的出现 。
我们都知道,情节由四个部分组成:发生、发展、 高潮 、结尾。 高潮 就是 爽点。
你可能会问:装逼打脸的爽点,是属于哪一类?
答:装逼打脸的爽点,主要是属于“尊重需求”。读者代入主角之后,通过主角装逼打脸,从而获得“尊重需求”的满足。
后宫种马情节的爽点是属于哪一类?
答:主要是属于“生理需求”。读者代入主角,通过主角开后宫,见一个妹子收一个妹子,从而获得“生理需求”的满足。当然,这里面也隐含着“尊重需求”。
一个人被失恋、被绿帽、被劈腿,他首先反应出来的不是生理需求的不满足,而是会觉得自己被瞧不起,被轻视,人格尊严受到了伤害,归根结底一句话:尊重需求出现了危机。
网文中有很多题材成功的运用了这一点。例如:赘婿流。
利用女方家施加的压力,先摧毁、剥夺主角的尊重需求。主角却不是孬种,而是身怀系统的现代人穿越。读者万分期待主角用实力打女方家的脸,从而获得女方家的尊重。
满足尊重需求,这就是赘婿流爽点的本质。
网文的爽点,并非是我们现代人的发明。在古时候,创作者们就开始大范围的运用了。
例如脍炙人口的《郑伯克段于鄢》,是先秦时期的作家左丘明所写。这部作品的爽点共有三大类:
一、安全需求。
亲弟弟共叔段威胁郑庄公的国君权位。郑庄公击败亲弟弟共叔段,安全需求得到满足。读者看得老爽了。
二、社交需求。
郑庄公的妈妈偏心眼,帮助小儿子共叔段整大儿子郑庄公,导致郑庄公与妈妈绝交。
后来郑庄公悔悟,与母亲和解。社交需求得到满足。把读者感动得涕泪横流。
三、尊重需求。
郑庄公故意纵容亲弟弟共叔段,导致共叔段越发的不尊重郑庄公。郑庄公最后以实力打脸共叔段,重新得到国民、亲人的尊重。尊重需求得到满足。
创作于两千多年前的《郑伯克段于鄢》,为什么到了今日依然被我们喜闻乐见?
因为它有爽点啊!
从古至今,凡是流传肾广的小说,几乎都是围绕着爽点进行写作的。
从爽点的角度来看,四大名著就是四大爽文。
古时那些没有爽点的小说,多半流传不下来。因为没人愿意看,所以印坊就不会去印刷。在历史大浪淘沙之下,那些没有爽点的作品和它们的作者,一起扑街了
网文的节奏主要是指:爽点有规律的出现。
那么随之而来,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出现了: 好的节奏 是什么样的?
2、好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十五个节拍
首先,一个故事通常会有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主角之前一直都存在的平常世界,第二世界是指主角去冒险/故事产生转变的世界,第三世界是主角心灵产生变换后的第一世界(带着领悟回归平常,但是因为经历冒险,所以可以说是新的第一世界)。
按照我们中国人比较常用的语境就是 起—承转—结。
而15节拍,就是细化这三个世界,用15个节点,来体现你的世界观和人物。
所以我们开始细化吧
1. 开篇画面
这里可以定一个你故事的基调,比如说主角做一件什么事情,导致这个故事的开始。而在少年漫画故事里,这里可以是路飞的“肚子饿啦!” ,鸣人的“我要做火影” ,夜神月的天下掉下个小本本。总之,要有个非常形象化的icon来告诉读者这是关于什么的故事
2:主题陈述
提出一个问题,由配角/周遭社会来表达这个主角缺了什么,比如鸣人成绩差,没朋友,主角需要解决一些他自己的缺陷,或者需要去斗争一些什么。
3:铺垫/设定
写出主角的目标,达成的奖励。这时就需要解释世界观了,为何鸣人/路飞要当火影/海贼,为何《jojo》的迪奥不要做人了?为何《约定的梦幻岛》里的孩子要在孤儿院里做脑力测试?如果想写复杂烧脑的剧情,那这里主角的目标可以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之后的所有都会失控。但是铺垫需要去解释目的,比如火影是什么,海贼王怎么当,在死亡小本本上写仇人名字为何他们会死。可以说铺垫写得好,人物就饱满了。
比如鸣人真的想当火影吗?还是说他想要朋友,他想获得认可,他其实内心孤独。开篇时鸣人想当火影的内心,和后期找到了想保护的人存在的意义,再想当的火影,是同样的出发点吗?
4:催化剂
出现了意外,这个意外最好不要是主角内心主动发出的,而是“导师”,“引子”这类的外界因素产生的变化,出乎主角预料的意外。
5:争议
主角如何对待这个意外。他要如何选择(这里也是加深角色形象的关键点)面对挣扎,做还是不做?平时可以进行思维训练:你创造的角色,在朋友被诬陷的时候会怎么办?钱包掉了他会怎么办?父母死了他会怎样?遇到喜欢的人?
6:进入新世界
角色做了什么?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转折点开始
7:第二世界
这里可以加入b故事,b故事可以是主角本来的朋友的故事,也可以是新出现人物的故事。他需要推动主角去做某事。而在漫画里,因为连载篇幅长的关系,两种都有。比如佐助,我爱罗,都让鸣人更加明白伙伴,羁绊,力量是什么。或者在世界末日的故事里,第一世界崩坏,主角快饿死时出现的在末日里活得风生水起的人物。
8:趣味和游戏
《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学堂》里说过,如果你在故事的第一幕里放了一把枪,那在第二/三幕的地方,一定要开火。简言之,这里就是主角去实行目标的部分了。比如主角要抢银行,他就应该在这里选车,准备面罩,枪,绳子。
9:中点
这里就是接受磨难的地方了,主角的计划或目的成功了吗?他赢了还是输了,故事从这里产生转变。
10:坏人来了、坏事发生了
计划被人破坏了或者主角被世界骗了
11:一无所有
毫无希望,感觉身体被掏空
我秃了,没变强。
12:灵魂堕入黑夜
这时故事展开变慢,毕竟主角身体被掏空了
13:兑现前面铺垫的伏笔
这时一个新计划出现了,仿佛柯南脑后乳白色的光线一闪。但是,必须是之前提到过的事情,不可以是一个巧合,突然。
比如,《银河护卫队》里星爵突然在蓝色boss前跳舞,那也是电影开篇就表明了星爵喜欢听歌尬舞,并且这一主题一直在电影中途被提起。
于是主角有了突破,新计划。他进入了第三世界。
14:结局(高潮)
主角成长了,他解决了在第二点里自己的缺点,或者他不抵抗那个问题了。
比如,侏罗纪公园2里,哥哥一开始是很自私的中二少年,但在逃亡中保护弟弟,变得不自私了。《十二国记》里面有个很讨厌的仙人,她历经磨难后意识到自己的势利自私,最终脾气变好。
反过来也可以,比如《死亡笔记》的夜神月他一开始是要消灭恶人,制定新世界规则,但是最后他变成了比他杀死的恶人更邪恶的人,造成了世界混沌。
15:终场画面
你想传达的情绪,你想表达给读者的思考需要在这里交代,并且首尾呼应。
但我觉得何时运用这个节拍很重要, 这些写作技巧只能是辅助不可以是限制 ,如果你主角性格,世界观背景,配角等等都没想出一半以上,我不建议用这个表。
它适合在写完一个完整剧情大纲时检查,增添趣味用。
现在开始文章的第二部分,就是对话
因为有人说过“写台词之前先想想真的会有人说这种话吗” 这样的意见,让写作者去检查人物合理性,把台词写的合理。
为何?
比你觉得这个“我秃了,也变强了” 合理吗?生物学物理学宇宙学上哪里合理了?
这个也不合理吧?
而这种反常的不合理,反而是体现角色自我意识的地方,漫画不像电影等有声作品,一句废话都不能有。因为一页就那么多,必须每一句都有推动剧情的作用。比如“早上好啊,你今天怎么样呀?” “早上好,我今天感觉不错呢正准备去吃饭” 这一类的废话就删了吧。。。多想写聪明有趣的台词。
而这种台词写作,可以参考相声/小品/舞台剧,或者日本的慢才。一个角色只说三句台词。哪三句呢?第一句:总结前面的对话/情景;第二句:自己讲话的目的;第三句:总结并让对方进入下一段话题。
总而言之,在对话中,角色对他人话语的反应,角色的目的,角色态度的转变,这三件事情形成了角色的自我意识。
《银魂》的主角三人组里银时和神乐负责装傻,让故事发生神转折(比如理发店那集神乐去捡黄金猎犬的大便,银时负责把大便放在将军头上,神乐呕吐,银时把呕吐物里的一圈圈“漩涡鸣人”放在将军眼睛上。而如果没有新八这个正常人的吐槽,这个装傻不会好笑。从日常—超常的打破,才能成为喜剧。)试想如果只有银时一个人的碎碎念,并没有其他人对于他装傻的反应,圆谎的目的,提出新计划解决困难,喜剧无法继续下去。
弗雷的《劲爆小说秘境游走》里也提到冲突时台词需要循序渐进。冲突不可以从一突然到十,也不可以像流水账一样,所以,我觉得三句台词法是最适合升级冲突推动剧情的。
比如某大热出轨电视剧台词:
小明对小红说:“天呐!小红你在干什么?你老公那么爱你你居然出轨,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小红: “你激动什么,就是因为我出轨了,所以我和我老公才能那么和谐啊。”
小明:“啊?不忠诚的关系何谈和谐?”
小红:“就是因为我和别人偷情,我愧疚,我才能心甘情愿烧饭拖地带小孩啊。”
“所以,出轨能让夫妻关系更好呢。”
上段台词里的“天呐” “你在干什么” “啊?” “所以”等等都是可加可不加的,而“就是因为出轨了,关系才能更和谐” 才是中心思想,在台词中,可以加入作者最想说的中心思想,并且用自然的方式通过剧情和台词表现出来。
总之。这只是我学写剧本学到现在的不成熟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或者理清一点自己混乱的思路。就像空知英秋说的,画漫画就像从肛门里拉出西瓜一样困难。一起加油吧!!
『叁』 如何写好网络小说的三个核心要素【网文写作技巧】
网络小说的三个核心要素——‘人物’‘故事’‘设定’。
传统小说的定义里,也可以将其比作人物,情节,环境,道理其实是相同的,只是网络小说在具体意义上稍微有那么一点差别。
一,人物。
所有的网络小说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讲述人物的故事。
分析人物,塑造人物,铺设人物,代入人物 是人物创作的基本技巧,当然,顺序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排列。
所谓 分析人物 ,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实人物,搜集素材,二是分析自己笔下的人物,做深入了解之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创作。
思考人物的 所思,所感,所悟,所为 ,分析人物的 关系,动力,目的,能力 。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以人物为主要核心创作小说的一个入门技巧。
然后是 塑造人物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需要为人物分清 主次,定位,意义 。
根据之前所分析出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人物 圆融,饱满,灵动,立体 。
创作的关键在于 铺设人物 ,通俗的说法就是,把脑内构想的人物呈现在纸面(文档)之上。
铺设人物需要根据之前理清的动力与目的,主次与定位融入具体的剧情之中。
不仅如此,你需要通过切实的情节将之前塑造好的诸多人物特点表达出来,比如 性格,外貌,背景,能力,风格,以及人物关系 。
最后则是代入人物,这里的代入同样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作者自身代入人物,另一个则是说通过文字引导读者代入人物。
具体方法有两种,类似戏剧表演艺术中的 ‘体验派’‘表现派’ 。
这在人物创作中有触类旁通的地方,体验派指的是“ 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努力去进入人物,然后表达出人物。 ”这种方法放在小说创作中也同样适用。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作者将自己当成主角,去考虑主角因该怎么做,会怎么做,因该怎么想,会怎么像,然后通过主角的视角,将其描绘出来。
表现派则是指:“ 通过外在表现形式突显人物个性,包括道具,特定的表情,标签式的动作。 ”
转换成网络小说的创作中,即是指用具体的描写去设计情节,由此达到表达人物的特点,代入人物的内核。
当然,戏剧表演艺术中还存在方法派,其内核依旧是体验派,区别在于一个小技巧。
这个技巧对于网络小说创作同样也非常有用,“ 记住类似的情感,然后使用情感替换的犯法去代入人物 ”。
当你想要刻画一个人物的愤怒的时候,心里去想着最让自己愤怒的事情,仔细体会,描绘出来。
这三种方法中,体验派和方法派浅尝即可,对于视角的调整非常有好处,真正需要仔细琢磨的其实是表现派,因为你一本小说不是只写一个人物,而是需要考量上百位角色的言与行。
表现派中的很多技巧,都可以直接拿过来作为塑造人物的小诀窍。
二、故事
故事是所有小说的中心,我们经常说想要写好网文,你需要先学会讲故事。
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大多数小说技巧,大多都是为了创作故事而服务。
不管“ 起、承、转、合。 ”
还是“ 起因、经过、结果。 ”
亦或“ 开头、铺垫、发展、高潮、结尾。 ”
这些都是在表达一个故事的组成部分和基本排列顺序。
小说之所以区别与其他文学载体的根本,即使小说讲求故事,描绘故事,述说故事。
所以,故事性的重要性,不用多言,想来大家也能够轻易理解。
如何写出一个好看的故事,其中有五个关键: 有趣、突然、合理、完整、通俗。
如果一篇故事,想要吸引到读者,首先你要保证自己有趣。
如何表现有趣,你可以新奇,你可以古怪,你可以制造困境,你可以提出疑问,你可以营造恐惧,你可以异想天开。
方法多种多样,难以尽述,这也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讲的‘灵感’,但同时,衡量一个灵感的好坏,也因以‘有趣’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然后是突然性,好的故事不能始终保持平缓,毕竟我们不是在写事件报告。
‘起承转合’中的‘转’,既表达了故事中的突然性,这是构建故事整体节奏的重要力量。
哪怕你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子,可中间毫无一丝波折的叙述,也会让作品沦为平庸,因此我们需要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突然性转折。
这个过程就好像做拉面一样,在面条没有断裂的情况下,甩动的幅度越大,面就越筋道。
转折也是同样,在逻辑自洽的前提下,突然性越强,转折的效果越好,读者情绪的起伏越大。
转折讲求一个切入点,合适的切入点可以制造‘爽点’,不合适的切入点只能沦为‘毒点’。
选择切入点大致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计算’,精密的计算读者的情绪流,据此找出最适合的切入点。
另一个则是‘设计’,有意识的去设计适合的切入点,控制读者情绪的起伏,埋坑之后判断读者的适应期,然后巧妙的引爆。
计算与设计纯熟之后,可以演变成作者的直觉,让转折信手拈来,可以归入‘经验’一栏。
好的故事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合理,一是普世观念的合理,一是自身逻辑的自洽。
普世观念的合理,非常容易理解,也就是所有人普遍存在的观念,包括已被证实的科学。
然而虽然我们尽量遵循普世观念,但也不要被它牵绊住手脚,必要的时候可以为了剧情忽视这种合理。
逻辑自洽大于普世观念。
当你符合自身的逻辑自洽时,可以为了剧情需要忽视普世观念的合理性。
简单的说,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可以一定程度上揭翻牛顿的棺材板。
但反过来,如果你不能自圆其说,就请不要劳烦牛顿他老人家了。
合理性的好处在于能够为故事提供真实感,环境层次的真实感对于读者代入剧情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个因素。
哪怕你说纯架空的异世界,也尽可能的不要让设定与环境发生严重的冲突。
出色的合理性能够使你的世界观更加圆融,也是一本优秀网文作品的前置条件。
完整性对于故事的意义在于提升其饱满性和阅读体验。
这个不用拆开来讲,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尽可能的去保证一个故事从头到尾能够写完整。
不要半途而废,不要挖坑不填,不要中途跳车。
你可以多线并列,你可以插叙倒叙,你可以打乱叙述节奏,这些都可以,不管是线性叙事,还是非线性叙事,一定要保证故事的完整,在读者还没有完全忘记前面那些情节之前,将他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这在之后的讲‘情绪’的时候还会提到,就不展开说了。
小说的定位是通俗文学,如果你都不通俗,那还谈什么文学。
好的故事需要通俗的理解,网文尤其如此,你要考虑到你的读者并非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所以不要去卖弄辞藻,制造阅读障碍。
哪怕是你所熟知的世界名著,也同样强调用通俗易懂的预言去书写故事。
不去谈东西方的文化壁垒以及语言差异,我们单看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水浒、西游、红楼。
每一本的语言都非常的简练通俗,语言流畅。
这是他们能够流传千百年的基础,也是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广为流传的基础。
如果你对文字的要求高,这是好事,但前提是,你需要考虑这是真的美感,还是你的臆想。
哪怕烽火和猫腻这两个被称为文青的作者,他们在小说中对故事的描述,也没有一丝一毫文字艰涩的问题,这个时候,文字的美感才是加分项。
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卖弄辞藻,繁杂叙述。没有任何读者会觉得无病呻吟的文字存在所谓美感,包括喜爱诗歌散文的纯文学读者。
三、设定
优秀的设定可以支撑一本书么,答案自然是可以的。
网文中也存在设定流这样的说法,往细的说,深受大众喜爱的《三体》其实就是一部设定流作品。
同样,设定也是网文非常鲜明的一个标志,往往新的门类开创,都源于某本优秀小说的设定,比如《缥缈之旅》的修真境界,《无限恐怖》的主神空间,《佛本是道》的洪荒世界。《我的老婆是杨玉环》的穿越。
世界名著中有没有设定流小说呢,其实也有,《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这些都是以设定作为内核驱动故事剧情的。
从这些书籍中,我们可以知道,设定大致分为 ‘世界观设定’‘体系设定’ 。
世界观设定,他的包含范围很广,大到一本书中对宇宙的认知,小到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
不管是势力,格局,作品特色,都可以算作世界观设定。
体系设定,这大概算是网文独有的一个特色,通常也被叫做力量体系设定。
标志性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修真小说中关于境界的划分,‘练气、筑基、金丹、元婴、渡劫、化身、飞升’诸如此类的设定都可以算作成长体系设定。
当然体系并不只是力量体系,同时也包括传统的势力体系,人物体系等方方面面。
设定这根支柱是网络小说展现自己特色和卖点的主要战线,同时也是想象力的加工厂。
然而设定本身其实也分为‘脑内设定’、‘真实设定’、‘创作设定’这三个分类。
脑内设定,既是只存在于作者脑海之中,不为读者所知,或者暂时不为读者所知的设定。
一个构思,如何传达给读者才是关键,创作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分清什么是脑内设定,千万别将自己还未做交代的设定当做读者已经知道的设定。
举个例子,如果《三体》之中的罗辑还没有得出黑暗森林理论,就跑去威胁三体人,你敢来咱们就同归于尽,读者会是怎样的反应?那绝对是典型的‘爽点’写成了‘毒点’。
很多网文中让人嘀笑皆非的情节,都是因为作者没有仔细的区分开脑内设定与创作设定的区别。
真实设定,既是作者与读者普遍默认的规则 ,比如‘人被杀就会死’、‘万有引力’之类。
这类设定是小说不用去写出来,但却始终存在的默认设定,如果你在其中某一点上因为剧情需要而做出了更改,那么就要特别交代,也就是将其转换为创作设定。
创作设定,即是情节中明确交代,读者已经认知的设定。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设定如何从脑内设定转换为文字,如何铺设设定,说明设定。
这就像一场棋牌类游戏,你必须先将规则说明白,才能够产生对局的胜负,比如你要跟人玩‘二十一点’,你首先要告诉他怎么抽牌,怎么下注,输赢如何判定,这样才能产生牌局。
如果换做是象棋,你要告诉他车马炮分别怎么走,怎么用,将和帅只能在田字格里移动,不能越界,只有将这些规则讲清楚,才能够开始下棋。
小说也是一样,设定就相当于规则,你要描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先要告诉对方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即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
你要将书中的规则告诉读者,读者才能体会到剧情,而这就需要认真的铺设。
设定的铺设方式通常来说有四种,说明式,对白式,推测式,剧情式。
说明式 也就是最简单的平铺直叙,利用旁白直接阐述设定,好处是简单易懂,坏处是缺乏代入。
适用类型:环境设定的描绘,比如地点,人物外貌,地图框架。
对白式 也就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引出设定,好处是注意力集中,坏处是比较忌惮大段式的设定说明,那样同样会缺乏代入感,而且还会影响对话本身的趣味。
适用类型:人物设定的描绘,比如性格,动机,目的,背景。
推测式 是偏向心理描写的设定铺成,大多数源于主角对某件事物的猜测,好处是代入感比较强,坏处是难以掌握,需要以比较深刻的代入主角,考量思维逻辑。
适用类型:剧情设定的描绘,比如势力,人物关系,目的,动机,背景,世界规则。
剧情式 则是直接通过事件进行侧面刻画,好处是无声胜有声,坏处是表达的比较隐晦,最好配合推测式加以说明。
适用类型:客观设定的描绘,比如力量体系,势力构成,地形地图。
设定需要 明暗相间,逻辑自洽 ,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 最好都不要长篇大论,因此中断故事的叙述节奏 。
并且 部分关键设定需要反复提及,不断加深读者印象 。
比如主角的性格,小说中的力量体系,最主要的世界观,这些都不是说上一遍就丢在一边不管的设定。
铺设定的时候最好采用 多种方式互相切换 的方式,关键点在于 融入到字里行间 ,顺着剧情将其不引人注目的刻绘到读者印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