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伙沉迷中国武侠小说
Ⅰ 8岁的孩子每天都沉迷于武侠小说,父母应该制止他吗
可以把从武侠的人物喜欢,引导到金庸个人的成就喜欢,绝非一般的情爱小说可比教。所以堪称耽美作品中的一股清流。白月光真不是白叫的。积极的引导,适当的干预。男女谈恋爱,年纪小都有分手的时候呢。男男恋爱更没那么容易。喜好,哪怕是游戏之类,从外界的物质精神去调整孩子的精神注意方向。正确的引导。这需要家长的长期关注,而不是一味的打击制止,万一由此产生逆反心理就更麻烦了。
作为一个初中生,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很容易就劝说孩子转变方向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会学习故事结构,语言组织等等。这些都是作文的基础。让他了解武术。知道武术并非神密不测的东西!比什么都强!
他作品里展现出来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是很多现在的年轻作者根本无法比拟的。华丽丽的文章却空洞无物,是浪费自己和读者的生命。
Ⅱ 国外为什么不流行武侠小说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啊,为什么外国人没有流行武侠小说呢。武侠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导致的一个结果,他需要在中国文化的这个土壤里生长才行。而外国并没有中国的文化土壤,怎么可能会流行武侠小说呢?
阻碍外国人对中国武侠的了解和认识的一大障碍就是语言问题。很多武侠小说,包括一些特别优秀的武侠小说,并没有人去把它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的语言,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的老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阅读中国的武侠小说。
Ⅲ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武侠小说耽误了年轻人的发展
因为年轻人一旦看了武侠小说就很容易沉迷进去,所以这才导致了很多人觉得武侠小说耽误了年轻人的发展。
武侠小说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影响,客观来讲是有利有弊的。这个就要看读武侠小说的人,如果一直沉迷于武侠小说中虚无缥缈的世界,肯定是对自己的发展有影响的,当然武侠小说看多了,人的心态也会变得自信一些、更加有正义感一些,这些也都是武侠小说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金庸笔下说写的武侠小说,其实是更有观读价值的,文中值得深思的地方是很多的,现如今金庸小说已经入选高中教材,老师们的重要讲解,能更好的引导年轻人正确观读武侠小说。
好的武侠小说会提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扩展阅读知识,让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变得自信且充满责任感,而不好的武侠小说只会让人越来越沉迷于虚拟世界,从而影响人的心态,耽误现实生活中的发展。
Ⅳ 外国人也看中国连载的各种玄幻,武侠小说吗
主要是玄幻类比较喜欢看吧,比如说斗破苍穹。这里讲述的事情显然和历史挂不上钩,但是他是只要给出奇幻和玄幻就行了。大概喜欢看的人都喜欢看玄幻类型的,因为历史类型的大部分外国网友好像很少去搜索或者去观看,可能有会有但是非常少。毕竟国内爱看可能国外不一定爱。
一、斗破苍穹。
大家都喜欢比较热血的小说,喜欢看的话都喜欢看那种比较励志的,因为这些玄幻类的一般都是处于正能量热血的励志的,想必这也是大众们喜欢他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是比如活在当今的环境给我们有很大的压力,所以那些小说的刚好可以打开这些压力,然后活出真正的自我,所以这些小说才会被人说喜欢,至于结果究竟如何吗?大家喜欢就行了,不一定要较真,这里玄幻小说有谁喜欢,有谁不喜欢的?
玄幻小说国内和国外算是比较好的,为什么说武侠小说很少有人望问津的,因为武侠小说可能是外国外的一些用户还是比较热衷于玄幻小说,因为它是比较让人觉得喜欢,武侠小说过于历史,可能有些网友有些朋友们不太喜欢。他们喜欢的一般都是自由自在的,快快乐乐的,高高兴兴的,充满乐趣的。每个人物背后都有自己心酸的故事,玄幻小说一般都是以辛酸的开头,然后结尾给人一个反转。
Ⅳ 外国人对于中国武侠是怎么理解的
我觉得外国人对于中国武侠剧的理解就是一些打打杀杀,但是我觉得他们理解的并不对,我们中国的武侠是传承着我们的一种精神,是经过重重修炼和改良和发扬,所以说中国的武侠还是意义深远的。
Ⅵ 中国网络小说有多强美国小伙苦读半年,竟成功戒掉了毒瘾了吗
中国对外输出最成功的文化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说是功夫或者京剧等等。但近年来中国文化真正流行全球的只有一种,那就是网络小说,尤其是其中的玄幻和修仙小说。外国人有多喜欢这些小说呢?他们有专门的网站翻译小说,翻译速度经常跟不上读者阅读的速度。其中《星辰变》、《我欲封天》、《盘龙》是佼佼者,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盘龙》,竟然帮助一个美国小伙成功戒掉了毒瘾。
林雷
为了表示感激之情,凯文特意在中国网络小说论坛里写了一封长信,声称中国网络小说救了他的命。他希望自己能够和小说的主人公林雷一样,遇到一个心爱的人,成为一个专注家庭的好丈夫,过上积极健康的现实生活。
Ⅶ 千万老外吐血追更中国玄幻小说,究竟是中了什么邪
已故的张学良将军写过一首打油诗:“自古英雄皆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
张学良临终的总结还算客观,毕竟在波澜壮阔的近代史上,他争议很多,但要论实际建树,还是要照那些风云人物差好远。
比如“天仙、地仙、散仙、化神、元婴”等修行分级,就要感谢《封神演义》,每一级都有啥特异功能,都描写得让人拍案叫爽。相比之下,X战警的级别分类却是干巴巴的“1、2、3、4、5”。简直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而《诛仙》、《蛮荒三部曲》、《驭兽斋》等,明显就要感谢《山海经》了。
比如《诛仙》张小凡下山历练的“空桑山”,即出自《山海经》第四卷《东山经》, 而“黄鸟”、“夔牛”、“饕餮”、“烛龙”四大凶兽则是《山海经》形象代言兽。至于《蛮荒三部曲》,简直就是《山海经》的科普版了……
最后,就是迥异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内涵了。不得不说,西方文化,基本是耶稣一家独大,东方这边则是儒、释、道三分天下,所以你懂的,中国武侠小说中,这三家的戏份,那是绝对区分于西方文化。
举个例子:基督教是一神论,除了“主”,其他的都不是神。可是在《封神演义》里,成不了仙的,都上了封神榜。而仙的数量,请参考万仙阵……
此外,道家的清净无为,儒家的仁义救世,佛家的慈悲为怀,以及兵家、法家、名家、墨家等百家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或许,正是包罗万象、气势恢宏的内涵,让这横空出世的玄幻小说,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一句话,玄幻小说,不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前几年,米国人就翻拍了我们的《甄嬛传》,没准,过不了多久,米国人民就要翻拍我们的玄幻了。
了解中国文化,从玄幻小说开始,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Ⅷ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外开始喜欢中国的武侠网络小
武侠在国外尤其是在欧美地区名声大噪,是有原因的。不得不承认武侠是中国的一大标志,从早期的武侠小说、盛行的武侠剧和武侠电影以及现在的武侠游戏,武侠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之一。
目前武侠小说英译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网络和书籍。而以书籍形式出版的武侠小说英译本只有金庸和古龙这两位作家的作品。
单靠这仅有的武侠英译本是满足不了读者对武侠的痴迷的,而对其它非经典中国武侠小说的翻译更是少之甚少,有些翻译不尽如人意,有些更新速度慢,且通过正规渠道出版的作品定价极高,这才得以逐渐衍生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武侠小说。
网络武侠日渐生活化,情节跌宕起伏,作者多,更新速度快,语言也逐渐去除全文古汉语和文言文的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武侠迷,包括国外的武侠迷,语言并没有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武侠文化的障碍。中国网络文学尤其是中国武侠继而成为与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以及韩剧并驾齐驱的鲜明标记。
Ⅸ 黄易精彩语录
黄易精彩语录
所有危险和苦难,只是磨炼和修行的必须经历和过程。下面黄易精彩语录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黄易精彩语录
1.成功失败有何打紧,生命的真义在于从逆流里奋进的精神,那才能显现出生命的光和热。
2.雪中送炭没有多少人肯做,但落井下石却是人人乐而为之。
3.快乐的真谛:那就是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只有现在这一刻。
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愈知得多,便愈自觉渺小,再不敢恃强横行了。
5.快乐的真谛:那就是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只有现在这一刻。
6.女孩子就像蝴蝶,要飞就让她飞吧!最要紧是立即去捕捉另一只凑数。
7.由于不知道,故而不存在。这正是命运最动人之处。无论将来如何,我们也要向将来挑战,寻求自己的理想。
8.所有危险和苦难,只是磨炼和修行的必须经历和过程。
9.男女间的事,一旦开了头,就谁都肯定不了将如何结局。
10.任何事物只要你肯用心去看,都会看出很多景象来。
11.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明天却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命运再不应操在别人手上,而是在你和我手中。纵使为这抛头颅洒热血,也永不言悔。
12.钱是用来花的,不花的银两只是废物。这是一个以钱易物的社会,假设用得其所,不但能使你舒服地享用一切,生活得多姿多采,还可为你赚得到名利和权势。
13.成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挑战自然就有压力。
14.生命就是这样,老天爷将你摆在这么一个位置上,不管你情愿与否,都要竭尽全力去做好那个角色。我只相信过去了的命运,至于未来的,我只信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若果不是这么想,做人还有什么斗志和意义?
15.时间和生命间有着微妙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像日夜的交替,便如生命般使人难以捉摸,又心生怅惘,难以自己。就像成成败败,只是某一瞬间的事,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到头来,一坯黄土会把所有成败埋葬。
16.生命之所以有趣,皆因我们虽失去很多东西,但亦得回很多东西,有欢欣雀跃的时刻,亦有神伤魂断的日子。
17.好或坏这简单的二分法显然并不适用于现实的世界里。谁不在为自己的私利奋斗争取?
18.人生总是这么多无奈的事,明知不应为,却是无可奈何。
19.这世上根多看似绝无可能的事,都是由有志气的人一手缔造出来的,布衣可封侯拜相。甚至荣登皇座一无所有的人亦可以成为富商巨贾,此种事早不乏先例,故你们大可以此为自勉。
20.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动人的事,而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动人的历程与经验。成功失败并不重要,但其中奋斗的过程才是最迷人之处。
21.在这甚么都讲利益交易的自由社会,任何人都只是一种商品,愈有名气的人,愈含有商品的特性和价值。
22.人生在世,只是白驹过隙,当你以为生命永远都不会到达尽头时,眨眼间便到了呼吸着最后几口气的时刻。
23.假设生命只是一个游戏,每一个游戏必需有一定的规则,这游戏才能存在,‘生命’的游戏,最重要的规则,就是玩这游戏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玩游戏,变成绝对的投入,局限在生与死之间,直到游戏的完结。
24.世上的名利权力,实在比不上由爱情之果挤出来的一滴蜜汁。在爱情前谁不是不堪一击的弱者?
25.假设生命只是一个游戏,每一个游戏必需有一定的规则,这游戏才能存在,‘生命’的游戏,最重要的规则,就是玩这游戏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玩游戏,变成绝对的投入,局限在生与死之间,直到游戏的完结。
26.情绪是人类的最大负担!爱则是一切快乐和痛苦的根源。人生不外就是如何去逃避痛苦和找寻快乐,诸种方法,例如男女之爱、名利、财富、权力、刺激均莫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但死亡却最终使我们一无所得,这是人类最大的恐惧。
27.人世间的所有纷争,都可算是一种思想的斗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希望别人接受,斗争亦从而展开。
28.感情比剑更锋利,且两边都是锋刃。
【相关新闻】
一代宗师黄易:我写小说不理会读者,只为自己“觉得爽”
金庸的小说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黄易的小说,并不追求公义,他的主角并不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主人公们追求的是“藉武道以窥天道”,救的只是自己。
4月6日,香港武侠小说宗师黄易因中风逝世,享年65岁。
消息传到内地,无数人通过各种方式对黄易进行了追忆和凭吊。知名网络作家“我吃西红柿”在微博上写道:“因为大唐双龙,才知道武侠还能破碎虚空。黄易,是玄幻小说的启蒙者、开辟者……如今已破碎虚空。一代宗师,一路走好!”
有人评价说,黄易是武侠小说承上启下的大师,他于武侠小说逐渐没落的年代开创了新的表现手段。他将佛、道、周易等传统哲学融入小说,又不同于金庸、梁羽生小说中满满的“家国天下”。
也有人说,黄易的小说不受科学与人文的限制,也不受时空的限制,已经不能算是武侠。
他是武侠小说的续命者,也是武侠小说的掘墓人。但不管如何评价他,没人能否认他是一代大师。
“大师?我可从来没有这样称呼过自己。”在一次采访中,黄易这样回答。
他觉得,自己的小说终归是时代的烙印。
“我们需要的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武侠”
“说黄易是网络类型小说的鼻祖,一点也不为过。”阅文集团CEO吴文辉说。吴文辉是起点中文网创始人,中国网络文学市场的奠基人。《甄嬛传》《琅琊榜》《盗墓笔记》《斗破苍穹》等著名小说都诞生在阅文集团平台。
吴文辉认为,黄易的不少小说是网络类型小说的基石和起点。今天的网络大神们,许多人是模仿黄易起步,开始拿起笔写作的。
比如《寻秦记》,21世纪特种兵项少龙穿越时空回到战国时代,周旋于大国之间,与各路英豪谈笑风生。活脱脱就是一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历史穿越小说。
但当黄易到内地接受采访,有记者以“鼻祖”称呼他时,他的回答是,“奉我为鼻祖,我不敢当。”
黄易认为,穿越、玄幻等文学类型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他,而是时代必然。他在作品《封神记》的开头,引用了心理学宗师荣格的一句话,“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神话”。
黄易在各个场合反复说,小说的创作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小说。“我们创作的东西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我觉得,作为这个时代的作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武侠。”
他曾披露自己第一部小说《破碎虚空》的创作经历。当时他接触到黑洞理论,黑洞里面是什么呢?当时他了解到空间是可以被扭曲的,于是把关于空间的思考融入武侠小说,写出了《破碎虚空》。
“‘破碎虚空’这句话,你在一百年前跟别人说,很难真正被理解。在现在这个时代,我很容易解释给你听。虚空其实可以不是虚空,它是一种很奇异的东西,当恒星永无休止地塌缩下去,就会出现黑洞,虚空其实是可以破开的。”黄易说。
“我们有新的视野时,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和以前一样。所以我不觉得我是开创的鼻祖,穿越本来就存在,这只是我们对时间的一种反思方式,时间是直线的,我们永远只能在其中一点上,穿越就是打破这条规律。这是很荒谬的,无法被理性容纳,但是最过瘾的。”黄易说。
“不信金庸之后无武侠”
黄易渐入中年时才真正以写作为生。在没写书之前,他叫黄祖强。
1952年,黄祖强出生在新界一个底层家庭,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亲是船员,外公是大厦保安。他从小成绩不好,小学不收他,就在祠堂读书,成绩还是最后一名。
到上了中学,他是有名的差生,换了四所学校,其间更被勒令退学,那时他整天沉迷武侠小说。但最终他却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艺术系,学习中国传统绘画。
成名后,他大学时的一些轶事时有传出。比如考社会心理学,他平时没上课,考前去图书馆记下名词解释,结果考出了全校最高分。
他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了吹洞箫、弹古琴,研究《易经》、《河图洛书》,八卦,术数。
他原以为自己以后要当个画家,但一天,他看了老师画的画之后,突然觉悟,“我其实没有才华,永远不可能成为老师那样的艺术家。”
毕业后他当过英语老师,后来又去了香港艺术馆,十年间一路干到了副馆长。黄易后来回忆,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以说是优差,不大忙,有时间,待遇其实不错。”
那是八十年代中后期,武侠小说已经没落了。“从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一路到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从他们身上都可以清晰看到武侠小说的传承,而到了金庸可说是一个顶峰,由这个时间开始,武侠小说就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低谷。”
金庸1972年写完《鹿鼎记》后封笔,他是武侠小说的一个高峰,让无数作者绝望。当时有人下了断言,“金庸之后无武侠”。而有所突破的.古龙,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也不再创作,更于1985年早逝。
“那时武侠小说好像真是被人判了死刑一样,但唯独有一个人不相信,那就是我。”黄易回忆说,自己给《武侠世界》杂志投过稿,“稿费收入还不够谋生,都不够我们吃一餐饭。还不可以吃贵的,要吃最便宜的。”
“我要用你这本书去挑战倪匡”
但黄易心中的武侠梦从来没有断。他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武侠世界》杂志,希望能出版,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有市场,不肯出版。
后来他找到香港博益出版社,但是老板说新武侠小说完全没市场。出版社老板没看他写的武侠小说,让他写本科幻试试。那时,科幻是香港出版市场的热门,倪匡写的卫斯理系列风靡一时。
黄易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第一本科幻小说《月魔》交给出版社。“我要用你这本书去挑战倪匡”,黄易记得当时出版社老板对他说的话。
随后黄易出版了几本科幻小说,卖得不错。他于是辞去香港艺术馆的工作,隐居离岛大屿山专心写作。
靠出版科幻小说替出版社挣到钱后,黄易找到老板,希望出版武侠小说。因为老板不愿意失去他,所以就出版了《破碎虚空》等两部小说。
虽然这两本书卖得相当好。但当黄易真正要写篇幅很长的武侠小说时,出版社仍然不肯冒风险。
进入九十年代,黄易干脆开了家出版社“黄易出版社”,由太太打理。
随后,黄易的武侠小说一本接一本出版,市场越来越好。他也扛起了武侠的大旗,成为了一代宗师。
“我写小说不理会读者”
有人写小说是为了满足读者,有人写小说是为了满足自己。
黄易是后者。
黄易最让人争议的地方,就是他的许多书中有大量露骨的情色描写。对于东方文化来说,情色带有某种原罪,这让他招致了不少批评。但黄易后来发现,尽管批评不少,“不过从销售量来说,我没发现因为这个有人不去买我的书。”
他写小说主要为了自己“觉得爽”。黄易的外公是大厦保安,同时也是一名武侠迷。他从小与外公一起长大,也看到了许多武侠小说。“我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看的时候就很喜欢描写男欢女爱的情节,每个青少年都感兴趣。”但少年黄易发现,武侠小说很少会写到情色内容,就算有也是浅尝辄止。
直到黄易自己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他想,为什么不能把界限推进一些。“越界对我来说是一种刺激,也给我一种创作的动力。那个时候就没有想过读者的反应。”
黄易承认人的欲念,如同许多美国大片充满血腥暴力一样,“越界”是人最原始的欲望。
黄易曾在香港艺术馆工作了十年。他脑海里一直有个很疯狂的想法:能不能将一件很贵重的东西砸在地上,然后打烂了。“理智告诉我,一定不能这样做,但我内心是有这个想法的。”
黄易不喜欢写正人君子。他在《大唐双龙传》中写的是小混混成就了大事业,他觉得自己和主人公颇为共鸣。在谈起金庸小说时,他说最喜欢的人物是韦小宝,因为觉得韦小宝和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样。
尽管爽了自己,但他有时候又想,应该让读者多一个选择,于是又亲自动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修订,删去情色内容。原版和修订版两个版本共存于市场。
不过从《大唐双龙传》之后,情色内容从黄易的小说里消失了。“因为我不想重复自己。”
黄易写书从来只为自己,自己觉得爽的就写,哪天觉得不爽了,也就不写了。
“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超越自己”
许多年来,黄易一直隐居在香港的离岛大屿山,一栋连瓷砖都没有铺的村屋里,写作之余,与狗嬉戏,画画、听音乐、观星象,研究物理、风水、道术、手相、佛学、道家、阴阳五行、勘舆命理和中医。
他有时很传统,例如他坚持用笔写作,认为手写是一种享受。“就好像手与心有了联系,可以将心目所想,所看到的景象通过手、笔尖流露出来。”
但他有时又显得超越时代,他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只不过是人通过眼、耳、鼻、口和神经系统感受到的。“当你有办法控制整个神经系统的时候,就有办法进入另一个世界,看到不同的东西。”
他相信气运,也迷恋科学,追踪最新的物理研究成果。
黄易对世界有着许多令人惊异的认知:“我们坐在这里就是在做太空旅行,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在银河系里转,银河系也在宇宙里运行。我们的太空船就叫地球。地球有生态系统让我们生活其中。所以它是最高级的太空船。我们生活在这么奇异的世界里,什么是开始什么是结尾呢?宇宙有没有尽头呢?它让你想去知道所有的真相。其实现实比任何小说都要荒诞离奇。”
他喜欢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句:“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产生的儿女。他们经由你出生,但不是从你而来,虽然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
他是旧时代的弄潮儿,也是新时代的老夫子。
与其他武侠名家相比,黄易的小说有着与众不同的内核。金庸的小说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黄易的小说,并不追求公义,他的主角并不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主人公们追求的是“藉武道以窥天道”,救的只是自己。“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超越自己。”黄易研究过人类自身的进化史:“所谓的现代人只有50万年的历史,现代人的出现却好像突然之间,考古学没有发现与现代人接近的人猿,这被称为MissingLink(失去的一环)。”
他在小说《封神记》里,把武侠和科幻结合起来。“人类灭亡1.2 亿年以后,只剩下一个人,他来回顾人类历史,究竟有没有走错路?怎么会灭亡?人类究竟是什么?这是我对武侠新的诠释。骨子里它是武侠小说,但它的舞台是宇宙。”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